语文教案(优选6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单元教材分析
名人怎样对待事业、爱情?名人眼中的名人是怎样的?名人是如何与他们的孩子交流、同他们讲道理的?本单元选择近代几位中外著名学者的演讲词或家信,带领我们走近他们的生活,深入他们的思想,倾听他们对人生、对爱情、对艺术、对信念的种种理解和阐释,第二单元单元整体说明(人教版九年级上)。仔细品读回味,齿颊留香。四篇课文,串联起来,向学生展现了一幅人生的画卷,字里行间启示学生进行反思:我们该做什么样的人?学生感受到的不仅是美文,更是大师们丰富、深刻的精神境界。
四篇课文,文采飞扬,语言流畅、优美,观点鲜明,情感充沛,以演讲词和书信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足以令学生咀嚼良久而回甘无穷。
演说注重现场感,口语性较强,带有强烈的鼓动性和号召性;书信注重逻辑性,字斟句酌,书面色彩浓厚。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它们截然不同的魅力。
◆单元整体目标
这是一个由演讲词和书信构成的单元,与诗歌不同,它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1.继续完成字词积累的任务,熟悉四位学者的生平,有条件的可以阅读他们的优秀作品。
2.体会演讲语言和书信语言的.不同风格,以及所造成的不同阅读效果。
3.研读作家对于人生、爱情、艺术、信仰的理解,把握他们的人生观、爱情观和价值观。
4.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将领悟到的道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单元重难点一览
重点
难点
1.继续培养朗读的习惯,体会诗歌和演
1.走进作家的精神世界,结合自己的生
讲、书信朗读方法的不同。
2.学习生字词,掌握字音和词义。
3.通过文章中重点词句的研读,体会作家对于人生、爱情、艺术、信仰等问题的认识活动体验,感受心灵激情,反思生活哲
理,审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
2.继续锻炼与人沟通的能力,学习有条理地陈述自己的观点,能够有理有力有节地说服他人。
移单元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已经形成一定的判断力和思考能力,对于人生、爱情、艺术、信念等问题,能够通过讨论,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并做出判断。如何结合时代的发展和他们的生活体验,将成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内化为易于学生接受的道理,并对他们产生影响,是教学的重点、难点。
演讲和书信,一直伴随着学生的学习、生活,并且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文字优美、文风飞扬、内涵丰富的美文,琅琅上口,易于学生朗读和记忆。
◆单元教学建议
本单元探讨的都是重大的人生问题,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能够帮助他们了解生活的真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接受课文内涵,是教师首要考虑的问题。
1.师生共同查找关于作者、作品及相关主题的资料,资源共享,有条件的可以分类归纳,整理成册。
2.教师在课前应该布置相应的预习作业,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该制作课件,推动课堂教学的进程。
3.在课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从庞杂的材料中把握特点、要点,学会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深入浅出地阐明道理。
4.把握四篇课文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作者的人生观,并能够客观地进行评价。
◆单元课时分配
本单元共8课时
第5课 《敬业与乐业》 2课时
第6课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2课时
第7课 《傅雷家书两则》 2课时
第8课 《致女儿的信》 1课时
演讲:微笑着面对生活 l课时
第二单元单元整体说明(人教版九年级上)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培养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教学难点:
培养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扣题探读 找准入口
1、观看听诊器的图片,让学说说在哪见过这个东西,它是做什么的,相机板书“听诊器”。
2、教师:听诊器的发明,还有一段故事呢。在家想知道吗?板书“由来”,理解其意思。
二、初读感知 提炼主旨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听老师范读课文,想想本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交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全文,要求尽量把每个字音都读准确。
三、研读理解 深情感悟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呢?学生自由汇报
3、指导朗读。读出心里非常难过的语气。
4、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5、你觉得雷奈克是位怎样的医生?
学习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1、雷奈克是怎样发明听诊器的呢?自由朗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2、雷奈克发明听诊器受到什么事情的启发?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3、雷奈克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说了些什么?孩子们又告诉他什么呢?
4、分角色朗读雷奈克和孩子们的对话。
5、木板真的能传声吗?请同学们做个小实验,出示一块木板,一个学生在木板的一头划着,另一个学生蹲在木板紧贴着木板听声,然后请做实验的同学汇报。
6、课文中哪句话也说明雷奈克听到了声音呢?找出来读一读,果然说明了什么?你能用“果然”说一句话吗?
7、当雷奈克发现木板能传声的时候,他是怎样表现的呢?读一读,读出高兴的感情,赶紧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语说吗?从赶紧中你体会到什么?
8、看图,用课文中的句子说说画面,想象他会听到些什么?当他听到病人的呼吸声、心跳声,他又会怎样表现呢?用惊喜的语气朗读“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
9、齐读第二自然段。
10、雷奈克从此都用小木棍仔细听病人内脏的声音,然后分析研究,作出诊断,在使用过程中,雷奈克又发现了什么?做了怎样的改进?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1、说说雷奈克发现的第一听诊器的样子,并动手把它画下来,展示学生的作品。
12、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精读内化 品味赏析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你喜欢那部分读一读。
五、拓展延伸 积累运用
1、你喜欢雷奈克吗?为什么?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雷奈克发明的听诊器对医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个故事发生在一百多年前。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要感谢这位心中装着病人,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医生——雷奈克。
六、达标测评
听诊器是谁发明的?
七、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摘抄在课后词语花篮的空花朵上。
板书设计:
看到病人的痛苦,心里难过 想及早发现人体内的异常变化
听诊器的由来
受到木板传声的启发
用小木棍听病人内脏的声音
改进小木棍制成听诊器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结合文中人物的经历和语言分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2、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借助资料了解海明威的作品和风格。
3、培养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⑴ 引导学生对重点段落和人物的内心独白进行细读,揣摩小说的语言和行文特点。
⑵ 培养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
2、教学难点:
结合文中人物的经历和语言分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作者简介
海明威(1899~1961),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18岁起进入报界,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出生人死以致伤痕遍体。1954年,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他开枪自杀,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对海明威的评价,正如约翰·肯尼迪总统的唁电所说:“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他称海明威为“本世纪(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要了解美国,你必须走近海明威,走到代表着美国民族坚强乐观的精神风范的文学长廊中来。海明威的成名作是1926年发表的《太阳照样升起》。这部表现战后青年人幻灭感的作品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其他代表作有《乞力马扎罗的雪》《丧钟为谁而鸣》(一译《战地钟声》)和以“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老人与海》。
海明威的文风一向以简洁明快著称,俗称“电报式”,他擅长用极精练的语言塑造人物。他创作风格也很独特,从来都是站着写作。以至他的墓碑上有句双关妙语:“恕我不能站起来”。他笔下的人物也大多是百折不弯的硬汉形象,尤以《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最为典型。用海明威的一句名言可以概括这类硬汉甚至其本人,乃至可涵盖美利坚民族的`性格:“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二、关于《老人与海》
海明威是20世纪上半期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也是当时“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一方面他继承了马克·吐温的现实主义传统,一方面又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上进行了革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1952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是他后期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他的创作特色。当年他获得普利策奖,两年后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认识12个生字,会写字5个字,学会“卩” “氵” 两个部首。了解“伞”字的字理演变过程。
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汇和优美的语句。
情感:能读懂课文的大概内容,感受动物与自然的关系,有爱护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字5个字,学会“卩” “氵” 两个部首。了解“伞”字的字理演变过程。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汇和优美的语句。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激趣导入:
我们知道了家是个温馨幸福的港湾,其实不只我们人类有家,小动物们也有家,小动物的家在哪里?它们又是怎样快乐地享受家的幸福的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随文识字
1、初读课文,自主圈画二类生字,读准字音。
(1)听录音读全文
(2)请同学说一说你听懂了什么?
(3)自己读课文,画出12个字,看着拼音多读几遍。
(4)师出示课件中的二类字,请认识的同学领读。
(5)认识的同学可以大声的读,记不清的同学可以小声的跟读。
(6)抢读生字
(7)开火车读生字,检查学生的认字情况。
2、自主学习一类字
师:有几个字宝宝跳了出来,他们要重新做一个自我介绍,比一比哪个同学能先记住他们。
(1)叶:左右结构,可以用加一加的办法记住,(口加十)。
(2)坐:部件组合法或谜语法,(两个人坐在土坡上)。
(3)池:比较法,地和池。
(4)方:数笔画的方法,直接指导书写这个字。
(5)自:谜语法,目字戴草帽。
三、朗读体会文章大意
师:如果老师把这些字宝宝放在文章中你还能读的准吗?
1、开火车朗读,每人一句。
2、自读课文,想一想文中写了什么?
生:文中写了四种小动物,有小虫子、小蚂蚁、小鱼、小燕子。
生:秋天的枫叶。
3、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幅图,为什么?
(1)生:第一幅图,因为小虫子可以用树叶当房子,我很喜欢树叶建的房子,如果我可以住在里面就更好了。
师:是的小虫子可以住在树叶里面真是一件高兴的事,如果你是这只小虫子你的心情会怎么样?你能用小虫子的心情来朗读这一段吗?
生有感情的朗读,读出开心的心情。
师:谁还愿意读,想一想应该读出什么感情?
生:开心的。
师:羡慕小虫子的同学都可以大声的读。
(2)生:我喜欢第二幅图,因为我喜欢坐船。
师:你如果现在就坐在船上你会怎么样?大家可以看一看小蚂蚁它的表情什么样。
生:很开心。
生:我想读一读这一段。
师:感觉自己读的怎么样?老师认为你读的很有感情,把小蚂蚁的快乐读了出来,你愿意领着大家读一次吗?
愿意读的同学可以站起来齐读一遍。
(3)生:我喜欢下雨天可以躲在树叶下的小鱼。
师:大雨天我们也会躲在雨伞下面。那我们看一看图中的小鱼,谁想猜一猜它此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生:这好象有点怕。
生:它在偷看外面的雨点。
生:它在想终于可以在水面上看看下雨的风景了。
生:我感觉小鱼有点调皮,它可以躲在水的下面,可是它却非在水面上。
师:你的想法真独特,那你来读一读这段话好吗?让同学们听一听你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的?
(4)师:树叶不仅是动物们的房子、小船、小伞,还是秋婆婆写给小燕子的信,谁知道信中写了什么?
生朗读秋婆婆信。
生:我不知道为什么小燕子秋天会飞到南方去呢?
生:因为我们这里的冬天很冷,而南方的冬天也很暖和。
师:一片小小的树叶是大自然送给这些小动物们的礼物,能生活在这美丽的大家庭里,可真是一件幸福的事。
四、总结学习体会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
生:我真羡慕小动物们,它们的家真是太美了。
第二节
一、情境导入
师播放带有动物叫声的音乐请同学们欣赏。
师:同学们这到处充满欢歌的地方就是小动物们的家,这节客让我们继续到小动物们的家里去做客吧。
二、朗读品味课文
1、师:你认为大自然美吗?从课文中哪里能看出来?请你细细的朗读课文,用横线画出这样的'句子。
2、生汇报
生:我认为第一段的这句话很美(晴朗的天空碧蓝碧蓝,辽阔的田野金黄金黄,满山的枫叶火红火红)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也觉得这句话写出了大自然的美,老师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也想读一读,你们能听听吗?
3、师有感情的范读,让同学们再受一次感染,体会大自然的美。
4、师:你喜欢像老师这样读吗?现在你喜欢哪句就可以读哪句。
三、边读词语边涂色
1、师:你眼中的大自然是什么样的?你能用一两个词形容下吗?
生说词:碧蓝的天空、金黄的田野、游来游去的小鱼……
2、师中也给了我们很多的词,你能读给同学们听一听吗?
生读词语
3、美丽的大自然在我们每个人的眼中是不一样的,那用你手中的画笔给我们的大自然涂上你喜欢的颜色,让大家知道你眼中的大自然是什么样的。
生涂颜色,师巡视指导。
4、把涂好的颜色摆在桌子上,请同学互相看评一评,说说谁涂的好。
四、总结收获
1、师总结这节课,同学们的学习情况。
2、生自由汇报自己的收获。
五、板书设计
小动物的家
叶(yè) 坐(zuò) 池(chí) 方(fāng) 自(zì)
(口)(氵)
四方 坐车 自我 叶子 水池 坐下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时,这时突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当你在路上行走时,身旁的一位小朋友突然摔倒了。面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今天,我们将学习《将心比心》这篇课文,学完课文以后,也许你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老师答案了。
预习探究合作交流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让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帮助解决。
2、同桌之间相互进行朗读检查,纠正读错或读不好的句子。
3、全班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4、齐读课文。
品读体验
三、细读课文,探究明理。
1、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后,合作自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横线标示出来。
3、齐读第三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对这一段的理解。
4、用波纹线勾出文中阿姨和母亲说的`话,仔细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5、学完课文,你对课文中的阿姨和母亲想说些什么吗?
6、全班交流: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你是怎么做的?
7、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巩固延伸
四、
1、以“将心比心”为题,写一写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情。
板书设计:
8*将心比心
阿姨 奶奶 将心比心
母亲 护士 将心比心
人 人 将心比心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融为一体、赏心悦目”等词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描写聋哑青年外貌和他看鱼、画鱼的句子的投影片
第 一 课 时
导入新课,提出自读要求
1.鱼会在哪里游呢?今天我们学一篇课文,题目是“鱼游到了纸上”(板书)鱼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
2.请大家带着疑问去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a.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b.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c.“鱼游到了纸上”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是什么意思?
学生充分自读后小组内交流
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花港清澈一丝不苟厂徽聋哑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全班评议,并指导读好长句子。
3.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看鱼画鱼)
4.说说对“鱼游到了纸上”的初步理解。
第 二 课 时
回顾上节课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上节课,我们熟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1.默读课文,思考:你觉得聋哑青年是一位怎样的青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用笔画出这些句子,并把自己的体会简要写在旁边。
2.同桌交流,读读画好的句子,并把自己的体会说给同桌听。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并把自己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去体会。(用投影片逐一出示句子)
a.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老是”“呆呆地”“静静地”都说明了这个青年和其他看鱼的人不一样,入神着迷,到了忘掉自我的程度。
b.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这句话充分表现了青年的忘我。在围观的人赞叹议论时,他没有任何反应,除因他是聋哑人外,更重要的是他专心致志地作画,眼中所见,心里所想,笔下所画全都是鱼,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条鱼,才把鱼画活了。
c.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青年看鱼、画鱼持之以恒,勤奋执著,才将鱼画得那么生动形象。
d.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青年长期观察后,对金鱼特点非常熟悉,在头脑中形成了准确生动的形象,才会下笔如有神。“鱼游到了纸上”是女孩惊奇的赞叹,表明青年画技高超,画得鱼活灵活现,形神兼备,像活的鱼在纸上游动一样。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a.读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青年?
b.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c.指名评读。
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1.聋哑青年那勤奋专注的形象,一定会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那么作者是怎样观察和描写,才使这个人物如此生动的呢?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自己的发现。(作者不仅仔细观察,认真看、仔细听,并且与青年进行笔谈;而且在描写时注意通过外表、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青年人的执著与专注)
2.小结:作者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不但观察细致,抓住人物特点,而且描写细致入微,才写出这样生动感人的好文章。
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随文练笔
1.(出示插图)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那么人们是怎样赞叹和议论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插图,展开想象把它写下来。
2.指名读作文,进行交流。
3.课外作业:留心观察自己的同学,抓住特点,多看、多听、多问,写在自己的日记本上。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28
语文的教案01-11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2-07
语文教案【精选】08-30
语文教案(经典)07-30
语文教案[经典]08-28
语文教案(精选)08-09
语文教案(经典)12-23
[精选]语文教案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