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12 08:43:29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精品[7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精品[7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说明】

  本组教材的整体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注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并运用课文中不同的表达方法。

  作者冯骥才为我们生动地描述了珍珠鸟在我的细心照料、诚心呵护下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变化过程。告诉我们: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以人为本,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注重课内外延伸,训练学生对信息的搜集与整理。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读中质疑,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让学生学会读书;让学生读议结合,读写结合,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表达机会,让学生学会表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珍珠鸟的样子和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中感悟、体会,读中学写,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领悟人和动物是完全能和谐相处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及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难点是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教具准备】

  准备珍珠鸟的图片资料和一首节奏舒缓配有鸟叫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激趣导入:

  老师想先问问大家,你们愿意和动物交朋友吗?老师想知道你和什么动物交过朋友?

  2、探求新知: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熟悉一种鸟,它就是珍珠鸟。请大家看老师写课题。

  板书:

  珍珠鸟

  3、略读课文我们该怎么学习?

  (评:让学生看老师板书,虽然简单,但不是形式,它对学生书写习惯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另外,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略读课文应突出的更充分。而且应在略读课文中体现学生运用前面已有的方法来学习,所以怎么学的方法,也应该逐步建构。)

  4、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一遍读课文,请学生大家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内容。

  第二遍读课文,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说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珍珠鸟长什么样儿?珍珠鸟的习性。)

  板书:

  怕人──亲近

  (评:学生并不是一个知识积淀为零的容器,我们应充分考虑学生已有能力水平,促其主动求知。所以学生初读课文后会有自己的理解,而且有的还会很深刻。另外,我们常常提倡学生自由读书,弘扬主体精神,但学生读一遍书应有一遍的收获,不能盲目而漫无目的,教师应适当引导、点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质疑问难,探究学习

  1、对文章的某个句子的理解、文章内容等等,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2、疏理学生质疑,布置学习活动:

  请你探究:

  ⑴ 动笔读书:

  找出文中写珍珠鸟的活动变化的句子,画上横线,读一读,说说为什么珍珠鸟的活动会有这些变化?

  ⑵ 真情播音员:

  文中有许多吸引人的描写,请你找出你觉得好的地方,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再有感情的朗读一下。

  ⑶ 小小思想家:

  谈谈你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理解。

  ⑷ 作家的知心人:

  作者是怎样把珍珠鸟写得这么可爱的?说说看。

  3、学生自己独立学习课文。

  (评:让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既要有学习的内容,内容最好是从学生中来,还要有学习的方式和学习的情感动机。因此,这里对学生的质疑疏理后,设计以上学习活动,既抓住了学习重点,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实在可行。)

  三、合作交流,强化表达

  1、全班交流学习活动:

  请你交流自己对上述问题的学习体会,你可以只就其中的某一方面来作交流。

  (学生发言。)

  板书:

  鸟笼四周、书桌、肩上

  2、作者说的仅仅是人和鸟之间的信赖吗?

  板书:

  信赖

  3、是啊,一只本是怕人的珍珠鸟,因为信赖,变得与人亲密、友好。老师听了大家的发言,对这句话也有了自己的理解,老师也想用自己笔像作者一样写下自己对信赖一词内涵的赞美和认识。你们想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动笔吧!

  信赖是一座桥,让我们彼此心灵相通,真情相融;信赖是一盏明灯,照亮你勇敢前行;信赖是一缕缕阳光,让生活五彩缤纷,让自然生机勃勃,和谐共存。

  (评:让学生在交流中合作、探讨,在交流中提升,在交流中学习表达,在交流中感悟人与动物的真情,领悟信赖美。阅读本身是一种对话,这种对话可以是读者与作者,可以是读者与文中的人物、故事,也可以是读者与读者。可以是心灵的,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

  4、交流书面感受。

  四、归纳积累,从读学写,课外延伸

  1、通过学习课文,现在你又了解了什么?

  (评:这里学生通过学习一定会对文章有许多新的收获,这也是对学习过程的一个小结。)

  2、现在,你们愿意和动物交朋友吗?

  3、其实在这篇课文中作者留下了许多感兴趣的情境;请你任选一个发挥你的想象力,写一个片断,要写得让人读了就喜爱这些珍珠鸟。怎么想就怎么写?

  ⑴ 舒适、安全的巢。

  ⑵ 可爱鸟雏儿。

  ⑶ 小鸟喝茶。

  ⑷ 幸福的三口之家。

  ⑸ 雏鸟儿的梦。

  (评:教学中两次安排这样的小练笔,一次课内完成,一次课外完成,但必须都在引起学生感情共鸣的前提下,打开学生心扉,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会有更精彩的表现。强化了读中表达、读写结合的训练。)

语文教案 篇2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1、学习生字新词,能正解书写4个生字。

  2、正确读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1、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续编故事。

  2、巩固生字词,能正确书写其余4个生字。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认读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

  2、认识1个偏旁,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粮、汗、由、冬”。

  3、读通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读通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勾画生字词。

  2、教师准备词语卡片、动物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热身运动:生活中识字。(激趣)

  1、展示课件导入:上课前咱们先来做做热身运动。

  2、课件出示活动内容。

  师导:猜猜今天的热身运动是什么?……真聪明,今天继续咱们一贯的“生活中识字”。

  3、展示课件:生活中识字的途径。

  师导:请看,街道两旁的各式的商名你认识吗?……咱们一块到超市去逛逛……各类标牌方便我们有选择性地购物,琳琅满目的小商品你都能叫它的名吗?……校园里的这些东西你都熟悉吧……生活是咱们的大课堂,留心观察字娃娃随处可见!好了,今天的生活中识字,轮到谁来给大家做介绍啦!

  4、指名4人上台交流。

  (生:我给大家介绍……,这个字我是在……认识的。)

  二、揭示课题,交待教学目的。

  1、师导:孩子们介绍得真不错,老师这里也有几个字,是在电视节目《人与自然》中认识的,看看,谁会读?(引导学生看板书:“蚂蚁”、“蝈蝈”)

  2、指导读准词语:“蚂蚁”“蝈蝈”。

  指名读--齐读(借助拼音读准三声音调、轻声)

  3、提问:观察这几个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用彩色粉笔填涂虫字旁)

  猜猜为什么它们都是虫字旁?

  (贴动物图片)

  4、引出课题,交待教学目的:今天就让咱们走进蚂蚁和蝈蝈的王国,看看这两只小昆虫凑在了一块儿到底会发生什么事?(板书:和),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一)初读课文。

  1、打开语文书,翻到113页,借助拼音,先试着读读课文,再读读课文后边的生字娃娃,注意读准字音。

  2、读完第一遍的孩子起立我看看,捧着书再把这个故事读一读,这遍读呀,遇到难读的字词句可要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通顺。

  (二)学习生字。(展示课件)

  A、学习8个要求会认会写的字:

  1、指名读。

  师导:生字娃娃迫不及待地要和大家见面了。(点击鼠标,出示8个要求会认会写生字的画面)谁来读?

  2、小老师教读。(拼拼音教读,齐声跟读三遍)

  3、带拼音齐读三遍。

  4、打乱顺序读。(指名读、分大组读、分男女生读)

  师导:大家读得可真带劲!老师打乱顺序随便点击,不拼拼音,能一口读准它们吗?

  B、学习7个只识不写的字:

  1、指名读。

  师导:课文后边两根绿线条内的生字可难了,你认识吗?

  (点击鼠标,出示7个要求只读不字生字的画面)

  2、带拼音齐读三遍。

  C、同桌互相抽读。

  师导:和课文中所有的生字娃娃交上朋友了吗?打开语文书114页,课文后边两根绿线条内的生字和田字格里的生字,同桌两个孩子互相抽一抽,考一考。如果读得好,像刚才老师那样,竖起大拇指夸夸他。

  (三)学习词语。(出示卡片)

  1、开双人小火车轮读。

  师导:看到孩子们这么能干,生字娃娃也忍不住叫来了它们的好伙伴词语宝宝,想和它们交朋友吧?开双人火车,准备好了吗?

  (注意“粮食、洞里、呼呼地”读轻声。)

  2、打乱顺序齐读。

  师导:词语宝宝变魔术,调换位置还能读吗?大家一起来。

  (表扬:自己夸夸自己)

  四、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小声读文。

  师导:看到孩子们这么能干,生字娃娃和词语宝宝决定带咱们到它们的家里去做做客,它们的家在哪儿?就在咱们的课文中。看着书,自己小声地把课文读一读,读正确、通顺。特别要注意我们刚才学习的生字词语的读音。

  2、分段指名读,指导评议。

  师导: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你认为哪个自然段自己读得是最棒的,举起小手,自我推荐读给大家听一听。......其余孩子捧好书专心听,听他们的声音是否洪亮,字音、句子是否读正确、通顺了。

  师引导评议。

  3、师生齐读。

  师导:孩子们说得很好,只要注意刚才评价时所提到的几个地方,认真细心些,老师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好,想试一试吗?

  4、带着问题自己读。

  师导:两只小昆虫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带着小问号,自己放开嗓子再读一读。读完后,在四人小组内给小伙伴说一说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5、引导交流。(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反馈)

  6、指导贴词卡,理解课文内容。(“満头大汗”“自由自在”)

  师导:老师这里有两个词卡,认识吗?读一读。......下面我们来做个词语卡片对号入坐的游戏,帮老师把它们贴在黑板相应的位置上。

  7、指导了解第一段大意。

  (1)展示课件。

  师导:夏天真热,小小的蚂蚁背拉着又大又重的粮食,个个累得满头大汗!

  (2)指名读句子,评议。(1名)

  “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师评:这个小朋友把“満头大汗”读得比较慢比较重,好像自己就是这群勤劳的小蚂蚁中的一员,正卖力地干着活。.....这个孩子在读的'时候,皱着眉头,老师知道他一定是体会到了干活的艰辛。

  (3)自由练读。

  师导:带上表情甚至可以加上动作,自己试着读读!

  (4)指名有感情地读句子。(2-3名)

  (5)齐读。

  8、指导了解第二段大意。

  (1)根据课文内容,出示课件,相机提问。

  师导:看到小蚂蚁卖力地干活,蝈蝈们都在干什么呀?......

  (2)指名读句子,评议。(2-3名)

  “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

  师评:这个孩子读句子时抬起了小脑袋,读得特别轻松,不错!......带上了得意的表情,读得真棒!

  (3)男女赛读句子。

  9、指导了解第三段大意。

  (1)出示课件。

  师导:到了冬天,又发生了什么?看看课文,你还知道些什么?

  (2)根据课文内容,指名回答。

  (3)齐读第三自然段。

  (4)看板书小结:在炎热的夏天,小蚂蚁搬运粮食満头大汗,绿蝈蝈只图享受,自由自在。到了冬天,勤劳的蚂蚁躺上装満粮食的洞里安然过冬,懒惰的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五、书写生字“粮、汗、由、冬”。

  1、导语:小朋友们通过读课文,了解了故事的大意,学得很不错!课文里的生字娃娃请出来,还认识吗?请看......(在黑板上贴字卡“粮、汗、由、冬”)

  2、齐读生字。

  3、引导用猜字谜法学习“由”字。

  (1)师导:老师这儿有个有趣的字谜,谜底就在这四个字中,考考哪些孩子最聪明?.......听仔细了!“田里长棵草!”打一个字。

  (2)指名回答,表扬。

  (3)指导书写:生边书空边说笔画名称,师范写。

  师导:由字很简单,笔画比较少,可是粗心大意笔顺就容易弄错,哪个孩子愿意当老师教教大家由字怎样写?......看明白了吗?

  (4)多媒体展示正确的写字姿势画面,提出写字要求。

  师导:要想把字写好,正确的写字姿势也很重要,看看这个大哥哥他的姿势美吗?......头正肩平臂开足安,学着哥哥的样子,拿出你的小铅笔在语文书上136页描红一个由字。

  (5)学生描红。

  4、学生自由选择生字记忆字形,并相机指导书写。

  导语:刚才我们用猜字谜的方法学会了“由”字,除了猜字谜呀,我知道聪明的小朋友们还有许多识字的好方法:换偏旁、加偏旁、编儿歌......看一看,其余的几个生字,你认为哪一个最难,动动脑筋,你将用什么巧方法记住它,说给大伙听一听。

  “粮”:

  a、认识新部首“米”字旁。

  (板书:米字旁。)

  师导:结合生活实际认识了这个字。“粮”字的右边是我们要学习的新偏旁,叫做......(齐读)米字做偏旁怎样写,拿起小手一起来书空,注意第六笔是一点。

  b、分析字形,示范书写。

  师导:左边米字旁,第六笔是一点,注意结构左窄右宽。

  c、引导学生书空,再在书上描红一个。

  “汗”:

  a、指名交流多种识字方法。

  师导:左右结构的字除了粮,还有谁?......这个字怎么记?

  b、分析字形,老师范写。

  c、学生试着描红。

  d、学生在书上描红一个。

  “冬”:

  a、请生交流记字方法。

  b、老师范写。

  师导:上边折文三笔写成,下边两笔是右点,两点写在同一条竖中线上。

  c、学生在书上描红一个。

  5、完成习字册。

  (1)在古筝音乐伴奏下,学生独立写字。

  (2)老师指导,提醒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

  (3)借助展示平台展示学习习作,相机评比表扬。(规范、端正、整洁)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辨析组词。

  2、 练习搭配数量词。

  3、 学会有礼貌地向别人提问。

  4、 进一步学习正确的默读的方式。

  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三字经》节选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半---伴朋----棚兰----拦 代---袋当---挡召---招 干---赶人---认方----坊

  1、前四组字有什么特点?(前四组生字读音完全相同。)

  2、后五组字有什么特点?(后五组生字读音相近,字形不同。)

  3、从每一组的二个生字中,你又发现了什么?(每一组的第二个字都是形声字,形声字偏旁表示意思,声旁表示它的读音。)

  4、 能举出声旁表音的'形声字吗? (初步了解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并利用这一特点自主识字,自由阅读。)

  二、填一填,读一读。

  1、 请给数量词搭配上合适的词语。

  2、 学生汇报,注意“一只”和“一支”的区别。 (学会使用数量词,在口语表达中正确选用。)

  三、学习提问

  1、 生活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怎么办?

  2、 怎样向别人提问呢?请教时要注意什么?你能依照例子,向别人提问吗?

  3、 学生读例句,依照例句提问。

  4、 你在什么时候有礼貌提出过问题,能介绍一下吗?

  四、学会默读

  1、 复习:以前,咱们教过默读的方法,回忆一下,默读时要做到什么?(默读不出声;默读是用眼睛快速看,脑子迅速想;默读时加快速度,唇动或暂用手指也是允许的。)

  2、 请迅速默读《爷爷学英语》,教师相机检查。 (养成默读的习惯,让学生通过默读积累更多的语言。)

  五、读一读,背一背

  1、 教师简介《三字经》

  2、 请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能说说吗?

  3、 比一比,看谁记得又快又准? (自主获得更多的课外知识。)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学用字词句。

  2.朗读背诵成语和诗歌。

  3.按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照样子练习写字。

  4.仔细观察图画,展开想象,练习对话。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第一题。

  一、审题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题要求。

  二、指导第一小题

  1.指导观察。

  (1)出示图片。

  思考:你能看出这是几个什么字吗?

  2.指名说一说。(日、鸟、山、水、人、舟、木、鱼、石)

  3.请你将这几个字写在相应的田字格里。

  4.反馈,请几个小朋友上黑板板演。

  三、指导第二小题

  1.读一读题目要求。

  2.四人小组合作讨论。

  (1)你们准备怎么设计这幅图?利用文字画将设计草图摆放一下。

  (2)哪些景物需要改动?

  3.你们是怎么设计的呢?

  4.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设计得非常好!

  5.学生拿出纸、笔练习画风景画,老师巡视。

  6.分小组传看评议,展示画得好的.。

  四、指导第三小题

  1.读一读题目要求。

  2.指导学生说话。

  (1)指导学生说好第一句话。(我画了一幅美丽的画,你们看)

  (2)分四人小组讨论。

  (3)推选出一个代表来交流。

  (4)引导评议说得怎么样,启发学生想开去。(太阳从天山背后升起,小鱼在小河里游来游去,树木绿油油的)

  (5)每个同学连起来说一说,说给同桌听。

  (6)再指名说。

  (7)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

  1.成语。

  (1)审题。

  自己读,指名读题。

  (2)指导。

  A.看图。

  a.图上画了些什么?

  b.小蚂蚁为什么夏天就开始搬粮食了?

  c.晴天的时候为什么要修房子呢?

  小结:是呀,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打算,就会有即将到来的忧愁,事先有了准备就可以避免灾难,有几个词儿说的就是这些意思。

  B.指导读。

  a.学生借助拼音自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

  b.指名试读,评议。

  c.自由练读,要求将一个词连贯起来,指名读、齐读。

  d.把四个词语连起来读一读,有什么感觉?

  e.老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C.指名背诵。

  a.练习背诵。

  b.指名试背。

  c.集体背诵。

  2.古诗。

  (1)学生借助拼音自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试读,指导读准字音:一叶出没舟

  (3)老师范读。

  (4)指名读,集体练读。

  (5)看图理解大意。

  A.但:只是。渔者:打鱼的人。

  B.打鱼的人在江上干什么?你觉得他们怎么样?

  C.小结:那些爱吃鲈鱼的人,体会到打鱼人在大风大浪里打鱼的辛苦了吗?

  (6)指导感情朗读。

  (7)练习背诵。

  A.自由练习。

  B.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铅笔字

  1.审题。

  指名读题,老师讲解题目要求

  2.指导。

  (1)认读:日四田

  (2)指名按笔顺书空,说明这三个字的笔顺有何共同之处。(先里头,后封口)

  (3)复习描红、仿影要求:一笔描成,笔笔到位。

  (4)老师范写。

  3.练习。

  (1)集体书空练习。

  (2)学生在书上描红、仿影。

  (3)四人小组评议、修改。

  第三课时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学会做客。

  一、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

  2.创设情景用的道具。

  二、审题

  1.齐读课题。

  2.借助拼音读要求。

  三、指导

  1.指导学生看图,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1)小红来到小刚家门口怎么做的?如果没有门铃怎么办?按门铃、敲门要注意什么?

  (2)小刚打开门以后,他们应该说些什么?

  (3)小刚拿出什么招待小红,他会怎么说,小红又应该怎么说,怎么做呢?

  (4)小红玩了一会儿,就要走了,他们之间怎么说、怎么做?

  2.练习。

  (1)指名上台分角色表演。

  (2)学生、老师共同评议,对双方的动作和说话的语气认真加以指导,特别要引导学生用好礼貌用语。

  (3)再请一组学生表演,再评议。

  (4)同桌分角色表演,交换角色表演。

语文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教会学生放风筝的正确方法,体会其中的乐趣,练习快速跑。(重点)

  2、学会按一定的规则放风筝。

  3、培养学生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习协调与他人的距离。(难点)

  【活动准备】

  三组学生 、 斜坡跑道、自制风筝六只 、奖品。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活动学生的全身:头部、上肢、下肢、腹背

  教师用语:春暖花开了,我们来学学花草树木在风中点头、摇晃的姿势好吗?

  2、练习追逐跑,为放风筝做身体上的准备。

  二、基本部分

  1、请六名学生放风筝,让学生尝试错误。

  教师用语:春天到了,你们自制的这些风筝真漂亮,我们来放风筝,好吗?

  学生放风筝

  2、就幼儿在放风筝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学习正确的方法。

  提问:他们六个人谁的风筝放得好?谁的风筝没有放起来,为什么没放起来?怎样才能让风筝飞上去?

  幼儿讨论

  小结:起跑前,一只手臂伸直上举,放出一段线,抓牢线。快速奔跑,让风速将风筝托起。

  3、请第二组学生再次尝试,就秩序问题再讨论。

  提问两位相互撞击的学生:你们撞到对方后,疼不疼?你为什么会撞到别人?用什么方法可以避免与人相撞?

  讨论

  总结:从斜坡的右边跑上去,从左边跑下来,这样就不会两人迎面相撞了解。奔跑时,注意前面的'学生,与他们保持适当距离,当前面的人停住时要能及时刹住脚步。

  4、提问:如果风筝被树枝刮住了,怎么办?怎样可以避免呢?

  5、请第三组学生尝试按正确的方法和秩序放风筝。

  6、放风筝比赛。请三组学生中出现问题较多的幼儿进行比赛,观察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为放得好又遵守规则的幼儿发奖。

  7、总结:今天你们放风筝,玩得开心吗?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不但可以玩得开心,还能避免许多的危险。既玩到了又保护了我们自己。今后在晨间体育游戏时我们再来比赛,看谁的风筝放得好。

  三、结束活动

  放松整理:学风中的蒲公英自由地随风飘回教室。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针对景物思路严谨地提问方法。

  2、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马背上的小学》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采用学到的各种方法。围绕“马背上的小学”写了哪些内容?

  2、读课文之后,有什么疑问提出来。

  3、小组交流。

  能在小组解决的就在小组内解决,不能解决的进行全班交流。注意在学生提问的时候教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对于那些提问比较有意义的同学进行及时表扬。

  4、全班讨论。

  5、全班进行朗读,分小组朗读,自己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

  二、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短文的意思。

  1、运用掌握的学习方法再次阅读短文《马背上的小学》。

  2、划出你感兴趣的词语。

  3、短文有几个自然段?

  4、逐段指名读课文,思考每段主要说的是什么?对较难归纳的自然段,教师加以指导。

  分小组朗读。

  第二课时

  一、畅所欲言。

  1.课前搜集民间传说,生动、流利地讲述有关马的成语故事。

  2.引导学生介绍、交流自己的搜集方法,掌握一些效率高、简洁明了的学习方式。

  3.小组交流。

  4.全班围绕“马”这一主题进行成语故事会。

  二、初显身手。

  1.通过课前预习,你都搜集到哪些有关马的作品?谁愿意展示给同学们看一看?

  2.你对其中的哪些作品最感兴趣?为什么?

  3.评选最佳小骑手。

  第三课时

  笔下生花

  马曾经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你选一个题目写一写马。

  你收集了那么多有关马的作品,又选出了最喜欢的介绍给大家。现在把“它”写下来吧。

  以《枣红马的故事》《马和汽车》《令人叫绝的马术比赛》等为题,也可以自拟题目。

  想象作文:马的未来。

  1.要写好有关马的作文,你认为需要注意些什么?

  2.你打算如何来写这篇作文?

  3.小组交流,共同完成写作提纲。

  4.全班交流写作提纲。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生字生词,丰富语言词库;了解《红楼梦》的艺术成就,提高古典文学修养。

  2、能力目标:了解香菱这个人物,感知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香菱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求学精神;要好学、乐学,更要善学、苦学。

  教学方法、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比较法,以及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本单元我们学习的是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从《智取生辰纲》中,我们领略了英雄与英雄之间智力大比拼时的风采;在《杨修之死》中,我们知道了人有聪明才智很重要,但如何运用聪明才智来保护自己更重要;从《范进中举》的背后,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中无数知识分子的辛酸与眼泪。今天,我们又能从《香菱学诗》中尝到什么呢?

  二、学习准备内容

  1、作者介绍:

  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祖籍今辽宁省辽阳市。曹雪芹约于乾隆九年(1744年)前后开始写作《石头记》,后来雪芹贫病交迫,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又殇子,禁不起丧子之痛,此年除夕(1763年2月12日)雪芹病逝,终年虚岁48岁。曹雪芹生于荣华,中经巨变,历尽沧桑,于世态体味甚深,而又博学多识,才华横溢,胸中多波澜,笔下无滞碍,于是成此绝世之作。

  2、《红楼梦》简介:

  《红楼梦》是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可惜,在他生前,全书没有完稿。今传《红楼梦》120回本,其中前80回的绝大部分出于他的手笔,后40回则为高鹗所续。80回以后他已写出一部分回目及初稿,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流传下来。

  《红楼梦》有《风月宝鉴》、《石头记》和《金陵十二钗》三个异名。

  《红楼梦》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最优秀的古典小说,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的腐败、互相倾轧,“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暴露出他们残酷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罪恶,歌颂地主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仆的反抗行为,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对封建礼教等地主阶级传统思想进行了批判。《红楼梦》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晴雯、王熙凤、袭人、香菱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全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不仅镜子般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现实生活图景,而且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文化常识,如官制、礼仪、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现实主义作品的巅峰之作。

  曹雪芹在写这部书时,用了“谐音寓意”的手法,他把贾家四姐妹命名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这是谐“原应叹息”的音;在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姑让他饮的茶叫“千红一窟”,是“千红一哭”的谐音;又让他饮“万艳同杯”的酒,这是“万艳同悲”的谐音。这样的手法几乎贯穿了全书,我们应该慢慢去品味。

  3、导入课文所学内容:

  (1)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大家知道这首判词说的是谁吗?(香菱)

  (2)简单介绍香菱的身世、经历。(被拐卖,被欺凌,最后病重而死。)

  (3)介绍与课文有关的故事情节:香菱被人贩子卖与呆霸王薛蟠为妾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国府的梨香院。平日里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这一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环境的变化激发了香菱学写诗的愿望,宝钗笑她是“得陇望蜀”,劝她“且缓一缓”,可她急切得很,于是去找黛玉。课文就是从这里(在小说回目中题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开始的。

  4、积累生字生词

  仄(zè)声应玚(yáng)庾(yǔ)信蘅(héng)芜(wú)苑(yuàn)

  三昧(mèi)暧暧(ài)胡诌(zhōu)

  颦(pín)怔怔(zhèng)暖香坞(wù)

  画缯(zēng)鳏鳏(guān)

  起承转合以词害意地灵人杰诲人不倦挖心搜胆

  精血诚聚穿凿揣摩

  5、熟读课文

  三、分析讨论课文内容

  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的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其三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

  2、提取关键语句:

  找出课文中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3、细读课文:

  边看课文,边仔细分析香菱学诗、黛玉教诗的过程(香菱拜师,初作,再作,三作的过程;黛玉指点,评价,鼓励的话语。均从课文中找出关键语句来分析)。

  4、思考、讨论:香菱在学诗的过程中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专心致志、废寝忘食)

  5、比较阅读:分析香菱所作的三首诗

  香菱作的第一首诗:(原诗略)

  分析:香菱作的第一首诗比较幼稚,用语直露,把前人咏月习用的词藻堆砌起来,凑合成篇。最大的问题是,全诗没有表达真情实感,了无新意。诗中所用“月桂”“玉镜”“冰盘”等,词藻陈腐,所以黛玉说“被他缚住了”,即不能从前人的套子中跳出来。

  分析:香菱作的第二首诗就有所进步了,能用“花香”“轻霜”等比喻,又用“人迹”“隔帘”等情景烘托,渐渐放开了手脚。但“玉盘”“玉栏”等词语仍有陈旧的气息,而且全诗在咏月色而不是月亮本身,有些跑题,所以黛玉说“这一首过于穿凿了”。分析:她仿佛对月低吟,顾影自怜,切合香菱自己的.身世把自己沉痛的遭遇融入寒月之中,结句的感喟本是自己的心声,却推给处境同样寂寞的嫦娥,曲折含蓄。这首诗是成功的。除首联外,句句都非似写月,但句句与月相关。用词典雅含蓄,设意新奇别致。尤其是颔联,对仗工整,言浅意深,堪称精妙。借咏月而怀人,流露了真情实感。这样,诗就不是空洞的而是有内容的了。如果说离愁,思绪这种深沉的感情,在第一首是肤泛的,在第二首是游离的,到第三首就变成实在的,意趣真切,余韵悠长。

  要有自信,树立学习的信心;多读书,读好书,提高学习兴趣;要勤学好问、不耻下问;勤于实践,大胆创作。)

  3、课外拓展:互相交流自己所了解的《红楼梦》中其他人物的故事。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教案[经典]08-28

(经典)语文教案08-28

语文教案【精选】08-30

语文教案【经典】08-29

语文长征教案02-10

语文教案(经典)07-30

[经典]语文教案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