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语文教案7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字,会写9个生字。
2、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略知诗意,背诵课文。
3、积累语言。
4、感受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教学重点: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类型:精读课
教学准备:①挂图。②观察大自然中的小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检查课前准备:请几个同学讲讲对小草的认识。
2、师归纳(板书课题:草)
二、师范读《草》。
三、生自由读诗,找出生字。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生读带局生字的句子。
五、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画出朗读节奏。
2、再读诗歌,了解大致意思。
3、小组且讨论后汇报解决。
(1)理解“离离原上草”意思。
(2)“一岁一枯荣”出示春草、秋草图(生讲两幅图的不同)。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再看秋草图。
4、朗读全诗。
六、背诵诗歌。
七、读课本P7的诗。
八、讲白居易的小故事。
九、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说说怎样记住它。
3、师范写,生书写。
4、讲评。
十、作业:
背诵古诗《草》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复习、背诵《草》。
2、出示早春与晚春图进行比较。
3、描绘春天的`景色。
4、板书课题。
二、自由读诗,找出生字。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用生字组词。
3、朗读带有生字的诗句。
四、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1、自由读诗,画出节奏。
2、再读古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急走:快跑
3、出示图画,找出以下景物。
4、自由讲诗意,师归纳。
5、小组表演诗歌。
6、表演后认识到晚春的景色很美。
7、朗读诗歌。
8、背诵诗歌。
9、读了《宿新制徐公店》,看了插图,你能编个故事吗?
五、写字
1、指名认读生字。
2、分析字形。
3、师范写、生书写。
六、课堂小结
七、作业布置
八、板书设计
九、课后反思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学会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秘密,学会问“为什么”,并探究问题的答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大自然真奇妙,有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情,你知道吗?
二、读一读,说一说。
1、大自然有哪些“为什么”?
2、出示,并让学生读一读。
(1)为什么星星会眨眼睛?
(2)为什么雨后天上挂着彩虹?
(3)树叶的形状为什么是各种各样的?
(4)花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呢?
(5)下雨前蜘蛛逃到哪儿去了?
(6)是谁告诉蝉要下雨了?
(7)石头上怎么会有贝壳呢?
(8)雨点儿还会有脚印吗?
3、试着分析这些问题的答案。
4、学生汇报交流。
5、师生共同交流这些问题的答案。
(1)“星星眨眼睛”是由于地球大气流动造成的,并不是星星真的一闪一闪的眨眼。
(2)“雨后天上挂着彩虹”是因为刚刚下完雨时,空气中浮悬着许多小水珠,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就产生折射和内反射,而太阳的可见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的波长都不一样,当它们照射到空中这些小水珠上时,各色光被小水球折射的情况也不同,因此就分解成七色光而形成彩虹。
(3)“树叶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是对树木长期生态和进化历史的反应。每一个物种都会发展出自己独特的叶子形状,如简单、舒展的香蕉叶,针状、耐寒的松针等。
(4)花的颜色主要是由花瓣里的色素决定的。
(5)下雨前蜘蛛逃到巢穴里去了。
(6)是闷热的`天气告诉蝉要下雨了。
(7)“石头上有贝壳” 因为地壳的运动。在亿万年前,现在我们出在的大陆还是海洋,各大版块的不停运动导致海洋变成了陆地,而海洋中的各种生物因各种原因变成了化石,其中贝壳是最容易变成化石的!
(8)雨点儿是有脚印的。
三、说一说,写一写。
1、读了这些问题,你心中还有其他的问题吗?
2、把你心中的“为什么”写下来,制成卡片。
如:为什么会出现“雾”? 夏天的草叶上为什么会出现露珠? 冬天的河面为什么会结冰? 小鸟为什么可以在天空中飞? 树叶黄了为什么要落下来? ……
3、在小组里将你的“为什么”与你的组员进行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4、各小组成员将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
5、把你在讨论过程中的发现或者收获写下来。
(1)学生写自己的发现或收获,可以是简单的几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
(2)老师巡视指导。
(3)请同学交流汇报。
(4)老师评一评,看看谁的收获最多。
四、老师总结。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8个一类生字,认识7个二类生字;
2.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
3.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感悟到一串音符的快乐,使学生体会快乐的深刻含义。
二、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自己平时的生活,感受小音符们为老奶奶带来的快乐。
三、教学准备:一段欢快的音乐,课件。
四、教学时数:三课时
五、基础知识:
1.生字:
搞:gǎo(搞鬼
搞活
搞通)
做;干;从事。搞建设、搞生产
设法获得;弄。搞到、搞清
整治人,使吃苦头。
盘:pn(键盘、盘查、盘剥)
有10个意思,常用的有:
古代盥洗用具的一种;
盘子。托盘
形状或功能像盘子的东西。磨盘
算盘
字盘
棋盘
地盘
指商品行情。开盘
收盘
平盘
回旋地绕。盘旋
量词。一盘磨
弹:tn(弹出、弹唱、弹力)
由于一物的弹性作用是另一物射出去。
利用机械使纤维变得松软。弹棉花
弹羊毛
一个指头被另一个指头压住,然后用力争开,借这个力量触物使动。
用手指、器具拨弄或敲打,使物体振动。弹琴
有弹性。弹簧
抨击。讥弹
弹劾
联:lin(串联、联系、联想)
联结;联合。联盟
对联。春联
挽联
烁:shu(闪烁、烁烁)光亮的样子。
悉:xī(熟悉、悉数、悉心)
全;尽。悉心
悉力
悉听君便
知道。
柔:ru(轻柔、温柔、柔道)
软。柔软
柔韧
柔嫩
使便软。柔麻
柔和(跟‘刚’相对)。
姓
寂:j(寂寞、寂静、沉寂)
寂静。沉寂
寂寥
万籁俱寂
寂寞。
寞:m(寂寞、落寞)安静;冷落。
2.区别字:
搞(搞鬼)
悉(熟悉)
稿(稿纸)
息(休息)
3.多音字:
tn
(弹跳)
弹
dn
(子弹)
4.近义词:
孤独——寂寞
5、解词:
深情:深厚的感情。
思念:想念。
晶莹:光亮而透明。草上的露珠晶莹而发亮。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识记本课的一类正字,认识二类生字。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新课《一串快乐的音符》,你们知道什么是音符吗?(乐谱中表示音长或音高的符号)下面我们就一起去文章当中认识这串快乐的音符。
二、学生自由读,解决文中陌生或不理解的词语。
三、对照生字表,迅速画出本课的一、二类生字,并读一读生字所在的句子。
四、学习本课的一类生字。
五、认读二类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课文,感悟一串音符的快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读题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对于这个课题老师有三种读法,我读给同学们听一听。(师读)如果我要突出小音符的快乐,应该怎么读呢?(指读)让我们一齐来读一遍。(齐读课题)
二、感情朗读,感受快乐。
1.小音符真的快乐吗?它的快乐表现在哪儿呢?上节课,你们已经读了课文,老师还让你们在文中找一找表现小音符快乐的语句,你们找到了吗?(找到了)谁能说一说?(指生说)
老师把同学们找的句子,整理了一下,打在了大屏幕上。请同学们往前看。
2.读中体会重点段。
3.出示:(5—8自然段)
(1)你们把表现小音符快乐的句子都找出来,你们能不能把它的.快乐再读出来,再讲出来呢?练习读这段话,你想怎么读才能表现小音符的快乐呢?
(2)指读。(老师请一名同学来读一读,你想读哪一句都以,谁愿意来试试)
(3)相机指导朗读。
[第一句:小音符多可爱呀!它们像快乐的小伙伴一样,手拉着手轻快、自由地在田野上奔跑着。怎么读?(你读得真好!刚刚我们听到了一个小音符在歌唱,是独奏,现在我们要个合奏,请全体小音符手拉起手,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第二、三句:小鸟的歌声很清脆、动听,小溪的流水声很深沉、美妙。可它们的歌声都没有小音符的歌声那样好听、充满深情。怎么读才能感受到小音符的歌比它们的歌都好听呢?
第四、五句: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象一下小音符快乐奔跑的情景。要给别人留有想象的空间,所以要稍稍停顿一会儿。再读一下句话。
4.师用语言过渡:小音符的快乐你们感受到了,老师也感受到了,围绕小音符的快乐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呢!你们想不想听老师讲一讲这个感人的故事?
三、创编故事,理解课文。
1.听完这个故事让你感动了吗?最能打动你的是什么呢?((1)在文中有没有这句话,你能不能给大家读一读?(2)你认为文中的这位老奶奶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2.同学们体会得这样深,你们想不想也来讲一讲这个故事?那好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重新演译这个感人的故事,讲一进不同版本的《一串快乐的音符》。你讲的这个故事,可以和原文一样,也可以有自己的创造和理解;可以一个人讲,也可以几个人合作讲。给同学们2分钟的准备时间)
3.指生讲故事。评一评。(感人之处)
4.师总结:时间的关系故事就先讲到这。让我们静下心来,静静地想一想,文题是《一串快乐的音符》,当你讲完这个感人的故事时,你想想:它仅仅是一串快乐的音符吗?它还会是一串什么样的音符呢?让我们来赞美赞美它!(这是一串的音符。师相机板书:善解人意、助人为乐、充满爱心、)
四、文本对话,升华情感。
此时,你想对小音符说点什么呢?说一句你最想说的话。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一一“小蚂蚁过河”进行词语接龙,在游戏中巩固旧词语,积累词语。能找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从而进一步明确“真、吃、冷,常常”的正确书写和用法。通过读标识牌,激发学生到生活中去识字的兴趣。
2能读懂短文《鲁班和撸板》,并按课文后的提示说说鲁班受到什么东西的启发,发明了什么。
3通过描和写掌握“楚、奖、袋、怒“的书写规则。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游戏一一“小蚂蚁过河”进行词语接龙,在游戏中巩固旧词语,积累词语。能找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从而进一步明确“真、吃、冷,常常”的正确书写和用法。通过读标识牌,激发学生到生活中去识字的兴趣。
2能读懂短文《鲁班和撸板》,并按课文后的提示说说鲁班受到什么东西的启发,发明了什么。
教学媒体:多媒体。
课前学生准备预习。
教学流程
一 、揭示课题:
师:经过努力小朋友已经学会了不少语文本领,今天我们又要走进“语文快乐宫“里去游戏一番了,大家一定很高兴吧,现在就跟我来吧。
二、游戏:送小蚂蚁回家。
看懂题意,请学生说说做题的要领。
(可以才用分组比赛的防吧,看哪个小组接的多。)
要求:后一个词语以前一个词语的'末尾的字为开头,不能谐音。
三 、读一读,比一比,看谁分得清。
1出示题目,学生拼读,并且让学生找找规律。
2交流,加一笔变成另一个字。
四、 鲜花朵朵,看谁组的词语多。
1出示题目,看懂题意。
2分组比赛。
五、 读短文,学当讲解员。
1 读通、读懂题意。
2 自由读读短文。
3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鲁班还发明了什么,最好能说出过程。
4 出示短文后的两个问题,并用填空的形式以明确回答的句型。
鲁班看见_____________,他找来____________,做成_______________,发明了______________。
5小组讨论,在班中进行交流。
六、 识字活动。
认识标识牌上的字,说说自己还到哪里认过字,评出“识字小能手”,以鼓励学生到生活中识字的积极性。
七、 描一描,写一写。
1 观察四个字的相同点——“楚、袋”:上下基本相等;“奖、怒”,上宽下窄。
2 教师范写。
3 学生写。
八、教学效果反馈
学生对词语接龙很有兴趣,一连接了好几条龙;“看谁组的词语多”学生词汇量有限都组不全,但人多力量大,全班一起想,组了很多;介绍鲁班发明的物品,我给学生句型:鲁班看见------------,心想:-------------,于是-------------,发明了---------。学生照句式说还是说不清楚,缺乏逻辑。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抓住重点语句,感悟人物形象。
2、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三、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好汉歌》
师:课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听后你说说有的感受。
师:这是《水浒传》的主题曲,一曲大气磅礴,荡气回肠的好汉歌,让我们仿佛看到真好汉就在眼前。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个人物呢?
2、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这两个人物。看看作者用什么方法来刻画这两个人物的?
(二)抓住描写,把握特点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书,边读边在相关句子旁边作上批注。
2、学生自主学习。(巡视并引导学生找到体现人物品质的句段)
3、汇报并展示:
师引:你觉得林冲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些语句看出来呢?你觉得洪教头是个怎样的`人呢?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读书并用词语概括这两个人物。
(这个环节由老师先板书相关词语,四字词,再让学生上讲台写几个。)
4、同学们,我们在写人的文章时一般都是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那我们来看第三自然段,看作者重点运用了什么描写刻画这两个人物的?
5、出示第三自然段重点分析研读。
生说采用外貌,语言描写。
师:洪教头一出场,一个粗俗,粗鲁的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我们来看语言对话部分(投影出示)
分角色朗读,不同形式读好对话部分
师:身为八十万禁军教头,在洪教头要与他交手时却还很谦虚地说:“不敢,不敢”,这与傲慢无礼、目中无人的洪教头形成鲜明的对比呀!作者花了大量笔墨写柴进和洪教头的对话,这样是从侧面描写,衬托出林冲的谦逊有礼。
师过渡语言:作者除了从语言,外貌描写刻画人物,还重点从动作上来描写呢,我们来看
6、出示第7自然段重点研读。
请同学们默读这段
师引读:洪教头使出了个怎样的招式?什么样的招式叫“把火烧天”?(师示范动作让学生理解,补充:洪的这招露出了身子,退等部位)
林冲又是怎样应对的?我们来看都运用了哪些动词描写?(投影出示)
师:从“一横,一退,一扫”看出一个武艺高强、临危不乱、机智的林冲。从“喊,跳,举,打,提”等动词看出洪教头的心急气盛,求胜心切。
这动作的对比描写,“一攻一守”,“一进一退”把两个人物刻画的淋漓尽致了。其实像这种动作描写第4、5自然段也写到了。
我们来读一读这段(齐读)
四人为一小组讨论:气势汹汹的洪教头为什么就被林冲打倒在地了呢?(参考:因为林冲武艺高强,临危不乱与洪教头的自以为是,跋扈嚣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再加上洪教头很像把林冲打败,心急气盛,露出了破绽,脚步乱了,理所当然,气势汹汹的洪教头就被林冲打倒在地了。)
想象说话:洪教头被林冲打败了,灰溜溜的走开了,此时他会怎么想呢?有的说-------有的说--------还有的说------(预设学生会说,他会自叹不如,羞惭,根据他的性格特点不服再战等)
师:你们说的很好,下面我们来演一演这两个人物吧,谁来演林冲?咱班谁演洪教头比较合适?要一女孩当旁白。(演完点评,颁奖:最佳表演奖,最佳配角奖)
(三)归纳巩固,人物品质
师:同学们,这节课通过我们的合作学习,我们认识了()的林冲,()的洪教头。(指着黑板上描写林冲、洪教头的词语让学生一起读)
(四)课堂总结
(伴着古典轻音乐出示部分水浒人物的图像)师:其实,《水浒传》中还有好多英雄好汉,如宋江、李逵、武松、鲁智深等,这里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武松打虎,杨志卖刀等,回去读读这些故事,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收获的。
(五)布置作业
师:下面吕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回去把这个故事复述给父母听,另外准备一个水浒故事,下节课我们来个水浒故事擂台赛怎么样?最后请把掌声送给今天积极发言,大胆展示的好汉们。
语文教案 篇6
一、题目引入,质疑问难
1. 读题,说说你从中了解到什么?
2. 什么是词?结合课文链接了解词与诗的不同之处。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诗词,想想诗词给我们讲了什么,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 检查朗读情况。
三、细读课文,理解句意
学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 借助注释说说词的意思。
2. 想象词中描写的景象。
3. 读词,从词中你感受到什么?
4. 读读,背背。
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 欣赏音乐,听范读。
2. 听了这首诗你感受到什么?
3. 读一读,结合注释说说诗句意思。
4. 再读诗,把诗中描写的景色画一画。
5. 读读,背背。
四、背诵默写,拓展感悟
1. 朗诵全文。
2. 说说本课中的`诗与词有何异同。
3. 背诵、默写诗词。☆关于作者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是辛词的主调,亦有作品写农村生活小景,清新可爱。有的作品流露出托靠老庄求得与世相忘的消极情绪。在艺术上,他继承发展了苏词的风格和南宋初年爱国诗人的传统,融会诗歌、散文、辞赋乃至口语,或用比兴,或用典故,或直抒胸臆,抒情、议论、状物都不拘一格,又意境宏大,感情抑扬顿挫,形成独具一格的豪放词风,并开启了后来的辛派词风。词集有《稼轩长短句》(十二卷)与《稼轩词》(四卷)两种刊本。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他平生力主抗金,秉性刚直,立朝廉洁,遇事敢言。他做诗主张师法自然,构思新颖奇特,笔调幽默诙谐,语言通俗活泼,风格爽朗轻快,人称“诚斋体”。他工于七绝,以写景咏物见长,著有《诚斋集》。
语文教案 篇7
设计理念
本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二课。《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本设计力求体现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为学生设计形式多样的求知活动,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理解课文、积累词汇、拓展思维空间。激发学生课前搜集材料的兴趣,整合音乐、美术学科的方法,使静止的语言符号流淌出音乐的旋律,图画的意境。使语文课堂变得“充实”、“厚实”起来,唤起一年级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而真正喜欢我们的语文教学。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七、儿”2个生字。认识1种笔画“乚”和4个偏旁“月、雨、口、禾”。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教学重点
认字和练习朗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片。
3.课前收集四季景物的图片、儿歌、歌曲。
4.预习本课要求认识的11个生字。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画面渲染,激情导入、揭题
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多媒体课件:秋天的景色)教师配乐朗诵:听,这悠扬的笛声。看,那满山遍野都充满着红色和金色。这里简直成了花的海洋、火的世界。瞧,那一棵棵高大的白桦树,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挺拔。金灿灿的叶子随风摆动,在细细看那一片片枫叶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耀眼。叶子红了,果实也熟了。瞧,那鲜红的山楂是多么可爱。那一串串水晶似的紫葡萄,更是惹人喜爱。还有这不知名的果实也挂满了枝头。这不,就连那小小的蘑菇也被这迷人的景色吸引了。一阵风吹来,一片片金色的叶子慢慢地飘落下来。
看了画面上的景色你们想说点什么吗?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板书:秋)你是从哪看出的?秋天,除了我们刚从画面上看到的景色之外,你还知道些什么?一年之中,除了秋季,还有哪些季节?(板书:春、夏、冬)真好,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四季,去欣赏四季的美丽景色。(揭题,板书:四季)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兴趣,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生动、形象的画面,加上教师充满激情,诗情画意的配乐朗诵,把学生带进了硕果累累的秋天。通过自然的导入,揭示了课题,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自主读书、合作探究
1.借助拼音,自主识字。(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2.同桌交流,相互帮助。(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组长检查,总结方法,练习说话。
(1)认读卡片上的生字。(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
(2)交流记字方法。(指导学生记住字形)
(3)扩词练习。用“圆、叶、秋”扩词。(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词汇的积累)
(4)练习说话。用“是”练习说一句话。(注重说话训练)
4.自由读文。(在读中体现层次,培养学生的'语感)
过渡:同学们生字学得这样好,相信课文读得更棒。我们先自由读一读,然后比一比,谁读得声音最响亮,字音读得最准确,课文读得最熟练。多媒体出示朗读要求:
一读:咬字准确,声音响亮。
二读:读通句子,语速稍快。
三读:读得流畅,读出感情。
5.教师范读,学生评价。
多媒体出示评价标准:
一听:字音准不准。
二听:语速快不快。
三听:读得美不美。
6.学生赛读,师生评价。
(1)每组选一名代表,读后师生评价。
(2)组与组齐读,评出优胜组。
7.合作探究,美读课文。
过渡:同学们,你们想把课文读得更美、更好听吗?请大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季节读一读,然后再比谁读得最美。
(1)小组合作、探究,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美美地读一读。
(2)出示课件,启发、指导把课文读美。
(3)生生、组组、师生挑战读。
(4)熟读成诵。
(5)离开课本,看四季的画面,读一读,也可以试着背一背。
8.欣赏、背诵。
(1)学生离开座位,边欣赏画面,边做动作,边背诵全文。
(2)师生合作,共同背诵。
(3)思考:这么美的景物,大家知道是谁送的吗?(大自然)
9.学生质疑,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质疑的好习惯)
学生会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1)小草、荷叶、谷穗、雪人都是景物,怎么会说话呢?
(2)“谷穗”是什么?它为什么要弯弯的呢?
以上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引导方法来解决。
[设计意图:在阅读教学中,应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生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注重学生词汇的积累、说话的训练、语感的培养,体现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教学原则。注意体现读书的层次性,读熟课文,读懂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三、思维拓展,强化训练
1.模仿书中的句子,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__________会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__________会对青蛙说:“我是夏天。”
__________会对____说:“我是秋天。”
__________会对____说:“我是冬天。”
过渡:同学们说的可真好,大自然中除了诗中所描写的这些景色,还有许许多多奇妙的景象。谁愿意把课前收集的描写四季景色的资料带上来给大家介绍介绍。
2.介绍收集的图片,练习说话。
3.分组活动,采用不同的形式来颂四季。(尊重学生选择的权利,可以采用背一背、画一画、唱一唱、说一说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充分展示,尽情发挥。)
[设计意图: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激发学生课前预习的兴趣。通过背一背、画一画、唱一唱、说一说的方法,让学生在课程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四、写字指导
过渡:同学们不但说得好,而且画得好、唱得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乚”,你看它像什么?
1.认识笔画“乚”,指导书空练习。
2.指导书写“七、儿”。
(1)引导学生发现“七、儿”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提醒学生在书写每个字时应注意些什么。
(3)学生练习书写,每字练写2遍。
[设计意图: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项不忽视的内容。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每节课上让学生动手写一写,即使是写1-2个字。既体现了读写结合的教学原则,又将课外作业在课内完成,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真是一举两得。]
五、总结
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文中的生字,读熟了课文,而且还读懂了课文。尤其是从课文中,我们还了解到一年四季不同的景物特征,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可爱。课后,请同学们把四季中自己最喜欢的季节说给爸爸、妈妈听,再把课文美美地读一读。
板书:
四季
春夏秋冬
教学特点
本课采用了以画面导入的方法,美丽的秋景动画,加上教师富有激情的配乐朗诵,吸引了所有的学生(学习本文时,正值秋季,所以安排秋季图片导入,自然、亲切)。上课伊始,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为下文的学习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课中春、夏、秋、冬几幅动画的插入,不仅再现了当时不同季节不同景色的特点,而且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这一资源,突破了难点,培养了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使孩子了解到四季景色的不同特征。
课前安排的收集资料,以及课中安排的画一画、唱一唱、背一背、说一说这些环节,不仅帮助学生积累了知识,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读美了课文,读懂了课文,教学效果很好。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经典]语文教案08-03
语文教案[精选]07-20
语文教案(经典)07-30
语文教案07-20
语文《翠鸟》教案08-04
语文教案【精选】08-30
语文《口技》教案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