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司马光第2课时》语文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司马光第2课时》语文教案

时间:2024-06-06 09:54:11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司马光第2课时》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司马光第2课时》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司马光第2课时》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跟读课文,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背诵课文。

  2.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跟读课文,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背诵课文。

  2.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继续学习

  1.回顾背诵。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司马光》这篇文言文,谁能背一背?

  2.回顾故事。谁能用自己的话简单讲一讲这个故事?

  二、走进现场,感悟品质

  1.小组合作表演,再现故事场景。

  全文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句话,可司马光砸缸的场景却好像发生在我们的眼前。我们可以通过表演来重现当时的场景。

  表演分工建议:一人当旁自;一人演登瓮落水者:一人当司马光;2~3人演“众皆弃去”的“众”。

  同学们先选好自己要扮演的角色,然后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怎样依据课文的描述,准确而生动地演出情境现场人物的所做所思?在默读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请一组同学到讲台前即兴合作表演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2.教师演中采访,聚焦人物品质。

  (1)教师在学生表演后随机采访。

  采访观看表演的同学:你们觉得“落水者”和司马光都演得对不对?依据是什么?(应依据文本中的“动词”描写,评论“演员”演得是否准确从中感受到这篇小古文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可以随机让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动词,如:“没水中”的孩子:“登一跌一没”:司马光:“持一击一破”)

  采访众人:当时你们为什么都跑了呀?(预设:惊慌害怕、没有办法、想找大人帮忙等)。

  采访司马光。司马光,你呢,你慌吗?那你也太镇定了,人都掉水里去了。你怕吗?真的不怕吗?我可是很害怕的。你为什么不跑啊?(预设救朋友,是呀,时间就是生命呀,在水里多呆一秒就多一分危险。你真勇敢,讲义气,聪明等)。

  (2)说说你眼中的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交流:机智、勇敢、讲情义等等。

  3.链接相关资料,深化人物形象。

  出示补充资料,组织讨论:说一说你对司马光又有了怎样的认识?

  交流:司马光遇事不慌、沉着应对、机智果敢的特点。

  三、角色体验,发展语言

  1.司马光破瓮救友的故事很开就传开了,在京城和洛阳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以至于“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读读看,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交流:在这以后京洛两地把这个故事画成了画记录下来。

  2.假如现在学校的文化墙也出现了这幅图,想让你向低年级的小朋友介绍介绍,你会怎么讲这个故事呢?注意可以加入恰当的想象,让故事的来龙去脉听起来更清楚、更生动!自己讲一讲,将给同桌听一听,全班展示。

  四、补充资料,推荐阅读

  1.补充课外资料,扩充人物形象认识。

  交流:聪慧,爱读书。

  2.推荐阅读《宋史·司马光传》。主要记载了司马光的一生,既有他幼年的故事,也有他成年后在朝为官的事迹。

  板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司马光第2课时》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第1课时》语文教案06-06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08-07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语文教案05-27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语文教案04-09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5-21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05-23

一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05-15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15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太阳》语文教案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