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6-26 12:15:51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精华【7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精华【7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材说明

  这篇精读课文是看图学文。它由两幅长城的图片和一篇短文组成,直观的图画和具体形象的短文紧密结合,表现了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这篇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可依自然段分成四部分阅读。第一部分,配合第一幅图,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这是远看长城;第二部分,配合第二幅图,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三部分,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四部分,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认识长城,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课后“思考·练习”题也是围绕这一要求安排的。教学这篇课文时,要适当介绍一些长城的悠久历史和有关长城的民间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本课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文12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崇山峻岭、嘉峪关、城砖、蜿蜒、垛子、盘旋、瞭望口、屯兵、堡垒、呼应、陡峭、智慧、气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4.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如果有条件,可以布置学生搜集关于长城的故事、传说或图片(这也是为完成课后选作题做准备),在同学间交流。教师搜集有关长城的资料,准备相应的挂图或投影片,有条件的.可以连同重点词句制成多媒体课件。

  2.本文是看图学文,要把看图和学文结合起来。学文前要指导学生看图,第一幅图反映了长城的概貌,通过看图,学生对长城的长和雄伟壮观会有初步的感知。第二幅图的观察点由远处移到了长城上,学生通过看图会观察到长城的构造。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继续指导学生看图,使学生加深对“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等词句的理解,同时借助看图了解“瞭望口”“射口”“垛子”“城台”等的位置、样子及作用。在引导看图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3.本课文的重点在于理解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阅读感悟课文重点内容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指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①长城的雄伟壮观、高大坚固体现在哪里?②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③怎样理解“思考·练习”3的句子?……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课文、相互讨论等得到答案,在关键处教师应当给予点拨。

  长城的雄伟壮观、高大坚固体现在哪里?教师应引导学生读书,在第一、二自然段中寻找答案。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写长城“像一条长龙”,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介绍了长城的总貌。接着,用具体数字说明长城的长,证实这个感受是真切的。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从长城的建筑材料,城墙顶上的样子,城墙外沿垛子和射口的构造、作用,城台的样子、作用等方面做了具体说明,让我们切切实实地感觉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为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可按照“思考·练习”2的要求让学生画一幅长城的示意图。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回答这一问题时,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要求学生在充分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长城的资料和自己的感受来回答。要答出:长城的长和气势雄伟、巍峨壮观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建造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在科学不发达的年代,用双手建造了这样伟大的建筑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

  “思考·练习”3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先读句子,再联系上下文回答。“很自然地想起”,要答出看到雄伟、坚固的长城后,由赞叹到自然地想到创造这一雄伟建筑的人们。“才”字说明劳动人民建造长城十分不容易。

  4.本课文对长城的描写比较具体,其中包含了很深的感情。因此,朗读第一、二自然段时,要指导学生读出轻重缓急,表现出长城的气势,朗读第三自然段时要带有赞叹的情感,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带有自豪的语气。

  整篇课文的背诵,要在理清课文结构的基础上抓住写作思路进行。全文可按“远看→近看→联想→总结”的顺序背诵。每部分的背诵,可抓住一些关键词语来帮助记忆。如第二自然段由“城墙顶上”到“城墙外沿”,再到“垛子”“瞭望口”“射口”,再到“城台”,当然,也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不必强求一致。

  5.本课文生字生词较多,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示字的音、形、义。例如:“崇”“砖”读翘舌音,“魄”与“魂”的字形相近,要注意区别。本课文生词教学,有的可联系上下文去理解,有的可以结合插图理解,如“瞭望口”“堡垒”等词,就可以对照插图让学生理解。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

  1、学会抓住景物的特征,抒发自己的情感。

  2、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初步感受秋天美好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大家喜欢秋天么?喜欢秋天什么?秋天这么美,这么好,你们喜欢吗?你们想出去玩玩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和课文中的小朋友一起到郊外去“秋游”。

  二、板书课题,解题

  1、请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书空课题。

  2、齐读课题。

  3、“秋游“是什么意思呢?指名说说。对,秋游就是秋天出去游玩的意思。

  4、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自由发问。

  5、过渡:秋天到哪儿去游玩?看些什么,玩些什么,看看图,读读课文就知道了。(出示投影)

  三、指导看图

  1、我们按什么顺序来观察一幅图呢?从上到下观察一下,看看,秋天的天空、田野是什么样的?

  2、秋天的天空怎么样?你们看白云像什么?

  秋天农田里哪些庄稼成熟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草地上的小朋友又在干什么呢?他们是怎么玩的?(出示小黑板:小朋友有的(),有的( ),有的()。要求学生用“有的”组成句式说话。

  四、初读指导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自学生字词。

  (1)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小节号。

  (2)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画出课文中带有田字格中生字的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重点领会“郊外、追逐、打滚儿“的意思。

  (2)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3)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3、回忆一下,我们刚才提出了什么问题?现在你们能回答了吗?

  理清脉络,出示思考题:课文四个自然段的意思分别写在了下面,对照课文想一想,在前面的括号里填上序号。

  ( )同学们玩得很高兴。

  ( )同学们跟老师到郊外游玩。

  ( )天空美。

  ( )农田美。

  想一想,给每个自然段选择正确的意思。如果想不出,可以再读读课文。

  4、同学们已经把课文初步读懂了,让我们齐读课文。

  五、教学生字

  1、自学课后的生字笔顺表,把生字的笔顺描一遍。

  2、你在生字的字形上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的?

  兔:最后一笔是小兔的尾巴,不能丢。

  凉:“两点水旁”,与“冷”有关,不能写成“三点水旁”。

  逐:第七笔是“点”,不能写成“捺”。

  3、刚才在描红中,你们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呢?谁来帮帮这些同学呢?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并范写。

  4、学生观察重点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名说说。

  5、学生描红,教师巡视。

  3、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复习巩固所学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并积累词汇。

  2、指导有感情地的朗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一句能不能先说“天气渐渐凉了”,再说“秋风起了”?(因为是秋风先起的,天气才渐渐变凉的。)

  (3)出示:A、天气凉了。

  B、天气渐渐凉了。

  比较两种说法有什么不同。第二句加了“渐渐”后好在哪里。(说明天气不是一下子凉的,而是慢慢变凉的)。并指出“渐渐“的近义词就是“慢慢”。

  第二句说了什么?为什么秋游要到郊外呢?郊外是什么地方呢?

  (1)过渡: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看到了些什美丽的景象呢?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自由读。想想天空、农田美在什么地方?可以用笔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交流。

  (2)学生作全班的交流:

  ①“蓝蓝的天空”是什么样子的?你们可以为“蓝蓝”换个词语吗?

  (蔚蓝、碧蓝、瓦蓝、水蓝、天蓝……)

  ②除了写天空的颜色以外,还写了天空的什么?(大——一望无际)

  还有哪些词语也表示“一望无际”这个意思呢?(一望无垠、无边无际……)

  ③天空中白云又是怎样的呢?它像什么?指名说说,再用上“有时像……有时像……”说上一长句话,看谁说得又美又生动。

  ④让我们美美地来读好第二小节吧。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⑤农田也美,你从哪些句子中可以读出来?指名读第三小节。

  ⑥出示:A、稻子黄,高粱红,棉花白。

  B、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

  这两句话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加了个“了”有什么变化?(第一句话只说出了庄稼的颜色,第二句话还说出了这些庄稼都成熟了。)

  ⑦庄稼成熟了,农民们的心情怎么样呢?让我们带着高兴的心情读一读第三小节。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老师范读。

  (2)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想想什么是“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谁能来试试。

  (3)第二句说了什么?“奔跑”和“追逐”两个词语完全相同吗?

  (4)这一段第一句用“有的……有的……”,第二句用“大家”,想想有什么不同?

  (5)“多开心哪”表示什么样的语气?学生练读。

  (6)齐读第四小节。

  4.总结:这篇课文写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秋天的天空和农田都很美,大家玩得很开心。你读了有什么感受?

  5.秋天的郊外是多么美丽啊,同学们也玩得很开心,让我们把这美好的情景永远留在脑海中,好吗?有感情地齐读整篇课文。

  三、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指导背诵课文。

  2、会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写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朗读和背诵指导

  1.指名读课文。

  2.这篇课文里哪一句表达了人们欢乐的心情?所以整个课文都要用欢乐喜悦的语气读。

  (1)第一自然段用陈述口吻,要读得平缓。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2)第二自然段的“蓝蓝”、“白”、要重读;“一望无边”、“有时像”要读得慢;“几朵白云”、“一群白兔”、“几只绵羊”要读得轻快,流露出喜悦心情。

  (3)第三段的“黄了”、“红了”、“白了”要重读。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4)第四段中三个“有的”,声音要逐步提高,语速加快;“大家”、“多开心”要重音读,读得缓慢。

  3.个人练读。指名读。齐读。

  4.读得真好!愿意把这美好的秋景永远留下来吗?让我们把这篇课文背诵下来吧!学生看图或看板书来练习背诵课文。

  5.指名背诵课文,师生齐背课文。

  二、说话指导

  1、齐读课文的第四小节,体会“有的……有的……还有的……”一般会用在什么情况下?

  2、提供句式练习说话。

  (1)在操场上,小朋友们有的    ,有的    ,还有的    ,大家玩得多开心哪!

  (2)放学后,值日生留下来打扫卫生,他们有的    ,有的    ,还有的    ,多     !

  3、讨论交流:在农贸市场里,在商场里,在家里过年时……

  板书设计:

  1、秋游

  天空美  蓝天 白云

  同学们 看到 农田美  黄 红 白

  游玩  开心  有的……有的……有的……

  【教学总结】

  本课主要目的是通过具体的情境,体验“改商”的过程,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优缺点:

  一、创设生活情境能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精心设计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数学情境,把那些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的'情境中去,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欲望。本课我以秋游图片欣赏为引子引出情景图,让学生发现信息,解决问题,激起孩子们的求知欲。

  二、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

  在教学中,我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来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调商的方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学会调商的过程,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新课标提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所以我根据本课教学重点、难点的突出,从而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方面能够抓住重点,层次分明,不至于让学生走入误区,从而浪费学生更多地宝贵的精力。

  四、在练习的安排上也比较有层次,由浅入深,学习效果较好。

  不足之处有二点:

  一、我在本节课也有点拘束,不能做到“收”“放”自由,对学生的思维“收”得太紧,也太快了,感觉她们好像是把知识强加给学生的一样,我应该相信学生,应该再“放”开些。

  二、在交流算法过程中,虽然我抓住了“调商”这一教学重点,但没有让学生能有足够的时间充分的发言,也没有达到强化、巩固的效果,好像走了一个过场,没有深入。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学会通过文字来表达感情。

  2.学会正确选择材料写作文。

  3.先想后写,学会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内心情感。

  教学重点

  怎样把事例写具体,通过事例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选择合适的材料。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谈我们的生活。

  1.小组同学相互说一说自己生活中美好的事情。

  2.比一比,谁的生活最美好。

  3.议论一下:美好的生活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今天,我们就来写写我们的美好生活。

  (板书:让生活更美好)

  二、说说心动的活动。

  出示:

  微笑、诚信、梦想、创意

  运动、集邮、旅行、种花

  1.各小组的同学阅读课件上的.词语,然后就自己喜欢的一项活动谈一谈。

  2.指名班内汇报。

  梦想:让人奋进,为实现梦想不断努力。好好学习,超越自我,追求永不停步。

  创意:美好的创意让生活变得充实、美好,充满诗意。

  旅行: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领略迷人的风光,陶冶情操,开阔视野。

  ……

  3.教师小结,评价。

  三、写写选好的话题。

  1.围绕上面课件上出示的话题写一篇习作。

  2.温馨提示:

  出示:

  是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

  它是怎样影响你的生活的?可以通过写哪件事来体现这样的影响。

  把这件事给你带来的快乐与美好写详细一些。

  3.读读优秀的例文

  (1)习作前,学生读一读这篇优秀的例文《诚信,让生活更美好》(课前已经发到学生手中)

  出示:

  诚信,让生活更美好

  诚信就像一颗蜜糖,给你甜蜜;诚信就像一汪清泉,给你清凉;诚信就像一艘轮船,带你启程远航……在我心中,诚信是那么珍贵。

  还记得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妈妈给了我10元钱,让我去买文具。于是,我兴高采烈地来到文具店里,只见文具店里的文具多得让人看了眼花缭乱。当天文具店里的生意十分火爆。我看中了一支8元的钢笔,我刚给了钱,当老板要找我钱时,一个顾客又把老板喊了过去。不知是老板匆匆忙忙,还是把钱看错了,老板给了我10元。我心里想:别看是10元,对于大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我们小学生老说,是一笔不小的财富,10元还可以买许多文具,但是我就变成一个不诚实的孩子了,可是不拿的话,到嘴的鸭子又飞走了。

  于是,我颤抖着手接过了钱,拿到钱我马上塞进口袋里,便飞快地向门口冲去了。但没等我跑出门口,老板就把我叫住了。我一惊,心里就想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难道是老板发现多找我钱了。我一转身,老板笑着说:“小朋友,你忘拿钢笔了。”我这才想起来我走得太快忘记拿钢笔了。于是,我接过钢笔,我觉得这钢笔变得非常重,时间又像在和我作对,感觉过得非常慢,我才走了几分钟,就像走了几个小时。我终于接受不了良心的指责,于是,我又回到了文具店里,我向老板承认了错误,但没想到,老板非但没有怪我,反而夸我是一个诚实的孩子。这时我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我再也不用受良心的谴责了。

  诚信是可贵的,拥有诚信的人是幸福的。让我们都拥有诚信,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2)读完后,小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3)开始习作

  四、分享伙伴的作品。

  1.写完后,和附近的同学交换看一看。

  2.互相批阅,提出自己的建议。

  3.听同学建议,修改自己的作文。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能听清录音中人物谈话的内容,知道应该有礼貌地听长辈说话,回答长辈的间话。

  2.能有礼貌地和长辈谈话。

  3.培养尊敬长辈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听清录音中人物的谈话内容,特别是小英如何有礼貌地和长辈交谈。能进行语言实践。

  三、教学准备

  录音、小黑板。

  四、教学时间:

  五、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任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辈,我们常常要去看望他们,向他们问好。长辈们也常常会关心地问你一些问题。那么我们在和长辈交谈时应该怎样做呢?让我们先来听听小英是怎样和奶奶谈话的。

  (二)听录音,讨论。

  1.出示两个问题(小黑板):

  (1)小英是怎样回答长辈的问话的?

  (2)从哪些地方看出,小英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2.带问题仔细听录音。(录音内容见《教参》)

  3.讨论两个问题:

  (1)敲门后称呼问话的外公,并回答外公的问话。

  (2)进屋后向外公问好。

  (3)称呼外婆,代父母向外婆问好。

  (4)对外婆的关心表示感谢,问候病情。

  (5)外婆让她看电视,小英说外婆需要安静休养,她只要坐在床边看看画报就行了。

  (6)外公递给小英苹果,小英表示感谢。

  4.:看望长辈时,我们应如何有礼貌地和长辈谈话?

  ①进门称呼问好。①认真耐心地回答长辈的间话。③对长辈的招待、关心表示感谢。

  (三)指导练习。

  (1)情境:妈妈说,最近奶奶身体不太好。星期天,你上奶奶家看望。(预先请一男生扮演爷爷,教师演奶奶。)你会怎样和爷爷、奶奶谈话。例:生:(轻轻敲门或按门铃)

  爷:谁呀?

  生:爷爷,是我--××。

  爷:(开门)噢,乖孙子来了,快进来!

  生:(进屋)爷爷,您好!

  爷:好,好,乖孩子。怎么,你一个人来的?

  生:是的,爷爷。爸爸妈妈今天都不休息,上班去了。我一个人来看望你们,听说奶奶身体不太好,奶奶呢?

  爷:奶奶在房间里,刚睡着。我去叫醒她。

  生:爷爷,奶奶睡着了别去叫醒她。我在客厅坐一会儿,等她醒了,我再去问候她。

  爷:好孩子,那你先坐会儿,(从桌上掰一根香蕉递给生)吃香蕉。

  生:(接过香蕉)谢谢爷爷。

  爷:今天上午的电视有你最爱看的《西游记》,爷爷给你打开。

  生:谢谢爷爷。爷爷,奶奶睡着,我看电视会吵醒她的,我不要看了,这里有书,我看会儿书就行了。您忙自己的'事儿去吧!

  (一会儿,奶奶醒了)

  生:(进房间)奶奶,您好。听说您身体不舒服,来看看您,您得了什么病?现在觉得好些了吗?

  奶:奶奶的心脏病又犯了,不过看了医生,吃了药,现在好多了,谢谢你这么关心。

  生:那太好了,奶奶,您可要注重多休息啊!

  奶:好,好,看到你,奶奶的病都减轻了,怎么样,最近学习好吗?没有进步?

  生:还可以。作业几乎都能得“优”。老师说我比以前更细心了,上课发言也更积极了。只是体育成绩还不理想。

  奶;有进步就好,体育成绩不理想,可得抓紧多锻炼啊!

  生:好的,我会加强锻炼的。

  (学生的语言不强求一致,重点是注意有礼貌。)

  (2)指名练说--集体评议。

  (3)分角色练说。

  (四):通过听录音,练说话,同学们不仅懂得尊敬长辈,还能模仿着有礼貌地和长辈谈话。老师相信,以后同学们去看望长辈时,一定能做个尊敬、体贴长辈、有礼貌的好孩子。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贝、原、男”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2、3段课文。

  3、能运用语言,介绍涛涛和小青的家乡。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新课

  小朋友,如果你有一支七彩的画笔,你最想画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

  今天,我们班上来了几位小画家,他们都画下了自己美丽的家乡。(板书:画家乡)想看看吗?

  二、初步感知,学习生字词

  1、课件依次出示画面,师配乐范读2~6小节。

  2、引:他们的家乡美吗?课文写得更美,赶快去读一读吧!注意度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还可以请教你的同桌或老师。开始吧!

  3、学生自读课文。

  4、检查学习情况:

  ⑴ 生字:

  (出示带拼音生字卡片)谁最能干,能当小老师来领读──个读──开小火车读

  ⑵ 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生字躲到词语中了,你还能读吗?

  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5、小结:小朋友真能干,生字、词语都能读了,我们学起课文来就容易多了。

  三、精读第二段,指导观赏涛涛家乡的美

  1、出示画面:这是谁的家乡?仔细观察,说一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2、认真地读一读第二段,找一找涛涛到底画了些什么?

  3、涛涛的家乡美在哪里呢?现读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4、交流:

  ⑴ 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

  显示句子──指名读──引导说句()那么(),那么()。

  ⑵ 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

  引导读好“一艘艘”、“装满了”。

  ⑶ 那个在海滩上赤着脚捡贝壳的孩子,就是涛涛。

  引导感受涛涛在海边生活的乐趣。

  5、师生合作读。

  6、此时此刻,你想对涛涛说些什么呢?

  7、假如你是涛涛,你怎样向其他小朋友介绍你的家乡呢?

  自由准备──指名介绍(注意人称转换)

  8、小结学法,引导自学第三段。

  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涛涛画的家乡。我们先看图,观察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读课文,找涛涛画了些什么,接着美美地读了喜欢的'句子,最后还当小导游介绍了涛涛的家乡。老师想请小朋友用刚才的学习方法和你的同桌一起学学第三段。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自主识字,认识本课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老人的美好心灵。

  3、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能用重点词语口头造句。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

  2、在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老人美好的心灵。

  教学准备:

  教师:本课的生字卡片、朗读带。

  学生:动手制作苹果图形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直接揭题

  1、教师板书课题。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题

  3、出示“苹”、“果”生字卡片,指名读一读。

  4、指名读课题。

  5、齐读课题。

  6、教师设置悬念:小朋友们,老人和苹果树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老人与苹果树》。

  二、自学生字

  1、出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2、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3、教学学生无法自己拼读的生字。

  三、熟读课文,感知理解。

  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朗读,学生认真倾听。

  2、再次播放,学生跟着轻声读一读。

  3、学生试着读一读课文。

  4、同学之间互相读一读。

  5、指名读,其他评议。

  6、大家一起读一读。

  四、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反馈:课文讲了老人和苹果树间的什么故事?(尽可能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教师出示老人的.图片: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学生看图说一说)

  3、教师:你们都有自己的爷爷奶奶,现在他们年纪大了,平时都做些什么呢?

  4、教师:是呀,爷爷奶奶去世了,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也该好好休息了,可是这篇课文中的老人年纪也不小了,可是他却在干什么呢?(出示老人种树的图片)

  5、指名反馈。

  6、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要问的吗?(学生根据画面的内容质疑)

  7、教师导:是呀,这个老爷爷都这么老了,他种树干什么呢?人家是怎么问他的?

  8、指名反馈,老师出示文中的句子。

  “你种这么多苹果树干什么呀?要等好久好久,这些树才会结出苹果呢,恐怕你吃不着它们的苹果啦!”

  9、理解上面的话。

  (1)出示“着”,指导正确读,区别多音字“着”。

  (2)大家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3)指名说一说“好久好久”以及“恐怕”的意思。

  (4)人家觉得老爷爷不该去种树,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结合句子中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指导有感情朗读这几句话。

  10、读文,了解老人种树的原因。

  (1)指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老爷爷是怎么回答的?

  (2)指名反馈。

  (3)集体读一读。

  (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老爷爷为什么要种苹果树?

  (5)教师小结,大家一起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

  2、学生用生字组词,复习词语。

  3、请小朋友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引导想象,总结全文

  1、教师导言,引导想象:一年一年地过去了,苹果树长大了,树上结满了一个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小朋友们,如果你吃到了这又红又大的苹果,会想什么?说什么呢?

  2、教师:是呀,我们假设爷爷现在就在我们的身边,你们想跟爷爷说什么呢?

  3、教师:想一想这位种苹果树的老人听到大家刚才说的话心情怎样?(高兴)

  4、教师小结:是呀,看到大家吃上自己种的苹果,看到大家吃得那么开心,老人也开心极了,他也感到高兴。

  5、引导体会:小朋友们,学了这篇课文,看到老人为大家做的这件事,你们有什么收获或是感想呢?

  6、学生自由发挥,教师小结,教育学生。

  三、指导写字

  1、出示今天要写的字卡片,学生认读,并进行组词练习。

  2、引导学生观察其他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3、教师强调书写的注意点和要点及写字双姿。

  4、学生练习写字,老师巡视辅导。

  5、集体反馈。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内容:人教社课标实验教材

  一、我的发现

  这个活动安排了两部分内容:一是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二是通过看图,引导学生发现由图中的事物可以构成许多反义词。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所提供的内容,让他们去主动发现,自主归纳,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过程建议:

  1、读小泡中的话,然后让学生自己发现许多字都有相同的部件这一汉字特点。

  2、让学生展开想象认记这些字。如:第三组的四个字可以这样记,衣被是一家,用手来披挂,土坡一口缸,砸破石头上。

  3、“看看说说”让学生自己发现,不必引导。指名说。如:黑、白,大、小,长、短,高、矮,多、少,前、后,左、右,单、双。

  二、日积月累

  本部分安排四项内容:读记四字词语;选词填空;写话;读短文。“读读记记”重点是指导学生读熟、记住,通过创设语言情境帮助理解词语的意思。“我会写”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产生写作的愿望,对于内容和语言方面不必提出过多限制。“读短文”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过程建议:

  读读记记

  1、自己读词语,一起读。

  2、创设情境帮助理解:如,太阳一出来——金光闪闪,黄山的风景——秀丽神奇,小兔子跑进树林——无影无踪,广阔的大海——无边无际。

  3、自己想办法记住这些词语。(也可以让学生的把这些词语写在自己的积累笔记上。)

  我会选

  1、引导学生自读词语和两个句子,想像一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自己选词填空,请同桌检查,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我会写

  1、启发谈话:平时你们有很多悄悄话在心里藏着没有说,你想说说吗?

  2、组内同学互相说自己想说的话。(内容不限,长短不限。)

  3、你可以说更可以把他写下来。这样自己以后看了还能想起来呢。

  4、学生自由书写,教师巡视了解。也可以组织组内同学互相读读一读,评一评。

  我会读

  1、自读,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2、同学比赛读,读给老师听。

  3、组织学生说说韩愈聪明在什么地方。

  三、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是本组教材主题的一个延伸,融科学自然教育于口语交际活动之中。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的交流活动,丰富学生的对生物知识的认知,培养他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了解生物,保护生物的意识。

  活动中教师应该按照教材安排,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准备,鼓励学生大胆交流,评价,以达到此次活动的多重目的。

  交际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动物、植物的有关资料(文字、图片等)。

  2、相关的动物头饰、写有动物名字的标牌等。

  3、动物自我介绍的录音。

  4、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

  过程建议:

  1、小组讨论交流

  (1)展示并向同学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同学间互相阅读。

  (2)互相推荐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3)用简单的话想全班介绍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2、召开“动物,植物介绍会”

  创设情境:大家看了这么多有关动植物的资料,掌握了这么多动植物方面的知识,可以说是动植物的小专家了。我们组织一个“动植物介绍会”好不好?

  示范引导:昨天,我请作北极熊做了一次讲解,下面我把录音放给大家听听,我们可以学着它的样子介绍一下自己。

  3、分小组准备讲稿。

  4、学生在小组内练习讲解,讲解的同学要戴好相应的头饰,挂上相应的动物标牌。(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

  5、各组推选最佳讲解员参加全班比赛。

  6、师生共同评议。

  四、展示台

  这是本学期结束前的一次展示,可以把本学期的学习成果都那出来展示。教师要组织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学生一个学期以来的收获。鼓励学生大胆展现自己,总结收获,在相互的交流中促进学生积累,培养学生的表达和自我表现能力。

  过程建议:

  1、日记展示可以让学生自己读,也可以摆出来参观,或是打印成册发行在全班,全年级,家长。

  2、中华鲟等资料可以以资料卡片的形式展示。自然博物馆见闻可以在小组内介绍,再在班里介绍。(条件不允许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集相关的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组织学生进行展示。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翠鸟》教案08-04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园地的教案09-04

语文长征教案06-21

(经典)语文教案08-28

语文教案【经典】08-29

(精选)语文教案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