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实用的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字,认识8个字,正确读写“卢沟桥,拱桥,建筑,石柱,淘气清楚,难忘,抗日战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通过对卢沟桥和卢沟桥狮子的了解,激发起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历史的责任感。学习边观察、边想象的观察方法。
重点难点:
1、学会12个字,认识8个字。
2、通过对卢沟桥和卢沟桥狮子的了解,激发起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历史的责任感。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师:卢沟桥的狮子着重介绍了我国著名的建筑?卢沟桥上的狮子。卢沟桥上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多得数为清。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2、自读课文。把字音读准。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导学生上台说一说,这个字的读音及组词。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的!
2、教师重点指导难读的字。
三、精读第1自然段
1、观察图片,使学生全面了解卢沟桥狮子的千姿百态。
2、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
3、你读懂了什么?
四、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第2、3自然段。
1、议一议
引导学生对第二自然段时进行朗读、品评。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想到的?
2、演一演
师:卢沟桥的狮子这么活泼、威武,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描述来演一演。
3、写一写
师:卢沟桥的狮子只有这些形态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卢沟桥的狮子确实是资态万千,各不相同。如果你是当时卢沟桥的设计者,你还会设计出怎样的石狮子?把你象到的写下来。
三、精读课文,第4自然段。
1、师:卢沟桥的出名不仅是因为石狮子多,各具情态,它还是一个重要原因,谁能把客观存在讲出来?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话,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
3、学生交流。
4、补充“七七事变”的历史,了解卢沟桥的历史意议,是我国人发反抗侵略者永不屈服的写照。
5、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话
四、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卢沟桥的狮子
特点:多
形态各异
语文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1、引导学生运用抓重点词的方法说说课文主要内容,落实三年级的训练重点。
2、反复朗读,抓住重点词句,运用创设情境,想象补白等方法,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动作体会人物内心情感,落实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人物的外在动作中读懂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重、热爱和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过程与方法
自读自悟,合作交流,让学生从读中感悟,学习并运用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懂得尊重和爱护国旗,体会世界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
教学重点:
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
教学难点:
学习用外在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写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1、板书课题 一面五星红旗。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师:今天,这面五星红旗出现在国外的一间病房里,这是怎么回事呢?请你赶快打开课本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接读课文,说说课文内容。
结合屏幕上的词语说说课文内容。
三、品评感悟,体会“我”的爱国情怀
1、细读课文,思考面包店老板为我竖大拇指的原因。
师:刚刚我们说面包店老板为我竖起了大拇指,为什么一个外国的面包店老板会对一位中国留学生竖起大拇指呢?自己读课文,画出我的哪些行为打动了面包店老板,使他为我竖起了大拇指
2、交流语句。
指名读画出的语句。
课件出示
⑴ 这面做工精致的五星红旗,经过河水的冲洗,依然是那样鲜艳。(指名读)
创设情境
国旗经过河水的冲洗,可能已经褪色了,但在我的眼里,它依然是那么鲜艳。(指名读)
国旗经过河水的'冲洗,可能已经弄脏了,但在我的眼里,它依然是那么鲜艳。指名读)
师:正因为我爱国旗,爱自己的祖国,所以在我的心中,五星红旗永远是那么鲜艳。让我们带着对国旗的尊敬之情齐读这句话。
⑵ 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指名读)
师:凝视是怎么看?
请同学们捧起你的课本就像捧起一面五星红旗,让我们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这时,你心里在想什么?带着你的体会读读这句话。
孩子们,此时我是多么希望得到这块面包啊,可老板提出我可以用国旗换面包的时候,我却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⑶ 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指名读)
师:透过这段文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让我们看看当时的情景?
课件出示第三段的后半段
师: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我当时的处境如何?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和老师一起想象,这位身体极度虚弱的大哥哥,咬着牙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艰难地穿上大衣,迈着沉重的步伐跌跌撞撞地向外走,每走一步,都揪心地疼啊!
师:谁能把你想象到的画面,用读表现出来? (生有感情读)
师:此时,面包对于我来说还仅仅是面包吗?
师:是什么?
师:在生命和国旗之间,我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国旗,这时,你想对他说什么?正是我的这些行为打动了面包店的老板,使他为我竖起了大拇指。
四、品评感悟,体会老板的国际友谊
1、默读课文,思考老板的态度变化。
师:一开始,面包店老板就是这样的态度吗?默读课文4——12段,画出描写面包店老板态度变化的语句。
2、交流语句。
课件出示
⑴ 老板听懂了我的话,却把双手一摊,表示一脸的无奈,说:“我讲究平等交易,我给你面包,你能给我什么呢?”
⑵ 突然,老板的眼里闪出亮光,他用手指着我脖子上的五星红旗,惊奇的问:“那是什么?”老板拍了拍我的肩膀,告诉我可以用这面旗子换面包。
⑶ 他见我醒了,冲我竖起大拇指,说:“安心养一养,费用由我来付。”
(指名读)
师:自由读第三句话,找出描写老板动作的词语。
一起做这个动作,这一竖,代表什么?
自由读以上三句话,试着用这个句式说一说:老板的态度是从一开始的——,然后到——,最后——。
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师:也就是说老板的态度是从讲究平等交易到最后无偿支付费用。
那是什么原因让面包店老板的态度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呢?(生自由说)
师:正是留学生这种对国旗的尊重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打动了面包店老板,使他理解了中国留学生的这种行为。可见,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甚至敬佩!老师希望大家记住这句话。
师:学到这儿,你又想对面包店的老板说点什么呢?
五、齐读最后一段
师:正是因为面包店老板的这种爱心,才有了课文结尾那感人的一幕,让我们带着感动齐读最后一段。
六、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师:一面五星红旗牵动着中国十三亿人民的心,也将世界各国的友谊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请同学们读下面这个故事,相信读了这个故事,也会让你感动。(课件出示四川地震小故事)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每天都在发生。
七、作业
师:课下,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感人的句子抄写下来,并搜集一些表现友谊的句子读一读。
板书设计:
26一面五星红旗
中国 外国
我 老板
难 平等交易
爱国旗 无偿付费
爱国 敬佩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 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积累语言。
4.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准备
生字卡、搜集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
课时安排
课时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 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弄清实验过程。
教学流程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1.回忆旧知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吗?
2.导入新课
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想知道是个怎样的实验吗?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同时也看看实验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2)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3)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指名读、开火车读。
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三、细读课文
(1)明确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动笔画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2)初次默读,感知全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再次默读,带着问题思考: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做了一个怎样的试验?
(4)复述故事:用自己的话将试验的过程说一说。
【有目标地读,有层次地读,循序渐进,学生才能读出水平来,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四、指导写字
1、 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1)出示要写的生字:论、试、验、袋、证、概、阻,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书写,然后,教师用投影展示,集体评议学生写的字。
2.抄写词语。
五、作业设计
练习默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能读懂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并能教学课本P40~41结合诗句理解“疏疏、未成荫、急走”等词语的内容意思。
教学要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教具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巩固练习
1、指出背诵《绝句》
2、指名说说绝句的意思。
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三、指导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1、(继续运用“四步法”学懂古诗。)
(1)题。板书后,“宿”,住。“新市”是地点,在现在的湖南省攸县。“徐公店”,姓徐的人开的客店,“公”,是对人表示尊敬的称呼。
(2)介绍作者。
2、学生自学古诗。
(1)自由读。自学6个生字,查字典理解词语。读古诗看插图想想哪些地方能自己读懂。完成《作业本》第1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
〈2〉检查
〈3〉指名读古诗,交流自己哪地方读懂了。
3、指导学习古诗
理解词语,读懂词句。
(1)理解第1句:
“疏疏”是稀稀落落、不密的样子。“篱笆”、“径”“深”各是什么意思?
回答后。教师讲:篱落,指篱笆;径,是指小路;深,远,很长的路。这句意思是:菜园边的篱笆稀稀疏疏,有一条小路伸向很远的地方。
(2)理解第2句:谁能说说“枝头”、“未成荫”的意。
枝头,指树枝上,未成荫,树叶长得还不浓密,不能遮盖地面而为树荫。这句诗的意思是:树枝上的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不很茂密,不能遮盖地面成为树荫。
(3)理解第3句:
谁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教师讲述:“急走”是奔跑的意思。这诗句的意思:
儿童奔跑着追逐着黄色的蝴蝶。
(4)说出第4句,让学生说说这句的意思后,教师讲讲:
蝴蝶飞进黄色的`菜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4、说出诗意,感受意境。
(1)自由朗读,试说说古诗的意思,同桌相互练说
(2)集体朗读,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5、体会感情,背诵默写。
〈1〉讨论:这首诗描绘了怎样一幅图画面?作者表达怎样的感情?
〈2〉讨论后,教师小结: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春夏这交儿童们在菜园里天真活泼地捕蝶嬉戏的生动画面,作者也受到感染,童心萌生,非常高兴。全诗充满欢乐。请大家用活泼、向上、欢乐的感情读,背诵诗歌。
〈3〉、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四、布置课堂作业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张衡一生在科学、文学、政治等方面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2)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文化常识。
(3)掌握叙述、说明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处理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准确朗读,从而培养语言感知能力。
(2)结合语境分析语句,从而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语境意识。
(3)对人物进行概括评价,从中体会传记详略剪裁作用。
3.知识与能力
(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
(2)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分析语句积累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2.分析评价张衡的品德和精神。
【教学策略】
1.设计艺术:以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全面发展”的人为切入点
2.重难点突破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计划】
两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以诵读法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整体感知本文的内容和结构,初步了解张衡的品格及文学才能.第二课时在深入理解文句的基础上认识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辉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认识张衡的品格及文学才能。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从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说起。
二、作者简介
范晔(398-445)南朝宋顺阳(在今河南浙川东)人。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的《后汉书》,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195年的历史,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盛行于世。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三、诵读课文
1.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句读、圈画诵读疑难点。
2.范读
正音:善属文(zhǔ) 连辟公府(bì) 邓骘(zhì) 璇玑(xuán) 算罔论(wǎng)
傍行(páng) 河间相(jiān) 乞骸骨(hái)
准确句读
四、问题设置
1.郭沫若曾评价张衡:“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为什么说他是“全面发展的”?
讨论明确:(1)品格(2)文学(3)科学(4)政治
2.理清提纲:
明确:第一部分(1节):介绍张衡品格和文学才能。
第二部分(2-4节):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
第三部分(5、6节):介绍张衡的政治才干。
3.学生结合注释梳理文句(第一段)
4.质疑、点拨
实词: 属、贯、辟、奇、就
虚词 : 乃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句式 :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5.分析评价
结合语句,分析张衡有那些品格和才能?
明确:虽才高于世,而无矫尚之情。
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五、深入探讨
认识了张衡的品格和文学成就,这对你有哪些启示?
(1)、广泛学习
(2)、不要骄傲自满
(3)、从容淡静
(答案多元,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熟读了这篇传记,对文章内容做了整体感知,初步认识到张衡的“全面发展”,重点研读了第一段,充分认识张衡的品格和才能,并从中获得了很多启示。我们不妨用一副对联对其品格和才能:
七、作业
以“人性与才华”为题写一段议论性文字
八、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大胆说出自已成长中的烦恼,激励学生敢说心里话,吐露真情实感。
2、通过交换阅读,小组评议,发现同学习作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并引借鉴。
3、引导学生掌握作文评改的方法,培养写完作文修改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把自己最想说的话写出来,做到文通句顺,内容具体,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2、引导学生掌握作文评改的方法,培养写完作文修改的习惯。
三、讲评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导课:大人们总说:“小孩子是最无忧无虑的。”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其实老师知道,你们的成长过程中有欢乐,但是也有许多烦恼。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成长过程中的烦恼。
2、请围绕这两个问题在脑中细化具体情节。
(1)你的烦恼是什么?
(2)你为什么而烦恼呢?哪些情景至今无法忘怀?
(二)、全班交流,打开思路
1.代表交流。
每一个小组代表交流,要求把内容说具体。
2.师生评议
是否抓住了“题眼”,写出了自己成长的烦恼;内容是否具体;是否在叙事的基础上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三)、师生共同制定本次习作的`批阅要求
(1)是否抓住了“题眼”,写出了自己成长的烦恼;
(2)内容是否具体;
(3)是否在叙事的基础上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四)、欣赏佳作,师生互动
1、小组间选取一两篇优秀作文组内交流,欣赏。组与组之间互评,找出优秀习作与较差习作的修改意见。
2、班内选择几位学生的习作片段进行欣赏,值得学习的地方,指出其中的不足。
3、.赏析两篇学生的佳作全文,抓住上面三点评议班内进行评比,欣赏。
(五)、学生自评互评
1.自读习作,互相指出优点和不足
2、找出错别安和不通顺的句子,并写出评语。
3、选出优美段落和句子并用波浪线画出来,仔细品味一下好在哪里。
(六)、精评点拔
1、小组间针对本次习作讨论交流这次讲评课的收获及以后写作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结合佳作让学生点评,点评时要指出长处和短处。并提出修改建
议。
(七)、学生自主修改,完善习作
各自修改,继续完善习作。修改中,提醒如语句、标点、字等也要修改;订正同学、老师修改中指出的问题。
四、学生写小作文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翠鸟》教案08-04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园地的教案09-04
语文长征教案06-21
(经典)语文教案08-28
语文教案【经典】08-29
(精选)语文教案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