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落花生》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落花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从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中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学情分析
本文短小精悍,通俗易懂,以对话性语言为主,揭示做人的道理;花生又是一种常见的事物,因此学生阅读、理解时难度不大。但在生活中,怎样像花生一样,“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可能存在分歧。
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并联系实际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培养感悟、理解能力;并初步了解文章借物喻人、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读写结合,抓准契机进行语言实践,提高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4.用一段话写写身边像“花生”那样默默无闻地作着贡献的人。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障碍。
2.通过联系实际体会课文重点句的含义,引导学生做一个有用的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中渗透做人的道理,引导学生做一个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
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2.运用本文写作方法尝试写身边的人。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新词卡片;投影和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知道落花生名字的来历。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生字、新词的能力。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的脉络。重点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生字、新词的能力。
难点
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的脉络。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打一种植物。“根和胡须放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谜底:花生)
2.出示花生图片: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这种植物的花落了,果实长在土里面,所以叫落花生。
3.板书课文题目,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学习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借助字典掌握生字的字形,注意生字的书写,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
(3)标出自然段序号,把不理解的句子标出来,大家讨论。
2.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
3.汇报交流自学成果。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出示生字、新词卡片)
(2)理解词语。
出示重点词语,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哪些内容。(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和议花生。)
2.再次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划分全文段落层次,并讨论段意。
3.学生讨论交流划分的段落。
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母亲提议过花生收获节,并做了准备。
第三部分(第3~15自然段):父亲和“我们”边吃花生边议论花生,父亲对花生品格的赞扬,使“我们”对花生产生了敬佩之心。
4.根据划分的段落朗读课文。
四、小结全文
1.同学们,课文题目是“落花生”,你认为课文着重描写的是什么?你们从课文内容中发现了什么?
(写“种花生、收花生”作者仅仅用一个自然
段,而更多笔墨是在描写父亲与孩子们“边吃边议花生”上。)
2.课文中的父亲想借花生告诉我们什么呢?让我们在下节课共同研究吧!
落花生
事情的发展顺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种花生、收花生。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母亲提议过花生收获节。第三部分(第3~15自然段):议花生。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本文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含义,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做人的道理。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含义,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做人的道理。
难点
在学习中,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重点内容
1.导入:普普通通的花生竟能引出这么多话题,使我们也对花生产生了兴趣。
2.作者一家人在议论花生的什么?他们借花生又要告诉我们什么?
二、整体感知,抓重点内容
1.默读课文,回忆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
(“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是略写,“议花生”是详写。)
三、重点学习“议花生”,感悟做人的道理1.出示学习要求。
(1)分角色朗读课文第3~15自然段。
(2)找出父亲几次对孩子们说的话,看看父亲讲了花生的什么,又想告诉孩子们什么。
(3)画出关于作者听了父亲对于花生品格的议论之后的感悟的句子,读一读,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学生边读边思考。
3.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1)赞花生。
“花生的好处很多……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①朗读课文第7~10自然段,想一想,大家谈论了花生的哪些好处?父亲的观点是什么?
(大家谈:味儿美、能榨油、便宜。父亲说花生最可贵的是它的果实埋在地里。)
②出示父亲第一次议论花生的语句,思考:父亲是怎样说明花生的可贵之处的?
(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较。通过果实的样子,说明即使花生成熟了,也无声无息,不急于表露,需要别人去挖掘、发现。)
③父亲借用其他事物的生长特点是想告诉我们花生有什么可贵的品质?
(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
④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2)学花生。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朗读句子,联系上下文谈一谈父亲的第二次议论是什么意思。
(父亲教育子女要做能实实在在地为人们做好事的人。)
(3)做有用的人。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朗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作者的话的理解。
(这句话是作者在听了父亲对花生品格的议论之后得到的感悟。作者虽然年纪还小,但已经体会到了父亲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却没有实际用处的人。没有实际用处,主要是指对他人和社会没有好处或贡献。)
4.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拓展延伸,体会写作方法
1.作者借落花生说明做人的道理,这种写作方法称为什么?(借物喻人。)
2.我们曾经还学习过哪些借物喻人的文章?
3.花生会让我们想到那些默默无闻作贡献的人,那竹子、梅花、蜜蜂、路灯这些事物能让你想到哪些人?
4.讨论交流。(清洁工、送报人、修理工、建筑工人……)
5.课文的内容安排很特别,前面的内容写得较简略,后面议花生的篇幅较多。你们知道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吗?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这样能分清主次。议花生是主要的,父亲的议论是着重写的,这样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其他内容略写,但可为文章的主要内容起说明交代的作用。)
五、总结全文,拓展练笔
1.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我们再想一想作者的笔名,你们明白他为什么叫“落华生”了吧!
2.请同学们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写写你身边平凡的人吧。
板书设计
落花生
种花生:买——翻——浇收花生:居然收获了尝花生:做成好几样食品
好处:味美榨油便宜
不好看议花生特点:埋在地里很好用
像花生一样做有用的人
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落花生》一文时,侧重于引导学生对父亲与作者的对话内容进行探讨,交流,感悟,“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用处的人”,是作者听了父亲两次议花生后的感悟。我让学生通过多次地朗读在理解了花生的可贵之处后,再让学生体会这句话的内涵,就容易了许多。随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有哪些人像落花生,朴实无华、不图名利、默默无闻,为他人为社会作着贡献。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我的启发下,感悟到“清洁工”“邮递员”“建筑工人”“警察叔叔”“教师”等都是具有花生品格的人,他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样安排下来,学生受到了充分的情感熏陶。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落花生》】相关文章: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05-23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太阳》语文教案01-16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热】06-13
部编版语文园地六教案06-26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习作教案10-26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06-20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6-13
一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05-15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