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7篇(荐)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一、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
(板书)齐读课题
二、请同学们回忆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三、看看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开火车读)
喜欢 因为 迟钝 准能
再看看课文中有那些生字(指读)
喜、因、喂、线、迟、能
四、这节课就学习这6个生字。
1、请你仔细观察这几个字,看看你想怎么学习这些字。
喜、喂——比较难
线、能——左右结构
因、迟——比较简单,可以自学
2、先来学习这两个比较难的字
(1)先来看喜字,这个字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
拆分法:士+口+..+口——喜
我们再看看这几部分有时怎么组合成这个字的。
(2)再来看看下一个字。指读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这个字是什么结构,结构特点是什么?重点看看右半部分写时注意什么?
竖提的起笔位置在哪儿?
捺在哪笔出锋才好看呢?
3、接下来我们学习2个左右结构的.字。
这2个字相请同学们分小组研究学习。先找找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分别说说2个字是怎样记和写的。
汇报:相同点:结构相同,左右结构。
结构特点,左窄右宽。
不同点:线:头不齐脚也不齐
能:头不齐,脚齐
字形不同
记字方法
线:熟字换部件,浅——线
熟字换部首,红——线
能:拆分法….+月+匕+匕
写字注意:
线:二倾斜,较短。斜钩长点,起笔在竖中线上。
能:左、右两部分收笔位置要对齐。
匕写实要先写撇,再写竖弯钩。
4、最后2个字请同学们自学,选出其中一个字来学习。
五、齐读6个字。
觉得哪个字不好写,再写一个。
六、练习,形近字组词。
因( ) 尺( ) 线( ) 蛙( )
困( ) 迟( ) 钱( ) 娃( )
七、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语文教案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我执教的《毽子变乖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一篇讲读课文。
2、教材简介
这是一篇散文,写老师教我们踢毽子时,毽子很听老师的话,而我们刚开始练习时,毽子一点儿也不听话,后来“我”按照老师说的去做,每天练习,毽子变乖了,也听我们的话了。全文一共分为四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概括讲课件老师教我们踢毽子。第二自然段讲老师表演踢毽子给我们看,毽子很听老师的话。第三自然段讲我们刚开始练习踢毽子时,毽子一点儿也不听话。老师告诉我们要经常练习。第四自然段讲“我”每天练习踢毽子,后来毽子也听“我”的话了。本文语言活泼生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说教学方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钍对以上教学思想,这节课我以读代讲,利用图片引导学生回想自己踢毽子的感受,使学生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学生的看看,读读,想想,说说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感受踢毽子的快乐,而且渗透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三、说教学程序
本课我将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认读生字词。研究课文内容,突破重难点。
今天,我执教的是这课的第一课时。
一、设计理念:
通过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12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培养学生对活动的爱好和兴趣。
三、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正确认读“会认”字教学难点:理解毽子为什么在“我”的脚下不听话。
四、课型:
新授课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 谈话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六、教具准备:
各种体育用品、词语卡片、挂图
七、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日积月累:
积累诗中优美的诗句,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为学生创作童话提供参考。
展示台:
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和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升对童话的认识。
教学过程
日积月累,展示台
一、日积月累
幻想、夸张、拟人凑成了可爱的童话故事,读起它,心也会随它飞扬。正如在诗中漫步一般!你听──
1、配乐朗诵《雨中的`树林》。
2、喜欢这首。
3、用心、用情的朗读。
4、指名朗读──点评──再读。
5、教师小结:
童话世界可真有趣!正如《雨中的树林》所说,童话是小精灵,童话市滚动的雨珠,是串串项链,是青蛙击鼓跳舞,是又软又香的落花,是酸甜可口的浆果,是会变魔术的雨点儿。让我们再一次用情的朗读这首诗,用多彩新奇的童话用驻人间。
6、感情朗读。
7、教师总结:
同学们,希望你们以后能以想象为船,夸张为桨,拟人为帆,让你们的“童话号”驶向幸福的彼岸。
学法指导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感悟童话的语言之美。
二、展示台
1、过渡:
这单元的学习即将结束,先请同学们看看教材中几位同学的学习成果展示。相信同学们的收获一定比他们更多,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展示、展示。
2、分组展示学习成果。
3、组织参观学习成果展。
4、评价,然后把评价情况装入“成长记录袋”。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钓鱼的启示》作者用抒情的笔触,讲述了一个钓鱼的故事,用烘托的手法,刻画了一个严格自觉遵守规则的好爸爸形象,使学生懂得,自觉是一个好公民应有的素养。作者对詹姆斯的心理变化写得特别细腻,教学中应着重感受他愉悦――矛盾――悲哀――自豪的思想感情,从而体会到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们学校地处农村,学生缺乏阅读材料,对于一些规则尤其是生态保护方面的规则了解甚少。因此,课前需要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学生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一些真实的反面资料。通过将近四年的培养,学生已经具备了自能读书、擅长批注、乐于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出现的生词;
2、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充分感知、体验和表达,感受詹姆斯在服从中透出的悲哀,反思他的行为,懂得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3、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感悟的同时将学文与导行相结合,使学生懂得如何结合实际,遵守规则。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课前搜集了哪些有关规则的.资料?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
(生交流搜集的资料。师补充有关名言和美国的一些生态规则。板书课题:钓鱼的启示。)
[“阅读,归根结底是阅读自我。”设身处地的阅读文章,会更多地涉及读者个人的生活体验。生活体验越丰富,理解就越丰富、越深刻。搜集、交流材料丰富了学生的已知经验,为阅读文本作好了铺垫。同时强化了学生搜集资料的意识。]
二、自读课文扫除障碍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认识文中生字词,逐步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学生读课文后指名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三、回顾学习方法学生自学交流。
1、师:上单元我们又学习了两种自学方法:第一种是解答自己提出问题的方法。
生:看问题的上文;看问题的下文;从全文整体内容理解。
师:第二种是做批注笔记,能使我们更深入的学习课文。如何做批注笔记呢?
生:画出自己喜欢的重点词句,记下不懂的问题,做简单的归纳概括,在课文旁边或者页下写一两句自己的想法。
2、老师提出自学要求:
(1)再读课文,在文中空白处做批注笔记。
(2)小组内交流体会。对于仍有困惑的问题小组代表记录到黑板上。
3、学生自学课文,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实践自学方法。
4、小组内交流读书体会,组代表将困惑记录到黑板上。
[自学、做批注和小组内交流为学生提供了自由朗读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四、交流体会,形成对话。
1、各小组代表交流组内体会,其他成员可以补充。
2、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创设对话情景,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1)师:请同学们读37页金钥匙的内容。怎样能使自己深入课文,对课文产生深刻的体会?(学生自读)
生:把课文中的人物想象成自己;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人物。
师:请同学们把文中的詹姆斯换成“我”,然后深入读课文2~12自然段。
(学生练读课文2~12自然段。)
(2)指名学生读课文。
(3)师:请同学们进行细致评价,如果觉得读得好,说说好在什么地方,如果有不足之处说说应该怎样读,为什么?(学生进行细致评价)
(4)再指名读课文,让学生在评价中设身处地体会,读出作者的情感。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进行指导,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第一人称的阅读方法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在想象中,身临其境,产生深切的体会。评价促读使学生的理解与读书浑然一体,锻炼了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
3、展开辩论深化思想
(1)鱼到底该不该放呢?请同学们敞开心扉,实话实说。
(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该放或不该放。)
(2)根据学生观点,将全班学生(或按座次)分为正反两方。
正方:必须放鱼反方:不必放鱼
(3)展开辩论。辩论过程中,老师作好方向引导,如,激发学生从自己的已知经验――河水的干涸,生物的灭迹等方面来体会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全班参与辩论,发挥了集体智慧,给更多学生表现的机会,体现关注全体学生发展的新理念。“话不说不清,理不辩不明。”在辩论中学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增强了明辨是非的能力,使自己的认识上升到另一个层次。]
(4)总结辩论,升华思想。
师:“只有按照正当的法规生活的人,才不同于动物。”遵守规则应成为每个人内心的一种意识,不受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你从这篇课文中受到什么启示?根据感受写出自己喜爱的规则名言。
(学生书写名言并交流。根据交流情况,张贴学生写的名言。)
[“语文课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凝聚作者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他们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
五、积累拓展
1、小组内合作巩固生字生词。
2、做摘录笔记。
总评: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中注重学习策略的学习和实践,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交流学习中也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学交流空间,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材特点进行有重点的引导,使得学习过程有层次,有深度。
语文教案 篇5
伤仲永
以下为正文:
教材分析:本课在初中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课。这个单元安排的就是以成长为主题的课文。本文通过讲述由神童变为常人的故事引起人深深的思考。
简介《伤仲永》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写的一篇议论文。讲述了方仲永由一个神童变化成一个普通人的经历,然后由此引发议论,表达了对这位神童的惋惜之情。
教学本文,要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方仲永会有这样的转变?我们应该从中汲取哪些教训?可以让学生就方仲永的故事本身谈自己的`想法。理解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备课反思:本文以前放入教材时,只节选了前两段,没有第三段的议论,学后也会有所领悟,但可能体会要肤浅。加上本段,学生学习有难度,但结合学生的成长教育极有意义。
学情分析:学生正处在成长阶段,与方仲永年龄相仿,是进行教育的好教材。很多学生喜欢学习古文,尤其对情节有趣的文章更感兴趣。教学中注意调动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并给予学法指导。
教学/学习目标极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第二部分第十二条中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学习目标:
知识:学习并掌握之于的用法及文言词活用。
能力:能够顺畅朗读课文,提高准确翻译课文的能力。
德育: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认识到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采用三步入境法。
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内容和活动过程:
教学准备阶段: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解决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简介作者,解释文题。
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爱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他用勤奋的一生发明了无数的东西,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发明大王,人们都认为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到底什么是天才妮?他的这句名言就是最恰当的解释。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自恃聪明,自认为有天赋,结果最终沦为庸才、蠢才,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人。
简介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宇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2.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
4.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音响的录音。
学生:1.观察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或者是一种自然现象。
2.准备自己游览风景名胜后的照片与及相关文字资料。
3.交流第一项内容的同学可以制作头饰。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揭题导入
我们生活在这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意的世界中,我们也时时在观察大自然的美景,倾听大自然的各种音响,在观察和倾听的过程中浮想联翩。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
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一”各板块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师生共同确定每一项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
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想象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员,然后把看到的、想象到的和感受到的说清楚。
走进音响世界:说说自己听到的各种各样奇特的大自然的声音。
回顾暑假生活:主要向大家说说自己暑假游览的风景名胜及自己的感受,特别说说在游览欣赏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
三、分块讨论,组内交流
1.学生自选某一方面内容,按要求进行准备。
2.同桌或分类进行组内交流。
四、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1.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交流。
2.评议。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第二、三课时习作
学习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2.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
4.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写作过程
一、交流谈话,激趣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来加工整理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选择其中的一项,展开联想和想象,然后写下来,一定能成为一篇佳作。
二、选材命题,明确要求
选择“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走进音响世界、回顾暑假生活”三个话题中的一个,确定写作材料。暑假生活有很多可写的内容,这次主要以浏览风景名胜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为主。
1、选择话题,确定材料。
2、大胆构思,精巧命题。
简单交流本组课文的题目,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师生共同讨论出一些题目:
3、习作要求。
学习本组课文的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写景的文章,注意选取独特的视角,放飞想象的翅膀。
记事的文章,注意有顺序地把事情的经过记叙详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
三、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
四、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分三大类由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学生交流评议。
五、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第五课时
习作讲评
重点难点:
结合自己的习作谈优劣。
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一、师总结本次习作的优缺点。
二、对本次习作中存在的共同问题给予指导。对有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欣赏评价。
要求认真听,说说这篇文章写的怎么样?
有什么优点值得你学习?
还有你认为不足的地方吗?
你觉得怎样修改比较好?
学生畅所欲言,范评作文。
三、发放作文
学生读自己手中的作文,说说你对这篇文章的看法。
可以是全篇作文,也可以是对某段某句的品评。
四、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再誊写。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 品位诗歌跳跃的语言和节奏,感受其丰富的想象和诗意
2. 能够品位并找出本诗所蕴含的古诗词
3. 感受诗歌所表现的西部历史、文化、自然之美
4. 感受作者所传达的西部必将崛起的坚定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诗歌所表现的西部之美
2.教学难点:诗歌中意象分别所代表的西部历史、文化、自然之美
三、教学关键或突破口:
找出诗歌中具有西部特征的意象,作者借此分别赞美了什么?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的理念或意图
1.准备
2.导入
3.朗读熟悉内容
4.提出突破口
5.朗读感悟品位
6.拓展
7.作业
教师网上搜索文中所提到的景象照片
出示照片,教师或学生介绍照片内容
1.教师组织朗读
2.教师范读
1.找出诗歌中具有西部特征的意象,他们分别象征了什么?
2.诗歌分为三个部分,分别叙述了什么
第一部分:
借用古诗交待了西部的自然美景,特有的民间乐器。以及它是祖国的西北边防重地,突出了西部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原始般的纯自然美,是我们的梦中家园。
第二部分:
叙述了西部古老的艺术,特有的地理风貌以及美丽的'西北风光和它的灵物,由衷地赞叹这半壁江山。
第三部分:
通过西部名山、名河的呐喊期盼,告诉人们开发西部的号角已经吹响,西部将带着它的原始与古老文化不如现代文明,成为新世纪最亮丽的风景线。
1.指导朗读
2.多种形式朗读诗歌
3.你认为本文最后一节表达了什么?
诗歌中提到的古诗你能够把它完整的背默下来吗?
1.仿照本诗歌的形式,写一篇“江南畅想”的诗歌
2.指导本诗写作
3.背诵诗歌中涉及到的诗歌以及关于江南的诗歌分别两首
1.学生自由朗读
2.集体朗读
学生跟老师轻声朗读
学生寻找诗歌中的意象
(一幅画、一杯酒、一卷书;丝绸古道、敦煌飞天、黄土高坡、长江黄河、驼铃、风铃、黄河、长江、昆仑山、喜马拉雅山等)
(分别象征了西部的灿烂的自然、艺术、文化、山川)
1.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2.思考回答问题:
(表达了对开发西部以及西部必将重新崛起的坚定信心
学生交流并记录
学生交流描写江南的诗歌,江南的代表文化、景观、山川等。、学生做适当记录
布置作业中,进行关于“江南畅想”而不是“东部畅想”是因为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够宽,即使教师指导后,学生也无法体会感悟。
王维《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渭城曲》
渭城朝雨邑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故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附以前学生习作:
1.谢莉:
两岸青山
孤帆一片
一片天留在东部水乡
一支长箫
几面大鼓
一杯酒送你走出城门
干戈寥落
山河破碎
一幅画任你回忆昨天
啊!东部
中国的东部
我们梦中的天堂
北京故宫
苏州园林
天安门述说着过去的
繁荣昌盛
龙门石窟
桂林山水
老古董新风貌化为
名胜古迹
水米之乡
梦中家乡
历史上演在
这片土地
啊!东部
中国的东部
我们地图上的江南水乡
2.王佳燕:
日出江花
春来江水
一幅画留在东部乡间
杏花雨湿
柳风不寒
一场雨让你沾衣欲湿
泥融燕子
沙暖鸳鸯
两只鸟帮你品读春天
啊!东部
中国的东部
我们心中的dreamland
3.徐陈佳:
荷花映日
水光潋滟
一首诗赞美西湖光风
一曲新词
几双归燕
一个景勾起记忆惆怅
酒旗风香
足给鸡豚
一桌餐让人起舞欢唱
啊,东部
中国的东部
我们梦中的家园
天际流江
银河飞天
奇松缠绕的云挺立在
黄山颠峰
东海大桥
钻井平台
鱼儿伴着巨轮行驶在
东海之边
啊, 东部
中国的东部
我看到
腾飞的翅膀已经展开
我听到
世界正在招唤
你将永远行在世界首端
4.秦怡雯:
小溪目钩
阴雨细柳
一幅画留在东部平原
一把纸伞
几滴细雨
一份情陪你度过寒冬
歌舞笙平
几段乐章
一卷书任你翻阅从前
啊!东部
中国的东部
我们梦中的家园
黄河,长江
还有鸭绿江
每一条都流淌着你
更振雄威的呐喊
武夷山,长白山
还有太行山
每一座都凝聚你
更现辉煌的期盼
啊!东部
中国的东部
我听见
前进的号角已吹响
我看见
春风正舞动翅膀
啊!东部
中国的东部
不要说喧闹
使你变得疲惫
不要说烦恼
让你更加苍老
你将是新世纪
最美丽的风景线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狼》教案 03-18
语文《荷花》教案03-21
《语文天地》教案03-23
语文教案【精选】08-30
【经典】语文教案10-04
[经典]语文教案08-03
语文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