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5-22 13:24:46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合集6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合集6篇)

语文教案 篇1

  1设计特色:

  以游戏和活动为主线,自主探究,在创新中求发展。

  2信息资料

  1、d、t、n、l的字母卡片及与单韵母相拼的翻动式卡片。

  2、拼音乐园的课件及“摘苹果”游戏的挂图。

  3、学生用的橡皮泥、小棒和毛线绳。

  3教学要求:

  1、学会d、t、n、l4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d、t、n、l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及带调拼读音节。

  4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声母:b、p、m、f并让学生回忆记忆的方法。

  2、复习音节:ba、fo、ma、po

  (设计意图:采取指读对读齐读和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一方面检查学生以前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进行字母形状记忆方法的迁移。)

  二、声母音的教学

  1、拼音乐园里可热闹了!今天老师还要带小朋友到这里认识一些拼音娃娃。你们看谁来了?大屏幕演示字母d、t、n、l及直观图。

  2、小朋友,你认识他们吗?指名试着读一读。教师追问: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好?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

  3、学生模仿读、练读、对读、同座互相检查读,教师相机指导n、l纠正的发音。

  (设计意图: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和不同发展需求,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注重他们主体作用的发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

  三、声母形的教学

  1、屏幕上的图能够帮助你们记住d、t、n、l的样子,请小朋友仔细看图,想一想有什么新的发现,同座交流交流。(学生用以前的方法编顺口溜:队鼓鼓锤ddd;鱼儿跳舞ttt;一个门洞nnn;一根木棍lll。)

  2、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他们吗?小组讨论一下。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畅所欲言。(马蹄印ddd、用手指摆d的形状;小伞把ttt、倒拄拐棍ttt、t和“七”像;独木桥nnn;l的形状像数字1、筷子、教鞭、指挥棒、旗杆、铅笔、灯管……)

  3、他们还和我们以前认识的哪些拼音娃娃很像?

  (d和b、p;n和u、m;t和f;l和i)

  (设计意图: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放手让学生去寻找新的发现,使学生思维中创造的火花不断闪现。声母形的记忆体现层次性:先引导学生从直观画面观察记忆字形;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字形;最后指导学生根据所学比较记忆字形。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参与、体验、合作、发展,学习态度和情感得以进一步提升。)四、声母与单韵母的拼读教学

  1、翻版出示音节;这些音节你们会读吗?试着读一读。指名读、小组读、示范读、指名当小老师领读、自由选择读、齐读等。教师重点纠正n、l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2、屏幕演示一些带调音节:da、di、tu、nu、li、lu、ni、na.让学生用这些音节组词或说一句话,看谁用上的音节多。

  (设计意图: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学生的成就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拼音在生活中的作用,为学生提前识字说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观察:这四位拼音娃娃分别在四线格的什么位置?

  2、教师重点指导声母"t"的写法。其余三个声母学生根据观察试着写一写。想写几个就写几个,指导自己满意为止。

  3、教师巡视纠正指导并让学生互相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书写在低年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弹性要求和交流展示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书写的乐趣。)

  六、巩固练习

  1、学生利用手中的橡皮泥、小棒、毛线捏一捏、摆一摆今天认识的拼音娃娃。有的'独自进行,有的与同座讨论合作,教师给捏摆好的同学以展示的机会。

  (设计意图:独特的教学手段再次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饶有情趣的欣赏、展示是对学生内在需求的最好馈赠。这种精神上的满足会成为学生记忆中永恒的财富。)

  2、“摘苹果”游戏。拼音娃娃来到果园里,哇!树上结满了红通通的大苹果,多诱人啊!你们想吃吗?学生认读苹果上的字母、音节,读对了就奖励一个大苹果。

  (设计意图:游戏是孩子们快乐求知的源泉。学生在积极的竞争参与中,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得到培植。)

语文教案 篇2

  夸父逐日是一个神话故事。它讲得是上古时期,神人夸父追赶太阳,最后被太阳烤死的事情。古籍《山海经》对此有详尽描述:“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桃)林。”

  这段记述是说:夸父追赶太阳,追至太阳身边,因炎热而口渴,喝干了江河仍嫌不足,于是,欲饮沼泽之水,未等喝到,不幸渴死。手杖弃于路边,竞长成一片桃林。

  夸父为何要去追赶太阳?

  杨公骥先生认为,夸父逐日的故事有其极为深记得的寓意。

  它说明“只有重视时间和太阳竞走的人,才能走得快;越是走得快的人,才越感到腹中空虚,这样才能需要并接收更多的水(不妨将水当作知识的象征);也只有获得更多的水,才能和时间竞走,才能不致落后于时间”。杨先生这一观点被编入《中国文学》一书,受到许多同志的赞同。

  另外,文学家萧兵先生在其《盗火英雄:夸父与普罗米修斯》一书中称:夸你逐日是为了给人类采撷火种,使大地获得光明与温暖。夸父是“盗火英雄”,是中国的普罗米修斯。

  萧先生的`看法,颇有几分浪漫色彩。

  还有人把夸父逐日看成是自然界的一种争斗,夸父代表“水”,而太阳代表“火”。水神、火神相争,水火不容。

  夸父逐日的故事,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也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如何理解这个故事,已不仅仅是学术界关注的问题,而它积极的意义在于,人们以各自不同的理解,去认识这个世界,去实现自已美好的追求。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学会要求写的生字。

  2、了解大海,想象在海边玩耍的乐趣。

  3、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生字,学会要求写的生字;

  2、了解大海,想象在海边玩耍的乐趣。

  教学难点:引导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关于大海、海岸、海滩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谁来说说你见过的或想象中的.大海是什么样的?抽生说,小朋友们说的真好。我们出生在重庆,很多人都没有亲眼看见过大海,只是在电视上报子上看见过。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看看美丽的大海。播放录像。

  录像看完了,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也和大海有关,题目是:看浪花,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读音

  1、下面就请小朋友打开书54页自渎课文,把不认识的或红色音节的字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读音,抽生读、师随时纠正读音,齐读

  3、再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连

  抽生读,分段读,师范读,生齐读

  4、再读课文找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呆会儿老师讲解的时候要仔细听

  三、深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渎第一二句话,思考浪花的形状像什么?用波浪线勾出来自己读一读

  理解“哗——哗”——这是一个拟声词。形容浪花流动的声音。你们还能仿照他说出几各这样的词吗?抽生。

  2、指导朗读,请自渎体会。抽生读,生评价,齐读。

  3、这一束束的浪花像问号,在问孩子们想什么?那孩子们到底在想什么呢?请小朋友们第3、4、5 句话告诉老师。

  理解淡水——般江河湖泊里的水是淡的,可以用来灌溉庄稼,

  探秘——探索,寻找秘密

  金疙瘩——金属矿产

  4、听老师读这几句话思考,这一段该怎么读?抽生答。请自渎体会。抽生读,生评价,齐读。

  5、刚才说了浪花像问号,除了这个以外,浪花还像什么?自渎课文最后一节,用横线勾出来。

  理解“抚摸”——来回轻轻的摸

  6、指导朗读,浪花就像小手抚摩着孩子的小脚丫,是多么舒服呀!就让我们轻轻的读一度体会一下。抽生读,齐读

  四、学习生字

  1、学习新部首“立刀旁”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型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重点指导“脚”师范写,讲解书写要领。

  4、生描红,师评价

  五、作业;

  抄写生字4字2音2词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1个二类字。

  3、知道我国青海湖西部有一个鸟岛,初步认识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爱鸟护鸟。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了解鸟岛鸟多的特征。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参观鸟岛。

  (设计意图:一开始就让学生把自己当作一个游客,积极的参与活动,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在好心情和好奇心的驱动下去学习课文。)

  2、齐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1)鸟岛在什么地方?(2)为什么叫“鸟岛”?)

  二、学习课文

  1、带着问题自己读读课文,找找答案。

  2、逐个讨论。

  (设计意图:让学生提问,再去文中找答案,在质疑中困惑,在解疑中体会成功的喜悦,这个过程犹如放风筝,线在老师手中,但风筝仍能感到在空中放风的乐趣,这样的设计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问题(1)鸟岛在什么地方?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说说,你在哪个自然段找到答案的,请你来读

  (2)、你们知道第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a。出示:闻名中外

  指名读,换个词说说它的意思(驰名中外、中外闻名)

  齐读,放在句子中读,说出你读的感受。

  b。指导读:自豪的语气

  c。齐读

  (3)、填空:鸟岛在(。)

  (换词的目的是为了积累词语;而填空则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帮助理解第一自然段,让学生灵活所学的知识,加深记忆,也有利于背诵,可谓一举多得。)

  4、问题(2)为什么叫“鸟岛”?

  出示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找找关键词,想想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

  a。鸟儿在春天来这里。

  b。“一群一群、陆续”说明“鸟多”板书:鸟多

  读好“一群一群”(速度放慢些)

  理解“陆续”师演示:手里拿画好的群鸟图贴一次,再贴一次,再来一次(边说边贴)

  c。自由练读,再配乐指名读,齐读

  (3)、因为(),所以叫鸟岛。

  (4)、过渡:这么多的鸟来这里干什么?学生接读—它们在这里筑巢安家,养育后代。

  (5)、这么多的鸟都来鸟岛,你觉得那里会是怎样的情景?

  (设计意图营造一种气氛,让人感受春天的暖意,让学生酝酿读的节奏,为有感情的读课文打好基础。用贴画的`方式理解“陆续”更是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形象而直观。)

  学习第三自然段

  (1)、谁愿意来读就和老师一起读。

  (2)、用一个词来说说岛上的情景。(热闹)板书

  (3)、具体说说哪几个词中可以看出来?(各种各样、聚、鸟的世界)a。你从哪里看出这是鸟的世界?(出示幻灯片,练习说话)

  b。鸟儿来这里会干些什么?看图说说

  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它们有的(),有的(),还有的(),小岛成了鸟的世界。

  c。学生自由练说

  d。指名说第一句话

  (4)、指导朗读

  岛上的鸟多,这么热闹,就该读出好的心情。

  自己读、指名读、齐读

  (5)、岛上除了鸟多,还有什么多?

  指名讲(鸟窝多、鸟蛋多),你从哪里知道的?

  a。板书:鸟窝多

  出示: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

  指名读,请一个学生上台画鸟窝,其他同学评价(突出“密密麻麻、挨”),不足之出再请人补充。

  b。“挨”可以换哪个词?(靠)

  (6)、板书:鸟蛋多

  请多人上台画鸟蛋,还要涂上颜色,(突出“窝里窝外、到处“)

  齐读第三句话

  (7)、小结:其实“窝多、蛋多”也反映了岛上的“鸟多”,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三自然段,进一步感受鸟多吧!

  (8)、齐读

  (9)、练习背诵:鸟多(),鸟窝多(),鸟蛋多()。指名背诵

  学习第四自然段

  (1)、引读

  师:鸟岛上真热闹啊!鸟多,鸟窝多,鸟蛋多,来岛上游玩的人(),他们(),随手(),可是(),因为(

  )。

  (2)、读了以后,你知道了什么?板书;爱鸟护鸟

  (设计意图:紧紧抓住“热闹”一词做文章,找文中的鸟多、鸟窝多、鸟蛋多、游人多突出小岛的与众不同。用画鸟窝,画鸟蛋的方法使台上台下的交流更为活跃,互动性,及时性,准确性,形象性的长处一一展现,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起到主体的作用。)

  三、朗读、总结课文

  1、总结:一个叫“海西皮”的小岛鸟多,鸟窝多,鸟蛋多,游人也多,真是热闹非凡,让我们也加入到爱鸟护鸟的行列中去吧!

  2、带着喜悦的心情齐读全文。

  附板书:

  鸟多

  鸟窝多

  19、鸟岛(热闹)鸟蛋多

  游人多(爱鸟护鸟)

  (设计意图:紧扣主题,简洁明了,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帮助学生加深记忆,背诵课文。)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明白奶奶被称为"语言大师"的原因。

  2、抓人物的动作、神态、语气来品读奶奶说的"老话"的涵义,体会文中蕴含的 朴素而自然的情感。

  3、学习作者的写法(抓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用文中的"老话",创设一个情境,理解"老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引出新课。

  1、 出示“大师”。 请你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大师”的含义。

  2、师:在某一学科或领域,因为有突出成绩或作品,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推崇,被公认为权威人士,这样的人,才有资格被称之为“大师”。

  3、古今中外,你还知道哪些人物被世人尊称为——大师。

  4、板书(完整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

  今天,我们要了解的语言大师是谁?她能否称得上是语言大师呢?让我们带着问题来学习课文吧!

  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具体写了几件事。

  1、“我”爱睡懒觉,奶奶告诉我:“早睡早起身体好,晚睡迟起百病长。”

  2、“我”贪玩,吃完饭不洗碗,也不洗脸,奶奶告诫我:“吃越馋,越玩越懒,人勤出金山,人懒败家产。”

  3、表弟不按时做作业,奶奶劝他:“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随机出示PPT)

  (1)女生读、男生读、齐读、指名读 把俗语竖起来出示

  (2)读法有什么感觉?对仗工整、押韵,俗语或谚语能阐明一个道理,但语言却直白。

  三、精读课文

  学习第三节;

  下面我们就分组学习,到课文2、3、4节中去细细品品奶奶的老话。(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一节,读读演演,注意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气)

  1、请第*小组同学来表演一下,其他同学认真、仔细地观察一下他们神态。(随机点拨)

  2、还有哪一组也对这小节感兴趣。

  3、男生读“我”的话,女生读奶奶的话。老师读叙述部分。

  4、指名分角色朗读。 祖孙俩一来一去较量了几个回合?最后( )?从辩不过可以看出奶奶的话很有说服力。

  学习第二节;

  抓住奶奶的语言来朗读(轻轻地呼我)(边掀被子边唠叨)

  1、指一小组表演。

  2、评价 3、指名读

  学习第四节

  从表弟的满不在乎到笑了,再到乖乖看出奶奶劝说的老话能让人信服。

  学习第五节

  奶奶的“老话”多得像天上的星星,句句都能让人受到教育。 大声读课文,找出文中奶奶的老话并用波浪线划出来,出示这一段8句老话。

  1、大声地读老话。

  2、写一写。(发挥想像,创设情境,哪些情况可以用上这些老话。)

  3、读一读、评价。 师:大家都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好段来。要知道,语言来之于生活,平时要注意观察,学会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

  4、奶奶称得上是语言大师吗? 各抒已见,可以说出理由来,奶奶并不是真正的.语言大师,书上带了双引号 师:奶奶说的老话又称俗话或谚语,是历代群众创造的口头语汇,(可不是奶奶创造的)是世世代代人民群众集体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

  五、拓展性积累运用

  交流一下,你知道哪些老话?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上这些老话?

  小结:无论是人民大众的日常用词,还是名篇名著中的书面雅言,它们都是我们学习语言的沃土。希望你们牢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常读、常记、常说、常练就一定能使语言之树在广阔的生活原野之中永远青翠。也许不久的将来,新一代的语言大师就在你们中间。

  六、作业

  回家向爷爷、奶奶搜集一些老话。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品味语言。

  2、联系生活,感悟人生。

  重点难点

  1、重点:

  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

  2、难点:

  对无数座山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如果我们不是生活在交通发达的今天,不是生活在视野开阔的平原地带。而是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头可见的只有高耸人云的大山,苍苍茫茫,连绵不断,你会想到什么呢?

  (课件播放大山的画面)

  在山的那边是什么?

  师:为什么会这么想?

  (因为大山挡住了我的视线,我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诗人,根据自己成长的历程写的一首诗《在山的那边》。

  二、学习词语、注音

  三、学习课文

  师:诗歌通过精炼、优美又有节奏的语言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我们要通过朗读来品味语言,用情去读,用心去悟。同时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诗歌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启示,帮助自己成长。

  (课件出示目标)

  1、整体感知:

  (1)师:山那边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找寻答案吧。

  (教师通过课件配乐,配画面,有感情地范读课文。)

  (2)学生齐读,鼓励学生读得更好。配乐,画面。评价。

  (3)欣赏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这样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下面我们就先来一起看看这首诗的内容。请大家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教师出示思考题)

  ① 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山”和“海”的含义是什么?

  山──困难;海──理想/信念

  ② 概括诗歌两部分的内容。

  第一节:童年时候的想望和困惑──现实

  第二节:长大以后的拼搏和奋斗──象征

  ③ 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要不怕困难,坚持奋斗,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2、研读与赏析:

  师:诗人的这种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呢?诗歌的语言是非常凝练而又有丰富内涵的,请找出你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细细品味,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也画下来一起讨论。

  (出示课件)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并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

  (1)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提示:“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句诗非常形象,“我”本希望看见大海,结果好不容易爬上了山顶,望见的依然是山,“我”真是大失所望,沮丧极了。写大山好像人生气时那样“铁青着脸”,诗人将大山拟人化了,表面上是写山的颜色,实际是写自己的心情难过,这样写既形象又生动。

  (学生有感情朗读)

  (2)“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飘来的东西是很轻的,怎么会扎下深根?

  提示:“种子”比喻妈妈给“我”的信念,然而童年的认识毕竟是肤浅的,所以说是飘来的。后来“我”不懈努力,这种信念就在“我”心中扎下深根。理想的树立也需要日积月累,像滴水穿石那样才能让它扎下深根。

  (全班齐读)

  (3)“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提示:这句的.三个数量词用得特别好。“一次又一次”,强调了“我”失望次数多;“又一次次”,强调了“我”的努力,不灰心;“一座座”,说明“我”遇到的困难非常多。

  师:如果对这些困难估计不足会怎么样?

  提示:失败后就灰心丧气。

  师:在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期望一举成功,一旦失败就灰心丧气,从这句诗你得到什么启示?

  提示:跌倒后要能爬起来,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学生朗读诗句)

  (4)“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的枯干的心灵”

  提示:诗人确信远方有海,也就是理想,日日夜夜在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因为要实现理想必须经历失败。“我”对理想非常渴望,有了理想“我”就坚强了。

  (学生有感情朗读,全班齐读)

  (5)“是的!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提示:这句诗很有人生哲理,当理想实现的时候,人们惊喜万分。

  (齐读)

  3、体验与反思:

  诗人成长中的艰难探索一定早已打动了成长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学习中,一定也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这首诗给你的启示。

  (教师边说边出示课件)

  (四人小组讨论)

  师:下面就把我们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与同学们分享吧。

  (生说自己的经历)

  师:正是在艰难曲折的不断求索过程中,我们的人生才充实而有意义。失败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对刚跨进中学大门的同学们来说,有很多困难正等着你,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

  师:最后让我们再一次饱含激情齐诵这首诗,让好诗伴你健康地成长!

  四、布置作业

  请你把自己的生活经历用文字表达出来,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

  (教师边说边出示课件)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风筝》教案 11-14

语文《翠鸟》教案08-04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园地的教案09-04

语文穷人教案11-23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园地教案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