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汇编7篇】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一、导人。
1.在初中,我们已学过了《醉翁亭记》、《岳阳楼记》,记是一种文体,指游记。游记的共同点是什么呢?
明确:抓住景物特点,表现山水之美。
2。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游记,却不以表现山水之美为主,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进行大量
的议论,议论是文章的中心,而汜叙只是一个引子。这篇游记就是北宋散文家王安石的《游褒禅I山记》(板书课题)。那么作者借助游褒禅山,阐发了怎样的道理呢?下面就让我们--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指导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相关课文,找出记这种文体的特点.
二、介绍作者、背景。
1.王安石是北宋日寸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在政治上,他推行新政,尽受到了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但他毫不动摇,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改革家,他反对浮靡的文风,主张文章务为有补于世,他的文章多为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
2,1054年4月,王安石辞职回家探亲,游览了褒禅山,是年7月以追记的形式补写此文。本文记述的是一次未能尽兴的游览,作者深感后悔和遗憾。就是在这深深的.后悔和遗憾中,作者阐发厂深刻的道理。
三、交代本课的教学目的及课时安排
指导学生读课文注释(1)及优化设计相关内容,了解作者等知识.
四、由学生朗读课文。
五、默读课文,据注释疏通文意。
六、由学生复述课文,串讲。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做些必要的点拨,特别要点出一些重点字词的用法。
L重点实词
址:山脚。卒:死。咎:责怪。相:辅佐。阳:山之南,水之北。
2.词类活用
(1)火尚足以明也:形容词作动词照明。
(2)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容词作名词,词,走到尽头。
(4)常在于险远:形容词作名词,险远地方。
(5)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谬:弄错.使……错。
传:流传的文字.动词作名词。
名:识其本名,名词作动韦
(6)始舍于其址:名词作动词,
(7)名曰:名词作动词,命名。
1.由学生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据注释疏通文意。
3、由学生复述课文,串讲
5.难点句子
(1)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2)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以上内容可提前制成胶片,投影。在讲解词义时可适当联系已学过的句子,如卒可联系率疲敝之卒(《过秦论》)等。]
学生看投影片
领会这些句式特点
七、由学生质疑,提出存在的其他问题。
八、齐读课文,巩固词义。
九、作业
1.积累其、道、名、然
2.熟读课文,体会叙议结合手荐
1.学生质疑,提出存在的其他问题。
2.齐读课文,巩固词义。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学会“j、q、x”与“ü”相拼两点省略的规则,会读三拼音节
教学重点:
学会“j、q、x”与“ü”相拼两点省略的规则
教学难点:
“j、q、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省略。
课前准备:字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字母卡片:“j、q、x”
2.背诵学过的声母。
二、游戏中学习“j、q、x”与“ü”相拼去点规则。
1.请3个同学带上“j、q、x”的头饰到前边来,小“ü”是一个非常懂礼貌的孩子,戴上小帽子也到前边来,他只要见到“j、q、x”三个声母,马上就会把自己的帽子摘下来,站在“j、q、x”的身旁就成了“ju、qu、xu”。
2.教儿歌:小ü小ü有礼貌,见了j q x就摘帽,摘了帽子不是u,还是ü ü ü。
板书:
j— ü →
q— ü →
x— ü →
3.请同学想想箭头后面应写成什么样的音节?教师补写板书:
j— ü → ju
q— ü →qu
x— ü →xu
4.自己读音节
5.同桌互读音节。
6.指名读
三、学习三拼音节
1.背三拼连续的`儿歌: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相连要迅速。
2.自己练习试拼,体会和掌握拼音方法。
3.指名拼读,教师纠正。
4.同桌同学互相拼读、纠正。
四、看图拼读音节
1.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读图下音节
(1)自己试拼
(2)同桌互相拼
(3)指名拼。
五、读儿歌:
1.出示儿歌内容,读一读红色的声母。
2.找出你们学过的音节读一读:jīqī
3.结合图,请认字多的学生读儿歌。
4.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学生随读,自由读,同桌互读。
六、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3个声母朋友“j、q、x”,我们不仅掌握了它们的音形,能正确书写,而且学会了“j、q、x”与“ü”相拼去点的规则,同学们学得不错,老师奖励每个学生。
语文教案 篇3
《鲸》是一篇说明文,讲了鲸的形体、进化、种类和生活习性。根据说明文的特点,可采用如下方法进行教学。
一、填一填
课文写到了鲸很大,为了把这个特点说清楚,作者列举了箐多数字来说明。教师可指导学生读书,画出描写鲸很大的有关数字,然后完成如下填空练习:
鲸是一种很大的动物,最大的.有( )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 )公斤。我国捕获一头( )公斤重的鲸,有( )米长,舌头就有( )头大肥猪重。( )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宽敞。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 )长,( )公斤重,一天能长( )公斤到( )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
通过读、画、填让学生体会到鲸确实很大。
二、说一说
课文第二自然段为了讲清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这个问题,主要写了鲸的进化过程。学生对这段不太容易理解。根据这一情况,我让学生仔细读书,然后把自己当作是鲸鱼,将这一段话转述给同学听,这样学生兴致盎然,效果颇佳。
三、比一比
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按鲸的种类写了它的生活习性,可引导学生读书并找出描写须鲸和齿鲸生活习性的语句,并比较它们的不同,然后填写下列表格:
语文教案 篇4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学生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关系到他的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发展,因此,抓好识字教学非常重要。然而,识字过程又是十分枯燥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我识字的能力差。如果让学生“玩”中识字,就能使孩子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识字效率。如何使他们产生兴趣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最大限度地启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和能力。在教学时,要选择适合他们年龄的话题,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之乐意学。低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好交朋友,可以将生字亲切地称“娃娃”、“小客人”、“宝宝”等,识字成了交朋友、招待客人的过程。如他们自读课文后,要学习生字,便说:“读好了吗?生字宝宝等不及了,他们要和大家见面了,你们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孩子们一听,学习生字的热情高涨,大家纷纷举手,要认读生字。组词练习时,说:“你们有这么多小伙伴,我一个人可孤单了,帮我找些朋友吧。”在创设的这种情景下,孩子们学习兴趣盎然,他们既学习了生字,又受到关爱他人的`教育。
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顺应儿童的心理,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使学生学得快乐,而且记得牢。
二、变换形式,“玩”中识字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注意力差,持久时间短。根据这一特征,要在创设的情景中保持学习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的形式进行。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如能变换形式,“玩”中识字,就能提高效率。游戏是孩子们乐意为之的活动。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变换游戏形式,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轻松识字。
1、猜谜法。如学习“仍”、“卡”、“兔”时,可以让学生猜谜语:借一半,扔一半——仍;上不是,下不是——卡;兔子眼睛不见了——免。学生积极加入猜谜活动,并很快记住了生字。
2、表演法。学习“蹭、撕”这样的动词时,教师启发学生用动作演示;学“看”这种会意字,“手放在目上为看”,并要学生用手做做动作,加以领会。表演使课堂充满活力,又加深了对生字的记忆。
3、图示法。遇到象形字,用简笔划先画出象形字的图形,再过渡到字形。如“日、月、山、水、田、网、木”,先用图画表示,再引出生字;“马”以文中的小马图作参照物(解释各部代表马的什么部位,为了书写方便,后来人们把写成马)对于有些指示字、会意字,如:泪——目中流出的水为泪,林——双木便为林……在画图上添加笔划,或者图画与图画组合起来,这样又组成了新一类字,使学生通过画图知道这类字是两部分意思的组合。让学生在图形和字形之间产生联想记忆,这样就能快速、准确、有兴趣地记住所要认识的字。
4、儿歌法
。“渴、喝”易混淆,编成儿歌“渴了要喝水,喝水要张口”。
使学生记住“渴”是“
氵”,“喝”是“口”。“碧”笔划多,学生难认难写,编成顺口溜“王姑娘、白姑娘,他么他们坐在一块石头上”,琅琅上口。学生根据顺口溜记得快,记得牢。
5、实物法。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直观形象。如学习“笋”、“辫”,出示实物。这样,学生记住了读音,也通过实物辨别了字形,理解了字义。
生字组词,可以用“找朋友”、“字开花”等方法;复习生字可以通过“夺红旗”、“摘苹果”、“送信”、“开火车”等方式。在课堂中,灵活地运用游戏,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识字中去。
三、开展接力,读写结合
学生识字后,很容易忘记。为了加深记忆,可开展读写竞赛。这个活动让全班同学参加,由学生自愿分成若干组,每组准备一本写字本。每天各小组让一名学生来写,从当天的生字中挑选一个组成词,用这个词写几句话。教师每天对写字本批改,择其亮点进行评赏。利用每周写字课,全班同学对这些写字本进行欣赏。小组中的每个人写完后,再接下去进行下一轮练习,如此循环往复。这样,带领学生进入了一个轻松、自由的写字写话乐园。写字接力,学生在不光又一次识字、写字,还锻炼了造句写话的能力。
总之,在识字教学中,教师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以满腔热情,帮助学生寻找隐含在汉字中的童趣,让他们“玩”中识字,那么识字会成为一种回味无穷的乐趣。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5、6自然段,感受威尼斯的风土人情。
2、能按事物的几个方面来了解威尼斯小艇的特点,理解夜景描写与小艇的关系。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能模仿课文写一些家乡的某处景物。
课前准备:
了解威尼斯城有关的知识,收集介绍威尼斯小艇的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威尼斯的小艇”。
2、请同学介绍一下自己课外搜集到的有关威尼斯的知识。
3、观看课前收集的图片(有条件的可以放录像):威尼斯是意大利北部的一座古城,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以她的美丽和恬静迎接着世界各国的友人,让我们也随着作者一起去浏览风光旖旎的威尼斯吧!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
2、读了课文,你感受到威尼斯美在哪里?
2、根据问题,再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对学生读得不对的地方及时指正。
3、全班交流:
威尼斯城市风光美;威尼斯小艇的`美。
请学生读读描写威尼斯风光的句子。
自由交流感悟。(河道纵横交叉,精巧灵活的小艇来回穿梭,形式不同的石桥,耸立于两岸的古建筑,夜色中的威尼斯)
三、直入课文,感受小艇“形之美”:
1、出示描写威尼斯小艇样子的句子。
2、自由读这一段话,威尼斯的小艇美在哪里?
3、交流指导:“二三十英尺”大概有多少长?为什么把小艇比作“新月”和“水蛇”?
4、威尼斯的小艇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引出课文第一自然段。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城市建筑都是依水而建,所以,威尼斯成了以船代车的城市,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在窄小的河道中自由穿梭,小艇只能设计成这样一种独特的式样。
5、读出小艇的美。
四、再读课文,体会小艇“坐之舒”:
1、小小的一轮“新月”引起了我们的无限遐想。这弯“新月”飘进了清清了河里,也飘到了我们的身边,同学们想不想坐坐这种小艇呢?
引出第三自然段:坐在小巧玲珑的威尼斯小艇里,舒服吗?为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感悟。
3、坐着舒适的小艇,穿梭于古老的水城威尼斯之中,你还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4、小结:这真是“说不完的情趣”!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一、读写结合,复习引入
1、听写“小艇、操纵自如”等重点词语。
2、你喜欢威尼斯的小艇吗?读读描写小艇外形之美和坐着舒适的句子。
二、读、说、想、演,感受船夫“驾技之美”:
1、读: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找出描写船夫一流的驾驶技术的句子。
2、说:交流哪里写出了船夫驾驶技术之高超。
3、想象这些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船夫在行驶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怎样的拥挤场面,船夫会怎么做呢?
4、演:造型独特的小艇带领我们浏览威尼斯风光,小艇随着浪花时起时伏,我们的心也随之忐忑不安,真怕一不小心随时坠入船下水中成了“落汤鸡”。如果此时你就是我所坐的小艇的船夫,你会怎样来帮我?(介绍自己的驾驶技术;唱歌助胆;介绍威尼斯风光;播放威尼斯地方的音乐......)
5、有感情的朗读第四自然段,进一步感受船夫“驾技之美”。
三、感悟朗读,品味小艇与人们之间“和谐之美”:
1、读第五自然段。从这一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2、自由想象:人们还用威尼斯的小艇做什么?
用上“......可以......可以......可以......”说话。
3、威尼斯人是海洋的儿女,懂得欣赏威尼斯水城之美的人,应是在月夜中,招手叫一只“冈多拉”,沿着运河曲折的水道,让自己迷失在迷蒙的夜色中,领略这座水上古城永恒的魅力......
引出第六自然段,静静地朗读。
4、引出课文“阅读链接”,自由读后说感受。
5、如果请你为课文第六自然段配一首曲子,你想选择哪一类的音乐?(抒情的钢琴曲或小提琴曲)配乐朗读。
6、小结:白天的小艇像活泼的精灵,自由穿梭于水城之中,威尼斯是充满活力的;但晚上,当小艇载走最生一批威尼斯人,静静地停泊于码头上。整座威尼斯城就沉沉地入睡了......小艇与威尼斯,与威尼斯的人们,与威尼斯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四、作业
1、背诵课文4--6自然段。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3、写一写家乡的某处景,要写出特点。
语文教案 篇6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只见两个孩子在猛追着晴空中越飞越远的一只断线风筝。
“你俩要是带翅膀的小天使就好了!”
“快变成一只能远走高飞的老鹰吧!你们就准能把风筝逮住!”
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竟哈哈大笑地挖苦这两个孩子。
“对,我们为什么不能像鸟儿似的长上一双翅膀在空中飞翔?”一个飞向空中的幻想在这两个幼小心灵里萌发了。
从此,他们开始留心观察鸟类高飞向滑翔时双翅的变化,并精心制作各种“飞”的玩具。他俩长大后,仍然继续研究飞行的原理。
科学的`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1903年,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诞生了。这架螺旋桨飞机的发明者,正是20多年前,奋力追赶飘荡在空中断线风筝的两个美国孩子——莱特兄弟。
语文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热爱祖国河山,体会黄河作为“母亲河”是怎样深入全面地积淀
在中国文化中的,从而歌颂黄河的贡献。
2、关注母亲河现状,加强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搜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
【活动重点】
1、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关于黄河的历史、地理、文化和环境等资料,经过整理、筛选、设计,展示成果,加深对黄河的'了解。
2、通过调查、广告设计、提出建议等方式,培养学生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
【活动难点】
根据主题搜集、整理和筛选资料。
【活动内容】
黄河之史——黄河之歌——黄河之忧
【课时安排】
三课时
老师课前进行活动指导、学生课外时间搜集资料。
活动一课时:“黄河之史、黄河之歌、黄河之忧”(课外搜集资料、课内陈词交流并展示成果,以每人办一份手抄报的形式交流资料,进行展示)
写作、评讲:两课时
【活动准备】
1、师生:
(2)学生将自己搜集到的关于黄河污染的资料分组交流。
八、课堂练习:
请针对黄河断流和水污染这一严重的生态危机,设计一则公益广告语,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
示例1:心系黄河,:
总之,通过本次活动,既锻炼了学生,也提高了自己,收获颇多。愿综合性学习开展得越来越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狼》教案 03-18
语文《荷花》教案03-21
《语文天地》教案03-23
语文教案【精选】08-30
【经典】语文教案10-04
[经典]语文教案08-03
语文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