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5篇(热)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文章说理全面深刻,令人信服。
本课的教学中,可以围绕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共同探究:“学”除了贵在“问”之外,还贵在哪些地方?什么样的学习者才能称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在合作探究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各抒己见www.520xy8.com,畅谈自己对学问之道的见解。学问之道既贵问,也贵勤,还贵恒,等等。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4、 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通过阅读本文,知道问与思的密切关系,养成良好的勤学好问的习惯,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学习文中的生字、新词。
2.把课文读熟、读正确,理清课文段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知识是怎样得来的吗?——
知识是学习得来的,也是问来的。所以有人把知识又叫做“学问”。
板书: 23、学与问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
1、 划出生字,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 用简洁的话,概括每一个自然段的内容。
3、 学与问有什么关系?www.520xy8.com/sjbwz/找出课文中的有关内容回答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出示生字,指名读生字,词语。
“鸡 缤 瞬 察 菲 辅 翱 翔”
“缤纷 瞬息万变 翱翔 辅导 观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词语积累情况,将生字组成新的词语或成语跟大家交流。)
2、指名朗读课文。
师:化那么短的时间能把课文中的部分段落读通顺,读流利,是一件不简单的事,谁来朗读课文(自己选择认为读得比较流利的段)
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组织评价。
4、 交流初读课文后的感受收获。
(什么是学问?知识与学问之间有什么关系?)
四、精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 指名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读句子,交流自己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2、你知道哥白尼吗?(师简要介绍哥白尼)哥白尼成为一个伟大的天文学家,其最初的原由是什么?
以什么来证明这一个观点呢?课文是从那几个方面来讲述这一个问题的呢?
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下面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课文下面内容的要点。
五、指导生字书写
六、完成课堂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课文,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养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是“学问”?
2、出示: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齐读上面的句子。
讨论:什么叫“相辅相成”?
你能根据你的学习经历,举例说明什么是“学中问”?什么是“问中学”?
3、课文又是怎样说明的呢?
二、指名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出示:
“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大门的铺路石。
谁能举例来说明这句话的意思?(可以哥白尼为例说一说这句话的含义。)
齐声再读该句。
三、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引读第三自然段。
师:哥白尼生活的时代与现在已经大不相同了。我们面对的是怎样的世界?我们又应该如何去正确面对这样一个世界呢?
1、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出示: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 讨论:
联系课文或者生活实际,www.520xy8.com/sjbwz/说说你是如何理解“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
面对这样一个世界,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朗读课文有关内容,并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自己的体会感受。)
4、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过渡导读:当我们心中有疑问时,积极地请教别人,从而获得问题的答案,这固然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态度。但是,在求知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去获得问题的答案。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的第四段,准备把沈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2、指名讲故事。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形成这一现象? 沈括又是怎样解开疑团的呢?
从沈括身上你学到了什么?像沈括这样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努力求得问题的答案的故事,你还知道些吗?讲给大家听听。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话。
2、出示:
“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秘将任你探求,你将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习的主人”是什么意思?说说你觉得这句话什么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全段。
六、总结全文。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 交流: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你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变化?
3、 质疑:
学完了课文,你还想要跟大家交流些什么?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掌握课文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理解作者在被贬永州后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情怀。
3、学习本文在对比映衬中突出景物特点的.手法。
学习重点:
目标1、3。
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被贬永州后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旷达情怀并在此基础上体会大自然给予个体生命的深刻感悟。
学习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板书:始得西山宴游记
二、检查预习
指定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正音,纠正断句。
三、教师范读
四、学生两两组合互读。
五、明确本节课目标:疏通文意。
六、解题
师问:本文的标题如何断句?又如何解释呢?
学生小组讨论。
明确:始得/西山/宴游/记
始得:开始发现宴:《说文解字》“宴”,安也。宴游,即安闲的游览。记:文体名。
七、知识积累,文意疏通。
实词:
僇人、恒惴栗、施施而行、慢慢而游、无远不到、披草而坐、意有所极、觉而起、怪特。
始指异之、缘染溪、斫榛莽、箕踞而遨、若垤若穴、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莫得其涯、引觞满酌、心凝形释、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故为之文以志
教师补充:穷:
趣:
虚词:而、之
句式:以为凡是州山水有异态者(定后)
故为之文以志(之)(省略)
是岁,元和四年也。(判断)
学习方法:教师让学生圈画出词句,然后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八、质疑答疑
九、齐读课文
十、作业:熟读课文,体会情感。
第二课时
一、明确本节课目标:理解情感,学习手法。
二、讨论探究:
1、本文的标题是“始得西山宴游记”,那么,有“始得”就有“未得”,有“宴(安)”就有“不安”,你能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加以说明吗?
学习方法: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明确:未得(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始得(始指异之、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然后知吾向之未始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1、我来试试。本部分包含四项活动:读一读,比较字型的变化;读一读,连一连;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读成语故事。
2、探究与发现。教材的主题部分是两组词语,分别描述了春风、春雨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
3、我的作品。这一部分的版面设计是一幅图画,画中表现的是初春时节大自然的景色。画面本身没有色彩。图中,两个学生正在草地上钉一块木牌,木牌上什么也没有写。图画下面有一个学习伙伴,在她的泡泡语中,提示出了本题的一些具体要求。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奇妙
2、丰富语言的积累
3、感受语言表达的不同方式
4、积累成语,同时感受读书的乐趣
5、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鼓励学生进行表达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奇妙
2、丰富语言的积累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鼓励学生进行表达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汉语拼音字母表》
1、齐读
2、个别读
二、认一认,比一比
这项活动中一共有四组字,都是笔画增减、细微变化的两两比较,学生通过读,通过观察和比较,会从中感受到汉字的有趣
1、教师将每组字制作成卡片,出示
2、学生读一读,比一比,观察每组两个字的字形有什么异同
3、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读一读,并结合生活实际大致了解一下字的意思
4、对于能主动在生活中识字的学生,教师可以及时提出表扬
三、读一读,连一连
左半部分是表示季节的四个短语,右半部分是四组表示季节特点的词语。学生在连线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了解到四季的特点。
1、学生自由读并连线
2、指名读连好的句子
3、全班将连好的四个短句顺着读一读,就会感到好似一首优美的小诗,节奏舒缓,琅琅上口。
四、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让学生读两组句子,并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一听。每组的第一句,语言表达十分
简练,意思一目了然。第二句与第一句相比,语言表达显得具体而生动。
1、学生自由读句子,边读边想
2、说说自己想到了什么(可以用画或者用动作来表达)
3、请学生选自己喜欢的句子读,问一问学生喜欢的原因。
(这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人们在生活中都会经常用到,只是表达者会根据不同的表达需要而进行选择。因此,句子本身不存在优劣的问题,不要强求学生必须喜欢哪一句。)
第二课时
一、读成语故事《开卷有益》,并和同学们交流自己读书的感受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表达的意思是:只要读书就会有收益。
1、学生自己读一读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试着讲一讲故事
3、分小组讨论:你平时喜欢读哪些书,把自己读书的感受和同学进行交流。可以谈谈自己读了一本有意思的书之后的想法和感受;可以向别人介绍自己喜欢的书籍;还可以向同学介绍自己读书过程中的.一些好的读书方法
二、探究与发现
教材的主体部分是两组词语,从整体上看,这六个词语的意思均和春天有关(每一个词语中都含有一个“春”字)。而且,顺着读一读,还会发现每一行的三个词语之间有一定的联系。看,春风吹来了!“春回大地”后,“春风拂面”,万物生长,小鸟歌唱,“春光明媚”。下雨啦!“春风化雨”,“春暖花开”,百花齐放,“春色满圆”。两组词语分别描述了春风、春雨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
1、引导学生读词语,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在读中,鼓励学生从每组词语中努力去发现什么。
2、学生在读中积累词语。
3、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春天到了,你发现周围有了哪些变化?春天里,从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鸟兽鱼虫,到人们的穿着、心情等等,都会发生变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去发现,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可以是一个词语,可以是几句话,还可以用画画等方式记录一棵小芽渐渐长大的过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
三、我的发现
这个活动为本单元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将春天里的发现,春天里的感悟,通过为画面涂上颜色,通过在木牌上写自己想说的话,得到充分的展示与表达。
1、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给予选择的空间。通过观察,春天在每个孩子的眼中都是不一样的,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作品。小木牌上,学生可以写上一句赞美春天的诗,或一句提示大家都来爱护春天的话……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只要和画面表达的意境相吻合,和春天有关就可以,要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表达。
3、提供展示的空间。学生认真完成作品之后,教师让学生之间相互欣赏彼此的作品,互动评价,分享快乐。
语文教案 篇4
一、背景介绍
《威尼斯的小艇》是小学语文五年级第二学期第八单元的一篇精彩课文。文章介绍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小艇。作者描写了小艇奇特的样子,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以及小艇的作用,从而说明了小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新课程指出:“语言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看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而课堂教学应是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主战场,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中,给学生留有充足的独立感受文本,体验特色,实践语言的空间。
二、抓住好词好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在教学中我潜心研究教材,选取有典范意义的,表现力强的语段,作为言语的直观材料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诵读积累、品味欣赏、最后加以运用,将这些语例深深地印在学生脑子里。在此基础上,要及时引导学生揭示语言现象中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体会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匠心,把写作知识的教学植根于阅读教学的过程之中,语文课的教学其目的不在于获得这些语言知识,应当着重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实践过程中去感受,作者是如何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准确地运用语言文字的。要指导学生在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外国优秀文化的过程中,吸取精华,充实底蕴,形成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一)、欣赏关系,激发兴趣。
威尼斯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闻名于世,课前我让学生搜集了有关资料、图片,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初步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威尼斯的`特殊及城市的特点,这时,我播放了威尼斯的风光片,通过看录像,观赏异国风光,拉正了理解的时空。虽只短短几分钟,却整体了解这“水上城市”的地理风貌,激活学生的情感,为下文的学习,打下了理解的基础。
(二)、理解课文,感受文本。
在理解小艇的样子时我抓住了三个生动的比喻句,启发学生自读自悟,不仅理解比喻的精彩,还认识到作者多种比喻来自于多方面 观察,接着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小艇的模型。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 差,图画能把语言文字形象化,画画的过程就是把自己在阅读中的感 悟变为表象的过程。如:学习小艇特点这一部分时,学生通过画面很快了解了小艇的特点。看完后,学生又看着画面说说想法,这又是一个感悟转化为语言的过程,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直观想象的图画,既理解了课文,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能力。
在了解小艇的作用时,我采用了讨论的方法。
谁坐小艇干什么?
让学生展开合作学习,在汇报交流后,又启发学生想象还有哪些人会坐小艇干什么,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畅所欲言,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了小艇的重要性。
(三)、实践语言,体验角色。
课文结尾,我让学生扮演船夫、游客、导游,让他们再次置身于美丽古老的威尼斯,在表演中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创造性的加动作、语言、表情,培养学生的想像,实践和创新精神。以活动的形式积累运用课文语言,同时把口语交际的方法引到阅读教学中去。
(四)、总结全文,拓展处理。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读、说、评,时时体现出学生自主实践活动,伴随学生的活动,教师适时调控,使学生的身心始终在高度的兴奋和激动之中。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白桦林的低语》是以“高尚”为主题的一篇课文,本课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以第二人称的口吻叙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文章热情讴歌了守林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无名看林工人无限的思念和赞美、敬佩之情。这篇文章构思精巧,脉络清晰,语言优美,作者感情的抒发饱含无限的深情,令人感动,是一篇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教育素材。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阅读的方法,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由于学生在理解本文含义深刻的句子时有一定难度,因此宜采用自主质疑,合作交流的方式探讨疑难问题,鼓励学生感悟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促进学生情感的自我发展,从而发表个性化见解。
教学设想:
教学中通过质疑、读文、感悟、运用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借助读读、画画、自学、分组讨论、探究交流、教师点拨等方法,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看林人的崇高品质。在理解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几处关键的细节和重点的词句细细体会,引导学生注意内容上的相互联系,加以比较,通过比较深入体会看林人的伟大,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看林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2、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作者对看林人的无限崇敬与热爱。
3、采用自主质疑,合作交流的方式探讨疑难问题。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理解重点词句,细细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含义深刻的句子,品味语言并体会看林人默默奉献的精神。
教学准备:课前预习时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大兴安岭的概况和白桦林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
上节课我们初学了课文,了解到课文讲的是作者来到大兴安岭,认识了淳朴而可爱的看林人,并被他的事迹所感动。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看林人的高尚品质?作者为什么渴望再一次到大兴安岭的森林中去呢?这是本节课我们学习的重点。
二、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
2、思考:“从大兴安岭回来以后,我一直怀念着你。”这里的“你”指的是谁?我为什么深深怀念着你?
三、学习课文第四——六自然段,自主合作探究,引导感悟、体会。
1、问题导入: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看林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你是通过那些词句体会到的?
2、自读课文第四——六自然段,划出含义深刻的语句,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3、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讨论探究,理解课文。
4、汇报交流学习收获:
(1)理解“你有烟瘾,但在岗位上,你的口袋里绝没有一撮烟草、一根火柴棒。”
通过这句话,你体会到了看林人怎样的品质?“绝没有”写出了什么?看林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绝没有烟草和火柴棒?由此你想到了什么?(说明了守林人为了保护森林,强忍烟瘾。)
文章中还有类似的语句吗?读一读,并说出自己的体会。
(2)理解“不错,你怀里揣着一小瓶酒,但你给自己规定:每两小时喝一口,绝不违章。”
指导学生体会词语“绝不违章”,让学生说从这一句话体会到什么?
(说明了守林人为了森林,严控酒量,苛求自己。)
(3)理解“你不带书报,不是你不爱看,而是你的双眼必须随时注意四周的情况——哪怕是一缕缕淡淡的细烟,也不能忽略轻放!”
体会词语“不是……而是”、“哪怕……也”,这些词语说明什么?
(说明了守林人为了森林,瞪圆双眼,心系大地。)
(4)“你带了一台半导体收音机,但除了收听天气预报,你甚至不去收听最喜爱的歌曲,因为你的双耳必须随时捕捉远近异常的声响——哪怕有人偷伐一棵小树,你也不能将他原谅!”
体会“但……甚至”等词在文章中的含义。
(说明了守林人为了森林,拒绝歌曲,耐住寂寞。)
5、体会感情,思考: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感受到林业工人为了守护森林,在岗位上绝不抽烟、控制酒量,不看书报,不听音乐,不怕寂寞的情景;为了保护森林,守林人只剩下一颗纯洁的心;领悟默默无闻中的平凡中的伟大。)
6、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此时,你想对这些纯朴的林业工人说些什么?——指名说。
7、指导感情朗读第四——六自然段,读出自己对看林人的敬佩、赞美之情。
四、学习课文第七、八自然段,体会感情,产生共鸣。
1、默读、思考:作者为什么深深思念着看林人,并渴望自己再到大森林中去,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因为那里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林木工人。作者知道有守林人的奉献,才会有大森林的安静,作者怀念守林人,他们是平凡的,而精神是伟大的。在默默的思念中,作者激励自己,要有看林人那样的胸怀,那样的目光……
(作者要学习看林人那种牺牲个人利益、无私奉献的纯洁、广阔的胸怀,为了人类,为了下一代更好地生存的远大的理想。)
2、细细体味词语“絮絮低语”和“倾诉衷肠”所饱含的深情。
3、情感升华,理解句子:“在白桦林的低语中,愿你听到我的声音——我还要到大兴安岭去,如一滴雨,如一片雪,充满渴望地投向森林和你们的胸膛!”
(什么是平凡而伟大,什么是淳朴而可爱,白桦林可以作证,白桦林的低语即是回答。这是怎样的品质呀!表达了作者对看林人的无限感激和赞美之情。)
4、指导朗读7、8自然段,读出自己对看林人的敬佩和赞美之情,读出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再次品味语言并体会看林人默默奉献的精神。
五、归纳总结,感情朗读:
师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感受到了大兴安岭中白桦林的美,也感受到这里看林人的美。作者通过自己在大兴安岭中白桦林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大兴安岭中看林人那不怕辛劳,默默奉献的高尚品德。深切体会到看林人是平凡伟大而可敬可佩的,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体会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
2、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六、布置作业:
1、把你想对看林人说的话写下来。
2、查找诗人郭小川的一首赞美森林工人的诗歌,与本课进行比较阅读。
板书设计:
白桦林的低语
强忍烟瘾
看林人 严控酒量 默默无闻
为了森林 瞪圆双眼 无私奉献
拒听歌曲 平凡伟大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狼》教案 03-18
语文《荷花》教案03-21
《语文天地》教案03-23
语文教案【精选】08-30
【经典】语文教案10-04
[经典]语文教案08-03
语文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