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初一上册语文第十三课课文及教案

初一上册语文第十三课课文及教案

时间:2024-07-07 07:04:29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一上册语文第十三课课文及教案范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一上册语文第十三课课文及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上册语文第十三课课文及教案范文

  学情分析:

  七年级上学期,学生刚刚过渡到初中,基础较为薄弱,但思维活跃,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充满兴趣。教师应循循善诱,步步引导,让学生学会自己阅读品读文本,交流互动。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牧羊人的情感。

  2、通过品读文章词句,了解牧羊人的形象,感受人物精神和人格魅力。

  3、结合生活,感悟牧羊人创造奇迹的意义。

  教学重点:

  品读重点词句,了解牧羊人的形象,感受人物精神和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感悟牧羊人创造奇迹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看图片,对话导入

  二、默读课文,探寻奇迹

  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牧羊人生活的这片土地出现了怎样的奇迹。

  明确:原先,这里是一个无边无际的荒野。

  然后,这里像一块铺在高原上的“地毯”。

  后来,这里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沃土。

  三、跳读课文,走进奇迹创造者

  1、再次默读课文,说说,奇迹创造者是怎样一步步把荒漠变成绿洲的。

  例句:(1)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在仔细盖上泥土。

  (2)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棵发了芽。而这两万棵树苗,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

  (3)他说,这块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

  总结:他是有信念、执着坚持、慷慨无私、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人

  2、圈点勾画出“我”对牧羊人评价的句子,体会“我”对他的情感。

  四、寻找身边的“奇迹”创造者

  根据【链接】说说你的看法,并分享给你的小组。

  五、小结:

  愿我们都能做这样的牧羊人,种植希望、播下幸福,成为“奇迹”的创造者。

  六、作业布置:

  写一写,你知道的“奇迹”创造者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方法,来刻画一个你身边的牧羊人。写一个不少于300字的小片段。

  七、板书:

  荒地,绿洲

  (对比)

  (执着、乐观)老人

  七、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小说,虽然小说以人物为中心,可本文语言较为简单,可不必一个一个句子分析。本课以“奇迹”为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整个过程较为连贯。

【初一上册语文第十三课课文及教案】相关文章:

初一上册语文《寓言》教案10-09

初一上册语文《散步》教案04-02

初一上册语文教案11-28

初一上册语文教案通用03-25

语文课文《草原》教案06-20

语文课文猫的教案08-28

语文课文太阳教案08-28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教案01-07

语文上册教案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