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7-07 10:35:38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6篇(热门)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的语文教案6篇(热门)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4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5个生字,查阅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3.体会这首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唐代李商隐曾经有一首诗描写了雨后初晴的景象,也留下了千古传诵的美好诗句:“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也写了一首这样的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在天晴了的时候》。

  2.读课题,请学生结合平时的生活经验谈自己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和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词,朗读,识记。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

  (2)提出不理解的生字、词,作上记号。

  (3)指名朗读,纠正。要求读通顺。

  3.了解课文的内容提示:从诗的结构来入手。

  (1)小组讨论。(2)相互交流。

  三、再读课文

  1.默读全诗,想想课文哪些诗句写出了雨过天晴时的景物,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2.朗读全诗,体味诗句之美。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2.朗读课文。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朗读全诗,说说文中描写了哪些雨过天晴的景物?(教师板书)

  小路

  小草

  小白菊

  凤蝶……

  二、交待目标

  这首诗描画了一幅清新的.雨过天晴图,让我们继续欣赏这幅图,来品味诗中的语言,感受诗中的美景,记住这首诗。

  三、品味诗句、练习背诵

  (一)引导学生品读诗句。

  1.指名读描写小路的诗句。

  2.为什么小路会是凉爽又温柔?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3.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4.背诵诗句。

  5.小结学法:

  (1)朗读诗句,理解词语。

  (2)展开想象,再现画面。

  (3)联系积累,丰富画面。

  (4)有感情地朗读,练习背诵。

  (二)自学课文再交流讨论。

  你喜欢哪句诗,说说为什么喜欢?(在讨论中引导学生结合重点的词句来说)进一步体会诗句的美好,想象画面练习背诵。

  (三)你还看到了哪些雨后的景象?说一说。

  四、朗读、背诵全诗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模仿这首诗的写法,把你观察到的雨过天晴的景象写出来。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巩固部首查字法,提高查字典的能力。

  2、进行词语搭配的练习。

  3、体会“果然”的意思,并会运用。

  4、学习使用冒号、引号,继续练习使用句号、问号、叹号和逗号。

  5、进行口语交际。

  6、围绕自己某一方面的爱好或特长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1、体会“果然”的意思,并会运用。

  2、学习使用冒号、引号。

  教学难点:

  1、正确使用“果然”写句。

  2、正确使用冒号、引号。

  课时:4课时。(含习作)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部首查字法,提高查字典的能力。

  2、进行词语搭配的练习。

  3、体会“果然”的意思,并会运用。

  4、学习使用冒号、引号,继续练习使用句号、问号、叹号和逗号。

  教学重点:

  1、体会“果然”的意思,并会运用。

  2、学习使用冒号、引号。

  教学难点:

  1、正确使用“果然”写句。

  2、正确使用冒号、引号。

  教学过程:

  一、用部首查字法查字。

  1、指名读题,说说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理解题意)

  2、确定每个字的部首,用部首查字法独立查字典,并填写答案。注意所填页码是字典正文页码。(确定不收,然后独立查字,写答案。)

  3、订正答案,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练习。

  二、搭配词语的练习。

  1、指名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2、学生独立填写,把问题提出来集体讨论解决。

  3、指名说答案,大家评议。

  4、集体讨论,解决疑难问题。(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

  三、把句子补充完整:

  1、指名读题,弄懂题意。

  2、分析例子,体会“果然”的意思和作用。

  他叫人照曹冲说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的或所想的一致。)

  3、试着口头补充句子。大家互相订正补充。

  4、在书上写答案。

  答案:气象台预报今天早晨有大雨,果然早晨下起了大雨。

  小莺下决心要夺得女子400米冠军,果然她夺得了女子400米冠军。

  四、学习使用冒号、引号。

  1、复习冒号、引号。

  出示p16第4题的句子,请学生读一读,结合句子说说冒号和引号的用法。

  (在提示语后面加上冒号,给人物语言加上引号。)

  2、自己读读句子,试着加上标点,注意正确使用问号和叹号。然后,再读一读。

  3、集体订正。

  (1)吴晓燕好奇地问:“叔叔,秋天也能植树吗?”

  (2)李岩问赵亮:“你长大了最想做什么?”赵亮想了想,说:“我最想当宇航员。驾驶着飞船,在宇宙中飞来飞去,多有意思啊!”

  4、要求大家学习了冒号和引号的用法,在写句子时要正确使用。介绍《语文读本》中《淘气的标点符号》。

  五、作业:用“果然”练习写一句话。(困)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介绍自己名字的'来历或含义,提高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2、感受长辈对自己的关心,了解长辈对自己的希望。

  教学重点:介绍自己名字的来历或含义。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想说的兴趣。

  教学准备:每个同学提前向家长了解自己名字的来历或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我们的名字,有的寄托了父母的殷切希望,有的倾注了父母无限的祝福。你的名字是怎么来的,你的名字有什么特殊的含义?这几个名字,大家猜猜有什么含义?(出示几个同学的名字)

  二、进行口语交际:

  1、猜出示名字的来历。(每个同学自己纠正、补充)(困)

  2、同学之间互相猜猜名字的来历,自己做说明或介绍。

  三、进入交际高潮:

  1、猜猜老师名字的来历。(老师做介绍)

  2、介绍自己家长名字的来历。

  3、介绍自己名人名字的来历。

  四、课堂:表扬同学大胆发言,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提点希望:与人交际中要尊重对方,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注意在交际中准确使用礼貌用语。

  五、作业:把你好朋友名字的来历讲给家长听。

语文教案 篇3

  【我的发现】

  这项训练包含两组句子,它们的共同点是每组句子的文字都相同,但标点不同。目的在于通过观察、朗读、体会出陈述句与反问句、感叹句与反问句的不同。进而认识到标点符号的重要作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朗读体会,并挖掘学生的语言基础,丰富学生的语感,在探究与发现中,体验祖国语言的丰富。

  〖过程建议

  1、出示“句号、问号、感叹号”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对它们的了解。

  2、根据学生的理解和学生的语言积累,用三种标点分别说一句话,小组内互相交流。

  3、出示教材中的两组句子,让学生自主观察,朗读,比比谁读得好。

  4、共同讨论,每组中的两个句的意思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5、小组游戏练习:一生说句子,一生点标点。比比哪组说得准确。

  【日积月累】

  这次活动安排了“读读认认、我会连、读读背背”三项内容。其中“读读认认”安排了认识十个生字的任务。每组中有一个熟字,一个新字,采用了换偏旁的识字方法,帮助学生识记。是对学生识字能力和识字方法的一次巩固。由于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引导学生独立识字,增进乐趣,体会方法,发展能力。“我会连”是两组“词语搭配”练习。由于涉及的词语都是学生熟知的,因此,要鼓励学生相互协作,自主完成。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扩展,丰富学生的语言。“读读背背”中安排的积累“节气歌”。节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教学中应努力挖掘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对节气等相关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的理解和积累。

  〖过程建议

  读读认认:

  1、首先出示每组字中的.熟字,让学生认读。然后换掉熟字的偏旁,让学生猜读,进而体会形声字的特点。

  2、揭示新组成字的读音,出示词语,组织学生认读。组内读理解。

  3、整体出示,生字、熟字及词语。引导学生朗读,区分体会。

  4、游戏“找朋友”:利用偏旁卡片,组织学生进行组字游戏,巩固识字。

  我会连:

  1、分组出示两组练习,让学生尝试连线。

  2、同桌互检,朗读巩固。

  3、启发思考:照样子,你还能说几个吗?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读读背背:

  1、自由练读,思考:你对节气等相关的知识了解吗?教师简要介绍。

  2、组内练读,参照教材,认识歌中的每句话所说明的节气名称。

  3、练习背诵,小组比赛。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奇妙的动物世界”。这是在本组课文教学内容基础上对“热爱自然,了解自然”这一单元主题进行的深化。其目的是实现主题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全方位链接,进而激发学生了解动物的兴趣和亲近动物、爱护动物的健康情感。口语交际活动作为延伸与深化的一个载体,要力求发挥交流活动的优势,积极创设情境,实现积极互动交流的氛围。让学生在交际中,真正表达。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相机引导,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宽交际思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交际准备

  1、准备“动物世界”的光盘、或动物图片挂图等。

  2、将班级的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

  〖组织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利用准备的图片或音像资料,组织学生观察。

  2、交流观后的感受。

  3、教师小结导出话题。可以借鉴教材短文中的第一自然节,激发学生兴趣。

  二、展开话题

  1、启发谈话:你知道我们身边都有哪些动物呢?(空中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

  2、你最喜欢哪种动物?你对它了解多少?和哪些动物间发生过有趣的事情?

  3、个别学生交流自己的体验,教师有意识地点拨方法,帮助学生表达清楚,强调注意的问题。

  三、组内交流

  1、选择自己喜欢,了解的动物,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说说它们的生活习性,以及与它们之间发生的事情。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如: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有不明白的问题及时提问、大家可以互相补充等。

  四、全班交流

  1、组内推选代表讲给全班同学听,同学们互相提问或进行补充。

  2、师生共同评议学生表达情况。

  五、动笔习作

  教师组织学生把组内和在全班交流的内容写下来。教师要有意识地拓展学生的思路,可以写动物的样子、生活习性,与小动物间发生的趣事等。鼓励学生敢写,多写,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写话水平。

  六、互读简评

  在组内互相交流自己写的片段,读一读,评一评。教师可以选择优秀的内容,进行全班展示读。同学根据大家的意见进行修改。

  【展示台】

  根据本组教材的内容主题,“展示台”安排了展示学生学习和了解到的自然知识,为学生的停息收集提供了展示的平台。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兴趣和能力,表达交际的能力,激发学生了解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此次活动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在本组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搜集相关的资料,为活动展示做好准备。比如在学习《古诗两首》一课后,引导学生搜集描绘祖国山河和自然风光的优秀诗句和图片;学习《最大的“书”》,引导学生采集制作动植物或矿物标本;学习《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之后,引导学生搜集、查找其他常见的辨认方向的方法等。

  教学中,要努力营造和谐交流的氛围,积极创造多种形式,为学生搜集的充分展示创造机会。如:组内交流,择优推荐;分类展台,自主介绍等,激发学生的热情。也可将活动延伸到课后。如:举办“标本世界”、“锦绣山河”等专题性的小展览,供学生参观,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发学生的成功体验。

  〖过程建议

  1、根据学生的搜集,进行简要的分类,并将同学按资料类别他成若干小组。

  2、组内交流,由小组长组织组内的同学分别展示自己的搜集。教师巡视点拨,引导学生说清从哪搜集的,内容是什么,从中学到了什么或受到哪些启示,不清楚的地方同学间互相发问或补充。

  3、每个小组推选代表,参与全班的“最佳展示”。

  4、教师小结,鼓励评价。布置指导学生课后举办专题小展览。提示学生:写上资料标签、内容简介、讲解词,想好版面设计形式等。

  【宽带网】

  这次宽带网中介绍了两种有趣的动物,一个是食虫的植物“猪笼草”,一种是热带鱼。目的在于通过阅读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热情和积极性,逐步养成留心观察大自然的习惯。

  〖过程建议

  1、出示短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组内交流读后的感受。

  2、利用短文的最后一自然节,启发学生讨论: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中奇异现象?

  3、教师启发学生交流搜集相关材料的途径,鼓励学生课外搜集。

  4、建议学生办一期“奇妙的大自然”的专刊。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1个多音字“差”,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指导写字。

  教学方法:

  游戏法、小组合作法、竞赛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狐狸吗?今天我们来听一个狐狸的故事,好吗?

  2、教师范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

  2、标出自然段,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你喜欢狐狸列那吗?为什么?

  三、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同桌合作学习生字。

  2、小老师教学生字。教师补充指导。

  3、齐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4、游戏巩固识字。

  5、同桌比一比谁认识的字最多。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

  1、小组开火车读生字卡。

  2、齐读生字卡。

  3、“谁丢了”游戏、踩地雷游戏巩固生字。

  二、精读课文。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教师指导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惊讶”“妙计”等词语。

  3、指导学生用“惊讶”说话。

  4、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5、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你明白了什么?

  三、拓展延伸。

  1、故事的结尾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想想过了几天,狐狸又出来找食,又遇到了那辆卖鱼的`车,会怎样呢?请你继续编故事。

  2、学生自由续编故事。

  3、指名学生续讲故事。

  第三课时

  一、朗读课文。

  1、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2、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二、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2、扩词练习。

  3、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4、说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

  5、教师范写“忽”“齿”。

  6、学生在本上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7、表扬鼓励那些字写得好的同学。

语文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一、了解作者、文学常识

  二、了解小说三要素、人物描写五种方法及衬托手法。

  三、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故事主要情节,能复述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感受充满个性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理清三次挫败和最后成功的原因,理解文章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接触到一位新朋友,他和我们一样,刚刚踏进初中的校门。他叫贾里,有一个伟大的梦想。同龄人之间,应是有着共同的话题,今天我们继续与他聊聊,深入了解这位新朋友。

  二、出示目标,齐声朗读。

  1、感受充满个性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理清三次挫败和最后成功的原因,理解文章蕴含的'道理。

  三、研读文本,初识贾里。

  1、贾里到底是怎样一位朋友,你知道他是如何评价自己的吗?

  2、才智不凡、爱憎分明、勇往直前,是贾里对自己的评价,那你眼中的贾里是怎样的人呢?

  请同学们找到描写贾里的句子,说说你眼中的贾里形象。

  提示:(一句话或一段话),运用描写,给大家塑造了一个的贾里。

  四、对话贾里,深入剖析。

  1、老师辗转联系到了贾里,他表示很高兴和大家做朋友,并有一些疑惑想跟大家说说,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看,他的消息来了。

  贾里:Hi,大家好,很高兴认识大家,

  阳光3班:Hi,贾里,Can we help you?

  贾里:最近有些疑惑解不开,我一直想成为一个伟人,自认为伟人应敢爱敢恨,就找了邱士力来恨,可结果令人纠结,我们成朋友了,矮个伟人都有范儿,我也去健身,无疾而终,伟人都是弄潮人,赶着时髦去打工,打工不成,剪坏衣,我的伟人A、B、C计划全泡汤,这是为什么呢?

  阳光3班:A计划失败:同学不是恨的对象,立场错了。

  B计划失败:改变形体无异于伟人理想,外表不重要。

  C计划失败:年龄小,打工不切实际。

  总之:动机不当,不切实际。

  贾里:平日里可歌可泣的事做了一堆无人问津,拿了本“破书”就轰动校园,成了“今日明星”,我百思不得其解,这是为什么呀?

  阳光3班:你不怕吃亏。

  贾里:看来伟人是做不成了,我只是个普通人,只配做点鸡毛蒜皮的小事。

  阳光3班:小事包含着伟大的一面,能做好“鸡毛蒜皮的小事”,才有可能做好惊天动地的大事!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方能成就大事业。

  贾里:你们的话,让我茅塞顿开,我会努力做好小事,成为一名真正的伟人的,再见。

  阳光3班:祝你早日实现你的梦想,再见。

  2、假如细胞可以移植,你觉得贾里还应该移植哪些伟人细胞?

  五、总结全文

  出示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反思课堂效率。

  题目:初一算是结束了,不管它是好是差还是不好不差,贾里都得对初一说再见了,班主任査老师调离学校,新的班主任接班了。他让每一位同学写一份自我介绍,贾里会怎样介绍自己呢?介绍时要求有姓名、性别,优缺点,获得的荣誉。

  六、布置作业

  1、贾里的故事幽默风趣,欲知前情如何请看《男生贾里》,欲知后事如何,请看《男生贾里新传》

  2、贾里的死党鲁智胜也是一位个性鲜明的人物,请同学们用人物分析方法来解读鲁智胜。

  七、板书设计:

  伟人细胞(秦文君)

  贾里自评:才智不凡、爱憎分明、勇往直前、

  我评贾里:有梦想、不怕吃亏、锲而不舍、勇于实践

  不切实际、不够细心、

  小说主题: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成就未来

语文教案 篇6

  《新闻两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新闻两则

  ●教学目标

  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了解新闻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

  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课前准备

  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学习这两则新闻不仅要抓住战争的主题,也要抓住新闻的特点)

  教学过程:

  整体感知

  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

  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

  精读课文(可分读、齐读),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

  学生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三个思考题分别针对新闻结构的三部分:标题、导语、主体)

  教师导学

  (讨论了以上三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的要素,只要把记叙的六个要素变成六个问题,阅读的时候注意这六点,养成留意要素的习惯,再读其他叙事性作品也就容易把握内容了。

  合作探究

  教师布置思考题:

  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讨论后明确: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拓展延伸

  教师导学:要求学生快速默读第二则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了解新闻内容。再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新闻知识学习第二则新闻,并提出思考题。

  默读第二则新闻,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运用所学的新闻知识具体分析第二则新闻,并说说两则新闻在写法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品味两则新闻语言的特点,完成课后练习三。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学生全班交流,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就给予鼓励。

  教师小结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

  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

  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相关作业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经典】语文教案10-04

语文教案(精选)04-12

语文《口技》教案10-27

(经典)语文教案10-22

语文教案[经典]08-28

语文教案【经典】08-29

语文教案【精选】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