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端午粽》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朗读好课文。
2.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教学重点
积累"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中午分开叶子大米节日
2.指名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听写字词,观察图片,回忆课文内容,尽快进入到课堂中。
二、品读课文
1.品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读了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外婆总会煮好了盼我们回去)
(3)从"一到""总会""盼着"你体会到什么?(外婆浓浓的爱)
(4)指导朗读,读出外婆端午节的期盼。
2.品读第2自然段。
(1)同桌相互读一读,读好长句子。
(2)外婆包的端午粽看起来怎么样?谁来读读相关的句子。(指名读)
课件出示: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①你能把表示颜色的词圈出来吗?你有什么感觉?(美)
②我们来欣赏一下吧。【课件出示粽子的图片】
③美美地读一读这句话吧。
(3)这粽子不仅看起来好看,闻起来也很香,从哪儿能看出来?
课件出示:
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
你觉得这清香是什么样的味道?(箬竹叶的味道,糯米的味道,枣的味道)
你能用"一……就……"说个句子吗?(我一回到家就写作业)
(4)现在来看看粽子吃起来味道怎么样?(又黏又软,十分好吃!)
课件出示:
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同学们,你们吃过的粽子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
课件出示:
看起来--美
闻起来--香
吃起来--甜
(5)指导朗读。读出粽子的香甜。
3.品读第3自然段。
(1)自由读第3自然段。
课件出示:
"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也多。"
(2)读读这句话,你觉得文中哪儿写了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哪儿又写出了花样多?
(第2自然段写了粽子十分好吃,第3自然段第2句话写了花样多)这样的句子就叫过渡句,它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3)外婆包的粽子有哪几种?这几种你都吃过吗?
【课件出示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的图片】
课件出示:
"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4)仔细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外婆不仅勤劳能干,而且质朴大方)
(5)指导朗读。读出粽子的花样多,读出外婆的勤劳能干、质朴大方。
4.品读第4自然段。
(1)自读这一自然段。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课件出示:
"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同学们,你知道屈原是谁吗?
【课件出示屈原相关图文资料】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人,创造出新体诗"楚辞",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
(3)据说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把五月五日设为端午节,并在这一天互相赠送粽子作为礼物。现在你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了吗?
(4)原来,这小小的粽子,不仅包含着外婆的爱,还寄托着我们中国人这么丰富的感情,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第4自然段吧。
【设计意图】逐段分析文章,可以从多角度把握内容,包括文章的结构、文章的内容、还有涉及课本之外的知识的,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三、总结拓展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端午节,"品尝"了外婆包的端午粽,感受到浓浓的亲情。我们还知道了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认识了伟大的诗人屈原,真是收获多多。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课文吧。
2.你还知道我们国家有哪些传统节日吗?你能说说这些传统节日都有什么习俗吗?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习俗:熬年守岁。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习俗: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
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习俗:起火烧饭、吃冷食。
清明节:农历三月初八(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公历4月5日左右);习俗:扫墓、踏青。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习俗:吃粽子、赛龙舟。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习俗:穿针乞巧。
重阳节:九月初九;习俗:登高、插茱萸。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习俗:赏月。
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习俗:喝腊八粥。
【设计意图】总结端午节的来历,同时拓展我国传统的节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掌握文章内容、掌握传统节日,更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四、课堂练习
插入动画"端午粽节日与美食"。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跟父母交流我国的传统节日。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教师资讯、教师交流、教师学习
尽在小学教师帮!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员、青”等10个生字,认识“委、补、室、宁、愣、切、集、掌”8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理解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王宁为什么自己做选自己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我选我》。(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问: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
2、同学们,你们知道王宁是怎样当上劳动委员的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我选我》。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用小黑板出生字词,多种形式进行认读。
3。 同桌利用生字卡片进行互相读互相正音。
4 开展“一字之师”游戏。自己选择一个字,上台领读、组词,并说说记忆的方法。
5。 齐读生字词。
6、学生练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读得流利。
7。分段展示,读后点评。
三、写字
1。 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认读。
2、观察字形结构,说说写字时要注意的地方。
3、教师范写,指导重点笔画,如“青”下半部分的第一笔是“丨”等。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卡片。
2。开火车接读课文。
二。细读感悟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齐读第二自然段。
2。出示第①句话:选谁呢?教室里静悄悄的。
问:“大家在想什么?带着你的想法读一读”
出示第②句话:突然,王宁站起来说:“我选我”。
想一想王宁会用什么样的语气说?能把这种语气读出来吗?
3。王宁要选自己做什么?他为什么要自己选自己呢?我们来学习第3自然段。
(二)。学习三自然段
1。自由读。
2。读后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3。表演“愣住了”。
(当王宁说:“我选我”时,为什么大家都愣住了?)
4。比较句子,有什么不同。
林老师说:“王宁,你为什么选自己?”
林老师亲切地说:“王宁,你为什么选自己?”
5。练习用“亲切”说话。
6。理解王宁的.话。
①一边读一边用“———”画出王宁说的话。
②读一读,想想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③齐读,你认为王宁的想法对不对,为什么?你能做到吗?
④读出有信心、坚定的语气。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齐读最后一句话
从“一片掌声”中你体会到什么?
(四)总结
三。再读课文
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
如果班里改选干部,你会不会选自己?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同学讨论讨论。(课后可安排一次真的班队选举)
板
书
设
计
6 我选我
热爱劳动
王宁 大方自信
关心集体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分析】
这篇课文选自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课堂上,教师从小朋友们那儿了解到了几乎所有的家长都知道自身小朋友的生日并向他们祝贺,而知道家长生日的都没有几个,老师抓住了这一契机,引导小朋友们懂得了要关心家长、回报家长。本文以师生对话交流为主要形式,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细致、生动地描述,从而再现场景,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
【同学分析】
本班的小朋友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养尊处优惯了,不懂关心他人,关心家长,处处以俺为中心,缺乏爱心,因此,本文是一个很好的教本。
【设计理念】
在本课中,“爱”至始至终贯穿于其中,抓住“感受家长之爱──回报家长之爱”是本文的主线、关键,而“故事导入、激起爱潮;朗读、感悟、唤发爱意;拓展延伸、掀起爱浪”这一系列教学活动,都是为了拔动同学爱的心弦,使真爱渗透在教学中,体现出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在设计本节课教学时,俺采用了资源整合的方法,使课内阅读与课外延伸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思想教育:
要有意识地感受家长对自身的保护,学习如何去关心和保护他人。
2、知识要点:认识本课生字。
3、能力训练:
⑴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 领会为什么说缄默是可贵的?
【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激起爱潮
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喜欢听故事,所以上课之前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小故事。(课件出示资料)师配乐有感情地朗读。
附近阅读资料:
妈妈的礼物
有个小朋友,他出生的那天,妈妈就离开了人生。
从此,每当看到他人从妈妈那么得到了礼物,他就非常伤心:“啊,俺真命苦。俺的妈妈,竟来不及给俺一件礼物!”
一天,这小朋友想起这件事,又伤心地哭了。他儿个儿在街头徘徊,泪水模糊了双眼,撞在一位老人身上。老人并不生气,却关心地问:“小朋友,你哭什么?”
小朋友向老人倾吐了自身的忧伤。
老爷爷听罢,严肃地说:“小朋友,你错了!其实你妈妈为你留下了最珍贵的礼物,你应该珍惜才对!。”
“那……俺怎么不知道呢?”小朋友惊讶地问。老人抚摸着小朋友的头,语重心长地说:“首先,妈妈从你出生的那天起,就把整个世界都作为礼物送给了你。这难道还不够吗?”小朋友听着,眼睛忽地一亮。老人接着说:“不只如此,妈妈还给了你的明亮的眼睛,让你去观察世界;给了你聪明的耳杂,让你去倾听世界;给了你一双腿,让你去走遍世界;给了你一双手,让你去改造世界。这些,这难道还不够吗?”
师:读了这个故事,谈谈你心中的感受。
(生自由谈)
师小结:一篇文章你们都读出了不同的体会,确实,这个故事很感人,让俺们感受到了家长对儿女那深沉、无私的爱,下面就让你们在这种爱的渲染下继续学习第17课。
(板书:可贵的缄默)
“文章不是无情物”教师在课前利用课外阅读引入课堂,配与觉悟的轻音乐,渲染课堂气氛,调拨同学的情感之弦。
二、朗读感悟,唤发爱意
1、全班齐读课文。
2、师:读了课文,老师先问问你们,你们的爸爸妈妈知道你的生日是哪一天吗?你们是怎么向你祝贺的?知道的、祝贺的请举手。
3、小结:
老师感受到了你们的幸福、自豪,图中的小朋友也和你们一样(课件出示句子),就读你们带着这种幸福的感受读一读课文的开头。
(师读问话局部,生读答话局部)
4、让同学上黑板自由写出不理解的词语,全班交流体会。重点体会骄傲、神气十足、左顾右盼。
(同学比动作)
5、师:连老师也被他们的幸福所感染了,请接着读8~9自然段。
(指名读)
师:此时此刻,教室里的局面是怎样呢?
(相机板书:热闹)
师:从这一段中,“俺”知道小朋友们是──快乐幸福的。
师:对,因为他们感受到爱。
(板书:感受爱)
师:你从哪句话看出他们感受到了爱?
(用线条划出)
(同学自由找、说)
通过指名读、精读让同学更深地体会家长之爱。
师小结:家长之爱有如浩瀚的大海,如此深沉而不张扬;如此平实而真挚,世界上没有比这父爱母爱更伟大、更无私的了,在此,俺不由得想起了一首最熟悉的歌,俺们听听。
(课件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师:你从歌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自由感悟)
教师生动而深情的赞颂,再加上一首感人的歌曲,相信同学们已沉溺在爱的海洋里。
量:(过渡)对!小朋友们会感受爱了,但“俺”觉得还不够。
(课件出示重点句:俺想去寻找在他们心灵深处的这极为“珍贵的东西”。)
师:这极为珍贵的东西是什么呢:下面的文章会告诉你们答案。
(齐读11~14自然段)
利用小朋友好奇好胜的心理,先设疑,再让他们在朗读中体会、感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师:在解决答案之前,老师想问问你们:你们有几个人知道自身家长的生日?
预设1:
有许多同学都知道家长的生日,教师便顺势褒扬,与图2中的小朋友对比,引出下文的学习。
预设2:
许多同学缄默了,则采访:你这时在想什么?
(让同学说出心里话)
师:(课件出示课文插图2)图中的小朋友全都缄默了。
(板书:缄默)
他们由原先的热闹变缄默了,猜一猜,他们在想什么?
(生自由说)
创设情境,使同学如临其境,更有助于感悟课文。
师小结:对!他们在缄默中思索着(析书:思索),在缄默中,小朋友们认识到了自身做得不好;在缄默中,小朋友们懂得了回报家长之爱;在缄默中,小朋友们发生了爱家长的意识,因此说这缄默是──(生回答)
(相机板书:可贵的)
师:现在俺们知道了这极为珍贵的东西是什么了吗?
(生回答,师相机板书:回报家长、关爱家长)
由热闹──缄默两种反差的现象引导同学认识到家长对自身的付出,远比自身对家长的回报多得多,从而让他们对家长更充溢感激、关爱之情。
师:(过渡)那么,俺们该怎样来回报这深沉的爱呢?小朋友们又是怎样回报家长之爱呢?
(快速浏览15~17自然段)
(指名说读后感悟,相机板书:热闹)
师:小朋友们的回报给家长带来了什么?
(快乐、幸福)
师:你从哪看出?
(生划出)
师:对呀!哪怕一件微缺乏道的礼物,一个甜甜的笑声,一句简简单单的祝福,都是对家长最大的回报,都是对家长最大的抚慰!
(板书:回报爱)
这一环节,把爱由浅层次引入深层次。
三、课外延伸,掀起爱浪
师:学完了课文,你们有什么感受?说说你的心里话,也可以把它写在书上或小纸片上。
(师展示个别作品)
注重课文内容与同学生活经验的联系,注重说写的结合,让同学学会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去感悟,把学习语言与塑造人格有机地结合起来,充沛体现人文精神。
师:是啊,家长对俺们这么疼爱有加,你们打算怎么回报呢?
(生自由说)
师:在这里,俺就借用一句广告词儿:“心动不如赶快行动。”母亲节、父亲节快到了,你们就赶快筹备礼物吧,但愿你们的礼物会给家长带去幸福、快乐,给周围更多的人带去爱!
(板心形:爱)
结束语:
最后,让俺们一起满怀觉悟地诵读一首诗,让俺们在诗中结束俺们的一堂课。
(配乐)
附诗一首(资料2):
献给俺的家长
俺在春天赞美百花齐放
俺在秋天歌颂秋的收获
在感恩节里
俺要感谢俺的家长
父爱如山 母爱似海
儿行千里母担忧
俺的眼里满是泪水
俺要带给俺的家长深深的祝福
现代教育讲求课程资源的整合,本课尝试了利用课前阅读(资料1)和课后感悟读(资料2),适时进行相关文字、音像资料,结合课文进行补充阅读。因为小同学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生动的图像、动听的音乐、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以自然而然将同学带入情境,从而激发起同学阅读的兴趣和欲望,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板书设计】
17、可贵的缄默
热闹 缄默 热闹
↑ ↑ ↑
兴奋地感受爱 思索 缄默地回报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