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7-08 14:01:28 教案 我要投稿

(优秀)语文教案6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优秀)语文教案6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结合图片、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在有感情的朗读中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借助插图,体会春节的快活、热闹,感受孩子们盼望春节、爱春节、挽留春节的思想感情。

  2、自主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孩子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有关春节的课文。(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创设情境,激趣学词、识字

  1、你们喜欢春节吗?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看一看小伙伴们是怎样过春节的,好不好?想去的孩子坐端正了,睁大眼睛仔细看。(配乐《春节序曲》播放过春节的各种图片。)

  2、春节热闹吗?你看到人们是怎样过春节的?细心的孩子还有什么新发现?(根据生的回答随机点出11幅图和11个词及拼音。看图、理解认读)

  3、过春节可真热闹,这些热闹的场面在咱们课文里也有,请大家带着这份好心情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找到刚才这些词娃娃多读几遍。

  4、现在,课文里的生字娃娃跑到咱们卡片里来了,请小组长举起来在小组里考考大家,可以齐读、轮读、抢读,读得好,相互竖大拇指夸一夸,没读准的,当小老师教教他,小组开始。

  5、读好了吗?你觉得哪个字娃娃最容易念错,来给大家提个醒,当小老师教教大家。(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6、刚才提醒的地方都记住了吗?这下子老师要考考你们。(巩固识字:师指屏幕随机抽查几个字,抽读,齐读。)

  三、美读课文,体会品味

  1、真了不起,这么快就把这些字全读准了,现在生字娃娃又藏回课文里了,你还能读准它吗?请大家再自己读读课文,边读边想,哪一自然段描写了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些欢乐的场面。

  2、生自读、汇报(第二自然段)

  3、该怎样读这一段才能表现小朋友们过春节的`欢乐与高兴呢?大家试一试,自己练读练读这一段。

  4、大家读得真起劲,谁来读读这一句,把你过春节的快活、欢乐和大家一起分享分享。(出示第二段第一句)其他孩子当小评委。

  哪个小评委来评,他读得怎么样?

  请生评,师作适当补充(你们觉得他读出过春节的高兴劲了吗?嗯,还不够,还没穿上新衣、吃上饺子,谁再来试一试。)

  抽生再读,评:有进步。

  老师也想来读一读,欢迎吗?我请大伙儿都来给老师当当小评委,听仔细了。(师范读)

  生评:(做动作……)师:真是个了不起的小评委。

  师适当提示:觉得老师高兴了吗?还带了表情,做动作,而且边想象边读。

  你们还想读吗?一起来读,可以看大屏幕,可以看书,想读的站起来,咱们一起来表现过春节的欢乐,可以做动作。(齐读第一句)

  5、过春节真高兴,真快活呀!刚才咱们用做动作读、边想像边读,带上丰富的表情读的方式展现了春节的高兴与快活,现在大家运用这些方法,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自己练读这两个句子,开始。

  6、谁想读读第一个句子?(抽生读)

  师:有这么多好玩的,读得很高兴!谁还想读?(再抽生读)

  师:喜欢玩的孩子,咱们一起来读读,可以站起来

  7、真高兴,还有咱们小孩更喜欢的事情呢!谁来读读下面这个句子。(抽生读)

  你们也想敲小鼓小锣吗?怎么敲(生做动作)

  想敲的孩子,咱们一起来读一读,敲一敲(齐读)

  8、(坐下)好玩吗?是啊!过春节,有那么多好看、好玩、好吃、好喝的等等等等,你觉得过春节好不好?你觉得过春节高不高兴?

  那就让我们一起高兴地说(课件出示):啊,春节到了!春节真好,春节真好!(生齐读)师:再高兴点(再次齐读)

  9、春节真好,春节真热闹,你能用你的声音和表情把春节的热闹情景表现出来吗?(出示二自然段)就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完整地读读这一段。读好了,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过春节,过咱们中国人所特有的中国年,好不好?

  师配上音乐《春节序曲》,音乐起,起音读。

  10、读得太好了,就让我们一起去欢度这个快乐的中国年吧。课件配乐播放:《欢乐中国年》

  音乐起,师:让咱们跟着她一起唱吧,跳吧!(师随音乐拍手,或做拉、贴、舞等动作,不用语言而以动作带动学生做,尽情体会过春节的热闹与快活。)

  11、孩子们,我们终于把春节盼来了,过得高兴吗?

  12、师领读第一段后面几句(课件出示)

  是啊,这是大人小孩都(盼望的节日),这是一年中(最大的节日),这是最(快活的节日),最(热闹的节日),这是迎接(春天的节日呀!)

  13、带着对春节的喜爱,再次齐读这一段。

  四、小结:

  1、刚才我们在一起欢度了一个快乐的春节,现在,你最想对春节说点什么?

  (抽四、五个学生谈体会)

  2、春节太热闹,太快活了,我们都多么希望,要是天天都这样就好了。可是,热闹快活的春节就要走了,你舍得它走吗?那让我们一起对它说--春节呀,你不要走!(出示,齐读)

  让我们再次挽留它--春节呀,你不要走!

  五、下课。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自学寻找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和写作特色。

  2、 学习初步的解读诗歌的方法

  3、 体味诗歌语言美和艺术之美

  【教学步骤】

  一、课前活动

  1、根据以下论题搜集资料

  1)刘禹锡、杜牧、文天祥、苏轼、张养浩的生平

  2)刘禹锡、杜牧、文天祥、苏轼、张养浩的主要文学创作及代表作品

  3)有关赤壁的历史事件和文学作品

  4)文天祥生活的历史背景

  5)我国古代词的主要特点

  6)我国古代散曲的主要特点

  7)搜集你所喜爱的名词名曲,并试分析一二。

  2、根据搜集材料的多少和理解程度选择两个论题写成200字的小论文。

  3、教师评改论文,指出优劣。

  4、学生修改小论文。

  二、课堂活动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是抒发情感的最佳方式,连系情感的最佳纽带。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语言艺术,它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民族的艺术象征、美的象征、审美情感的象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五首艺术价值极高的古代诗歌。

  (二)研读

  1、教师列出研读诗歌最基本的方法:品其诗,体其情,学其法。

  1)品其诗:学生通过多角度地反复地朗读诗歌,体味诗歌的内涵。基本明确诗歌字面的含义,且能用流利的现代汉语将其精髓翻译出来,要从整体上把握诗歌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不拘泥于字词的释义,更忌逐字逐句的'翻译。

  2)体其情:要注意启发学生在研读诗歌过程中挖掘诗歌的隐藏在字面之下的真挚的情感。因为诗歌是诗人情感运动的轨迹,刘勰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七情”的互相融合和渗透,在诗歌中就可以形成不同的、丰富多彩的情感意境,给读者以多种多样的审美的感受。诗人情感越真,诗就越美。要注意学生是不同的审美主体,对诗歌情感有多样的解读是正常的,不要强求整齐划一。

  3)学其法:诗歌之所以多样很大程度是由于诗歌具有丰富的写景、状物、抒情、言志的方法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的方式,从《诗经》的赋、比、兴直至现代诗歌的多元手法都是值得大家学习的。解读诗歌的过程中要学会分析这些手法对诗歌表情达意的作用,同时借鉴吸收。

  2、研讨:通过课堂讨论,师生共同研讨诗歌,从诗歌的含义、作者的情感、诗歌的手法三个角度来共同解读诗歌。

  1) 散读、范读、齐读诗歌

  2) 研读《酬乐天扬州席上初逢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品诗:我被贬至巴山楚水的凄凉之地已二十三年了

  体情: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贬谪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痛苦而又孤寂。

  品诗:我怀念旧日好友只能徒劳地吟诵《思旧赋》,回到了故乡已经物是人非。

  体情: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昔对比,恍如隔世。面对此景诗人百感交集,不胜感慨。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4、教师小结

  5、学生学法

  6、课堂背诵

  (三)自主活动

  1、四人小组自主选择诗歌一首

  2、运用学过的方法讨论研读诗歌

  学法:用典“闻笛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 “烂柯人”晋人王质入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

  品诗:破旧的沉舟之侧百舸争流,孤寂的病树之前万木正春。

  体情:原意是表达对现实的愤懑:“沉舟”“病树”自比遭贬;“千帆过”“万木春”则比喻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但这两句诗在客观上饱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充满哲理,或可理解为诗人心胸豁达。

  学法:“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

  品诗:今日在酒宴上听到您(指自居易)诗歌《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我喝着酒听着歌不禁觉得精神振作。

  体情:回应题目,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诗人虽遭遇挫折而意志不衰,积极乐观的思想境界。

  3、将活动成果记录在教师分发的活动报告上。

  4、在教师的组织下分选不同诗歌的四个小组课堂发言,由小老师展示小组的活动成果。学生提问,教师帮助解答,师生共同研读好剩下的四首诗歌。

  三、课后活动

  1、教师仔细批改学生的活动报告,发现偏颇或理解不透彻的地方和学生个别交流,学生修改活动报告。

  2、背诵诗歌准备默写

  3、将活动报告搜集成册班级交流,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语文教案 篇3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字母:

  d t n l i a u e

  2.闪现声调符号,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3.大家拼读音节。

  (1)出示dī、dí、dǐ、dì

  (2)拼读ná、tí、dú

  二、学习生字,朗读儿歌

  1.出示“马路”“泥土”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

  2.出示带有音节的生字卡片“马、土、不”,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指名领读带有拼音的生字。

  4.教师出示不带音节的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

  5.教师范读儿歌。

  6.学生自由读儿歌,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音节请教老师或同桌。

  7.指2~3名学生朗读儿歌。

  8.男女生对读儿歌。

  9.齐读儿歌。

  三、巩固练习

  1.带学生到拼音乐园中去玩:学生找出音节,自己试着拼读。然后集体交流,熟练拼读。

  2.学儿歌:

  帮你学d t n l 分清n和l

  d d d ,座钟笔筒摆成“的`”。哪吒出关n n n ,

  t t t ,时装表演当模“特”。小孩赶猪l l l 。

  n n n ,杀出关门是“哪”吒。唱着歌,想着图。

  l l l ,一根小棒竖直“了”。n 和l ,我会啦!

  3.学生自己尝试编儿歌。

  四、拓展作业

  1.和父母一起做游戏,看看谁读得准确。

  2.自己挑拣写得稍差的字母练写。(自选)

  板

  d t n l

  d-e→de d-ɑ→dɑ d-i→di d-u→du

  t-u→tu t-ɑ→tɑ t-i→ti t-e→te

  n-u→nu n-ɑ→nɑ n-e→ne n-i→ni

  l-u→lu l-ɑ→lɑ l-e→le l-i→li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如何采用比喻的手法来描述事物的,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学会7个会认字和6个会写字;掌握“汲取、储积、恬静、丰硕、生机勃勃”等词语。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中生动形象的优美语言和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对为他们付出辛勤劳动的教师的热爱与感激之情。

  三、教学准备:

  收集与课文题材有关的诗文,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

  三课时

  五、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课件播放《校园风景》短片

  看了这个短片有什么感受?(亲切、熟悉)

  师:短片中的每一个镜头都让我们感到熟悉、亲切。转眼间,我们在这个家园中已经生活了快六年了,在这几年中,哪些画面、场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畅所欲言。

  师相机导入课题,板书课题《校园交响诗》。

  边板书课题,边讲解各字书写时注意的地方。

  (二)初读课文,理解词语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多读几遍。

  2.认读生词

  指名读,齐读,指导“瓣”“汲”字的写法

  (“瓣”不要将中间的“瓜”字写成“爪”,“汲”不要把右边的“及”错写成“乃”)

  3.出示词语:

  硕果累累书声琅琅

  生机勃勃亭亭玉立

  井然有序绚丽多彩

  ①指名读,齐读,读准字音

  ②把词串读出节奏,读出画面。

  4.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分别把校园的五个场景比喻成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课文分别把校园的五个场景比喻成什么?

  师相机板书:蜂巢、鸟岛、花瓣、喷泉、树根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默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示:

  ①课文中的五个小标题分别比喻了什么?

  ②联系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最喜欢的内容和自己的感受。

  (生边读边划,作批注。)

  2.小组讨论,共同研讨。

  3.讨论交流,全班汇报

  ⑴明确:

  标题一:蜂巢象征了教室

  标题二:鸟岛象征了课间的校园

  标题三:花瓣象征了①学生对老师深情的祝愿

  ②表达老师在学生的祝福中得到回报,无比幸福

  标题四:喷泉象征了老校工为了给我们营造美丽舒适的学习环境而不辞辛苦,忘我劳动的精神。

  标题五:树根象征了老师

  ⑵和同学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及段落,以及从中获得的感受。

  重点指导学生理解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

  ⑶并让学生结合实际想象:

  我们的教室像什么?

  校园像什么?

  你做过送给老师的贺卡吗?

  你有没有想象过我们的校园?

  ⑷把自己喜欢的语句读给大家听,然后互相评议。

  三、把自己喜欢的形象优美的语句,抄在自己的采集本上。

  四、几个同学一组,每人选择课文中的一部分,组织朗读比赛。

  五、谈谈自己对课题《校园交响诗》的理解。

  补充说明,帮助学生理解:

  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脱胎于19世纪的音乐会序曲。交响诗的名称为F.李斯特所创,他认为“标题能够赋予器乐以各种各样性格上的细微色彩,这种种色彩几乎就和各种不同的诗歌形式所表现的一样”(《柏辽兹和他的哈罗尔德交响曲》),因此他把标题交响音乐和诗联系起来称交响诗。

  第三课时

  一、拓展练读:

  四季的校园

  多彩的一年又一年

  转眼间

  我们长大

  于是

  带着成长的愉快

  我们默默离开

  一片纯洁的沃土上

  孕育着我们对明天的希望

  我们渴望未来变成矫健雄鹰

  翱翔于这苍穹之上

  是你

  让我在人生中有了好的开始

  是你

  激起了我对知识的渴望

  是你

  助我成材,助我飞翔。

  你教会了我

  赠人以鲜花,手留余香

  你教会了我

  增人以微笑,心留愉悦

  今天

  我要将最美的鲜花

  今天

  我要将最甜美的微笑

  赠予你

  我最亲爱的学校

  我心里永远屹立不倒的丰碑

  二、小练笔:

  给自己的校园写一节小小的交响诗

  附:板书设计:

  27.校园交响诗

  蜂巢教室

  鸟岛课间的校园

  花瓣学生献给老师的贺卡

  喷泉老校工勤劳的汗水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反复朗诵本文,学生能够感知全文内容;在语法上掌握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诵读和演示相结合的方法,在情境中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清思路,绘出五幅春景图,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1、掌握阅读和欣赏优美散文的方法,初步形成自学这类文章的能力。

  2、文章所描述的关于春的五个画面。

  教学难点

  文章中比喻修辞的运用。

  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45分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3分钟)

  请学生背诵上一节课学习的《再别康桥》。

  二、导入新课(3分钟)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共同感受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体会到作者对康桥的柔情,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经典的散文。咱们知道,一年有四季夏有夏的热烈,冬有冬的冷艳,秋则有秋的悲凉,而春天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争相回答,有可能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万象更新”等等,但无论回答什么都无所谓,引导学生学习今天要学习的朱自清的《春》。我们共同来欣赏一下著名文人朱自清对于春的感悟。(板书题目和作者)

  三、作者朱自清简介(展示课件)(3分钟)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生原籍浙江绍兴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

  主要作品有《荷塘月色》《踪迹》《背影》《春》《欧游杂记》等。

  四、整体感知全文(32分钟)

  (一)朗读全文,熟悉全文内容

  1、听录音示范朗读,解决生字词。(播放视频、音频资料)

  2、学生分组朗读。

  (二)设置问题,探究合作学习

  在进行这一教学环节时,将学生分成若干组,鼓励学生探究、讨论、合作,在相互讨论中解决问题。

  1、问题一:请问大家阅读完课文后,文章可以分成几大部分?

  在老师的鼓励下,各组代表踊跃回答该问题。

  生:该文可分三大部分,即第一段为第一部分;第二、三、四、五、六、七段为第二部分;第八段到最后是第三部分。

  2、问题二:请问同学们这样分的依据是什么?

  生:是根据内容的'不同而分的,盼春、绘春、赞春。

  3、问题三:请说一下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总领全文

  4、问题四:在第二部分中作者一共勾勒了哪几幅春的画面?请描述出来。

  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

  5、问题四:在文章当中,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比喻、反复、拟人

  (教师重点讲解比喻的类型及作用)

  五、教师小结(2分钟)

  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作者的相关知识,从总体上感知了文章的内容,对文章勾勒的五幅春的画面(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有了感性的认识,同时也初步领悟到了作者对于春的热爱。

  六、作业布置(2分钟)

  1、请你说出五幅春的画面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2、找出文章当中的比喻和拟人的句子,说说好处?

  七、板书设计(展示课件)

  盼春:总领全篇,开启下文。

  春绘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赞春:三个比喻“新”“美”“力”。

语文教案 篇6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词。

  ※2. 通过反复阅读,知道徐霞客“奇”在哪里,领悟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

  △3.品词析句,体会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难、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

  发展性目标:

  1.品词析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3.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质疑激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阅读大地的徐霞客》,看到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学习生字。

  3.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品词析句。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徐霞客“奇”在哪里?边读边做批注。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现在让我们再来看课题《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你对阅读大地是怎样理解的?

  此时你对徐霞客这位奇人产生了怎样的感情?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来读一读课题。

  五、作业超市。 人看病,观众在家中通过网络观看演出。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经典】语文教案10-04

语文教案(精选)04-12

语文《口技》教案10-27

(经典)语文教案10-22

语文教案[经典]08-28

语文教案【经典】08-29

语文教案【精选】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