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汇编【8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出塞》,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豪迈奔放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请同学们一起读题目《出塞》。揭题《出塞》。
二、检查预习情况,介绍作者。
1、师生共同介绍作者:王昌龄(698—756),字少伯,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人(今陕西西安人。)他擅长写边塞诗。选择边塞军旅生活作为写诗的素材。
2、小组讨论预习生字词的情况并汇报。
关——关塞。
但使——只要。
龙城——地名,又称卢龙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一带。
飞将——指汉代名将李广。汉武帝时李广曾任右北平太守。英勇善战,匈奴称他为“飞将军”。
不教——不让,不使。
胡马——胡人的兵马。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度阴山——度,指越过。银山,指阴山山脉,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南部。
三、学习古诗(看视频,屏幕出示《出塞》全文字幕)
(1)自由读:结合课后注释,试着小声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互助学习:在小组里每位同学说说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请同学、老师帮助。
(3)各小组推举一位同学汇报学习情况。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句诗的意思是:还是秦朝的明月和汉朝的边关,到如今多少战士万里长征不见归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如果英雄善战的李将军依然健在,决不会让匈奴的兵马度过阴山的。
四、再读古诗,体会意境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同学之间互相读。
2、互相交流,谈谈诗中表达的意境和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出塞》是古代乐府中的一首军歌,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王昌龄。他的诗作多以当时的边塞军旅生活为素材。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代名将李广的缅怀,指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领的无能,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住边疆。诗中充满了对国家安危无限关心的爱国激情。
五、指导朗读
六、背诵古诗
1、自己读一读,试着背一背。
2、同学之间互相背一背。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认识课文的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理解体会我选我的理由,学习王宁敢于展示自己,热心为大家服务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我选我第一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1.读准宁、愣、掌等字。
2.感悟课文内容,理解体会我选我的理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一节语文班会课,主题是-----我选我。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会问:我是谁?我选自己当什么?
我为什么要选自己?
[一个新的课型语文班会课,引起了学生深厚的兴趣。课的内容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究质疑,使学生对课堂充满期待。]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大家的问题提得很好。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动画朗读,看看你能解决几个问题。
1. 欣赏动画朗读,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请同学简单说一说。
我是王宁,我选自己当劳动委员。因为王宁的好朋友李小青转学了。李小青爱集体,爱劳动,王宁想像他一样。所以他就选自己当劳动委员。
(导语)同学们,电脑里面的朗读多好听啊?大家想不想跟它比一比?(想)那我们应该先过什么关? /article/(生字关)
[情境动画朗读深受小朋友的喜爱。教师在欣赏前提出要求,在欣赏后又让学生简单地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同时用课件里生动的朗读激发了学生学好生字、读好课文的兴趣。]
2.学习生字
(导语)老师布置了同学们自己预习生字,效果怎样?老师用生字卡片检查一下。请这样读拼音,什么结构什么旁,组一个词。
(1)老师点名读,正音,读错的大家一起读
(2)看课件读没有拼音的字词。
[二年级的学生,对生字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老师在课堂上主要通过检测的方式来纠正学生读错的字词,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又节约了时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研读课文,再现情境
同学们,现在我们马上就要来模仿课文里的故事上一节班会课,也就是大家都要来当演员了,心情一定很激动吧。大家知道,演员在演戏前,都要认真地研读剧本,体会剧本中人物的.感情,还要把剧中人物的话背出来。现在,请大家认真地默读课文,想象当时的情景:老师就是课文里的林老师,你们就是林老师班的学生,我们一起在上一节班会课选劳动委员。想一想林老师说话的时候你应该怎样演,想演王宁的同学又应该怎么演,想想表情、动作和语言。
1.生研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师生交流,提醒表演要注意的地方
师:当我问选谁呢时,我的眼睛会扫视全班,做出思考的样子。
生:我认为教室时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这一句同学们应该表现得非常安静。
生:我觉得让有些同学四处张望,看看其他的同学会显得更真实一些。
师:就按同学们说的办。一个同学有感情地读,其它同学表演这个情节。
生:演王宁的同学站起来的时候动作要快一点,说话要响亮,这样会显得更自信一点。
师:能不能所有的同学都演王宁呢?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揣摩作者借一枚贝壳领悟且阐释的对生命和人生的深刻体验,择取积极求实的人生态度和敬业求新的精神;
2、联系语境和结合托物释理散文的特点,明了本文的中心意思;
3、熟读课文,把握行文的思路,懂得作者是怎样借“贝”言“理”的。
教学重难点:
懂得作者是怎样借“贝”言“理”的。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指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一丝不苟(gǒu) 把(bǎ)玩 固执(zhí)
二、新授:
㈠示标:
1、自由朗读课文
2、研讨下列问题
A、贝壳的特点是什么?
B、古人用贝壳做钱币的.原因?
C、作者倡导的人生态度是什么?
D、第5节中作者感受、慨叹是针对什么而发的?
E、研讨“思考和练习”第二、三题
F、第5节这句话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㈡师生共同研讨:
1、第2节中作者笔下所描写的贝壳的特点是:精致、可爱、珍贵
2、古人“用贝壳来做钱币”的原因是:它是坚硬、精致、小巧的艺术品。
3、第5小节作者这一感受、慨叹是针对这些而发的:是对贝壳制作的精致和贝壳里的生命的短暂而发的。
4、第5节这句话的实际意义是:人的生命更长、天地更广,应该把事情做得更好。
5、作者倡导的人生态度是:积极求实,执著进取,精益求精。
6、“思考和练习”第二、三题答案见教参
三、测标:
1、作者笔下贝壳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用“贝壳作钱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第5小节的实际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倡导的人生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小结课文、写作特点
详见课参P54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理解“珍贵”、“诚实”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第一、二节。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课文理解词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
课时划分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亲爱的孩子们,当新年的脚步向我们走近,当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你是不是也有许多美好的愿望向大家诉说?你是否也有许多美好的祝福带给大家呢?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走进新年,聆听诗人徐鲁的诗歌《你好!新年》。
用手机上的配乐朗读《你好!新年》。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孩子,课堂上最美妙的是书声琅琅,请自由、放声地朗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字字入眼,读得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有没有字音容易读错的`生字?(提醒注意“淙”是平舌音,“草垛”的“垛”是四声,“雪橇”的“橇”右边是三个毛字,把学生提出的生词写在卡片上。)
3、现在请孩子们读读这些生词。(淙淙、流淌、草垛、雪橇、滑翔等)
4、孩子,书是读出来的。请孩子们再读读课文,朗读的美感如同大珠小珠落玉盘,声声悦耳,让琅琅的书声在教室里回荡。
三、品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二、三小节。
1、读读第一、二、三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
2、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新年来了?(抓住“冰河”、“燕子”、“冬末”、“草垛”等词语)
3、新年美吗?让我从你的声音、表情中感觉出来吧。
4、请推荐一位你们心目中读得最好的同学示范一下。
5、有他的示范,我们都可以把课文读好。朗读接力赛,女士优先。(女生读)
6、男孩子,不甘示弱。(男生读)
7、春雪初融,燕子归来,杨柳新枝,鲜花满园,让我也来感受新年到来时的喜悦吧(师范读)。
8、孩子,最高境界的朗读是能与作者心心相通。这些文字出自我的口,外在表现是把对文章的理解写在脸上,写在眼睛里。
9、学生齐读第一、二、三小节。
10、这么美的一段话,让我们把它记在心中。(学生练习背诵第一、二小节,老师和学生一起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四小节。
1、朗读第四小节。
2、说说你都读懂了些什么。
3、孩子,让我们共同欢呼新年的到来。
4、孩子,此时此刻,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让我们双手合十,默默地许下心中的愿望。(停半分钟)
5、孩子,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新的一年,新的希望;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新的一年里,一切都是新的。孩子,把你刚才在心里默默盘算的计划或者许下的愿望,写一写,画一画,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学生分组交流)
6、汇报
二、学习最后一节。
1、朗读第五小节。出示:
三百六十五片叶子,叶叶青翠,
请你把第一片珍贵的叶子捧在手上;
三百六十五里路,路正漫长,
请你用诚实的脚步去把它丈量。
2、你从这段文字中体会到了什么?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
3、“三百六十五片叶子”指什么?(三百六十五天)“珍贵”是什么意思?谁能用“珍贵”说句话?你觉得“第一片珍贵的叶子”会是什么?
4、“诚实”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说句话吗?
5、你是怎么理解“三百六十五里路,路正漫长,请你用诚实的脚步去把它丈量”这句话的?
6、孩子,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诚实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原则。请看,古今中外,有很多有关诚实的名言警句:
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
我的座右铭是:第一是诚实,第二是勤勉,第三是专心工作。
——卡耐基
没有一种遗产能像诚实那样丰富的了。
——莎士比亚
始终不渝地忠实于自己和别人,就能具备最伟大才华的最高贵品质。
——歌德
诚实,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未来的教育学家赵苹
7、孩子,你一定也能像老师一样,写上一两句。把它当做新年的礼物,送给你最想送的人,你也可以制作成新年卡片。
8、学生汇报。
四、小结
孩子,今天,在新年到来的时候,我们用最虔诚的心在这里写下自己的心愿。请将这页纸夹在书中,等新的日历撕下第365页时,回头再瞧,一年里的努力是否让自己满意,自己双手捧着的是否与今天的期望相同。孩子,祝愿你们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心想事成!
板书设计
1、你好!新年
新年(蓝图) 新的希望
新的起点 诚实\勇敢(现实)
新的理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懂得应当为别人服务。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通过课文学习,知道王宁选自己的目的是为了向李小青学习爱劳动、爱集体的好思想,为大家服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件演示:(王宁图片)。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小朋友,他就是王宁,他是班上的劳动委员。可是,你们想知道王宁是怎样当上劳动委员的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我选我》。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问: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提问:(我是谁?他选自己干什么?他为什么要选自己?)
二、初读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读通每一句话。
2、读给同桌听,互相纠正读音。
3、读读想想,王宁是怎样当上劳动委员的?他为什么要自己选自己呢?
4、检查反馈。
(1)课件出示生字词:劳动委员补选教室王宁楞住亲切集体掌声
采用多种方式认读词语,学生开火车读、比赛读、学生领读。
(2)出示生字:
1)、指导读音:生字,掌、室声母是翘舌音,宁、愣、掌韵母是后鼻音,宁是多音字指导学生读准确。
2)、委、宁等字,可启发学生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愣、掌、补三个字的偏旁和字义有内在的联系,可结合语境,让学生说说三个字的意思和偏旁有什么关系,并可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组词、说话。
3、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文中的王宁、全班同学和老师的不同角度谈谈看法。
三、朗读感悟
1、王宁为什么选自己当劳动委员呢?课文又是怎么写的呢?我们还要再认真地读读课文。
(1)请4个小朋友读课文,喜欢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
(2)集体评价。
2、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课文是怎么写的呢?请同学们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重点朗读感悟。
(1)多媒体出示句子以及教室里静悄悄的图片:选谁呢?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突然王宁站起来,说:我选我。
a、该怎样才能读好这几句话呢?谁来试一试?
b、引导学生讨论:从静悄悄的突然这些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多媒体出示句子:林老师亲切地说:王宁,说说吧,你为什么要选自己?王宁说:我和李小青是好朋友。他爱劳动,爱集体。我要像他一样热爱劳动,关心集体。
a、我们怎样读林老师的话呢?
b、王宁的话该怎么读呢?我们先学着给他说的话加上提示语。(如:王宁认真地说王宁诚恳地说王宁笑着说等)
c、给王宁的话加上提示语后再读一读。
d、师生对读王宁和李老师王宁的话。
(3)多媒体出示句子: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一片掌声。(掌声)
a、齐读,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一片掌声?
b、是呀,教室里这一片掌声就是全班小朋友的心声,这时小朋友们会怎么说呢?
四、表演体验。
小组内进行后,选出代表汇报展示。
五、拓展深化。
1、假如你是王宁,当选劳动委员后会做些什么?
2、假如参加班干部竞选,你准备讲些什么?请准备之后,说一说。(竞选岗位可以是学习委员、体育委员、小组长等)
六、写字指导练习。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认读。
2、观察字形结构,说说写字时要注意的地方。
3、教师范写,指导重点笔画,如青下半部分的第一笔是丨等。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使同学了解小虾的生活的习性及各种有趣的活动,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一段话,体会一话是如何写具体的。
3、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同学细致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教育他们要保护小动物。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
生:喜欢。
师:今天,咱们来认识一种小动物,请大家集体喊出它的名字(板书课题上:小虾)
师:喜欢它吗?能不能带着喜爱的感情再读一遍?
生:小虾(读出了喜爱之情)
二新授:
师:这么喜爱小虾,你都想对小虾有哪些了解?
生:小虾长什么样?
生:它吃什么?
生:它生活在哪里?
……
师:看来大家对小虾充溢了好奇,那就请大家读课文,看看你都会有什么样的收获。
生:俺知道了小虾生活在小溪里。
生:你知道了小虾长得什么样,它们有的通体透明,像玻璃似的,这是才长大的;有的稍带点黑色,甚至背上、尾巴还积着泥,长着青苔,这是老的,大家都叫它千年虾。
生:俺知道了小虾吃东西的时候非常小心。
生:俺知道了小是的脾气也不好。
生:俺知道了小虾的格斗很猛烈,蹦出水面是常有的事。
生:俺知道了最后缸里的小虾多了起来。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想了解小虾更多有意思的事吗?
生:想。
师:快来读读,课文对小虾的哪些描写最能吸引你?边读课文边找出来。
生:小虾吃东西的时候的一段,最能吸引俺。
生:它们吃东西的时候非常小心,总是先用钳子轻轻碰下食物,然后迅速后退,接着再碰下,又后退,直到学得没有危险了,才用两个钳子捧着食物吃起来。它们东西很小心,样子很可爱。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小虾吃东西的时候非常的小心。
师:小虾吃东西这么小心翼翼,连续做好几个动作才干吃到食物,你能在课文中找到表示连续动作的词语吗?用圆点标出来。
生:总是、然后、接、又、直到、才。
师:从这些表示顺序的词语中,就可以看出小虾吃东西的时候是非常小心的'。
师:文中还有表示小虾吃食物时动作的词语呢,再来找找。
生:碰、后退、捧、游来游去。
师:小作者这样写就更能突出(小虾吃食物时的小心),也能表示出作者对小虾的(喜爱)
师:小虾吃食物时是这么的有趣,你能试着读读吗?(生读并评议)
师:确实它们小心翼翼的样子很招人喜欢,假如加上动作来读,那就更有趣了,愿意试试吗?
生:扮演读。
师:你们真是一群讨人喜欢的小虾,可爱的小虾,能试着用总是、然后、接、又、直到、才这些表示顺序的词语来说句话吗?先和同桌说说。
生:俺每天早晨,总是先收拾好床铺,接着收拾好书包,然后洗脸刷牙,又去吃饭,直到一切都准备好了,才去上学。
师:你的句子说得好,生活习惯更好。
生:爷爷去钓鱼时,总是先整理好钓鱼工具,然后推出自行车,接着把工具和小撑子捆到自行车上,又检查一下,直到觉得没有问题了,才动身。
师:说得真不错,吃饱了的小虾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略。
师:是呀,它们吃东西的时候是一个样子,吃饱了又是另一个情形,所以小作者 说“小虾真有趣。”
师:课文还有哪些地方吸引了你?
生:小虾脾气不好。
师:课文是怎样写小虾脾气不好的呢?自由读,并动笔画画,再和同桌交流。
生:在课文第四自然段,从“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动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虾”直到这一段的最后。
师:谁还标出了写小虾生气的词语?
生:是“蹦”“舞动”“打起来”,还有“猛烈”。
生:还有“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
师:你认为这些词语好在哪里?
生:“蹦”说明小虾跳得很高,速度也很快。
生:“猛烈”说明它们打架打得凶。
生:“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写小虾生气的样子很生动,俺就像是亲眼看见了它们生气一样。
师:“就像是亲眼看见了它们生气一样”,说得多好啊!你能读读这吗?
生:读这一段。
师:小虾在生气的时候也这么的可爱,能不能借着作者的描述再发挥你的想象,给大家描述一段精彩的格斗。
生:略
师:是呀,这小东西还真厉害。既然小虾这么可爱,那么作者当然希望小虾们能够生活得快乐一些。为此作者是怎么做的呢?谁能找出有关的句子?
生:俺“就和阿成哥到小溪里采了一些金鱼草,拾了些石块放在缸里。”
生:课文最后一段说小虾产卵了,不久小虾也多了。这是因为俺对小虾很关心,他们才会吃得好,玩得好,长得快,才会生出更多的小虾。
师:正是由于小作者的关爱,保护,小虾们才生活得如此的快乐。
拓展延伸:
师:喜欢小虾吗?喜欢它什么呢?
生:略。
师:小作者就是怀着对小虾的喜爱亲自养小虾,认真观察小虾才把小虾写得如此的有趣。
师:你喜欢什么小动物,喜欢它什么?
生:略
师:其实每个小动物都有可爱之处,只要俺们走进它,接近它,关心它,保护它,你就会发现它的可爱。与它们和平相处成为好朋友吧!
师: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 ,写一篇日记。
课后反思:
阅读的实质是一个动态的感悟过程。教师只有给予同学独立的与文本对话的机会,同学才有可能在文本的世界内撷取属于自俺的东西,即同学的独特体验。虽然这些独特的体验有时略显稚嫩抑或稍嫌偏颇,但这却是同学创新精神的幼芽。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尊重同学的独特体验,不论其感悟是清晰还是模糊,肤浅还是深刻,片面还是全面,谬误还是正确,都要小心地呵护之,激励之,维护好同学这种独立感悟的积极性,阅读才干真正成为同学的个性化行为,同学才干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语文教学,既有知识的传授,又有方法的指导、能力的培养,更有做人的指导、情感的体悟,各方面应灵活交融、不着斧凿,才干达到知、情、德、行的完美统一。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与要求:
1、学习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及多种修辞手法。
2、了解作者观察事物的角度,掌握本文全方位
3、了解作者观察事物的角度,掌握本文全方位、立体感地描写方法
重点:
掌握本文富有特色的语言风格
难点:
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物质文明的挑战下如何固守传统的问题
教具:
准备反映纽约丰富的物质文明和高节奏生活的幻灯。
教程:
一、导入课文
1。师:大家对于纽约的认识有多少呢?
2。师:一个生于黄土高坡,聆听着高亢粗放的信天游,走在高原纵横交错的沟 沟壑壑的人,有一天置身于地球另一 边,置身于美国的第一大城市——纽 约的摩天大楼之中,看着这座商业帝 国,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景象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呢?带着这种好奇,让我们“走进纽约”,走进刘成章感受到的 纽约。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1。师:纽约是美国第一大城市,世界金 融、商业、贸易、文化中心之一,联合国 总部所在地,位于美国东北部哈得孙 河注入大西洋的河口。……作为一座 现代化的大都市,纽约充满生机和活 力,生活节奏快速异常,同时也存在竞 争激烈、生活压力大的一面。(播放幻 灯)请大家朗诵课文,感受作者的语言 魅力。
2。请学生讲一讲自己读完这篇游记的初 步感受,提醒学生要注意物质文明的两面性。
三、分析作者观察的角度,掌握其描写景物的不同方法
1。师:作者分别从仰视、俯视、平视三个 角度对景物进行了描写,请大家阅读 课文,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2。师: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呢?
提示:便于全方位、立体地层示纽约市 的面貌。
3。师:作者描写景物时采用了静态描写 和动态描写两种方法,如第1段中写 纽约的高楼大厦,'人走在阴森森的峡 谷中……也映照出朵朵白云'是静态 描写。第4段写纽约市的交通状况, '乘电梯耳膜受着强压,……尽可以坐 在街心岛上享受免费按摩'则是动态 描写。请在文中找出其他例句,并分 析其作用。
4。总结。静态描写作用:勾勒出纽约景 物的轮廓,使读者较清晰而完整地看 到纽约市的真实面貌。动态描写作 用:将景物写活,充分表现出城市的活 力和快速的生活节奏。
四、宇词积累
指导学生准确认读下列词语,并释义、 造句。(见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字词积累
烙印 伟岸 喧嚣 倏地 超尘脱凡 柳暗花明 横空出世 摩天
分道扬镳 风风火火
第二课时
教程:
一、深入研讨课文,教师点拨疑难词句
1、范读课文,阅读时,让学生标出语言节 奏急促的'句子,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2。分析其特点及表达效果。
特点:语句简洁,铿锵有力,气势激越、 昂奋。
作用:反映出纽约紧张的生活节奏及 四通八达的交通状况。
3,指导学生分析文中的叠词、叠句及修 辞手法,体会它们的作用。(见板书设。)
二、熟读第三自然段,揣摩作者心态
1。让学生熟读课文第三段,结合课后练习题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明确:作者置身于纽约“奇崛、伟岸和生命力勃发的现代文明”之 中,想起了家乡黄土高原的落后,深感 调整脚步、迎头赶上的重要性。表现 出强烈的爱国爱家情感。虽身处他 乡,人在旅途,却依然心系祖国,眷恋 故园,希望我们的国家能够加快现代 化建设脚步,更加繁荣富强。
三、课堂讨论
1。师:人类社会进步了,科技给我们的生 活带来极大的便利,经济发展了,人们 更加富裕了,生活水平在一天天提高, 可是,在城市里,人们更加忙碌了,压 力也更大了,压抑、恐慌、烦躁时常出 现在我们的周围。同学们,或许你们 的爸爸妈妈已经有很长时间没和你们一起去公园或郊外放松一下了,或许 你们当中的有些同学已经有好几个星期没和父母共进晚餐了,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2。引导学生导向以下主题,即“现代物质 文明有利也有弊,热爱生活,关注身心健康”(由于学生处在初中水平,所以讨论点到为止,不宜深入,否则学生会陷入茫然。)
板书设计
1。叠词、叠句
“看纽约,看这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都市,好像全球五大洲将近二百个国家的一切山、一切岳、一切岭、一切峰峦,都一齐汇拢到这儿来了!”
“山一繁,沟壑也便随之增多了,左看是沟壑,右看是沟壑,目光前移后移动,仍然是沟壑,沟壑,沟壑。”
特点:汪洋恣肆,不拘一格,增强了语势和力量。
作用:表现出纽约高楼大厦耸立如群山的雄伟场面。
2。修辞手法(以比喻为例)
将帝国大厦和世贸中c比作“三棵擎天的椰子树”和“三只啃食月中桂叶的长颈鹿”。将万里长风比作“长天巨龙”。
特点:想象奇伟,意境雄浑。
作用:逼真地刻画了纽约的城市形象,使读者如同身临其境。
后记:本课的教学应牢牢把握三点:
一是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观察的角度;
二是培养学生容纳世界多元文化的开放心态;
三是让学生仔细品味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把握住这三点,教学目标基本可以实现。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
2、能给习作取一个表现人物特点的题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孩子们,今天我们来聊聊自己身边认识的人,把你熟悉的这个人介绍给大家。
2、相互交流,激发兴趣。
孩子们,有的人热心助人,爱管“闲事”;有的人天真顽皮,活泼可爱;有的人倔强、爱哭、爱闹;有的人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有的人勇敢正直;有的人勤劳简朴,还有的人幽默风趣……那么,你要介绍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3、今天,我们就把你熟悉的这个人写下来。教师板书题目:(板书: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谈话导入,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习作的学习中。
二、出示词语,选定题目。
(出示课件)
小书虫乐天派智多星
运动健将故事大王幽默王子
热心肠昆虫迷小问号
1、看了上面的词语,你想到了谁?为什么会想起他(她)?
预设:看到了“热心肠”,我想到了我的同桌;
预设:看到了“昆虫迷”,我想到了我的表哥,他特别喜欢昆虫,在家里养了各种各样的'昆虫。
设计意图:
出示词语,引导学生确定题目,为习作打下基础。
2、给你的作文选择一个题目,用上表示人物特点的词语。
如“我们班的昆虫迷”“故事大王张小乐”……
三、明确任务,选材构思。
1、明确要求。(出示课件)
(1)自己读读本次习作的要求。
(2)教师和学生一起交流,总结归纳本次习作的要求。
①写熟悉的人。
②语句要通顺。
③通过一件事或人物的一系列行为来写。
④抓住人物的特点。
写的人是你身边的人,可以选择一件事来写,这件事必须真实,不能凭空捏造,这件事要能反映人物的特点,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语句要通顺。也可以通过人物的一系列行为来写,认真观察在特定情境下,人物的具体行为,写下来。
设计意图:
出示课件,展示习作要求,让学生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2、小组讨论。
想写谁?这个人物给你印象最深的特点是什么?准备选择他(她)的什么事例或哪些行为?
3、集体交流。
(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评议和引导,有的学生不能准确概括人物特点,可以帮助学生归纳,也可以板书学生所说的特点。(板书:抓住人物特点写)
(2)如何把事情写清楚:要注意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着重指导学生在写人物时要写出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心理等,丰富人物形象,丰富自己的表达。并接着板书:写出人物的神情、动作、心理、语言。
四、学生习作,下笔成文。
起草动笔。教师巡回指导。
1、学生开始自己的习作。
2、教师巡回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在优秀作文的旁边作标记,争取对每个学生的习作情况了然于胸。
五、交流习作,指导修改。
1、请写出优秀作文的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修改。
3、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
设计意图:
写作后,再引导学生修改,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耐心。
六、与人分享,交流乐趣。
1、将自己的作文读给所写的人,或者爸爸妈妈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并再次修改自己的作文。
2、将修改后的作文誊抄在作文本上。
【板书设计】
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
通过一件具体的事,
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来写。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经典】语文教案10-04
语文教案(精选)04-12
语文《口技》教案10-27
(经典)语文教案10-22
语文教案[经典]08-28
语文教案【经典】08-29
语文教案【精选】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