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7-15 10:34:41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语文教案8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语文教案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由来。

  3、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小话剧。

  4、通过对剧本台词的阅读品味,感受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题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什么?

  2、廉颇是怎样向蔺相如请罪的呢?我们来看剧本第二幕。

  二、出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把读懂的内容在书旁做简单的批注。海洋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读懂的及不懂的.。

  3、指导归纳出不懂的几个主要问题,再次默读课文,思考:

  (1)为什么说蔺相如“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

  (2)廉颇是怎样的人?(知错就改。从语言、动作可以看出。)

  四、先学(比读书、比写字)

  学生展开充分自学,读、说、想,教师巡视。

  五、后教(更正比说话)

  出示:“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1)理解“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2)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表现在哪里?

  (3)读下面一组句子,比较一下哪种说法好?

  你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你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六、全课小结(比归纳)

  第二幕剧本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点,对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也有一定的了解。

  七、当堂训练(比完成作业)

  (1)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

  (2)指名朗读,师生评价。

  板书设计:

  廉颇        蔺相如

  对不住你    避让 要是……

  宽恕我 过去的事别提了

  背荆条       扔在一边

  跪 下  扶起

  (勇于改过)  (顾全大局)

  为了赵国的利益

语文教案 篇2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疏通文意,明确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1、《世说新语》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人琴俱亡》之中,初具的小说艺术特色。

  3、子猷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特点,感受兄弟亲情。

  【教学重难点】

  1、《世说新语》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人琴俱亡》之中,初具的小说艺术特色。

  3、子猷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

  【教学法】自主合作讨论

  【课时】1 课时

  【预习导学】

  1.导入新课

  课堂提问:同学们通过预习对《世说新语》有何认识?了解哪些?

  2.作者链接

  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侄儿,世袭临川王。

  《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志人小说。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个门类,较为集中地反映了魏晋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性格。《人琴俱亡》选自《世说新语·伤逝》。

  【合作·探究·展示】

  一、读书(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对作品有大概的把握,反复读书培养语感,为翻译,背诵奠定基础)

  1、学生朗读作品,教师纠正字音:

  笃( dǔ ) 都( dū )丧( sāng )( sàng )

  了(liǎo) 舆( yú ) 调( tiáo )恸( tng )

  2、体朗读课文

  3、师范读课文(注意在范读期间,容易读错的字音要重读)

  二、对文中主要人物的把握:

  学生活动:学生读出他们课下找到的相关资料

  (一)子猷:王徽之,是王羲之之子,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在《世说新语》中对其生平逸事有大量记载。

  教师补充资料:

  1、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2、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二)子敬:王献之,王羲之之子。东晋著名书法家。主要作品《洛神赋》

  三、扫清字、词、句等障碍(使学生能掌握作品大意,为理解作品中心思想奠定基础)

  小组活动:

  1.以平时要求的四人为一小组活动。

  2.结合工具书、课下注释读课文。

  3.读懂课文,把握大意,全班交流。

  要符合新课标的精神,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成为课堂的主体,调动其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增加互动性,调动课堂气氛

  课堂检测一:找出下列翻译的不当之处。

  1、原文: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

  翻译:子猷向左右问:“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

  改错:左右:近旁的人,这里指近侍

  2、原文:语时了不悲。

  翻译:说完话后根本就不悲哀。

  改错:说话时完全不悲伤。了:完全

  3、原文:便径入坐灵床上。翻译:(子猷)从小路上走向灵床。

  改错:(子猷)径直坐在灵床上。

  比较阅读:(分析人物形象)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伤逝第十七》)

  人琴俱亡!”因顿绝,先有背疾,遂溃裂,月余亦卒。(《晋书列传十五》)

  1、子猷、子敬兄弟感情深厚,在上面两个语段之中都有反映

  2、在语段一之中人物形象刻画很有个性,请你摘抄其中充分展示子猷个性的语句体会子猷的形象,并说一说这些语句与语段二之中哪些语句相照应。

  3、子猷对弟弟有深厚的情谊,但弟弟死后他一开始并没有哭,这是为什么?你能从语段二之中找到答案吗?

  (教师通过对此题的分析,使学生更加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后人用“人琴俱亡”一词表达对死者无限哀悼之情的主要原因)

  四、小结:

  课文内容结构

  俱病笃 子敬先亡

  人亡

  问左右 奔丧不哭

  手足情深

  人琴俱亡取 琴弹 不调掷地

  琴亡

  恸绝久 月余亦卒

  在此结构之中,小说的雏形依稀可见。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形式业已具备。叙事较为完整,情节波荡起伏,首尾呼应,实为一佳作。在整理结构的同时,让学生试背文章,完成大纲要求。

  五、布置作业:

  拓展思维:根据《人琴俱亡》写一篇亲情故事,更好的体味其中的情感。

  【反馈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王子猷( ) 病笃( ) 了( )不悲

  舆( ) 不调( ) 恸( )绝

  2.解释下列加点词。

  (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2)而子敬先亡。

  (3)何以都不闻消息。 (4)语时了不悲。

  (5)便索舆来奔丧。 (6)子敬素好琴。

  (7)便径入坐灵床上。 ( 8)弦既不调。

  (9)因恸绝良久。 (10)月余亦卒。

  3.《人琴俱亡》选自 作者是 ,他是 (朝代)文学家,人琴俱亡的意思是:“ ”

  4.文中说“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的原因是:

  5.《世说新语》中很多故事发展为成语《人琴俱亡》发展的一个成语是 。这则故事表现了:

  6.翻译句子:

  (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2)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3)因恸绝良久。

  1.yóu dǔ liǎo yú tiáo tng

  2.俱 :都。而:顺承,不译何以:以何,为什么。语:说话。了:完全。便:就。索:要。舆:轿子。素:一向。 径:直往。既:已经。因:于是。绝:气息中止。卒:死

  3.笔记体小说《世说新语》 刘义庆 南朝宋 人琴俱亡,睹物思人,悼念死者。

  4. “不调”既是写实际情况,也包含了“人琴俱亡”的凄凉。

  5.人琴俱亡 王子猷和王子敬深厚的兄弟之情。

  6.(1)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2)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3)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莲、哭”等13个生字。会写“她、他”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夏夜的美。

  【学习重点】

  1、会认13个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边读边体会夏夜的美。

  【导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图画引入创意境

  1、出示图画1:

  同学们,观察这幅图画,说说你看懂了什么?

  2、还有什么问题吗?

  3、请同学生们闭上眼睛,静静听老师讲这个故事,听听从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老师配乐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吗?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文,齐读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画生字。

  2、同桌小伙伴互读生字:

  互查字音,一起翻阅词卡记忆。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指名请学生读字组词,大家评定。

  4、开火车读字读词,比谁快。

  5、随机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感悟文意,感读课文

  1、理解第一部分:

  ⑴ 看图读文:

  睡莲和小蚂蚁在说什么?同桌同学练读他们的对话。

  ⑵ 指名读对话。

  ⑶ 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什么啦?

  ⑷ 这时候,小蚂蚁什么心情?

  ⑸ 找到你的好朋友两个人演一演。

  ⑹ 戴上头饰分角色朗读课文。

  ⑺ 教师做导演,女生读睡莲的话,男生读蚂蚁的话。

  2、理解第二部分:

  ⑴ 小蚂蚁回到家了吗?

  ⑵ 他是怎样回到家的呢?

  自己读课文第七至第十三自然段。

  ⑶ 出示第二幅图:

  谁看着图给大家讲讲下面的故事。

  ⑷ 出示头饰分角色朗读:

  这些小动物们到底说了什么?到底做了什么呢?请同学们戴上头饰演一演。自己先练,然后全班展示。

  ⑸ 看课题,题目是夏夜多美,读了这个故事,你们说夏夜美吗?

  四、实践活动

  1、连一连,说一说:

  青青的 小路青青的 ( )

  绿绿的 草坪绿绿的 ( )

  弯弯的 假山弯弯的 ( )

  2、自由组合说夏夜:

  按观察对象分组,星空组、花园组、池塘组、街道组……每组先互相说,两选出代表向全班说,其他组补充说。

  3、评出描绘夜最美的小组,获行“睡莲奖”。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渗透观察事物的方法,引发学生展开想象,并有创意地理解图画的意思。

  2.用自己的话编写一个比较完整的童话小故事并写下来。

  重难点

  渗透观察顺序,有创意地理解图画的意思,写出独具个性的写话。

  乐学善思办法

  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学生创新、想象。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夜幕降临了,弯弯的'月亮和明亮的星星见面了,它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快快走近它们,和它们共度这段美好的时光吧。

  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自读提示,指生说提出了什么要求?

  学生说,教师归纳,板书,帮助学生弄清楚习作的内容与要求。

  引导观察,解读图画

  观察图画,想象图上的月亮和星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见面了。

  月亮和星星它们在一起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它们的心情怎么样?

  指生回答。

  口述帮事,适机点评

  学生自己练说。

  同桌互说。

  板前表演说。

  行笔成文,相机辅导

  学生在动笔写话过程中,教师及时个别指导。

  朗读写话,交流评议

  指生读写话。

  师生共同评议。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了解泼水节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体会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企盼。

  2、能介绍一个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节日。

  教学准备:

  多媒体、演示文稿、少数民族节日的图片及简要文字数张。

  学生搜集自己感兴趣的少数民族节日的图片及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周总理是个平易近人、尊重傣家传统、与民同乐的好总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谈话: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传统的.节日。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的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老师收集了几张有关的图片,请看——(多媒体出示一组少数民族节日的图片及简要文字)

  2、出示课题:你们想进一步了解这些节日吗?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走进44课,感受一下傣族的泼水节。(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定的视觉冲击,激发起学生对我国多元的民族节日、民族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①泼水节有哪些习俗?②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朗读。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3、谁了解泼水节的习俗:填空:

  泼水节是(傣历)的新年。泼水节时人们互相(泼水祝福)。老人说,泼水节的水(盛满了吉祥和祝福),泼到草木上,会(开出最美的花朵);泼到花朵上,会(结出最甜的果实);泼到人身上,会(得到最大的幸福)

  4、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感知,填空题的出现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

  三、精读课文:

  1、在泼水节里,人们以水祝福,以水消灾,以水净化灵魂。所以,人们尽情泼水,十分得开心。仔细读读课文,看看可以从文中哪些词句看出?(花侧面写)

  2、作者经历了多次泼水节,为什么忘不了1961年这一次?

  3、“这动人的一幕”、“那一幕”,用“__”划出有关句子。

  4、读第7、8小节,你有什么体会?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句、段,反复朗读,理解周总理是个平易近人、尊重傣家传统、与民同乐的好总理。

  四、拓展课文:

  1、文中哪一幕你印象最深,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

  2、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有各民族的习俗和文化,哪个节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有哪些与众不同?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我国多元的民族节日、民族文化的了解和兴趣,激发学生爱祖国大家庭的情感。)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掌握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3、让学生理解“真美”和“真糟”两种评价方式的积极作用和不足之处。

  4、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质疑问难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对“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种不同评价的理解。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新词。

  小组学习、小组汇报,组内发现易错生字,加以强调。

  3、组织朗读练习。

  二、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上一节课,同学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告诉大家,你都知道了什么?

  3、学生交流。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浏览课文,理清层次。

  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将课文分为“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

  三、学习第一部分(1—14自然段)

  1、学生默读1—14自然段,边读边想你都读懂了什么?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结合具体的语句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学习第二部分(15—17自然段)

  1、学生默读15—17自然段,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

  2、学生质疑(可能提出的问题):

  3、以学定教,合作探究。

  4、班内交流,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两种不同形式的'爱。

  5、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文中感受最深的句子,并铭记在心。

  五、联系实际谈感受。

  在本文作者看来,爱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慈爱,一种是严爱。在平时生活中,你有过同样的感受吗?

  六、谈话总结

  学生交流。

  同学们,生活的道路上常会有“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样的事,只要我们正确对待,学会平衡,就会与爱同行,扬帆远航!

  七、自选作业:

  (1)同学之间相互推荐有关亲情的文章进行阅读。

  (2)自由组合,把1—14自然段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

  (3)联系自己的实际,以“爱的启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理解我请求小鸟原谅的心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体会诗歌语句精练、形象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想像、说话能力。

  4.懂得要珍爱生命,善待动物。

  重点难点:

  1 . 有感情朗读诗歌,理解我请求小鸟原谅的心情。

  2 . 体会诗歌语句精练、形象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想像、说话能力。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诗人商殿举写的儿童诗。诗歌的题目有些特别,是一位小男孩说的话。

  2 . 出示课题:25 小鸟,请原谅我

  3 . 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 . 出示自学要求:

  小男孩为什么要请求小鸟原谅?自己读读这首诗歌,到诗中寻找答案。

  2 . 学生交流

  出示:“你静静地躺在我的手上”

  抓住“静静地”理解生命的可贵,失去了就不能再获得。

  板书:失去生命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 . 这原本是一只怎样的小鸟呢?再读读诗歌,找出相关语句,在书旁写下自己的感受。

  2 . 学生交流。

  3 .感受小鸟的美丽。

  出示第1节

  当你静静地躺在我的手上,

  我才发现你是那样美丽:

  颈上的羽毛比雪花还白,

  翅膀的羽毛比小草更绿,

  金黄的小嘴半张着,

  好像还在唱那未完的歌曲……

  (1)抓住表示颜色的词语来感受小鸟的美丽。

  (2)指导朗读——个别读、男女读。

  4 . 感受小鸟带来的欢乐。

  出示第2节,

  啊,大森林少了一名歌手,

  鸟妈妈失去一个好闺女,

  山村谢了一朵会飞的鲜花,

  小树失去一位亲爱的伴侣……

  你看,草地上洒满了水珠儿,

  那是小草痛心的泪滴。

  (1)个别读。

  (2)学生想像说话。

  小鸟活着的时候,在森林里歌唱,在山村里______,在小树上_____,在_____……

  (3)诗人短短几句,让我们看到了一只多么美丽可爱的小鸟,活着的时候给我们的环境增添了许多生机,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我们用朗读一起来赞美他(个别读、分组读)出示:

  你是那样美丽:

  颈上的羽毛比小草更绿,

  还半张着金黄的小嘴……

  你是大森林中的'歌手,

  你是鸟妈妈的好闺女,

  你是山村里会飞的鲜花,

  你是小树亲爱的伴侣……

  (4)此时此刻,小鸟却静静地躺在我的手上,想像说话。

  (哪里?)_________失去了小鸟_________________( 将怎样? )

  板书: 失去欢乐、失去朋友、失去美好的未来……

  5 . 此时你的心情如何?(伤心、难过、忧虑、愤怒……)

  6 . 指导朗读第1、2节。

  7 . 如果大地上的小鸟被我们打完,我们不仅不能听到小鸟的歌唱,而且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被破坏,后果不堪设想,这就是诗中说的:“一切美丽的生命,好像都要离开我,把我孤零零丢在这里……”设想一下,这是多么可怕的景象!此时,作者笔下的小鸟指着仅仅只是这一只小鸟吗?(所有的生命)

  8 . 是啊,难怪小鸟被“我”打死后一切都显得沉痛。除了我们,谁也是这样痛心呢?

  (1)交流并指导朗读第1、2、3节。

  小结:是啊,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仿佛都在指责我,我也很痛心,心中充满深深的歉意和悔恨!

  9 . 小男孩怎样做来请求小鸟原谅他?

  (1)快速浏览诗歌,交流。

  为了请求小鸟原谅,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 这种种的努力,让我们感到了小男孩打死小鸟后的悔恨心情,他是在用实际行动表示自己改正错误的决心,告诉我们要保护鸟类和其他动物,要制止这种残杀美丽生命的行为!小鸟会原谅他吗?

  (1)交流

  板书:善待生命

语文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1、 学会细致地观察并生动地描写自然景物;

  2、 学习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

  3、 灵活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重点切入法

  学法指导:精读、摘录

  教学工具:多媒体、录音机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

  第一课时

  创景导入 :

  同学们,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光中,让我们的心灵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可记得孟浩然的《春晓》(放音乐,看投影,生背诗文);可记得杜甫的《春夜喜雨》(接着听音乐、看投影,背诗文)。在多少作家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让我们再读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的散文《春》(投影出示课文题目及学习目标)。

  一、 师生共赏:

  1、 师生同读

  (配乐配画)师:深情朗诵。生:深情朗诵。师生齐诵。读后说说文章的行文线索

  明确:盼、来、近总领全文,启开下文——概写初春的山、水、太阳——细致描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里的人们

  2、 师生同赏

  ⑴小声读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填在表格中并写出喜欢的理由。(师生分组同时进行以春草图的描写为例)

  喜欢的词语 ⑴嫩嫩的、绿绿的、⑵偷偷地、钻⑶ 理由:⑴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⑵写出小草破土而出挤劲,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使 无意识的、无情感 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喜欢的句子“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理由:写出了人们在草坪上欢快地玩耍的情景,也写出了他们的喜悦之情。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是一幅春草欢乐图。

  ⑵分小组交流,读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子,说喜欢的理由(老师参与在一个小组内)

  ⑶全班交流,生先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理由,最后师交流并总结。

  3、 师生同写

  师生读最后一组排比句,仿照“春天像~~~~”写一组比喻或拟人句构成排比,看谁写得多、写得好。

  4、 师生同绘

  出示画板,共同描绘美好的春景图。(重点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然后描画)

  三、 精彩展台

  同唱一首赞美春天的歌《春天在哪里》,唱完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说:春天究竟在哪里?或在哪里能找到春天?或在你眼中春天应该是怎样的(描绘你眼中的春天)?(口头作文)

  四、 友情链接

  作业 布置:

  ⑴课外在网上查阅朱自清简介及他的作品,把朱自清的简介及作品篇名写在摘抄本上。

  ⑵在网上查阅并摘抄描写春天的诗或文章,并在读书笔记本上进行整理。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园地的教案09-04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长征教案02-10

语文试讲教案03-19

语文《风筝》教案 11-14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园地教案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