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7-19 09:22:06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3篇(优秀)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语文教案3篇(优秀)

语文教案 篇1

  5 小苗快快长

  学目标:

  1、观察春季人们的种植活动,初步理解“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义。

  2、通过种植与观察记录等活动,感受生命的成长,体验丰收的不易。

  3、培养勇于实践、敢于负责、做事有始有终的品质。

  教学重点:

  观察春季人们的种植活动,亲身体验种植活动。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义,感受生命的成长,体验丰收的不易。

  教具准备:

  教师:盘子、大蒜若干头、黄豆若干袋、铁丝30根、贝贝图片、一盆吊蓝、一盆蒜、一盆萝卜苗、一盆白菜苗、、小苗饰物、纸杯、一盒子蒜瓣、连好的蒜瓣、纸箱

  学生:盆栽植物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了解春天是植物生长的季节。

  听歌曲《小雨沙沙》

  播放歌曲《小雨沙沙》

  了解春天人们的种植活动,体会种植活动的乐趣。

  欣赏图片《植树》

  欣赏图片《种花》

  欣赏图片《种田》

  利用讲析种植活动的重要性

  学习种植方法

  通过实物投影仪观察教师是怎样种植物的。

  演示种植的过程。

  实践种植活动

  分组

  剥蒜皮

  连接蒜瓣

  放入容器中

  浇水

  巡视指导学生的种植活动

  了解植物生长的条件

  欣赏录像《黄黄和绿绿》

  播放录像《黄黄和绿绿》

  展示种植成果

  展示自己种的蒜

  教师进行点评

  拓展生活中的种植活动

  向家长学习其他植物的种植方法。

  发种子

  安排学生向身边的人学习种植活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引导新课:

  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听¨¨

  播放歌曲《小雨沙沙》

  师:这首歌曲多好听呀!春天小雨沙沙地下,种子要发芽。你们看贝贝邀请我们和他一起种小苗,你们高兴吗?

  出示图片

  板书课题:小苗快快长

  三、讲授新课:

  1、师:春天天气变暖了,风儿变柔了,雨水多了起来,万物复苏。春天是种植的好季节,我们和贝贝先去看看人们在种些什么吧。

  2、播放:播种的季节

  3、展示植物

  师:同学们看到了,春季人们在种花、种树、种庄稼。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人喜欢种植活动,哪位同学愿意把你从家里拿来的植物介绍给大家?请你介绍的时候说清植物的名字、是谁种的,好吗?(找4---5位学生介绍植物)

  师:还有许多同学带来了植物请你们向同桌的同学介绍一下你的植物。

  学生互相介绍植物

  教师根据学生展示情况出示并介绍四种植物

  出示白菜苗、萝卜苗、蒜苗、吊蓝

  师:这盆是萝卜苗,它是用萝卜培育出来的。

  师:这盆是白菜苗,它是用白菜培育出来的。

  师:这盆是吊蓝,它是从吊蓝妈妈身上摘下一束,种在土里长出的新吊蓝。

  4、学习种蒜

  (1)师:这两盆是蒜苗,它们是用大蒜培育出来的。你们观察一下,他们有什么不同?

  (2)同学们说对了,一盆蒜苗是用土种出来的,一盆蒜苗是用水泡出来的。我们还可以用木屑、棉子皮等种植,你们看种植的方法是不是很多呀?

  师:你们看这些小苗嫩嫩的、绿绿的多可爱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水种大蒜好不好?

  师: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当我的小助手。我讲一步他就把我种蒜的方法贴在黑板上。

  出示要贴的字(剥蒜、连接、倒水)

  (3)讲析种蒜过程

  ①首先我们把大蒜剥去皮,选择光滑的'蒜瓣做种子。剥皮的时候从蒜的尾部剥,尽量不要碰伤蒜肉。

  ②演示剥蒜选蒜

  蒜剥好了,我们来认识一下蒜瓣吧!这是蒜头,蒜芽是从这里长出来的,这是蒜尾,你们看蒜尾有小根,蒜根是吸收水分的。

  第二步是用铁丝把蒜瓣连起来,这样做是为了固定蒜瓣。注意用铁丝时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铁丝,另一只手拿住蒜,铁丝从蒜的背部穿过去

  ③演示用铁丝连接蒜

  穿时铁丝离蒜尾部的距离要差不多,同学们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为了让蒜根部均匀吸水)。用铁丝时要小心,穿好后把铁丝拧在一起。注意老师拧铁丝的动作,把两根铁丝交叉,转动一下。如果遇到难题,你可以请身边的老师帮助对吗?

  ④现在我把连接好的蒜放进容器里。

  注意放时要把蒜尾朝下,蒜头朝上。再倒上水。水不要太多,没过根部就可以了。现在同学们可不要用手揉眼睛呀!因为我们的手上有蒜汁,揉眼会刺痛眼睛的。

  (4)学生实践

  师:你们看我的小助手多能干呀!他已经把种蒜的过程贴出来了。来送你一棵小苗,谢谢你。

  ①谁愿意来做小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讲种蒜的过程?

  ②学生分组种蒜

  师:现在,两人一组合作种蒜,请注意:两人要分好工,互相帮助。才能把工作完成好。如果遇到困难请你举手,老师帮你解决。放音乐《种子发芽》,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种植

  ③展示学生的种植成果

  师:你们看,这两位同学把蒜种好了。还有许多同学都把蒜种好了,你们真棒!

  ④师:现在让我们休息一下看一个小故事吧。

  播放:录像《黄黄和绿绿》

  绿绿:你好,你叫什么名字呀?

  黄黄:我叫黄黄,你呢?

  绿绿:我叫绿绿,你怎么没精打采的?

  黄黄:咳,我的小主人根本不关心我的健康,每天也不给我晒太阳,我渴了也不给我喝水。你看我长得又瘦又小,叶子都黄了。你过得怎么样呀?

  绿绿:我的小主人可好了,他每天给我浇水,还把我放在暖和的阳台上让我晒太阳,你看我长得多壮呀!

  师:你们看了这个小故事明白了什么呢?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贴图片(太阳、水、空气、爱心)

  师:你们说的真好,我们种下了蒜瓣就要用心照顾它每天给它浇水,把蒜苗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让它呼吸空气,用爱心去呵护他。

  (5)给蒜苗作生长记录

  师:蒜种好了我们来给蒜苗做个生长记录吧!:41页图片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用水泡蒜的方法。其实种植的方法可多了,还可以用土种植、用木屑种植等等。我们不仅可以种蒜,还可以种花、种草、种蔬菜、种小树。希望同学们能在课余向爸爸、妈妈、身边的人请教,学会更多的种植知识。贝贝要送给那些爱学习、爱探索的孩子们一件礼物有谁想要?你们猜猜这件礼物是什么?对了是种子。这里面有黄豆的种子、红豆的种子、绿豆的种子、云豆的种子,我相信你们一定能把手中的种子培育成茁壮的小苗。

  教案反思:

  这一课是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课,在学生们对春天的自然现象有所了解后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极为必要的。教师在进行本课教学时,非常注重学生的动手活动的设计,种蒜的过程教师讲析清楚明白,充分的利用实物投影仪清晰的展示了种蒜的全过程。学生看得很明白,以及教师的教具准备丰富、为学生的动手操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的动手种蒜过程时间比较充裕,学生的兴趣也很浓,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能利用电脑、录像、图片等教学手段,把本课的重点、难点顺利的突破。课程结束时教师发给学生一包种子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向身边的人去学习,这种延伸学习的设计,也很吸引学生,容易让学生接受。讲授种植树木环节时,结合植树节进行环保教育,安排得很流畅、衔接得自然。

  本堂课的不足之处是教学环节安排上欠灵活,学生的种植活动也可多安排几种分组进行,这样会使学生的参与意识更强,课堂更活跃。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形近字的比较,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通过积累、运用词语,丰富学生的语汇仓库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指导书写6个汉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4.通过阅读欣赏,了解《泊船瓜洲》“绿”字用词的绝妙。

  5.编写《狐假虎威》课本剧,培养学生想象、编排和语言创作、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积累词语和选词写话。

  2.了解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用字的绝妙之处。

  教学难点

  根据寓言编写课本剧。

  教学准备

  一个课本剧范例、幻灯片、投影仪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有趣的汉字。

  1.自由读题中的汉字,看看每组两个字有什么异同。

  2.讨论交流:你有什么好方法分清并记住它们?

  3.给这些字分别组一、两个词语。

  二、词语超市。

  1.自由读词语。

  2.讨论交流理解词语的意思。(只需说出大意即可)

  3.用超市里的一、两个词语说话。

  4.再读词语。

  5.抄写词语。

  三、选词写话。

  1.读词语。

  2.找出这些词语之间的联系。

  3.选词说话。

  鼓励学生尽量用上更多的词语使意思表达更生动、具体。

  4.把自己选词说的话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写字板。

  1.认读写字板中的汉字。

  2.观察每个字各个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交流:

  (1)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2)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怎样写最美观?

  4.教师范写,重点指导“傻”“糊”“惭”“懂”的书写笔顺及间架。

  5.学生练写。

  6.优秀作品展示。

  二、阅读欣赏。

  1.自由阅读短文。

  思考: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讨论:

  (1)你从短文中知道了什么?

  (2)王安石在创作《泊船瓜洲》时对“绿”字先后作了哪些改动?

  (3)为什么说“绿”字用得好?

  (4)读了这篇短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4.小结:一个“绿”字把春风给江南带来的`变化,生动而又形象地写了出来,用在这里可谓是点睛之笔。难怪数百年来,无数诗人、评论家不断称誉这个“绿”字改得好。我们从《王安石改诗》这个故事明白一首诗,一篇文章都需要作者倾注大量心血,需要对字、词、句进行精心地锤炼方可成就。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交流中能准确地使用语言文字,更清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5.读背《泊船瓜洲》。

  第三课时

  一、复习回忆。

  回忆《狐假虎威》的内容,指名讲故事。

  二、指导编演课本剧。

  1.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编演剧本。

  (1)挑选演员,分配角色。

  (2)设计人物对话。

  (3)指导制作道具,选配乐曲。

  3.分组合作编写剧本。

  三、表演课本剧。

  1.小组内表演。

  2.选择优秀的小组在班级中表演。

  3.评议。

  4.小组内再合作表演。

  第四课时

  一、指导编写剧本。

  1.了解剧本的格式。

  剧本,与平常所见的文章表达形式不同:一般在开头,先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剧中人物和布景等,然后写人物对话。故事中情节的发展变化,人物的动作、感情、语气等,一般都在括号里用小字注明。

  2.出示剧本范例,学习编写剧本的方法。

  二、把自己编写的《狐假虎威》剧本写下来。

  三、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四、交流评议。

  拓展资料

  “推敲”的故事

  贾岛初次参加科举考试,住在京里。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想用“推”字,定不下来,便在驴背上吟咏,伸出手来做推敲的姿势,看到他这样的人都很惊讶。当时韩愈作代理京城地方的长官,正带着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地走到韩愈仪仗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作着手势。这样一下子被左右的侍从推到韩愈面前。贾岛如实地回答说出所得的诗句,不知用了“推”还是用“敲”字无法确定,所以思想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马思考了好一会儿,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于是两人并排骑着驴回家,一同议论作诗的方法,互相舍不得离开,呆了好几天,韩愈因此与贾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古汉语的特点,初步了解古代文化。

  2、掌握重要词语,常用词语的含义,正确理解文章内容。

  3、激发学生树立自信心,努力使自己成长为有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的学生。

  教学重点:

  1、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美。

  2、掌握文中重点实词的意义。

  3、理解寓言的寓意。

  4、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1、将所学的寓言扩展并活学活用。

  2、体会通过故事情节的曲折和人物的丰满达到讽喻的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第二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共同探究美与丑这一主题,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欣赏老妇人心灵的美、追求树立自信的美,感悟生活中的各种美,同时也对丑的恶行也要加以揭露,以便警惕大家,使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加美好。那么,什么是真正的美呢?今天,就让我们先来观看一段视频,请同学们边看边想,其中东施的做法是否为她增添了美感呢?

  2、生看后谈感受。

  3、小结:同学们的感受值得珍视,就让我们走进文中,再去感受一下文人庄子是如何审视美与丑的。

  二、读通语句,感知大意

  1、老师范读,使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体验古人运用文字的魅力。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语句读通顺,还要注意语气的停顿。相机解决颦、挈、亦字读音及字义。

  3、学生齐读寓言,了解寓言的大致内容。

  三、读懂课文,对照注释自悟文意

  1、自己边读句子边看课后译文,揣摩句子意思。

  2、同桌合作学习,联系说句意。

  3、根据你的理解用讲故事的方式复述课文。

  要求:用现代语言表达古文的意思,句子形式可以灵活一些,不必强求说法一致,只要意思不错即可,还可适当的穿插有关的背景资料。

  四、细读课文,读懂句意。

  1、西施和东施的对比,也是美与丑的对比,文章的哪些句子写出了西施的美和东施的丑?请生速读课文,边读边划。

  2、西施美: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1)读了句子后,体会到什么?(东施盲目效仿,不知西施没在哪?)结合你查到的西施的资料来说一说。

  (2)西施可真美,用个词来夸夸她!(美若天仙,绝代佳人,国色天香)

  (3)西施捂着胸口,皱着眉仍让人赏心悦目,就连东施也来学习她,东施是怎样效仿的,你能想象一下吗?可以做动作,可以用语言来描述一下。

  2、东施丑: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1)过渡:看来东施效颦的确不怎么美,作者没有细致地描写东施的丑,而是重点描写了人们的反应。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无病呻吟,矫揉造作,刻意模仿,生搬硬套、无中生有)

  (3)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东施的样子吗?(其丑无比)

  小结:是啊!作者大胆舍弃对于东施五官的具体描写,而是通过东施刻意模仿西施皱眉捧心的丑态所引起人们的反应来进行侧面烘托,这种写作方法就是侧面描写。

  (4)再读句子,试着读出东施的丑。

  (5)学到这里,你想对东施说些什么?

  五、总结全文,拓展阅读

  过渡:看来同学们对美已经有了新的认识,那么我要请教大家:

  1、同样是皱眉捧心,为什么西施的样子美,东施的样子丑呢?

  2、什么是真正的美,你能告诉东施吗?

  3、东施听了大家对她的评价和建议后,我想她定会有自知之明,同时也会明白美与丑的真正含义,大家想象一下,东施今后会怎么想,怎么做?

  4、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东施效颦这样的事情?举例说一说。

  小结:是啊!不切实际地照搬,结果只会适得其反,让我们再读这篇寓言,去体会一下寓言的情境吧!

  (5)拓展阅读《邯郸学步》。

  六、作业布置

  1、背诵《东施效颦》;

  2、为本则寓言扩写并续写结尾。

  扩写要求:

  (1)可以以西施或东施或以路人为第一人称来叙述这则寓言;

  (2)可适当加入一些细节(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来刻画人物的形象。

  续写要求:

  (1)注意保持上下文的行文连贯;

  (2)可适当加入自己的想象。

  板书设计:

  东施效颦

  《庄子》

  西施 自然流露赏心悦目

  东施 刻意模仿适得其反

  课后反思:

  本文用简洁、传神的描写,刻画了东施这个人物形象。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到不能盲目模仿,要顺其自然。

  学习的拓展非常重要,可以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避免东施效颦的事情发生。

  乐文中品读 趣中体味 明辨美丑 感悟生成

  教学理念:

  尊重和珍惜学生阅读中的自我体验,引导学生自己读进去,产生真实的体验,进而在师生交谈中完善体验并受到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突出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重在学生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在强调自主体验的同时还要与同学交流合作,既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又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完善自己。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借用丑女东施模仿美女西施皱眉而变得更丑这件事,说明了人对自己要正确认识,不要做不切合实际的模仿,否则只能弄巧成拙,适得其反。文章短小精炼,语言生动活泼,寓意深远绵长。

  教学策略:

  用富有动感和表现力的肢体语言加深学生对文中重点实词的理解。采用自读感悟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能结合生活实际正确感悟运用这一成语。

  教学目标:

  熟读课文,体会古文的韵律美。

  通过重点词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初步渗透古文学习的一些基本常识。

  以学生感兴趣的参与活动,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体会文章的主题,联系自身实际谈感悟与收获。

  教学重点:

  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感悟生成,初步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

  教学过程:

  在导入时我主要采取观看视频的形式引出课题,并随机拓展与文章有关的背景资料。让学生对这则寓言有个感官的了解并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接着教师范读,指导停顿,注意节奏感,体会古文的韵律美。我认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学生自读,相互校音,做到通顺流利。学生再读体会,初步感受文章内容,并结合重点词语,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渗透学习方法,让学生借助注释,自主领会每句的意思。再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借助肢体语言,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这样将文章以创编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既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又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课堂生动有趣。复述之后,师生共同评价,注意几个重点词语颦捧坚挈走是否强调到位。除此之外,我把东施带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生共同品味。从而理解和体会文章侧面描写的写作手法。以东施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苦恼,学生帮助解决:如:西施皱眉很美,我只是模仿她,可是为什么却招来很多人的恐惧与笑话?那么我今后该怎样做呢?谁能告诉我什么才是真正的美?结尾我用富有感染与启迪性的语言总结全文,并留下深深的思索。西施之美固然令我们眼前一亮,但东施之丑也令我们回味无穷,问世间:美与丑难道真的那么容易区分吗?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园地的教案09-04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长征教案02-10

语文试讲教案03-19

语文《风筝》教案 11-14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园地教案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