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7-12 17:29:28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精品7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精品7篇)

语文教案 篇1

  《七颗钻石》是19世纪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关心青少年教育问题的童话。作者观察自然界在北天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展开了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为我们讲述了一位姑娘和她的母亲出于爱心而让出了如生命般珍贵的水,她们的爱心升腾到空中,幻化成普照大地的钻石般夺目的星座,从而告诉读者,爱心的力量是神奇的,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文章体现的人物美好的心灵

  感受想象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并尝试运用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浩瀚的宇宙,总是充满神秘,让我们对它产生许多美妙的遐想。当我们看到那皎洁的月亮,你想到了怎样的神话故事?(学生: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那夜空中美丽的银河,又让你联想到什么呢?(学生:牛郎织女)虽然我们知道这些都不存在,但我们依然为这些美丽的传说着迷。今天,让我们走近耀眼的大熊星座,听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将一讲它的动人故事。

  二、教学过程:

  1、自读课文,注意语速,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故事内容。

  2、你认为这个小姑娘是怎样的人?画出相关的语句做简单说明。

  (学生:三次爱心行动;动词等。)

  3、小姑娘的小罐神奇在哪里?作者为什么把水罐写得这样神奇呢?

  3、作者在故事中想歌颂什么?你从中受到什么教育呢?

  4、体会下面句子表达了怎样美好的愿望?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将句子、一段话写具体,掌握“写具体”的一般方法。

  2.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3.培养学生养成向生活学习、书本学习的好习惯,做一个有心人。

  教学重.难点:

  将句子、一段话写具体,学会写具体的方法。

  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积累的描写优美景色的好词佳句。

  3. 班里写字出色的孩子。

  预习

  1. 留心家乡的一处景物,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景物。

  2. 阅读描写景物的优作,积累优美的句子。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语文与生活”

  1.学习把句子写具体。

  (1)谈话导入

  (2)爸爸看到小芳习作中的一句话:“大海很大很大”说她写得不具体,后来小芳在爸爸指导下说:大海真大,一眼望不到边。

  (4)该句还可以怎样补写,也能写得具体?

  2.读这部分的句子,想想每句后半部分横线上可以怎么补写,才能使前半部分更具体。

  (1)学生试着补写句子。

  上海的金茂大厦可真高哇,_______

  早晨的雾可真大呀,____________

  小溪里的水清得很,____________

  教室里静悄悄的,______________

  3. 学生分组交流填写的内容。

  4.完成巩固练习。

  天安门广场上人真多啊,_________

  这棵松树站得笔直笔直的,_______

  运动员跑得好快呀,_____________

  2.模仿写法,迁移运用

  (1)学生读《莫高窟》一文中的相关内容,感受文章是怎样把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写具体。

  (2)指名交流

  (3)小结方法

  (4)练习写家乡的自然景物,将它写具体。

  (5)交流片段

  二、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明确练习要求。

  (2)朗读这段话。

  (3) 观察书写格式,字之间的间距以及每个字在一行中的位置。

  (4) 说说这句话中,哪些字需要注意结构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一、教学“语文与生活”

  1.学习把句子写具体。

  (1)谈话引入话题

  (2)引导学生讨论:该句还可以怎样补写,也能写得具体? 大海真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纳把句子写具体的基本方法:要紧紧抓住前句的中心词来写,使中心词的意思表达更具体、生动、准确。

  2.巡视指导。

  3.评价激励,填写的内容只要能扣住中心词就行,鼓励多种填法。

  4.巩固练习,教会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方法。

  5.组织学生讨论《莫高窟》一文中的相关内容,学习怎样将句子写得更具体。

  6.激发学生回忆家乡一处美丽的自然景物,先说说留下的总体印象,然后围绕中心具体描述,用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写。

  反馈评价。

  二、写好钢笔字

  1.明确练习要求。

  2. 指明这段话选自《莫高窟》。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教师重点指导“尊、彩塑、智慧”等字的书写和整体布局。

  4.巡视指导,帮助写字有困难的学生。

  5.展示优作,鼓励争先。

  对于写的不好的指导纠正,强化训练。

  作业:

  1.《一课一练》中的相关练习。

  2.片段练习:将校园内的一处景物写具体。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思想教育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进一步了解人与自然怎样进一步和睦相处,增强环保意识。

  知识要求

  学会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字,能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觉识字。会区分“昨”与“作”的不同,会正确、规范的书写生字。

  能力要求

  1 、培养学生认字和写字能力。

  2 、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字和写字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难点:通过读文体会真实的情感,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流程:

  一、创境引思,目标定向

  1 、教师:小朋友,从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学习以“爱护”为主题的`单元。(板书:爱护)

  2 、齐读单元课题,师“爱护是什么意思?”(喜欢;不弄坏;保护,不破坏。)

  3 、师:说得非常好!你们知道哪些东西需要爱护?(学校、小动物、花草树木……)

  4 、引入课题:小朋友说得真好!生活中值得爱护的事物很多很多,怎样去爱护,这就值得思考了。老师今天介绍一篇好课文给大家,大家一定会明白很多很多……板书:特殊的作业

  二、鼓励质疑,引发兴趣

  1 、教师: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一些什么问题呢?

  2 、学生回答:A 、特别是什么意思?

  B 、“特别的作业”是谁做的?

  C 、“特别的作业”指的是什么?……

  3 、小结:小朋友想知道的可真不少。那我们到课文里去找答案吧!

  三、自主探究,互动感知

  1 、自由试读

  师:开书34 页,自己试着读一遍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问小伙伴和老师、查生字表、联系上下文猜一猜……)

  2 、小组学习。

  3 、多媒体出示生字、词语,学生汇报识字情况。(你认识了哪些字?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4 、学生识字。

  5 、师:细心的小朋友,你发现了什么?

  “带”“代”的读音相同,怎么组词,怎么区分?

  “昨”“作”两个字的样子、读音相象。昨天——与时间有关,所以是日字旁;作业——人来做作业,所以是单人旁。

  6 、检测识字:春姑娘看到你们学得这么认真,送来了很多礼物。看——识字卡片。(卡片在黑板上组成一幅美丽的春天的图画。)

  7 、师:小朋友在识字时最喜欢作什么游戏?(开火车、猜字)

  (猜字游戏:一个学生指字,一个学生猜字是“作”字吗?不是“作”字。是“业”字吗?对、对、对,你猜对了。)

  四、交流体验,探究感受

  1 、教师:小朋友很开心。猜字游戏加深了对生字的认识。生字宝宝回到课文里,我相信小朋友还会认识的。再读课文:这一次要读得流利、有感情,喜欢用什么方式读就怎么读。读后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

  (小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同桌读……)

  2 、用不同的形式朗读课文。

  3 、汇报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A 、我知道什么是特殊的作业,小丽画的画很特别,因为她爱护花草树木。(图片展示)

  B 、小丽做得好,我们要向她学习。

  C 、大家都没有想到的,小丽想到了,说明她爱动脑筋。

  ……

  师:小朋友,课前提出的问题,你们弄明白了吗?(明白了)

  五、引伸创造,发展感悟

  1 、师:小丽的特殊的作业是最好的,我想其他小朋友也并不是故意破坏花草树木,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做了错事,以后他们一定会改正的。

  小朋友,如果罗老师也布置这样一个作业——把春天带到学校里来,你会有什么特别的表现?

  (照出来、唱出来、说出来、画下来……)

  2 、小组活动:准备一下,表现你对春天的热爱。

  3 、小组表演。

  4 、教师展示有关春天的图片。

  六、创设情境、指导行为

  1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游公园吗?下面,老师带你们去看看。

  2 、你看到了什么?(小草、小花、树、小动物……)三块木牌子是干什么的?(写广告)写什么呢?(小组讨论。)

  ●小草人人爱,千万不要踩。

  ●小花说:“千万别摘我,我怕疼!”

  ●不要乱给小动物吃东西。

  ●像爱护自己一样爱护花草树木。……

  3 、小结:小朋友真不错!真正懂得了怎样去爱护大自然里的动物和植物。

  七、板书设计:

  爱护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ɡ、k、h” 3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读准“ɡ、k、h”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3.初步掌握三拼连读的拼音方法。

  4.认识“画、打”2个生字,会读儿歌。

  教学重点:

  学会读写“ɡ、k、h” 3个声母,学会三拼连读。

  学前准备:

  1.制作拼音卡片。(师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用时:5分钟)

  1.出示拼音卡片,引导学生开火车认读6个韵母。

  2.出示拼音卡片,问:我们已经学过几个声母了?谁来读?

  二、学习声母ɡ、k、h。(用时:15分钟)

  1.过渡:今天,我们学习第5课,再来认识3个声母朋友,比一比看谁最先学会。

  2.引导学习声母ɡ。

  (1)课件出示第一幅插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图上画着什么?它们在干什么?教师小结。

  (2)示范发音,引导学生仔细听,看口形。

  (3)引导学生练习认读。

  (4)引导学生念顺口溜:一群白鸽ɡ ɡ ɡ。

  (5)出示四线格,范写ɡ,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强调书写要点。

  引导学生练习书写。组织展示。

  3.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声母k、h。

  三、学习三拼音节。(用时:10分钟)

  1.引导拼读三拼音节ɡuɑ。

  (1)课件出示插图,问:图上的小女孩在干什么?

  (2)板书:ɡuɑ,引导学生观察: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拼音有什么不同?

  (3)引导学生念顺口溜。

  (4)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拼读三拼音节ɡuɑ。

  2.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拼读其它三拼音节。

  四、学习儿歌和生字。(用时:10分钟)

  1.引导学生拼读儿歌中红色的音节,巩固三拼连读的拼音方法。

  2.引导学生自由读儿歌。

  3.出示插图,引导学生看图读词语。

  4.引导学生看图,用图中出现的词语说话。

  5.引导学生朗读儿歌,学习“画、打”2个生字。

  教学反思:

  学龄初期的儿童年龄小,生性好动,注意力不能持久,教师应顺应他们的心理特点来进行汉语拼音的教学。我们的教学方式应生动活泼,可采用图片、录音、录像等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课堂上应多设计一些儿歌、游戏、活动。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努力创造出利于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氛围,使枯燥、单调的拼音课变得生动有趣。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认识13个生字,做到会认、读熟,鼓励学生看上下文随文识字。

  2.掌握10个生字的音、形、义,能自主分析字形,并能在田字格内规范书写。

  3.熟读课文,通过讨论问题为什么大家说马莎长大了?懂得长大的标志不在外表像,而是要懂事关心他人,承担责任。

  教具准备:录音机,实物投影仪,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生齐背《我长大了一岁》。

  教师:长大了一岁,多高兴呀!有一个叫马莎的小朋友也想快快长大。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马莎长大了》(板题。齐读。莎字注上拼音)莎是一个新的生字朋友。大家一起拼拼音节,认认字。

  二、识字,初读课文:

  1.自己试着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2.听读识字。

  师:大家听着录音,用心记你不认识的生字的名字(放录音)

  你打败了哪几只生字拦路虎?请大声喊出它们的名字。(将扫描的课文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学生交流:我认识了第几段第几行的什么字)

  谁还有不认识的字?大胆找出来。(学生反馈不认识的字)哪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就由他来请一位同学当小老师教他,(课堂营造生生互动的氛围。如果遇到未在生字表内的生字,如:卷、像、鞋等,教师可发问: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名字的?如有学生提出是根据上下文猜出来的,可对这种方法表扬鼓励)

  3.出示词语(课件显示。从课文中将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摘出来,生字设置成红色,带拼音,两个多音字发觉设置成蓝色,如下:穿上

  头发有一次扫地干净回家倒水懂事但是全家觉得)

  全班齐读,遇到穿彩色衣服的生字,用心记一记(当学生读到两个多音字时,教师提醒一下,这两个字另外的名字叫什么。)

  (词语接龙:男、女生轮流读。)

  4.出示13个生字(课件显示。将每个生字放在一粒种子中,学生每读对一个字,种子就破土而出,长成小芽芽。)

  师:这几个生字非常调皮,它们钻到了小种子里,小朋友读对了,种子就会变成小芽芽。你觉得哪个生字最难记,就勇敢地站起来读。(全班活动)

  (游戏:生字卡片开火车。)

  导语:小司机,快坐好,生字卡片开火车,呜(火车头到哪一行,哪一行开火车读。)

  三、读通课文,读熟课文。

  1.谁想读第一自然段?怎样才能长大呢?马莎想了好多办法。咱们赶紧看看吧!(将第一幅图板画在黑板上)

  2.图文结合,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马莎想了哪些方法?(学生交流图意。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她穿上妈妈的高跟鞋,又学姑姑的样子,把头发卷成卷儿引导学生读这句话,教师重点指导好卷成卷儿这个词。)

  看到这样打扮的`马莎,大人们是怎么说的?(指导朗读时,考虑到学生不能模仿大人的语气,因此教师有必要做一下示范并加上动作)。随之请1~2名朗读基础较好的学生继续范读,然后再个别读,全班读。)

  (交流体会:咱班小朋友对马莎说点什么?在讨论中使学生感悟,成长的关键不是外表像)

  马莎又去干什么了?(同时出示第二、三幅图)

  3.图文结合,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交流图意)谁能看图说一说?(随着学生交流的次序,引导学生自己小声读读找出相应的段,然后组织汇报展示。将两段活动分别打在投影仪上,根据学生读书的次序,相机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指导学生读好就学着妈妈的样子把地扫干净了。做到通顺、不漏字、不添字。另外,还要指导朗读妈妈的话,教师可这样引导:哪个小朋友能像妈妈那样,读读妈妈的话?读完后,请学生评一评,发挥以评促读的作用。第四自然段中爸爸说的话,学生容易加上好像是。在读之前,教师提醒学生看准每个字去读,在此基础上指导朗读。组织男女生比赛,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女生或男生想读谁说的话,就读一读。将妈妈的话和爸爸的话,分别出示在屏幕上。引导学生注意:爸爸、妈妈夸小马莎的话一样吗?哪儿不一样?为什么他们说的话不一样呢?在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成长的关键是要懂事关心他人,承担责任。)

  爸爸说马莎长大了,大人们也是这么想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4.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组织交流:为什么大家说马莎长大了?

  四、拓展活动:

  马莎以后自己会怎么做?(采取多种形式可以说,可以演)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12个生字,学会6个生字和笔画。

  2、 通过理解课文,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能力。

  3、 通过学习课文,向学生渗透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吗?见过海边的渔村吗?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朋友丁丁一住在海边,他也想给你们讲讲渔村里的故事,你们愿意听吗?(这种导入可以使学生从自己身边的所见所闻入手,让学生感受一种似曾相识的情景,然后再引入课文中,体会作者用美妙的语言所概括的情景时时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二、 自学

  1、 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拼拼汉语拼音,再把这些字读给同桌听一听,让他检查你读得准不准。

  2、 跟同桌互相指着生字条读一读生字。

  3、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一起读。

  4、 小组合作,帮助那些还有不认识字的同学把生字学会。

  5、 师出示故条,让学生当小老师帮助认字。

  (这种学生自学的活动方式能让学生有充分、自由的时间来进行支配。学生知道自己认识生字的情况,一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学习。在实践中发现让学生当小教师比老师讲解时学习效果好,学生更加喜欢这种平等的交流方式。)

  三、 诵读

  1、 你喜欢儿歌的哪一句,读一读。

  2、 谁能把整个儿歌读一读。

  3、 听老师读一读好吗?

  4、 学生练读后,指名配乐读。

  5、 全班配乐朗读。

  6、 评价:每句评价(断句、感情、重音);整文评价(标点符号、流利、感情);

  (这种生生之间的评价能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往往这种评价比师生之间的评价更容易接受,更加自然。让课堂充满民主的气氛。)

  四、 教师展示大海里的物产图片,布置学生回家搜集有关大海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家住在大海边》课文内容,谁能把课文读一读?

  二、 练习背诵

  1、 去掉儿歌中每行的后5个字,让学生练习背着填一填。

  2、 那么老师把拐棍拿走你会背吗?

  3、 学生有感情背诵。

  三、 对话交流

  1、 能把你找到的关于大海的资料读一读吗?

  2、 听了他们的介绍,你又知道了哪些知识?

  3、 谁找到图片给同学们展示一下好吗?

  4、 说一说你对大海的印象。

  (有布置一要有检查,这种收集资料并交流的方法能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课外知识。随着学生年级的增多和语言能力的增强可让学生更开放地交流,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四、 写字

  1、 师先让学生写一写自己能写好的字,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 师范写事。先教笔顺,再教间架结构。

  3、 互相看着同桌写得好不好,如果好就奖励给他一个小五星。

  第三一课时

  一、 导入:谁能把课文读一读或是背一背?

  二、 练习

  (一)1、课文中的老爷爷有说不完的故事,你们想请他也给我们讲一个故事吗?

  2、那你们可要注意听啊,这个故事里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了?

  3、听后学生汇报。

  4、让手磨转的那句话怎么说?什么话能让它停下来呢?

  5、听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二)1、老师这里有两句话,你能读一读吗?

  展示台出示:我家住在大海边。船上有位老爷爷。

  2、能像这两句一样说一说吗?

  我家住在,有位。

  3、 你们认为谁说的句子好,把它记住好吗?

  4、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叫句子接龙。比如老师说小鸟住在大森林,你就要接着说大森林里有只啄木鸟就这样头接尾,尾接头地说下去。

  (练习中的游戏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即兴造句的能力,可以在今后的练习中经常练习。)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巩固汉语拼音。

  2、初步认识反义词。

  3、复习巩固认识的字。

  4、把认字、学词和认识事物联系起来。

  5、建立句的概念。

  6、激发在生活中独立识字的兴趣。

  7、正确、有事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复习要求认识的字。

  2、认识反义词、读句、说句。

  教具准备

  声韵母贴图、拼音卡、生字卡、事物贴图、插图

  第一课时

  一、我会写

  1、谈话激趣。小朋友们,前面我们学过的声母、韵母你们还记得吗?自己试着背背吧!

  2、检查指导。

  教师依照顺序出示拼音卡片。(学生开火车读)。

  引导学生评价并随时纠正错误。

  3、小游戏:找一找。

  ⑴依照顺序,出示u、o、zh、ing、s、un、g、ie、r、m、ao、e、k、n、a、ui、f、en声、韵母苹果卡片及两棵苹果树贴片。

  ⑵贴一贴。

  请小朋友把苹果贴在相对应的苹果树上,看谁贴得又快又对。

  ⑶学生贴完后,指读、评价。

  4、小组讨论:怎样才能又对又快地完成好呢?

  5、全班交流。

  ⑴先给每一个苹果分类,是声母的.画个“√”做记号,是韵母的画个“○”做记号。

  ⑵画后分别抄写。

  ⑶检查是否遗漏,数数总数是不是18个字母。

  6、还有什么方法呢,只要能做到不会错、漏,各种方法都可以肯定。

  7、按照学到的方法,动手完成书上的“我会写”。

  8、教师评价。

  二、我会连

  1、游戏激趣。

  ⑴师生合作完成“反话游戏”。教师说一个字,做出相应的动作,学生也边说边做一个相反的动作来。

  比如:

  教师说大,用手比个大;学生说小,用手比个小。

  教师说下,同时比个下;学生说上,用手比个上

  ⑵引导:刚才,我们说的是意思相反的词,像这样意思相反的词,你们还知道哪些?(学生自由发言)

  2、学生对字游戏。

  ⑴出示生字卡片:“大、小、人、左、右、上、下”。学生认读。

  ⑵小组讨论,哪两个字是意思相反的呢?贴一贴,对一对。

  ⑶把卡片贴到黑板上,全班齐读。

  3、说句练习。如:我上楼了,他下楼了。

  4、完成书上连线题。

  三、我会读

  1、识字比赛。

  每个小朋友拿出准备好的生字卡,同桌间互相抽读,看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2、同桌合作:把卡片按不同的类分成八组。

  3、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4、全班交流。

  5、全班齐读,个别抽读。

  四、我会连

  1、学生自读,不会的字同桌、小组内互帮。

  2、个别抽读。

  3、请学生上台把词语贴在对应的图下方。

  4、全班齐读词语。

  5、学生自由选择词语说话。

  6、试着动手连一连书上的题目。

  7、同桌互读。

  资料提供者: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经典】语文教案10-04

语文教案(精选)04-12

语文《口技》教案10-27

(经典)语文教案10-22

语文教案[经典]08-28

语文教案【经典】08-29

语文教案【精选】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