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7-20 18:12:22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在复述、想象中感受跌宕的情节和“津味”语言,提高口头表达和想象能力。

  2、在小组合作环境下,理解“好嘴”的含义,提高多角度探究问题的能力。

  3、对“好”能有一点自己的看法,提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问题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北京的人说话比较油滑,天津的人嘴特别会说,能把人哄得特别高兴;所以有这样一句俗话,“京油子,卫嘴子”。我们今天也来认识一位津门“好嘴”,名唤“杨巴”。

  二、说

  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在好嘴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出来?(要求:主要人物+主要事件)

  (杨巴巧嘴一张,化解了李鸿章误把碎芝麻当黄土的危机。)

  三、读

  师:同学们都发现了,在关键时刻,杨巴用一张好嘴,化解了一场危机。可是,我们也很快能够发现,这张巧嘴,只说了一段话。这一段话有这么大的威力么?我们一齐来读一读。

  (生读)

  师:同学们声音很洪亮。可是好像少了一些味儿。品读人物语言的时候,我们先要了解合人物的身份,迅速看课文,勾画出描写杨巴身份职业的的词句。

  【读出身份职业】

  师:从这样一些词语,我们可以看出,杨巴是能说会道的,专管外场照应的,市井阶层的茶汤伙计。那么,切合他这个身份,我们再来看他说的那一段话,你琢磨琢磨,哪些词语能体现他的身份?

  (息怒、小人、饶了、痛改前非)

  师: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师:同学们这次读,读出了杨巴的市井身份。赏读人物语言,光读出身份可不够,还要注意人物的性格特点,所以不能脱离人物当时所处的情境。

  【读出性格特点】

  我们在课堂之初,已经概括了,杨巴巧嘴一张,化解了一场的危机。那么,危机的原因是什么?在众多天津小吃当中,府县道台为什么单单向李鸿章举荐了杨家茶汤?

  (黏软香甜、好吃无险)

  师:杨家茶汤制作得如此好吃,成为一绝,是谁的功劳?

  (杨七的手艺好)

  师:文章第几小节写到?(2、3、4)写了杨七的两手绝活,手艺精湛。

  既然主人公是杨巴,为什么花费这么多笔墨写杨七呢?可不可以删掉?

  (没有茶汤就没有危机,也就没有下文化解危机,为下文情节做铺垫)

  师:那么李鸿章看到好吃无险的杨家茶汤,是什么反应?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么?(大怒)

  从文中的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勾画出来。(忽的、顿起、啪的一声)这是正面描写。 吓懵了,侧面描写。

  师:我们从这些神态、动作描写,甚至拟声词,都可以看出,李中堂大怒了。我们能不能试试读一读?带着情绪,带着表情(眉毛、面上)动作(甩手),读出盛怒。

  师:可是这样盛怒凌人的李中堂后来的态度却发生了变化。仍然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心生喜欢)这个小伙子真是聪明伶俐,深得我心啊!

  师:李鸿章态度为什么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还是因为杨巴所说的那一段话。

  那么,面对当时李中堂的盛怒,他是怎么想到那一段话的?我们看课文9到11小节。

  勾画出,他首先怎么想?接着如何想?再后来怎么想的?

  (立时想到、左右为难、 矛盾、所以需要巧说;时间紧迫、顶要紧的、快说;李中堂盛怒、需要胆识、敢说。)

  Or:(读出当时的情况紧急,心理活动)

  师:从杨巴的脑筋飞快地一转两转三转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杨巴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处变不惊、随机应变)课文中有没有直接表现他性格特点的句子?

  (第五小节:逢场作戏、八面玲珑、看风使舵、左右逢源)

  师:我们再回到杨巴说的那一段话。哪些词语体现出他的处变不惊,随机应变的性格特点呢?

  (不知道,不爱吃)

  XX同学你来试试看。大家一齐读。

  师:这一次同学们把杨巴的随机应变、处变不惊的伶俐劲儿表现地非常精彩!

  在这么紧急的情况下,杨巴说这一段话,你认为他的心情是如何的?

  (紧张害怕的、自责担心的,你来读读看,读出诚恳,轻声读。)

  师:还有没有其他理解?自鸣得意的,神气的。为什么这样觉得?你的依据是什么?

  如何读?读出神气,重音,上扬声调。

  师:好,我们来带着表情、带着动作,读一读。

  哭腔:紧张害怕,诚恳。轻声读。

  油腔:自信神气,镇定。重音、上扬声调。

  师:我们品读人物语言的时候,还可以有自己的读法、看法,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

  【读出自己的理解】

  三、评

  师:杨巴从此在天津威名大振。他的成名靠一张好嘴。让人不得不称奇。这样的杨巴你喜欢么? 虽然很喜欢,但你会不会尊敬这类人?他的形象是高大的么?他的一些行为值得效仿么?我们再次跳读课文,勾画出你人物不值得效仿的词、句。

  (垂手而立、请好请赏、三次叩头、那一段话,揽错误)

  师:我们再来看看杨巴说的这一句话。“息怒”“不知道”“惹恼了”“饶了”。明自己没有错误,却要把错误往自己身上揽。揣着明白装糊涂,甚至有一些趋炎附势、圆滑世故。不太值得尊敬了。我们来看这样一段材料。

  【PPT】这些小人物在封建时代的社会地位较为低下,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轻视、排斥,这种生存压力,也促成了小人物的顺时应变,是以牺牲自己的人格做代价的。

  师:身份低微的杨巴,其实是没有地位的,在市井中的各种压力,造就了他圆滑世故的`说话风格,他们是身怀绝技的“奇人”,他们生活在需要面对生存压力的“俗世”。这让我们读来,不禁有一种对杨巴生活状态的——【同情、无奈】。

  师:这是我们的感受,那么文章的作者, 冯骥才先生,他对杨巴是什么态度呢?

  喜欢(奇人、立传)

  厌弃(逢场作戏、八面玲珑、看风使舵、左右逢源)

  Or:这是我们的感受,我们对生活在底层的杨巴,有喜欢、有厌弃、有无奈、有同情。其实在当时的天津,杨巴这样的人不在少数,这正是当时的众生相,也是作者冯骥才先生创作本文的原因。

  【PPT】“笔录奇人妙事供后世赏玩之中,得知往昔此地之众生相”。

  四、品

  师:作者更多的是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完整地记录当时的民俗,完整地保存了天津语言特色的原汁原味,体现着浓郁的地方特色,“津味儿”十足,我们来品一品。

  【PPT】

  究竟拿嘛样的吃喝才能把中堂大人哄得高兴 / 嘛都吃过

  愈喝愈没味儿 /今儿 / 还冒热气儿

  熬小鱼刺多,容易卡嗓子;炸麻花梆硬,弄不好硌牙。

  饶有兴味,满心欢喜,撒泡热尿,身爽腹空,要吃点心。

  【PPT】

  天津话特色:

  通俗易懂、天津方言、句式对称、四字词多、儿化音多

  五、 总结

  我们这节课,三读杨巴的一段话,读出身份职业,读出性格特征,也读出自己的理解。作者用“津味儿十足”的语言,展示了当时原生态的生活,让我们认识了天津市井的一位奇人,他能说会道、随机应变、处变不惊,也有一种生活在俗世之中的圆滑世故,这让我们对他称奇的同时,也不禁有些许的同情、无奈。

  其实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读法、看法,自己独特的体会。我们可以多去关注我们生活中这样一些人物。

  六、作业

  1、推荐阅读《俗世奇人》中的篇目:《苏七块》《张大力》《冯五爷》。

  2、辩题:当今社会还是奉行“口才为银、沉默是金”么?选择正方、反方,请你写一段辩论词。

  七、板书设计

  杨七 手艺 (铺垫)

  好 嘴 杨巴 敢说 随机应变

  快说 处变不惊

  巧说 人格扭曲

  俗世 奇人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助拼读、听读的方法认识12个生字。

  2.、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星空的美丽,能够展开想象:月亮还像什么。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自制课件、贴图

  (小星星、月亮、小姑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朋友,你们喜欢贴画吗?现在,我们就来创造一幅贴画,题目是《夜空》(出示深蓝色天空背景挂图)。夜晚的天空宁静而又美丽,夜空中都有什么呢?

  1、贴星星:

  能说说你看见的星星是什么样的吗?下面,我们就一边唱《小星星》一边贴小星星。

  2、贴月亮:贴了这么多金色的星星,太美了!看看还缺什么呢?

  贴什么样的月亮合适呢?(弯月)为什么?

  3、说说月亮像什么?

  从古至今,月亮曾给人们许多遐想。现在我们也来想一想: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像镰刀、像饼干、像眼睛、)

  每一个人都有一位亲爱的妈妈,我们只有做一个懂事的孩子,才会经常看到妈妈弯弯的笑眼。

  生:像小船;

  师生: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小结:好多同学都会背这首诗了。这首诗写得非常美。(配乐)如果我们把夜空比作海洋,弯弯的月儿就像一只小小的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飞向天空(贴上小女孩图),乘着这只月亮船去遨游太空。

  (出示课件)看,蓝蓝的天上,无数的星星一闪一闪地眨眼睛,好象欢迎小朋友去探险,这神秘而又美丽的夜空,老师用一首歌来赞美它。(演唱歌曲《小小的'船》,在背诵课文)

  二、揭题、感知课文

  这首诗是我国著名的作家叶圣陶老爷爷写给小朋友的,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1、自由指读课文。借助拼音拼读课文。

  2、比较:听一听你读得和老师一样吗?(放录音)

  3、鼓励学生读给大家听。(要求:用手指着认真听,听发音是否准确。引导学生互评。)

  4、小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读一读。

  5、微型小组两人互相读课文,读正确的贴一颗小星星

  6、师生共同(配乐)读课文。

  三、课中休息:听《小小的船》歌曲

  我们现在放松放松,休息一下。起立!唱唱、跳跳《小小的船》

  四、认识生字娃娃

  (小朋友都很了不起,课文读的很熟了。现在,这些生字娃娃已经从课文中跑出来了,你们还认识他们吗?)

  1、齐读领读词语。

  2、引导自主识字。指名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宝宝的。

  3、玩举字卡游戏。

  引语:现在,咱们已经来到了迷人的星空,这些星星伸手就可以摘到了,谁来摘?看看星星的后面藏着什么秘密?

  4、从板书中摘星星,进一步巩固认识生字。(游戏产生幸运小朋友上台摘星)

  五、总结全文,一齐配乐读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篇课文《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月光曲》和《林中乐队》。《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详细记述了《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传唱、定为国歌的过程。《月光曲》写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穷鞋匠兄妹,被他们对音乐的热爱、痴迷而感动,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故事。《林中乐队》形象的描绘了大自然里,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学情分析

  学生对国歌太熟悉了,能熟背歌词,但要理解得很透彻那需要一点的时间。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中华民族最强音”的深刻内涵,从而激发鼓舞全民族、全体炎黄子孙团结一心、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建设好自己的美好家园。通过理解课文,了解贝多芬所具的卓越才华和劳动人民的同情心,学习他美好、善良的心情;并通过欣赏《月光曲》让学生感受意境之美,陶冶爱美的情趣。用多种方法熟读课文,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的心情。鼓励学生细心阅读,交流感悟,作者用哪些具体的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体会这种写法。

  重点难点

  《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国歌的现实意义,为什么说它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教学策略

  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以读代讲,感悟诗句、文章内涵

  教学过程

  1《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生情

  1、师:大家知道,能代表一个国家的象征有许多,比如:国旗、国徽,还有什么呢?(国歌)现在就让我们高声歌唱国歌。

  2、学生合唱国歌。

  3、师:谁来说一说每当你听到国歌时的感受?

  4、学生自由说听到国歌后的感受。

  5、师:这么雄壮、激昂的歌曲是怎样被创作出来的?又是如何成为我们的国歌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6、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师:现在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并多读几遍。

  2、学生自读课文。

  3、师:大家解决了阅读的障碍后,同桌接力朗读课文,然后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

  4、同桌互读课文,交流体会。

  5、指名回答。

  三、精读课文、自读自悟

  1、师: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这个主题?

  2、指名回答。

  (1)《义勇军进行曲》的谱写;

  (2)《义勇军进行曲》的传唱;

  (3)《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指名学生接力朗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想: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为什么说这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4、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5、全班交流。

  (1)激励着中华儿女同侵略者浴血奋战,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战斗号角。

  (2)表现了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决心,唱出了民族危亡时期的最强音。

  (3)雄壮的乐曲,鼓舞了人们的斗志,体现了人民的信念。

  6、师:你觉得课文中哪个部分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7、指名回答。

  8、师:为什么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课文哪个部分告诉了我们?(最后一个自然段)

  9、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0、师;国歌是这么的重要,那么当你高唱国歌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11、指名回答。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指名朗读课文。

  2、唱国歌,体会“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二、指导朗读、入境融情

  1、师:下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2、指名朗读。

  3、师:说一说你喜欢这个小节的原因。

  4、分组齐读。

  三、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巩固

  1、朗读课文,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落实。

  2、积累词语。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掌握两种识字方法:

  加一加、减一减,成为另一个字。

  2、认识“字、代、舌、页、弓、秒、炒”7个生字。

  3、认读词语,进行词语积累训练。

  4、朗读背诵《小鸟》。

  5、口语交际:

  《我们身边的垃圾》培养同学语言交际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积累词语,掌握两种识字方法,培养同学的语言交际能力。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多媒体闪跳式出示:

  取──趣 干──赶 方──仿

  ⑴ 你发现了什么?这儿的每一组字之间有联系吗?

  ⑵ 小结:给字加上一个偏旁可以组成一个新字。

  2、这儿还有一个字(出示:子),你能用这种方法造出一个新字吗?

  ⑴ 同桌讨论。

  ⑵ 交流:

  相机认识“字”字。

  ⑶ 给“字”字找朋友:

  生字、字母、汉字。

  (多媒体出示)

  ⑷ 指名读,齐读。

  3、加一加可以组成一个新字,反过来减一减能不能呢?

  多媒体出示:

  袋──活──题──张──

  ⑴ 考虑:

  这些字去掉一局部可以构成一个新字吗?同桌讨论。

  ⑵ 交流出示:

  dài shé yè gōng

  代 舌 页 弓

  ⑶ 活动:

  我来当小老师:

  小老师先提醒认读的注意点,再领读。

  4、这儿还有4组字,你能不能把它们加一加,组成一个新字?

  ⑴ 多媒体出示:

  禾 火 禾 少 火 丁 火 少

  ⑵ 活动:

  我来当小老师。

  5、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哪种新的认字方法?

  二、我会认

  1、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新字呢?

  多媒体出示:

  字 代 舌 页 弓 秒 炒

  ⑴ 齐读。

  ⑵ 活动:

  找朋友。

  2、练习巩固:

  比一比,谁最棒。

  ⑴ 比一比,看谁认得快、认得多。

  (同桌互读)

  ⑵ 指名开火车读,假如可以,请扩词。

  第二课时

  一、我会读

  多媒体出示:

  奇怪 聪明 活泼 冰凉 可口

  准备 赶快 观看 包围 堆积

  花花绿绿 干干净净 高高兴兴

  1、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你能从中选一个词语说一句话吗?

  二、读读背背《小鸟》

  1、指导朗读:

  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指导好停顿:

  小鸟,小鸟,你/轻轻地/跳,我/栽的/小树,它/还/太小/太小。

  2、为什么要让小鸟轻轻跳,还要“再轻一点儿”?

  3、你能把“我”对小树的关心、呵护读出来吗?指导:要读得轻一些,别惊动了小树。

  自由读,指名读。

  4、“我”喜欢小鸟吗?你能读出来吗?

  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5、自由练背,抽背。

  6、齐背。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我们身边的.垃圾

  一、观看图片,导入

  1、多媒体显示:

  劳动课上,一名同学小心翼翼地把纸屑剪在一张大纸上,然后包扎好投进垃圾箱。

  2、交流:

  图上的小朋友是怎样处置垃圾的?

  二、垃圾从何而来

  同学们,我们身边的垃圾是怎么发生的?

  1、指名说。

  2、小组讨论:

  比一比,谁的发现多。

  3、集体交流。

  (我们小同学的垃圾主要是一些废纸、铅笔屑,还有一些食品的包装袋等。)

  三、如何处置生活垃圾

  1、生活中的废弃物是无可防止的,它们也就成了垃圾。你们自身是如何处置的呢?

  ⑴ 指名说。

  ⑵ 评价说一说:

  谁的做法好,谁的做法需要改进,怎么帮他改一改。

  2、在日常的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一些不好的现象,如随手乱扔垃圾。遇到了,你是怎么做的?

  指名说:

  和时劝阻,若不行,就用自身的行动做出典范。

  3、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垃圾还可以废物利用呢!

  ⑴ 听故事:《一张废纸的自述》

  (内容简介:我是一张白纸,从工厂里生产出来后和姐妹们一起呆在超市里,被一位小朋友买回家。他在我身上画了漂亮的图画,日子长了,就把我扔了。我进了垃圾箱,后又从垃圾回收站中转到造纸厂,处置后重新回到了超市里。)

  ⑵ 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交流。

  ⑶ 生活中还有哪些垃圾可以重新利用呢?小组讨论后交流。

  (铁、塑料制品等)

  4、平时我们处置生活垃圾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不随地乱扔,垃圾要入箱)

  四、小组合作,画出想法

  你能不能把你的想法画出来呢?

  1、小组讨论,如何画。

  2、小组合作作画。

  五、展示交流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威风凛凛”、“栩栩如生”、“举世闻名”、“结晶”等词语的意思。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2.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背诵二、三段。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国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学生热爱我国灿烂民族文化。

  重点难点

  1.学会随文识字同,学会本课的生字。

  2.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体会莫高窟的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掌握本课生字的正确发音和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知文章结构。

  重点难点

  学会随文识字同,学会本课的生字。

  教具准备

  本课生字、词语卡片,中国地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8)

  1.谈话解题: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无数灿烂的艺术瑰宝吸引着中外游人。其中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河南省的龙门石窟、山西省的云岗石窟,被誉为我国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今天,我们将走进敦煌去一睹莫高窟迷人的风采。(板书:14.莫高窟)

  2.(放有关莫高窟的音像资料)简单介绍:在鸣沙山壁上密密层层地凿了近500个洞窟,每个洞窟都有彩塑的佛像和艳丽多姿的壁画。

  3.引发学生思考:欣赏了莫高窟,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畅谈感受)教师相机小结并过渡。

  二、自主识字,了解大意(10)

  1.自由轻声读课文,勾画出本课不认识的生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词,试着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

  ⑴这篇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敦煌莫高窟?

  ⑵作者是怎样评价莫高窟的?

  三、师生互动,检查情况(7)

  1.认读词语,师生正音,提示学生注意音难字难和形难字。

  2.指名朗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流利。师生评议。

  3.对于思考题你有什么见解?组内交流,指名学生汇报交流情况,师相机

  板书:

  明珠

  智慧结晶

  艺术宝库

  四、略读一、四段,感知文章结构(10)

  1.齐读第一段,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读中心句并思考:你认为这一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

  2.再读一段,想想还读懂了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默读最后一段用“△”标出最能体现莫高窟地理位置的词,你怎样理解?我国除了莫高窟还有什么是“举世闻名”的?

  4.让学生思考、讨论文章结构,老师相机补充。

  五、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二、三段。

  3.感受艺术的美妙,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

  重点难点

  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体会莫高窟的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

  教具准备

  有关莫高窟的图片和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7)

  1.认读生字,书写生字,学生之间互评。

  2.你读懂了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

  二、抓住重点,体会情感(15)

  1.教师谈话:我们了解到课文主要抓住了“彩塑”和“壁画”两部分来具体描写迷人的莫高窟。首先让我们去欣赏莫高窟的彩塑。

  ⑴齐读课文第二段,这里向我们介绍了几尊彩塑?

  ⑵出示图片(欣赏慈眉善目的菩萨、威风凛凛的天王、强壮勇猛的力士)。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

  ⑶学生感情朗读。

  2.教师谈话:莫高窟不仅有栩栩如生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让我们走进壁画长廊,去欣赏欣赏吧!

  ⑴出示“飞天图”及资料卡,让学生欣赏并了解。教师讲述:在所有壁画中最引人注目的上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

  ⑵引导学生朗读飞天壁画这一部分,想象的景象。

  ⑶那栩栩如生的彩塑和这宏伟瑰丽的壁画在那科学不发达的古代是怎样建造雕刻而成的呢?请结合课文内容,想象当时的情景。师相机引导学生感悟莫高窟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⑷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作者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流露了怎样的情感?(对艺术、对人民的赞叹)感情朗读二、三段。

  三、感情读文,感悟中心(8)

  1.用“_____”画出你认为美的句子,用“…”勾画出好的词,用“△”标出精彩的段,自己反复读一读,体会体会。

  2.莫高窟,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莫高窟,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莫高窟,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些,你感悟到了吗?把你的感悟讲给大家听听。

  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10)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更广泛地了解石窟艺术。

  3.摘抄好词、好句、好段。

  五、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第二、三段。

  板书设计

  简介所处的位置和环境

  艺术宝库

  莫高窟

  彩塑——神态各异

  劳动人民

  壁画——宏伟瑰丽

  智慧结晶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材简说

  本课是三组关于秋天的四字词语。这些词语既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又描绘了秋天的气候特点和丰收景象。三组词语排列有序,合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教学本课要注意采用多种方法复现生字,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学习。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词语的意思。我会读中的词语,具有积累词汇和巩固生字双重目的,要引导学生在读中发现其中的规律,如,尽力、尽量;爽快、凉爽、直爽写字时应注意指导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

  二、学习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三、教学建议

  教学本课,可按照主动学习的策略,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培养积累词语的习惯。

  (一)识字写字

  识字课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在教学环节设计和时间安排上,要突出这个重点。

  在引导学生识字的过程中,应倡导自主识字,注意在生活中识字。比如,让学生自制生字卡片,在制作过程中自主识字;自编字谜,在编字谜、猜字谜的过程中自主识字;自己去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并记下来,用学到的词语去描述秋天的.大自然。

  识字不能孤立地进行,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在反复朗读中识字,在积累词语中识字。

  要求认识的字要在多次复现中巩固。在认读时,要注意提醒学生读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的字层、尽、染、淡、登、翠、爽、壮。在学生认识后应采取多种方式来反馈、巩固,如用生字卡片做游戏、听写、阅读补充的短小儿歌等。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的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 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 学习本课按照浏览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二、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 提出自学要求。

  (1) 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 标出生字在文中的位置,理解词语意思并想办法记住生字。

  (3) 在文中标出作者描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

  2. 检查自学情况。

  (1) 指名朗读课文。

  (2) 学生汇报怎样记住生字的字音和字形的。

  (3) 汇报作者所描写的颐和园的.景点。

  (4) 汇报自己通过努力弄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3. 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1) 把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每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再读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2) 认真读读每个自然段,想想作者抓住了每个景点的什么特点,向大家介绍。

  (3) 将自学过程中还不理解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

  4. 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1) 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2) 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每一处景点的什么特点?

  三、 学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

  1. 读了课文,你觉得颐和园给你留下的总的印象是怎样的?课文哪个部分很明确地为我们指出来了?

  2. 指导朗读,注意突出大和美。

  四、 .总结。

  五、 要认的字,练习要写巩固的字。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引入新课。

  二、 学习第二自然段。

  1. 一进入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长廊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了。

  2. 学生汇报。

  (1)长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2)长廊还有什么特点?

  (3) 结合理解“神清气爽”。

  (4)指导朗读。

  三、 学习第三自然段。

  1.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这一自然段作者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

  2. 通过这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3. 指导朗读。强调“闪闪发光”和“金碧辉煌”。

  四、 学习第四自然段。

  1. 一转眼,就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作者又看到了什么?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 作者向我们介绍这些景物分别抓住了它们的什么特点?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园地的教案09-04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长征教案02-10

语文试讲教案03-19

语文《风筝》教案 11-14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园地教案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