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语文教案8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通过《诗经》产生背景的了解,进一步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学习本篇情景交融的表现方法;掌握其起兴、重章迭句手法的运用。
【教学提要】
《采薇》写的是一位征战凯回的士兵于回归家乡的途中那错综复杂的心理感受。
【教学设想】
安排两教时。重点是第六章;难点是词句的理解;讲授的重点放在词句的讲解上,同时,要加强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要点】
题解、学生自学、朗读、讲授一至六章、特点分析、小结、启示。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姐儿歌》:“关关雎鸠往前走,在河之洲求配偶,窈窕淑女洗衣服,君子好逑往拢绣,姐儿见了低下头……”
《年年难为姐做鞋》:其歌词是:“关关雎鸠(哎)一双鞋(哟),在河之洲送(哦)起来(咿哟),窈窕淑女(哟)难为你(耶),君子好逑大不该,(我)年年难为姐(哟)做鞋(咿哟)。”
房县是五经(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传;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首、《诗经》的采风、编撰者周朝太师尹吉甫的故里,清同治版《房县志》载:“房县,古称房陵。”“披览《郡志》,知房为尹公故里。”房县文化部门有关文物普查发现,房县文物馆现存有“周太师尹吉甫之墓”石碑,榔口乡白渔村(现合并为七星村)尚有宝堂寺岩庙遗迹。专家们在这次挖掘整理和抢救中发现,在房县农村还在传唱着《诗经》中的《关雎》《蓼莪》等民歌,当地的一些“待尸歌”(当地办丧事时唱的民歌)中也有不少关于《诗经》的句子。
什么是“风”、“雅”、“颂”?
二、作者简介与题解
1、学生对照注释作归纳发言
教师补充:《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最初称《诗》或《诗三百》。它收录周初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全书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它是民间歌谣,民歌占大多数。“雅”有《大雅》、《小雅》,共一百零五篇。它是周王朝的乐歌,民歌数量少,多数为贵族、士大夫所作。“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四十篇,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内容丰富,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经济、政治、生产、重大的历史事件;人们的一些思想观念、习俗风尚等。《诗经》相当数量的作品,真切地反映了人民大众的生活和情感,有力地揭露了统治者的劣行和罪恶。表现形式上,《诗经》一般来说,句式以四言为主,但也杂用其它句式;较多使用重章叠句,讲求节奏和用韵;有的采用比兴手法。一些优秀作品,描写生动,形象鲜明;大多数作品,语言准确、优美、朴实。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这些思想和艺术上的`突出成就,对后代文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2、提问:本篇选自《诗经》的哪一部分?
教师补充:《采薇》产生的年代是西周,当时猃狁已不断向中原侵扰,周王朝多次出兵讨伐。
3、提问:课文反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诗篇反映的内容是中原兵士为了抗击猃狁的侵扰而征战边塞,从而造成了中原兵士有家难归的现状。《采薇》的作者应是一位征战凯回的士兵。写的是他回归家乡的途中那错综复杂的心理感受。
三、学生自学
四、朗读全诗
五、讲授诗篇
1、串讲
【作品】
采薇采薇[1],薇亦作止[2]。曰归曰归[3],岁亦莫止[4]。靡室靡家[5],猃狁之故[6]。不遑启居[7],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8]。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9],载饥载渴[10]。我戍未定[11],靡使归聘[12]。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13]。曰归曰归,岁亦阳止[14]。王事靡盬[15],不遑启处[16],忧心孔疚[17],我行不来[18]。
彼尔维何[19]?维常之华[20]。彼路斯何[21]?君子之车[22]。戎车既架[23],四牡业业[24]。岂敢定居[25]?一月三捷[26]。
驾彼四牧,四牧骙骙[27]。君子所依[28],小人所腓[29]。四牡翼翼[30],象弭鱼服[31]。岂不日戒[32]?猃狁孔棘[33]!
昔我往矣[34],杨柳依依[35]。今我来思[36],雨雪靡靡[37]。行道迟迟[38],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注释】
[1]薇:野豌豆,嫩茎、叶、种子可吃;一说“薇”即“蕨”,因初生的嫩芽甚薇,即薇。[2]作:刚生出。止:语气助词。[3]曰:说;一说为语首助词。[4]莫:同“暮”。以上两句,意思说要回去,可是不能回去,而一年又快完了。[5]靡:无。这句说征人远戍边塞,有家像没家一样。[6]猃狁(xiǎnyǔn险允):古代北方的游牧少数民族,或写作“严允”或“猃狁”。春秋称北狄,秦汉称匈奴。周代以来,常在我国北方进行军事干扰。[7]不遑:没有空闲。启居:指坐下休息。[8]柔:指薇柔嫩。[9]烈烈:指忧心如焚。[10]载饥载渴:又饥又渴。[11]戍:守。这句说戍守地点未有定处。[12]聘:问。这句说,没有人代我问候家室。[13]刚:指薇生长得老硬了。[14]阳:指农厉十月。[15]靡盬(gǔ古):无止息。[16]启处:启居。[17]孔疚(jiù救):很痛苦。[18]来:归。这句说远行了,恐怕不能归去了。[19]尔:指花盛开貌。维:什么。这句说那盛开着的是什么花呀?[20]常:常棣,又名小叶杨。华:通“花”。[21]路:大战车。斯何:都是属语助词。[22]君子:指军中将帅。车:战车。[23]戎车:兵车。[24]牡:公马。业业:强壮高大。[25]定居:安居。[26]三:指多次。捷:通“接”指交战。这句说,一月之中,与敌人多次交战。[27]骙(kuǐ揆)骙:威武雄壮。[28]依:乘。[29]小人:兵士。腓(héi肥):掩护。[30]翼翼:排列整齐。[31]弭(mǐ米):弓两端受弦的地方。象弭:用象牙装饰的弓弭。鱼服:用鱼皮制的箭袋。服:是“箙”的假借字,即盛箭的器具。[32]日戒:每天防范。[33]孔棘:紧急。棘,同“亟”,急。[34]昔:指出征时。[35]依依:形容柳树枝叶随风摇曳的样子;一说依恋。这两句说明出征时是在春天。[36]思:语助词。[37]雨:作动词。雨雪,下雪。霏霏,大雪纷飞的样子。这两句说明回来时是在冬天。[38]迟迟:缓慢。
第二教时:
2、诗篇结构层次分析
诗篇从结构层次看,全诗六章,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前三章,写兵士为征战猃狁远赴,环境恶劣的边塞,而有家不能归;征战兵士渴望回家的迫切心情;征战兵士战场生活的苦况。第二部分为四、五章,主要写征战兵士战场生活的紧张与艰苦。第三部分是最后一章,抒发了征战兵士归途中的困苦以及其无限惆怅的悲伤之情。
3、中心思想归纳
本诗通过一个戍兵回归途中的歌唱,真实地表现了兵士军旅生涯的艰难苦楚和归家时的无限感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同时也揭示了对统治阶级的怨恨和不满。
六、艺术特色
1、起兴手法的成功采用
诗篇开始到第三章全部采用“采薇”起兴,这既在结构上达到领起各章,前后连贯的作用,又贴切地突现战场生活的艰辛。因为“薇”是一中可食用的野生植物,戍边兵士即以此物充饥,以表现兵士的浓烈思乡情怀。
2、运用反复修辞,达到摹物抒情的目的
如“业业”、“依依”等大量迭词,就形象的表现出了景物的形态和作者的真情实感;运用重章迭句,进行反复咏唱,既显现出强烈的节奏感、音乐感,又表现出征战兵士久战难归、忧心如焚的痛苦内心世界。
3、情景交融
诗篇中,作者将写景与抒情融为一体,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靡靡”。作者在抚今追昔的景物描写中到达了情中有景,景中有情的艺术境界,令人深思和回味。
七、小结
通过诗篇的学习,认识当时中原兵士为了抗击猃狁的侵扰而征战边塞,从而造成了中原兵士有家难归的现状;从《采薇》的作者写的是他回归家乡的途中那错综复杂的心理感受中,可以看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困苦,以及人民对战争的厌恶。
八、启示
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九、思考与练习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你怎么理解这一千古名句?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谈谈起兴这一手法在诗中所起的作用。
3、请将本诗最后一章译成现代汉语,力争做到每句字数相等,其意基本与原义相符。
十、推荐参考书目
1、诗经直解 复旦大学出版社
2、诗经直译 余冠英 人民文学出版社
3、先秦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十一、推荐网站
1、国学网
2、北大中文网
3、中华大学
十二、作业反馈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一、体会作者童年的“苦”与“乐”。
二、认识过去的童年,了解时代的变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憧憬美好的明天。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学习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备
统复备
一、课前学习:
1.查字词典;把文中的重点词语及注音解释抄写在积累本上。
2.向长辈了解他们的童年生活。
3.试着尝尝过去人们吃的食物,诸如野菜、柳叶儿等等。
二、课堂学习
(一)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1.展示预习成果。
(1)向大家介绍你所积累的生字、词语。
(2)交流你所了解到的长辈的童年生活趣事等。
2.速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明确这篇叙事散文是以“柳叶儿”为线索,叙写“我”在饥荒岁月里的童年趣事。)
3.独立思考:作者围绕“柳叶儿”从哪几方面来写童年的?
(试着用一个表示动作的字概括)
恋柳叶儿——抢柳叶儿——吃柳叶儿——咏柳叶儿
(二)合作学习,探究理解。
1.讨论交流:
(1)本文重点写到抢柳叶儿吃,你身临其境的感受一下,这在当时是件“极苦的事”还是“最乐的事”?
(2)在“我”看来“柳叶儿”的味道如何?
(在文中找出依据并作分析)
2.质疑解疑:(同桌讨论)
组织引导学生结合课后练习二研读重点语句,学生回答可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但不能脱离当时和现在的'特定时代背景,不能离开儿童的心理特点。
3.融合情感:(小组讨论)
作者对“柳叶儿”具有何种感情?
(师作引导,结合饱含感情的语言。)
4.积累学习:说说你所知道的咏柳的诗句。(学生交流)
5.小结。
(三)拓展延伸:
根据你所了解到的自己的父母或长辈的童年吃的食物,与你的童年吃的食物作一对比,以“吃”为话题,口头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课后学习:
将“拓展延伸”的内容进一步完善,整理成书面材料,写到练笔本上。
教后记: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识16个汉字,能读准字音,分清字形。
2、能够根据图画初步了解这些字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能读准字音,分清字形。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小朋友想和老师一起做游戏吗? 生:想。
师:游戏的名字叫“跟我学”,请小朋友听清楚,看准了,咱们现在就开始。
请你跟我拍拍手。(师拍手) 生:我就跟你拍拍手。(生跟着拍手)
师:请你跟我笑一笑。 生:我就跟你笑一笑。
师:请你跟我坐坐好。(师做坐端正的姿势) 生:我就跟你坐坐好。(生跟着坐端正)
师:请你跟我来认字。 生:我就跟你来认字。
师:小朋友喜欢认字吗? 生:(非常高兴)喜欢。
师:的确,认字是很有乐趣的,我们在《认一认1》中知道了身体某部分的名称,《认一认2》中知道了一些动物和植物的名称,我们还在《认一认3》中知道了大自然真奇妙,
《认一认4》中我们也已经学习了8个生字,你们还记得它们吗?
1、复习第一课时中出现的“出入开关坐卧立走”。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棒极了!
2、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啊?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看,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树上结满了一个个大苹果。(出示苹果树)这可不是普通的苹果,是智慧果,在它的后面藏着拼音呢,谁能把它读准,老师就把这个苹果送给他。(东南西北前后左右的拼音)
3、进行摘苹果游戏。
(设计意图:直接让学生上台摘取苹果并拼读出字音是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好动,让他们上台来实际操作,学生更感兴趣,更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更直观。】
q没有摘到的小朋友不要急,只要你表现好,以后老师就把机会给你。
二、新授
前后左右的教学
1、认一认4中还有八个字也很有趣,生:想。
2、 师:那好,咱们现在就来学认这八个字。出示“前后左右”
学生交流是如何认识这4个字的,并请学生指读,领读、齐读。
评价:你真棒!请你再读一遍给大家听。 (生读)
你是位爱读书的好孩子,我们大家都要向你学习。你教大家读一读。(生跟读)
你真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处处留心学习识字。你教大家读一读。(生跟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认识这些汉字的,这是一种成功的体验,也为其他学生指明识字的途径,激发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识字。)
3、教学图文结合的方法识字,学生自学这4个字。
剩下的字,怎么学呢?老师教你几招。瞧(师指投影),每个字上面都有图,你可以看图识字;咱们正在学拼音,这里面凡是用红色标出的音节你已经会拼了,你可以拼读音节来认字;还可以问问周围的同学和老师。就这样来学,谁学得好,我们就请谁来当小老师。请小朋友把书打开,翻到 页,拿好书,坐端正,姿势不对不读书,检查一下你的读书姿势。(学生坐好后,自学这八个字,师巡视指导,并注意纠正学生的读书姿势)
(设计意图:让学生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4、自学反馈。指读、齐读。
师:这位小朋友读书姿势最正确,送你一颗小星星。(送星星)
都会读了吗?谁来读一读?
师:大家都能读准了吗?请小朋友一起连起来读。
谁在前,谁在后?
左和右怎么分?写字那笔的是哪只手?
5、分清左和右的字形
左和右,两兄弟,比一比不同之处在哪里?(
6、左和右长的很像,下面有工就是左,下面有口就是右,因为我们吃饭拿筷子的手是右手,和吃饭有关系,所有右字下面有个口。
教口诀:左下工,右下口。
7、老师领读左右,拿生字卡片辨读。边读边举起相应的手。
8、游戏:“跳房子”。
一名学生出示卡片,两名学生听口令“跳房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脑、动口、动全身,不仅增加了学生识字的兴趣,更易记住字形,也促进了左右脑的协调发展。)
9、儿歌
有一首儿歌里就有这几个字,请学生上台找一找,指一指,其他学生跟读。
学生跟老师读一读儿歌。
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就像一条小花狗。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就像我的好朋友。
课间操
(设计意图:在轻松的音节、欢快的节奏中,让孩子们动口、动手、动全身,消除了疲劳,使学生很快又以饱满的情绪继续学习。)
东南西北的教学
1、猜谜语:东边升起西边落,又发光来又发热,万物生长离不开,八大行星围它跑。
2、你知道太阳从哪边升起,哪边落下吗?
认读东西,东西都是表示方向的名词。
3、你还知道有哪些表示方向的`词吗?
认读南北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组织教学。既交给了学生相关的生活常识,又创设了一个语境,为学生后面学习利用太阳辨别方向突破难点,准备了条件。)
4、齐读
5、儿歌
太阳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教学儿歌
早晨起床,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6、把东西南北4个字贴在教室的墙上。
(设计意图:寓识字教学于游戏和活动之中,音、形、意三者结合,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兴趣盎然。)
7、出示中国地图。祖国的很多省份和城市的名称中都有这4个字,请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会说的同学带领大家读一读。
(设计意图:课外延伸,注重实践。出示中国地图以及省份城市的名称,充分体现让学生在生活中巩固、在生活中认字这一思想,培养学生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都可以学习语文的意识。)
三、巩固
1、对口令
这几个字都是表示方位和方向的,而且像东和西,左和右等等都是相对的,老师和大家一起玩一个对口令的游戏
我说左---
我说前面----
我说南极-----
我抬左手------
2、找朋友。把第一环节中的苹果拼音卡片贴在汉字的下面。
把8个字的拼音分发给学生,将卡片贴在汉字下面,并带着其他学生读两遍。
3、读书
师:咱们今天学了八个字,你能把这八个字连起来读读吗? 生:能。(生练读)
师:谁愿意读? ( 生争先恐后要读,齐读)
师:拍着手打节奏会读吗?(生边拍手边练读)
师:你能把《认一认3》所有的字连起来读吗? (生练习有节奏地诵读)
背诵认一认3(师生共同背韵文,并逐步加快节奏)
师:今天小朋友读得不错,如果还想读,我建议咱们课后在班里搞一个诵读比赛。
四、作业
1、有位学生,名叫贝贝;走出家门,进入校门;坐的位置,前面是东。猜一猜:贝贝的后面是什么?右边呢?左边呢?
2、这些字在生活中都能够见到,你可以在爸爸妈 妈的带领下找一找,认一认,你们一定能成为亲密的好朋友!
五、板书设计:
认一认4
东南西北前后左右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体会冬冬观赏冰灯后异常兴奋的心情。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引人注目”“晶莹”等词语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能说出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些内容。
二.教学重点
1.体会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2.掌握按方位顺序写的段落的阅读方法。
三.课前准备
课文录音课件词语卡片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学习生字,理解有关词语。
教学过程
一.点击课件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神奇的世界。(点击课件:哈尔滨的冰雕灯会)
2.说说人们在干什么。(引出课题:24 看冰灯)
3.你看到过用很大很大的.冰块雕成的冰灯吗?请说说。
二.初读课文
1.听录音读课文,感受冰灯之美。
2.自读课文。
3.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重点:滨()莹()烁()
(2)分析字形。重点:佛腾廊檐
(3)按结构说生字:上下结构( ) 左右结构()
左中右结构()半包围结构()
4.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思考:冬冬在看冰灯的过程中到过哪些地方?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
5.默读课文,想一想,说一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些内容。
讨论后板书:
什么地方 公园门口 冰桥前 冰雕长廊 冰雕动物园 冰迷宫 冰灯前
看到什么
6.说话训练
(1)冬冬来到______(什么地方),看到________(什么东西)。
(2)冬冬看到_______(什么东西),在_________(什么地方)。
三.细读课文
1.冬冬到了很多地方,看到了许多神奇美丽的冰灯。那么哪一个地方的冰灯你最喜欢呢?请你美美的读读它吧!(学生自由读)
2.学习第2段
(1)指名读。
(2)品味佳句:公园里一座座冰雕晶莹透亮,闪烁着五彩的光芒。
“一座座”写出了什么?“闪烁”是什么意思?从“晶莹透亮”上你知道什么?
(3)朗读第2段。
3.课文哪一段最吸引你? (这里暂以第4段为例教学)
(1)有感情地读读第4段.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内容及原因。(学生各抒己见)
(2)点击课件:栩栩如生的冰雕动物
理解“奔腾”“报晓”“神气活现”“挥舞”等词语。也可以做做动作理解。
(3)除了这些冰雕动物,还会有哪些冰灯?用“()的()怎么样地干什么”句式说一说。
(4)完成作业本第2题,正确搭配词语。
(5)朗读训练。
4.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第3段,说说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些内容.
(2)再边默读边用“===”划出表示地方的词语,用波浪线划出写看到什么的词语。
(3)读读第2、3两句,你认为哪些词用得好?
(4)读第4、5两句,哪些词突出冰雕特点?有不理解的词吗?
四.回顾总结
如此美丽的冰雕让人流连忘返,让我们有感情地读出来,介绍给别人。
五.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词语。
2.读熟全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
第2课时
教学要点
通过回顾课文内容,用作家、导游、播音员等形式进行读、说、写的训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面对这神奇的冰雕世界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2.齐读全文。
二.能力训练
1.回顾课文内容:什么地方看到什么?
什么地方
看到什么
2.能力训练。
(1)板书:作家播音员导游你想当什么?用什么形式把这美丽神奇的冰灯介绍给别人?
(2)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进行自由学习。
(3)交流。
请播音员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出来。
请当导游的同学把自己喜欢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请当作家的同学把自己想象的东西写出来。(投影显示)
(4)评选最佳表现奖和创意奖。
3.评价。
三.总结全文
1.冬冬面对多姿多彩的迷人冰灯,心情怎么样?请齐读最后一段。
2.理解“天寒地冻”。为什么天寒地冻而冬冬却一点也不觉得冷呢?
3.指导朗读。
4.自由感情朗读全文。
四.课堂练习
1.听写词语。
2.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作业本第5题)
(1)冬冬钻过冰“迷宫”。
冬冬来到冰灯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爷爷带冬冬到公园去。
爷爷带冬冬去观赏冰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事情发展顺序整理句子。(作业本第7题)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最吸引自己的段落。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2、梳理李广的生平并能简要地概括。
3、根据自己的理解,评点李广的人生经历。
4、理解司马迁对李广的评价和他对传记人物评价的倾向。
教学重点:
1、概括李广的生平。
2、评点人物。
3、理解司马迁对李广的评价。
教学难点:
1、分析李广的命运悲剧。
2、司马迁对传记人物评价的倾向。
教学方法:
朗读、点拨、研习、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语:
以大屏幕代替:“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独臂将军去似飞,弯弓百步虏无遗”,这说的就是李将军。我们今天就一起欣赏李将军的风采。
二、概括李将军的生平
请学生回忆内容,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李广的人生经历。围绕他的人生经历中主要发生的事件概括。
教师提示:李广的一生都在做什么?抗击匈奴。用他的话说就是,“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整个人生都与抗击匈奴有关。曾经为抗击匈奴得到皇帝的赏识,也曾经因为抗击匈奴获罪,更是因为抗击匈奴被捉,最后也是因为抗击匈奴而自刭。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国家,一生都在抗击匈奴的战场。
三、司马迁传记人物
司马迁为什么会给他立传,他在李广身上看到了什么?李广对于司马迁来讲,有什么传记价值?
请同学们思考作答。
预想:1、李广的.卓越才干。文章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他在抗击匈奴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作战才能。
2、李广的正直品行。结尾评价里反复说他身正、诚恳、忠诚。
四、人物评点
司马迁如何展示人物风采的?
学生活动:安排学生自由组合评点人物的风采。提示先寻找有关人物风采的内容,然后运用评点法点评。
教师提示评点范例:
如: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通过文帝的感叹,可以看出李广的作战才能。“万户侯”就是对他的肯定。课本上第51页。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引用孔子的话,赞扬李广为人正派,以身作则。课本第56页。
卓越才能可以从骑射、机智、胆量三个方面评点。
正直品行可以从身正、廉洁、爱士三个方面评点。
五、人物命运悲剧
以上是李广的名将风采,但这样一个具有优秀品质的将军为什么最后却引刀自刭?
学生依据内容思考。首先是自刭,面对刀笔之吏他自杀了,这就说明与他有关,表现了他的正直,有宁死不屈的气节。另外就是卫青的原因,他让李广去和别的部队合并,而根据当时的情况就没有合并行军的条件;而在行军路上向导逃亡,最后延误了会师的时间。
归纳以上的原因,既有个人的,也有别人的,既有人为的也有客观的。如果我们纵观李广的生平,发现他的一生并不平坦。连写《滕王阁序》的王勃都对他有喟叹:“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而在这篇传记里文帝感叹他生不逢时;自己曾被活捉;也曾经被贬为平民;他能射杀老虎也能被老虎伤害;为抵挡单于请命不许;一生作战七十余次,在六十多岁的时候面对刀笔之吏。统观这些经历,我们会逐渐明白造成他命运悲剧的原因。
那李广命运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请同学们思考作答。
预想:1、朝廷不用。
“天子以为老”、“毋令当单于”、“令广并于右将军军”。朝廷不用的背后是对人不信任,迷信思想在作祟,用人唯亲的原因。
2、性格局限。
如他抗击匈奴,极具作战才能的他却被活捉?他能射杀老虎的时候能被老虎伤害?这是什么原因。因为他有个作战特点,他善骑射的特点是“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这个能反映出他的什么性格特点?自恃其能并且思想保守,甚至有些顽固。
后来明知卫青和公孙敖的关系,但还对大将军做出请求。不与大将军辞别;对大将军的问话不做解释。可以看出他讷口少言,不谙世故,性情冲动。
那么这两个原因,哪个是主要的?性格局限。其实刚才我们在梳理他一生经历的时候,就可以发现,大多数的不如意与自身有关。所以李广的命运悲剧也可以定性为性格悲剧。这与项羽类似,这种悲剧更让人显得悲叹惋惜。
六、司马迁的评价倾向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司马迁为李将军列传,既有对他卓越才能的赞赏,也有对他正直品行的颂扬,还有对他命运悲剧的同情。那么这三点哪个是最为重要的,是最被司马迁重视的?
是他的正直品行。依据一是他结尾对李广的评价,引用《论语》的话赞扬他的为人正直,直接评价“李将军恂恂如鄙人”,说他的“忠实心”,引用谚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赞扬他的为人。二是司马迁对多个传记人物的评价都注重的是他为人的品行。如评价孔子“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评价屈原“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等。三是只有肯定了传记人物的为人,才可以推崇他的才能,因为具有这样的为人的才能才可以发挥出社会效用,如果没有为人,只有才能,那样他对社会的作用是极其狭小的。也只有在肯定了为人之后,才会为他的悲剧命运产生同情和怜悯,借此感同身受地抒发心中的愤懑,而这也正暗合了“发愤著书”的传统。这在《报任安书》中提到的“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样就在肯定为人的同时,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愤懑。所以司马迁特别看重传记人物的为人。
所以我们不妨这样说:如果说《诗经》告诉了我们什么是诗,那屈原则用《离骚》告诉了我们什么是诗人,而司马迁则用《史记》告诉了我们什么是人。
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七、作业
解释“不虚美、不隐恶”这个观点,并用《李将军列传》来说明。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想象画面,知道店主为什么会把贵重的项链以几枚硬币的价格卖给小女孩,体会姐姐、妹妹、店主的真情。
2、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情分析人物的情感世界,启发学生用真心换真心,用真诚对待真诚。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语言,培养良好的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店主说的那句话:“她给出了比任何人都高的价格——她付出了她所拥有的一切”的含义,懂得真情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道理。
2、学习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揣摩人物的内心。
教学准备:
课件(柔美的音乐)
一、课前导入——引真情
师:上课前,我想给大家讲一件刚刚发生的事情:就在我来给大家上课的时候,看见前面一位同学不小心扭伤了脚,蹲在地上,这时,紧跟在后面的几个同学连忙上来搀扶着他。虽然我叫不出他们的名字,但是他们的这份同学间的真情深深地触动了我。由于同学脚受了伤,走得慢,他发现挡住了我过道,连忙让在一边,还轻轻地说了句:“老师,您好!您先过”。瞬间,一份师生间的真情又让我暖在心头。是啊,就是那么一句简短的话,一个不起眼的细微动作,让人倍感温暖。
好,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挥之不去的同学情、师生情走进今天的语文课堂,用心去感受人间的另一份真情。
二、初读课文——找真情
1、请同学们翻开书108面,请大家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读读这个故事。边读边思考:故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做了什么?
2、交流:故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做了什么呢?(板书人物和买,退,送)
3、谁能把黑板上的这6个词语串联起来,用一两句话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课文——悟真情
A、第2段
过渡:看来,是一条蓝宝石项链串联成了今天我们要讲的故事。
这到底是一条怎样的项链呢?请同学们擦亮眼睛,从课文中找出一个词来说明。
1、从“货真价实”这个词中,我们来做个价格推测,这样货真价实的宝石项链,你认为大概值多少钱?
2、从大家列举的数字中可以得出一个答案,这条蓝宝石项链是相当名贵的,而小女孩准备用多少钱去买这条项链呢?请大家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读后纠正多音字的读音:打量、兴奋)
3、释:“小心翼翼”。小女孩为什么会小心翼翼的解开手帕包?(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师:小女孩矮矮的身材还没有柜台高,裙子上还打着补丁呢,对于这样一个女孩来说虽然只有几枚硬币,攒起来该会多么的不容易!
请大家想象就这几枚硬币小女孩是怎么攒起来的呢?
(学生自由发言)
这几枚硬币就是这样好不容易才攒下来的,难怪小女孩会把硬币“摊”在柜台上。
4、“摊”字换成“放”好不好?(“摊”是一枚一枚地放)为什么要一枚一枚地放?(向店主显示她有足够的钱)
难怪小女孩当时会出现这样的神情,请找出描写小女孩神情的`词。为什么会这么兴奋、得意洋洋?(终于攒了这么多钱了,可以买项链送给姐姐当生日礼物了)
5、从这些动作和神情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天真可爱、单纯)的小女孩。来,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二段,再次感受小女孩的天真可爱吧!
B、第3、4段
1、小女孩为什么要送项链给姐姐呢?(指名读后纠正读音:当做)
师:是呀,这是她最爱的姐姐呀!因为在妈妈去世之后,姐姐就像妈妈一样照顾着她们,请同学们张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她会怎样照顾妹妹呢?
我们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课件出示)
当小女孩 时,姐姐就像妈妈一样 。
小结:从这里,我们不仅读懂了她买项链的原因,还读出了她和姐姐之间浓浓的姐妹亲情,请大家再次朗读小女孩说的这段话,读之前想想,小女孩会用怎样的语气对店主说这番话?(激动,高兴,幸福,有一点伤心)好,我们就带着这样的语气读一读,重温这感人至深的姐妹真情。
过渡:同学们的朗读打动了老师,小女孩的话语感动了店主,当时店主会想些什么呢?(学生发言)
同学们,店主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请大家默读课文第四段,圈出表示店主动作的词。学生反馈
师:同学们,你们猜猜,店主会怎样做这些动作呢?你能不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要不,大家前后桌先讨论讨论。(课件出示情景想象)
师: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店主包装这条项链特别的细心,同学们,你们想想,店主细心包装的仅仅是一条名贵的项链吗?他细心包装的还有那 珍贵的姐妹情 。
当时,店主还说了一句暖人心的话是 ------- 拿着吧,小心点儿 。
小结:是啊,小心点!这可是一条非同寻常的项链啊,她融入了妹妹对姐姐的一份报答之情,一颗感恩之心。
C、第5-11段
过渡:此时,小女孩终于如愿以偿地拿到了项链,她满心欢喜、连蹦带跳地把项链带回家了,可是姐姐却把项链退了回去,这是为什么呢?
1、找出写姐姐退项链过程的自然段(5—11段)。
2、分角色朗读该部分。
3、姐姐为什么要退回项链?看来,姐姐的生活经验可比妹妹强多了,她明知这条项链是货真价实的,她不希望店主蒙受损失,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姐姐 很诚实、很善良 。
4、师:这的确是一条货真价实的项链,可店主坚持把项链再次送给了姐姐,当时他说了这样一句话:(课件出示)“她给出了比任何人都高的价钱——她付出了她所拥有的一切。”学生齐读。
⑴“她所拥有的一切”是指什么?
⑵几枚硬币为什么说是比任何人都高的价钱,有多高?(倾其所有,一切。)
师:虽然只是几枚硬币,可这几枚硬币却是小女孩的全部积蓄呀,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
(课件出示):小女孩付出的不仅仅是几枚硬币,她付出的还是 。
小结:对,是真情!是姐妹之间浓浓的爱,深深的情。这种爱,这份情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是最高的价钱,所以正如我们的课题所说的是“真情无价”。(板书课题)
体会店主的真情
1、同学们,假如我是店主,我是不是非得把项链卖给她?为什么?说说理由。
2、同学们找的理由都很充分,但店主却毫不犹豫地卖给了她。你觉得店主是个怎样的人?(善良,有爱心,慷慨。欣赏真情)
3、多么好的一位店主啊。学到这,你觉得课题中的真情指的是谁与谁之间的真情呢?(姐姐与妹妹,姐妹与店主)板画:心。
同学们,亲人朋友间的真情是无价的,是常见的。而陌生人之间的真情更让人称赞。
让我们再轻轻地读读这句话,感受这份无价的真情!(生齐读)
让我们再高昂地读读这句话,赞美这份无价的真情!(生齐读)
让我们再深情地读读这句话,记住这份无价的真情!(生齐读)
4、师:此时此刻,小店里一片寂静,然而我们分明可以触摸到荡漾在小店内的暖暖真情。来,我们读读姐姐对这真情的感动吧!(齐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说真情
师:小店里荡漾着真情,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真情无处不在。(课件出示)现在请大家仔细回忆身边的人和事,有哪些真情曾经感动过你。(学生发言,老师点评:在这儿,老师还想告诉大家的是,在我们发现真情,享受真情的同时,别忘了更多的奉献真情)
五、情感升华——写真情
通过你们的讲述,我们的教室也已经溢满真情了。真情到底是什么呢?这不禁让我想起课前发生的那个情节:扭伤脚的同学看见挡住了我过道,轻轻地说了句:老师您好,您先过。那我可不可以这样说:(课件出示)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感受老北京“吆喝”的民俗风情。
2、理清思路,体会作者对老北京吆喝的感情。
3、品味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
感受老北京“吆喝”的民俗风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及体会作者对老北京吆喝的感情。 教学方法:
1. 情景教学法
通过吆喝的视频、音频营造一种老北京民间文化氛围,让学生直观感知吆喝艺术。
2. 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课件介绍作者萧乾生平及创作,引进萧乾其他作品阅读,拓展视野。
课前准备:
收集、整理“吆喝声”,制作成幻灯片;并利用网络、电视等信
1、速读4-14段课文,找出作者介绍了老北京的哪些吆喝声?勾画出来。(1-3组回答5-8段里的吆喝声,4-6组回答9-14段里的吆喝声)
5-8段:
(5)大清早卖早点的:大米粥呀,油炸果的;卖青菜和买花儿的
(6)卖馄饨的;(7) 卖硬面饽饽的;(8) 唱话匣子的;
9-14段:
(9)盲人算卦的;乞丐行乞的;(10)卖大小金鱼儿;卖蛤蟆骨朵儿(蝌蚪);卖雪花酪的;卖柿子的;卖糖葫芦儿的;卖烤白薯的;(11)卖秫秸杆制成的玩具的;卖烧麦的;卖卤煮、炸豆腐的;卖萝卜的;卖山里红(山楂)的;(12)卖荷叶糕的; 卖荞麦皮的;(14)卖冰棍儿的
2、这些吆喝是按怎样的顺序来介绍的?从哪一段可以看出来?(勾画出关键词。)
时间顺序:(1)“从早到晚”顺序:清早、白天、夜晚(2)“一
年四季”顺序:春、夏、秋、冬从第四段看出来的
3、作者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
深厚的喜爱和怀念之情,也包含着对老北京民俗风情和对无忧
的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同时也对吆喝这种北京记忆的逐渐消失而感
xiaoxue.xuekeedu.com
到惋惜。
(二)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独立完成后,师友交流。)
1、让学生阅读11-13段,思考:吆喝的作用是什么?吆喝声有什么特点?
(提示:可以用原文回答)
作用:广告 吸引顾客
特点:(1)声调(12段)有变化 (2)节奏(13段)合辙押韵
2、给学生放一些吆喝声音,并让他们尝试模仿几个吆喝,体会老北京吆喝的特点。模仿吆喝
3、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来写的,语言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1)对比下列两个句子,说说哪句的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甲)只要兜里还有钱,一听到卖烤白薯的声音,就买一块。一路上既可以取暖,到学校还可以拿来吃。
(乙)只要兜里还有个制钱,一听“烤白薯呀真热乎”,就非买一块不可。一路上既可以把那烫手的白薯揣在袖筒里取暖,到学校还可以拿出来大嚼一通。
通过对比总结出本文的`语言特点:表现力强 。
(2)读一读,注意划线词语的特点。
(甲)一头儿是一串小抽屉,里头放着各种半制成的原料:皮儿、馅儿和佐料儿,另一头是一口汤锅……讲究皮要薄,馅儿要大。
春天一到,卖大小金鱼儿的就该出来了,我对卖蛤蟆骨朵儿(未成形的幼蛙)最有好感……
文中有很多类似句子,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本文的语言特点:有儿化音。
(乙)有个卖萝卜的这么吆喝:“又不糠来又不辣,两捆萝卜一个大。”
有的乞丐也油嘴滑舌地编起快板:“老太太(那个)真行好,
给个饽饽吃不了。东屋里瞧(那么)西屋里看,没有饽饽赏碗饭。”
文中有很多类似句子,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本文的语言特点:合辙押韵。
另外本文语言还具有运用轻声;方言词语等特点。
1、让学生快速跳读课文,勾画出最能反应吆喝人生活处境的关键词句。
2、让学生阅读第六段,回答问题: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吆喝人,虽然利润微薄,处境艰难,但他们面对生活是一种怎样的态度呢?
让学生完成课堂总结,并谈谈收获。师友互相做出评价。 种类繁多,本文按(时间)顺序介绍
吆喝 作用(广告,吸引顾客 )
特点:声调有变化;节奏(合辙押韵 ) 我的收获:
师友评价:
(1)本文是散文体裁,选自《北京城杂忆》,作者是 萧乾 。
(2)吆喝的作用是什么?吆喝声有什么特点?
作用:广告,吸引顾客;吆喝声 特点:声音有变化、合辙押韵
(3)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表现力强、有儿化音、合辙押韵、运用轻声;方言词语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会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知道了哪几种卫星比武。
4、了解每一种人造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重、难点:
了解每一种人造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卫星资料。
教学流程:
一、督预示标
1、督预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神秘的朋友,想知道它是谁吗?请看大屏幕(课件1)它是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是卫星的一种。同学们卫星的本领可大了!它们在太空中各显神通,争相为人类做贡献,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比武,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卫星比武的现场!
昨天大家已经把这篇课文预习了,老师先考考大家字词的掌握情况,(课件2)(挑选一组,每个词语读两遍)词语读的很棒,不知道句子是不是也能读通顺呢?(课件3)指名读。
句子中“宛如”是什么意思,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好像、仿佛)把“好像”换上去再读读。“约莫”能换成什么词?(大约)换上去指名读。
2、示标
从大家的朗读中,我能感受到同学们预习的很认真,这节课上你还有什么疑惑?你的疑惑就是你本节课的目标?
(生汇报)
孩子们老师把咱们的目标中细化一下就是这样
二、自学梳理
在比武场上,你来我往,风云万变,各种卫星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都有那些卫星亮了相?它们各有哪些特点和功能?请大家打开语文书P42。下面请根据老师的自学提纲自主学习课文。(课件5)
自学提纲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为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卫星?
2、说一说课文先写了卫星的什么?后写了什么?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表示卫星特点和功能的句子。
卫星名称 外形特点 功能
三、小组解疑
我刚才看到很多同学在书上做着详细的标注。有部分内容大家还有一定的疑惑,为了更好的解决疑惑我们进入第三项小组答疑,请同学们和小组内小朋友交流讨论。发扬互帮互助的精神,心动不如行动,开始吧!
四、展示评价
分组汇报。
同学们讨论的热火朝天,思考问题的角度也别具一格,谁愿意接受全班同学的都挑战,请把你们小组第一题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大家。
卫星名称 外形特点 功能
1、学生汇报填表。
2、指导读文。
五、联系拓展
1、这些卫星在大显身手,为人类做贡献,它们就是太空中的英雄啊!孩子们,你们想不想演一演这些英雄呢?(生:想)给大家一点提示:(课件16)先在小组内试一试。
温馨提示
①、你打算表演哪种卫星?
②、从哪些方面介绍,能让自己家喻户晓。
③、怎样表演会给人留下印象。
2、学生表演。
3、欣赏卫星图片。
六、总结导预
今天,我们大家通过课前预习制定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了侦查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通讯卫星、资源卫星这五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板书)从现在起,做一个热爱科学的人吧,将来你一定是一位大科学家。
下课后请按照我们的预习三步走——找生字,划词语、熟读课文、批注自己的理解。来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卫星比武
外形特点 功能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上册教案01-25
语文园地教案12-14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教案(经典)07-30
语文教案[精选]07-20
语文《狼》教案 03-18
语文《赶海》教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