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7-24 10:35:52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张家界的迷人

  教学难点:知道张家界的武陵源为什么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认识它的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法、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国湖南,有个非常美丽、又非常迷人的地方。它有着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又有着黄山之变化、桂林之秀丽。你们猜是什么地方?出示课题:10*迷人的张家界

  以前是怎么学习阅读课文?(抓住预习和课后思考练习中的问题和要求来读通、读懂、读好课文。

  [出示](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张家界的`迷人景色?

  (2)武陵源为什么能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3)文章三、四、五自然段开头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4)把你喜欢的部分找出来,与同学们交流。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预习,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奇山秀水

  植物宝库

  动物乐园

  二、品读课文、发现美、感受美

  1、学习描写山峰的部分(2——4节)

  四人为小组,读书交流喜欢的部分,可以朗读、可以说喜欢理由。

  第二节

  (1)指名读,读出喜欢之情。[出示]“重重叠叠……利剑……”

  (2)[出示课件]看图,师配乐范读。

  (3)指名读,再次欣赏,齐读。

  (4)省略号表示什么?再出示图片,让学生用“有的……有的……”说话。

  (5)引读“它们纷纷排列……优美的诗”。

  (6)再次配乐齐读。

  第三节

  (1)指名读或说。

  (2)其他学生考考金鞭岩爱好者,生提问题,生解答。

  (3)看图理解“斧砍刀劈”、“怒举的金鞭”、“气势磅礴”并指导朗读。

  第四节引读完成

  2、学习第五节

  (1)看录象、谈感受

  (2)自由读,画出认为优美的词。

  (3)交流,并出示词语“满山清翠”、“流水潺潺”、“纤尘不染”、“清澈见底”、“安谧静美”,读好词语,读好文章。

  (4)用上喜欢的词语练习看图介绍金鞭溪。

  3、小结,回到课始问题,解决问题3,并点出美学价值欣赏到的,下面欣赏科学价值。

  4、学习第六节,看录象大体了解。

  问题解决了,鼓励学生课后翻阅资料,获取更多的知识。

  三、总结升华

  齐读最后一节,总结,完成板书:人间仙境。

  齐读课题。

  板书安排:

  奇山秀水

  植物宝库

  迷人的张家界

  动物乐园

  人间仙境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植树造林的道理。

  认识11个生字,会字6个字;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书写“以、更”。

  小组合作探究

  课文插图图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松鼠吗?你们知道松鼠是什么样的?谁愿意说一说?[板书:松鼠]你们对松鼠有些什么了解?[板书:松果]

  齐读课题。

  小松鼠和松果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今天来读一读这个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在读书过程中,有什么困难?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3、小组交流生字词的情况,通读课文。

  4、说说课文讲了小松鼠做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样?

  三、学习生字词

  1、出示以下生字词(带拼音):(指名读)

  [ 聪明 活泼 忽然 眨 眼睛 如果 总有 以后 主意]

  3、学生认读去掉拼音后的词语。(个别读,小组读,全班读)

  4、学生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出示挂图)说说小松鼠在森林里干什么?

  2、如果你是小松鼠,在这么美丽的森林里,看着绿油油的松树,吃着香甜的松果,你想说些什么?(指导读句子:每个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

  五、指导写字“以”、“后”、“更”

  1、注意观察“以”:哪些笔画落在竖中线上?最后一笔是一点。

  2、注意观察“后”的两个撇:“平撇”和“竖撇”(平撇要写平,竖撇要先竖后撇)

  3、注意观察“更”的'“竖撇”,要先“竖”后“撇”。

  4、学生描红,教师范写“以、更”。

  5、写字练习,展示作品,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开火车读本课生字。

  2、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小松鼠一边玩一边吃香甜的果子,忽然,小松鼠眨眨眼睛,想起来了,(出示投影)引读: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

  (学习自由读句子)

  讨论:读了这句话,大家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这句话,注意读出担心、惊讶的语气。

  大家想一想,没有了松树,没有了森林,到处是(读词)光秃秃的,小松鼠们吃什么呢?到哪儿去住呢?

  3、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小松鼠为了自己有吃的,有住的,想出好主意了。

  (出示投影3)你们看小松鼠在干什么?

  如果你是小松鼠,你还会怎么做?

  2、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到了春天,小松鼠种下的松果怎样了?

  (出示投影4)小松鼠成功了吗?我们用欣喜的语气来读第五自然段!(师范读,生自由读。)将来这里会怎样?(齐读最后一句)

  讨论:小松鼠在这松树林里生活得怎样?

  五、写字指导“主”、“意”、“总”。

  1、注意“主”在田字格中笔画的位置。 、

  2、区别“意”与“总”心字底的不同。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4、写字展示,评议。

  六、扩展活动

  小松鼠和其他的小动物们在松树林里生活得怎么样?动手画一画未来的森林。

  板书设计:

  松鼠和松果

  松鼠 ————吃————松果

  (种)

  长 松 树

  教后记: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认识“餐、丢”等13个生字。会写“伙、伴”这两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学习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角色朗读。

  3、 知道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用实际行动帮助别人。

  教学重点:

  认字、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提出学习要求。

  1、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可喜欢看动画片了。而且,老师还找来了一部动画片呢!可是现在,我遇到困难:我找不到合适的配音演员,给我的这部动画片配音。你们能帮帮我吗?

  2、 想成为配音员可不容易。首先声音要响亮,说话要流利、有感情。今天,我就要从你们中间挑选出高手来为我的动画片配音。对自己有信心吗?

  3、 这配音的内容是什么?需要几名配音员?这一切的答案都在我们的课文之中,让我们赶快看看课文吧!

  二、 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 先给课文标上序号,然后大声地读一读课文,圈出你不认识的或者你认为比较难读的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 把你圈出来的词语读给你的同桌听。如果还有读不准的,请你的同桌帮帮你。(同桌互读)

  3、 集体交流。出示词词卡片:午餐、丢失、矿泉水、糟糕、粗心、大概、共同、汽车、记得、保管、夹着

  (指名读——开小火车读——齐读)

  4、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随机集体正音。

  三、 指导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

  1、 读了课文之后,大家认识了哪些小伙伴啊?(随机板书小伙伴的名字)和他们打声招呼吧!

  2、 那我们需要挑选几名配音员呢?

  3、 其实,这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那就是旁白,它起到了讲述故事的作用,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先选出最出色的旁白。(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4、 接下来,老师要挑选维加和玛莎了。你能找出维加和玛莎对话的段落吗?(第二、三、四自然段)

  (1) 刚才,我们已经把这几个段落读通顺了。现在,要把他们的对话读出感情来。出示:a、我抓住了能帮我读出感情的`词语和标点符号;b、当我知道玛莎和维加心里想些什么时,我就把句子读好了。

  (2) 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也可以用你自己的方法试一试。

  (3) 谁愿意来试一试?(指名读——集体评议——教师随机点拨——齐读)

  (4) 第二自然(以下问题随机提出):a、你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练习的?b、当时维加在想些什么呢?

  (5) 第三自然段:a、你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练习的?b、后面有个省略号,说明当时玛莎还有话要说,那么玛莎还想说什么呢?c、是啊,玛莎多担心、多难过、多着急啊!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6) 第四自然段:a、你是用什么访求进行朗读练习的?(抓“糟糕”)b、那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让维加大喊“糟糕”?你能用这个句式来说一说吗?c、是啊,这件事情发生得可真不妙。那么,在你的身边,发生过如此“糟糕”的事情吗?(指名说)d、想想当然的心情,再来读读这句话。

  四、 分角色读课文第1~4自然段。

  1、 现在,最关键的时刻来了。我们要评选出最佳玛莎和最佳维加来为老师的动画片配音了。(出示第1~4自然段中的对话)

  2、 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集体评议。

  3、 最佳珍玛莎和最佳维加诞生了,现在就让你们两位来为动画片配音,其他同学,一起来当一名出色的旁白吧!

  五、 指导书写“伙、伴”

  1、 你发现了什么?(左窄右宽、偏旁相同)

  2、 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12个生字,学会6个生字和笔画。

  2、 通过理解课文,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能力。

  3、 通过学习课文,向学生渗透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吗?见过海边的渔村吗?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朋友丁丁一住在海边,他也想给你们讲讲渔村里的故事,你们愿意听吗?(这种导入可以使学生从自己身边的所见所闻入手,让学生感受一种似曾相识的情景,然后再引入课文中,体会作者用美妙的语言所概括的情景时时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二、 自学

  1、 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拼拼汉语拼音,再把这些字读给同桌听一听,让他检查你读得准不准。

  2、 跟同桌互相指着生字条读一读生字。

  3、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一起读。

  4、 小组合作,帮助那些还有不认识字的同学把生字学会。

  5、 师出示故条,让学生当小老师帮助认字。

  (这种学生自学的活动方式能让学生有充分、自由的时间来进行支配。学生知道自己认识生字的情况,一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学习。在实践中发现让学生当小教师比老师讲解时学习效果好,学生更加喜欢这种平等的交流方式。)

  三、 诵读

  1、 你喜欢儿歌的哪一句,读一读。

  2、 谁能把整个儿歌读一读。

  3、 听老师读一读好吗?

  4、 学生练读后,指名配乐读。

  5、 全班配乐朗读。

  6、 评价:每句评价(断句、感情、重音);整文评价(标点符号、流利、感情);

  (这种生生之间的评价能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往往这种评价比师生之间的'评价更容易接受,更加自然。让课堂充满民主的气氛。)

  四、 教师展示大海里的物产图片,布置学生回家搜集有关大海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家住在大海边》课文内容,谁能把课文读一读?

  二、 练习背诵

  1、 去掉儿歌中每行的后5个字,让学生练习背着填一填。

  2、 那么老师把拐棍拿走你会背吗?

  3、 学生有感情背诵。

  三、 对话交流

  1、 能把你找到的关于大海的资料读一读吗?

  2、 听了他们的介绍,你又知道了哪些知识?

  3、 谁找到图片给同学们展示一下好吗?

  4、 说一说你对大海的印象。

  (有布置一要有检查,这种收集资料并交流的方法能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课外知识。随着学生年级的增多和语言能力的增强可让学生更开放地交流,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四、 写字

  1、 师先让学生写一写自己能写好的字,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 师范写事。先教笔顺,再教间架结构。

  3、 互相看着同桌写得好不好,如果好就奖励给他一个小五星。

  第三一课时

  一、 导入:谁能把课文读一读或是背一背?

  二、 练习

  (一)1、课文中的老爷爷有说不完的故事,你们想请他也给我们讲一个故事吗?

  2、那你们可要注意听啊,这个故事里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了?

  3、听后学生汇报。

  4、让手磨转的那句话怎么说?什么话能让它停下来呢?

  5、听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二)1、老师这里有两句话,你能读一读吗?

  展示台出示:我家住在大海边。船上有位老爷爷。

  2、能像这两句一样说一说吗?

  我家住在,有位。

  3、 你们认为谁说的句子好,把它记住好吗?

  4、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叫句子接龙。比如老师说小鸟住在大森林,你就要接着说大森林里有只啄木鸟就这样头接尾,尾接头地说下去。

  (练习中的游戏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即兴造句的能力,可以在今后的练习中经常练习。)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难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学情分析:

  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2、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教读

  (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3、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

  2、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

  3、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四、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教师导学

  ①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②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

  ③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语文教案 篇6

  一、 激趣导入

  1、 图片激趣

  欣赏课件

  “广玉兰花美吗?作者笔下的广玉兰更美!”

  二、自由读文,初步感知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感受她的美。”

  学生自由读文。

  “哪位同学们愿意说一说作者笔下的广玉兰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发言,教师肯定表扬。

  三、小组交流,生成目标

  “我们已经对这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家觉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达到怎样的`目标呢?请同学们小组内先互相说一说。”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给予表扬认可。

  四、形成目标,分组学习

  1、出示目标,学生学习

  “综合同学们的意见,我们的目标设计大致如下”

  (多媒体出示)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学习目标逐步学习,第一个目标完成后每组安排一名同学先汇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其余同学继续进行下一个目标的学习。”

  教师巡视指导

  2、 目标一检查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后安排一名同学板演。

  教师针对学生板书情况,重点指导。

  3、 目标二检查

  “下面我们要进行朗读的展示,请各组3号同学来比一比,可以选取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两分钟的准备,希继续发挥合作的力量。”

  学生读点评

  教师对最优学生给予配音伴读。(多媒体出示)

  五、小组交流,展示准备

  “今天我们交流展示了1、2两个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第三个学习目标将为我们下节课交流展示的重点。”

  “对下节课的交流展示有什么设想,小组内讨论一下。”

  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

  “课后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设想再做充分的准备,让我们期待更多的精彩呈现。”

语文教案 篇7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以人为本,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注重课内外延伸,训练学生对信息的搜集与整理。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读中质疑,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让学生学会读书;让学生读议结合,读写结合,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表达机会,让学生学会表达。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读读记记“魔力、通融、刻薄、武断、熔岩、窘况、阔佬、撵跑、雅致、考究、妙不可言、十全十美”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对作品的阅读,把握托德、老板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前后对比,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课前介绍《百万英镑》的故事梗概。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故事

  1、出示课题“金钱的魔力”。

  2、自由读课文,思考:从课文的描写中看,金钱到底有怎样的魔力?

  3、课堂交流。

  学生可能有各种回答,都是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应该尽量承认他们的有限合理性,但是一定要围绕课文,从课文中得出结论。比如:金钱可以让一个人的笑容凝固;金钱可以一下子改变一个人的态度;金钱可以让一个流浪汉受人尊重……

  同时,还要让学会生朗读相应的课文,以检测学生认识生字,读通课文的情况。

  二、再读课文,谈谈感受

  1、默读课文,思考:

  (1)读了课文,你对托德和老板有什么感受?用一个词来表达你的感受。比如:讨厌、喜欢、厌恶等。

  (2)你的这种感受来自于什么地方?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说说理由或有感情地朗读。

  [“多元解读”给了学生更广阔的空间,扩展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丰富了文本的内涵。]

  2、小组讨论,形成组内意见,推选人员代表小组发言。

  3、课堂交流,谈谈感受。

  一般情况下,学生一致的感受是讨厌或厌恶,但也不能排除有些学生有不同的感受,但要让学生把话说完,注意学生分析的理由是否言之有理,同时也要注意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

  理由主要集中在两个地方:

  (1)托德:从刻薄的嘴脸到一脸的窘况,主要集中在托德笑容的变化。

  (2)老伴:从耻高气昂到过分殷勤,主要集中在他说的一场段话中。

  4、讨论,我们为什么要厌恶或讨厌他们呢?托德和老板有什么特点,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概括。

  三、研读重点,体会语言

  1、读读课文中有关段落,想一想:在这篇课文中,你觉得托德和老板这两个人,哪一个描写得更加传神?

  2、交流各自的观点,展开讨论。

  在学生的讨论中,教师要随机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体会描写的传神之处。

  3、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和第11自然段。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上册教案01-25

语文园地教案12-14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教案(经典)07-30

语文教案[精选]07-20

语文《狼》教案 03-18

语文《赶海》教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