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8-07 09:21:34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优秀(8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优秀(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

  2、用心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字,谁认识?

  师:谁能帮助这个字找个朋友?

  师:聊天,不仅要用嘴巴去说,而且还要用耳朵仔细地听,所以这个字是什么偏旁?

  现在,我们来聊聊天:平时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照顾你的?

  我们是二年级的小学生,在父母的眼中是弱小的,但萨沙只有五岁,妈妈却夸他是勇敢的孩子,你们想知道是为什么吗?我们一起来学习《我不是最弱小的》,板书课题,生书空。

  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1、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检查读词,读字,解释词意。

  2、指名读文,谁能回答刚才提的问题?板书五个人和物。

  3、我们再来默读,做到一不指读,二不动唇,三不出声,想想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要考考大家?试着做做批注。

  4、实际上啊,朗读就是代课文中作者说话,就是代课文中的人和物说话。

  5、在这几个人和物中,蔷薇是最弱小的,谁愿意先代雨前的蔷薇说说话?(小黑板)

  你听出来什么了

  还有谁愿意代雨前的蔷薇来说话?

  你听出了什么?

  多么美、多么香的蔷薇花啊, 让我们一起代蔷薇说说吧!

  我们学会了代雨前的蔷薇说话,谁还会代雨中的蔷薇说话?看着黑板上的文字,先自己练一练。

  指名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还有谁要代雨中的蔷薇说话?(读后问)你感受到了什么?

  雨前、雨后的蔷薇是多么的不同啊,请男同学代雨前的蔷薇说话,请女同学代雨后的蔷薇说话,比一比,看谁读的更好?(读后引导)听了这两段话后,你有什么想法?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大家的想法就是作者的想法,关爱弱小应该是每个人都有的一种美好的感情。

  6、代蔷薇说完了话,我们再来代课文中的人物说话。文中哪些人说了话?他们的话能不能分开?

  萨沙向妈妈提了几次问题?在书上画出来。

  (1)谁愿意代萨沙说第一句话?

  听了萨沙的话,这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萨沙为什么感到奇怪?

  我们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这也是文中妈妈对萨沙说的话,谁能代妈妈再说说这句话?妈妈会怎么说?(疼爱、语重心长、关心)

  (2)谁来代萨沙说第二句话?

  萨沙为什么这么说?

  谁再来代萨沙不服气地说说?

  妈妈这个时候是怎么说的?

  听了妈妈的话,萨沙会怎么想?

  谁能代作者来介绍萨沙保护蔷薇的经过?

  谁能学着萨沙的样子做做“盖”的动作?

  让我们都站起来学着萨沙的样子掀起雨衣轻轻地盖在蔷薇花上。(学生做动作)

  这是森林中的一种多么美好的行为啊!谁再来代作者介绍介绍。(学生一个接一个连续地说)

  (3)现在,萨沙是怎样对妈妈说的?谁代萨沙说说第三句话?

  你听懂了萨沙这句话的意思了吗?

  齐读妈妈的话。

  7、课文中妈妈和萨沙说的话都在4到9自然段,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这几个自然段,试着连起来代妈妈和萨沙说话。

  师:再请大家去掉旁白,带着动作直接说两个人的对话,想想应该怎样说更好。请同座位的两位同学合作,一人做妈妈,一人做萨沙,说说他们的对话,注意语气、表情和动作。指名表演

  三、拓展:爸爸、妈妈、萨沙都在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保护过比自己弱小的人?大家都很有爱心,能去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四、小结:板书妈妈——托利亚——萨沙——野蔷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是啊,每个人都在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

  多感人的一幕啊,当看到需要关爱的人时,我们要勇敢地说——我不是最弱小的。

  当看到比我们更弱小的人时,我们要自豪地说——我不是最弱小的'。

  当看到关心我们,爱护我的人时,我们要大声的告诉他们——我不是最弱小的。

  五、作业

  做一件帮助弱小的人或事物的事。

  课后小结

  当看到需要关爱的人时,我们要勇敢地说——我不是最弱小的。

  当看到比我们更弱小的人时,我们要自豪地说——我不是最弱小的。

  当看到关心我们,爱护我的人时,我们要大声的告诉他们——我不是最弱小的。

  课后习题

  一、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弱小(luò ruò)纤弱(xiān qiān)闷热(mēn mèn)

  滂沱(pāng páng)假日(jià jiǎ)旷地(kuàng guǎng)

  二、会读会写。

  (1)到文中找出感叹句和反问句读一读。

  (2)你能试着各写一句感叹句和反问句吗?

  ?(问句)

  !(感叹句)

  三、填空。

  (1)大雨前,野蔷薇是这样的( )。

  (2)大雨来临时,( )把雨衣给了( ),后来又传到了( )的手里,最后( )将雨衣盖在了( )上面,这么做是为了( )

  板书

  我不是最弱小的

  让雨衣:爸爸 妈妈 萨沙 野蔷薇

  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强大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学会12个字,认识10个字。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齐白石的画的特点,感受齐白石画中美好的世界。

  教学重点:了解齐白石的画的特点,理解一些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感受齐白石的画反映出来的美丽世界,感受齐白石对生活的热爱。

  课前准备:了解齐白石,收集齐白石的作品图片,预习课文。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学生介绍收集析资料与图片。

  2、展示齐白石的画,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3、今天我们要共同去了解的就是齐白石的画。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把音读准,其他同学正音。

  2、默读课文,如果在读中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记在书上。

  3、学生通过读提出不懂的.问题。

  4、带着这些问题,请同学们再来自由读课文,和小组同学讨论交流,我想大家一定能找到满意的答案。

  第二课时

  一、认读词语。

  二、提出疑问,引领全文。

  1、同学们都知道,我国有许多著名的画家,画画都有最拿手的,比如:徐安鸿的画骏马闻名世界、戴嵩擅长画牛,郑板桥的竹子令人称绝……那么齐白石擅长画什么呢?默读课文,找找答案。

  2、全班交流,相机理解“微不足道”等词句。

  3、小结:看来,齐白石的画与其他画家的画全然不同,他从“小”字着眼,从“微”字着手,使中国画表现出全新的风貌。他为什么会形成这亲独特的风格呢?让我们再细读课文,找找吧!

  三、读懂课文,启发想象,练习写话。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象:齐白石都画了哪些画?你最喜欢哪能一幅呢?

  2、学生简单交流:画了小鸡、蝌蚪、蝗虫和虾。并简单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画是哪个。

  3、请同学们找到描写自己最喜欢的那幅画的句子,多读几遍,再想想为什么喜欢?

  4、学生交流朗读以及感受,引导学生体会到是因为齐白石把都画活了,所以才这么吸引自己,而这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关,并有感情地朗。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7个生字;读写“平静”等9个词语,根据上下问理解“若隐若现”等词语的意思;会用“逐渐、恢复”造句。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或参考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给课文分段。

  3、能背诵课文3、4自然段,积累语言。

  4、通过同伴互助的学习,根据所学的课文,用自己的话来介绍钱江潮,发展语言。

  5、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以及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江山的思想感情。

  6、拓展阅读,初步了解对潮的一般写法;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激起对潮文化的探究。

  【教学重点】

  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感悟句子的意思,感情朗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介绍钱塘江大潮。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自学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7个生字;读写部分词语;读通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初步学会分段。

  2、学习课文第一段,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平静”等词语的意思;了解观潮胜地的景物及江面的特点;体会人们等待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图片,通过自主选择内容,用自己的话介绍潮来前的观潮胜地的情况。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去过盐官看过潮吗?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地说说钱江潮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钱江潮是我们海宁人的骄傲,海宁潮壮观天下无已家喻户晓。凡是去看过潮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

  有一个人,他也看了潮,还写下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一起去学习,分享他看了潮后的感受。

  出示:

  观潮。

  读课题:

  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如你在读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请提出来。

  2、读后交流:

  指名读生字,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3、学习分段:

  ⑴ 课文可以怎样分段,你的理由是什么?

  ⑵ 学习阅读提示,明白分段的方法。

  ⑶ 小结方法:

  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或时间顺序:早上、午后、霎时。

  4、质疑:

  你在读课文时,发现了什么问题?

  三、学习课文,感悟特点

  1、默读课文第一段:

  给你留下很深印象的是什么?为什么?

  2、交流:

  ⑴ 将你读了后留下很深印象的内容与同伴交流一下。

  ⑵ 读江面的句子,体会其特点:

  宽阔、平静、横卧、笼罩、薄雾。

  ⑶ 读人们的句子,体会心情:

  人山人海、昂首东望。

  ⑷ 理解:

  昂首东望

  你能演示一下吗?

  ⑸ 自由选择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3、欣赏课件:

  盐官的风光。

  4、说话练习:

  今年的观潮日又来了,古镇盐观迎了前来观潮的各地朋友,潮还没来,可大堤上已是人山人海,你是一名中央电视台的播音员,你怎样将眼前的情况介绍给观众朋友呢?

  (自由准备。)

  (提示:可以利用第一段课文内容。)

  5、交流:

  ⑴ 学生展示。

  ⑵ 及时评价。

  6、小结:

  我们在作介绍时可以充分利用课文内容,将它变为自己的语言。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小结学习,留下问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已了解了潮来前,江面是______人们_____。

  为什么称海宁潮为“天下奇观”呢?下节课学习。

  五、练习提高,拓展延伸

  1、写一写生字和词语。

  书写指导:

  盐、昂、震

  2、搜集有关潮的资料。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了解“走”和“贝”的字理演变过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海边玩耍时愉快的心情,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3、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勇于提问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作者对浪花的无限喜爱之情。

  2、学习本课生字,重视笔顺。

  三、教学准备

  大海图片、贝壳和海螺的实物、生字卡片、字理识字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出课题,初步感知浪花的可爱。

  1、课件出示大海的录像或者图片。

  2、让学生自由说说看到了什么。

  3、板书课题,释题,齐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注意字音和语气。

  2、学生自由读课文,为自然段标序号,画出生字。

  (三)激发兴趣,多种方式识字。

  1、学习“贝”。

  ㈠教师出示贝壳,请学生说这是什么?出示字卡贝壳的“贝”。

  ㈡演示“贝”的字理演变过程,使学生了解它的构形理据。

  ㈢拼读字音。

  ㈣“贝”字的扩词:贝壳、宝贝。

  2、学习“才”。

  ㈠教师出示字卡“木”,让学生认读,再出示“才”,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区别。

  ㈡提示“才”是平舌音。

  ㈢本课“才”指事情结束得晚。

  3、同上学习“泪、去、走、浪、沙、眼、家、雪”

  四、复习巩固生字

  1、开火车读字卡。

  2、做玩跳棋识字游戏。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认读所学生字。

  (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找一找哪些句子或者词语体现了小朋友玩耍时的心情。

  2、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文中的小朋友喜欢浪花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3、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浪花送给了小女孩什么礼物?注意雪白和青青都是表示颜色的词。

  4、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找一找从哪里看出浪花很“淘气”。

  (三)指导书写。

  (四)完成活动与练习。

  1、“读一读”。引导学生开火车读。

  2、“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3、“提问题”

  让学生说说读完了课文,有什么问题,并能够把问题提出来。本环节重在引导学生质疑,问题的解决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师生课下查找资料解决。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自己喜欢的句子背诵下来。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本课生字、词语,能结合图文认识词语。

  2、过程与方法:

  (1)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结合图片、动画,体验学习的快乐;

  (3)通过形象的图片让学生更好认识生字词,通过游戏发展学生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

  (2)渗透环境保护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情感,有感情的诵读课文;

  (2)看懂图文,结合图理解字词,体会诗的第二句所包含的意思。

  教法、学法:

  感情朗读法、质疑法。

  教学思路:

  《家》是一篇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的课文,纵观整篇课文,它又是一篇十分简单的儿童诗,共六行十二句,但真正要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则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在设计上体现宽松和谐的氛围,体现“读的进输的出”。“读的进”即让学生结合平时的观察,激情生趣,读得出自己的感受。在教学中让学生当爱心小使者,去寻扎,发现画面中的“家”,然后让他们来当小老师。这样的设计是构建在学生的`年龄特点上的,通过形象的图片让他们更好地认识生字词,通过活泼有趣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让他们铭记自己的发现。“输的出”即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当小诗人,自己创作小诗歌两个相对来说比较有难度的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创造中提高表达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设计全解: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气氛

  1、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几张照片,想看吗?(分四组)

  2、小朋友,你们想知道这是哪儿?这都是谁吗?(这就是老师的家,老师家里有八口人,他们是老师的爸爸、妈妈、哥哥、嫂子、小侄子还有我爱人和可爱的小女儿)看!照片上我们笑得多开心呀!欢迎小朋友们有空来我家玩儿。

  3、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你们的家是什么样的吗?(欣赏几组家的图片,课件1、2、3)

  4、老师小结:家是一个让人感到温暖和快乐的地方。(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家”的一首小诗)

  5、老师领读课题:家jia (拼音)

  二、初读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拼读课文。(课件4)

  2、指生朗读反馈。

  3、听读课文。要求:认真听,轻轻的跟老师读,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4、尝试模仿联系朗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逐句学习课文。

  (1)第一行:老师范读(出示课件)

  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蓝天是白云的家呢?

  小朋友再想一想,蓝天还可以是谁的家呢?

  (蓝天)是( )的家。

  (2)第二行:男生读(出示课件)

  思考:你知道了什么?为什么说树林是小鸟的家呢?

  请开动小脑筋想一想,树林还可以是谁的家?

  (3)第三行:女生读(出示课件)

  思考:你听明白了什么?为什么说小河是鱼儿的家呢?

  请再想一想,小河还可以是谁的家?

  (4)第四行:指小组读(出示课件)

  思考:你又知道了什么?为什么说泥土是种子的家呢?

  请再想一想,泥土还可以是谁的家?

  (5)请同学们看黑板:齐读前四句诗。

  (6)小朋友,我们的祖国孕育了万物,我们的祖国就像大花园,我们就像祖国大花园里的花朵,祖国大花园里有温暖的阳光,有清新的雨露,有肥沃的土壤,我们就生活在祖国这块土地上。所以祖国就是我们的家。(齐读最后一句)

  思考:为什么说祖国是我们的花朵呢?

  老师小结:没有祖国的哺育和培养,我们就不可能健康地成长,就没有美好的未来。

  (7)再朗读小诗。

  (8)听歌《娃哈哈》。

  四、拓展联系

  1、找家:

  2、做一名小诗人:学完了课文,我想小朋友也一定能创造一首小诗,

  填一填:

  ( )是( )的家。( )是( )的家。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够认真审题,恰当选题,运用典型、新颖的材料把题目补充完整,进行习作。

  2.能运用本单元学习的习作方法,将一件事情写具体、写生动,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能中心明确,行文流畅,巧用描写、巧用修辞、巧用标点符号,为文章增添色彩,吸引读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认真审题,恰当选题,运用典型、新颖的材料把题目补充完整,进行习作。

  难点:能中心明确,行文流畅,巧用描写、巧用修辞、巧用标点符号,将一件事情写具体、写生动,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观察搜集哪些事情让生活更美好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明天会更好》音频、微课《美好生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明天会更好》音频)师伴随着音乐导入新课:同学们,生活是美好的,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想过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学生自由回答)是啊,生活中,听听音乐会让心情放松,愉快;种种花,把种子种下去,等待发芽、长大,会有成就感;旅旅游看看美景,会增长见识。如何用笔镌刻它,化为笔下灵动的文字,记录这美好生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半命题作文:_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

  二、小组合作,审题指导。

  1.回忆你生活中的美好画面,想一想,是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

  学生组内自由交流:(展示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美食、旅行、梦想、创意、集邮、阅读、种花、诚信……

  2.它是怎样影响你的生活的?可以通过写哪件事来体现这样的影响?

  组内自由交流:

  师引导点拨:本次习作,其实就是把我们生活中的经历、感悟,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新颖活泼的形式写下来,能表现生活的内涵,同时,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写法引领,明确思路。

  师引导点拨:

  1.立意选材,新颖、典型。

  半命题作文立意选材范围广,要从自己熟悉的事物中选择新颖、典型的,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创造性,吸引读者。可以从“家庭、学校、社会、自然和自身”这个思维体系去拓展思维,从而选择自己熟悉的素材。如:从家庭考虑,可选择美食、亲情、母爱等;从学校考虑,可选择友谊、师爱等;从社会考虑,可选择谦让、诚信、爱心、宽容等;从自身考虑,可选择阅读、集邮、梦想、创意等。

  2.开篇点题,结尾扣题。

  开篇点出文章主题,让读者一看就明白,你要写什么。结尾要扣到主题上,首尾呼应,使中心更明确。

  3.行文过程,切入点要小。

  习作时切入点越小越好,这样能小中见大。从自我生活实际中选择拟题,采用多种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现自己的体验与感悟。

  4.描写事例,生动具体。

  习作时围绕中心,巧用描写、巧用修辞、巧用标点符号,将一件事情写具体、写生动,为文章增添色彩,吸引读者。达到中心明确、行文流畅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回顾课文,学以致用。

  1.回顾课文《竹节人》第一部分“有一段时间,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点出主题“斗竹节人”让生活更美好。接着写出“我们”制作竹节人的过程,“斗竹节人”的乐趣,表现了“我们”对“斗竹节人”游戏的入迷。

  2.仿照《竹节人》的写法,小组合作交流你选择的事例。

  五、明确要求,例文导航。

  1.欣赏微课《美好生活》开阔学生的习作思路,拓宽学生的选材范围。

  2习作要求: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是美食、旅行、梦想、创意、集邮、阅读、种花、诚信……写作视角要与众不同,突出一个“更”字。

  (2)能结合具体事例,巧用描写、巧用修辞、巧用标点符号,将一件事情写具体、写生动,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用心想好后再写,要认真书写,卷面规范、整洁,大方。

  (4)字数要求600字左右。

  3.例文赏析:

  谦让让生活更美好

  傍晚,一抹黑色出现,静静蚕食着天空,路灯逐渐亮了,像是家人对孩子的呼唤,柔和的亮着,指引回家的路。

  我和妍骑车穿过一辆又一辆自行车,以极快的速度向家驶去。

  到了回家的路口,我向妍道别,然后回过头无奈的.看着连续不断的汽车,像窜流不息的小溪一样流过。我粗略地数了一下,竟有三十多辆。

  终于看见一条大一点的车缝,我眼睛一亮,正要冲过去,一辆汽车在我鼻前呼啸而过。我目瞪口呆,轻抚着胸口,在那里,我的心脏正急促的跳着……我苦笑不得,继续等待。

  突然,一辆车的速度慢了下来,无视后边拼命鸣笛的车龙停了下来。窗玻璃被旋开,一位阿姨扭过头对我说:“小妹妹,你等很久了,你先过吧!”从没想过这种事真的会发生在我身边,我原以为,这座城市,已经被冷漠吞噬了。我惊讶地问她:“为什么?”那位阿姨却笑着说:“曾经,我也像你一样,常常被前面的车堵得不行,直到有一天,一辆车很谦让地让我先过。”

  我突然感觉,城市的空气里多了些温度。我向她道过谢,继续向家前行。很快,我坐在了沙发上。回想起那句话,心口暖暖地充满着一种叫感动的东西。

  第二天,我骑车去上学。我和另一辆自行车被堵在一条小路上。小径很窄只容得下,一个人通过。于是,我偏过头,轻声地对我旁边的人说:“你先过吧。”他感激地看了我一眼就迅速地骑了过去。原来我也可以让人感动啊,想着想着不禁轻笑了出来。我开始觉得,这座城市很温暖,很可爱,很美好。

  谦让,让生活更美好!

  六、实战演习,作业设计。

  完成习作: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

  温馨提示:(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能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写作方法,给语言增添色彩。

  (3)记叙一件具体的事情,表达出真情实感。

  (4)书写认真,卷面规范、整洁、大方。

  (5)字数要求600字左右。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朗读诗歌,品味诗歌语句的深层含义。

  2、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人生的哲理。

  过程与方法

  1、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诗歌。

  2、反复朗读感悟,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诗歌中阐述的人生哲理,体会作者为实现理想不畏艰险、努力奋斗的精神。

  2、学会设计自己的人生,并树立为人生目标不畏艰险、努力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1、理解“山”和“海”的深刻含义。

  2、尝试合作性、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品味诗中重点字词及语句的深层含义,体会文中所阐述的人生哲理,并能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理解。

  教学难点:

  对“山”与“海”的理解。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已经从小学进入了中学,这个时候就是你们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在这个起点上,相信每个人对自己以后的人生都会有过朦胧的“梦”,这个梦就是我们的理想,你们的梦是什么呢?能给大家说说吗?(请4、5位同学起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大家的理想都很不错,我们又该怎样为着理想而努力奋斗呢?(学生各抒己见)

  不错,理想的实现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要有毅力和恒心今天我们学习的《在山的那边》,就是一篇关于理想实现的诗歌看看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启发

  2、写作背景。

  王家新,出生在湖北省的武当山下,在他童年的五六年里,一直没有走出那山的世界一片寂静的校园,一条清澈的小溪以及无数座环抱着的群山,便构成了他幼小的心灵世界而作为一个充满着强烈好奇心的少年,决不会满足于这片小小的天地于是他产生了一种想法,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并为着这一个理想进行艰苦地探寻,甚至影响了作者的一生后来,他把在探寻和奋斗过程中的所有感受和体验写成了一首诗,于是就有了这篇课文《在山的那边》

  二、初读,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正音。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以下字词的音形义

  痴想 (chī) 隐秘 (mì) 苦涩(sè) 凝成 (níng) 诱惑 (yòu)

  喧腾(xuān) 耽于(dān) 一瞬间(shùn) 喧腾(xuān) 枯干(kū)

  痴想:不能实现的'痴心想法 一瞬间(shn):一眨眼之间

  诱惑:①使用手段,使人认识模糊而做坏事②吸引、招引文中的意思是指山在吸引着我喧腾:喧闹沸腾文中指大海的汹涌澎湃 隐秘:隐蔽,不外露

  铁青:形容人恐惧、盛怒或患病时发青的脸色 枯干(kū):失去水分,没有水

  3、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三、研读与赏析 默读诗歌,思考问题

  1、诗歌两部分各写什么内容?

  从时间上说,第一诗节写我童年的时候;第二诗节写我长大以后

  从内容上说,第一诗节写我想望和困惑;第二诗节写我长大以后的拼搏和奋斗

  第一节:我的童年;我的想望和困惑。

  第二节:我长大后;拼搏和奋斗。

  2、诗歌中的山还仅仅是山,海还仅仅是海吗?探究一下,“山”与“海”蕴含着什么意思?

  从象征意义上说,第一诗节写的“山”和“海”就是现实中“山”和“海”,第二诗节中的“山”象征了困难,“海”象征理想的境界

  3、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要到达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只有不怕困难,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四、小结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信念,蕴含了一个哲理诗人以群山和大海为意象,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从而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不要企望一蹴而就,不要因为多次奋斗不能达到目的就灰心丧气。

  第二课时

  一、检查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研读与赏析

  1、探究课后练习二。

  (1)“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表达了“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而要追求新的天地的理想。

  (2)“铁青着脸”, 这是拟人手法“我”爬上山顶,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了,望见的却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丧,好像山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脸色铁青。

  (3)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诱惑力。

  (4)“枯干”形容对理想的渴望。

  2、小组合作交流。

  (1)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隐秘”。

  (2)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喧腾”的是海吗?)

  喧腾、激荡的是心中的理想和信念。

  (3)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照亮”意味着什么?在这“一瞬间”中,将有怎样的情感体验?)

  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惊喜、兴奋。

  (4)“零分”指什么?为什么说“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零分”指幻想的破灭“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现实给我的幻想打了个零分,比喻我的幻想全部落空。

  (5)“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这颗“种子”是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为什么“扎下了深根”?

  “种子”是妈妈说的山那边是海的信念理想妈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也并非确指理想,所以说是飘来的“扎下了深根”表示“我”对着信念的渴望。

  (6)“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这句的三个数量词用得特别好,大家体会一下有什么样的妙处?

  “一次又一次”,强调了“我”失望次数多。

  “又一次次”,强调了“我”的努力,不灰心。

  “一座座”,说明“我”遇到的困难非常多。

  (7)“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几句是写实际的景物还是虚写?它有什么含义?

  虚写,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三、拓展延伸

  在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想一举成功,一旦失败怎么办?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不能达不到目的就灰心丧气,因奔向理想的人生的征途是漫长的,跌倒后要能爬起来,只要坚持就能成功。

  四、小结

  要想翻过山,见到大海,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让我们牢牢记住本课中的”海”。

  让我们再一次饱含激情齐诵!让好诗伴你健康地成长!

  板书设计:

  海

  理想境界

  山

  艰难险阻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8个生字,掌握“附近、不知不觉”等词语。

  2 读懂课文,在充分朗读中体会护理妈妈对小狐狸无私、伟大的爱。

  3 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想象能力。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注重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划出描写狐狸妈妈言行的语句,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体会狐狸妈妈这样做的原因,感悟母爱的伟大、无私。

  教学准备:

  鼓励学生在课前查找有关歌颂母爱的故事或诗歌。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初读课文,会认本课生字。

  2 读懂课文,感悟狐狸妈妈对小狐狸无私、伟大的爱。

  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查找有关歌颂“母爱”的故事或诗歌,请大家交流一下自己搜集的资料。

  1 学生交流资料。

  2 学生提到或是引导《游子吟》一诗。

  结合图,读读诗。

  想象诗中是怎样写母亲对孩子的爱?

  读一读,背一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有关“母爱”的文章。板书课题《**的葡萄》,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本生字。

  1 自己读课文,想办法认识生字。

  2 知名度课文,检查生字认识情况。

  3 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三、再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 仔细读课文,将课文读懂读顺。

  2 说说你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

  3 哪些地方体现了狐狸妈妈对小狐狸的.爱,为什么?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狐狸**的语句,通过多种形式朗读,体会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4 师。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细读课文,深入感悟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母爱的伟大。

  2 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导学过程:

  一、直接导课

  今天,我们来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再次感受母爱的伟大。

  二、细读、深思、再悟。

  1 带着课后的第一个思考题,细读课文。

  “山洞附近树下的葡萄是从哪儿来的?”

  结合上下文,鼓励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进行推理。(师随即可教学生简单的推理方法)

  2 读最后一段,从小狐狸的言行上,你看出了什么?

  3 此刻,你们心里想些什么?

  三、拓展与延伸

  1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父母的关爱中成长,想想,我们给如何回报他们的爱?

  2 读一读《奶奶最喜欢的铃儿》,说说文中冬冬是怎样做的?

  四、复述课文

  在复述中想像狐狸妈妈被猎人赶时的情景。

  五、指导学生写生字

  注意“险”、“摘”的右半边的写法。

  六、作业。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经典)07-30

[经典]语文教案08-03

语文《口技》教案10-27

语文教案(精选)08-09

(精选)语文教案08-16

语文教案【经典】08-29

语文教案[经典]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