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常用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认识9个生字,会写出10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趣和道理。
★借插图识字、了解课文内容。
★感受按时间顺叙的方法。使学生懂尊严别人的习惯,要尊重别人。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要尊重别人。
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课文按时间顺序进行记叙的方法。
教具准备:
教具准备:小黑板、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9个生字,会写出10个字,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结合生活实际识字:光荣之家、车轮、轮船、星期、日期、第一名、班主任、公式、郑州。
3、读句子识字。
(1)你们轮流当“万兽之王”,每个动物当一个星期。
(2)第一个上任的是猫头鹰。
(3)每个动物都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
(4)狮了见了,笑眯眯地说:“不用再往下轮了。我郑重宣布,从现在开始,小猴子是万兽之王了!”
4、固识字:朗读课文,检查识字效果。
5、写字指导:重点指导“之”,点不宜太大,捺要写平,“第”竹字头要写小些。“轮”的车字旁要写窄一些。
三、初读课文。
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四、板书设计。
之 轮 期 第 任 惯 式 眯 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要尊别人。
教具准备:
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自读课文,与学习伙伴交流体会。
二、朗读感悟。
1、出示图片:狮子在开头结尾分别宣布了两个决定,读一读狮子说的话,看看两个决定有什么联系。
2、学生读后说出:前面说“每个动物当一个星期”,后面却说;“不用再往下轮了”,这是因为他认为小猴子已经做得最好,并且已经得到了动物的拥护。找一找,有哪些大小写字母完全一样。
3、第二、三、四自然段:小组合作学习,任选一段,读一读,体会一下角色的特点,读出语气。
4、朗读四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小猴子的话音刚落,大伙立刻欢呼起来。(小猴子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一记,哪些大小写字母相近。
6、如让你当“万兽之王”,你准备怎样做?
四、板书设计。
从现在开始
猫头鹰:白天休息,夜里做事
选万兽之王 袋鼠:跳着走路 尊重别人
小猴子:照自已习惯方式日子
语文教案 篇2
知识与能力
认识“咒、暂”两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如果从小没有养成好习惯,长大就会给工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白如果从小没有养成好习惯,长大就会给工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学习童话吗?为什么?
(故事吸引人。我们不仅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还受到教育,知道为人处事的道理。)今天,我们再学一篇童话《“没头脑”和“不高兴”》
(二)新课:
1、自学课文:
一读:小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标出自然段。
三读:提出不懂的问题。
2、细读课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初读了课文之后,谁能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给文章分为三段?
(2)探究明理
①提出探究专题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它就藏在文章中呢,看谁长着火眼金睛,一下子找到它?浏览课文,画出来。(文章最后一段:“他说不管是不是梦,从小养成好习惯总是对的!”)
“没头脑”为什么这么说?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并谈谈你对要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的认识。
②分段汇报
A第一段,体会小时候不养成好习惯,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危害。谁从第一段中,找到答案?(引导学生从“没头脑”和“不高兴”名字的由来——“没头脑”记什么都打折扣,想什么都想不周全,经常丢三落四;“不高兴”脾气古怪,做事与别人反着干,经常不高兴而吃尽苦头,体会小时候没有养成好习惯,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危害。)
B第二段,体会小时候不养成好习惯,会给工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给社会带来危害。“没头脑”和“不高兴”认为小时候没有养成好习惯没什么,长大照样能干大事。是不是长大就能改好呢?我们快看看第二段,谁从第二段中,找到答案?
③角色换位,明道理
此时,你就是这个“没头脑”,看着自己设计的'大楼、看着台上不肯倒下的“不高兴”,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明理:知道从小养成好习惯,没有好习惯长大会给工作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给大家带来更大的危害。有问题应该马上就改。)
④你喜欢这个童话吗?
⑤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没头脑”与“不高兴”?他们遇到过什么麻烦吗?
(4)拓展
想象一下,如果“没头脑”当了演员,“不高兴”当上了建筑师,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懂得人的才能不是天生的,才能来自勤奋的道理。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15个新词的意思,会用“坚持不懈”、“虽然……但是……”造句。
3、能从课文列举的事例中领悟中心思想。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能从列举的事例中领悟中心思想。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抓住名言,揭示课题
1、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⑴这句话是谁说的?(爱迪生)
⑵这儿的“天才”指什么?(才能)
⑶“汗水”指什么?(勤奋)
⑷用“百分之一的灵感”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相比较,说明才能是怎么来的?
2、揭题《才能来自勤奋》揭题解题:
读课题,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才能来自勤奋”的`意思。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点名了这个课题,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与之相呼应的一句话,说说它的意思。
二、理清脉络:
仔细读读首尾这俩自然段,认真想想它们在课文中的作用,试着给课文分段。
三、检查预习:
1、正音:馁、呕
2、释义:毫不气馁、挑灯夜读、通宵达旦、坚持不懈、享誉中外、举不胜举
四、学习课文
1、初读课文2——4自然段
(1)、指名逐节朗读。
(2)、思考:为了说明“才能来自勤奋”,课文举了哪些人的事例?结合完成作业P6中的填表。
修改意见
2、举例研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读该段,思考这一段作者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些事例,我们不难发现爱因斯坦并不聪明?又从哪些地方你读懂了他的“勤奋”?
A、做的小板凳,遭到同学的嘲讽、老师的斥责。
回忆课文,当时他的同学是怎样嘲讽、老师是怎样斥责他的。
B、考了两次大学才被录取。
(3)、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爱因斯坦却毫不气馁,表现出了非凡的毅力,最后获得了诺贝尔奖,成了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请你在文中找出有关的词句,有感情地读一读。(白天上班,晚上挑灯夜读,7年,终于)
(4)、按照上述学法学习爱迪生这一事例。(从不是神童、勤奋、惊人的成就等三个方面具体说明。)
(5)、有感情地读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从中你领悟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P61、2、3、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爱因斯坦和爱迪生天智并不聪颖,然而却成了举世瞩目的科学巨人,靠什么?
二、学习第三段
自由读读该段,说说这是个什么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按照学习爱因斯坦的事例学习李时珍的事例,并体会“段首句子的作用。
四、朗读2——4自然段,概括这三个事例所揭示的道理。
五、朗读全文,小结领悟中心思想的方法,完成课后练习3。
六、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4、5
2、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学后的感受
语文教案 篇4
练习内容:
本次练习安排了7道题目,内容包括ü上两点的省略,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把句子补充完整,熟记成语,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写毛笔字。其中,读读背背和口语交际是训练重点。
练习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能按照题目要求,独立完成各题。
教学过程:
一、完成第一题
1.自读,读准字音。
2.指读,正音。
3.带点字的韵母中都有什么韵母?
4.为什么有的韵母加两点,有的不加?
二、完成第二题
1.自己做题。
2.汇报练习情况,集体订正。
3.小结音序查字法。
三、完成第三题
1.读题。
2.第一句缺少什么?你能针对第一题提出什么问题?
3.指名补充完成句子。
4.用这种方法完成以下各题。
四、完成第四题
1.读词语。
2.同桌交流,理解词语。
3.讲你所理解的.词语告诉同学们。不理解的词语教师解释。
五、完成第五题
1.自读。
2.谈谈对语句的理解。
3.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能结合不同的环境用不同的音量说话。
教学过程:
一、读题,明确题意
1.读题,看看题目中说了什么?
2.生活中我们说话的音量是否保持不变?
3.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二、结合场景练习
1.看第一幅图,这是在什么地方?
2.在这个环境中,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音量说话?
3.学生用"我们的教室"这个题目说说。
4.观察2、3幅图,说说该用什么样的音量说话,并练习。
5.指名上台练习,看看说的音量最合环境要求。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能按照题目要求,独立完成各题。
教学过程:
一、观察字形
1.仔细看书,明确练习内容。
2.观察木字旁和提手旁有什么特点?
3.看看指示线显示这两个偏旁该怎么写?
二、指导书写
教师板书,并讲授书写要领。
三、学生练写,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坡、割等12个生字,会写吗、吧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东西与下雨的关系。
教学重点
识字和写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机、挂图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新邱区中部小学陈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放录音。(请学生回答听到的声音──雨声)
2.联系实际说一说。(引导学生由雨声想一想雨前自然界的变化,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课文,把生字圈出来。
2.合作学习。(小组同学检查字音,交流记字方法。)
3.检查生字学习情况。(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
三、朗读课文,了解文意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看图学文。(出示小白兔往家跑的挂图,请学生回答图上画的是什么内容,并找出描写这个画面的段落,读一读,注意读出着急的语气。)
3.抓住重点句,指导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想:小白兔是怎么知道要下雨了?分别找到燕子低飞、小鱼游出水面、蚂蚁搬东西的段落。①分角色朗读每段的'对话内容,注意体会每个人物的心情。②找出燕子低飞,小鱼游出水面,蚂蚁搬东西的原因,并在文中画出来。③体会小白兔的想法:由不相信→半信半疑→完全相信,并在文中找出描写小白兔想法的句子,读一读。)
(引导学生再想一想:小白兔回到家里,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兔妈妈会说什么?)
四、课后延伸,练习背诵
1.让学生想想哪些现象也说明要下雨了。
2.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五、课堂作业设计
1.口头填空。
(1)要下雨了,燕子()
(2)要下雨了,小鱼()
(3)要下雨了,蚂蚁()
(4)要下雨了,天气()
2.读读说说。
例: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
李老师正忙着()!
()正忙着()!
板书设计
16要下雨了
小白兔闷
燕子低飞
小鱼游出水面
蚂蚁搬东西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出示生字卡检查读音并组词。
二、分析字形并记忆
1.小组交流记字方法。
2.说说识记方法。
(1)读生字。(开火车接读生字)
(2)扩词。(比一比,看谁组的词多)
三、指导书写(重点指导三个双人旁的字)
四、展示评价
五、课堂作业设计
1.看偏旁写字。
口:()、()、()彳:()、()、()
2.读句子,加标点。
(1)是要下雨了吗()
(2)我正忙着捉虫子呢()
(3)天气很闷()
板书设计
16要下雨了
吗坡割闷伸喊潮往
吧很
虫湿虫消搬阵哗得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风筝》教案 11-14
语文上册教案01-25
语文《识字》教案01-20
语文下册的教案01-10
语文长征教案02-10
语文树教案12-05
【经典】语文教案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