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学会d、t、n、l四个声母的发音和书写。
2、学会d、t、n、l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和带调拼读音节。
教学重点: 声母d、t、n、l的发音和d、t、n、l与韵母拼读音节。
教学难点: n、l的发音和n、l与韵母的拼读。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和媒体资源播放
教学用具: d、t、n、l字母卡片、媒体资源(动画、PPT)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上次课,我们学了4个单韵母b、p、m、f(出示字母卡,抽查同学读、写的掌握情况。)这节课我们学习声母d、t、n、l。
二、学习声母d
1、字母d的发音
师:第一幅图画的是什么?一面鼓和鼓锤。拿鼓锤敲鼓,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咚咚”的声音。“咚”的声母就是d。
小朋友们有没有听过马蹄声?马蹄声是“得得得”的声音,字母d发“得”的音。“得”的声音读得轻、短一些,就是声母d。
(教师示范读,并讲解)
发音要领:舌尖顶住上颚,堵住气流,然后舌尖突然离开,让气流冲出来
口诀:马蹄声响d d d
同学练习读,相互纠正,教师巡视。
2、字母d的书写
师:哪位小朋友能说说,你怎么写“d”?字母“d”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哪个格?
注意:字母d有点像反写的6,左下角是个半圆。分两笔写成,先在第二格写半圆,然后从第一格中间起,写一竖,写到第二格。
同学练习写,相互纠正,教师巡视。
三、学习声母t
1、字母t的'发音
师:第二幅图画的是什么?一条鱼儿。尾巴弯弯的,两边的鳍连在一起就像一横。
师:字母t读“特别”、“特务”的“特”音。
(教师示范读,并讲解)
发音要领:用舌尖抵住上牙床,猛一发音
注意:t和d不同,t是送气的,“踢球”的“踢”的声母也是t。
同学练习读,相互纠正,教师巡视。
2、字母t的书写
哪位小朋友能说说,你怎么写“t”?字母“t”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哪个格?
注意: t要占中格和上格,先写直勾,再写一横。
同学练习写,相互纠正,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
一、学习声母n
1、字母n的发音
师:第三幅图画的是什么?一个门洞
(教师示范读,并讲解)
发音要领: 舌尖抵住上牙床,让气流从鼻腔中透出
同学练习读,相互纠正,教师巡视。
2、字母n的书写
师:哪位小朋友能说说,你怎么写“n”?字母“n”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哪个格?
注意:n占中格,先写左边一竖,再写拱形和右边一竖。
同学练习写,相互纠正,教师巡视。
二、学习声母l
1、字母l的发音
师:第四幅图画的是什么?一个小朋友拿着根小棍子在赶猪
师:字母l读“快乐”的“乐”音。看这小朋友多快乐呀。
(教师示范读,并讲解)
发音要领:“le”读的轻短时就是“l”的读音
同学练习读,相互纠正,教师巡视。
2、字母l的书写
师:哪位小朋友能说说,你怎么写“l”?字母“l”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哪个格?
注意:字母l长得好像一根小棍子,从第一格开始写,写到第三根线。
同学练习写,相互纠正,教师巡视。
三、小结
这次课我们学习了d、t、n、l四个声母的发音和书写。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 基本功训练点(锻炼表达能力)
看图,想象表达,说句型:我走进秋天的果园,看到( ),闻到( ),听到( )
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图和朗读,体会秋天的美丽和丰硕,感受作者语言表达的性形象准确。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懂得欣赏大自然的美;激励学生努力提高朗读能力的热情。
教学策略:根据学生朗读基础较差的情况,把指导自能读书作为重点。在看图观察说话的基础上,激励学生通过自学认识生字,进而能把课文较流利地朗读下来。
教学重难点:根据学生朗读基础较差的情况,把指导自能读书作为重点。难点是背诵,要指导学生掌握按条理背诵的方法。
教学准备:电子幻灯片(秋景图)布置学生预习。
课时安排:2课时
授课时间:20xx/9/19
第 一 课 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谈话导入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一组描绘美丽秋天的词语。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秋天,品尝收获的喜悦。
二 看图说话,教给学生看图方法。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
三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1 范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幅图画的,体会怎样说话才能最生动。2 鼓励学生自己读一读,解决不认识的生字。3 检查自学情况。读词语、认生字。 交流识字方法。 开火车读词语;从词中抽出生字读一读。用多种方式记生字。4 练习朗读课文。
四 再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丽和课文语言的准确。1 师生接读课文,体会这段话的条理。师: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梨树( )学生读出(挂起金黄的灯笼)作者把金黄的梨子比作?依次读出苹果、稻海、高粱,体会作者语言的形象。2 大雁为什么这么说呢?它在夸奖勤劳的人们。板书:收获的季节!点处有播种才有收获的.喜悦!3 美读,背诵课文。
五 拓展练习:画一画秋天的美景或者读一读描绘秋天的诗歌。提供给学生材料《秋阿姨》看图说话,按顺序从上到下,从右到左。听老师读课文,整体感知秋天的美丽。读课文,学词语。认读词语:图画、梨树、灯笼、波浪、高粱、燃烧、勤劳。说说怎么记生字:图、梨、灯、波、浪、粱、燃、烧、勤、劳。跟老师一起读课文,用接读的方式理解课文。谈自己的理解,体会秋天的美和劳动的关系。在老师指导下学习理解背诵。
第 二 课 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复习1 认读词语。2 认生字,词语开花练习。
二 基本功训练多媒体出示秋天的果园图画。引导学生练习说话:秋天的果园真美。我看到( ),听到( ),闻到( )。
三 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写生字。
四 作业筹备综合实践活动《秋天的礼物》复习生字、词语。说话练习,学习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
梨树 挂起 灯笼
苹果 露出 脸颊
秋天的图画 稻海 翻起 波浪
高粱 举起 火把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7个字。
2、按要求积累词语,有选择地写一写。
1、读课文,了解内容,把文章分成两部分。知道星鱼是造成南太平洋上有些小岛神秘失踪的罪魁祸首,感受大千世界的奇妙,受到科普教育。
2、了解设问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读课文,了解内容,把文章分成两部分。知道星鱼是造成南太平洋上有些小岛神秘失踪的罪魁祸首,感受大千世界的奇妙,受到科普教育。
教学难点:了解设问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7个字;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的学习 学习谜和踪。
今天我们学习30课 小岛失踪之谜 齐读课题。
看者老师板书课题,注意谜和踪的写法。
指导谜和踪的字型及书写时注意事项。
二、检查预习。
1、谁能看着生字表组词读生字。
处理“漂”这个多音字
piǎo 漂洗 漂白
漂 piào漂亮
piāo漂离 漂移
2、这些生字是怎么记的?
形声字:谜 据 踪 珊瑚 礁
重点提示:毒 摄
3、练习,区分下面的字形,再组词。
踪( )谜( )经( )
综( )迷( )径( )
4、给下面但是字加一部分组成新字。
宗( ) ( )居( )( )焦( )( )聂( )( )
5、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正确。
提示 哈斯顿.舒尔茨 噬食 罪魁祸首 攫取 澳大利亚
腕足 棘皮
6、两人一组互相读课文,注意互相帮助。
三、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四、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默读课文,提出来。
第二课时
一、读课题,提出自己的疑惑或者自己想了解的问题。
学生可能问:小岛还有失踪的,那么真正的谜底是什么?
二、浏览课文,自己寻找答案。
三、这两种说法你觉得哪种更科学?找出理由谈一谈。
四、默读课文。从课文中画出描写星鱼的语句,先读一读,再说说小岛失踪的真正原因。
生活在南太平洋中的巨大的星鱼,直径超过1米,样子就享年一只大圆盘。它们的身体四周长有16条攫取食物用的腕足,每条腕足上都布满了毒刺。
读了这段话你感觉到了什么?(大 厉害 能吃)
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
这种星鱼以珊瑚和珊瑚礁为口粮,而且胃口极好,一条星鱼一昼夜能够噬食掉2平方米面积的珊瑚礁。
抓住2平方米和胃口极好理解星鱼是造成岛屿失踪的罪魁祸首。
有语气地读这段,把星鱼的能吃读出来。
因此,当它们对珊瑚礁小岛群起而攻之时,常常会使那些小岛在不长的时间内瓦解消失。有一些大的珊瑚岛则因为根部被咬断而成为无根之岛,在强大的海流冲击下,漂离了原来的位置。
用自己的'话告诉大家大岛和小岛是怎样失踪的。
五、再次默读课文,看看哪些自然段写了岛屿失踪的真正原因。说说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引导学生处理第三自然段
1、事情果真是这样的吗?(什么事情?哪样呢?这句话是接着哪句话来说的?这句话放在这起什么作用?)
2、澳大利亚的科学家经过多年周密的研究作出了科学的回答。(这句话与上面的句子有什么关系?)前面那句话提出了问题,这句话作出了回答。
3、再读这段话,你觉得这段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过渡)
4、小结:过渡段主要是承上启下,但是引起下文的作用更大一些,所以应该把第三自然段与4-7段放在一起,讲的是岛屿失踪之谜。
5、课文的1、2 段讲了什么呢?
6、全文可以分成几部分呢?按两部分读课文。
六、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
认识了一种新的句子那就是设问句,读课文中的两句话,说说这种句子在文中有什么好?
七、有感情地读全文。向你的同学说一说岛屿失踪的真正原因。
八、作业 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30、小岛失踪之谜
被外星人盗走
星鱼吃掉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简析
本次习作是配合单元主题设计的,范围是写一处家乡的风光,或者是记一次春游。内容可以写看到的自然景观:田野、草原、森林、河流、瀑布、高山、峡谷等;也可以写所了解的人文景观:遗址、建筑、园林、碑刻等。
设计理念
“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离开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感知身边的景物,并做好观察记录,为习作积累素材。指导学生灵活运用阅读中的写作技巧,抓住景物特点有条理地叙述,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及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观察生活中的景物,在观察实践中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2.乐于写作,能抓住景物的特点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真情实感。
3.善于交流和评改,在习作中激发潜能,丰富积累、陶冶情趣。
教学重、难点
抓住景物的特点有条理地叙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1.课前观察家乡一处熟悉的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并做好观察记录。
2.课件:家乡风光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的4篇课文,作者以优美的文字,独特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和异国风情画卷。我们的家乡就是一座山清水秀、历史悠久、闻名遐迩的美丽古城。今天,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来描绘我们美丽的家乡吧!(板书课题:写一处风光)
【回忆中切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指名读习作提示,看插图,明确要求。
2.明确习作范围及要求。
(1)弄清楚什么是自然景观,什么是人文景观。
自然景观指的是只受到人类间接、轻微或偶尔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景观,如本单元学习的《密西西比河风光》;人文景观是指受到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使自然面貌发生明显变化的景观,如本单元学习的《音乐之都维也纳》和《埃及金字塔见闻》。《威尼斯》则是既写了自然景观,又写了人文景观。
(2)明确习作内容,写一处家乡的风光,也可以写一次春游,写春游也要把侧重点放在景物描写上。
【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弄清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在分析理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三、确定内容指导写法
1.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打算选择哪一处风光来写。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并归纳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两类。)
2.写法指导。
(1)自然景观的写法指导。
回忆《密西西比河风光》一文,思考:密西西比河两岸景色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密西西比河两岸景色的?
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相机小结:
《密西西比河风光》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住密西西比河两岸景色奇伟壮观的特点,将东岸风光与西岸风光进行对比描写,描写时还选取了景物中的典型事物,如“西岸,草原一望无际,绿色的波浪逶迤而去,在远处同蓝天连成一片。三四千头一群的野牛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漫游。”东岸“大树高耸入云,野葡萄、喇叭花在树下交错生长,往树枝上攀缘,一直爬到顶梢。”“在小径尽头,有几只因为吃饱了葡萄而醉态可掬的小熊,在树下蹒跚;群鹿在湖中沐浴;黑松鼠在茂密的树林中嬉戏……”突出景物特点。同时,作者还通过精当的用词,华美的语言体现出了两岸不同的风光之美。(教师相机板书。自然景观写法:选典型事物突出特点;运用对比、动静结合等方法;语言华美,用词精当。)
(2)人文景观的写法指导。
《音乐之都维也纳》是一篇描写人文景观的文章。作者从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每一天几乎都离不开音乐、金色大厅以及盛大的新年音乐会4方面介绍了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维也纳作为一座世界名城有许多可写之处,着重介绍维也纳作为一座“音乐之都”的独特风情,对维也纳的
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一笔带过。全文介绍维也纳这座“音乐之都”是运用“从部分到整体”的写作顺序;从文章介绍“音乐之都”的每一部分看,运用的是“从概括到具体”的写作方法。
(教师相机板书。人文景观写法:重点突出,详细得当;按照一定的.写作顺序;见闻结合,叙议结合。)
【注重阅读与习作的有机结合,通过重温课文的写作方法,使学生习作有所借鉴,学以致用。】
3.师生共同总结写法:
(1)抓住景物的特点;
(2)叙述有条理,有顺序;
(3)语言生动、形象,情感真挚。
4弊槟诮涣鳎你打算写哪处风光?
5敝该说说,你要写的风光有什么突出特点?
6.学生列出写作提纲。
提纲完成后,同组学生互相交流,不足之处及时修改。
四、学生动笔,完成写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2课时
一、指名朗读习作
教师在桌间巡视的过程中,有目的地了解学生写的情况,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写自然风光的、写人文景观的,或者写春游的,指名当众朗读,为学生提供借鉴。
二、回顾习作要求
三、指导讲评,完善提高
1.教师赏评指导。
教师对巡视时了解到的习作情况进行简要的总体评价,指出存在的共性问题,找出问题的症结,提出评改的要求:
(1)叙述是否有条理、有顺序;
(2)是否抓住了景物的特点来写;
(3)语言是否生动,有真情实感。
2.学生自评自改。
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按照要求独立进行评改,通过自我评改树立写作的自信心。
3.学生互评互改。
(1)同桌之间互评。
(2)小组内选择一篇习作共同评改。
按照评改要求,指出习作的不足和修改意见,同时也标注出习作优点,使学生间能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4.讲评展示。
(1)欣赏式讲评。
找一名写得好的同学朗读自己的习作,大家评议,通过欣赏,更好地掌握习作的要求。
(2)修改式讲评。
选择一篇存在问题,需要再进行修改的文章,通过对照评改要求,提出修改意见,进一步明确怎样才能写好这篇文章。
5.教师总结点评。
6.学生再做修改。
【运用多种方式进行习作讲评,不但使学生明白习作评改的意义,而且掌握评改方法。在自我关注、自我展示的过程中体会习作成功的乐趣。】
三、誉写习作
四、拓展延伸
做好准备,以交流自己的习作为主,举办一次“爱家乡、赞家乡”佳作交流会。
板书设计:
写一处风光自然景观写法:选典型事物,突出特点
运用对比、动静结合等方法
语言华美,用词精当
人文景观写法: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按照一定的写作顺序
见闻结合,叙议结合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点:
通过自读自悟,感受农村生活充满情趣、童趣。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第四小节的表达特色,能模仿文中的排比句说话,初步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表达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初步感知。
1、板书“哨”,观察字形,给“哨”组词,引出课题《麦哨》
2、简单介绍“麦哨”,呼麦哨
见过麦哨吗?(课件)它就是用一小节麦秆,在上面划一条缝,放在嘴里轻轻一吹,就能发出——(呜卟)
3、找出课文中的麦哨声,明白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师:你们是从哪儿知道麦哨的声音的?那我们一起翻开课文,看看哪儿告诉了我们?
(第1段和第7段)
师:那老师呼你们应好吗?
师:呜卟,呜卟……
生:呜卟,呜卟……
体会首尾呼应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
2、检查生字。
师:听着琅琅的读书声,老师知道了这就是认真!相信这些词难不倒你们。
绣花兜肚 麦芒 麦穗儿 茅茅针 竖蜻蜓 密密的嫩荚
(1)和着鼻音 一声呼一声应 剥开叶片 结出嫩荚
(2)嚼嚼 吮吮
(3)擎起了丰满的穗儿 湖畔
师:擎起,“擎”是后鼻音,看这个字下面是个什么字?(手!)上面呢?(敬!),那好大家就把手恭恭敬敬地擎起,再恭恭敬敬地读这个词。
生边表演,边读“擎起”一词师:谁能在图中指出“湖畔”在哪儿?
(一生上黑板指认湖畔位置)
三、聚焦重点,体会快乐。
1、默读课文第3和第5自然段,找出让自己感兴趣的句子,画出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师:我们就跟着这群孩子来到湖畔,走进课文的第3和第5段,这里一定有让你心动的地方,出你喜欢的句子画起来,并在旁边写上理由。
2、反馈,赏析优美句子。
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孩子们的脸蛋”比作了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写出孩子的健康和快乐。
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竖蜻蜓,还有摔跤比赛。
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试着将“简直”换一个词)“简直”表示完全如此,这里运用对比、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软,也写书了孩子们的玩耍时那样地贴近自然,更写出了作者由衷的赞叹。
3、赏析句子:剥开。.....从舌尖直沁肺腑。
师:玩累了吧,喊渴了吧,孩子们躺在草地上休息,突然传来一个声音,听——这儿有许多的茅茅针,大家快来呀!
教师朗读课文的地6自然段。
(1)茅茅针的样子:那是一种和茅草超不多的野草,顶部的茅穗儿还裹在绿色的叶片里,显得鼓鼓的。
(2)圈出动词。剥开 抽出 嚼嚼 吮吮
(3)采集茅茅针快乐吗?哪个词语让你感觉很好吃?(甘甜清凉、直沁肺腑)
茅茅针是农村特有的东西,但是老师找到了和它相似的东西。
(4)动作模拟,体会快乐。师读,生做动作。有何感受?
(5)仿写:仿写作者对吃茅茅针动作的细致描写,把你吃东西时的动作写清楚。
_____,将_____轻轻______,把______放进嘴里_____,一股滋味_____。
(6)让我们在一次边读边做动作来感受采集茅茅针的快乐。
四、研读课文,感悟美丽的田野。
1、找出课文第四自然段中标志颜色的词 体会色彩美。
孩子们就这样躺在草地上回味着茅茅针的甘甜与清凉,不经意间一抬头。发现田野竟是这样的美丽,满眼都是跳动的色彩。孩子们,课文的哪儿向我们呈现了这么多的色彩?
让我们走进第4段,把表示色彩的词圈起来。生交流汇报。
这么多颜色汇聚在田野里,你想送什么词给田野-----------五彩斑斓
2、读句子 体会排比句式。
3、把排比句变换成诗歌的形式练读,感受田野的美。
4、谁还有什么发现?引:默读课文,把文字想象成画面,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田野里一幅丰收的景象!)
你从哪些地方看到了丰收的景象?
(1)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从丰满看出麦穗儿颗粒很饱满)
(从擎字看出麦穗很大,很沉)能给擎字换个字吗?(托、举)能换吗?怎样的举才叫擎?(使劲地举 用力地举)为什么要用力(麦穗儿太重了)
(2)呈现排比句
(密密的嫩荚看出嫩荚长得很多)
(一蓬蓬看出种子长得又大又多)
(3)是啊,田野不仅是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还是一曲欢庆丰收的赞歌!让我们一起赞美它吧!(齐读)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乡村生活的快乐和农村田野的美丽风光。
同学们,田野里还会有哪些丰收的景象呢?你能不能模仿这个排比句写一写。
语文教案 篇6
我的努力方向是:
1、加强学习常规教育,让每位学生明确我是一个小学生了,言行举止要文明,作业要按时完成。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每位学生学有所得,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课堂上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平时和学生亲密接触,教他们唱歌,给他们讲故事,让学生顺利完成由幼儿向小学的过渡。
3、培养学生自理能力,树立劳动观念,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事情干得很少,在校要教育学生自己会做的事情自己做,采用的主要途径是让学生当好一天的值日生,培养主人翁责任感。
教材分析
一、 教材编排
本册教科书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几个部分。教材的开头是入学教育,用四幅图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习常规。然后是汉语拼音部分,共13课,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而后是识字(一)、10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个4课,每课认字12--14个。20篇课文分作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在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认少写。全册要求认识400个常用字,写其中100个笔画简单的'字。
二、教材特点
(一)综合性
教材采用多种方式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以便使初入学的儿童受到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不仅在汉语拼音、认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方面打好基础,而且在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作好奠基的工作。学习内容的安排、学习能力的培养,从一开始就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例如,在汉语拼音阶段,适当出现短语、句子和儿歌,学生在 学习拼音的同时认识部分汉字,把学拼音、识汉字、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不但增加了趣味性,及早获得成就感,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又如,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设计了读读说说、读读画画、读读做做、读读演演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体现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以及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融合。
(二)科学性
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口语交际的编排,都注意遵循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以认字和写字为例,要求认的字 ,都是最常见的、出现频率最高的;要求写的字,都是最常用的、最简单的。儿童最先认的字,是与他们的生活关系最密切的爸、妈、我。全册要求认识400个字,都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常用字。此外,识字的安排重视汉字本身的规律,采用象形字 、会意字、看图识字、按事物归类识字等形式,使儿童在识字的同时了解汉字文化,认识身边的事物。要求写的100个字,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有独体到合体的顺序编排,每课只写3--4个字。结合写字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汉字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打好写字基础,使每个学生不仅能把字写对,而且能把字写好。
(三)时代性
这册教材大幅度更新内容,不仅面目一新,而且富有时代气息、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如,《我多想去看看》表现了少年儿童对祖国的热爱,《自己去吧》。体现了对独生子女主动锻炼、大胆实践的企盼,《借生日》《平平搭积木》赞扬了儿童关爱他人、敬爱父母的美好心灵,《爷爷和小树》《小熊住山洞》蕴含着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教育因素。此外,有关计算机、自选商场等具有现代气息的内容,城市、农村、学校、家庭生活的内容,通过有趣的故事渗透科学常识的内容,在教材中均有反映。
(四)趣味性
教材的各个部分都体现了主动学、玩中学的编排意图。例如,在儿童喜闻乐见的情境中学习拼音、认识汉字;在 连、涂、画、拼、摆等游戏中,巩固知识,启迪心智,培养动手能力;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大量采用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说我会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植自信。教材中安排的各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都有助于学生在游戏中、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学习。
(五)广泛适用性
针对我国地域辽阔、文化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国情,本册教材内容兼顾城乡,难度适中,分量适当,为教师、学生留有拓展和创造的空间。在 识字方面,采取种种方式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认字,如,在语文园地中鼓励学生认姓氏字、牌匾字,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认记身边的汉字,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又如,本册最后编排了两课连环画形式的课文《雪孩子》和《小熊住山洞》,每课有少量生字,但全文不注拼音,教师可鼓励学生借助图画或通过其他方式认读生字,读通课文,在自己认字和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获得自学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三、学习目标
(一)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二)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四)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语文教案 篇7
【内容简析】
本次百花园安排了4项内容,其中包括“语海畅游”(练习读轻声、辨析同音字、仿写有总起句的一段话)、“积少成多”(读背古诗)、“阅读平台”(读短文)和“语文大课堂”。教材的编写寓知识于发现之中,有利于学生感悟并掌握学语文、用语文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设计理念】
创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规律、方法的兴趣,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学语文、用语文。
【教学目标】
1.辅导学生正确读出轻声、《辨字歌》及其他阅读材料,初步掌握读轻声、辨析同音字的方法,感受我们语言的丰富及美妙。
2.指导学生读背古诗,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及能力。
3.引导学生阅读短文《九龙壁》,在学生欣赏精美的艺术品的同时,感受文章具体、生动的写作方法。
4.引导学生走进市场学习观察及购物,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热情。
【教具准备】
识字卡片等。
【重点难点】
走进市场,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练习读轻声
1.读中体会,带点字的读音在普通话中有无变化。
小结:有些字不读原来的声调,而变得很轻、很短。
2.找规律:在什么情况下读轻声?
小结:①名词、动词重叠,第二个字读轻声。如:妹妹、看看……
②做后缀的字读轻声。如:影子、走了、看着、吃过……
③有些双音词的第二个字也读轻声。如:眼睛、玻璃……
3.试一试,怎样读好轻声。
①在阳平和阴平字的后面的轻声,调子比较低,像很短的去声。如:玩玩、屋里。
②在上声字后面的轻声,调子较高,像轻轻的阳平。如:椅子、耳朵。
③在去声字后面的轻声调子最低。如:坐坐、骆驼。
4.同桌交流各自找到的读轻声的词语,读一读。
二、汉字真有趣
1.读《辨字歌》,注意带点的字(一组同音字)。
2.比较带点字的异同。
①读音相同或相近。
②字形中有基本字“方”。
③意思不同。(引导学生说说这五个字的意思。)
3.交流。
①你能区别这几个字吗?这种记字的好方法你掌握了吗?
②你还有什么记字的好方法?
③找一组同音字,编个小韵文。
三、读一读,再仿写一段话
1.把这段话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这段话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想一想:第一句
教案《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百花园八》教案》,来自网!
话与第二句话有什么联系?(第一句话概括地写草丛里开满各种各样的野花。第二句具体地写野花的形状、颜色。)
3.仿写一段话。
提示:以“农贸市场的蔬菜真新鲜”为总起句,具体地写。可以写蔬菜的颜色鲜艳有光泽;或形状挺直、水灵灵的;或写蔬菜散发着清香、带着露珠……也可以具体地写各种各样的蔬菜。
第二课时
一、读读背背
1.教师范读古诗并简介作者。
2.学生自读《元宵》,不理解的`字词,如“娱”等,可查字典。3.边读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人们月下观灯的情景,感受观灯的情趣。
4.指导背诵:
①找一找这首诗主要写了哪几种事物(灯、月、人、春),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表现了什么意境。
②填空。
有()无()不娱(),
有()无()不算()。
()到()间()似玉,
()烧()下()如银。
5.背诵本诗。
二、阅读《九龙壁》
1.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2.同桌交流,理解短文。
①九龙壁在哪里?大小、形状、材料各是怎样的?巨龙有什么特点?
②为什么说九龙壁是闻名中外的艺术珍品?
3.感悟写作方法。
①第2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前两句与后文有什么联系?
②作者是怎样介绍九条巨龙的?哪几条介绍得具体?
③作者为什么有详有略地介绍?
三、布置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
1.鼓励学生走进市场,学习观察、购物、与人交流。
2.引导学生看书中的要求。
①观察的内容:市场节日的布置、陈列的商品、服务的方式、购物的情景。
②想一想:你打算为谁买?买什么?
③怎样找柜台?怎样挑选?怎样付款?
第三课时
一、检查学生参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
二、小组交流
1.把自己在商店里看到的、听到的和感受到的讲出来。
①什么时间、与谁一起、到哪里去购物?
②概括地说说市场什么样,商品怎样摆放,人们怎样购物,服务态度及方式如何。
③你怎样找到柜台?怎样挑选?怎样与售货员交流?
④你有什么感受?
2.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或者疑虑,讨论解决。
3.小组评议并推荐同学到全班交流。
三、全班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四、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情景写一段话或一篇短文
五、同桌交流并欣赏习作
语文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1.学习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方法。
2.学习准确而富有文学性的语言。
3.了解凡尔赛宫的建筑特色,艺术风格及其政治文化中心,旅游胜地的地位。
学习重点:学习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方法。
学习难点:学习说明文准确而富有文学性的语言。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小黑板或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凡尔赛宫,是世界驰名的法国王宫,被誉为“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我们虽不能一睹风采,大饱眼福。但我们可以跟随吉祖英的笔迹,去欣赏、想像凡尔赛宫的美妙。(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一)整体阅读,感知课文。
1、同学们,我们在学前两篇说明文时,请你们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讲解建筑物,今天我们继续用这种学习方法来赏读《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是美的殿堂,更是一座艺术的宝库。老师这儿有几张介绍凡尔赛宫的图片,请同学们欣赏后自由朗读课文。朗读时划出自己认为要掌握的词语,然后根据课文内容,选择一组图片,向老师和同学们解说凡尔赛宫。
2、词语练习:完成练习册(同桌互问)
(二)课文学习
3、同学们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课文的内容,接下来让我们走近凡尔赛宫。
生一:介绍§1.2:
同学们,在我们面前的是驰名世界的被称为人类明珠的法国凡尔赛宫,它座落在……建于路易十四年代,至今约有290年的历史。全宫占地111万平方米,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正宫……;看!宫顶……;宫殿外壁上端……如果想看到凡尔宫更美丽的景致,就请跟随下一位导游一起走进凡尔赛宫。
师问:走进凡尔赛宫之前,我们先看一下刚才这位导游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板书:方位、艺术价值
外部:建筑时间、面积、特色)
4、师:凡尔赛宫里面的景致怎样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宫内,请下一位导游为我们介绍。
生二,介绍§3。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到了凡尔赛宫的内部,这里有大殿小厅500多间,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这里的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已有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这里还陈放着来自……。现在我们来到了由皇家大画家……的镜廊。这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它全长……400多块镜片组成。我们一块儿看镜廊拱形天花板。板上是……。我们漫步在……仿佛……。凡尔赛宫内部的陈设和装潢那么富有艺术魅力,其实它的外部点缀景物也充满着艺术魅力,不信请随下一位导游进入法兰西式大花园。
师问1:这位导游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内部陈设和装璜富于艺术魅力)(板书:内部:陈设
装潢(镜廊)
师问2:作者在介绍内部陈设和装潢时为什么特别提到中国古代的瓷器?
师问3:作者向我们说明镜廊时,列举了许多数字,这些数字给你什么感觉?
5、接下来让我们继续观赏宫前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有请下一位导游带我们去游览。
师问:请同学们注意这位导游是按什么顺序向我们介绍的?
生三§4:
同学们,我们现在来到了正宫前面的法兰西式大花园。这座花园风格独特。园内……。站在这儿极目远眺,可以看到玉带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近处……。
师问:这位导游是按什么顺序向我们介绍的?
(空间顺序:远——近)
(三)1、问:除此之外,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1、(板书:历史轶事)指名朗读
问:作者为什么要插入这段历史轶事呢?(讨论)
(归纳:点到趣味性即可)
2、文中的6、7介绍什么?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齐读§6—7
(板书:今昔地位举例子作比较)
三、研读课文,学习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方法。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板书,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说明凡尔赛宫是人类艺术宝
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分析]:无论是对凡尔赛宫的建筑本身,还是对其内部陈设和装潢,以及外部的'大花园,课文都能抓住艺术价值高这一特征进行说明。与艺术价值无关的内容一律略去。这样对凡尔赛宫的说明从总体突出了重点。从局部来说,也同样注意了这一点。例如,在介绍凡尔赛宫的内部陈设和装潢艺术时,重点介绍了镜廊,让读者以斑窥豹。因为它
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两位建造者赫赫有名,镜廊本身的构成有特色,镜廊天花板上的巨幅油画气势横溢,富有艺术价值。这种“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方法”,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要学会使用。
2、下面我们通过练习来进一步深入探究这种写法。(结合说明方法)
(1)、第一段交代了凡尔赛宫的,并用了说明方法突出说明了凡尔赛宫的艺术价值。
(2)、第二段交代了凡尔赛宫修建和竣工的时间,接着用了的方法说明,从中可以看出凡尔赛宫分为和
两大部分。
(3)、说明凡尔赛宫的宫殿建筑,布局严密、协调的具体内容是。
(4)、第三段用了和和说明方法,这一段具体说明了凡尔赛宫的。
(5)、法兰西式大花园“风格独特”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主要运用什么说明方法?
五、课外语文活动(创造性阅读)
圆明园是我国清朝一座著名的园林,有“万园之园”的美誉,如今却已剩下断壁残垣。面对残破的圆明园旧址,对照金壁辉煌的凡尔赛宫,你有何感受?
面对这一切,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会思绪万千!请你拿起手中的笔,将心中的那份不平静写出来吧!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3-05
语文经典授课教案01-23
语文园地教案12-14
语文教案[精选]07-20
【经典】语文教案10-04
语文教案(经典)07-30
语文教案【经典】08-29
语文教案[经典]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