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拉萨的天空》教学反思

《拉萨的天空》教学反思

时间:2024-11-09 09:31:0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拉萨的天空》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拉萨的天空》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拉萨的天空》教学反思

  《拉萨的天空》是一篇写景美文,本文语言优美,饱含深情地向我们展现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展现了布达拉宫的雄伟与壮丽。但本课所讲的这些明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现有知识储备状态较远。因此,在教学前,我花很长时间仔细查找了有关拉萨天空的图片资料及文字资料,并且制作了精美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感受美景、细细品读语言,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语文能力逐步得到培养。

  《拉萨的天空》,通观全文,一个“蓝”字贯穿始终。“湛蓝,蓝宝石,蓝天,蓝得让人神往,蓝晶晶”等词语让人无限神游于拉萨的天空上。对于置身北方黄土高原的孩童而言,它的天空蓝得如何独特,没有真切的感受。因此,一开始我就利用多媒体充分地向学生展示各种拉萨蓝天的图片,把学生引领进辽阔、纯净、如仙境般的天地。此时让孩子们用一个词来形容拉萨的天时,他们异口同声从心中喊出了“蓝!”。情境的创设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品味文中描述蓝天的语句时,他们凭借多媒体画面与自己既有的生活经验,在心中涌起了对这美丽的天空的无限遐想,产生了独特而到位的体验。所以在读第一自然段中的比喻句(也是全文的中心句)“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学生在了解拉萨天空的特点后,并通过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课文是怎么具体来描写的呢?自然过渡到后文的阅读。教学的本质是对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为了体现这一全新的阅读理念,我的教学设计立足于“阅读文本”,引领学生反复触摸文本语言,“披文入境”、“潜心会文”,实现教学的和谐互动,使阅读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动态性的、生成性的对话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审美情趣在这个对话的过程中得以培养与提升。在教学2至4自然段时,我把时间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读、谈的方式来体会拉萨天空的美,给学生自由朗读和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学会感悟文本的语言。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加上动作、想象情境,让学生读出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最后设计一个说话练习,在欣赏了拉萨的天空,感受到了拉萨天空的迷人风采后,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拉萨天空的情感、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一个开放式的口语交际,让学生直抒胸臆,表达自己或者作者对拉萨的情感,既是对全文的一个总结,又是一个简单的说话练习,帮助学生准确、生动的表达。

  在检测导结的环节指名交流自己所喜欢的语句,并尝试让学生背诵一到两句自己喜欢的语句,再次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背诵,充分地理解、感受拉萨天空的无限美丽。

  在这一课教学中,我借助了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纵情驰骋,引导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沉入作品,在与文本的反复对话中细细地感悟,与作者产生共鸣,在获得审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净化的同时,也培养了语感,内化了语言。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拉萨的天空》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拉萨的天空》教学反思03-27

冬天的拉萨08-02

教学反思05-22

《》教学反思05-16

教学数学教学反思06-02

微笑的天空06-20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0-26

小学教学反思02-13

ieveer教学反思02-26

荷花教学反思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