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全文

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全文

时间:2024-11-26 07:20:0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全文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全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全文

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全文1

  整节课我围绕“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突出了我们数学的研究课题,让学生亲自来前面动手操作,给实物分类,给学生提供一个分类活动的平台,这样更让学生一目了然,同时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操作能力。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所以我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题材,巩固体验分类的方法,我安排了“分形状”的环节,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而且学会了按不同标准分类,又学会了把已知数据进行整理,又能让学生让数学走进生活、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

  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我安排了分铅笔的教学环节,每4个人分为一组,小组讨论合作进行分类,然后进行表格的填写,也就是整理的过程,分类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小组合作的`乐趣,也感受到了分类与整理的过程,学生们兴趣很浓,提高了课堂效果。

  这节课虽然经过了经心准备,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如:

  1、我在每个环节让学生参与完之后,都应该进行小结,而我忽视了这点。

  2、我在课堂中的语言不够精练简洁,应该多给学生自己倾听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养成独自思考的习惯。这一节课上下来,我运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引导学生真正“动”了起来,思维也“活”起来。轻松地就学到了知识,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不足之处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步改善,争取做的更好!

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全文2

  一、优点:

  课前温馨提示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并按照课堂教学要求学生的听课状态。梳理总结分类与整理的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并帮助学生形成及时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做到温故而知新。

  二、缺点:

  1.学生在使用统计表分类整理时,很多学生并不能明白用表格的形式如何正确呈现,或者即使使用了表格在表头处依然有很多学生把表格的总人数写在应该空起来的位置。本节课堂发现了这个问题,并跟学生多次强调了,希望学生能改正过来

  三、改进措施:

  课堂上还是要多关注后进生,鼓励孩子多进行积极连麦,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理解存在困难得地方,才可以达到课堂互动的真实效果。拍照确实可以很有效地进行沟通,通过拍照放学学生对使用统计表进行统计还存在较大问题,需要让学生明白如何使用统计表进行整理,并进行一定的绘制统计表格练习。

  《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3

  《分类与整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通过整理气球,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初步学习把一些物体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初步掌握整理物品的常用方法。

  教材在此课中第一次渗透统计知识,呈现了一个象形统计图和一个不完整的表。整节课我注重让学生感受、体会分类与整理的过程,渗透分类、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让学生动手操作、完成表达,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能力。上完课我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反思:

  学生的作业反馈中出现部分学生对象形统计图没有按照从下往上的`顺序涂色或把没有把图形颜色涂满的现象。出现这样现象,有我的疏忽。学生通过网课的形式学习知识,在看视频的过程中,没有足够的额时间去思考、尝试,也没有教师手把手的演示,所以孩子在写作业时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细节错误。另外也有一部分孩子由于父母上班,只能自己在家学习,自觉性和监督力度都不高,就造成了个别学生的偷懒现象,不看视频直接写作业。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就是一张白纸,第一次接触新知十分重要,如果第一次接受知识有偏差,以后再去纠正就十分费劲了。二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自主学习的能力比较低,结合这些因素,在今后的网课学习中,我们将更加严格的筛选学习视频,遇到需要教师示范做题步骤或格式时,录制手把手练习的小视频及时分享在班级群中,方便学生参考和家长辅导。同时还要督促家长,即使工作忙碌,对孩子学习的管理却不能松懈。

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全文3

  我对教材稍微进行了拓展,让学生初步感受“一类”和“一个”的区别时,突然出现一个心形和和一个五角星,让学生帮他们添加到统计表和统计图中。

  练习时,学生的作业反馈中出现部分学生对象形统计图没有按照从下往上的顺序涂色或把全部图形都涂上颜色,这是我授课中疏忽的知识点,发现后我先引导学生看例子,发现学生还有涂错的,我又把错误的'作业展示出来,时间关系导致这个练习题没有处理完整。课下我就在反思,从摆统计图到涂统计图中间没有过度好,应该先让学生说说题中是怎样涂梨的?学生弄清题意再做。

  最后我让学生把教室的学生分类,有说按胖瘦分,有说按高低分,后来有一个学生说按高低排座位,我应加一问量校服时按什么分比较合适?让学生体会不同情境下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分类给予提升,并不是让学生单纯地会分。教学时我没抓住这个生成、

【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全文】相关文章:

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03-24

《分类与整理》第一课时教学反思01-16

《分类》教学反思04-18

《角的分类》的教学反思06-16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04-22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07-15

《整理英语句子》教学反思09-25

角的分类教学反思(优秀)07-17

一年级《分类》教学反思05-22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