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画家和牧童》教学反思

《画家和牧童》教学反思

时间:2025-02-12 10:23:4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画家和牧童》教学反思(精选3篇)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画家和牧童》教学反思(精选3篇),欢迎大家分享。

《画家和牧童》教学反思(精选3篇)

  《画家和牧童》教学反思1

  《画家和牧童》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形象生动,内含深刻哲理的文章。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事。赞扬了画家的虚心和牧童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优秀品质。

  我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在掌握课文字词的基础上以读促悟为主线,突出了以读代讲的学习方式,鼓励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促使学生较好的体会到了大画家戴嵩的虚心精神和牧童的勇敢精神:

  1、从图片导入课题,紧抓识字目标

  首先,我由图片激发学生的乐趣导入课文,紧紧抓住二年级识字、朗读的目标,从词语入手,由词语引出本课的生字,再把生字放到句子中进行练习,加强对生字的训练,从而让学生熟记生字词

  2、以读感悟课文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角,关注学生,教学才能有所收获。在教学中,我以教材为例子,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比如:在学习了句子“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后,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一……就……”练习说话。通过说话训练,学生学会了运用语言。让学生从第一自然段了解戴嵩是著名的画家,通过图片对“浓墨涂抹”“轻笔细描”两个词语进行解释,让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再如,当学生读到围观的人纷纷夸赞戴嵩的句子时,我顺势引导学生:假如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夸赞戴嵩的.画呢?“画得太好了,画得太好了,真是栩栩如生!”“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真是活灵活现!”……学生通过对文中语言的学习,模仿说句子,既锻炼了说话能力有积累了好词好句,也发展了语言。重点对围观的人对戴嵩画的称赞,让学生来读读,从读中领悟戴嵩的著名。并让学生作为围观的人对戴嵩的画进行夸赞。在读的同时领悟每个人物不同的语气,并从中掌握本节课中戴嵩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课外拓展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如果你是商人或教书先生,你会对牧童和戴嵩说些什么?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

  通过这堂语文课,发现自己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如在指导学生读悟围观的人“纷纷夸赞”这一环节时,为了将学生带入的情境,扮演角色体验朗读是其一手段,因为时间原因没有做好这一环节的处理,致使学生的情感熏陶没有预想的效果。还有对教学中的突发事件的机智处理和低年级课堂气氛的把控等,我想在今后的教学实践活动我将吸取经验,对教材加强研究,做到切实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画家和牧童》教学反思2

  《画家和牧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谦虚接受批评的事。通过课文的学习、朗读与思考,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画家的虚心好学和牧童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优秀品质。

  一、抓关键词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在学习戴嵩是一位著名画家时,当学生感受了戴嵩的著名后,在理解“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时,去掉了“一”和“就”来读,让学生比较意思表达上的不同,从而感悟到带有“一……就……”的这句话是说戴嵩真的很著名,他的画刚挂出来就很快吸引了很多人,体会到了这组关联词的作用;然后让学生读好这句话,听出著名。最后再让学生用上“一……就……”来说说大家看到戴嵩的画以后的反应?出示:看画的人一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有钱的人一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这样抓住重点语句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训练了说话,而且也让学生在读中感知,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

  文中有一些比较难理解的词语,如:“浓墨涂抹,轻笔细描”。先让学生根据字义理解,又紧接着利用多媒体出示戴嵩的《斗牛图》,请同学上台指一指,哪里是浓墨涂抹,哪里是轻笔细描,一生上台指示,全体学生直观感受,立刻理解。这种让小学生用手指一指画面的方法,很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抽象的变成形象的,把理性的变成感性的。这里也渗透了一种解词方法:结合具体画面来理解词语。再让学生运用“……一会儿……,一会儿……”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另外,这几个词的理解都是在学生读文的基础上进行的,也体现了联系上下文解词的方法。对“纷纷夸赞”这个词语的理解,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你也夸,我也夸,大家都七嘴八舌地夸,就是纷纷夸赞”。后面理解“拱手”这个词时,让学生来做做这个动作,怎么做呢?古时候的人做这个动作多表示感谢,表示欢迎,表示歉意,表示告别。教师当场示范讲解,形象直观,帮助学生理解了词语。

  二、培养积累、学习、运用语言的'能力。

  本课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在读中进行语言积累。通过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在语境中反反复复地感悟、朗读,实现语言的积累。在指导读:“太像了,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时,通过对比,让学生明白了:为什么此处要写两遍“太像了”“画活了”?因为反复说相同的话更能突出戴嵩的画好。再引导学生想象,假如你就是围观人群中的一个,你会怎样说呢?在两个学生说出简单的夸赞的话后,再给学生推荐几个词语:“上乘之作,神来之笔,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等赞美画精美的词语。让学生在夸赞时用上这样的词。然后出现练习题:“ , ,这真是 !”这样的练习,不仅让学生心灵走进文本所描述的场面,还让学生在表达中用上积累的词语,体现的“积累、理解、运用感受”的学以致用,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不足之处:

  1、由于自己设计教案的时候设计的训练点很多,感觉什么都想抓,导致了没有完成设计的内容。

  2、在指导学生抓关键词理解内容的时候,品读的形式太少。

  3、在识字环节,指导不够细致,应该让学生只抓住难记的字识记就行。

  再教学设想:

  通过这次讲课,结合老师们的建议,下次执教第一课时,识字有针对性的指导识记,课文内容只学习画家的优秀品质。牧童的表现放第二课时完成,时间也就不会那么紧张,就能够落实课堂练字环节。

  《画家和牧童》教学反思3

  很喜欢一位语文老师说的一句话,让语文课味正情浓,这也是我在课堂上一直想要追求的。教学了《画家和牧童》这篇课文,使我更有这样的触动。

  1、关注字词的教学。

  我在教学中力图找到最佳方案帮助学生感悟、理解、拉近与文本的距离。如理解“沉思片刻”我设计了小资料让学生拓读,在理解“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先让学生试着用自己已有的经验,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再通过录象直观的方式,使学生对这两个词语的理解清晰化和深入化。

  2、关注朗读训练的过程。

  《新课标》提出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提倡学生自主感悟、自主阅读,是让学生思维的个性能从教师一味地牵引出来释放出来。让学生在语文实践的活动中,依据文本,凭自己已有的旧知去发现、尝试、并通过不断反馈,达到新的实践。在画技高和人们夸赞两块教学中,我采用了不同方式,前面是读议结合,读悟结合,在后半部分是读演结合,不仅停留在理解而是运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体现读的层次性以及文本的.生成过程,这也是符合文本是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出发点和语文学习的目的。

  3、在《画家和牧童》的教学过程中。

  我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动笔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和由这些生字所组成的词语,然后同桌之间交流标画的词语,合作学习。在学习第3、4自然段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夸赞、称赞、赞扬”等近义词标画出来,并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这三个词语的意思。通过朗读相关的语句来理解这些词语。

【《画家和牧童》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牧童》教学反思10-14

《牧童》教学反思(必备)07-27

画教学反思06-16

《画》教学反思06-30

《画夜景》教学反思09-28

画角的教学反思06-24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1-10

画角教学反思07-02

画杨桃教学反思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