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灯光教学反思

灯光教学反思

时间:2021-10-09 13:54:5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灯光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灯光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灯光教学反思

灯光教学反思1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围绕“灯光”记叙了战争年代,郝副营长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教育学生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上课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边读边做批注,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真正做到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我在课堂上抓住了“郝副营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先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分析理解,然后在小组讨论时结合重点词语,通过品词析句,谈郝副营长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在理解“多好啊”三个字时,引导学生想象:在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借着微弱的亮光,在注视着书上的插图,他沉思什么,憧憬什么?检查阅读效果时,就重点部分加以指导,帮助学生从中体会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在学完课文后,我又运用董存瑞、赵一曼的影视片段让学生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千万万个像郝副营长一样,具有献身精神的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不能忘记他们。但是,看完影视片段后,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谈观看片段的感受,而是直接进入对本课的延伸,错过了更好的教育时机。对于本文出现的三个“多好啊”,进行了分析,但是没有指导学生分层次朗读。另外,教师上课时的小结一定要顺着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灯光教学反思2

  在课上,我采取了这样的教法:首先,抓住大问题:郝副营长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也就是说,你认为郝副营长是怎样的人?默读3_11自然段,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在重点句旁写批注。接着,我让学生小组讨论,最后,站起来汇报。学生站起来汇报学习成果时,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我原想着学生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回报,使大家一起感受事情是一步一步推向高潮,从而体会郝福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没想到,学生站起来就抓住后面及其关键的句子来谈体会,如果我打断他,不合适,随着学生去走,也不合适,于是,我让学生把他们找到的句子都读出来,然后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有序地理解学生找出来的重点句,抓住“沉思”、“憧憬”,让学生想像郝副营长在想什么?

  使学生体会,郝副营长多么渴求能够在灯光下看书,渴求那和平的日子,为后边郝副营长点燃书,为后续部队照亮而牺牲自己的生命埋下伏笔。接着,体会抓住“千钧一发”一词体会郝副营长为了战役的胜利,为了后代在灯下看书,过上幸福的日子,却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是一位多么值得我们中国人骄傲的营长,多么值得我们歌颂的英雄。我们能够享受着温暖光明的灯光,过上今天这幸福的生活,是许许多多郝副营长这样的英雄在战场上用生命换来的,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崇敬。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呀!

灯光教学反思3

  《灯光》这篇课文是一篇回忆性的,作者王愿坚,战地记者(王愿坚: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主要作品:《七根火柴》《闪闪的红星》.《草》等。百度上这样介绍他)。

  虽然做了,但是我觉得用别人修改过的我还是不怎么习惯,因为拿人手短,毕竟我不喜欢要别人的东西,自己可以做的事,不喜欢强求他人。所以,到最后两个上课的时候都没有用到过,于是,就这样,一本书,一块黑板,一群学生,开始了今天的课程。

  首先,我以提问式开头:同学们,你们知道教师里明亮的灯光是怎样来的吗?

  生:爱迪生发明的。

  生:中国从外国进口的。

  生:讲过跟外国交换的。

  师:都很对,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学习,看看灯光是怎样来到我们的身边的。

灯光教学反思4

  《寒夜的灯光》是湘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讲述了一名医生在加拿大西部开了一家诊所。他在一个寒冷的夜晚,冒着风雪去给农家孩子治病,那个农民请沿途的农家打开电灯引路。医生给孩子治完病后回家时,沿途的农家又开着灯送他前行,使他在寒夜中充满了温暖和力量。

  冬夜里一盏盏普通的灯,给夜行人带来的却是温暖和友情。文章叙事抒情,感人至深。在人际关系日益淡薄,孩子越来越自私自利的今天,不失为一份关于爱的教育的难得材料。

  如何上好这一课,使其真正体现出应有的价值来呢?我在教学中作了如下尝试:

  一、抓导语

  课文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美好情感。教学初,让每个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在寒风呼呼的漆黑冬夜,一个人独自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会有什么感觉。然后让学生睁开眼睛,感受光明,谈谈自己最需要的灯光有人适时地为你而亮起了之时的感受。这一导入,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埋下了伏笔。

  二、抓对比

  课文中的对比较多。教学时,我巧妙地利用对比,来引导学生领悟人物精神。

  如“平时,一入夜荒野总是漆黑一片,因为那时农家用灯是很节约的。”“一路灯光指引着我,使我顺利到了那个求医的人家。”这两个句子中的“平时,漆黑一片”与“此时,一路灯光”形成对比,体现了农民们乐于助人的精神,使人感到无限的温暖。

  又如,在回家的路上,“我”心里充满恐惧,后来,他发现人们用灯光送自己前行,使他感到浑身充满温暖和力量。“充满恐惧”与“充满温暖和力量”对比,表明这些农家的灯光为作者指明了方向,使他感受到一种无私的关怀。

  三、抓朗读

  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抓住了医生心理变化的特点。如课文倒数第2自然段应该读出作者紧张的心理:恐惧和担忧。通过把反问句“那么复杂的乡村夜路,我怎能认得回去的路呢?”改为陈述句的练习,体会作者当时的担忧是多么的强烈。但就是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医生毅然出诊并执意回家又说明了什么?接着,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到医生的尽职尽责与可敬。

  课文最后一段,要体现出“通明闪亮”的灯光给作者带来的温暖,即使风的哀鸣和车轮碾雪的声音也不再使人感到害怕。在朗读“我的汽车每驶过一家,灯光随后就熄灭,而前面的灯光还在等待着我……”时,我先设计了如下练习:

  我的汽车驶过一家,灯光(随后就熄灭),而前面的灯光(还在等待着我);

  我的汽车又驶过一家,灯光(随后就熄灭),而前面的灯光(还在等待着我);

  我的汽车每驶过一家,灯光(随后就熄灭),而前面的灯光(还在等待着我);

  就这样,我的汽车一直驶到家中,灯光(才全部熄灭)。

  在学生想象画面完成练习后,教师引读,师生共同体会如此节约的农民在医生治好同乡孩子的病后,还愿意为其而亮灯的友善与崇高。

  四、抓过渡语

  就像写文章一样,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使用自然的过渡语进行衔接,会使你的整堂课浑然一体,避免脱节,教学效果也会臻于完美。

  如:“寒夜里的灯光,让作者浑身充满了力量。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寒夜,感受寒夜的灯光带来的温暖和力量。”“婴儿得救了,医生要回家了,指引他出诊的一路灯光还会为他而亮吗?你是从哪儿知道的?请读一读。”这些过渡语的恰当运用,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到要学习的内容中去,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五、抓结束语

  一堂课用上好的结束语,会为整堂课增色不少。

  我是这样对该堂课进行总结的:“是呀,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关爱给人温馨、予己欢乐。让我们伸出双手,一起去关爱他人。”这极富号召力与感染力的语言,点燃了学生关爱他人的欲望。接着,课件出示有关关爱他人的画面的同时,一曲《爱的奉献》缓缓奏响,把学生的感情推向了高潮,此时,老师无需过多的语言,学生已自发地准备投入到“关爱他人” 的行列中去了。

灯光教学反思5

  《灯光》一课讲完了,可我的心并没有平静,因为这一课让我思索的东西太多太多。先学后教,是学习中的革命,是原有教学方式的一种转变。它的本质就是思考——教会教师思考,教会学生思考,在问题的趋动下,自主研究。设计《灯光》一课时,我把问题意识始终贯穿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先提出问题,在小组内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提炼出来师生共同解决。课堂结构有四部分组成,检测预习、提炼质疑、合作探究、拓展延伸。学生提出的问题在师生互动中迎刃而解、逐个击破。

  首先,抓住大问题:郝副营长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也就是说,你认为郝副营长是怎样的人?默读3_11自然段,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在重点句旁写批注。接着,我让学生小组讨论,最后,站起来汇报。学生找出来的重点句,抓住“沉思”、“憧憬”,让学生想像郝副营长在想什么?使学生体会,郝副营长多么渴求能够在灯光下看书,渴求那和平的日子,为后边郝副营长点燃书,为后续部队照亮而牺牲自己的生命埋下伏笔。接着,抓住“千钧一发”一词体会郝副营长为了战役的胜利,为了后代在灯下看书,过上幸福的日子,却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正是对未来的这种美好憧憬,郝副营长才会在后续部队找不到突破口的危机关头,冒着生命危险,点燃书本,为后续部队找到前进的方向才取得战斗胜利的勇气。此时,郝副营长的英雄形象自然而然地在学生心中树立。第一个问题水到渠成。我适时引导:我们

  能够享受着温暖光明的灯光,过上今天这幸福的生活,是许许多多郝副营长这样的英雄在战场上用生命换来的,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崇敬。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呀!此时,学生对课题的理解更加深刻,很自然的解决了提出的第二个问题——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这灯光是生命之光、希望之光、理想之光。处理第三个问题时,我围绕钱够两段话和三处“多好啊”,引导学生找出写作特点:首尾呼应、以灯光为线索、倒叙等等。

  在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将学生、教师和文本联系;通过“情境创设”将三者变得生动起来;通过“情”将三者融合起来。学生感悟的过程是一个个性化过程,在教学中,力争做到以读唤情,以读获情,以读悟情,从而获得独特而丰富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本课时,我还注意了对学生进行“展开丰富的想象”的运用训练。课文第二大段是由景生情,追忆战争年代的一桩往事,是全文重点,我指导学生思考:在战斗间隙,郝副营长为什么借着微弱的亮光,在注视着书上的插图?他沉思什么,憧憬什么?在划着火柴的时刻他是怎样想?这就是小说的布白艺术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备课时有了个性化的解读,挖出了隐藏在灯光线索下的一条暗线,就是作者的情感线,从敬佩到赞赏再到悲痛惋惜。两条线相辅相成,使教学目标水到渠成。

  当然,教学中我的教学艺术驾驭教材的能力还不够,对于学生的回答评价语还不够到位,这些都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谢谢大家!

灯光教学反思6

  《灯光》是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战斗故事,学生应该有比较浓厚的兴趣。

  教学的时候我先让学生逐字逐句朗读课文,读通句子,边读课文边思考,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交流的时候,我发现学生讲故事的内容不能清楚完整地概括。大概是由于这个故事稍微有点复杂,不能用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出来的缘故吧。于是我在此我为学生进行了提示,战斗前,郝副营长( ),战斗中,郝副营长( ),战斗胜利了,郝副营长( )。这样,难度降低了,学生基本上没什么障碍。

  然后我让学生找出文中哪句话出现了多次?每次是谁说的?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当时想到了什么?本来我打算让学生分小组学习,但是我觉得小组学习中最大的弊端就是一部分学生的确是积极参与了自学,但是一部分成绩落后的学生基本上就是只听不动脑,更有甚者,他们连听都免了,趁着这个机会偷玩!

  于是我在这里让学生默读课文,并拿出笔在书上批注,每个学生都必须动手。我想,课堂上,应该给足学生自由朗读,静静思考的时间。学生貌似聚精会神地在自学。

  我特意走到一个成绩落后的学生身边,问他第一次“多好啊!”是谁说的呢?他随口回答,“郝副营长!”我急!你读读第一次出现这句话的自然段,读给我听听。学生读了。“这时你认为是谁说的呢?”“记者!”我更晕。“别急,你把这个自然段反复读几遍后再回答我!学生在我的注视下开始朗读了!最后他终于回答:“是背后的人说的.!”终于对了,我舒了口气!接着我让他展开想象,背后的人究竟是什么人呢?这个学生的想象还是比较丰富的,他说可能是广场上散步的人,可能是参观天安门的游客,也有可能是专门到天安门广场上观灯的人说的!然后我继续引导他,你说此时他站在天安门璀璨的华灯下可能看见了什么?……就这样,我用了将近15分钟的时间引导他学习了第一次出现“多好啊!”

  这篇课文虽然是阅读课文,但是我用了两个课时才引导学生把课文学完。

  通过走近这个学生的自学我发现,学生还没有良好的自学习惯。一直以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让学生分小组自学,其实这也是在“培养”少数学生的惰性,他们从没有利用自学的时间仔细读书,认真思考!

  课堂上就应该提供每个学生读书,思考,感悟的机会。教师如何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如何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感悟?实在是我们教师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

  课结束了,但是,这个问题久久在心头萦绕!

灯光教学反思7

  时钟随着孩子们的欢乐声慢慢地走着,活动室内到处弥漫着阵阵快乐的味道,原来我们刚在进行的是科学活动《舞台灯光师》。

  为了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体现活动的最佳效果,活动前我把教室的窗帘都拉上,活动一开始,我请小朋友们了解了手电筒除了会照明外,还会哪些本领。在了解手电筒不同的本领之后,我请小朋友进行第一次玩,通过玩一玩,看一看,发现手电筒光的秘密,有的小朋友所光像鸡蛋,有的小朋友说很多光在一起好象演唱会,还有的小朋友说像一个会变的球…当我出示手中2张不同的玻璃纸时,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他们纷纷猜测着当玻璃纸蒙在手电筒上会怎么样?带着这个疑问,我请孩子们自己去尝试(制作彩色灯),探索其中的秘密。我观察着几组幼儿的探索情况,发现他们都相互说着自己的发现,有小朋友发现了映射出的光中的图案不一样,有的小朋友发现了光的颜色变地不一样了,还有的小朋友发现光有深浅、明暗等。同时我发现幼儿对探索这一环节特别投入,不少幼儿还用不同的玻璃纸来试一试,发现了很多的奥秘。因为在幼儿的操作中我发现准备的玻璃纸中所折射出来的效果比我预想地有一些差别,于是接下去的环节我进行了集体游戏“踩光”,在踩光中我也和孩子们一起参与其中,感受着孩子们的快乐。最后在几位小朋友的合作照射下,观察着光团变化中的秘密,孩子们的兴趣很高,因为时间的关系活动延伸到了区域中去,让孩子们继续去探索光的秘密。

  活动结束后,首先我觉得孩子们很投入,活动气氛非常好。通过本次活动,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活动中提高了幼儿观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活动在所创设的环境中让幼儿自己去操作,发现,探索。为了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我提供了玻璃纸、皮筋等操作材料,让幼儿进行实际操作。我觉得这种形式灵活性很大,同时也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整个活动让幼儿在说、动、看、玩等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及发散性思维能力,活动让我真正感受到了“玩中学”这几个字。

灯光教学反思8

  《灯光》这一课,是一篇回忆性文章,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牺牲精神。我安排学生课前预习,针对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有:

  1、明明是描写郝副营长的事迹,为什么题为《灯光》?它代表什么含义?

  2、郝副营长为什么点燃那本书?为什么要不顾生命危险为部队照亮道路?是什么精神力量促使他这么做?

  3、郝副营长为什么没有见过电灯?就要打仗了,为什么还要看书?

  4、郝副营长为什么渴望让孩子们在电灯下看书?

  5、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为什么有想起了郝副营长?

  6、“多好啊”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都是谁说的?

  从这些问题可以看出,孩子们对于文本有他自己的看法,有他自己独特的视角,正所谓: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些问题中,我认为,“明明是描写郝副营长的事迹,为什么题为《灯光》?它代表什么含义?”这个问题提得好,有水平。

  从写作的手法上来说,灯光作为写作的线索,贯穿全文,把文章各部分串联起来了。从一开始的引出回忆,到中间郝副营长翻开书看书中的图片“孩子们在电灯下聚精会神地看书”提到灯光,引起作者与郝副营长关于能在灯下学习的理想的讨论,再到文章结尾处“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再提灯光,回应开头,紧扣主题。文章内容无不围绕灯光展开。

  从题目的含义来说,灯光还有其象征意义,象征着美好的未来,充满光明的未来。在郝副营长的心目中,这是他为之奋斗的理想,是促使他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郝副营长憧憬着璀璨的灯光,并为之献身也在所不辞。当我们看到灯光,给人以温暖、光明之感。让我们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达到了更好的艺术效果。

  所以写作不仅是把故事叙述完整,还要考虑艺术性,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另外,在写作材料的安排上,标题的拟定方面也很重要。

灯光教学反思9

  回顾《十六年的回忆》一文的写作方法,今天学的课文《灯光》在写法上和《十六年前的回忆》有许多相同之处,我们来比较中学习。

  学生自读课文,找到与《十六年前的回忆》表达相似之处。交流中学生能准确说出运用了倒叙的写法和前后呼应的写法。

  写法相同,但课文内容不同,表达的情感也有不同。

  “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交流中体会到郝副营长一颗火红的心——革命胜利了,孩子们可以在灯光下学习了。在这颗火红心的驱使下,在这个信念的驱使下,他才会-----读课文第十自然段,进一步体会郝副营长为了革命,勇于牺牲的高尚品质。

  点燃的书本发出的火光,灯光有什么联系呢?有了革命的火光,斗争的火光,胜利的火光,才有了灯光,光明的灯光,幸福温暖的灯光。探究出灯光的含义,灯光是郝副营长对革命胜利的憧憬,是革命的信念和理想,是光明和温暖的象征。在内容情感积淀到一定时,学生交流喷发出对灯光的理解。

  又是一位多么好的革命烈士,为了革命的胜利,勇于牺牲,我们深深地缅怀他,自由展示读句,说句子表达心情和情感。

灯光教学反思10

  在这个导入的环节中,我感觉自己的语言不是那么的有感觉,对学生的触动也不是那么深。因为有这样一个问题,一篇课文,导入的好与否会直接决定学生对这篇课文的感知,因为我们是在向他们传达一个信号。

  接着,我就告诉学生放声朗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圈出生字生词。这一个环节在平时的教学中都已经约定俗成,此时稍加提醒,学生就了解该怎样去做了。如果不提醒,不行,毕竟人各有别嘛。

  而在读完一遍课文后,四组(欧亚珍、赵建豪、徐日龙、谢晓淋、杨莹、贺龙豪)就在组长杨莹的带领下,开始了认读生字生词,这一个点虽然小,但对于他们组的徐日龙和贺龙豪来说,有着莫大的作用。作为两个有待提高的同学,他们也很拼命,知道不可以落后于他人,上进心十足。

  到此,就应该是整体感知文意了,于是我借助课文前面的问题提示,相应的给出这样的问题:静心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这篇课文,围绕灯光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个问题在4班是这样问的)对于这个问题,语言基础好的学生很快就可以找到相关信息并将文中的关键词整合成自己的语言。不同的问题,问的方式不同,学生回答的就不同,所以2班回答的就要比4班准确,但又都存在一个问题,没有抓住这是作者的回忆,最后都谈到“郝副营长为了胜利,点亮书本,牺牲了自己”。于是,我又引导学生回到一二自然段,然后再然他们简要的说,这时候,徐开富、欧城杰就能够说到点子上了。 其实在这个环节上,我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就是问题的指向性不明确,而学生在寻找答案的同时也会是茫茫然。

  小结:在向学生跑出问题的时候,老师一定要明确问题的方向,还要注意自己在放问题时的语言,语速、语调,这样才能激起学生那似镜的心,让他们的内心荡起涟漪。

  在纠正自己犯下的错误后,我接着用学生谈到的“灯光”引起文中三次出现的“多好啊!”然他们去找,看看这每一次“多好啊!”都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在说的时候,看到了什么,又会想到些什么? 这个问题一放,学生立马行动起来。看着他们脑手并用,我想,这下应该可以找到并感悟到人物的精神世界了。 肖茜茜,是个聪明的女孩,在找到相关答案后,她就用红笔在句子下面画上横线,并写上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与感悟。

  果然,工夫不负有心人。孩子们在个人找到后又进行小组讨论,将自己的心得与同学分享,你一句我一句,就凑成了一整句漂亮的话。在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时,学生都说到了在怎样的情况下发出的“多好啊!”从这一点,我知道他们对于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已经有了一定的深度,现在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实际表达的问题。特别是第二个“多好啊!”,这是郝副营长说的话,而这句话又是一个自然段的开头,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但是许多聪明的学生,都会找到前面一句话“书本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从这里,包括庄广相,班上一个不及格的学生都可以找得出来,说明不是偶然,而是他也掌握了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真是可喜可贺啊!

  学生优秀的地方被激发出来了,我就干脆一点继续深入,深挖文中人物的情感。在憧憬未来的同时,郝副营长还会想到什么呢?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但有一个印象非常深刻:郝副营长想到战斗胜利后,自己带着一群孩子在明亮的灯光下读书、游戏、快乐、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多美啊,多好的表达啊!一个孩子有这样的表述,可以说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了。因为班上的学生很少会把一句话表达的这样完整。我也是惊呆了。

  最后本来设计了“倒叙”的环节,但是因为时间的关系,我没有深入的讲,只是让他们读并根据他们的读,顺势的将“倒叙”这种方式告知了他们。没有达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不过也让我欣慰的是,学生能够通过读,感悟到人物的情感,而且还是那么的丰富,实在让我有点受宠若惊。我想,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为什么不推他们一把呢?

灯光教学反思11

  《灯光》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第11课。本组专题是“深深的怀念”,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光荣传统。《灯光》是一篇革命题材的课文,现在的孩子远离战争岁月,所以对“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缺少切身的体会。教学此课,教师不能生硬地说教,只能借着文字的品读让他们一点一点去悟,并创设一些情境让他们去换位想象,逐步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及无私奉献的精神,渗透理想教育。根据单元学习重点,本篇课文的学习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还要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

  我基于新课程标准、教材、学情设计了两个学习目标:1、通过自由读、指名读等形式有感情朗读课文,能简单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顺序。

  2、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反复朗读,说出对句子的理解,明白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和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及他的无私奉献精神。

  学习重点是能简单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顺序。学习难点是明白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和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在学习过程中,针对学习目标1,我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后,根据提示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一学习目标学生能够完成。在完成第二个学习目标时,我通过抓住阅读提示中提出的两个大问题:1、“多好啊!”这句话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2、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对于这两个问题学生也不难完成,但在学习过程中我还是没有放开手脚,特别是在学生回答两个问题之后,学生回答的并不是很理想,因此以后的学习总怕学生理解不透,老师讲的过多,学生理解感悟的太少。重点部分没有深挖教材,每次都是学生找到内容后老师讲解,然后齐读结束,没有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理解谈谈感受,跟没有抓住重点词句指导朗读。文中的知识和感情都是老师说出来的,不是学生自读感悟,水到渠成得来的。这还是和自己的教学理念落后有关,没有真正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

  另外,在学习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细节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过程中评价语不够及时、准确,也不够丰富,缺少激励性语言。

  2、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前松后紧,导致后面的学习任务很紧张,一直不停的在赶教学进度。

  3、阅读教学是指导朗读不够,引导也不到位,没能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理解课文。

  4、课堂语言不够精炼,重复学生的答案较多。

  5、在学生遇到问题时,不能进行有效的引导。课堂应变能力和教学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总之,本节课有许多不足之处,望老师们多多批评指正。

灯光教学反思12

  《灯光》这篇课文课文以“灯光”为线索,开头写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勾起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中间部分先写郝副营长在战斗开始前,借着火柴的亮光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的情景。接着写在战斗中,郝副营长为了使后续部队找到突破口,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保证了战斗的胜利,而他自己则英勇地牺牲。结尾照应开头,写“我”在璀璨的华灯下回忆牺牲的战友,表现了“我”对战友的深切怀念和美好生活的真诚赞美,成功塑造了郝副营长这一光辉形象,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教育学生懂得现在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看了课文,我想,现在的学生对于战争年代的苦难岁月知之甚少,如何带领学生走入课文,理解革命先烈为了现在的幸福生活付出代价?在教学时找到突破口为学生理解课文作铺垫是取得本课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学中我抓住了文后的星号问题展开了教学。

  一、抓重点,初识英雄形象

  课始,我就紧紧抓住“郝副营长是个怎样的人”为线索抓住课文重点探究,进行思考,以此引起学生的思考,打开学生的思路。围绕描写郝副营长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发现,老师做顺势引导,帮助学生逐层理解,渐渐深入,一边读,一边理解。通过课文的进一步学习,学生了解到,郝副营长因书中看到孩子在灯光下看书而憧憬未来,郝副营长为了后续部队找到突破口,点燃书本而暴露自己不幸牺牲,赢得了围歼战的胜利。学生初步感受到郝副营长关心下一代和不怕牺牲的品质。

  二、抓句子,提升英雄形象

  紧紧抓住课文中三次出现的“多好啊”这一线索。让学生再读课文,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分别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把相关语句画出来,深入思考,他们在说话时,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多好”仅仅是指在灯光下看书吗?让学生从中体会思考,说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与同学交流。

  细读三处“多好啊”,学生明白,这里“多好啊”不仅仅指孩子能在灯光下学习,而是郝副营长憧憬战争取得胜利后,孩子们有更优越的学习环境,老百姓能过上更好的日子,祖国能繁荣富强。正是对未来的这种美好憧憬,郝副营长才会在后续部队找不到突破口的危机关头,冒着生命危险,点燃书本,为后续部队找到前进的方向才取得战斗胜利的勇气。此时,郝副营长的英雄形象已在学生心中树立。

  三、抓阅读,铭记英雄形象

  在教学中通过“读”将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联系起来;通过“情境创设”将三者变得生动起来;通过“情”将三者融合起来。学生感悟的过程是一个个性化过程,在教学中,力争做到以读唤情,以读获情,以读悟情,从而获得独特而丰富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从中体会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渗透,指导学生学习、运用阅读的方法、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和表达的方法。并且,我顺势让学生思考,学生感受到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靠千千万万像郝副营长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最后,我以我们要牢记这些革命先烈,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长大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报效祖国结束本堂课。

  但是我觉得这堂课还留下了一点遗憾,比如在关注学情上还有待改进。

灯光教学反思13

  《灯光》是人教版课改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写了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围绕着“灯光”记叙了战争年代,郝副营长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教育学生要学好本领,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

  在进行教学设计前,我思索着,该怎样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人地位?怎样给学生创设参与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自主的空间,多一点表现的机会,多一点体味成功的愉快,让课堂充满精彩呢?基于这样的想法,我做了大胆的尝试:

  紧扣课题,三次读。“灯光”的含义非常深刻,教学中,我安排了三读课题。第一次是在新课伊始,读课题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说得非常美;第二次是在感知课文以后再读课题,说说这一次你看到的仅仅是明亮的灯光吗?学生体会深,回答精彩;第三次是在学完课文谈一谈自己该怎么做以后读课题,从而让体会得到进一步的升华,遗憾的是我居然忘记让学生读了。

  品读感悟,自主学习。在整体感知课文以后我放手让学生圈画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边读边做批注,然后全班交流,让学生真正做到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并关注学生对文本的个性解读。真正的给学生静下心来思考表达的机会。在全班交流环节,我在课堂上搭设了“走近郝副营长” 的交流平台。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品读感悟,分析理解,从而在学生心中建立郝副营长的光辉形象。并且在交流时帮助学生把握方向,通过想象心理活动,情境对比,词语以及人称置换等等形式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郝副营长的伟大和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珍惜美好生活。

  紧扣文眼——“多好啊!”“多好啊!”在文章中出现了三次,是整篇课文的“文眼”。教学中让学生找一找“多好啊”一共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他们说这话时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圈画品读的学法指导,注重以课文为例子进行标点训练和写作指导,关注语文知识的生长点,通过拓展延伸将文本与历史、现实生活、学生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课堂上知识情感双丰收。在这节课中我给学生创设了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发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表现自己。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有足够的时间读书、思考、说话。最后我还安排了小练笔:郝副营长,我想对您说……留给学生发挥的自由空间,思维补白,为学生创设动笔写写的机会。从课堂效果看,学生领会到了革命先烈们无私的奉献精神,激发出了学生心灵深处最细腻的感受。

灯光教学反思14

  至于课文,还是那句话没有深进去。原本设计的,一展开讲就全不一样了。我几乎是边讲边备,就“多好啊”三处,这地方其实可以更好些的。讲课时一个环节与设计相背,后边就得全部重新调整。效果可想而知了。就文中人物精神的理解,学生体会不够深刻,也只是浅显的明白而已。此外读书的感情指导不足,今后这方面一定注意了。

  板书没有,只有课题,是因为上课前根本没设计好,一讲课没写。这个我是明白的。其实这个学期,就板书方面,我是有所注意的。

  就学生表现而言,整体纪律不错,前期回答问题积极,后期有点沉闷,所以我当时还真有点急。大家不举手,我就干脆直接叫。好在我班学生叫起来,也能回答出来。但是这个问题以后在平素常态课上还是要加强才是。我提问到得学生多数是待优生,他们虽然十分积极,但是十之89会不对,之所以叫他们是因为想鼓励他们上课积极的参与这种行为。纵然他们的回答,还是引起了大家的笑。但是能把手举起来还是值得表扬的。唯一不该的是,由于最后,赵文勇说的不对,还没说完,就被我无情的打断了。这很不对的,即使不对也应该听他说完。以后注意了,切记。

  就那么仓促的完成了这节课,与苏主任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她说我就上学期那两节课有了很大的进步。上学期那两节后我深入的思考,针对那些不足,重点加以改进,的确有些地方好多了。虽然匆匆忙忙,但是也好歹讲完了。也顺带一个启示,这课不好好准备,还真出不来好效果。就无法谈什么“高效课堂'了。因为准备的不充足,还真是有一点点紧张。

  好在讲完了,也知道不足在哪了,以后教学中注意改正就是了,要有更大的进步才行。

  又:写到最后,忽然想起班里的表慢5分钟的事,难怪我觉得时间不对呢,我忘记了,害我“狗尾续貂”了一回。否则应该是刚好讲完才是。不会拖堂了。

灯光教学反思15

  推荐这是一篇回忆往事的课文。我在备课时设定的教学目标是: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并理解课文中的词语:歼灭、夹住、凑合、电钮、爆炸、焦急、璀璨、聚精会神、震天动地千钧一发。

  二、理解重点句子。

  (1)。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3)。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

  三、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学时,我共设计了四个板块:一是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二是初读课文,整体把握;三是导引点拨,品悟课文;四是拓展生成,升华主题。

  在第一个板块中,主要设计了这几个问题:

  (1)、同学们,如果在我们的教室里,老师把灯关掉,你会有怎样的感觉?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今天的我们一盒灯光息息相关,离不开它。为下面郝副营长渴望灯光做铺垫。

  (2)、齐读课题,看到“灯光”这个词语,你会想到什么?

  (3)、“灯光”都是和光明、幸福、安宁、温馨联系在一起的,学完今天的《灯光》,老师相信:你们对于灯光一定会有新的认识。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在第二个板块中,主要检查学生前置性作业的完成情况。在第三个板块中,我主要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材料安排,课文是作者通过在天安门广场看到璀璨的电灯,听到“多好啊!”而引起的回忆来安排材料的,其中“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而且每次出现都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的。第四板块拓展生成,升华主题我安排了学生说说,并写一写,“面对郝副营长,我想说……”。其用意达到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整堂课上下来,教学思路清晰,能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他赞美的是什么?他赞美的是“天安门广场的灯多么好啊!”,其实他也在赞美什么多好啊?(我生活在这样美好的国家里是多么温暖,多么幸福,多么自豪啊!我们祖国的明天会更加灿烂辉煌。对和平生活的赞美。)理解得比较透彻,特别是借助几张天安门广场花灯璀璨的图片,学生为祖国的繁荣而感到自豪之情被充分的调动起来,遗憾的是我没有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把第一次“多好啊”和对应的描写灯光的句子结合起来读。第二处:“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与相对应的描写灯光的句子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我问学生请观察郝副营长看插图时的神情,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郝副营长在沉思什么?学生讲得非常的具体、深入,能较好的理解文本,把握好这一次的感情是羡慕。第三处: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学生都能理解这是郝副营长的美好的憧憬,但是郝副营长在憧憬什么,学生只能挖掘一些书本上,比较浅显的内容,不能较好的扩散开去,思维没有打开。可能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短,也可能是当时的生活和学生的时空距离太大。比较满意的是在学习这一段话时:“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学生讲得比较精彩。特别是对“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学生能讲出不仅照亮了部队的前进之路,也照亮了革命取得胜利之路,通向美好的生活之路。而且在朗读上我也下了功夫。这一段话,应该分两个部分来读,前一句要读出英雄那悲壮的壮举,要读的有力,而后一句应该读出为英雄痛惜的味道。我让学生齐读,自由读,再指名读,齐读,学生都能读出感情来,特别是后一句,融入了深深地痛惜之情,也为下面的小练笔打下了基础。再此基础之上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战斗结束后,我们把郝副营长埋在茂密的沙柳丛里。战友们脱下帽子,泪眼婆娑。他们即将奔赴下一个战场,心中涌动着无数的心里话想对亲爱的郝副营长说。同学们此时此刻,相信你们肯定也和郝副营长的战友们一样,心中涌动着无数的心里话想对亲爱的郝副营长说,拿起你们手中的笔把你的心里话写下来。这一个环节是我最满意,学生写的非常的动人。

  纵观这堂课,自己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在时间安排上不够合理,前面部分有点紧。在今后的教学中,自己应引起注意,把文章吃得透一点。合理安排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灯光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灯光教学设计

2.《灯光》读书笔记

3.《灯光》读后感

4.《灯光》语文教案

5.线上教学反思

6.《浣溪沙》教学反思

7.《小草》教学反思

8.《燕子》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