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卡罗纳》教学反思

《卡罗纳》教学反思

时间:2024-08-18 15:18:1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卡罗纳》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卡罗纳》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卡罗纳》教学反思15篇

《卡罗纳》教学反思1

  《卡罗纳》选自《爱的教育》这本书。本文讲述的是小男孩卡罗纳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他,默默地关爱他。

  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追求简约,追求和谐。首先,在教材处理上,追求简约,剪裁重缝。从孩子们已有的认知经验出发,将孩子们的问题梳理成两个相对集中的问题:失去母爱后的卡罗纳究竟是什么样子呢?都有谁在关爱他?然后,引导孩子们去理解、体会、感悟。但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既不能等同与精读课文面面俱到、精雕细琢,又不能轻描淡写、囫囵吞枣,一读带过。略读课文并不意味着可以马马虎虎,草草了事。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教学中,我大胆取舍,淡化“悲痛”部分,强化“关爱”部分。

  阅读教学要重视阅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通过找读失去母亲的卡罗纳万分伤心的句子,通过指名读、齐读、引读等多种方式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学生与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本文的重点和关键部分就是大家的语言、动作和神态中所表达的关爱,在教学中,我始终抓住文本,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品味关键词语“同情和怜悯”、“屏息凝神”“默默”等,一步步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把爱化作可触摸的东西,将一根红线把文章主要内容串起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词的敏感度。通过一次次深情品读,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受到情感的熏陶、心灵的震憾,感情达到高潮。

  在深入解读文本,在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触摸语言,揣摩语言之后,让学生写下此时此刻卡罗纳的内心独白,可谓水到渠成。

  回顾课堂,教学中,抓住了阅读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会和理解”这一理念,实施了略读课文“自读为主,略而不简”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理解、感受、品味和积累中挖掘语文的语言因素,把语文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总是一项遗憾的工作!这节课中虽然注重朗读,但由于学生水平有限,朗读不够到位,情感的体验不深入,由于自己不放心,老师自己讲的比较多,学生体验、感悟较欠缺。

《卡罗纳》教学反思2

  《卡罗纳》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小男孩卡罗纳在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他,默默地关爱他的故事。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引导学生了解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怎么做的',并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教师始终以《小语新课标》所倡导的新理念努力转变教育观念,指导教学实践。由于《卡罗纳》这篇略读课文语言生动,描写细腻,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卡罗纳的爱,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教学本文时,抓住了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怎么做的,并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为了突破重点,较好地达成情感目标(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教学设计学习过程时,教师把课文分成两个版块。

  一、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读了课文,你感觉到什么?(围绕卡罗纳的心情和表现来说)。

  2、找出课文哪些地方体现了卡罗纳的悲伤。

  二、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卡罗纳遭遇了巨大的不幸,他显得无比脆弱,这时候,他最需要什么?看看卡罗纳周围的人是怎么做的?找出相关语句,细细品味。说说他们是怎样关心卡罗纳?让学生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卡罗纳》教学反思3

  《卡罗纳》节选自《爱的教育》一书,是人教版课标本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略读课文。

  基于略读课文的性质——略读课文“自读为主,略而不简”的教学策略,所以要大刀阔斧,敢于取舍,善于取舍,略读课文略的是教师的教,不能略的是学生的学。

  首先,在教材处理上,追求简约。这堂课,我充分利用课前的导语,让学生找出导语部分关于学习这篇课文着重解决的两个问题,在此基础上我又延伸出另一个问题,可以说这堂课都是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教学的。

  其次,努力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追求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我注重了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领。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在过渡语、小结语、激情语中不断渗透。引领学生寻找感受周围的人对卡罗纳的爱的词句,从动作、语言、眼神等方面捕捉爱、感受爱,同时也习得人物描写的.写作方法。

  这一节课结束了,可是留给我得是深深的反思。现在回过头来细细反思课堂,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做的不完善,今后应该改正:

  1、时间分配有点不合理,造成前松后紧的课堂节奏。

  2、读书指导上有点不到位,有些不准确。

  3、是否真的把握好了略读课文“略而不简”的精髓?

《卡罗纳》教学反思4

  记得第一次接触《卡罗纳》这篇课文的时候,我是没有过多作教材上的处理的。

  原因之一,是由于此文作为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是摆在略读课文的位置来看的。

  原因之二,是受到文前那段“阅读提示”的影响:默读课文,看看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是怎样做的.;再说说你从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启发。

  从以上这段话可以捕捉到的教学重点信息应该有二:

  一是理解课文内容,说说课文大意;

  二是把握文章中心,体会人们间真挚、友爱的思想感情。这样看来,此文只是作为一种补充阅读,进一步印证或延伸本单元的主题——爱的教育,没有承载其他更多的语文学习上的要求。应该说这是一篇人文性强于语文性,思想教育的痕迹明显深于语言训练的课文。

《卡罗纳》教学反思5

  《给予是快乐的》《卡罗纳》这两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第六单元的略读课文,可是根据口语交际和作文的要求来看,我觉得这两篇课文承载着“写作方法”的指导作用,又因为两篇课文的写作方法很类似,于是我采用了一课带一课的方法来讲授。

  上课伊始,我以《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来导入,这首小儿歌是孩子们耳熟能详的.,也是最快能够挑起孩子们情绪的歌。孩子们唱完后,我接下来很顺利的走入了课文,卡罗纳失去了母亲,心情一定很悲痛,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写出体会。接下来小组交流,带着体会读。孩子们都读得入情入境。像这样,我又让学生画出面对卡罗纳的不幸,大家都是如何做的,孩子们画的很快,也分析的很到位。那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人物的情感的呢?孩子们纷纷举手,有的说动作,有的说语言,有的说神态,有理有据,很顺利,这出乎了我的意料,让我整堂课都很开心。

  我顺势总结写作方法,再从写作方法上导入了《给予是快乐的》这篇课文。让学生画出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分析人物的内心情感。这一课,我们也学得非常的快但是很有效率。

  当天下午,我们进行了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学习,孩子们在观察上能够加入自己的想象,运动到了上午所学的写作方法,我想这就是学以致用吧。

《卡罗纳》教学反思6

  今天很开心!第一次发现原来自己也能独立解读文本、设计教学的!

  一直以来,总是对自己不够自信,总认为别人的设计是想过又想,讨论过又讨论后获得的,那么自己肯定没有别人设计的好。于是,从没有独立解读过文本,一到备课就先找别人的设计,然后把自以为好的各个环节拼接在一起,根本没有细想过为什么教这个,为什么这样教。

  这次培训让我明白了三句话:“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一节课突出一点,上自己认为的好课。我告诉自己要牢记并实践这三句话。所以这次的备课,我就想着一定要做到这三点。

  于是,拿到《卡罗纳》后,我就开始读了。读了一遍,我发现这篇文章没什么好教的。因为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课前的提示语已经明白告诉了学生学这课要学会什么:一是默读课文,看看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是怎样做的;二是说说你从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启发。我感觉这样两个内容,学生应该是一读就能懂的。那怎么办呢?懂了的不需要我教啊,生字词,课文的朗读是我们语文要教的常规内容,除了这些,这篇课文我重点应该教什么呢?于是,我又一遍一遍地读着课文。

  读着读着,我发现老师在卡罗纳来上课前一天是先叮嘱我们要“庄重严肃,热情”地对待卡罗纳,这里的三个词中间用的是一个“,”隔开的。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处理呢?哦,原来这说的是对待的两个方面,“庄重严肃”说的是同一意思,这是针对卡罗纳母亲去世这一巨大的不幸来说的,这一意思在老师接下来的两个“不许”就已经明白表示出来了。那么“热情”又是针对什么来说的呢?这“热情”在后面老师、同学、家长对待卡罗纳的种种言行中有反应吗?肯定是有的,学生能理解这“热情”吗?很显然这是一个难点,是要教的内容,而理解了这“热情”也就能理解老师、同学、家长对卡罗纳的.种种关爱了。那么“教什么”的问题解决了。

  那该怎么教呢?首先是导入环节,怎么引出课题好呢?我不喜欢那么迂回引出课题的方法,既然是要上自己认为的好课,那么我就得设计我自己喜欢的导入。我喜欢直接,再说直接揭题也是很正常的,因为到了四年级,我们肯定都会要求学生预习了,既然预习了,那么还有必要花时间去引出课题吗?这么想着,我就决定导入直接揭题,让学生叫叫卡罗纳,然后检查学生的预习的情况,指名分段读课文,在读课文过程中正音,识字。这个检查环节我想应该是不用花太多时间的。检查完了,我在课题上打上“*”,提醒学生这是篇略读课文,提醒学生读读课前提示语,根据提示语自己去学学课文,可以在书上划、圈、写等。这个环节,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交流时,我出示一个句式:当卡罗纳时,(谁)(怎么做)。让学生用这个句式去说说自己的所得。这个学生应该也能很快完成的。在学生说到老师的第一句话时,我问:老师要求怎么做的?(板书:庄重严肃,热情)等学生交流完后,我提出一个问题:大家做到老师说的“庄重严肃,热情”了吗?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理解,明白大家都做到了,而且这样的关爱就体现在那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个眼神中。最后肯定要对全课进行一个

《卡罗纳》教学反思7

  上完昨天的语文课,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昨天的教学内容是《卡罗纳》,节选自意大利的名著《爱的教育》,这篇课文讲的是小男孩卡罗纳的母亲不幸去世,他悲痛不已,老师和同学们都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关心他。我们交流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从那些句子的描写中感受卡罗纳的巨大悲痛?”孩子们纷纷发言,“他面容灰白,好像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他用双手抱着自己的头,不由得号啕大哭起来!”刘申宝读完后继续解释道:“因为他看见了书上的插图,图上画的是一位母亲牵着孩子的手,他一定是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我随即点拨:“这就叫触景生情!”其实,在我写下这几个字的一瞬间,我也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我那位永远也不能醒来的母亲!眼睛不觉湿润了!但我极力保持着冷静!王俞琳继续朗读到:“我从这也体会到了。过了一会儿,我发现卡罗纳独自站,在一边端详着我,他的目光里有无法形容的悲哀,那眼神仿佛在说:“你可以有妈妈,而我却永远也没有了!”她的朗读声情并茂,那声音里带着无限的哀怨、凄凉、无奈,我脆弱的内心一下子被他的朗读击碎,伤心的泪水奔涌而出,我默默地转过身,任凭那止不住的泪水尽情地流淌,是啊,七年虽然已经过去,可是我对母亲的思念何曾又停止过呢?想到这是课堂,我却又要强忍,我不停地掏纸巾,不停地抹眼泪!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一分钟之后,我转过身来,用颤抖的声音继续讲课:“同学们,老师真的很羡慕你们,因为你们有妈妈的疼爱,但你们要懂得珍惜,等到有一天,妈妈真的离我们远去了,你永远都无法弥补这份伤痛!”说着说着,我的喉咙越来越哽咽,泪水再一次地止不住地留下来,我再也没有勇气看孩子们,我也不知自己是怎么走到窗台前的,只知泪水一个劲地往下流,一个男孩悄悄地走到身旁,轻轻地说:“老师,纸!”我静静地接过了,我看清了那张再熟悉不过的脸,他是刘申宝——我们班的明星人物,平时我批评得最多的人物!那一刻,我感动了,我更惭愧了——因为有时对他的态度!我甚至有了跟他道歉的念头!接着,第二个、第三个……一包又一包的纸静静地出现在了窗台上,出现在了我的灵深处!还有的孩子偷偷地用关切的目光注视着我,那样子似乎在安慰:“哭吧,哭吧,我们可怜的张老师!”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我终于镇静下来,鼓起勇气,面向孩子们,拿起话筒,深情地对孩子们说:“同学们,告诉你们,虽然我的母亲去世已经七年了,但是七年以来,我对她的那份思念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内心的伤痛从来就没有愈合过!你们拥有妈妈的爱,你们是幸福的,但你们一定要懂得珍惜!千万不要总是伤害她,否则,有一天,你会后悔莫及的!”模模糊糊中,我看到许多孩子惭愧地低下了头。有一个小女孩在每日小结中写道:“从今天的语文学习和张老师的行动中,我明白了母爱的伟大,我再也不敢讨厌妈妈的叮咛和嘱咐了!”还有一个小男孩,因为他犯了错误,我让他自己打电话告诉妈妈实情,他立刻哭了起来,我问他为什么,他紧闭双眼,可怜兮兮地说:“我不想伤害妈妈!”,看来,孩子们已经把那份浓浓的爱植入心间了!

  事后,我一直在回忆那堂课的情景,感谢卡罗纳,他让我再一次明白:涌动着生命火花的课堂才是精彩的课堂!感谢卡罗纳,她让我再一次忠告自己:善待每一个孩子,因为他们的心灵是纯洁的!感谢卡罗纳,她让孩子们明白了呵护母爱,关爱他人!

《卡罗纳》教学反思8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应当给足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读课文,通过深入研读,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然后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和交流的机会,通过鼓励和诱导,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教学略读课文重在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读自悟,教学时应紧抓文章精要部分,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实践中感悟和思考。通过反复地读,感动自己,感动他人,将“爱”的内涵在心里有所提升。

  一、敢于取舍最美丽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既不能等同与精读课文面面俱到、精雕细琢,又不能轻描淡写、囫囵吞枣,一读带过。略读课文并不意味着可以马马虎虎,草草了事。其实,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教学中,必须紧紧抓住重点部分,提出特别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指导学生一步一步地细读解疑,方能在内容理解、情感感染与语言感悟上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于是,我大胆取舍,淡化“悲痛”部分,强化“关爱”部分,紧抓“在卡罗纳最悲痛的时候,大家是怎么献出自己的一份份关爱的”这一统领性的问题,贯穿全文重点部分,引导学生细细品读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时大家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甚至是每一个眼神,品词析句,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浓浓的爱意,也对课文内容及语言特点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都获得了一串美丽、感人、独特的项链。

  二、品词析句悟真情

  古人曾把读书时品味,揣摩喻为春雨润花,清水溉稻,因为唯有全身心浸染于语境中,才能知其意得其趣,悟其神。本文的重点和关键部分就是大家的语言、动作和神态中所表达的关爱,在教学中,我始终抓住文本,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多次创设情境的引读,总领描写大家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引导品味关键词语“同情和怜悯”、“屏息凝神”、“默默”、“目不转睛”等,一步步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把爱化作可触摸的东西,将一根红线把文章主要内容串起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词的敏感度。通过一次次深情品读,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受到情感的熏陶、心灵的震憾,感情达到高潮。我想正是教学中注意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把语言文字训练与学生心灵感悟有机结合,注重了老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自由民主的构建,学生才得以敞开心扉,倾注热情,与文本进行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情感的碰撞。

  三、深情研读表真情

  读是感情的基础,读也是感悟的升华。读得流利,感悟才能深入。在朗读、理解、感悟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独特感受,为学生提供感情抒发的平台,把最真挚、无私、伟大的爱朗读出来,我只在关键处引导、点拨,把大量的时间和空间都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自由交流、自悟表达中体会情感,在扎扎实实的读的训练中用心触摸语言,表达着这份真爱。我采取自由读、默读、合作读、指读、导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多层次的读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思想感情的洗礼和升华,实现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当一首《让世界充满爱》拉下课堂帷幕时,我“蓦然回首”,我发现学生已被爱打动,我也被这世间真挚的爱感动着!耳畔传来几位同事的话语:“我感动得想哭了!”真好,人人都被这世间真挚的爱感动着!愿爱永驻我们心田!

《卡罗纳》教学反思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从课文讲述的故事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要真诚理解、互相关爱;

  2、在阅读中感受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情进行细致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怎么做的,并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感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1、课前板书课题:卡罗纳

  有一个和同学们差不多大的小朋友,名字叫卡罗纳。他遭到了巨大的不幸,疼他爱他的妈妈去世了。这一天他来到了学校,你看他面容灰白,眼睛通红,两腿站不稳,好像大病了一场似的。

  来,让我们轻声呼唤他的名字。再深情一些。

  二、感知课文,了解大概

  1、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让我帮大家再来回顾一下。首先请大家看几个词语

  遭到

  号啕大哭

  端详

  悲哀

  (这几个词语都是写谁的?——卡罗纳。谁能用上这几个词语来说说卡罗纳,一个也行。)

  2、卡罗纳失去了母亲,遭到了巨大的不幸,他是一个多么可怜的孩子啊!同学们,此时的他,最需要的是什么呢?(关爱,板书:爱)

  是啊,那卡罗纳身边的人又会怎样给他关爱,安慰他受伤的心灵呢?

  三、直奔重点,感悟课文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课文,到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找寻一下都是哪些人给了卡罗纳关爱?

  2、指名说。师随机板书:老师

  同学

  朋友

  我母亲

  3、请同学们看背投,你会说吗?

  (课件出示:卡罗纳是一个-----------的'孩子,是因为-------

  也是一个-----------的孩子,是因为-------------。)

  卡罗纳年纪这么小就失去了母亲,非常可怜,所以说他是不幸的;可他身边又有这么多人关心他,所以说他又是幸福的!

  (老师用红笔圈一个心,完成板书)

  4、现在就让我们赶紧走近这些人,看他们是怎样关爱这个不幸的孩子的?请同学们读课文,用心去触摸这些人的心灵,并在你最感动的地方认真地写上你的感受,时间暂定5分钟。

  5、汇报交流。

  指名说。谁对卡罗纳的关爱最让你感动,读读你画的句子吧!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老师把卡罗纳你要坚强哟!”(从这里你能感受到什么?)

  母亲把我推开,她目不转睛地望着卡罗纳。当时我并不明白母亲的用意。过了一会儿,我发现卡罗纳独自站在一边端详着我,他的目光里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佛在说:“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

  我恍然大悟,没去拉母亲的手,却拉起卡罗纳的手,和他一块儿回家去。

  (读完这两段话,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6、指导朗读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同学们都知道这篇文章选自《爱的教育》,书中讲的就是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朋友之间真诚理解,互相关爱的一系列感人故事,可以说处处充满着真爱。今天我们学了其中这么一篇,相信同学们都有很深的感受。

  2、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聆听《爱的奉献》这首唱出亿万人们心灵的歌曲,完成几个练习。

  出示练习:

  1)读了《卡罗纳》的故事,我想,当------------,我会--------------,还会----------------------。

  2)我觉得爱是人间最美好的情感,爱能-----------------,爱能--------------------。

  3)是啊,爱是人间最温暖的春风,爱是联结人与人情感的最动人的红丝带,让我们都来做有爱心的人,让我们的世界处处充满爱。

  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对我而言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每次课堂教学,总想给学生更多的感悟和收获,可每每又总会留下些许遗憾。本节课我主要是让学生“读中生感,感中悟情,情中升华”。

《卡罗纳》教学反思10

  《卡罗纳》是节选自《爱的教育》一书中文章。课文讲述了一个叫卡罗纳的孩子失去母亲极度痛苦,在母亲去世后回到学校上课的一天中得到老师、同学、家长的关爱的事。

  课堂中学生们围绕“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卡罗纳失去母亲非常痛苦?和周围的人又是如何关爱他的?”这两个问题再读书感悟,从始至终我看到学生都在同情与怜悯的神情中学习,他们在文本中体会着爱的教育。

  这篇文章不但使孩子们受到了教育,学会关爱他人,更重要的是我受到深刻的教育。

  近来我越来越发现:只要我要求的.学生做到的,他们能做到就可以了,学习成绩优异也就达到我的目标。我认为这就是“爱”,“严”就是爱!今天我重新审视我自己,我知道我错了,我忽视了孩子们也是有情感的啊!他们需要老师的关注,需要教师的呵护,更需要我们这些教师的发自内心的“真爱”。没有“爱”只有“严”,可能会成功一时,但不会成功一世!

  有爱的阳光,花朵才会绽放;

  有爱的雨露,草才会生机勃勃;

  有爱的语言,学生才会了解你的爱有多么博大与宽容;

  有爱的行为,学生才会真正懂得怎样去爱别人!

《卡罗纳》教学反思11

  《卡罗纳》节选自《爱的教育》一书,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我力追求简约,追求和谐。

  整堂课围绕“卡罗纳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周围的人们又是怎样表达对卡罗纳的爱的?”这两个问题品读感悟。学生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情的描述,品读、批注、交流,感受师生对卡罗纳的真切关爱之情。学生那同情与怜悯的神情,使我深切地感受到他们正沉浸在爱的教育中。在此基础上,追问:“这些‘爱’卡罗纳感受到了吗?从哪儿看出来?”抓住“他什么也没说,也没有抬起头来,只是把他的手放在我的手上。”体会卡罗纳将坚强面对现实,成为生活的强者的.内心感受。

  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在过渡语、小结语、激情语中不断渗透。引领学生寻找感受周围的人对卡罗纳的爱的词句,从动作、眼神、心理等方面捕捉爱、感受爱。

  无独有偶,在上这篇课文的前几天,班上一位学生的父亲因车祸去世。当大家都深刻体会周围人对卡罗纳的关心时,我说:“我想大家一定在心里默默想着,在我们的身边,也正有这么一位不幸的朋友,你们能不能用语言对他表示一下安慰呢?”当大家纷纷地说出自己最诚挚的关心和祝福时,那位学生哭出了声……

  课后的小练笔,自然换成了“同学,我想对你说”,而且大家写的都很好,这次是同学们最成功的小练笔了。

《卡罗纳》教学反思12

  今天学习课文《卡罗纳》。本文选自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一书,讲述的是小男孩卡罗纳在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他,默默地关心他。文章语言生动,描写细腻,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卡罗纳的爱,诠释了爱的真谛,我理所当然的认为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上课伊始,自读自悟环节同学们都在默读课文,最后一排忽然响起一个浑厚的男音:“啊!卡罗纳的妈妈挂了!”那是我们班特别让人头疼的一个学生发出来的,他,个子高高,浓眉大眼,长的很帅气,各科学习成绩都比较突出,每期黑板报的美术主编,总之,是个智商很高的孩子,同时,性格固执,也是个老师头疼,同学不喜的小家伙,经常在课堂随便说话。他的这一嗓子,同学们哄堂大笑,我正默读课文,正为可怜的卡罗纳感到难受,这极不和谐的一句话和笑声让我震怒,我大吼一声:“你!站起来!”男孩站起来,身子软巴巴的有八道弯,同学们的`表情有的愤怒,有的惊讶,更多的是幸灾乐祸,有几个在使劲憋住不笑出声。

  我的设计本来是先让学生体会卡罗纳因失去妈妈而悲伤的情绪,在来感受身边人对他默默的关爱,从而让学生受到爱的教育。现在怎么办?

  我狠狠盯着那位同学,脑子里搜索怎样批评他的词语,他抬头冷漠的看了我一眼,又快速低下头。就那一眼,我的心突然一紧,我在做什么?什么是爱的教育?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会变得没有爱心?罚站、批评是从爱心发出的教育吗?学生变成这样我难道没有责任吗?

  沉默了几秒,我平静地对那位学生说:“你没能用恰当的词语表达你的想法,希望你学会正确表达你的情感,这很重要。你请坐,好好听课吧。”面向全体同学,我说:“同学们,妈妈是我们生命里最重要的人之一,她给我们生命、温暖、爱,尤其是对孩子来说,有妈的孩子是块宝,没妈的孩子是根草。可是,可怜的卡罗纳过早的失去了妈妈,他是怎样的心情啊?周围的人又是怎样对待他的呢?作者又是怎样向我们讲述了这个故事,表达了他的情感呢?请听老师朗读课文。”朗读课文是我的拿手好戏,我声情并茂的朗读很快把学生带入情境,当我读到同学和妈妈亲热,“卡罗纳独自站在一边,他的目光里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佛在说:‘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时,我听到有女生嗓子里低沉的“啊”了一声,我知道,我的学生开始进入文本。

  课还是达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教育没有完,尤其是爱的教育,爱这种高尚的情感不是几篇文章就可以培养的,这种情感缺失的人必将无法幸福,我希望我的学生将来都是能感受幸福的人。培养爱,我们心里必须先有爱,发至内心的爱,爱是什么?爱是理解,爱是宽容,爱是耐心,爱是心里柔软,没有荆棘,爱是他犯了错误我还爱他,心里有爱,教育才会有适合的方式方法,适合的,才会有效果。

《卡罗纳》教学反思13

  《卡罗纳》这篇课文是选自《爱的教育》中的一个小故事,讲述了小男孩卡罗纳遭遇母亲去世的巨大不幸,身边的人们是怎么真诚地理解他,帮助他,关爱他的故事。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以闯关的.形式让学生自学。第一关设置在学生初读课文后,认读本文的生字所组成的新词。当检测学生学习情况时,他们的学习情况并不好,找了学习成绩稍差的学生起来闯关时,效果不是很好。原因应该是学生的预习情况不好,或许没有预习。接着我让学生利用这几个新词:“遭遇、怜悯、叮咛、嘱咐、号啕大哭、恍然大悟”说文章的内容。这个设计不仅让学生疏通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还让学生掌握这些词语的运用。第二关是让学生默读课文,谈谈自己的读后体会。我给了学生大约十分钟时间自读,然后全班交流。大部分学生都抓住了能反映卡罗纳伤心和他身边的人对他的关心的主要语句谈了自己或深或浅的感受。我的设计是让学生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指导朗读。再从朗读中加深体会。但由于时间安排不当,在学生谈了体会后教师没有指导朗读、体会,让学生的理解只是一个肤浅层次的,根本没能触发学生的内心。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的我敢于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虽然任务完成得不够好,但我还是很高兴,至少我敢于跨出了这一步。有了这次的经验,今后在时间的安排和教师的指导上再做些改进。

《卡罗纳》教学反思14

  《卡罗纳》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略读课文。这篇课文选自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这一书。本文讲述的是卡罗纳在遭遇到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老师、同学以及其他人热情地安慰他和默默地关爱他。本文抓住卡罗纳失去母亲后,第一天来上学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从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边人对他的无限关爱这两方面展开来写的。

  本组课文都是围绕爱这一主题来写的。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使人间充满温暖。这组课文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去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卡罗纳》这篇课文写得非常感人,字里行间都散发着大家对卡罗纳浓浓的爱意。为此,我围绕“爱”这一主线,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是谈话讨论,畅谈母爱;二是初读课文,捕捉爱;三是研读课文,感悟爱;四是说话拓展,延伸爱。

  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所以在“初读课文,捕捉爱”这一环节上,我设计了让学生找一找“从哪可以看出失去了母亲的卡罗纳是万分伤心的”句子,并让学生读一读,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卡罗纳失去母爱的悲痛,使学生与卡罗纳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激发出要关爱他、帮助他的情感。

  由于这组课文的单元目的是让学生去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所以,我把这节课的重点放在了大家对卡罗纳无限关爱上,并重点指导了老师安慰卡罗纳的两段话。这篇文章语言生动,描写细腻,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大家对卡罗纳的爱。在“研读课文,感悟爱”这一环节上,我把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找、读“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怎么做的”句子,并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感受,引导学生在亲近文本之后充分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感悟爱。并重点朗读指导了老师说的两段话,分别从伤心和严肃、心疼和鼓励等角度进行引导。在“说话拓展,延伸爱”这一环节中,让学生也加入关爱卡罗纳的行列中,写一写想对卡罗纳说的话。不但升华了学生的情感,还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设想是美好的,但由于个人水平问题,在课堂上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在今天的课堂学习中,我感受到了活化课堂的价值,但是就是不能在瞬间作出相应的机智反映,抓住学生闪亮的生成,而是按着自己固有的思路,“循规蹈矩”地一步步前行。此外还有很多环节需要进一步揣摩和反思,所以今天的课堂学习,让我收获很大。

《卡罗纳》教学反思15

  《卡罗纳》教学反思: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应当给足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读课文,通过深入研读,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然后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和交流的机会,通过鼓励和诱导,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教学略读课文重在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读自悟,教学时应紧抓文章精要部分,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实践中感悟和思考。通过反复地读,感动自己,感动他人,将“爱”的内涵在心里有所提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既不能等同与精读课文面面俱到、精雕细琢,又不能轻描淡写、囫囵吞枣,一读带过。略读课文并不意味着可以马马虎虎,草草了事。其实,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教学中,必须紧紧抓住重点部分,提出特别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指导学生一步一步地细读解疑,方能在内容理解、情感感染与语言感悟上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教学中,我敢于取舍,淡化“悲痛”部分,强化“关爱”部分,紧抓“面对卡罗纳的悲痛,大家是怎么做的?谁最让你感动?画出让你感动的句段,写出自己的体会。”这一统领性的问题,贯穿全文重点部分,引导学生细细品读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时大家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甚至是每一个眼神,品词析句,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浓浓的爱意。但在教学中,还是太精细,自己感觉就像上讲读课一样。

  读是感情的基础,读也是感悟的.升华。读得流利,感悟才能深入。在朗读、理解、感悟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独特感受,为学生提供感情抒发的平台,把最真挚、无私、伟大的爱朗读出来,我只在关键处引导、点拨,把大量的时间和空间都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自由交流、自悟表达中体会情感,在扎扎实实的读的训练中用心触摸语言,表达着这份真爱。我采取自由读、默读、合作读、指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多层次的读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思想感情的洗礼和升华,实现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在深入解读文本,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触摸语言,揣摩语言之后,让学生写下身边的爱的故事,讲读写进行有机的结合,加深了学生对作者写作方法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表达水平。如果,课堂结构在紧密些,前半部分压缩一下,就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写一写,效果会更好。

  回顾课堂,教学中,抓住了阅读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会和理解”这一理念,遵循了“以人为本,为生发展”的宗旨,实施了略读课文“自读为主,略而不简”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理解、感受、品味和积累中挖掘语文的语言因素,把语文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总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今后教学中改进提高。

【《卡罗纳》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卡罗纳》教学反思03-19

卡罗纳教学反思10-03

《卡罗纳》教学设计07-31

四年级卡罗纳教学反思05-12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反思10-21

教学反思的反思11-14

《》教学反思05-16

教学反思05-22

教学数学教学反思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