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孔子教学反思

孔子教学反思

时间:2024-01-09 06:57:3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孔子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孔子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孔子教学反思

孔子教学反思1

  今天我们学习了17课《孔子拜师》一课。这篇课文是一篇具有较强的人文精神的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教学伊始,我从课题入手,从课题中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学生立刻回答孔子,你对孔子有哪些了解?看到学生一无所知的表情,我叫学生打开书看课后资料袋,自己读了解孔子,然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交流后再看课题,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学生问题提的`好,“孔子那么有名为什么拜老子为师呢?”学生很会质疑,问题提出以后,学生默读课文寻找答案。学生找得准,我顺势引导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此刻突破了教学难点。

  接下来我尝试训练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默读课文找出文章中描写孔子和老子品行的语句,细读写批注。我先做了指导“从上前行礼”这个词语我们能体会出孔子什么品行?学生说“有礼貌”,请把“有礼貌”写在这个词语旁边,这就是做批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明白了,因此开始默读找句子动笔写。

  虽然学生找到的句子少,但在老师的引领下都找到写上批注。相信在今后教学中继续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一定能提高。

孔子教学反思2

  还记得去年刚接触三年级,一直教惯低段的我有些不知所措,第一学期时开了节课《赵州桥》,也许同事的印象已经淡忘,但对我真是刻骨铭心。我上课至今还没有一节课得到这样的评价。逆耳的可真是忠言,它像一条鞭子,时时刻刻在鞭策我要钻研文本,深入文本。我想每个人都是在一个个经历中历练并成长起来的。只要努力,总会有进步。今年的自由交流课又开始了,这仿佛是个心理障碍,我对自己没有什么信心,于是我花了更多的时间去读课文,想课文。今年选的课文是《孔子拜师》有同事说不好上,但凭我去年的经验来说,这篇课文还是有东西好挖掘的。

  这节课我从介绍孔子入手,从孔子生平到其弟子再到其作品《论语》,再背诵及解释论语中的相关语句,让学生对孔子的为人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再由全局入手,让学生通读全文,说说对孔子的初步印象是什么?然后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体会感悟。我的教学是由板块组成,在大的环节上没有环环相扣,步步为营,这样就给我的教学带来灵活、机动。当我的预设与生成发生了矛盾时,我及时做了调整。如:一开始设计是让学生一句一句的体会孔子的语言。在具体的教学中发现有很多雷同的地方,不外乎孔子的谦逊有礼、求知若渴的品质。期间我索性一起出示孔子的三句话,由学生自己体会,并组成迷你讨论组(受蒋军晶启发),上台交流自己的体会,并互相补充,学生的交流非常到位,既节省了课堂时间,避免了枯燥的重复体会,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另外,在课堂中我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创设的'情境,在感悟语言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的时候,我没有急着让学生说说词语的意思而是通过让学生想象:读了这两个词语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让学生融入文本中,当学生说的不够到位,想象不够丰富的时候,我出示句式:烈日炎炎的夏天,孔子在赶路。————,孔子在赶路。此时学生的思维被打开,答案丰富多彩,有“北风呼啸的冬天,孔子在赶路。”、“黑咕隆咚的夜晚,孔子在赶路”、“倾盆大雨的时候,孔子在赶路”等等,不仅对词语的理解水到渠成,而且对感悟孔子求知若渴、迫不及待的心情有了很好的铺垫。同时学生也明白了要想获得大学问,必然要吃得起苦,要有好学的精神和谦逊的品德。

  在学习“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时候,我先让学生用一个词语描述这句话的意思,再用一句名言表达,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身边的关于学无止境的故事,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学生的理解也水到渠成。当然在换词的时候学生也出现了问题,学生感到了困难。这让我体会到教师在问题的提出过程中,语言的引导十分重要,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表现出孩子的积累还不够,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应加强语文的积累。

  在教学中我本着一种平平淡淡、简简单单、扎扎实实地态度,真实的再现我们的课堂,不是用动感的表演抓住人,而是用一种深层的、人文的、纯语文的精神之美吸引人。力图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反璞归真,创造了一种纯语文的课堂。

  上课是学习,上课也如做人,什么阶段需要怎样的面貌示人。我想,孔子让我学到了很多。

孔子教学反思3

  今天教学《孔子拜师》一课,我请学生扮演孔子,老师扮演老子。如何拜师行礼呢?谢佳航同学落落大方地表演引得大家阵阵掌声。他恭恭敬敬地走上讲台,拱手作揖,对“老子”说:“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我模仿老子深沉的语气,面带微笑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

  这样的角色演读,把学生带到了那个遥远而古老的年代,同学们一下子对文章有了浓厚的兴趣。

  谢佳航同学再次行礼,彬彬有礼地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我创设这个情境,将学生带入高山流水,探访圣人的意境,了解孔子,为学生了解孔子和老子高尚的品行做了铺垫。

  在研读课文时,我通过把握一段话中重点句,重点词语来指导学生学习体会。例如第一段抓住“远近闻名、不够渊博”,第二段抓住“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指导学生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为求学不怕吃苦的精神。在体会之后,再次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这样,既符合三年级重视词句训练的.要求,又通过词句的学习,进一步进行朗读的训练,收到较好的效果。

  对于重点学习的词句“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我先引导学生概括出成语“学无止境”,再启发学生联系实际体会句子的意思。宇辰同学说:“比如洋洋同学围棋获得福州市一等奖,但是还有比他下得更棒的人,就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意思。”

  诗雨同学说:“就说我拉小提琴吧,虽然会拉了,但是还要处理好感情。”

  俊川眨眨眼睛,站起来说:“就说吹曲子吧,虽然我会吹,但是还可以把谱子改变一下顺序,创作出新的曲子。”

  灵童谦虚地说:“虽然我的书法在全国获得一等奖,但是比起书法家来说我还是差多了,这也是告诉我们学无止境。”

  孩子们都纷纷说出自己对“学无止境”的理解。

  我想,今后在教学中,我一定要多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教学,灵活掌握教学,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

  中年级语文教学一定要落实重点词句的训练,加强朗读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中更要随时创设情境,并根据学生的学,恰当的调整教学策略,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孔子教学反思4

  《孔子游春》不仅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文章,同时也是充满智慧,有着丰富内涵的哲理性文章。这节课我主要讲授的是第三课时“师生谈志向”,教学重点是: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分析人物性格,积累描写人物的成语。3、了解孔子的志向为什么是“老年人能安享幸福、人与人之间相互诚信、年青一代有远大志向”?4、积累孔子名言。教学难点是:孔子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的渗透。

  我由复习背诵描写春天美景的第二自然段和孔子论水的第八自然段,导入“师生谈志向”部分。为了突出“分析人物性格”这一教学重点,通过分角色朗读,学生们知道了子路、颜回不同的志向,然后自然而然的引导他们说出了两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子路慷慨大方、乐善好施、仗义疏财、不拘小节、坦坦荡荡 …… 颜回深思熟虑、温文尔雅、文质彬彬、小心谨慎、淡泊名利 …… 通过引导,学生我对学生们敏捷的思维和广博的积累感到非常骄傲。

  在教学孔子的志向时,如果仅仅就文字讲文字,依从书本上的介绍,很难让学生真正明白为什么孔子的志向是“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所以,这一难点的突破是靠我的讲解,结合历史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让学生明白了孔子的这一志向实际上是一个拥有大智慧、大慈悲的人高远的志向。“和平”、“诚信”、“理想”,这不仅是孔子的理想,更是当时千千万万劳动人民共同的理想,这不仅在几千年前的中国需要,当今世界更是需要!由此我因势利导,教育学生热爱和平,珍惜目前幸福生活;倡导人与人之间要诚信;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并为之努力奋斗的精神。

  在教学为什么孔子听到颜回弹唱志向时“手舞足蹈”,我并没有简单地停留在浅显的层面上,而是引出了孔子说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让学生明白了 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乐”是一个人修养的最高体现。 孔子之所以那样做,是因为他的个人文化修养、艺术修养已经达到了最高的境界,他用舞蹈来表示对颜回的欣赏和喜欢。

  在教学最后一自然段时,我设计了一个问题: 泗水河的景色有变化吗?为什么说春意“更”浓了? 学生们在我的启发下各抒己见,有的说 “师生之间的关系密切,情谊更浓了。”有的说“孔子教育弟子的那些深刻道理使春意更浓了。”还有的说“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孔子在弟子们的心田播下了理想的种子,在这春天里,种子开始萌芽,使得泗水河边的春意更浓了。”精彩的回答令我惊叹,经过这样的想象,学生们拓展了思维,认识得到了升华。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虽然这节课我做了很多准备,但仍然感到很多遗憾。在突破难点上,虽然整堂课都贯穿始终,点滴渗透,但由于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个人理解有限,因此感到有点力不从心。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在深深地反思:如何才能做到像孔子一样“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循循善诱”?如何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这篇课文不仅让我的学生和古代的圣贤进行了心灵的交流,收获颇丰,也让我懂得了学无止境、教学相长的道理。

孔子教学反思5

  这是一篇充满智慧的文章,同时也是一篇对学生来讲较为深奥的文章。

  在这堂课上,我的教学目标是依次是A、从文字中感受泗水春景,体会“絮语”的表达效果,领会作者在这里使用的修辞手法。B、体悟孔子关于水的论述,读懂句子,生发感受,悟懂水的“真君子”形象,以及这段话中孔子众多的寄托。体会先分后总的叙述方法。C、感受孔子的'智慧。这样的设计,对教材的取舍较大,易于突出文章重点难点,而且训练的点也都得到了体现。

  针对目标的实施过程,我谈谈具体的体会。

  在第一个目标中,我抓住“阳光普照、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春风”让学生结合画面想像春天一幅幅美妙的画面,营造出了泗水河畔浓浓的春意,为下文体会大自然母亲打下了基础。接着又设计了说春天成语的小练习,除了积累,我的主要目标是给同学们一个心理暗示,这堂课没有想像中的那么难。果然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了。

  在第二个目标中,通过试上,我发现同学们对这段文字有畏难情绪,首先是不知道抓什么写体会?其次是该怎么写体会?然后是写之后心理没底,不敢交流。造成这一环节冷冷清清,师生都失去信心。所以在教师的引导在这里尤其重要。我首先采用配图配乐范读,给予学生直观的水的种种形态,从教师的朗读中感受水的种种品格。让学生体会时首先分清水的四点特性,写体会时强调抓一点写。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写时,我一个个下去看,提醒个别的学生围绕一点写,对大多数学生写的给予轻声的鼓励,给他们交流的信心。结果证明,这班学生大多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交流的同学也说得较为精彩。顺着这气氛,让学生说说水的其他特点,学生也较粗浅地说出了一点联想,为体会“君子”前的“真”提供了依据。

  在第三个目标中,原本是想引导学生从孔子论水中体会孔子的智慧,结果学生还联系“水”说到了孔子的君子形象。我认为,虽然超出了设计意图,但学生结合上下文,把孔子与水联系了起来,这也是本课一个好的学习效果啊,因此我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可能在这里,

  过渡到下一环节“从弟子的志向中体会孔子的教育智慧”显得不够自然,但应该是值得的。

  从上下来的结果看,还是有点遗憾,觉得还是因为公开课的缘故,虽然是三课时第二课时的设计,考虑要体现的东西多了一点,有点“赶”的味道,使学生的学习压力大了一点,训练的扎实性还不是很够

孔子教学反思6

  《孔子游春》生动地描述了孔子带弟子到泗水河畔游赏,巧借河水诱导弟子的故事,表现了孔子对学生的关爱及师生之间真挚的情谊。课文把孔子带弟子们游赏与他对弟子的循循善诱交融在一起作为重点进行描述,巧妙地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出春天到来时的美景,又以水为话题,叙事明理,内涵丰富、厚重。在本次的公开教学中,我尝试了教学此课。现反思如下:

  成功之处:

  1. 课文描写春景的文字,想象丰富,色彩绚丽,读来让人感到温暖与陶醉。学生在自由朗读以后,我只是问:“读了这段文字,你有怎样的感觉?”学生的发言是令人满意的。文字其实是有温度,有色彩,有声音,有感情,有思想的。学生说出自己对文字的感觉,然后读出这种感觉。大自然就是人类的母亲,应读得轻柔、深情,仿佛婴儿躺在母亲的怀抱。而这样的文字,应该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中,就像我们不能忘记母亲。

  2.“论水”这部分内容是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我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积极启发,热情激励,体现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如让学生自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方面读读,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而在具体交流中,又引导学生紧扣“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读懂了什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抓住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去理解文本,发展思维。引导学生在读中比较,读中感悟,读中体味语言文字,读中感悟做人要做个真君子。

  3. 积累是为了运用!运用有时是最好的感悟。所谓:看花容易绣花难,事非亲历不知难。我在课堂拓展延伸阶段,环环相扣,从“关于水的名言”,到“谈论志向的古文”,到“对孔子的'评价”,再到“搜集孔子的名言读读”,都体现了积累是为了运用,这个过程展示了生命与生命的立体对话,既给了学生丰厚自身精神的重要平台,又创设了精神交流的桥梁,使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完美统一,学生对孔子的认识逐渐丰满起来,对孔子的情感也逐渐浓烈起来。

  不足之处:

  1. 时间安排欠妥。在教学中,我由于担心学生在学习孔子论水那段话时有一定的难度,便安排了大量时间进行自学、探究、讨论与点拨。学生确实也做到了深入理解课文中语言文字的内涵,但却因此而延误了下一个段落的教学。究其原因是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及对学生的把握不够充分。

  2. 没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学生不是很多,没能形成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甚至有部分学生停滞不动,完全没有了思维。这与老师的引导有很大的关系,需要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关注全体学生,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的深度不够。孔子的精神与品行不仅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而且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因此不是一节课就可以讲解清楚的。虽然我在第一课时上已经对学生进行了介绍,在本节课上也通过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及分析文中孔子与学生的言行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去了解孔子,走近孔子,但是仍让我感觉到有些肤浅。这让我深深地意识到,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只有提高了自身的素质,才有可能有效地影响到学生。

孔子教学反思7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故事。孔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主张两千年来一直影响着我们为人处世。

  学习这篇文章时,我重点让学生通过研读课文相关句子感悟孔子的品行。我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课文写了孔子哪几个小故事?”引出本课:“哪个小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体会到了什么?”

  在汇报过程中,我担心自己班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够,汇报能力还不够,就给了学生汇报的框架,如:我们组认为孔子是?人,我们是从第?段,第?行感悟到的,请大家跟我们读?请问同学们还有不同意见吗?结果上课预设的教学目标没有完成,时间不够。因为自己绑着学生的'手脚在回答,浪费了汇报的时间。学生汇报时也不流畅。结果可想而知,自己画蛇添足了。

  这节课没完成目标的另一个原因是小组的构建还不够完善,如学生汇报的形式要让学生自己做主,不要用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以后教学过程中加以改正。

孔子教学反思8

  一、教材简说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课文在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时,线索非常清楚。

  第一部分,孔子决意拜师。用简练的语言交待了孔子当时的身份,以及他拜师求学的愿望及原因。虽然当时他已经是远近闻名 的老师了,却还要拜师求学,更可见他对知识的渴望。

  第二部分,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先讲孔子的旅途之苦。作者使用了几个词语:相距上千里,表明路途之遥远;风餐露宿,表明途中生活艰苦;日夜兼程,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迫切心理;终于,说明孔子虽然在路上遭遇了许多困难,但凭着毅力和信心,最终还是来到了洛阳。课文接着详细描写了孔子与老子初次见面时的情景,通过人物间的对话,表现出孔子和老子的谦逊有礼。

  第三部分,写孔子认真求学。他虚心向老子请教,老子则毫无保留地把学问传授给他。

  第四部分,写人们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又敬重他们的人品。

  编选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二、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三、教学建议

  1.建议学生查阅资料或请教长辈,了解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他对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有什么贡献。教师可以搜集关于山东曲阜孔府、孔庙、孔林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或音像资料,以便为学生补充关于孔子的背景知识。

  2.本课要求认识的7个字的指导,可以有机地穿插在课文学习当中,和词语、句子的学习结合起来。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交流读音是否准确,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认记字形。可以通过扩词的方法增加生字的复现,体会生字的用法,如:纳:纳凉,纳税,出纳,吸纳;兼:兼职,兼并,品学兼优;佩:佩带,敬佩,王佩。另外,仆易被误读为三声,在教学时要加以注意。

  要求写的12个字,要重点指导学生写好几个容易写错的字。如,尘 字,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迎 字的里面是,不是卯或印;境字的右半边是竟,不是竞。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并交流观察所得,互相提醒容易写错的笔画。有的字不容易写好,如,等字容易写得过长,中间的几横长短也不一样,学生不易把握,教师可以通过板书示范,引导学生仔细体会汉字的结构和笔画及部件的占位。

  3.整体感悟,理清顺序。

  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可以把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作为重点思考题目,让学生思考、交流: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提醒学生仔细品读课文,细致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以及课文中重点描写的孔子和老子对话的部分,从课文中找出有哪些具体的语句或事件反映了孔子和老子的崇高品行。

  如果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有一定困难,也可以启发学生用总结归纳的方法,理出课文的叙述顺序:孔子决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并在了解课文思路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课文后面的资料袋简要介绍了孔子的生平、贡献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有助于学生扩展知识面,激发进一步了解孔子的兴趣。可以在布置预习时建议学生阅读,也可以在课文学习之前阅读这段文字。阅读后,可以请学生谈谈自己从中知道了什么,也可以交流一下各自知道的关于孔子的其他资料。

  4.理解重点词句。课文中有一些词语不太好理解,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的方法体会词语的意思。如,远近闻名、渊博、拜访、纳闷、佩服、敬重等词语,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并试着在自己的语言表达中运用。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等词语,可以,并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境,体会词语的含义。

  课文中有两对意思相近的词语,也可以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领会。

  (1)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

  拜访是敬辞,访问 的`意思。拜见 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这两个词语意思上有细微的差别,可以通过朗读课文中的句子,细细品味。

  (2)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多谢老师等候。

  迎候和等候都有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迎接,等候则不表达迎接的意思。老子说我就在这儿迎候,表现出他非常谦和、知礼。在这里,如果换成等候,就不能充分体现出老子的美德。多谢老师等候一句中,等候也不宜换成迎候,因为这里是晚辈向长辈致谢。

  以下几个句子对学生加深了解孔子的品行很有帮助,可以重点引导学生交流、体会。

  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这里,可以抓住重点词终于,提醒学生联系上文的描写来体会。文中学习伙伴提出的问题,就是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这句话的意思。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路途十分遥远;风餐露宿,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短短的一句话,把孔子对知识如饥似渴的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要引导学生通过这些词句体会孔子的心理和情感,并通过恰当的语气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孔子教学反思9

  学习这篇文章时,我结合课文最后一段:“孔子和老师不仅学知使人们佩服,人们还很敬重他们的人品。”以“孔子和老子有什么让人敬重的品行?”作为统领性的提问。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谦虚好学,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谦逊有礼,还有的学生却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问题,他认为孔子能向别人学习,有的还提出了每个人都有各自喜欢的方向,知道的知识也都不同,我们要学习各种知识,学习每个人的长处。当学生说到“孔子是个有礼貌的人”时,我又通过表演读对话,感悟孔子不仅在语言上,同时在行动上也是十分有礼,也感受到老子也是彬彬有礼的一位学者。这样,学生能从简单的语句中挖出深刻的道理,了解到孔子和老子知识丰富,还很有礼,所以总结到我们的学习与做人,一个人要想受到人们的尊敬,需要丰富的学问,但只有学问还不够,还要有好的品行。

  这堂课中,设计了一个写话拓展,“我想说”,这个环节上,学生的想象力较丰富,说话的质与量都很高。

  在整节课中,我重视了对学生的激励,如学生在读书时声音太小,我就鼓励他胆子大点,虽然还是没有达到要求,但是,总算有了一点进步。还有,就是重视了对学生自学的指导,虽然做得不够,在学生读课文,自学时,都提出了要求。

  在整节课上,由于我自己对教材的钻研不够,所以不能够对学生有更好的引导,还表现出来有几个大的.问题,这不光是我这节课的问题,更是我今后也要注意的问题。

  在以后的教学中,首先,我要注意的是,在自身方面,课前,要仔细的钻研教材,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要透彻;然后是在情感态度方面,在讲课时,要有激情,这样才能够更充分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中,要多关注学生;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的学习到知识。在学习课文时,要抓住课文的重点,集中突破重点,并要考虑学生的情况,来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的时间安排上,应把节奏安排得快一点,这样才能抓住学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在自身素质上,还要有所加强;在指导学生读书方面,要以读为本,有层次、有目的的读。

  总之,在教学中,要从人文观念上去引导学生,要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进行分工合作,指导学生探索课文,自我发展。

孔子教学反思10

  一开课对孔子、老子的人物交流为课文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对课题中“拜”字的理解很到位。字、词、句的理解我们提倡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不能脱离语言环境。这也是对学生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本堂课中的“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两个词语的理解。葛老师先让学生找出能表现孔子拜师艰辛的词语,再通过读一读这些词语,播放风雨雷电声让学生感受孔子拜师路上遇到的恶劣天气,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课文中的孔子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说出来的不是简单的词语解释,呈现的是一种生活场景。这不仅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葛老师非常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如一开始让孩子交流孔子的名言,以及对两位圣人做与学的评价,以及对他们的赞美,尝试用名言,对对联等语言形式,大大激发学生学语文的趣味。葛老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丰富、恰当的评价语言也是课堂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孔子教学反思11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的治学精神和老子的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在教授这一课时,我把重点放在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第一课时让学生掌握好生字词语,第二课时以一个问题贯穿全课: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1、学生先找出句子。2、在旁边写出你认为这个句子体现了孔子或老子的哪些品行?3、同位交流。4、指生说,请生说出是从这个句子中的哪些词语中能够看出孔子或老子的品行的。学生们第一次做这样的批注,所以,我没有催促他们,而是一边巡视,一边指导,发现他们出现了偏颇,立即纠正方向。当最后,请生交流时。我又采取了直接得星的方式,刺激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很好的完成了本节课找出孔子和老子品行的目标。

  在阅读中,我们就孔子的品行的“谦虚好学、孜孜以求”来找到具体的句子进行交流。在句子中找到“相距上千里、风餐露宿、风雨兼程”这几个词语来理解课文。“相距上千里”说明路途遥远;“风餐露宿”说明孔子在路途中吃了很多苦,但是决不放弃;“风雨兼程”说明了孔子求学的迫切。

孔子教学反思12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孔子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问题的设计,对学习课文非常重要,有效的问题设计往往会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学习这篇文章时,我以“孔子是个怎样的人?”作为统领性的提问。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爱动脑子,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有礼有节,还有的学生却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问题,他认为孔子能向别人学习,有的还提出了每个人都有各自喜欢的方向,知道的知识也都不同,我们要学习各种知识,学习每个人的“独门秘技”。当学生说到“孔子是个有礼貌的人”时,我又通过读对话,结合“孔子和老师不仅学知使人们佩服,人们还很敬重他们的人品。”这一句感悟在孔子老子见面的一幕中,老子也是彬彬有礼的一位学者。这样,学生能从简单的语句中挖出深刻的道理,了解到孔子和老子知识丰富,还很有礼,所以我就势总结到我们的学习与做人,一个人要想受到人们的尊敬,需要丰富的学问,但只有学问还不够,还要有好的品行。

  这堂课中,我安排了两个说话拓展,一个是想象孔子在路途中艰辛,这个环节上,学生的想象力较丰富,说话的质与量都很高。另一个拓展是理解孔子的话中“学习是无止境的”这个句子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有的学生说:我爷爷虽然年纪大了,可还在学习电脑。有的学生说:我妈妈一直在学习,她现在正在靠会计专业呢。还有一个学生说:刘老师虽然知识渊博,可她还参加各种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我想起我在复习总动员上为了激起学生的'斗志而以自己为例鼓励他们要努力学习的,没想到这孩子在这里竟用上了。让学生说了以后,我安排了一个写的拓展:举一个例子,再写写对“学习是无止境的”的理解。学生理解得不错,我又让他们读读相关的名言,如:学习永远不晚之类的名言。引导学生归纳出:世上的学问是学不完的,我们要虚心好学,活到老,学到老。

孔子教学反思13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

  课标要求:知道儒家和道家,了解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学反思:

  1.看图学史是本课的一个特色。图片比文字更直观,且富有历史感。在学习第一目“孔子及其学说”时让学生先解读一组图片,初步形成对孔子生前身后的感性认识,为理性分析孔子思想做个铺垫;在学习第二目“老子及其思想”时让学生观察“泉州老君岩”图片,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都能感受到这尊雕像的精妙和老子的“无为”思想。

  2.历史学是严谨的,但学习历史的方式可以活泼一点。学习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少不了解读《论语》和《老子》。本课解读《论语》不用平常的古文今译,而是全班同学集体诵读《论语》摘录,了解其内容,再由两个学生用现代文模拟对话。因为《论语》本是对话体例,模拟对话有助于学生理解其含义,又身临其境,领略到孔子的谆谆教诲。在第一目向第二目的过渡中采用做一道选择题的方式,用不多的时间让学生在回顾儒家以德治国时发现另一种治国主张,在思想冲突中接触老子的智慧。

  3.为什么引入两个案例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价值在于它能指导当代的治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引入的案例应当是典型的。崔英杰案是今天中国城市管理不和谐的一个缩影,也许夏霖律师的辩护词有助于我们理解它,“贩夫走卒、引车卖浆,是古已有之的正当职业。我的当事人来到城市,被生活所迫,从事这样一份卑微贫贱的`工作,生活窘困,收入微薄。但他始终善良纯朴,无论这个社会怎样伤害他,他没有偷盗没有抢劫,没有以伤害他人的方式生存。我在法庭上庄严地向各位发问,当一个人赖以谋生的饭碗被打碎,被逼上走投无路的绝境,将心比心,你们会不会比我的当事人更加冷静和忍耐?”通过对这个案件的分析,有利于学生培养关心社会底层的仁爱的意识以及理解政府如何“为政以德”,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而学习老子思想时用的是2500多年后大洋彼岸的一个超级大国引用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的例子,这使学生在惊讶中思考老子思想的现实意义,发现原来“无为而治”能解决一些难题。

孔子教学反思14

  《孔子拜师》一课,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本课的重点词语很多,也不是太好理解。还有大篇幅的人物对话。课堂容量应该说是比较大的。反思本节课认为做得比较到位的有这样几点:

  一、对于整体感知环节的处理

  整体感知环节一直是我们比较头疼的部分,以往经常用的方法是让学生说说“这节课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样的问题往往会把学生难住或艰难地把课文复述上来。不会真正地收到整体感知的效果。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大胆尝试用扩充句子的形式来感知。其实在没有进入课堂之前还是有很多顾虑的,怕学生不明白要干什么?怕学生不会抓不住课文中合适的词语来补充。做成平时考试的扩充句子……总之有很多的担心。但事实告诉我们这种方式是可行的,而且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我都会问“你是读哪一部分知道的?”这样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还初步感知写作顺序,为接下来的课文分析打下基础。

  二、对于课文中重点词语的处理

  例如对于“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等词的理解,我先让学生结合当时的情况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生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碰到困难他又是怎样克服的。正象有的老师评课时说到的“这样学生说出来的`就不是简单的词语解释,而呈现的是一种生活场景了。这不仅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这也正体现了我们平时经常说的无痕教学,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的新的知识和技能。

  三、对话部分的处理

  这一环节我主要采用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设想自己就是孔子和老子,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语气的分析引领,使学生在朗读中入境,入境后即会生情。这样学生既体会人物的品行又把朗读训练落到了实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注重学法的指导和总结

  例如在学生交流读“难读的句子”时,我引导学生多读几遍的同时告诉他们“遇到难读的句子就要多读几遍,才能读好。”看似简单,但这也是对学法的一个指导。再如在补充课题环节,我先告诉学生“读书不能专靠嘴上功夫,脑也要跟上,知道自己读的是什么?”这就是指导学生读书时要边读边想,才是真正的读书,这又是学法的一个指导。在补充完课题后我引导学生回忆补充的课题是有一定条理和顺序的。这同样也是一个学法的指导。

  尽管我很认真地去备课,力求“面面俱到”,但上完课后才发现,还是有很多地方忽视了或者说处理得不到位。反思有以下几点:

  一、重点词语抓得不够

  例如在孔子拜师路上的那一句话中,其实除了“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外“上千里路”、“几个月”、“终于”等词都能体现出孔子这一路上的艰辛。而自己备课时没有真正地做到细心,把这些重点词语给遗弃了。这是自己最不满意的一点。

  二、忽视了学习伙伴的提示

  在上课前我想象如果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学无止境”的理解,学生会因为这方面的经验少,而无话可说,因此就没有这样做。后来在网络研讨的贴子中发现有老师就很好地处理了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结合自己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以及结合老师或家长的继续教育来体会“学无止境”,这样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也许我先前的担心是不存在的,如果加上这样的处理,相信学生对于“学无止境”的理解会更深刻!今后一定要关注学习伙伴的提示!

  三、课件的精细处理

  课件做为教学的辅助工具,确实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例如在《孔子拜师》这一课,学生在认识了孔子、感受了孔子的好品行后,在最后环节向学生出示了孔府、孔庙的图片,课堂来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如果能配上音乐以及相应的介绍,效果会更好!

  这节课的设计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很多不足的环节,今后需要我们更加细心、更加专业地去设计。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具有更多精彩的绽放!

  最后我还想说:我的教学是幸福的,这幸福不仅表现在孩子的成长让我幸福,我的成长同样让我感到了幸福。

孔子教学反思15

  最近,我执教了《孔子游春》一课。《孔子游春》是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的一篇游记。它生动地描绘了孔子带领弟子们到泗水河畔游赏,巧借泗水实施教育的故事。教学课文时,我发现“游赏泗水”折射着新课程精神的灿烂光芒,和当今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有着惊人的“合拍”。我不由自主地认为“游赏泗水”其实就是孔子实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社会实践)。教学这一课后,我对生活于春秋末期、距今有2500多年之遥的孔子先生深深佩服并充满感激,因为“游赏泗水”加深了我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和感悟:

  感悟一、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为师者崇高的教育使命。

  1、形成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对学生生命负责的教育理解。

  孔子组织“游赏泗水”这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春天到了,泗水涨春潮了。简单的答案却蕴涵着深刻的教育理念。因为时空限制,我们不可能和孔子先生进行直接对话。可是谁能说孔子不是这样想的呢?春天来了,我应该带弟子们去感受春天的美景;泗水涨春潮了,我应该带弟子们去感受春潮。孔子自觉地把组织“游赏泗水”当作了义无返顾的教育使命。

  其间透露出孔子先生先进而明确的教育理念:为弟子们的发展服务,对弟子们的生命负责。我们再来审视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因为现行的课程评价体系还不完善,执行教育评价不够严实,应试教育之风依旧强盛,所以是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如何,事实上一直没有真正纳入对学校、教师的实质性评价范畴。

  于是导致一些学校、教师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缺乏热情,是必然的。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说更要倡导一种为师者的教育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孔子先生式的自觉良知和行动来认识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形成“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对学生的生命负责”的教育理解。通过积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注学生与其生活世界的密切联系;关注学生社会经验的获得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关注发现、探究学习在人的发展中的价值;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等,实现为师者责无旁贷的崇高教育使命。

  2、为了“崇高的教育使命”努力排除障碍。

  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所以决定了教育的复杂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个新事物,也增加了实施的难度。特别是在课程改革的起始阶段,广大一线教师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肯定不能够妥善把握,遇到一些困难也是不可避免的。如何面对并战胜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困难,孔子的“游赏泗水”至少给我们带来二点启示:

  ①要有敏感的课程资源意识。春天到了,听说泗水涨春潮了(注意“听说”一词),孔子便带领学生“游赏泗水”。可见,孔子有一颗敏感的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意识,特别注意课程资源信息的收集和利用。而我们许多教师,常常为不知道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而苦恼,他们苦恼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建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库,缺乏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其实,我们可以围绕三条线索进行选择和组织活动内容:“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我们应该把活动内容进行处理、整合,使之序列化,形成系列活动。除了注意收集和处理固有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以外,还要注意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收集多种信息,使之成为即时课程资源,然后组织即时的综合实践活动,彻底解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知道做什么的烦恼。

  ②消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安全相矛盾的顾虑。当今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为了学生的生命安全,不实施或者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短斤缺两”,这都是事实。我不知道孔子组织“游赏泗水”时是否因为安全问题而“前怕狼,后怕虎”。

  我只知道泗水“波澜起伏”、“滚滚而来”,在泗水河畔游玩,无论对于孔子的弟子们,还是对于我们现在的学生,都可以说是危险暗伏。但是孔子和弟子们都兴致盎然地去了,并且满载而归。而假如换了我们现在的学生,能有机会去吗?哪怕是保证离泗水远远地观看!“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出了问题谁来负责?”这些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话,就这样悄悄地剥夺了学生应该亲历的生命成长历程。我不是说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要安全。

  相反,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把安全放在首位,早作细实准备,努力排除一切安全隐患。但是,如果以安全为借口,总是把校门关闭得紧紧的,剥夺学生生命成长的实践需要,那至少是恶劣的“误人子弟”的行为。总之,我们不能拿表面的自然生命的存在作为挡箭牌,漠视并杜绝学生精神生命的丰厚过程。并且,这同样是恶性的教育安全事故!

  感悟二、实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价值的最大化。

  1、正确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性目标。

  假如我们细心思考一下,就不难发现孔子带领学生“游赏泗水”的教育目标开始时只有一个:即游赏风光迷人的泗水春景。我们不妨把这个目标称为起始目标。它是触发孔子组织弟子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根本动力,是直接的、显性的。但是,孔子并不满足于这一目标的达成。当弟子们沉醉于“阳光普照、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泗水美景的时刻,孔子故意意味深长地发表了一番“关于泗水”的宏论:“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等孔子以自己阐述的关于流水的深奥道理,激发学生体悟人生哲理。由此,孔子实现了起始目标向第二个目标的过渡和转折。在此,我们不妨把第二个目标称为后继目标,较起始目标而言,后继目标是生成性目标,是深层次的、隐性的,而不是简单的在感官上的刺激,也不是在知识和技能层面上的获得,而是在更重要的方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启迪和重构。

  后继目标实现了对起始目标的超越。在教育目标的发展深化过程中,学生也得到了“生命意义的不断扩充。”孔子的“游赏泗水”给予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生成性于妥帖的诠释。因为后继目标是生成性的,所以我们应该在周全预设的基础上,凭借我们的教育热情、教育智慧、教育敏感,精确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性目标,从而实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目标价值的最大化。

  2、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策略:体悟教学。

  体悟教学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征:“注重以理性认知为基础的非理性认知方式;强调学习者自觉主动的践知态度和践知过程;追求个体内在具有自我指导意义的新质的产生。”(20xx年第4期《课程?教材?教法》张华龙《课程目标一体化和体悟教学》)其实,正是孔子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创了体悟教学思想、教学精神和教学方式。“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名言便是出自孔子的《论语》。在“游赏泗水”时,孔子没有直接告诉弟子应该向泗水学习做人的道理,而是出自肺腑地赞叹“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听了孔子的宏论,弟子们大为惊讶并深受启发,于是子路悟到应该“有福同享”,颜回悟到应该做‘不为自己表功的人”。

  他们都悟到了也要做一名“真君子”。孔子不留痕迹的体悟教学艺术可谓出神入化。我们在实施体悟教学时,首先教师要对文本有体悟,教师的体悟是学生体悟的基础和前提。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教育敏感和智慧,需要我们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全身心投入,把自己的体悟作为一种资源,反思自己的体悟,放大为活动的后继目标;其次,诱导学生体悟也是十分关键的.。后继目标往往是建立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层面上的,不是*告诉就能够实现,而是一个自我思辩、自我建构、自我提升的过程,是一个“文本价值”内化为自我精神经验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要求学生思想、情感、精神的亲历。教师的作用只是诱导,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去艺术性地诱导,促进学生的反思和体悟。

  最后,我们要承认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学生学习经验、生活背景、心智发展水平等方面造成每个学生个体都不仅相同。我们要正视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差异性。学生的体悟也有差异性,比如“游赏泗水”后子路、颜回的体悟就各不相同。作为教师要把学生体悟的差异性作为宝贵的资源,借以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

  感悟三、务必建立“春意更浓”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和谐、融洽、友善的师生关系会使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满魅力。假如我们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和学生远而离之,不闻不问,只能使师生关系处于“游离”状态,必然降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孔子深切品尝到师生关系进入良性循环状态的“甜头”。《孔子游春》最后一句写道: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这“更浓”的“春意”,我认为完全可以理解为师生的和谐默契和教与学都达到一种人生价值高度所带来的快乐。孔子妥善处理和弟子间的关系,有哪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呢?

  首先,是真诚的期待和关注。孔子希望弟子们“学有所成”,不失时机(“听说”后便去游玩)、挖空心思(遇水必观,动情地望着河水沉思)地利用课程资源教育弟子,可谓用心良苦;其次,是坦诚的对话交流。对话交流既是语言的交流,也是情感的交流,更是人生观、价值观的交流和碰撞。在游玩活动过程中,师生之间流动着相互吸引的“情感场”,孔子“赞许的眼光”、“看着他们”、“微微地点头”……孔子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体悟,展示自己在精神上收获,都使得师生之间情感和谐,成为知音;最后,是平等的与生同乐。

  孔子与弟子共同陶醉于迷人的春景中,弟子围着老师,老师弹琴,弟子唱歌;弟子弹琴,老师倾听,然后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教师和学生融洽地聚集在一起,教师快乐着学生的快乐,并尽情地表露自己的快乐。教师成为学生中的一员,角色的同化才能带来行为上的亲切、随和及自然,才能带来心理和情感上的零距离,才能产生“春意更浓”的共鸣。

【孔子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孔子游春》教学反思03-03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03-17

教学教学反思11-12

教学数学教学反思06-02

古诗教学教学反思04-06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0-26

《孔子游春》六年级教学设计06-24

《泉水》教学反思06-19

《秋游》教学反思06-14

《桥》教学反思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