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学反思> 最新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最新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23 06:56:2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最新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新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新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最新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

  听了余执教的《分数的意义》,给我总的感觉是设计简约,方法简单,语言简练,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整节课轻松、愉快、流畅,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余老师在教学《分数的意义》这一概念时,就是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分苹果,说分数的活动。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了新知与旧知的链接点,既找准了起点,又调动了积极性、导入部分,教师对于知识结构的变革,缘于教师全新的课程理念,使学生的思维开始了“起跑”。

  数学概念是“生活的具像”,又是具体形象事物的抽象与“升华”、然而,分数毕竟是一种数,在日常生活中其实并不常见,怎样让学生理解理解其意义。针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余老师在成功的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后,及时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与概念学习,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和方法“做分数1/4”,很自然地使学生体验、感受分数形成的过程。同时引出一个物体、一些物体、一个整体的情况,从而为抽象单位“1”做好了准备。

  《分数的意义》一课中,学生对于单位“1”的理解是一个难点,余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动手和举例来理解,在归纳后概括出单位“1”这个概念强调表示的是一个整体,为什么加上“1”。为了让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一概念,余老师通过图让学生体会、感悟,认识单位“1”,着重体会单位“1”表示一个整体的情况。紧接着引导学生找一找,想一想,动手圈一圈,写出找到的`分数。整个教学中向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先动手,再归纳,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加速”。

  练习,不只是巩固,更要发展。传统教学的形式,是先传授,再巩固,练习沦为授课的附庸。而余老师的练习设计是让学生在练习中丰富、发展、建构新的知识。通过几道有梯度的练习,学生对分数意义的一般性认识变得更为全面、丰富、深刻,推动着知识的螺旋上升。特别是考考你,猜猜有几根的练习,有效的解决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掌握过于抽象、枯燥、难懂的困难,使学生在有趣、富有思考性的练习中,从更高层面上来认识和理解分数。

  总的来说,这堂课体现了理念新、做中学、练习精、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实现了教学目标。建议加大开放度把教师的精彩转化成学生的精彩。

最新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2

  做为一个六年级的老师,这两节课我都上过,但是行色匆匆,从来没有好好的静下心了认真去思考,相比较而言,《百分数》的这节课我听到的次数比较多,所以重点来说说我的感受。

  “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经过前一天的探讨,我们基本达成的框架是: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初步感知百分数应用的广泛性和优势;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用科学、规范的语言表述百分数的具体含义;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和理解能力。

  在这个目标的指导下,大家的初步有了这样的教学设计: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生活中的百分数导入;

  (2)利用几个具体情境,让孩子们自己读写百分数,老师做必要的提点;

  (3)充分利用情境,结合情境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4)将百分数和分数进行区分;

  (5)在理解的基础上提炼百分数的意义;

  (6)必要的练习。

  这节课的重点是百分数的意义,从具体的情境到抽象概括出“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这点是比较难的。而区分分数与百分数更是让孩子难以用语言来描述。今天听了郑老师的课,以及后来大家的评论,以下几点让我有所体会:

  1.好的老师更注重对细节上的修缮。在写百分号这个环节中,对于我们成人来说可能比较简单,但是在老师的讨论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孩子更需要一个明确清晰的指导,即便是我们成人不注意也会对百分号这样的小问题产生偏差,更何况是从未接触过的孩子呢?如果对于102.3%这样的百分数多加提点,也更容易让孩子发现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2.重要的不是降低教学的难度,而是降低教学的坡度。五年级的孩子来上六年级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是有认知上的差异的,但是从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如果有了很好的坡度,对于孩子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百分数的产生中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部分量与总体的关系,另一种是两个量之间的比较。对于部分和总体的比较我觉得郑老师的做法是很好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接触的比较多就容易让孩子理解。但是在甲乙两个量的比较上我的意见是做成动画形式,将比较量进行不断的增长而标准量不变,这样既能突破100%的局限又能体会到百分数是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

  3.数形结合更利用孩子的理解。郑老师是一个很善于思考的老师,在这一点上她做的很好。首先是在一开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60%这一环节上,孩子们通过另外的一种方式更好的理解了百分数,有了形象思维的支撑才能进一步有抽象思维的提升,只是在学生呈现的`方式上如果能更丰富一些,比如出现十分之几的形式进行比较的话就更好了。其次郑老师很好的利用了百格图来理解了百分数,这点是在以往教学中比较忽视的,个人认为百格图更利于教学部分量与总体这类百分数,同时也可以看到凡是这类关系的(合格率、成活率等)都不可能突破百分之百。

  4.取舍之间方显教学的灵动。一节课的时间有限,老师也更应学会“舍得”二字。有“舍”才有“得”,如果一节课要做到面面俱到肯定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觉得重点只有一个。在这节课中,百分数意义是重点,而作为拓展“ 500毫升中有多少果汁”这样的问题,在这节课中点到为止,以后百分数解决问题才来细细研究可能更好。

  5.因为没有完美的课堂,才能留下我们进步的痕迹。这节课很多学校都“磨”过,很多老师都上过教研课,但是每个人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见解也有所不同。

  新教材的使用已经有一定的时间,百分数这一知识点在老教材中也有,但是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虽然我们看上去每天都在重复着教学,但是对人的教育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学生在变,老师在变,只要有想法,只要有思考,就会有新发现。

最新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3

  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中,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通过摆一摆,分一分得到分数是教学的难点。在这一环节,我是这样处理的,学生动手分许多物体组成整体(小正方体、跳棋、硬币、糖块……),在孩子们的手中,分法各异,尤其是张宇洋把一张纸平均分成8份,每份里放了两块糖,他不仅分了,而且考虑得十分周密,当他仰着脸向老师诉说的时候,那种体验成功的喜悦溢于言发,实物投影展示着他的杰作,平时不善言谈的他竟是一气所成的描述:“我把16块糖平均分成8份,每份2块,每份占八分之一”其他也得到八分之一的`同学争相举手,先后到台上演示自己的劳动成果。把8个小正方体平均分成8份,每份1个,每份占整体的八分之一,24个硬币平均分成份,每份3个,每份占整体的八分之一……我抓住这一时机,“为什么八分之一可以表示不同的数量呢?”

学生经过短暂的思考、思维的火花闪烁不断:(1)分数只跟分的份数、取得的份数有关,跟取的份数有关;(2)分数跟分的物体个数无关……

【最新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分数的意义的教学反思12-19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01-16

分数的意义的教学反思05-26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04-16

分数的意义的教学反思优秀05-11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05-03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04-05

经典百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1-02

《百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04-07

百分数意义教学反思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