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0-10-30 21:44:1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5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顺利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5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古诗。

  2、感受祖国山河壮丽,体会作者乐观豪迈情怀。

  教学难点:体会诗句所描写的意境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课前准备:收集有关长江、李白的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读诗导入,了解长江。

  1、课件出示一组有关长江诗词,学生读。

  2、你对长江了解有多少?(汇报有关长江资料)

  二、朗读古诗,初悟诗意。

  1、(课件出示古诗)请同学们自由出声读。

  2、师范读。

  3、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读。

  三、品读理解,感悟诗情。

  1、理解诗意你有哪些方法?用喜欢的方法自学古诗。

  2、汇报诗题。

  (1)“望”是什么意思?

  (2)“天门山”指什么?

  (3)看作者把诗题的意思补充完整。

  3、汇报第一句。

  (1)指名解释第一句(一、二名学生汇报)。

  (2)启发提示。

  理解古诗中的“断”、“开”和“回”。

  (3)第一句诗中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色?

  4、汇报第二句。

  (1)指名释意古诗(一、二名学生汇报)。

  (2)看最后一句古诗,你认为李白现在在哪儿?现在能更完整地说出诗题的意思吗?

  (3)这“一片孤帆”从哪里来?作者正往哪行驶呢?

  (4)点拨难点。

  A:“出”字是一个表示什么的词?;

  B:用动词写天门山你有什么疑问吗?;

  C:此句诗改成“两岸青山相对立”好不好?;

  D:用“出”字有何绝妙之处?;

  E:学生讨论汇报,并提出汇报交流要求。

  听别人的发言,请你认真思考,看对自己的想法有提示、帮助。

  5、解释整首诗的意思。

  6、通过整首诗看出李白在赞美什么?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吗?

  四、拓展知识,丰富积累。

  1、汇报交流有关李白资料。

  2、能背出李白写的其它古诗吗?

  五、结语升华,提出希望。

  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里的一朵奇葩,李白及他的诗歌只是这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星。还有很多诗人和他们的诗歌也很有名,千古流传,等待我们去欣赏、去诵读。

  课后同学们多积累古诗,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宣布下课)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2.朗读、揣摩、品味文章语言,感受文章浓郁的乡土气息。

  3.探寻并领略民族风情,热爱民俗文化。

  教学重点

  1.在朗读、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欣赏云南浓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风情,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2.学习作者表现民歌文化的几种描写手法: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及场面描写。

  课前准备

  1.学生分组搜集关于云南民间歌舞的文字及音像资料(如《阿诗玛》《五朵金花》以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中的云南民歌片段等等)、流行歌曲演唱会及三高紫禁城演唱会的音像资料。

  2.教师与部分学生根据教学需要,整理、剪辑音像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步感知课文,了解云南歌会的几个场面,并学习本文的人物描写。

  教学设计

  播放剪辑好的云南民歌音像资料并导入

  1.趣味竞猜:所播放的音像片段分别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

  (如:《阿诗玛》片段彝族,《五朵金花》白族,等等)

  2.学生根据搜集资料的过程和欣赏到的音像片段谈感受。

  3.教师导入:

  我国有56个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云南是聚居了最多的少数民族的省份,在各族人民的生活中,民歌几乎渗透到了各个领域。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有一篇文章专门介绍了云南的民歌,这就是《云南的歌会》。

  研习新课

  1.学生自行朗读课文,要求读完课文后能说出自己通过本文对云南的歌会有了哪些了解。

  本文以老练而又富有表现力的文字描绘了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这是读者初步感知课文就可以获取的信息,大多数学生也不会例外。教师在组织学生交流时应引导大家注意每种歌会形式的特点,并总结归纳:□教学设计

  山野对歌才智大比拼;

  山路漫歌即兴自由歌唱;

  金满斗会民歌传承。

  2.学生根据以上感知整理全文结构:

  总起全文(1)

  山野对歌(2~3)

  分写三种场合的歌会(2~5)

  山路漫歌(4)

  金满斗会(5)

  3.学习山野对歌。

  a.指名朗读2~3段,要求其余学生思考作者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山野对歌并做批注。

  学生不难看出山野对歌这一片断首先介绍了对歌的地点和内容,然后主要通过描写对歌中的年轻女子的动作、神态、外貌来表现山野对歌的热烈与欢快。教师在组织学生研讨时应引导大家注意山野对歌的民族特色,比如,南方少数民族生活在大山、丛林里,所以对歌的地点就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参与对歌的多是年轻男女,所以唱的多是情歌酬和,不少年轻人还因此找到了自己的心上人;文中对唱歌的女子的描写,特别是对她的衣着的描写,让人仿佛看到了一位聪明、开朗、勤快的少数民族农家女子。

  b.比较阅读,交流讨论课后研讨与练习二:沈从文的两段人物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此环节教师要注意开放性,只要学生能看到两处人物描写的差异在于第一段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真实细致,第二段着力描绘人物的神韵气度,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就可以了。(至于学生喜欢哪一种写法,只要言之成理,都应肯定和鼓励)

  (学生交流讨论后教师小结)人物描写的方法很多,可以直接描写,可以间接描写;语言可以朴素自然,也可以浓墨重彩。选择哪一种方法,全看表现人物的需要和自己的喜好,但核心一定是让人物符合人物的特点,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c.集体朗读2~3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本文的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并在朗读、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欣赏云南浓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风情,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教学设计

  研读品味4─5段

  1.学习山路漫歌。

  a.默读第4段,勾画出好词好句,并与同学分享。

  学生勾画出的好词好句大多是文段中的环境描写,如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等等。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动词、形容词、副词和修辞手法赏析好词好句,如:

  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用了拟人的修辞,显得活泼生动,它的蓝色令人疑心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更是奇特的联想,让人感受到了花的灵性和花色的纯净。

  起飞扶摇盘旋唱歌钻等动词把云雀轻捷的身姿、悦耳的鸣叫描绘得栩栩如生。

  教师在让学生说得尽兴时提醒学生注意:本段要表现的歌会形式是什么?写人们唱歌的有几句话?写环境的又有几句话?目的是引入下一环节的讨论。

  b.讨论:本段写赶马女孩唱歌仅三句,却用了许多优美的语句描写由呈贡一路进城的景色。这是否偏离了山路漫歌的歌字?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明白:这些优美的语句描写出了当地优美的环境,自然环境之美与歌声之美相得益彰,浑然天成,只有这一方水土才能孕育如此美妙的歌。

  c.齐读第4段。

  2.学习金满斗会。

  a.老人常说十年难逢金满斗,默读第5段,将金满斗会与前两种形式的歌会比较,说说金满斗会的难得之处在哪里?

  金满斗会与前两种歌会形式相比,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

  场面盛况空前

  人多: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屋廊下,集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

  时间长:唱和相续,一连三天才散场。

  盛妆:和逢年过节差不多,一身收拾得清洁索利,头上手中到处是银光闪闪。

  传承民族文化由老一代汇集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

  b.齐读第5段。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1.谈话激趣。

  同学们,今天老师从动物王国带来了两位朋友。瞧,这位一摇一摆的走来了,(贴刺猬图)它是谁呀?(回答后贴词卡“刺猬”)谁会读?(指导读准音,注意“刺猬”的“猬”读轻声)全班一起读“刺猬”。另一位是谁呢?(贴小獾图)它叫小獾。我们鼓掌欢迎这两位朋友。

  (“刺猬”是本课要求会认的两个字,这样随机的、在与实物的对照中认字,降低了认记的难度,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2.揭示课题。

  刺猬和小獾之间还发生过一段故事呢!想不想知道?(想)别着急,打开课本85页,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就知道了。(学生读后指名简单复述刺猬和小獾之间的故事)看来刺猬和小獾都很会称赞别人,因而为别人带来了快乐。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称赞(板书课题)一起读课题。

  二.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读生字,读准字音。

  (1)同座位互读生字。

  老师请你们把预习的生字做成卡片,带来了吗?好,拿出来,读给同桌听一听,注意他读对了吗?

  (2)老师用卡片抽读生字,进一步正音。

  (3)生字认的不错。可是,这些生字宝宝要回家了,它们回到课文里,你还认得吗?快读读课文,试一试吧!

  2.朗读接力,读准课文。

  一个人读一个自然段,以开火车的形式往下轮,如果前面一个同学读的有不正确的,后面同学要重读这一自然段,予以纠正。

  (朗读接力能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训练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能力,为下面指导感情朗读做好铺垫。)

  三.读演结合,体悟导行。

  (一)读演“早上”部分。

  1.指导读早上刺猬与小獾的对话。

  (1)引出对话。(贴图)这就是小獾做的三个板凳,(贴词卡“板凳”)一起读这个词。谁

  能记住这两个字?怎么记?(引导从图与字的联系中识记“板”和“凳”)你觉得这些板凳做的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你们这样认为,那刺猬是怎样评价这些板凳呢?读读课文,用“——”画出刺猬的话。小獾听了怎么说?“~~~”画出来。

  (2)比赛读。在赛读过程中,用语言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如“谁愿意向他挑战”“老师也想试一试”等,引导读出刺猬真心实意的称赞以及小獾的惊喜。

  2.演一演,把这部分读活。

  (1)同学们读得太棒了!同学们,这么有趣的片段,你们想不想演一演呀?

  (2)提几点要求:演员得记清台词(课文原句);注意表现对话之外的课文内容。

  (3)同桌两个合作演一演。

  (4)毛遂自荐在班上演。其他同学围绕要求,评选最佳演员。(用表演为学生创设对话情境,在情境中体悟刺猬真诚的称、小獾的惊喜。表演过程又一次为学生提供入情入境朗读对话的机会。)

  (二)读演“傍晚”部分。

  1.指导读傍晚刺猬和小獾的对话。

  (1)傍晚时分,刺猬背着几个红红的大苹果往家里走,小獾高兴地迎上去,它送给刺

  猬一把椅子。(贴“椅子”图)引导观察椅子与凳子的区别,椅子比凳子多了一个靠背,所以“椅”字这样写(贴词卡“椅子”),刺猬怎么做?怎么说?小獾又怎么做?怎么说?读读课文,用“——”画出刺猬的话,“~~~”画出小獾的话。

  (2)自由练读。

  (3)比赛读。在比赛的过程中引导体会感情和语气。

  2.演一演。

  (1)同位合作表演这一段内容。

  (2)自愿上台表演,大家评议。评议的过程引导学生学着先称赞可取之处,再提出自己的'建议。

  四.结升华,落实行动

  小獾从板凳做得粗糙到会做椅子,多么大的进步啊!这竟然是源于刺猬的一句称赞。小獾一句真诚的称赞竟消除了刺猬一天的疲劳。可见,称赞的功效是多么的神奇。让我们随时记住这个故事,做善于发现别人优点,善于称赞别人的人,好吗?那好,今天回家就找合适的时机,用恰当的方式,试着称赞你的家人。明天我们来交流交流,好吗?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乖”“凭”“职”“痒”“淘”“辟”“勃”;会写“性”“格”等13个生字;积累“无忧无虑、任凭、尽职、屏息凝视、温柔可亲、抓痒、丰富多腔、变化多端、稿纸、踩印、梅花、跌倒、撞疼、开辟”等15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找出作者喜欢猫的文句与他人交流。

  4、会用“任凭……也……”、“非……不可……”、“无论……也……”造句。

  5、能结合课后的“阅读链接”,培养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课前准备】

   1、课文插页的挂图。

  2、课前发动学生带来自己家饲养的宠物或喜欢的小动物图片、照片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展示,插图揭题

  1、课前让学生将自己带来的图片或照片贴在班级的墙上,临时布置一个小小“动物角”。

  2、同学们,从你们带来的照片来看,大家都非常喜欢小动物,老师也带来了一位动物朋友,你们想见识吗?(师挂上课文插图)这小家伙,大家一定不陌生吧?让我们一起来呼唤它吧!

  师板书课题:

  猫

  3、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家猫,而是作家老舍先生家里的猫,它到底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初知大意

   1、请学生各自轻声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感受的地方请标注记号。

  2、同桌互读课文:

  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互抽字卡,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检查、巩固生字新词。

  3、出示填空题:

  这是一只_________的猫,我是从_________看出来的。

  ⑴ 学生默读课文,独立完成上述填空题。

  ⑵ 学习小组(4人一组)交流,尔后全班交流。

  (预设:若学生回答既古怪又可爱的猫,师此时应进一步启发:猫的古怪表现在哪里?猫的可爱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若学生认为这是一只有趣好玩的猫,师不必追求答案的唯一,可因势利导,追问学生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三、精读“古怪”,体会情感

   1、细读第一自然段:

  尝试用“……既……又……,……既……又……”的句式来归纳猫的古怪表现。

  2、出示两个句子,深入理解,体会猫的古怪特点:

  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⑴ 用自己的话说说“任凭”“屏息凝视”“非……不可”的意思。

  (建议:“屏息凝视”用表演的方式来突破。)

  ⑵ 从这两个句子中,你体会到猫的什么特点?

  ⑶ 用“任凭……也……”“非……不可……”口头造句。

  3、用个别读、师问生答式、赛读、齐读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4、自由读第2、3自然段,说说这只猫还有什么古怪之处?

  ⑴ 生自由轻声朗读第2、3自然段。

  ⑵ 理解“丰富多腔”与“变化多端”。

  (“丰富多腔”可采用全班协同表演的方式加以理解。)

  ⑶ 出示:

  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① 让学生把“无论……也……”与“任凭……也……”换词,问:

  能否把二者对调?为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异同。

  ② 用“无论……也……”练习口头说话。

  ③ 体会第二自然段的写法:

  A、这一自然段写什么?段中的“:”号有什么作用?“冒号“前后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B、仿照这一自然段的写法,展开合理的想象,将“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说具体。

  ④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

  A、师范读,问:

  同学们,你们感受到猫的古怪了吗?

  B、生齐读,营造师生赛读的氛围。

  四、小结课堂,鼓动背诵

   1、师:这是一只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又多么目中无人,胆小时什么都怕,胆大时又勇猛无比的古怪之猫,老舍先生的笔墨真是酣畅淋漓,让我们一同来把这些文字“录进”脑际吧。

  2、说说该怎么记诵比较快。

  五、布置作业

   1、熟记并书写田字格中的字。

  2、背诵课文1~3自然段。

  3、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4、选做:

  尝试用简笔画把这只猫的古怪样画下来,并用简单的文句说明。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一、二、三自然段

   1、指名背诵课文的一、二、三自然段。

  2、听写本课的部分词语。

  二、学习末段,体会“可爱”

   1、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学生评议:

  小猫的“可爱”,你感受到了吗?

  2、挑战前面朗读的这位学生,学生再评议,尔后全班齐读。

  3、比较并积累词语:

  ⑴ 谁能说出与“生气勃勃”相似的词语呢?

  (生机蓬勃、生机勃勃)

  ⑵ 这些词语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建议用造句的方式加以比较。)

  三、回读课文,感悟“喜爱”

   1、这哪里是在写猫,分明是在写自己家里那个淘气的小孩。从文中,我们不难发现,老舍先生是非常喜欢他描写的那只猫的,你能举出例子来说一说吗?

  2、学生再读全文,用笔描画。

  3、指名学生交流。

  4、师生共同朗读学生交流的文句。

  四、阅读链接,学习写法

  1、指名学生朗读课后提供的“阅读链接”。

  2、与课文相联系,说说课后选编的两只猫与老舍笔下的这只猫相比,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3、师小结:

  要想写好小动物,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⑴ 要对小动物充满喜爱之情;

  ⑵ 要细致观察小动物,并能恰当想像;

  ⑶ 要能找出小动物与众不同的独特之处进行细描。

  五、拓展练笔

   请选择你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用一两段话把这种小动物的特点记述下来,与同学们分享。

  【评析】

   这份教学设计重在凸显以下特色:

  1、亲近文本,品词析句:

   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注重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抓住“古怪”与“可爱”,通过品重点的关联词、成语等,采用换词比较等的方式,以词推进到句与语段的学习上,环环紧扣,“步步为营”,在亲近文本中,触摸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注重迁移,“现买现卖”:

   学了第二自然段的总分关系的写法后,要求学生以此为蓝本,将课文第三自然段的文句进行扩充“补白”,既立足文本,又寻求有效的“读写结合点”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

  3、追求朴实,操作性强:

  本份教学设计能有适当的预设,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应对策略,同时还能设计一些填空类的题目,引领学生有效地深入学文,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十个生字,重点指导学生写装飘字,掌握两个新部首。

  3.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美好的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荡、新生活等重点字词,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美好的生活。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感知水乡。

  1.播放课件,欣赏水乡风光,激发学生对水乡的喜爱之情。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圈画生字、拼读生字。

  2.检查反馈,理解驳、帆

  3.齐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水乡什么多?

  三、细读课文,感情朗读。

  (一)学习第一小节。

  1.理解水乡水多的特点。

  (1)出示课文第一小节,自由读,让学生想象:仿佛看到什么?

  (2)指导朗读,读出渠多、河多、池塘多的特点。

  2.理解水乡水美的特点。

  (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画面,用手势帮助学生理解荡。

  (2)指导读好处处绿水荡清波,感受水乡的水美。

  3.有感情地读第一小节,读出文字之美、意境之美。

  (二)学习第二小节。

  1.理解水乡船多的特点。

  (1)方法迁移,引导学生找出描写船多的词语并进行感情朗读。

  (2)看图理解白帆片片像云朵。

  (3)指导有层次地朗读,读出船的多、船的美。

  2.想象船上的渔民都在干什么,体会渔民的勤劳。

  (三)学习第三小节

  1.理解水乡歌多的特点。

  (1)自读质疑。

  (2)随文解字箩,想想:水乡人用箩筐来装什么?

  (3)联系上文,想象水乡人民的过上了怎样的新生活?

  2.理解歌的在文中意思,再读课题,。

  3.学生选择不同方式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小节。

  四、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结构上的特点。

  2.师生对答读,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文章结构特点,帮助学生背诵。

  3.拓展思维,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家乡什么多。

  五、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二、听写生字。

  三、指导写字。

  四、迁移练习。

  1.次感悟文章结构特点,尝试动笔练写。

  2.搜集赞美家乡、歌颂幸福生活的诗歌,举行小型诗歌朗诵会。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5篇】相关文章:

1.【热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五篇

2.【热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六篇

3.【热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5篇

4.【热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6篇

5.【热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10篇

6.【热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7篇

7.【热门】教学设计方案四篇

8.【热门】教学设计方案9篇

上一篇:教学设计方案
下一篇:教学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