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十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看懂图意,明白乌鸦是怎样喝水的。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善于动脑筋克服困难。
3.学会生字词,能区别“到处”和“处处”、“什么”和“怎么”、“办法”和“用法”的不同意思。
【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看懂图意。
2.图文结合,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导言
谁见过乌鸦,说说它是什么样子?
乌鸦虽然样子不美,歌声不悦耳,可它很聪明,今天我们学习第7课“乌鸦喝水”中的乌鸦就是一只聪明的乌鸦。
二、指导看图。
大家先一幅一幅仔细看,再把三幅图连起来看,想想它的意思是什么。(乌鸦看见瓶子有水,可是喝不着,它把石子放到瓶子里,它就喝着水了。)
三、读课文
图的内容是这样的,那么课文是怎样写的`呢?
1.同学自己轻声读课文。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纠正读音。
四、逐段对照图,朗读课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图。
1.读第一自然段
老师写出生字,学生认读,并组上词
kě hē zhǎo
渴了 喝水 找水
让学生注意“找”是卷舌音
渴:是想喝水,所以是三点水旁。
喝:用嘴喝,所以是口字旁。
2.看第一幅图,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这段写了什么?(乌鸦找到一个有水的瓶子,可是喝不到水)板书其中生字,并读一读。怎么办呢?注意“怎”是平舌音。结合课文内容说词义。没有办法时自己问自己,也是自己在想办法。
3.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写了什么?(乌鸦看见小石子,就想出办法来了。)
认读生字词。
Pángxǔ bànfǎ
旁边 许多 办法
结合生活实际或课文理解词义。旁边:石子在瓶子的旁边。
许多:很多。
办法:乌鸦看见石子,就想出怎么做能喝到水。
4.看第二、三幅图,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乌鸦把石子一个个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
认读生字。
gāo
升高
看图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升高:瓶子里的水原来在瓶中间,放了石子后,水就到瓶口水位升高了。
五、看图读全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活动目标:
1、欣赏梅花的美,了解梅花的不同颜色及外形特点。
2、通过欣赏梅花图片,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达对梅花的喜爱。
3、培养学生对生活情感的表达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活动重、难点:
通过欣赏梅花图片,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达对梅花的喜爱。
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剪刀、卡纸、胶棒等工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梅花古诗课件
《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大家学过这首古诗吗?这首古诗描写的是什么呢?
3、指名学生回答,这首诗通过写梅花,在严寒中怒放、洁白无瑕,赞美了梅花高贵的`品德和顽强的生命力。
4、教师表扬回答问题的学生。
5、出示课题:《梅花》
二、讲授新课
1、出示梅花课件,学生欣赏。
2、教师提问:梅花是什么形状的?
生:圆形,有五个瓣,花蕊是黄色的。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3、梅花是什么颜色的?
生:红色、黄色、白色、粉色。
师:老师很佩服你们的观察力。
4、教师示范作画步骤
学生认真观察老师作画步骤。
三、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1、先构思,再根据梅花的特点进行制作。
2、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教室卫生,在使用剪刀时不要伤到手。
四、展示作品
将自己的画摆放到讲课桌前,大家互相点评并说出理由。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同学们能认真听讲,积极动手,通过大家的作品来看,已经基本掌握了制作梅花的方法和步骤,希望大家在课后要认真学习,积极的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并用它来装点丰富我们的生活。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2、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3、能发现并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即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
4、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语故事。
教学重难点:
口语交际;习作(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教学准备:
采访老师同学和家长,他们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教学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人,激发说话兴趣。
师:同学们,我想你们都做了采访,知道了在别人眼里你是什么样的孩子。其实,最了解你的莫过于你自己了。有人说你粗心大意,你也许不服气地想:我心细着呢?面前这些熟悉你的老师和同学,一定不会象你自己那样全面了解你。有兴趣向大家介绍一下真实的你吗?
二、读提示,明白交际要求
1、可以说自己性格、爱好、也可以说优点和缺点,还可以说自己奇特的想法等。
2、说真话,说实事。
3、注意听别人说,对别人说的能做出评价。
三、认真思考,组织语言,小组交流
1、先要想一想自己介绍什么,怎样介绍。
2、小组交流
3、评一评:谁说出了自己特点?
四、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1、小组选代表在全班讲,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2、师生评议:不仅要评讲得怎么要,还要说说自己听了之后的想法。
3、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特点给予不同的提示性评价。
五、总结
师:通过今天推心置腹的交谈,我相信小朋友们彼此更加深了了解,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更能互相理解,愉快相处。
第二课时
(习作)
一、结合口语交际,引入习作
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我们都做了自我介绍。现在我们就来写写自己,好吗?
二、确定交流对象,自主习作
1、引导学生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开拓思路。
我叫丁丁,是个男孩,已经11岁了。你要问我长得怎么样,一个词——奇貌不扬。奶奶却说我喜相,俊得呢!眼睛小却黑珍珠似的,嘴角向上翘,一看就会侃,再加上一对大耳朵往前扇着,准是个有福人。
(1)读读这一段,你觉得丁丁这段自我介绍写得怎样?
(2)你准备怎样介绍自己?
(3)选定对象(老师、同学或未见过面的人)自主写作
第三课时
(讲评)
一、多元评价,认真修改
1、自己读一读,改一改。
2、读给同伴听,听听他们的评价,再适当修改。
3、在班级交流,师生评议
是否写出了自己的特点,语言是否通顺
4、交换修改,(错字和标点)
二、成语故事
1、自读故事,读熟短文
(1)自己练习读短文,读准生字
(2)跟同桌合作,比比谁先读正确。
(3)检查读。
2、结合短文,理解“买椟还珠”。
(1)郑国人买了什么?“椟”指什么?
(2)“珠”指什么?还给谁了?
3、全班朗读
第四课时
一、我的发现
1、比较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非常精神。再注意听,老师说的这一句话和刚才说的意思一样吗?同学们今天难道不精神吗?
(2)自由说这两句话是否一样。
2、师:有的同学说一样,有的同学说不一样。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课本上的句子,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伴。(一个是表示肯定的句子,一个是用疑问的语气表达的问句,但表达的意思不一样)
3、以同桌为单位一人读一句话体会。
4、游戏:老师说一个表示肯定的句子,让学生说一各级意思一样的反问句。
二、读读记记
1、自由读句子。
2、说一说5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点?
3、找找以此类似的句子。
三、读读背背
1、自由读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
3、开火车背诵。
4、齐背。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是谁呀?(出示图片、课题卡片)你瞧,棉花姑娘长得多漂亮啊!谁来夸一夸她?(是呀,棉花姑娘长得白白嫩嫩的,穿着绿裙子,多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小姑娘!让我们一起来亲热地叫叫她的名字吧!)
指着:姑、娘,你们在哪儿见过这两个字?(都是女字旁)
二、激趣学文,整体感知
1、多好看的棉花姑娘啊!可是,有一天她却变成了这个样子(出示幻灯片:生了蚜虫的棉花),你们想对棉花姑娘说什么?
2、小朋友们多关心棉花姑娘啊,她到底是生了什么病?有没有治好呢?赶快打开书137页,听老师来讲讲这个故事。(师范读课文)
3、交流。(指名多个说,大概了解课文内容)你知道了什么?
随机出示词卡:蚜虫治病斑点啄木鸟
三、读通课文,识记生字
1、想要讲好这个故事,我们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谁来说说,读书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姿势、不认识的字请教、难读的要多读、不添字不落字、注意停顿)真能干,那赶快去读读吧!
2、刚才你们读得可真认真,那么有没有碰到难读的句子呢?
(1)第一自然段:生字多。这里有几句话?都难读吗?
第一句:指名读,读词语:蚜虫,谁记住了蚜字?
第二句:谁来读?注意停顿:盼望/(停顿)
读词卡:盼望(在哪儿见过盼?)
治病(谁见过这个字?)
齐读第一自然段。
(2)还有难读的句子吗?
我们身上有七个斑点,就像七颗星星,大家都叫我们七星瓢虫。(指名读,齐读。)
3、课文中还有许多重复出现的句子,你们会读了吗?
请你帮我捉害虫吧!
对不起,我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你还是请别人来帮忙吧!
4、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难读的句子会读了,重复出现的句子也会读了,把课文连起来读有问题吗?那就去读读吧,老师相信这一次你会读得更好!
5、我请几个小朋友来读读课文,该请几个呢?(6,按照自然段)
6、下面我们来赛一赛,一排一排读,看看,哪一排的小朋友读得最好!
四、巩固生字
1、今天我们要认识的生字中有两个特别那,谁有好办法帮帮大家?(啄、斑)
2、生字娃娃看见大家都认识他们了,心里特别高兴,就想和大家一起来玩玩词语跷跷板的游戏:跷跷板,在这里,一边高来一边低
词语:姑姑、新娘、蚜虫、啄食、斑马、盼星星盼月亮)
3、生字娃娃还很调皮呢,躲在这些句子里面不出来!谁找到了,谁会读?
句子:(1)盼盼到家,安居乐业。
(2)我的小表弟盼盼把手张开,小鸟用嘴在他的手心啄了一下。
(1)啄木鸟是益虫,蚜虫是害虫。
(2)我终于把姑妈盼来了。
(3)王母娘娘开蟠桃盛会。
五、写字:只、星。
1、今天我们还要学会写两个字:只、星
2、请小朋友们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上下结构)
3、下面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子,你又发现了什么?
4、谁是小小书法家?请小朋友们把这两个字描一个、写一个。
六、结束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姑、娘等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不同的益虫与益鸟的不同作用。
教学重点:字形:啄、斑。字音:盼、娘、治。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图片、幻灯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老师布置同学们去寻找有关益虫与益鸟的知识,你都找到了哪些益虫与益鸟呀?引导:是益虫(鸟),它能。
2、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出示图片:你能说说这是什么吗?它长着什么样呢?(大大的眼睛,雪白雪白的棉花,碧绿碧绿的叶子)对,它长得那么漂亮,所以我们就称它为棉花姑娘。指名读课题,注意正音姑娘轻声。
3、可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棉花姑娘生病了,你们瞧(出示生病的棉花图),你看了这样的情景,会提出什么问题呢?归纳为三个问题:⑴棉花姑娘得了什么病?⑵会有谁来给他治病呢?⑶结果病好了吗?
过渡: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要求:听清字音,想想刚才自已提出的问题。
2、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尽量把课文读通顺。
3、反馈:
⑴问题一:棉花姑娘得的是什么病?
①出示相关的小节,自由练读。
②指名读,注意盼望、治病的正音。
③理解:可恶、盼望。给可恶换个词。盼望这个词说明棉花姑娘的`内心非常怎样?
④再次指名读,要求初步读得有感情。
⑵问题二:棉花姑娘的病好了吗?
①出示相关的小节,自由练读。
②指名读,注意咧字音。
③你从哪些词语中知道了棉花姑娘的病好了?他的心情高兴吗?
④请初步有感情地读课文。
⑶问题三:是谁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
①找到相关的小节,自由练读。
②说说从这段中知道了是谁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他长的什么样?
③出示相关的写七星瓢虫的句子,练读。
④师生共同分角色读一读第四小节。
过渡:其实棉花姑娘在这之前碰到很多的小伙伴,只是他们都不能给他治病,他们都是谁呢?(板:燕子,啄木鸟、青蛙)
⑷朗读2-4小节。
①快速读,完成以下练习。
燕子只会捉的害虫。
啄木鸟只会捉的害虫。
青蛙只会捉的害虫。
②同桌选择喜欢的一个小节练读,分角色读。
③反馈
三、学习生字词:
1、出示词语:(带音节)指名读一读。
姑娘
蚜虫
盼望
治病
啄木鸟
斑点
2、读单个字,并说说在哪儿见过或有什么好方法记住。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写下词语。
(姑姑
姑妈
蚜虫
盼头
治疗
斑马
斑点)
3、读句子:
小朋友真了不起,不仅会读课文中的生字,还把生活中的词语请进了课堂,下面就让我们运用他们来了解更多的知识吧!
小小知识库:
①啄木鸟姑娘是大树的好朋友。
②禾苗的脸上长满了黑斑,青蛙马上赶来治病了。
③蚂蚁喜欢吃蚜虫拉出来的蜜。
④猫头鹰天天盼着捉田鼠。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朗读了课文,认识了那么多的生字宝宝,下一节课,我们要更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把这个有趣的故事演一演,好吗?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
本课挂图、生字卡片、小黑板、(词语、个别句子、练习题)和描写燕子的古诗,磁带、录音机。
2、学生:
预习本课,收集描写春天的古诗。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思路】
本课的教学准备,要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春天的特点。可以启发学生对春天景物特点的了解,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想想你了解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或者组织学生到野外去观察春天的景色,还可以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让学生对春天有一个切身的感受。
本课所描写的画面生动,语言优美,构成生动、感人的意境,教学时应把学生引入情境。我结合课文插图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加深对课文描写的意境的直观感受;可以启发学生回忆对春天的了解;也可以用媒体等其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春天的特征和美丽。还可以让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感受光彩夺目的春天,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在朗读中体会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生机勃勃。朗读中,要注意让学生多读并体现读的层次。初读,让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词句大意。再读,让学生想象课文描述的画面和情景,进入课文描述的意境中去。当学生难以进入这种境界时,要给予必要的指导:或是用富于感染力的语言展现课文描述的情境,引导学生展开对春天美好景物的想象;或是用轻松优美的音乐渲染,激发学生的情感和美感;或是通过我本人入情入境的范读,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美景中去。最后指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读,教师给予指点和解说。
比如,抓住课文的第一和第三自然段,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凑成小燕子是小燕子外形的勾勒,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泼机灵的燕子的`特点。读的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朗读技巧的指导,让学生学会用朗读表达自己体会到的情感。
比如,指导朗读春天一段,要定准轻松欢快的基调,语速要根据内容的变化时缓时急。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语调要舒缓、轻柔,体现柳丝的柔美多姿。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语速加快,要有赶集、聚拢之意。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要读出欣喜之情,读光彩夺目时,语速要放慢,语调加重,感情要饱满。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
教学中可以从燕子入手,按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来学习课文,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第一自然段是从近处看到的燕子:乌黑的羽毛、轻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合成一个活泼可爱的燕子。第二、三自然段由远处看到的燕子各种飞行姿态。最后从远处看到的像音符般的燕子。教学中还可以把燕子和春天的景色联系起来观察,展开想象,体会燕子给春天带来了什么。学习课文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把学习到的由近及远的观察方法运用到平时的观察中去。通过朗读,整体把握全文,突破重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教学活动 导入新课 1、谈话:
当我们度过愉快的寒假,重新回到教室,回到学校,春天也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一说到春天,同学们会想到什么?
2、导入(播放《小燕子》):
有人说燕子是春天的使者。是啊,在春天这多姿多彩的图画中,怎么可以想象会没有燕子呢?今天,让我们伴着这美好的春光,一起走进有了燕子的春天,去欣赏美丽的燕子,去品读描写燕子的课文。
1、学生自由发言。
2、随着教师生动的描述,走进春天,想象春天的生机盎然,听着音乐调动起情绪。
观察挂图,初读课文 1、出示本课挂图。提出观察要求:
⑴ 图上画了哪些景物,按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的顺序说一说。
⑵ 观察图中燕子的不同形态,同桌交流。
2、小结学生回答情况,板书课题。
3、提出初读要求:
图文对照,看文中哪些内容能在图上找出来。
1、学生根据要求观察图画,并作答。
2、听教师评价,明确本课课题。
3、根据要求初读课文,作答,相互补充。
再读课文,解决疑难字词 1、教师个别指导。
2、分段检查朗读情况,指导读好下面词和句子(小黑板):
⑴ 俊俏、吹拂、聚拢、掠过、偶尔、荡漾。
⑵ 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1、合作读书,互相指正,练习把课文读顺。
2、练习了解自己的朗读情况。
品读欣赏,多元感悟 1、你喜欢文中的燕子吗?为什么?
2、结合学生回答内容,相机指导朗读。
⑴ 评议。
⑵ 小燕子为什么要赶?赶上春天了吗?春天来得有多快?(指导根据才赶集似的体会春天在细雨、微风中是怎样来的。)
⑶ 指名读三四段,评议。
第四段中为什么不用根而用 痕?
3、读了课文,你认为课文写了燕子的什么特点?
4、总结,再次放歌曲《小燕子》。
1、结合思考问题,学生自主谈想法。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男女生配合读:
(男)一身
(女)乌黑光亮的羽毛
4、练习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5、指名读,想象光彩夺目的春天和在春光中飞舞的燕子的情景。
6、听读,评议。
7、体会痕的准确美妙。
8、思考并作答。
9、随着音乐,听教师总结。
练习朗读 播放音乐。 随着音乐,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推荐方法,背诵本课。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分析:
这篇课文图文结合,描绘了我国首都北京那灯光灿烂迷人的夜景,展示了北京改革以来的巨大变观。
教学理念: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北京夜景的美,激发学生的`热爱之情。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感受北京夜晚的美,朗读长句子,理解词义。
课前准备:课件、挂图、生字卡、搜集关于北京的资料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课件
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到北京去旅游一番,感受一下北京夜晚的美景。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
2.读准生字的字音,再将生字连成词,读一读。
3.轮流当小老师带大家读词语,愿意读哪个就读哪个。
4.全体齐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解新知
1.你们的词语读得真不错,你们能把课文也读好吗?
2.请一位同学试一试,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夜幕下的北京哪儿最吸引你?你最想去北京的什么地方旅游?
3.说说看,他读得怎么样?
4.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朗读课文。
2.齐读课文。
二、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1.教学第二自然段。
①出示挂图,展示东西长安街夜景。
②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③教师范读第二自然段。
④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2.学生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出示画面,读相应的自然段。
②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③学生分四人小组自学讨论。
④分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⑤分男女生比赛朗读第三自然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出示王府井、西单等商业街的画面。
②方法同上,重点说说,你在街道上看到什么?
4.学习第四自然段。
①出示故宫夜景图,让学生感受故宫的美。
②理解年轻让学生了解故宫。
③齐读。
5.齐读第五自然段。
①理解辉煌。
②想一想这一段与哪一自然段相呼应?
三、朗读课文,评出最佳朗读奖。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2.指名朗读全文。
3.看图说一说,北京的夜晚,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课外延伸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它历史悠久,景色美丽迷人,请你把收集的北京夜景的图片,展示出来,让大家欣赏。
三、复习巩固
1.认读生字、词语。
2.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3.比一比,组成词语。
问()句()
府()些()
奇()闪()
勾()咐()
紫()夺()
四、作业
1.指导完成课后作业。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流不()
()光()色
()()闪闪
()幕降()
()灯()照
()彩()目
板书设计:
北京亮起来了
长安街
灯的海洋 环形路
王府井 辉煌
光的世界 西单亮丽
故宫
(总)(分)(总)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要求】
1、学会7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会认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了解乡村建设的变化情况,使学生知道党和人民重视教育,希望孩子们幸福快乐地成长,从而教育学生为建设四化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课文生字及知道新房子是什么样的?哪一座最漂亮?
难点:明白小学堂为什么最漂亮。
解决办法:
1、小组交流。
2、看农村变化的录象片。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生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导入语: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到山区的农村去看一看,大家看这里的房子哪座最漂亮。(看录象片)
学生答:图中间有三层楼的房子最漂亮。
2、揭示课题。板书6哪座房子最漂亮(学生齐读)
二、自读生字,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轻生读课文,读准字音。要求学生把要学会的7个生字用·画出,用──画出要求认识的9个字。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2、在读中检查字音掌握情况,注音读准三拼音节和轻生音节。zuò piào liàng qiáng chuāng kuān xiāng guǒ qián niǎ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读音。
⑴ 两 青 白 前 花 果 香
⑵ 哪 座 房 最 漂亮 墙 宽 窗
4、再读课文。
三、图文对照,理解课文
1、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说到了农村之后看到了什么?教师随学生说出示挂图,讲解。
2、提出疑问,逐步理解。
⑴ 新房子是什么样子的?(学生通过看图回答,再引导看书,书上是怎样说的?)读一读,指导学生读出喜爱的.语气。
⑵ 读词:青青的 白白的 大大的 宽宽的
问:这些词是说新房子的什么?
⑶ 师问:新房子周围是什么样的?自读第二句,你是怎样理解花国香和树成行的?
学生答后,师述:一座座房子的前面鲜花盛开,果树飘香;房子后面绿树一行一行,非常整齐好看。
⑷ 再让学生看图:问,哪座房子最漂亮?学生齐答。
⑸ 指导读第三、四句。范读,读好问句和答句,读出自豪的感情。
3、运用比较,想象解决难点。
⑴ 提问:过去的农村是这样吗?为什么回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生自由说。
⑵ 让学生指一指哪是小学堂,把新房子和小学堂比一比,展开想象。小组讨论:小学堂是什么样的?它好在哪里?为什么小学堂会建的这么好?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教育学生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希望,为建设四化努力学习。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试背课文
小组读,指名读,评议后看图试背全文。
二、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看田字格中的生字,认读要求学会的7个生字。
2、学习新偏旁:(艹字头)
3、利用偏旁、熟字,笔顺识记字型。(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教师重点指导:青:注意下面的月第一笔撇变竖。
香:上禾下日禾中的竖写得短些。
前:上边是 下边分左右两部分,左边月右边刂。
两:由一、冂 、人、人组成。人要顶住
4、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关键笔画的书写。
学生在田字格中描写、收写。师巡回指导。
三、做课后练习第3题
口头填空、再写下来,然后读一读。(可不按课文内容填)
四、复习巩固,布置作业
1、检测新学的7个生字;认读要求认识的8个。
2、检查朗读、背诵。个别读背;全班会背。
3、画一幅花果香、树成行的乡村美景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歌唱王二小》的歌曲,提问:你们知道这是歌唱谁的歌吗?根据回答,板书课题“王二小”
二、指导看图,整体感知
1.按顺序一幅一幅地看,一边看图一边按要求说图意。
(1)每幅图上画的都有谁,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什么。
(2)仔细观察图上人物的动作、神态,想象他们在想什么,要做什么?
2.把四幅图的内容连起来,在小组内说一说。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标出生字,并多读几遍,不懂的.地方标上问号“?”。
4.检查自读情况进行正音。注意指导:“员、英。是整体认读音节;“响、雄”是三拼音节:又是后鼻音;“助”的声母是zh,不是z。
5.一边看图一边细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共分几段。找出图文对应的部分,然后看图想读,弄清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课堂练习,巩固所学
1.认读卡片,巩固生字读音。
2.自由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认读字词。(先带着拼音读,再去掉拼音读。)
二、品读感悟
1.学习1—2段,明白二小带敌人进埋伏圈的原因。
(1)自由读
(2)出示句子: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
简介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帮助理解“儿童团员”、“常常”、“放哨”、“扫荡”的意思。
(3)句式训练:一边……一边……
(4)观察图,想像迷了路的日本鬼子看见二小时的情景,谁能来说一说、演一演。
过渡:面对自己痛恨的日本鬼子,二小他是怎么做的呢?
2.学习3—5段,感悟二小是个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小英雄。
(1)自由读,初步感悟:你觉得二小怎么样?从哪几句话可以看出?
(2)小组讨论,汇报。
(3)出示句子: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埋伏圈。
敌人被王二小带进了埋伏圈。
指名读或齐读,想想这两句话有什么区别。
(4)理解“四面八方”,想像上了当的敌人心里会怎么想,怎么做?演一演。
(5)(轻缓、悲痛的语气)知道自己上了当的日本鬼子竟残忍的杀害了小小年纪的王二小,八路军叔叔们含着眼泪,高喊着:“冲啊! 为王二小报仇!”消灭了全部敌人。
①体会八路军叔叔们的心情。
②有感情地读一读最后一段。
三、升华情感
1.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中王二小的神态,想象出王二小的语言、行动和内心活动,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2.找出文中最打动你的句子读一读,读出感情;再以《歌唱王二小》的乐曲为伴音,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收集更多小英雄的故事,在班队活动课开展“学习小英雄、争当小英雄”活动。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情况分析: 我们生活的地方是四季如春的云南,对于孩子们来说很难亲眼看见下雪。因此我设计此次活动,让孩子们通过视频来感知雪花的外形,再让孩子自己尝试撕“雪花片”,同时也赋予雪花有七彩的颜色。既锻炼了小班幼儿的撕纸的能力,也让孩子认识了三种基本的颜色。
活动名称:美术
活动内容:七彩雪花
活动班级:小班
活动目标:
1、学习随意把纸撕成大小不同的碎片,练习撕纸的能力。
2、认识红色、黄色和绿色。
活动重、难点:学习随意把纸撕成大小不同的碎片,练习撕纸的能力。
活动准备:红、黄、绿颜色的彩纸,幼儿每人一个装雪花的篮子,下雪的视频或图片。
活动过程:
一、欣赏下雪的视频(或图片),感知雪花的外形特征。
1、教师:小朋友,你看到的是什么季节?你见过冬天下雪吗?
2、教师:雪花是怎样的?它是怎么从天空中飘下来的?请你做做看。
二、引导幼儿学习用撕纸的方法表现雪花。
1、教师:雪花是什么颜色的?老师这里有七彩的雪花,你们看!(教师撒出七彩雪花,边撒边说“下雪了”。)
2、教师:老师的雪花有哪些颜色?
3、教师:你们想不想也来玩下雪呢?你手上有哪些颜色的纸?怎么把 它们变成小雪花呢?
4、教师边和幼儿互动,边示范讲解:两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纸,一只手用力往下撕,这样一片雪花就撕好了。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提醒幼儿将撕好的雪花放在篮子里。
四、做游戏“下雪了”。
1、教师: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下雪”吧!
2、请幼儿拿起装雪花的篮子,一起撒雪花。
情况分析: 孩子们都喜欢玩玩具车,这也是美术活动的一个契机。因此,我设计本次活动,选择玩具汽车的车轮,让幼儿尝试用车轮来进行滚印画。从而做到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活动名称:美术
活动内容:开车去旅行
活动班级:小班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车轮滚印画,基本掌握滚印画的方法。
2、体会车轮压印在纸上产生痕迹的过程,对印画、色彩产生兴趣。
活动重、难点:尝试用车轮滚印画,基本掌握滚印画的方法。 活动准备: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各种玩具车,幼儿每组一盘调好的水粉颜料(盘里垫上棉花),每人一张白色绘画纸,抹布若干,美术画册。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活动。
1、教师:小朋友,放假的时候爸爸妈妈带你去哪里玩了?你们是怎么去的`呢?
2、教师引导幼儿说说出行时乘坐的交通工具。
二、以讲故事的形式,示范滚印画的操作过程。
1、教师:老师要开车去旅行了,嘀嘀??嘀嘀??呀!车轮掉到坑里啦!(教师拿起汽车的轮子到颜色盘里蘸颜料。)
2、教师:老师要赶快开上来,开到大马路上。(教师拿起蘸好颜色的轮子在纸上滚印画。)
3、教师:你看,老师的汽车轮子把大马路变得多么漂亮!小朋友,这是怎么变出来的?
三、幼儿在美术画册上操作。
1、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并及时发现需要帮助的幼儿。
2、引导幼儿边说故事边操作,印完后用抹布擦干净车轮。
四、师幼共同欣赏作品。
1、教师:好漂亮的马路呀,我们来看看马路上有些什么颜色、什么花纹?
2、幼儿互相欣赏,并说说自己的作品。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
教学目标
1、 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初步了解表示一种事物数量用什么词,并且要符合语言习惯,逐步积累量词。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讲解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生字卡。
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猜谜语引出各种文具,说说这些文具有什么用。
二、 课堂上创设购文具情境 在创设的购物情境中,学生要学习购物,怎样问价,准确找出相应人民币,清楚自己要买的东西;“售货员”要准确、清楚地报价。注意使用“一个”“一只”“一把”“一块”“一条”等量词。
三、 正确朗读课文
1、 先自由小声读,再抽读。最后指导学生用一问一答的方式练习朗读。
2、 除课文的内容外,学生可根据其他东西的.价格提问。在学生答不出来时,教师随机提示学生和家长一起去商店,了解商品的价格 。
四、 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 读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2、 学生根据实际,找出难记的字,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字方法,记住生字字形。
3、 指导书写生字。 板书: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1-17
教学设计方案11-28
教学设计方案10-05
数学教学设计方案05-18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8-26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07-05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09-17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7-19
教学设计方案3篇11-12
教学设计方案(15篇)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