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学设计> 《金翅雀》教学设计

《金翅雀》教学设计

时间:2021-01-28 18:10:2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金翅雀》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金翅雀》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金翅雀》教学设计

《金翅雀》教学设计1

  思考提示:默读课文,在孩子讲述这件事情的过程中,孩子、父亲、母亲的心情各是怎样的呢?为什么?勾画出相关语句,认真地读一读,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和你的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预设:

  (片断一:一家三口人正在不声不响地吃饭,孩子突然开口说:“我找到了一个鸟窝!”

  母亲抬起头,瞪大黑黑的眼睛。父亲像往常一样心不在焉,连听也没有听到。也许是为了回答询问的目光,也许是为了引起父亲的注意,孩子又重复一句:“我找到了一个鸟窝!”

  父亲总算抬起沉重的眼皮,也开始聚精会神地听儿子说话。)

  孩子:“我发现一个鸟窝!”重复“我发现一个鸟窝!” (体会孩子的高兴、兴奋) 母亲:(抓住“瞪”字体会父母对孩子的关注。)

  父亲呢?为什么一开始“心不在焉”?可能父亲觉得很平常,没有什么了不起。也可能因为太累了。儿子太渴望父母一起倾听时,抓住“聚精会神”体会父亲虽累但为了孩子高兴也开始关注孩子。 指导朗读。

  (片断二:孩子高兴了,指手画脚地讲起来。他说,今天下午在赶着羊回家的路上,看见一只金翅雀从一棵大白松树的树冠里飞出来。他看哪,看哪,在浓密的树枝里搜寻,终于在高处一根树杈上发现有一团乌黑黑的东西

  母亲把儿子的话句句吸入心田,还用整个心灵吻着可爱的宝贝,父

  二、细读课本,感悟爱

  开始讲述

  【设计意图:以中心话题作为引领,使学生从读“文”,到悟 “情”,再达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循序渐进,始终走在追寻“爱”的路上。使“真爱无言”的单元主题,在本文的学习过程中得到最完美的诠释。充分的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可以共享、丰富、扩充自己的读书收获。】

  发现鸟窝

  围绕中心话题,默读课文,勾画相关语句。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与朗读相结合。

  交流语句并谈感受。

  深入情境,有感情地朗读

  艰难爬树

  亲则又开始吃饭了。)

  孩子:(引导学生从“指手划脚”体验那份高兴的心情,从“看呀看呀...终于”等词体会孩子的好奇心,。)指导朗读。

  母亲:引导学生从“吸、吻”体会母亲对孩子深切的爱。

  (片断三:孩子一直往上爬,巨大的松树又粗又高,他先用胳膊抱住,接着两条腿尽量往上蜷,最后才停下来,四肢牢牢抓住坚硬的树皮。就这样,他那小小的身子紧紧贴在树皮上,慢慢地往上挪动着。 用了很长时间,他才爬上去,中间不得不在结实的树杈上休息了三次。现在只能靠手,因为前面都市脆弱的新枝了。)

  抓住孩子一系列的动词如:贴、挪、抱等词语体会孩子爬树的艰难,理解孩子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体会到了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体会写作方法的不同:从8、9小节的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叙述者的转换和场景的转换)

  (片断三:父亲和母亲都惊呆了,谁也没有吱声。就这样,两个人战战兢兢、一声不响地让儿子爬到树上,爬上树冠。这时,孩子用两只天真的眼睛看到了鸟蛋—窝里仅有一个鸟蛋。

  听到这里,父亲的心脏都停止了跳动,完全忘记了儿子在什么地方,似乎还在高高的树巅,紧挨着天际,完全忘记了他的脚踏在地上,无须两只胳膊小心翼翼地附着树枝。突然,两个人看见孩子身子一斜,从高处,从松树顶上栽下来,掉在硬邦邦的地上??) (引导学生从“惊呆、一声不响”理解父母的担忧。有感情地朗读)

  进行联想,体会孩子爬树的艰难。

  体会父母的心情变化,品味父母之爱。

《金翅雀》教学设计2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生字词,积累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母在孩子讲述过程中的心境变化,品味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之情,感受孩子对自然的好奇之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纯真之爱。

  3.学习作者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并体会作者用词精准、恰当。

  【过程与方法】

  在中心话题的引领下,让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词语,自读、自悟体会情感,感悟作者用词的精准。通过师生谈话、生生交流等方法升华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认识,使孩子们将课文读得入情入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文中父母对孩子的无言的关爱以及孩子对自然、对美好事物纯真无邪的爱。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父亲和母亲情绪、心境的变化的描写及“直到最后父母才交谈了几句”感受父母对孩子的关爱。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布置预习作业:

  A.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把遇到的读音问题以及不理解的地方做出标注,并借助工具书解决.

  B.思考:这篇课文中的孩子给父母讲了一件什么事?

  C.查找有关金翅雀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入新课:

  课前已经布置了预习作业,关于“金翅雀”,你们都了解到了些什么?这节课我们共同走进课文,看看作者围绕“金翅雀”,给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检查预习第一项:初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1.小组中轮读课文,互相倾听,争取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小组内交流易读错及不理解的生字词情况。

  3.小组代表汇报遗留问题,全班交流。

  4.教师出示整理的生词和容易读错的词语,指名朗读。

  检查预习第二项:

  再读课文,说说文章中的孩子给父母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理清文章脉络

  发现鸟窝——开始爬树——发现鸟蛋——亲吻鸟蛋——放回鸟巢(小金翅雀)

  四、捕捉直觉

  了解了课文内容,从中给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

  (孩子特别喜欢金翅雀;父母担心孩子的安全……)

  五、细读课文,感悟孩子对金翅雀的爱。

  默读课文,找到孩子在讲述这件事情的过程中,心境是怎样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发现鸟窝

  “孩子高兴了,指手划脚地讲起来。他说,今天下午赶羊回家的路上,看见一只金翅雀从一棵大白松树树冠里飞出来。他看呀看呀,在浓密的树枝里搜寻,终于在高处一根树杈上发现有一团黑黑的东西。”

  引导学生从“看呀看呀...终于”等词体会孩子的好奇心,从“指手划脚”体验那份高兴的心情。

  2、开始爬树

  “孩子一直往上爬。巨大的松树又粗又高,他那纤细的身子紧紧贴在树皮上,慢慢往上挪动,每一步都要分两次进行:先用胳膊抱住,接着两条腿尽量往上蜷,用了很长时间才爬上去,中间在结实的树杈上休息三次。现在只能靠手,因为前面都是脆弱的新枝了。”

  抓住孩子一系列的动词如:贴、挪、抱等词语体会孩子爬树的艰难,理解孩子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体会到了什么?感情朗读。

  在高高的树冠,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危险没有?

  抓住“情不自禁”“吻”体会孩子对鸟蛋的无比喜爱。

  4、放回鸟巢

  孩子为什么没有把小鸟带回家?

  抓住“满怀怜爱”“心境坦然”体会孩子的爱心。

  说一说这是个怎样的孩子?孩子对金翅雀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葡萄牙著名作家米托尔加笔下的《金翅雀》,还记得文中的孩子为父母讲了一件什么事吗?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

  2、在讲述这件事的过程当中,孩子的心境是怎样的?(板书:饶有兴趣、心境坦然)

  3、谁能像文中的孩子一样把这件事再给大家讲一讲呢?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孩子对金翅雀是一种怎样的情感?(板书:天真无邪的爱)

  在孩子的讲述过程中,父母的心境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来继续深入学习课文。

  二、细读课本,感受父母之爱

  1、提出中心议题,学生自读自悟。

  中心话题:

  默读课文,找到在孩子讲述这件事情的过程中,父亲、母亲的心境是怎样变化的?勾画出相关语句,认真地读一读,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及时记录下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预设:

  (1-3)

  “母亲瞪大黑黑的眼睛”

  “父亲像往常一样心不在焉,连听也没有听到”

  “父亲总算抬起沉重的眼皮,聚精会神的开始听儿子说话。”

  母亲:抓住“瞪”让学生体会母亲从开始就关注孩子。

  父亲呢?为什么一开始“心不在焉”?可能父亲觉得很平常,没有什么了不起。也可能因为太累了。儿子太渴望父母一起倾听时,抓住“聚精会神”体会父亲虽累但为了孩子高兴也开始关注孩子。

  小结:母亲总是关注着自己的孩子,无论再小的事,总能牵动她的心,而父亲由心不在焉到聚精会神,同样流露出对孩子默默的爱。

  (5-7)

  “母亲把儿子的话句句吸入心田,还用整个心灵吻着可爱的宝贝”

  抓住“吸、吻”体会母亲听得更认真,全身心的投入。

  “父亲则又开始吃饭了”,“父亲又抬起疲倦的眼皮,和母亲一样提心吊胆地听着”

  父亲又开始吃饭可见父亲真的没有什么兴趣,但当孩子开始爬树时同样为孩子担忧。“提心吊胆”是什么意思?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你有没有让父母为你提心吊胆过?”

  感情朗读,体会父母之爱。

  小结: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她们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父亲虽然还是有点漫不经心,但当孩子开始爬树时同样为孩子担忧着、紧张着。

  (10-11)

  “父亲和母亲都惊呆了,谁也没有吱声”,“两个人战战兢兢、一声不响地让儿子爬到树上、爬上树冠”“父亲的心脏都停止了跳动”

  孩子越爬越高,父母的心境又是怎样变化的?理解“战战兢兢”是什么意思,并与“提心吊胆”对比理解,体会作者用词精准。

  父亲的心脏都停止了跳动,是真的停止吗?紧张、担忧到了极点,直至出现了幻觉,想象当时画面,你的心情如何

  ?更不用说是孩子的亲生父母了。体会父母当时高度紧张的心情,同时领悟作者用词的准确。

  感情朗读父亲出现幻觉的部分,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之深切。

  师小结:随着孩子危险系数的不断升级,父母的心也越绷越紧,直到父亲的心脏都停止了跳动。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三、精读最后一段,猜测故事情节。

  让学生再细致读文章的`最后一段,为什么“晚饭吃完了,屋里气氛严肃”?引发学生猜测,父亲和母亲会谈些什么呢?顺势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父母不在孩子讲述故事的时候就打断他呢?理解父母为了呵护孩子的爱心、好奇心的睿智而深沉的爱。

  四、师总结全文

  (指板书)全文以金翅雀为线索,文中没有一个爱的字眼,但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心理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爱的家庭。这爱既有孩子对金翅雀天真无邪的爱,更饱含了父母对孩子智慧而深沉的爱,我们相信孩子一定会在父母用心搭建的这个充满爱的、温馨的家庭中更自由、更快乐、更健康地成长起来。

  课后反思:

  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真爱无言大爱无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父母在孩子讲述过程中的心境变化,品味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之情。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我反复细读文本,认为将孩子和父母的心境变化分为两个课时体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我在第二课时重点体会父母的心境变化。课上我让学生在中心话题的引领下,抓住一些关键词,如瞪、心不在焉、聚精会神、吸、吻等词语让学生品、悟,体会父母的心境。父母的心境变化随着孩子危险系数的不断升级而变化。我又让学生在“提心吊胆”这里联系生活经验,体会父母之爱。然后又引导学生对比“提心吊胆与战战兢兢”,来体会父母心情越绷越紧,直到父亲的心脏停止了跳动,让学生想象画面谈自己的的心情,进而理解父母的心情紧张、担心到了极点,品味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之情以及作者用词的精准。最后通过猜测父亲和母亲会谈些什么,进一步体会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是一种睿智的、深沉的爱。本节课情感目标应该说完成的还是不错的。

  课上我能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调整教学设计。比如设计的是先说母亲再说父亲,而孩子们一开始就对父亲的变化印象更深,于是课上先体会父亲的心境,再体会母亲的心境。还有,在父亲的心脏都停止了跳动这一段本来没有设计范读,但孩子们读得不到位,所以老师临时加了范读,孩子一下子进入了情境,很容易的就理解了父母当时那种极紧张的心理。

  当然还有很多不足,如朗读不够,应面更广、更有针对性、更扎实地指导朗读。在猜测父母交谈了些什么时,如果和自己的父母对比,可能更能深刻体会父母睿智而深沉的爱。

《金翅雀》教学设计3

  一、单元文化主题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讲述爱的篇章。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在放羊回家的路上找到了一个鸟窝,回家后饶有兴趣地向父母讲了自己发现鸟窝的过程,父母在倾听时心情跌宕起伏,直到儿子平安无事才放下心来。表现了父母对孩子那份真诚的爱。

  二、预习:

  A.利用工具书来读准生字的读音,查出生词的意思。读通读懂课文。

  B.说一说孩子给父母讲了一件什么事,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三、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记叙文,在孩子讲述自己寻找鸟窝的过程中,作者采用了两条线并行的描写,一个是孩子的心境变化,一个是父母的心情变化,从而在写法上形成对比,体现出孩子的纯真,更多地反映出伟大的父爱母爱。

  学情分析: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能够总结文章主要内容。那么在新授时,学生就熟悉了文本,文从句顺的基础上就更好理解文章的内容,更有效地完成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读文中注音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文章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文既讲述了孩子找鸟窝的过程中心情的变化,还并行着一条线就是父母的心情变化。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来体会文章的主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描写孩子的心情和父母的心情的词句,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真诚的爱。

  教学重难点

  抓住描写孩子的心情和父母的心情的词句,来感悟文章主题。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一句诗吧:“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自古以来,父爱母爱广为人们歌颂,今天我们来读读托尔加的文章,看看他是如何描写的。

  二、检查预习,铺垫教学

  1.出示预习提示:

  A.利用工具书来读准生字的读音,查出生词的意思。读通读懂课文。

  B.说一说孩子给父母讲了一件什么事,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各小组内交流学习,检查预习作业完成情况。

  三、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课件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树冠 树巅 蜷腿 气氛

  硬邦邦 毛茸茸 战战兢兢

  心不在焉 聚精会神 提心吊胆 天真无邪

  2.请每组的c同学来说一说孩子给父母讲了一件什么事?

  多让几个学生来说,注意小组的分配。

  四、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出示中心话题:在孩子讲述这件事情的过程中,孩子的心境是怎样的?父母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勾画出有关语句,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自己读课文,边读边画。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小结:我想你们通过读课文,一定对那种真挚的情感感受很深,下节课我们再一起体会吧。

  第二课时

  一、深入学习,感悟中心

  出示中心话题:在孩子讲述这件事情的过程中,孩子的心境是怎样的?父母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勾画出有关语句,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请各小组的d同学来发言,找出描写父母和孩子心境的语句,并谈谈感受。

  描写心境的语句:

  父母:

  A.“母亲抬起头,瞪大黑黑的眼睛。父亲像往常一样心不在焉。

  B.父亲抬起沉重的眼皮,也开始聚精会神地听儿子说话。

  孩子:

  a “孩子高兴了,指手画脚地讲起来”

  (看得出天底下每个母亲都是最关心自己的孩子的,哪怕孩子讲一个无关紧要的话题,母亲也是瞪大双眼地听着,而父亲显然很疲劳,而且没有心情听这个话题。孩子对于负心的态度很不满意,于是又重复了一遍以引起注意,因此父亲不得不聚精会神地听,这时孩子才算高兴起来。兴致勃勃地讲述着今天的发现。)

  让学生体会读,读出孩子渴望倾听的欲望。

  父母:

  C.母亲把儿子的话句句吸入心田,还用整个心灵吻着可爱的宝贝,父亲则又开始吃饭了。

  D.父亲又抬起疲倦的眼皮,和母亲一样提心吊胆地听着,几乎屏住了呼吸。

  E.父亲和母亲惊呆了,谁也没有吱声。……两个人战战兢兢、一声不响地……

  F.父亲的心脏都停止了跳动

  (在孩子津津有味的讲述中,父母好像亲眼看到了孩子艰难的爬树过程,因为孩子越爬越高,所以父母才会提心吊胆,以至于战战兢兢甚至于心脏停止了跳动,但又毫无办法,只能让儿子继续往上爬。可怜天下父母心呀!)

  让学生感情朗读孩子爬树的过程,读出孩子爬树的艰难,尤其是孩子的描写孩子动作的词语,一定要认真理解,体会父母的担心。

  孩子:

  b.“孩子饶有兴趣地说着。”

  c.“孩子的表情天真无邪。”

  d.“他心境坦然,非常高兴。”

  孩子并没有注意到父母心情的变化,只是陶醉在自己发现鸟蛋的欣喜中,也完全意识不到危险的处境。让学生感情朗读,体会孩子那份纯真的喜悦和淳朴的爱心。

  二、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本文语言自然纯朴,通过一个普通的故事表现了孩子对动物喜欢和爱护,更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那份发自肺腑的关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猜想一下,父亲和母亲会谈些什么?

  让学生合理想象。

  此项设计主要是考察学生预习时对生字、多音字的掌握

  要求叙述时语言简练,条理清楚,意思完整。

  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并培养思考问题的能力。

  对父母和孩子的心境可以对比着去读,这样更好理解人物的感情。

  这里有一处对比:松树的又粗又高,孩子那小小的身体形成对比。因此孩子爬树是那么的艰难,以至于用了很长时间,中间不得不在结实的树杈上休息了三次。

  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来朗读,一个读孩子爬树的过程,一个读父母的心情变化。

  通过对比学习,学生既掌握了学习方法,又能清晰地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

【《金翅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散步》教学设计

2.《太阳》教学设计

3.《阳光》教学设计

4.称赞教学设计

5.《鸬鹚》教学设计

6.《观潮》教学设计

7.《短文》教学设计

8.《统计》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