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册《练习4》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练习三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练习三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练习三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读通句子和段落,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表达有条理,中心突出。
3、 通过交流,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乐写、愿写。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充分朗读,体会其中的情感。
2、激发学生喜欢积累的情趣,利用多种形式,展示我的采蜜集,结合课件展示,想象着吟诵读读背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能正确评价自己。
2、让学生体会在大自然里的快乐,培养孩子热爱自然的情感。
3、 通过交流,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乐写、愿写。
重点用多种方法朗读采蜜集和读读背背
难点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表达有条理,中心突出。
教学环节与预设:
第一课时
一、对本单元整体回顾
孩子们,在这一单元里,我们学习了哪些文章?请大家回忆一下,哪篇文章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可以是自己的独特感受,也可以用书本中的好词好段来谈一谈!
二、采蜜集
这一单元里,我们学习的课文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那就是用积极、自信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事情。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精彩的句子,(出示采蜜集里的话)请大家仔细读一读这些句子,并说一说你还体会到了什么?这对于你今后的生活会起到什么作用?
(提示:第一句话告诉我们一种正确的人生态度:世间万物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要从容、坦然地面对平凡,平凡不是平庸,平凡的人一样能够风险,一样能够创造非凡,我们应守护住自己心灵的纯洁和善良,使自己的地位和价值得以体现。第二句话旨在启发人们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去看生活、看人生、看世界。他告诉人们,如果用欣赏的态度看周围的世界,用美好的心灵看周围的人,世界便会更加精彩。第三句话则告诉我们要想有收获,就必须有付出。
三、读读背背
孩子们,你们有没有漫步在田间小路,体会那份悠闲自在;有没有在大自然里尽情享受它赐予我们的无限快乐。谁愿意将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请大家读一读《在平原,吆喝一声很快乐》,看看你会有什么新的感受。
在自读的基础上,小组读文,先扫清字词障碍再谈感受,然后全班交流,并带着这种感受读。
在学生初步感知这段文字之后,教师给大家简单介绍作者及其创造风格。
请大家带着这种自由自在的另一种幸福感,去试着背一背这篇文章。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不同的“镜子”,不同的.我
一、说说你心中的他人
同学们,每个人对自己和对别人都有一个评价,你想先来说说谁?可以是自己的同学,家人、朋友等。
二、说说别人对你的评价
你知道别人对你是怎样评价你的吗?
请同桌互相说一说对方,小组说一说。
三、不同的“镜子”,不同的我
你是怎么理解不同的“镜子”,不同的我这句话的?你怎样才能从这面镜子里找到自我?和大家交流交流。并说一说今后你准备怎样做。
练习三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了解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进行字词句练习。
2、练习用钢笔写好上下结构的几个字。
3、读读背背成语和儿童诗。
4、口语交际——学会求救。
5、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点”。
教学重点:
学用字词句、积累语言、口语交际、写字。
教学难点:
1、能用几句话写出一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
2、遇到危险时有效自救或求救。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第一部分。
(1)师:学了《蒲公英》一课,我们知道了蒲公英妈妈靠风把自己的种子宝宝传播出去。自然界中,还有许多植物用有趣的方式传播着种子。瞧——(出示图片:椰树,学生叫出名字)椰子树传播种子的方式就很特别,自己读读吧!
(2)学生自由读短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猜一猜。
(3)指名读短文,然后集体交流:椰子树传播种子的方式是什么。
(4)区分“漂流”与“漂浮”的意思差别。
A、学生找到相应的句子读一读,边读边理解、体会。
B、指名说。(教师点拨:可从“流”和“浮”的字义上辨析;联系上下文理解:想想椰果原来在什么地方,后来呢?)
(5)学生小组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重新安家”的意思。
(6)齐读短文,边读边想象椰树种子旅行的情景。
2、第二部分。
(1)出示插图,学生观察,说说图上画了哪些植物?(蒲公英、苍耳、豌豆、葡萄)
(2)学生自由说它们靠什么来传播种子。(知道哪个就说哪个。)
(3)自主连线,集体交流答案。
(4)拓展:学生交流自己还知道的其它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3、第三部分。
(1)学生默读题目,弄清要求。
(2)练习口头表述。(先在小组内说,再指名说。)
(3)集体评议:听了同学说的,能否弄清一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他说得通顺吗?听起来有意思吗?
(4)根据大家的交流、评议,学生练习用几句话介绍一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教师巡视指导)
(5)反馈写的情况。(指名读自己写的)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认读“素、晃、荒”。
2、指明说三个字结构上的相似点。(上下结构)
3、观察字形,想想:怎样才能把它们写好?(字要站稳,上下中心要相对。)
4、提示学生正确的握笔姿势和书写姿势,学生描写三个字。
5、教师范写“素”和“荒”。
6、学生再次写字,体会字形要点。
7、说说类似字形的其它字。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一)成语
1、成语竞说:学生说自己积累的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比比谁一口气说得最多。)
2、师:今天我们还要积累几个关于动物的成语。
3、学生自由读成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要求:读准字音。
雏()贯()倾巢()豕()窟()
4、指名当小老师,带读成语。
5、小组合作学习:说说自己对词语的理解,互相补充。
6、集体交流,大致理解成语含义。(师小结:许多成语的创造灵感来源于动物,现在更多地用它的比喻意。)
7、多种方式反复诵读成语歌,熟读成诵。
8、背诵成语歌。(自由选择形式,展示背诵)
(二)儿歌
1、出示插图,学生看图说小男孩在干什么?(早晨放鸭子)
2、板书“晨牧”,学生读题。师:这首小儿歌就是描述了农村孩子清早放鸭子的情形。
3、学生自由读儿歌。(给学生8分钟,看谁能读得最棒。)
4、指名读儿歌,其他学生想象,看看谁的读能让大家感受到画面。(师生比赛读。)
5、自由练习背诵儿歌。
6、指名或指小组展示背诵。
三、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师:板书“点”,它是汉字笔画中最小、最不起眼的笔画,但可别小看它哟,它是非常重要而且变化最多的一个笔画,传说东晋王献之小时侯练书法很勤奋,练完了三缸水。有一次,他写一个字忘记写点了,父亲王羲之见了就顺手在上面补了一个点。后来王献之的母亲见了这个字后说:“吾儿写完三缸水,只有一点像羲之。”
2、指导学生观察“方”字中的点——露锋点
(1)向右下直下起笔;
(2)逐渐按笔;
(3)提笔,笔锋至中心处;
(4)自右向左圆转收笔。
3、教师执毛笔范写点(这叫露锋点)
4、学生临帖描红(提示正确的执笔姿势)
5、指导观察“小”中的第一点——藏锋点:将点起笔处的笔锋藏起来,不是直下起笔,而是逆锋向左上起笔,然后提笔圆转,再向右下逐渐按笔,其它步骤与露锋点相同。
6、学生临贴描红。
7、学生自由练习写两种点,互相交流书写心得,教师巡视指导。(程度高的学生还可以练习写含有点画的字。)
练习三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 巩固掌握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 初步学会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在生活中联系数学,运用数学知识。
课时安排:2—3课时
课前准备:小黑板、图片、计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说说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 新课练习
1. 第2题出示
学生独立完成,板演,评析。
2. 第1题出示
你能直接写出得数吗?
3. 第3题出示
学生独立审题,解答题目,校对。
4. 第4题出示
先报出得数,再帮小熊投篮。
5. 第5题出示
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6. 第6题出示
读懂题意,独立完成,校对评析。
迁移训练,换一个得数试试看。
7. 第7题出示
自由读题,指名读,说说怎么做?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
8. 第8题出示
学生自主完成,校对。
9. 第9题出示
先审题,再独立完成。
10.第10题出示
自由审题,独立试做,评议。
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1.第11题出示
有只淘气的小狗把墨水瓶打翻了,猜猜看可能是什么数?
神奇的算示:
请你填一填,算一算,会发现什么?
三、 小结
介绍算盘。
说说你的学习收获。
练习三教学设计4
一、教材分析
《学会安慰》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练习3当中的一篇口语交际。在四年级的口语交际要求中:让学生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基于以上要求,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首先注重对学生进行安慰方法的指导设计,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提炼出有效的安慰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达到一定的理性认识。学会安慰的方法其目的是让学生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去,并且能带有一定的针对性对周围需要安稳的人进行安慰、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于是我在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之后,设计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并接下来把话题的涵盖面扩宽,避免话题过于单一,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方法策略、参与态度是设计的一部分内容,语言表达也是我们应该在课堂上所要关注的。如表达时的语音问题:普通话、语速、语调、文明用语。语态问题:温柔、真挚。辅助技巧:眼神、手势、倾听等。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在别人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具有安慰他人的意识,学会说安慰别人的话。
2、学会倾听,有交际的自信心,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
3、能够真诚的安慰他人,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对象、针对不同的的事情,适时的调整安慰的语言,用真诚去抚慰他人。
四、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聊天导入
与学生聊天谈话,相互认识。
(二)巧设情境
1、老师今天来给大家上课,看到这么多的老师在听课,老师不免有些紧张(故做焦急、紧张的表情),同学能不能让老师不那么紧张呢?
2、哪位同学能对老师说些什么?(生发言)
3、现在老师就按照你们的方法去做,诶?听了你们温暖的'话语,我心情平静多了,真是“良言一句暖三冬”呀!谢谢大家。其实在生活当中有很多人跟老师一样会有一些不顺心的事,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什么呢(安慰)?是啊,安慰具有一种神奇的作用,它能帮人们解除烦恼和忧愁,带给人温暖和力量,同时自己也会感到十分快乐。
4、师板书:安慰
(三)创设情境,学会安慰
1、谈话时相机出示第一个情境课件。
师出示:期中考试过后,解小惠发现自己有一道应用题做错了,难过得哭了。
(1)、学生说说图片的内容,了解该如何安慰别人。
师:谁来说说,解小惠为什么难过?假如你是小惠的同学,你会怎么安慰她呢?
(2)、师可出示辅助提示,由扶到放,帮助学生掌握技巧。
(3)、生回答,师相机板书。
(4)、在安慰别人是应该要注意哪些问题?(礼貌,文明,真诚等)
(5)、学生小组交流。(让学生充分自主交流,得出安慰技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6)、选生上台表演,师生共同评价。
2、出示第二、三个情境课件。
(1)因为前几天生病,孟繁林今天上数学课好多地方听不懂。他很焦虑,下课了还坐在座位上发愣。
(2)陈小敏家里发生了不幸,近来常常闷闷不乐,暗自落泪。
同学们可自由选择其中的一个情形,然后以选择同一情形的4—5人组成一小组,议议对方烦心的是什么,有哪些让他不要烦心的理由。
(3)师巡视指导
(4)组内练习说,师从语言,声音等方面进行评价,多肯定学生的优点,对于不足中肯的提出。
(5)师模仿被安慰人,生上台进行安慰。
(四)深入训练,学会安慰身边的人
1、生说说自己最近有没有什么难过或是烦心的事。(同学间自由交流)
(1)、师:同学们,我们班有这么多同学有不开心的事,那我们该如何去安慰他们呢?
(2)学生说说自己最近的烦心事,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
(3)师发安慰卡,把你想安慰同学的话,写在卡片上。
(4)学生对着你要安慰的同学读读,并且把卡片送给他。
(3)说说被安慰后的心情如何?
(五)小结课题,提出希望
同学们,有了爱就有了安慰 ,我希望在平常的生活中同学们也能把爱的声音送给每一个人,让她们的心灵上得到真正的安慰和慰藉,让我们齐读一首小诗结束今天的课吧。
一句句安慰
是那春天里丝丝的细雨,滋润着人们的心灵
一句句安慰
是那夏天里凉凉的清泉,洗涤着人们的忧伤
一句句安慰
是那秋天里阵阵的微风,清扫着人们的烦恼
一句句安慰
是那冬天里红红的火炉,温暖着人们的双手
它,
是阳光,是雨露,是和风,
更是人生路上你我相握的手。
让这种爱普照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六)课外拓展
要求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能用自己语言和行动来安慰和帮助遇到困难的人,让我们的世界充满更多的爱和正能量。
板书:
(帮助)
(动作)安慰(温柔)
(用心)
练习三教学设计5
【教学要求】
1、了解《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歌词大意,并尝试引吭高歌。
2、在田字格中书写“区、臣、医”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
3、读读背背八条成语和《时间》诗歌。
4、通过口语交际练习,学会商量。
5、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播放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VCD,唤起学生对歌曲的记忆。
2、出示歌词,请学生自己小声读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
3、交流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4、这首歌词中有哪些不太明白的词语?学生质疑、讨论。
(1)重点理解“荡漾”一词。字典中对“荡漾”一词的解释是:形容水波一起一伏的样子。歌词中的“荡漾”应该怎样理解?
(2)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是我的故乡,是我终身难忘的地方,从诗中找一找,“我”难忘什么?补充想象,还有什么难忘的?
(3)再读读诗歌,“我”是在哪儿抒发自己的情感?仅仅抒发的是思乡之情吗?
(4)想象着歌词描绘的境界,想象着风雪中驻守者的心情,有感情地读读诗。
5、再次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VCD。
6、学生试着吟唱歌曲。
二、教学第二题:学写钢笔字
1、出示:区、臣、医。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的字形,说说它们的共同之处。
3、仔细看字帖,说说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1)笔顺。 (2)外框的形状要写得上窄下宽,底边要平稳。 (3)出示“反犬旁”,说说哪些字带有这个偏旁。
4、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
5、学生临帖,在田字格内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6、反馈。 ①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书写,其余同学注意观察、评析。 ②展示写得好的同学作业,进行评析、表扬。 ③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性练习。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读背成语。
(1)出示八个成语。要求学生借助字典读准成语的音,不懂的成语做个记号。
(2)交流朗读成语,纠正读错的字音。
(3)交流对八条成语的理解:或根据已学的课文、了解的人物来理解,如“才思敏捷、后生可畏”可联系前面学习的课文《少年王勃》;或根据著名人物的.故事来加深印象,如理解“力透纸背”时可举怀素写字的例子;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来造造句子,学会运用;或让学生根据平日里的课外阅读说说自己的感悟,如“风华正茂、出类拔萃”
(4)再次朗读,加深印象。
(5)练习背诵,同桌互相提醒。
(6)集体背诵。
(7)指名背。
2、读背《时间》
(1)世上最宝贵的是什么?同学们一定会说是时间。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时间》这首小诗。
(2)请学生借助字典或小组合作,读通诗歌,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3)学生质疑,讨论交流。
(4)提问:“小河”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勤劳的人从“小河”里捞起的是无穷的宝藏,而懒惰的人只能捞起后悔和失望?
(5)同学们,你们想做什么样的人?
(6)鼓励学生说说有关“时间”的名人名言或诗歌。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学会商量
1、谈话引入(谈话要点):
(1)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与别人意见不一样的时候,也有可能会遇到做事拿不定主意的情况。怎样才能拿定主意,怎样才能与别人形成较一致的意见呢?
(2)学会和别人商量,是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比较可行的方法。
(3)怎样和别人商量,大有学问!
2、请学生仔细看图,自己弄懂图意,不懂的可以请教老师。
3、学生交流图意,引导展开想象。
4、讨论:遇到图中的情况,准备怎样和别人商量?在商量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5、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可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指导:
(1)去同别人商量事情时,态度要诚恳。
(2)在与别人商量时,要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注意取长补短。
(3)要把自己的想法跟别人说清楚。
(4)在一起商量时要注意有礼貌,互相谦让。
6、四人一小组练习与别人商量,选择一幅图准备表演。
7、以每幅图为例,让几组学生表演在遇到某种情况时,是怎样通过商量来解决问题的。老师也可以参与其中,扮演某个角色,既可示范,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每组同学表演完毕后,请观众畅所欲言,发表意见。
8、联系生活,说说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还遇到哪些与课本中相似的情况,遇到哪些难题,我们可以怎样商量,老师创设几个情境,让学生讨论。 再让学生选择其中的话题进行表演练习。
9、教师总结: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让人为难的事。遇到难事多体谅,多商量,这样才能处理好难题,我们的关系才会变得更融洽。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欣赏书中的优秀书法作品,请学生发表感想。
2、出示“戈、心”两字,揭示今天学写毛笔字的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二字,尤其注意红笔标注的笔画“斜钩、卧钩”。
4、指导学生按图提示的运笔走势书空。
5、教师示范,并出示字帖上带有这两种笔画的汉字,进一步欣赏感受。
6、学生在大字本上书写。
练习三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练习3
总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从自己识字的实际出发,恰当选择查字方法。
2、初步学会使用“居然、果然、突然”,“可是、由于、尤其”等词,给“怪、当年、片刻之间、瞥”找到近义词。
3、能照例句扩写句子。
4、能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练习中的短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选择恰当的方法;扩写句子;找出重点段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用词的确切性;根据句子意思确定扩写什么内容。
教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指导完成第1题
1、读准字音。
2、独立完成写词语。
3、同桌互查。订正。
4、师根据巡视的情况作点评。
二、指导完成第2题。
1、自由读这段话,想:这段话的意思。
2、集体交流。
3、独立填表。
4、交流表格内容,并说出依据。
三、指导完成第3题。
1、回顾这一类题该怎么做?
(1)辨析词语的意思。(“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突然”表示在短促的时间里发生,出乎意料。)
(2)读句子,理解语意。
(3)选词填空。
(4)再读句子,看词义和语义是否吻合。
2、用同样的方法完成第2小题,交流反馈。(“可是”表示转折;“由于”表示原因或理由;“尤其”表示进一步。)
3、质疑问难。
四、指导完成第4题
1、读题,明要求。
2、找出带点词的近义词。
3、比较哪个更确切。
4、说说给我们的启示,体会用词的准确。
五、作业:《作业本》第1-4题。
第2课时
一、指导完成第5题。
1、读题,明要求。
2、学习例句,弄清楚要注意什么。
3、自由选一句口头练习扩句。
4、交流。
5、小结:扩句的意义。
二、指导完成第6题
1、回顾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2、自由读短文。给短文分段,找出重点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第二段(第2-6自然段)写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大娘让共产党员买车票的事。
第三段(第7自然段)人们向小吴投去崇敬的目光。
3、细读重点段。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去理解。
(1)大娘为什么要问:“谁是共产党员?”
(2)这位共产党员是谁?他是怎么做的?划出有关句子。这些句子说明了什么?这件事反映了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三、作业:《作业本》第5题。
教学后记
【练习三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苏教版第三册《练习4》教学设计06-05
三峡教学设计11-25
《语文天地三》教学设计11-14
诗三首教学设计10-14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10-03
巴东三峡教学设计10-25
《口语交际·习作三》教学设计10-11
《口语交际·习作三》教学设计12-09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10-23
三亚落日教学设计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