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设计方案6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可以对一个行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坡、割”等12个生字,会写“吗、吧”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东西与下雨的关系。
【教学重点】
识字和写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机、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出示课件:
学生说出看到的画面。
2、放录音:
学生说出听到的声音。
3、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教师范读:
学生边听边看图。
2、学生自由读:
画出本课要学会的生字。
3、出示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⑴ 指名读。
⑵ 开火车读。
⑶ 打乱顺序分组读。
⑷ 齐读。
4、记忆生字:
学生交流记字的方法。
三、再读课文,师生互议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读正确、流利。
2、师范读课文:
生体会,评议。
3、指名读课文:
同学互议,纠正错误。
4、派代表全班交流。
四、指导书写“吗”“吧”等6个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巩固发音。
2、学生口头组词,理解字义。
3、全班交流,掌握结构。
4、教师范写:
生描写,说笔顺。
5、展示学生写的.字,评议。
五、巩固生字
出示带生字的句子,学生读:
1、我们一起玩吧!
2、你写作业了吗?
3、今天天气很好。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①认识“融、汇”等10个生字。会写“汇、欣”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抽出、嫩绿、汇成”等15个词语。
②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④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
课前准备
①组织学生搜集有关小兴安岭的文字资料、图片。
②制作小兴安岭四季风光的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①认识“融、汇”等10个生字。会写“汇、欣”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抽出、嫩绿、汇成”等15个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读生字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认读生字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小兴安岭四季风光的课件。
2、让学生说画面,从而导入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
3、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①初步感知。
a.学生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自由读课文。
b.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检查交流。
a.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指名读,集体读。
b.重点指导难读的字。
c.指名学生读课文,大家评价。
三、再读感悟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特别喜欢的`语句画下来,并想一想为什么喜欢它。
②学生读画,教师观察学情。
四、写字写词
①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让学生认读,再组词。
②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①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③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字词
认读词语卡片。
二、感悟品味
①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引导诵读品味。
a.根据学生朗读,多媒体出示: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欣赏自己映在水中的影子。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会认“德、段、婆”等12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中哪些新科技给自己留下很深的印象。
3、有科学幻想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默读课文,知其大意。
2、难点:幻想未来,能说出自己心中的未来世界是什么样的。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我们的社会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那么,若干年后人类世界又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阿德想象的未来世界吧!
2.齐读课题——《阿德的梦》。
过渡:阿德到底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呢,请打开书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默读全文,读准字音。
1.请大家默读课文,默读的速度可以稍慢一点,注意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然后借助拼音默默地再读几遍,并找出不懂的词语作上记号。
2.小组内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交流讨论。
3.汇报学习情况。
(三)再次默读全文,亲身感悟梦境。
1.请大家再次默读全文,看看从哪个自然段可以知道是一场“梦”?
2.结合课文中的七幅插图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3.阿德梦见了什么? 小组交流朗读体会。
4.指名汇报交流情况。
5.出示儿歌,学生自读、齐读、个别读。儿歌如下:
阿德早起要旅行,乘坐飞船是新型。起飞时间还未到,可视电话传真情。
电话屏上见外婆,聊起畅销新车型。预订新车无污染,动力来自太阳能。
飞船呜呜长呜声,阿德落地未成行。原来未系安全带,欠叫一声梦惊醒。
提问:儿歌中的每一句分别说的是课文中的哪一段?
6.同桌讨论后,指名回答。
(四)看图读文,感悟“梦”的奇
1.随连环画逐段读文,想想课文中说的事,哪些与现实不一样。
2.同桌交流读书体会。
3.课文中哪些新科技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
4.你从阿德的梦中,想到了什么?
(五)感悟实践
1.学了这篇课文,谁来说说你心中的未来世界是什么样的?
2.请大家动笔把自己心中的未来世界的样子画出来吧!
(六)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生字,抄写生词。
第二课时
(一)读文排序,看图识字。
1.出示课文连环画,让学生自读全文后按顺序排列。
2.对应图贴出相应的生字卡。
3.小组交流识字经验,发现识字方法。
(1)自己拼读字卡。注意读准“型、屏、订”都是后鼻音;区别“呜—鸣”;“德”的右边中间有一横;“预”的左边没有撇。
(2)找出已经认识的生字,和同学交流认识的途径。
(3)找出难认的字,和同学一起讨论用什么办法记住。
(4)小组汇报识字方法。
4.练习给生字组词。
(二)积累词语。
认读“载人飞船、顺便、移居、打发、时光、外婆、聊天、屏幕、新型、污染、销售、预订、长鸣”等词语。
(三)实践交流。
1.默读全文,自己说说你心中的未来世界是什么样的。
2.展示自己画的未来世界,并在小组内交流。
3.学生上台向全班展示交流。
4.把画得好的作品展出于展示台中。
(四)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完成本课配套练习内容。
板式设计: 32、阿德的梦 作业设计:连一连
载人飞船 火星旅游 乘坐 亲人 打开 商品
定居月球 新型飞船 看望 时光 睁开 电脑
可视电话 掌上电脑 打发 电话 预订 鞋带
网上购物 太阳能汽车 拨通 飞船 系好 眼睛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认读“脊、莞、锦、姹、嫣、暇、颇”等7个生字。
(2)能正确理解“真切、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熟记课文第三自然段。
2、过程和方法
(1)初读课文,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2)深入研读,围绕重点词句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想,培养阅读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
(3)在情境中,在想象中、在感悟中,在拓展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加强语言的运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德国的奇丽景色。
(2)初步了解德国的民族风情,懂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一种美好的思想境界。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德国的奇丽景色,领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奇特民族风情;在读中培养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
理解奇丽的景色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奇特民族风情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准备
1、读读课文。
2、搜集关于德国的有关信息。
3、搜集整理有关季羡林的信息。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季羡林先生在回忆起自己留学德国的生活时,动情地对人们说:“在我的心灵深处,那里早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了。”(幻灯片出示句子1)
德国,为什么会给季羡林先生留下这样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季羡林爷的写的文章――《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板书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生读课题。
2、初读感知,直奔重点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选择你认为比较难读的句子读一读,把它读通顺,读流利。(要想成功,一要自信,有信心,二要努力实践,克服困难。同桌读――个别读,教师随机指导。)
(3)读了课文,你能概括地说说,季爷爷心灵深处的德国,是个怎样的国家?(美丽)
(板书:美丽)
3、深入研读,感悟美丽
(1)默读课文,想想季先生为什么会觉得德国的美丽。用心地静静地去读,想想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的。
(2)交流反馈。
预设学生的答案可能有:
A、“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幻灯出示句子2)
从:“任何一条街”、“家家户户”“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花的海洋”、“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可以看出花的'多,可以看出景色的奇丽。
(幻灯出示“如入山阴道上”的图片。指导理解花的多,花的密,花的美丽。指导学生朗读体会花的多。)
从“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可以看出花一团团拥在一起,各种颜色都有,很美。
(幻灯出示花:你还准备要什么词语来赞美这美丽的花?指导学生朗读体会花的美。)
☆这儿的景色是多么奇丽,难怪季羡林爷爷会把这份美丽刻在心中。(板书:奇丽的景色。)
B、从“把花都栽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可以看出德国民族的奇特,他们种花是给别人看的。
(理解“脊梁”、“莞尔一笑”的意思。理解花的主人把美丽留给了别人,心中想着他人,在他们看来,这一切是那么理所当然。他们的心灵就像他们的微笑一样美丽,这是一个多么奇特的民族。)(板书:奇特的民族)
(学生圈出三处“家家户户”,师引读。他们家家户户都把美丽留给别人,人人为他人着想,这是一个多么奇特的民族。)
(四五十年前,他们家家户户养花给别人看,四五十年后他们依然是家家户户都养花,岁月流逝,没有流逝的美丽的风景和人们美好的心灵,这是一个多么奇特的民族。)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学习目标】
1、学习文章“以形传神”的描写方法。
2、感悟伟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培养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一、导语
讲课之前,先请教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能称之为“巨人”?
(①身材高大异乎常人的人②童话里指比一般人高大、而往往有神力的人物③比喻有巨大影响和贡献的人物。)
音乐家贝多芬身材矮小粗壮。“病魔夺走了他短暂的生命。他为什么能称之为“巨人”?(音乐上的杰出贡献)
仅仅因为如此吗?学完这篇课文,相信你会给我一个满意的答案。
二、初识名人
课前大家广泛搜集了贝多芬的资料,我也给大家准备了几个小题目,谁来回答。
同学们对贝多芬有了这么多的了解,想不想感受一下他的《命运交响曲》?听完后,告诉我你的感受。
听《命运交响曲》片段,交流感受。
生1:感觉很震撼,很有气势,仿佛是激烈的敲门声。
生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部宏伟的充满哲理和英雄史诗般的巨作,贝多芬创作了6年时间。此时的他已在无声的世界里孤独地挣扎了二十余年,为了创作,他用一枝小木杆,一端插在钢琴箱里,一端咬在牙齿中间,在作曲时用来感受音符的律动。靠是什么力量使他超越了自身的痛苦,为人类酿制出玉液琼浆呢?让我们一起走近名人。
三、走近名人
1、布置大家预习了课文,谁先来读一下生字?齐读。结合课文说一下词意。
2、课文从客人来访谈起,请你概括其中写了哪几件事?
(客人参观贝多芬工作室──客人与贝多芬会面──贝多芬回忆最后一次指挥的情形)
四、解读名人
1、作家何为写人物传记非常善于塑造生动的'人物,他从哪些方面描写贝多芬?(肖像、语言、神态)
2、我们先来剖析肖像描写部分,谁来读?
3、请你按照“从中,我读出了一个的贝多芬。”这一句式,说说你的理解。
学生读外貌描写部分,交流。
① 外貌:(双肩、眼睛、嘴)—坚忍无比
② 比较阅读罗曼罗兰的《名人传》片断,比较写法的异同。
(相同:观察角度相同,着眼点相同
不同:课文抓住典型特征,语言简练,着力表现贝多芬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选文描写全面细致,突出了贝多芬相貌平庸甚至丑陋,与下文写贝多芬不朽的贡献、伟大的人格相对比。)两段描写各有千秋,都服务于作者的写作目的,都能以形传神课文尤其如此。
③ 写法:以形传神
仿写练习:抓住某位同学的一个面部特点写一、二句话、交流。
4、内心(语言)
古语说:言为心声,透过贝多芬的语言,我们走进他的心灵。揣摩贝多芬的语言,说说你的理解。我从《贝多芬传》里摘录了几句话,希望能给你一点提示。
⑴ 一株树:苦闷、绝望热爱自然
⑵ 火山:坚强与厄运抗争、献身音乐
⑶ 心里的音乐:用生命创作
⑷ “永恒”:超越自我音乐相伴(用苦痛换来欢乐)
5、概括贝多芬给你的总体印象:独立坚强,严肃善良、热爱自然、酷爱音乐、不屈服于厄运。课后阅读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和以贝多芬为原型创作的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你会受到心灵的震撼与洗礼。
五、感悟名人
1、作者为什么称贝多芬为“音乐巨人”?
信念、巨人、贝多芬
2、拓展延伸:
贝多芬不屈的信念深深震撼了我们,然而,以顽强的意志搏击神圣风浪险滩的又何止贝多芬一人?
请你说出直面人生苦难的杰出人物有哪些?
(他们,都是信念的巨人)
3、贝多芬用不屈的信念和卓越的才华为世界音乐史谱写了辉煌的乐章,战胜痛苦的欢乐征服了所有的听众,下面请你聆听贝多芬音乐演奏会片断,同时打开课本第二页的彩图,凝视他的双眼,联系自身实际,边听边写下你的感受,语言力求精炼。
交流
4、结语:人生的道路上难免有凄风苦雨、激流险滩,但只要我们用信念做桨,意志做帆,坚信人生的航船定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会认八个生字,会写十个生字。
3,通过对课文的吟读领悟,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激发崇敬老师的感情.重点:会认会写目标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难点:背诵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有尊敬老师的愿望。课前准备:歌曲《每当我轻轻走过你窗前》设计意图
一、看图激趣导入:
1、让学生看图:谁认识这种植物呀?
2、有一些同学悄悄在老师窗前种下了一株紫丁香。这株紫丁香代表着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株紫丁香》这首诗歌。
二、初读感知
1、借助拼音读读生字。
2、在课文中找到生字,再读一读。
3、自由读小诗,数数一共有几个小节。(五个小节)课文中的紫丁香是谁种的?哪个小节告诉你了?(第一小节告诉我们,紫丁香是学生给老师种的。)指导朗读第一小节。
三、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朗读中所表达的浓浓的师生之情。
2、学习一、二小节。
A、自读自悟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B、想一想为什么要踮起脚尖儿走进小院呢?想一想这句话该怎么读?指名读,评议。
3、学习三到五小节。
A、自读自悟,小组讨论:同学们希望紫丁香能给老师做些什么呢?
B、全班交流,指名读相关小节,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4、品味词语。口头填空:绿叶沙沙像(),盛开的花儿像()。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6、试着背诵课文。
四、总结课文中同学们是那么热爱自己的老师,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老师不仅教会了同学们知识、、本领,还教会了同学们做人的道理,更像妈妈一样地爱护着自己的学生。
所以同学们也像爱自己的妈妈一样爱着老师。)这首小诗正是向我们传递着这浓浓的师生之情。《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一株紫丁香》这篇课文是一首活泼、清新的小诗,诗中一株紫丁香是孩子们的一片心意,是对老师的问候与感激。这株紫丁香不仅仅是孩子们送给老师的一份珍贵的礼物,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热爱和尊敬,更是一首师生情谊的颂歌,整首小诗恬静、深情,读起来琅琅上口,回味悠长。这首小诗恬静、深情,读起来琅琅上口,回味悠长,这便决定了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感悟。在阅读课文时,让孩子选择喜欢的一段为大家读一读,然后说一说他喜欢的理由,在说的过程中,通过引导,联系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有时让孩子们把自己当成枝叶,有时让孩子成为课文中的小朋友,走入课文,有时又让他们走出课文,说说他们自己对老师想说的话。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写三个生字。
3、体会小学生赞美和感激老师辛勤奋劳动的真挚情感,懂得要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道理。
4、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系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写三个生字。
3、体会小学生赞美和感激老师辛勤奋劳动的真挚情感,懂得要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教师节那天,老师收到很多贺卡,你们知道是谁送给老师的吗?(学生说)对,是老师以前教过的学生送的。有他们自己亲手设计制作的,有自己买的。老师特别喜欢同学们自己设计制作的贺卡。那天你们是怎样向老师祝贺的?
2、看了图,读了课题,大家有什么问题想问?(这株紫丁香是谁种的?为什么种?)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快点拿起书来读读吧。现在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快的同学可以多读几遍。(生读)
2、现在,你们书上又多了哪几个小问号?有什么不懂的词吗?
三、细读课文
1、要解决这些疑问呀,还得细细读课文。谁来读第1小节?
2、小朋友们是怎样走进浓绿的小院的呀?(踮起脚尖儿,走进浓绿的小院)谁来做做踮起脚尖儿的动作?(学生做动作)你为什么要踮着脚尖呢?(不能打扰老师)原来是这样,真是个好孩子。请你把这一节读一读。
3、现在有紫丁香和老师作伴了,真好,你们希望紫丁香为老师做些什么呀?谁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说?
4、大家读得多么有激情呀。夜深了,连那星星困得都眨眼睛,可我们的老师还在那灯下工作着,我们来看看她是怎样工作的?(出示课件)
5、你们说老师辛苦不辛苦?你能劝劝老师,让她早点休息吗?
6、现在谁来告诉大家,小朋友们为什么要把紫丁香栽到老师窗前,会给老师带来什么呢?(想象说话)
四、小结课文,指导背诵全文。
1、读完课文,你再来看看这株紫丁香,觉得它怎么样?
2、结合练习,课外延伸:
书上的小朋友用这首美的诗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感谢,小朋友,你们还知道哪些
赞美老师的诗句?(学生交流)课后,大家可以赞美老师的写的自己做的卡片上,送给老师,还可以把自己的心里话对老师说说,好吗?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1-17
教学设计方案10-05
教学设计方案11-28
数学教学设计方案05-18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07-05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09-17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8-26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7-19
教学设计方案(15篇)09-17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方案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