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雨林对于维护世界森态环境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
掌握作者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去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简析:
重点:
学习本文的使用的说明方法及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难点:
学习本文说明和议论的表达方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讨论公益广告: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但人类不能没有地球
明确:从生态平衡的角度看,没有人类的地球仍可以生计盎然,但人类不重视环境保护,就可能失去我们唯一的安居之所。
在地球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里,有个世界上生命力最强的地方,也是生物学家的摇篮―――热带雨林。
二、授新课
1、播放投影,谈谈我对雨林知多少?
(世界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物种将濒临灭绝,全世界每年约有1130万顷的森林遭到毁灭性破坏,联合环境规划署文件指出,全世界1/4的陆地面积受到荒漠化的威胁,每24小时有150-200种生物物种从地球上消失。
由于环境进一步的恶化,森林耕地面积锐减,淡水匮乏,生态系统大量破坏,导致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栖息地丧失,物种大量灭绝,最终危及人类的生存)
(雨林拥有地球上最复杂的生物系统,可以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调节器。可是今天它却以惊人的速度被毁灭,雨林的毁灭就是世界性的灾难。)
2、五分钟内读完全文,说说雨林的毁灭给生态环境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并用树形图来表示。抽学生板演。(这是一张画不完的图)(投影:课题)
珍贵植物物种濒临灭绝:水果品种,蔬菜品种,植物药源......
动物物种濒临灭绝:猩猩类昆虫植物药源。
破坏大气:冰川融解气候变化。水土流失:全球气温升高一轮雨林毁灭洪水泛滥......
3、再读课文,看投影,分小组讨论,雨林毁灭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是世界性的灾难?你怎么看待环保与发展?
摧毁珍贵的“雨林”滥伐木材,生产一次性筷子,兴建农场是短视行为。
盲目砍伐,生态破坏严重,造成负面生态效应和无休止的恶性循环。
提高生活质量,必须发展经济。
启示:人类要生存,要发展,要提高生活质量,必须有强大的经济做后盾,而从长远的眼光来看,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生物的多样性,人类的'衣食住行健康要得到保障,没有一项能脱离生物的多样性,目前。人类正面临着人口。粮食。环境。资源及能源等五大危机,这五大危机的解决无一不与生物的多样性密切关系,所以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是具有前瞻性的行为,也是目前必须首先解决并纳入实施的长远决策。
4、你对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有什么新的认识?
(开展环境的综合治理,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提高国土环境质量,使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人类要过有节制,有远见的生活,不可滥砍滥伐,不可过度放牧,一时的快意带来的将是难以吞咽的哭果)
5、根据说明文的特点三读课文,掌握有关说明文的知识。(讨论回答)
说明方法:列数据(可以使说明事理更严密,更科学。)作比较。举例子。
议论的表达方式:使读者增加一种理性的思考,增加环境的忧患意识,进而逐步树立起正确的环境观。
6、读附文(投影:长江三峡的画面及音乐)
说说如何改善长江三峡流域的生态环境
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湖,以工代赈,移民见镇,家固干堤,疏浚河道。
7、结合课文和你所了解的地理知识,拟一条公益广告并把它做成海报。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雨林毁灭的原因及造成的巨大灾难
2、掌握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4、培养学生正确的环保观,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
二、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1、2
难点:运用所学的说明文知识学写事理说明文
三、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法,问答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调动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教学过程:
1、导入:上节课我们上完课,有些学生就跟我说“老师,雨林太美了,我们还想欣赏欣赏。下面老师就满足大家的要求,我们再来感受一下雨林的美丽(播放多媒体,边播放,边就图片进行解说)雨林不仅美丽神秘,而且繁衍着大量的动植物。这些植物为地球生命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氧气,而动物则是非常珍贵稀有的。雨林为我们展现了美丽奇异的风光,那如果它消失了,毁灭了,后果是相当严重的。下面我们就来继续学习《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
2、整体感知:让同学们在两分钟内速读课文,再次熟悉课文。
3、双边互动:
①师: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几个问题,在书上可采用圈点勾画的.形式找出答案。(出示多媒体)
A雨林以什么样的速度消失?
B雨林的毁灭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损失?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
C人类为何要破坏如此珍贵的雨林资源?
D破坏大气会给生态环境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
生讨论小结:A题很容易,学生齐答: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
B雨林的消失会让人类丧失一大批物种。如果雨林遭到彻底毁灭,那么地球将面临第6次大规模灭绝。
C首先是伐木销售,其次是伐木建农牧场。
D会造成全球气温升高,冰川溶解,洪水泛滥等一系列灾难。
师小结:作者用大量数据表明,雨林的消失会让人类丧失大批动植物物种,而生命多样性的消失会给大气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引起全球气温升高,冰川溶解、洪水泛滥等一系列灾难,甚至会使地球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
②师:本文作者为了使说明的事理更加明白透彻、清楚,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同学们回忆一下,说明文有哪些说明方法(生回答: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列图表、下定义、作诠释)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并体会语言特点。(出示多媒体)
生讨论(第一组讨论第一部分,以下依此类推,共分四组)
讨论结束:第一组的学生回答:“刘易斯斯科特的《雨林》一书列出数字表明,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相当于40多个足球场)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运用了引资料,列数字,做比较的说明方法。运用列数字“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突出了雨林毁灭速度之快,令人震惊,而相当于40多个足球场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给人更直观形象的感觉,让人触目惊心,体现了语言的准确、形象、直观的特点。
师:同组还有没有补充
生补充:“每年有一个纽约州大小的雨林永远消失”也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斯科特警告说:‘如果雨林按照这种速度减少,;到本世纪末,大部分雨林都将消失’”也是引资料,运用引资料的说明方法使材料真实充分。
师肯定:第一组同学讨论的很充分,因而回答的较准确全面。
第二、三、四部分以同样的形式进行,对于同学没有答到关键处的部分,教师要作补充。
师小结:本文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引资料、作诠释的说明方法,使说明的事理更加清楚,透彻,明白。而本文的语言也体现了准确、形象的特点。
③师:文章首尾两段引用了著名学者与科学家的话,其作用是什么呢?
我们首先来读一下这两段课文,了解其内容。然后生答:对人类发出警告,不要再毁灭雨林了,否则后果很严重,等等。
师承接:其实是作者巧发议论,让人在思考中增加环境的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因而本文采用的是说明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④师;雨林的消失其主要原因在于人类伐木销售,我们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据资料统计,一棵十年大树能生产出3000——6000双筷子,就我校来说有1500人,中午每人用一双筷子,2-4天就可以将其毁掉,其破坏力太惊人了。那生活中除了一次性筷子,还有哪些木制日用品呢?它们可以用别的材料来替代吗?
生答:窗户、门、椅子、牙签、火柴、木梳……
这些木制品可用塑钢、铝合金、塑料、竹子等材料来代替。
⑤师:由于树木被大量砍伐,植被被破坏,人们在破坏大自然的同时也在遭到大自然的报复:98年大洪水,受灾省份达到29个,受灾人口达到2.28亿,死亡3004人,直接经济损失2300亿元人民币,损失太大了。(出示多媒体)。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大自然呢?
生答:多植树造林,减少尾气排放,不乱扔垃圾……
⑥为了不让悲剧再次发生,我们应树立正确的环保观,与大自然和谐相处。那就请同学们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说明文知识,以《绿化好处多》为题,写一篇说明文,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绿化环保中来。注意合理运用说明方法及准确的语言。(多媒体出示风光片)。
⑦学生展示作品,让学生评价,师补充评价。
⑧作业:把《绿化好处多》,整理成文。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雨林对于维护世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理清文章结构安排的逻辑顺序,掌握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增强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意识。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型选用
说读课型
教学过程:
分为三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读课文,说内容
第二步:读课文,说句子
第三步:读课文,说特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讨论公益广告: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但人类不能没有地球。
明确:从生态平衡的角度看,没有人类的地球仍可以生计盎然,但人类不重视环境保护,就可能失去我们唯一的安居之所。
在地球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里,有个世界上生命力最强的地方,也是生物学家的摇篮――热带雨林
第一步:读课文,说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2、文中说了哪几层意思?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体现各层中心意思的句子?
3、按下面的句式说话:
第———段:说明——————————————。
学生说话:
第10段:说明雨林正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
第2—5段:说明雨林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将丧失一大批物种。
第6—10段:说明地球上生命多样性毁灭意味着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
第11—13段:警告人们:如果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
4、读课文,说说雨林的毁灭给生态环境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
珍贵植物物种濒临灭绝:水果品种,蔬菜品种,植物药源……
动物物种濒临灭绝: 猩猩类 昆虫 植物药源…… 雨林毁灭
破坏大气: 冰川融解 气候变化……
水土流失: 全球气温升高 新一轮雨林毁灭 洪水泛滥
第二课时
一、导入,设疑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雨林毁灭的惊人速度,也知道了雨林毁灭的可怕后果。那么文中是采用什么方法来强化说明效果的呢?
第二步:读课文,说句子
1,课课文,看课文在阐释事理时,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
2,按下面的句式说话。
课文第———段第————句运用了——————————————说明方法。
学生说话:
(1)课文第1段第1句运用了引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2)课文第1段第2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课文第1段第3句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
(4)课文第2段4、5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5)课文第3段3、4、5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6)课文第4段3、4句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7)课文第5段3、4句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8)课文第7段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
(9)课文第9段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
(10)课文第11段第2、3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11)课文第12段第3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第三步:读课文,说特点
1,学生读课文,找出文章在语言、结构、表达等方面的特点。
2,按下面的句式说话。
这篇说明文的特点是———————————————。
学生说话:
(1)这篇说明文的特点是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2)这篇说明文的特点是采用了说明和议论现结合的表达方式。
(3)这篇说明文的特点是运用了逻辑顺序。
(4)这篇说明文的特点是语言准确、严密。
二、拓展延伸
1、文中说“所有家鸡都是亚洲丛林禽类4种物种的后代”,你能否再举一个我们现在的家禽或蔬菜水果从野生归化或驯化的例子?
学生发言。(参考如下:绿头鸭在6000年前被驯化为家鸭,鸿雁在4000年前被驯化为家鹅,野生原鸽在几千年前被驯化为家鸽;甜莱在3000年前就已归化,西红柿的归化也很有趣。)
2、雨林被摧毁是因为有人伐木销售。根据你的了解,生活中除了一次性筷子,还有哪些木制日用品?它们可以用别的材料替代吗?聪明的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学生各抒己见。鼓励创造性发言。参考:火柴、木制牙签等可用竹材代替。
三、小结
通过文中科学的说明,我们知道了雨林的消失,最终意味着人类灾难的降临。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保护雨林,保护湿地,是我们每个地球公民的职责。
四、布置作业。
完成作文《绿化好处多》。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10-09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05-24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10-08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08-26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05-17
(实用)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10-24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15篇10-09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15篇)11-25
灾难慰问信07-04
热带雨林小学作文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