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集合7篇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你知道什么样的方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非常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狐狸用“精神胜利法”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如果不是小猴子敢尝试,他们都将错过一顿美餐。它告诉我们做事要亲自尝试,不能光听别人的话。
二、学生分析:
学生的学习起点并不为零,他们的智慧口袋里装满了东西。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认知水平和独特感受。
三、设计思路:
1.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乐学,积极投入其中。
2.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在朗读指导、以读为本中,让学生感悟道理,积累语言。
四、学习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酸”等九个字,会认会写“狐”等八个字,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游戏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通过自读、挑战读、评价读等方法,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表演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读书,从而悟出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五、学习重点分析: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和有感情。
2.识字
六、学习难点分析:读中感悟,明白道理。
七、课前准备:课件、头饰猴子图、狐狸图、写字卡。
八、学习过程:
(一)看图识字,激趣导入
1.看图识字:(课件出示葡萄图,认读“葡萄”)你觉得葡萄成熟了吗?成熟的葡萄把小狐狸吸引过来了。(出示狐狸图,认读“狐狸。”)
2.激趣导课:可是狐狸却说葡萄是酸的,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让我们学习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
3.板书课题:17
酸的和甜的
指名读题,认识“酸”,强调平舌音。
(通过看图,既激发兴趣,又进行分散识字,由此质疑导入新课,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投入。)
(二)初读感知,自主、合作、游戏中识字
1.激趣引读,感知课文:大家想不想读读这个故事呢?请自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下面的树叶。自己读书吧!
2.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自练带拼音的生字:这个有趣的`故事发生在葡萄园里。葡萄园里有许多可爱的字宝宝正想和大家交朋友呢!看,它们出来了,你会读吗?(学生先自己练,然后读给你的同位听。)
4.合作识字,交流方法:你认为哪个字难记啊?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个字?
5.共同练读不带拼音的字:生字宝宝把帽子摘下来了,你还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指名读与齐读相结合。)
6.游戏识词:还有调皮的词娃娃躲在了葡萄里面,和大家捉迷藏呢!让我们一起把它叫出来吧!
7.指读课文,了解学情,集体正音。
(通过循序渐进的识字过程,学生在自主、合作、游戏中识字,能力有所提高。这种愉悦的识字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三)指导朗读,读中悟情
1.播放录音,边读边想: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2.看图读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a指导看图:狐狸在干什么呢?
b指导有感情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狐狸非常想吃狐狸的感情来。(指名读,挑战读。)
3.学习第2、3自然段:
a引语:小松鼠和小兔子是怎么想的呢?
b指名读二三自然段。
c总结引读:他们都相信了狐狸的话。这时来了一只小猴子。它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对小松鼠和小兔子说的呢?请自由读4-7自然段。
1.在自读、合作读中学习4-7自然段。
A生自由练读。
B四人小组合作练读。
C请两个小组汇报表演读。在评价中指导读出感情。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 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贝、原等6个字。
2 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在教师的指导下,画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写字
课前准备:课前了解自己的家乡,搜集资料。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新课
谈话:你的'家乡在哪儿?你喜欢吗?想画出来给大家看吗?
二、精读第二段,指导感悟
1 老师配乐朗读,学生看图欣赏,整体感受语言的美。
2 学生自由朗读,识生字。
图文结合认识生字宽、虾、脚、捡、贝、壳。
3 学生再读课文,数数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是什么?并且画出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再说一说为什么喜欢
4 小组合作,组长检查自学生字和读课文的情况。
5 指导朗读重点词句。
那么那么的句式,表达了对大海的喜爱。
一艘艘装满要重读,体现鱼虾很多。
6 看图介绍涛涛的家乡。
7 师生共同总结学习过程:看图--读文--看图解说。
三、小组合作学习第三段
看图:这是谁的家乡?他的家乡在哪儿?有什么景物,他喜欢做什么?
读文:自由拼读--听同学朗读--找好词好句反复读--小组齐声表演读。
解说:看图,用自己的语言解说图画。
四、1 复习本节课学习的生字。
宽大 鱼虾 小脚 捡贝壳
2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二、三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 认读词语:
宽阔 鱼虾 大脚 贝壳 原来 奔跑 秘密 一匹 城市 高楼
2 指名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课文
1 回忆前几段的学习方法。
2 学生在四、五、六自然段中自由选择一段自学。
3 汇报自学情况:
(1)抢认生字:奔、原、密、匹、市、楼
(2)解说图画。
(3)表情朗读最喜欢的句子。
(4)自学相同段落的同学齐读整段。
4 出示读读说说,学生读句子,说句子。
三、看图,指导背诵。
1 看图提示背诵。
2 看文听老师朗读。
3 倾听同学背诵,回忆印证。
4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四、实践活动
画自己的家乡,介绍自己的家乡。
五、指导书写
板书: 画家乡
涛涛:海边海、船、贝壳
山山:山里山、水、树、蘑菇
平平:平原稻子、棉花、菜地
青青:草原草、羊群、马
京京:城市街道、楼房、街心公园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材分析:课文写了一只狐狸“吃不着葡萄说葡萄是酸的”,它用这种“精神胜利法”得到了心理的安慰,却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如果不是小猴子敢于亲自尝尝,它们都将错过这一顿美餐。从而揭示了做事要亲自去尝试,不能光听别人的话的道理。
设计理念:
(1)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为体现这一指导思想,教师应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语文能力。
学情分析:
本文属于连环画故事。教学时,可以借助连环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通过仔细观察每幅图中几只动物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的语言,猜想他们的心理,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演课本剧体会深刻道理是本课的宗旨。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演能力。
(2)通过学生的朗读、表演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入感悟。
(3)懂得做事不要轻信别人的话,要敢于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要求】
1、结合课文理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含义,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大家想一下,我们平常在什么时候说“精彩极了”在什么时候说“糟糕透了”?课文中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分别是谁说的?哪些自然段具体写了有关“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小故事?
二、精读“童年故事”(1~14自然段)部分
1、就自己喜欢的角色读课文1~14自然段,要求:读正确,不添字,不漏字,富有感情。
2、领悟:
⑴ “精彩极了 ”和“糟糕透了”分别是谁说的?他们所评价的对象一样吗?
⑵ 他们做出这些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⑶ 刚才大家就自己喜欢的角色读了1至14自然段,那么现在,谁能告诉老师“我读懂了……”
(当“我”作了第一首诗后,父母分别做了什么评价,面对这些评价“我”的反应有什么不同?)
3、为什么“我”的父母会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呢?
“精彩极了”是母亲的评价,这句评价是感情化了的。因为母亲对待子女比较重感情,所以为了鼓励子女,常会说些感情强烈却与事实并不十分相符的话。母亲看到七八岁的“我”能写出诗,就会为写诗这件事动情,并不多想诗本身的质量如何,而会借着诗为话题,赞赏“我”写诗的行为。“糟糕透了”是父亲的评价。父亲注意的不是我写诗的行为而是诗本身的质量。父亲特别重视理性,所以他对“我”的评价过分强调事实而忽略了感情,没有考虑到“我”的承受力。不过,在这里,这位父亲说的“糟糕透了”是针对母亲的“精彩极了”而言的,他认为母亲的鼓励有点过分了,以致使孩子“洋洋得意”,此时,给孩子一些警告,可能更有助于他的健康成长。
4、请大家再一次朗读1~14自然段,注意:这次读要进入角色。那么,我们怎样读才能进入角色呢?
母亲的话要读得激动,富有激情;父亲的'话要读得严肃、冷静;“我”的话要读得天真烂漫,受到不同的评价时所表现的得意及沮丧的感觉。
(过渡:妈妈对“我”作的第一首诗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这两种评价对于“我”起到什么作用?)
四、精读后来的认识部分(15~17自然段)
1、自由读15~17自然段,划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或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和大家讨论。
⑴ 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⑵ 成年后,作者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这是为什么?
2、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讨论:
⑴ “两种声音”指的是_____。
⑵ “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的意思是__________。
⑶ “精彩极了”代表_____;“糟糕透了”代表_____。正因为有_____,所以作者才会努力地向前驶去,成为_____。
五、再读课文,谈感受
1、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巴迪的心灵,再一次感受父母最深沉的爱。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5~17自然段。
2、在作者看来,爱有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是哪两种?你有过同样的感受吗?
六、作业
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请把你想到的用二、三百字写下来。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2、初步认识黄河在中华民族中的特殊地位。
3、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课前准备】
1、教师:
深入认识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和网站。
2、学生:
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影视听资料,聆听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歌声。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引导):同学们,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母亲河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师)借助画面、音乐的力量,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轻声跟诵《黄河颂》
(生)展示自己课前的所得──《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洗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二、个体自主学习,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1、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
3、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
(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什么?)
4、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5、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
注:教师对于学生:朗诵要求无需过高,对课文的理解要求也无需过深,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调、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
教师在此可以做出调整性的解答:语调激昂、感情豪迈;重音所处的`词:奔向、劈成、摇篮、屏障、臂膀(无需求全)
三、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朗诵
1、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2、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注:本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四、深入探究,探寻诗歌的朗诵要点
1、教师质疑:怎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词?(以本课为例说明)(学生思考、讨论)
师生共议得出,如:
⑴ 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
⑵ 对诗人生平和时代背景的把握;
⑶ 对诗词语言的品味;
⑷ 调节自己的感情。
更多
2、学生个体再次自由朗诵,将刚才的所得加以体会。
让首轮诵读欠佳者再诵课文,展示自己的进步。
五、再诵课文
配以音乐,将学生的感情调至高峰,教师读朗诵词,全班一起朗诵。
六、拓展延伸
教师紧接《黄河颂》: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的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于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曲曲壮歌一气呵成。同学们,你想再颂黄河吗那就去读读《黄河大合唱》吧,你想更深入地认识黄河吗那么,下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寻黄河吧!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大家听说过千手观音邰丽华吗?她小时候生病时,由于药物使用不当,导致她听力丧失。从而导入新课。
二、通过对生活事例的讲座与分析,来认识安全用药.
展示事例:小明感冒发热了,他跑到药店买了一些抗生素药物,认为消消炎症就可以了。分的做法好吗?为什么?你能给他哪一些建议?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对此行为作出相关的评价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过渡: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过许多药品,请你尽量写出这些药品的`名称及其它们的作用。
2、认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通过交流,出示药盒,观察药盒上的相关项目,提出:在药盒上有哪些项目? 通过学生活动,认识到在有的药盒上有“OTC”标志,从而导入到对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内容。
提出相关问题:你是怎样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这样的区分有什么意义?
3、学会阅读药品说明书
学生分小组讨论:
(1)药品说明书中哪些项目最先引起你的关注?为什么?
(2)你没有关注的栏目有没有必要列在上面?
4、学生交流对安全用药的认识及存在的问题。
三、运用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设计家庭小药箱。
要求:
1、四人一小组,尽量考虑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的年龄、身体状况进行设计。
2、药品的选择要合理、经济实惠、减少浪费。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
班内交流,并尽可能引发学生的讨论甚至辩论。
课外实践:为你的家庭旅游设计一个小药箱。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一、揭题解题,激发兴趣
什么是问讯处?用一个词说出你亲身实践后,对问讯处的印象,这节课就让我们起去倾听一个来自西班牙的也是有关问讯处的真实故事。
1、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用心灵去倾听怎样的听是倾听?
2、读题后你想知道什么?(谁用心灵去倾听?我想知道怎样才能用心灵去倾听的?)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故事,注意把句子读通顺、读正确,读得不畅的地方再多读一遍。
2、同桌轮流接读故事,若有读错的地方请真诚地指正。读后完成填空:《心灵的倾听》是一篇____文,是按照____写的,先写____,再写____,接着写____,最后写____。课文的主人公是____和____,课文主要写的是____。
3、简单说说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哪些帮助?
三、研读感悟
1、这是一个发生在西班牙的真实故事,故事中的哪些内容感动了你?请默读全文,用画出感动你的句子,并多读几遍。待会儿和大家一起交流。
2、交流最受感动的句子(重点关注描写人物言行、心理的语句),预设:
⑴ 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
(找到了倾诉的.对象,感到安慰)
⑵ 你够得着冰箱里的冰块吗?小精灵用悦耳的声音问我。
(悦耳?请用悦耳的声音说这句话。苏珊为什么要用悦耳的声音问我?再读句子。)
⑶ 我总是问她很多事情,比如,怎么计算一个长方形的面积西班牙的首都在哪里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怎样回答才叫耐心地回答?当我听不懂时,她总是一遍遍地解释给我听,虽然对成年人来说这些问题显得如此的幼稚和简单,你觉得苏珊是个怎样的人?有爱心。齐读,读出苏珊的爱心来。)
⑷ 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是什么原因让苏珊说这番话的?
你怎么知道我很伤心?
作者告诉苏珊自己很伤心了吗?
一起读我说的话。那苏珊是怎么知道的呢?
老师再读我的话,你们用心听,看听出了什么?
你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这些苏珊听出来了吗?
是的。她是一直用心在倾听我说的话,当然听出来了。那么,苏珊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作者金丝雀死了呢?这说明了什么?
是的。让我们学着苏珊的语气来读这句话。
听了苏珊的话,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请你读读8~11自然段。
⑸ 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把从未谋面的苏珊当作自己的第二个母亲。
小练笔: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因为________。(要求: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想象,话尽量用文中的语言进行补白。)
3、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心中的苏珊。
4、因为苏珊在电话线那头用心倾听,给我带来的帮助和安慰,使我变得快乐和幸福。那么,你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吗?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值得我们用心灵倾听的有些什么?板书:
人间真情冷暖
四、总结深化
让我们用心灵去倾听人间真情冷暖,用爱心去对待绚烂美好的明天吧!
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读响课题:用心灵去倾听。
五、附板书
用心灵去倾听
苏珊 汤米
人间真情冷暖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1-17
教学设计方案10-05
教学设计方案11-28
数学教学设计方案05-18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07-05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09-17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8-26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7-19
教学设计方案(15篇)09-17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方案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