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5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进行,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认读9个生字,学会本课14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结合课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写法,介绍你家乡中造型美观的建筑物。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板书:26卢沟桥
2、教师进行简介。
3、过渡:猜猜课文会从哪几方面写卢沟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做到:
(1)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建立字音与字形的联系;
(2)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读顺;
2、检查自读情况:
(1)师生共同检查认字、识字情况,出示本课生字,交流记住字形的好办法。
(2)指名读课文,留意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3)交流: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3、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卢沟桥历史的悠久。
三、读词写字
1、读生字(词)卡片;
2、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
3、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好“宽”“检”“皇”“馆”等字。
四、课堂练习
郊( )坦( )攻( )设( )检( )记( )
效( )担( )功( )没( )俭( )纪( )
五、作业:
1、完成书写练习;
2、填写“词语花篮,积累词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卢沟桥
郊区
反抗
平坦
纪念馆
完好无损
姿态各异
2、指名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
二、合作学习,读懂课文
1、自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每年7月7日,人们为什么都要在卢沟桥开展纪念活动?
2、小组交流讨论,形成最佳答案。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细读思考:
(1)课文是怎样写卢沟桥设计科学的?画出课文中的具体数字,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说说你是怎样读懂卢沟桥“桥柱上的狮子是‘美的奇观’”这句话的?你从中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3)这一段(第二自然段)段首的一句“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与后面讲的内容有什么联系?
2、交流、品读
(1)写卢沟桥设计科学,主要运用了数字表达的方法和举例说明的.方法,体现了卢沟桥气魄的雄伟,设计的合理科学;
(2)课文中“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一排比句写出了狮子形态之多之美,排比句后的“……”号,又说明了狮子的姿态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很多,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不愧是“美的奇观”。
(3)“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概括了后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是这句话的具体说明,它们是总分关系。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思考:找出评价卢沟桥的词句来。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是否正确、流利。是否读出卢沟桥的特点来。
(3)解释词语:独一无二、奇观
你知道这是谁的评价吗§、全班一起来朗读本段,读出卢沟桥的闻名世界的豪迈来。
4、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其余思考:卢沟桥有什么历史象征意义?
(2)为什么称它为中国抗日战争的里程碑呢?
(3)解释词语:缅怀、悼念
5、总结全文。
(1)学到这儿,谁能说一说卢沟桥闻名于世的主要原因有哪两点?
(2)学习了这篇课文,第二的写法你有什么感受?(总分)
今后在写作上的写法运用。
四、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根据课后“指南针”中的提示,收集有关“七七事变”的资料。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识记:
1、自主识字若干,积累“骨瘦如柴”、“狼吞虎咽”、“惬意”等词语。
2、积累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理解: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狼吞虎咽”的意思。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课文,抓住描写哈默的外貌、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尊严的含义,领悟“人拥有尊严,就会用劳动创造美好的未来”的道理。
运用: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照样子,把补充完整。
教学重点: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狼吞虎咽”的意思,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描写哈默的外貌、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尊严的含义,领悟“人拥有尊严,就会用劳动创造美好的未来”的道理。
教学难点:
阅读课文,领悟“人拥有尊严,就会用劳动创造美好的未来”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前预习课文、投影、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师:前两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题目叫“膝下有黄金”,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从中懂得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对,一个人活着就要有尊严,尊严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有尊严的人他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获得别人的赏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9课尊严。
4、出示课题,读课题。
二、故事引入,学习课文。
(一)、创设情境、进入文本。
1、通过预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这是一个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美国南加州沃尔逊小镇上来了一群逃难的人。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于是,善良而朴实的沃尔逊人马上烧火做饭,款待他们。面对久违了的可口饭菜,有一个年轻人却是那样地与众不同……
2、年轻人和其他人有什么不同呢?请一个同学读课文的第一第二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别忘了不动笔墨不读书)
3、指名个别读书
4、简单评价、纠正错误读音并交流。
5、出示:
外貌描写: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与众不同饥饿不堪、身体虚弱、急需食物充饥)
尽管饥饿折磨着年轻人,可他_________________,因为他有__________________。
6、齐读句子
(二)、深入研读,理解“尊严”。
依据学生交流,随机落实以下词句的理解,并指导朗读:
语言和动作描写:
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
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失望杰克逊大叔没有派活儿给他年轻人非常需要食物做人的尊严战胜了饥饿)
“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
尽饥饿折磨着年轻人,可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总结:这是一个饥寒交迫但不失尊严的人,面对沃尔逊人的款待仍不失尊严的人。他时刻牢记不能不劳而获,要用劳动去换取食物,这就是尊严。
(三)、理解关键词句。
1、教师引导:他的言行博得杰克逊大叔的赞赏和尊重。
2、指名读课文。
3、师:所以年轻人在为杰克逊大叔捶背后,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可是,这和其他逃难者的那种“狼吞虎咽”地吃含意一样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出示有关句子:
1)这些逃难的人,显然很久没有吃到这么好的食物了,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2)年轻人在为杰克逊大叔捶背后,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4、先在组内交流一下
5、交流:(前者连一句感谢的话都顾不得说,说明他们实在是饥饿至极;后者同样饥寒交迫,即使在再困难也不忘要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食物,这样才吃得心安理得,吃得有尊严,吃得坦然。)
6、教师小结:尊严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面子,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自尊心,一种价值观,一种责任感,是一种不依附于他人自立于人世的奋斗精神。它是人生至高无上的精神瑰宝,难怪杰克逊大叔说他是个富翁。(读句子)
板书:最大的财富
7、师问:你认为哈默有尊严跟他后来成为石油大王有联系吗?为什么?
8、师小结:尊严是人的立身之本,他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了更多的财富,这样的人生一定会更充实更美丽。
五、小结与拓展。
1、教师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大家对尊严一定有了更深地理解,同时也被哈默的这种捍卫尊严的方式而感动而钦佩。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收集身边的这些和尊严有关的名言、捍卫自己尊严而让我们同样感动和钦佩的人物、故事。
2、学生交流。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学习目标
1.了解“合一合”的识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自学生字。
2.能够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能把短文读正确,了解意思。
3.能根据情境想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4.在口语交际活动中,能清楚讲解自己的设计,评议出谁的设计好。
课前准备
结合《兰兰过桥》的学习,自己设计“未来的桥”。
第 一 课 时
我的发现
1.自读韵文,发现规律。
2.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如:“千”与“口”合在一起就是“舌”;
“土”与“里”合在一起就是“埋”;
……
3.生识记生字:甘、埋、闯、掰、跌。
4.师检查识字情况。
5.鼓励学生用这种方法识记汉字。
如:(明)日月齐照,大放光明。
(泪)眼睛流水,泪水汪汪。
日积月累
1.找找每组字的异同点。(音、形、意)
2.选字填空,填完后读一读。
3.拓展练习。
声 生 身 远 圆 园 做 坐 座
笑( ) ( )方 ( )好
学( ) 花( ) 请( )
( )体 团( ) ( )位
我会读
1.自读短文,不懂的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
2.把短文读给同学听,说说自己的感受。
第 二 课 时
口语交际:未来的桥
创设情境,导入话题
小熊过生日,请小猴去他家做客。可是小熊家住在一条大河对面,河面上没有船,也没有其他的方法能帮助小猴过河。请大家帮助小猴设计一座桥。
现在,把你们设计的'大桥图拿出来,向小猴子推荐自己设计的桥。
想想,怎样向小猴子介绍自己的设计,才能让他采用自己的设计方案。
分小组交流
介绍自己设计的桥。
小猴子选出自己满意的桥,并说出选中的理由
拓展创新
1.引导设计具有特殊用途的桥。
2.鼓励学生讲出其设计理由和使用特点。
3.评选出最好的桥。
第 三 课 时
展示台
1.认真看图,了解第三幅图缺的是什么。(缺了把球捞上来的方法)
2.自己想出最好的打捞方法。
启发:可以从图上提供的大树、石子、树枝……设想捞球的方法。
3.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方法。
4.比一比谁的方法最好。
5.试着把第三幅图画出来。
6.把故事完整地讲一讲。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本综合学习包括“我的采蜜集”、“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和“我的小笔头”四部分内容。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诱发大家积累的热情,感悟积累的方法,一起分享积累的快乐。
2、鼓励学生多读多背的学习习惯。
3、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观察动植物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进一步培养学生表达的欲望。
4、继续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能力,把想象的世界变成自己的文章。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谈话激趣的形式,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采取学生自我评价、组内互评、教师总评的评价方法完成活动任务达到活动目标的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积累的习惯;提高交流的欲望;继续培养写作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我的采蜜集
1、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的小本本很丰富多彩,这节课把你最精彩的积累部分给我们大家欣赏欣赏吧!”谁愿意给我们大家看一看?”
2、(请学生展示自己的小本本)
3、交流时可以分积累的不同开始汇报。
如有积累词语和句子的;有积累人事物景,积累思想观点;积累文字的,积累图片的,积累音像的,积累实物的……
4、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都可以交流。
5、出示书中的这段话。
6、师:“积累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只要你养成了积累的好习惯,你的语文水平就会有所提高的,希望大家继续积累下去,使自己的小本本更精彩!”
二、读读背背
1、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请学生自由读句子。
2、问: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全班交流)
3、1第一句话意思:春天的鸟叫、夏日的雷鸣、秋天的虫语、还有冬天呼啸的寒风,这就是四季的歌。(请学生想象其它关于四季歌的诗句)
2第二句话的意思:因叶落知秋天已到;山高遮住日光,早晨很晚才能见到太阳。(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
3第三句话的意思: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口语交际“我的发现”新闻发布会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感受动、植物的神奇。
2、让学生学会想象,敢于探索发现。
3、培养交际能力,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读着本单元的这组课文,寻觅着科学家的足迹,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走进了神奇的科学世界。一次小小的发现也许会演变成伟大的发明。下面听老师讲个故事好不好?传说我国古代著名工匠鲁班上山伐树时,被丝茅草划破了手。他觉得很奇怪,一棵小草怎么会这么厉害?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丝茅草叶子的边缘长着许多锋利的细齿。于是鲁班发明了木工用的锯子。
同学们,你们养过动、植物吗?你最熟悉哪种?他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二、全班互动交际自己眼中的'动、植物
三、“我的发现”新闻发布会
师引:大家都知道小壁虎,他会自由自在的在墙上爬行,
如果人有了壁虎的本领那会怎么样呢?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
你所熟悉的动植物是否也能给你点什么启示?
1、学生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发现和受到的启示。
2、小组派代表班上交流,其余同学认真倾听,有问题可以问一问。
四、评价总结
学生参与评价(把握三点:是否用普通话,发现是否新,语言是否生动完整。)
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发现进行想象探索。科学的发明,人类的创造往往正是一个幼稚的提问,一次天真的探寻,一个看似荒诞的梦想开始的。希望同学们了解更多的未知世界,积极探索大自然的奥妙,让心中那颗科学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我的小笔头创想未来
《综合学习二》中“我的小笔头”习作要求是这样的:在你的心目中,未来的学校会是什么样子?未来的交通工具有哪些?未来的房屋与现在有什么不同?……展开想象,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文本细读:
本次想象作文是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及年龄特点设计的。要学生充分张开想象的羽翼去创造,大胆去想象。可以天马行空,任意驰骋。依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可以熟练的运用所掌握的语汇,按照自己的想象去重新组合甚至发明创造出一些新生事物。
教学设计思想:
1.启发学生自由地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指导学生有序地、重点突出地、主次分明地说和写。
3.通过系列的、丰富的、具体的、形象的感性材料刺激展开想象习作,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以实践活动为基础,准备科幻片和相关图片。
2、教室四周张挂科幻图片、名人像,创设创新氛围。
教学活动流程设计:
一、激趣引入
1、提问激趣
师:(讲台上放一个地球仪)从中国到美国,同学们有哪些办法?
(预设可以坐飞机,可以乘轮船,可以坐汽车去。)
师:可是中国与美国之间隔着这么大个太平洋,怎样坐汽车呢?(预设生的回答:可以在太平洋上建一座很长的桥梁。可以在海底建造一座海底隧道,我们可以坐地铁。美国在地球的另一侧,可以穿过地球打一条隧道,这样近多了。)
师:同学们的想象非常丰富,科学家就是凭借这种丰富的想象力发明了许多东西,使20世纪的科学突飞猛进。
2、科幻片激趣
科学家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发明了许多东西,使20世纪有科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50年后,100年后,科学技术将出现怎样的奇迹?人类怎样生活?那时的房屋、学校、交通、通讯是什么样的?我们头顶广阔无垠的天空又将是什么样的?请看科幻片《神奇的太空世界》。 (学生看科幻片片)
师:未来多美好!我们是未来的主人,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开动脑筋,让我们电报谈更加灿烂的未来。你们都希望创想什么呢?
二、根据学生创想的内容不同分组
(可能会有创想未来交通工具的、可能会有创想未来学校的、未来医院的、未来房屋的……)师引:好,同学你们,大胆想象吧,不会不发生,只怕没想到。对未来的世界要敢于去想,敢于去设计符合自己愿望和理想的未来社会。当然想象要合乎情理,不能把神话搬到“未来现实生活”,我们要讲究科学。
三、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想设计(最好将自己融入其中),代表进行演说。
(其他同学倾听,师生提出更好的补充建意)
四、学生动笔写下自己的创想
五、反复修改,准备参与“最佳创想”的评选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研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1、体验性阅读教学的探究。
2、用心读书,体会文章情感。
【策略】
1、设计体验阅读环节,理性引导,让学生成为文中的人物,入情入境,深入体会文章的情感。
2、引导多元解读,个性化理解;读写结合,深入浅出,内化情感。
【主要的教学模式】
体验性阅读教学。
【主要的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
教学中立足学生,倡导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读、思、辩、写等实践活动中完成对语言文字先领悟内化,再积累外化的过程。体会文中两种不同的爱及其作用。
【主要的教学环节】
1、紧扣课题、整体把握。
2、入情导读、体验角色。
3、个性解读、深化体验。
4、读写结合、内化体验。
【具体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
教学中立足学生,倡导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读、思、辩、写等实践活动中完成对语言文字先领悟内化,再积累外化的过程。体会文中两种不同的爱及其作用。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是源于对作者的爱。
2、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也能正确对待表扬和批评。
〖教学重难点
1、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语句的含义。
2、体会巴迪的成长过程为什么需要两种爱的声音。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进行预习,读通课文。
2、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整体把握
1、板书课题,引导读出不同的感情色彩。
2、自由读文,用最简洁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入情导读、体验角色
1、读喜欢的部分,相机引导,感悟理解。
2、学生汇报,指导想象我的心理活动和父母的情感再度读文,深化理解。
三、个性解读、深化体验
1、想象吵架情景。
2、辩论──同意谁的评价?
四、读写结合、内化体验
1、读文理解:
读最后一段谈理解。
2、以最后一段为蓝本,以巴迪的身份给父母写信表达感激之情(或自己给父母写信,表达这样的情感。)
3、学生汇报、总结激励。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1-17
教学设计方案10-05
教学设计方案11-28
数学教学设计方案05-18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07-05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09-17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8-26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7-19
教学设计方案(15篇)09-17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方案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