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十篇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 师提问,生都去过哪里旅游,请生回答
(2) 猜想师怎么去旅游的?从而导入本课,板书《索溪峪的“野”》
二、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思考问题:①“野”在文章中是什么意思?
②自学文中生字词
③文章从哪几方面讲索溪峪的“野”
(二)检查初读情况,回答问题,读准生字词,理解词意
(三)分别从山野、水野、动物野、人野四方面来讲
(1)索溪峪的山“野”
①出示各个名山图片,通过与桂林、黄山、庐山等名山比较,思考问题索溪峪的山“野”体现在哪里?(从书中第二自然段找答案,并请生回答)
②有感情的朗读文章第二自然段
(2)索溪峪的水“野”
①出示水的图片,思考问题索溪峪的水“野”体现在哪里?(从书中第三自然段找答案,并请生回答)
②有感情的朗读文章第三自然段
(3)索溪峪的动物“野”
①出示动物的图片,思考问题索溪峪的动物“野”体现在哪里?(从书中第四自然段找答案,并请生回答)
②有感情的.朗读文章第四自然段
(2)索溪峪的人“野”
①出示水的图片,思考问题索溪峪的人“野”体现在哪里?(从书中第三自然段找答案,并请生回答)
②有感情的朗读文章第五自然段
(3)山野、水野,山水都野,带动的整个人都野起来了,使人不免的放松心情,回归自然,所以返璞归真。思考问题:作者在领略了这一切之后是什么样的感受?
(4)小结:课文开头先概括索溪峪的一个总的 特点是“野”,接着从四个方面具体描述,既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动物是野的,在山水间行走的游人也是野的,最后总结出索溪峪的“野”,荡涤着我的胸怀!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5)想一想课文为了描写索溪峪的野,运用了怎样的文章结构?
山野(分)
野(总) 水野 (分)
动物野(分)
人野(分)
三、课堂总结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梅花吗?你能简要说说梅花的品格吗?(不畏严寒,不怕风吹雪压、顶天立地、不肯低头),今天我们来学习《梅花魂》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解“魂”。
二、预习课文
1、读读课文,看看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想一想,“梅花魂”中的“魂”在本课中指什么?
2、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可在旁边写上一两句自己的感受。
3、把不懂的语句提出来跟大家研究。
三、全班交流
1、课文写了5件事:
⑴ 外祖父常教外孙女读唐诗宋词,且读着读着就流出了眼泪。
⑵ 他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⑶ 他因不能回国而难过的哭了。
⑷ 在离别前把最珍贵的墨梅图送给了外孙女。
⑸ 船快离开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
这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身在异国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语句:
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代王维的诗,意思是我独自一个人在外地,每到过年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
⑵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也是王维的诗,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不回来呢?)
⑶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意思是在空中随风飞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
从这些词句可以体会到外祖父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⑷ “轻轻、慢慢”。
(体会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爱惜)
⑸ 为什么“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地哭起来了”呢?
(这充分体现了他思念祖国的深情)
⑹ 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体会梅花坚忍不拔,遇到困难不屈服)
⑺ 自读15段,领悟外祖父爱梅花是因为他想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充分表达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他把梅花图及手绢送给我,说明外祖父要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国。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重点读好第二自然段和外祖父讲述梅花品格的话。
五、总结、扩展
1、读了这篇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2、你怎样理解“梅花魂”?本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
(“梅花魂”的内涵是:保持梅花的品格,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以“梅花魂”为题点明中心)
【评析】
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在感情朗读中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学习梅花的高尚品格。课前,布置学生进行预习,独立学习新课内容,熟读课文,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字词障碍。课堂上根据课后思考题,采用多种形式反复读课文,通过自学、小组讨论、在文中批注勾画等方法体会思想感情,并从中领会“梅花魂”的含义。教学中注意抓词句深入体会课文,重点指导学生读好外祖父讲述梅花品格的话语。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整体感知内容。
2、品味重点语句,理清思路,了解文章的新奇的构思。
3、展开想象,感受作者情感,体味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学习重点】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心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本单元为我们展现的是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展现了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因此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品味优美的语言,揣摩作者深厚的感情,从而陶冶学生爱美的心灵,锻炼学生发现美的眼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加关注自然和环境,是本单元教学重点,也是本文的重点。
【课前准备】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本文,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们长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 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板书:题目、作者)
二、整体感知
1、正音: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小黑板显示)
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 唱和(hè) 湛蓝(zhàn) 栀子(zhī) 玄奥(xuán) 清澈(chè) 禅心(chán) 犬吠(fèi) 憔悴(qiáo cuì) 树冠(guān) 凝静(níng)
2、教师范读:初步感知课文,激发学生的感情。
三、研读与赏析
1、我在山中主要拜访了哪些朋友?
学生讨论后明确:
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2、作者都是怎样称呼它们的?
古桥──老朋友 树林──知己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
悬崖──爷爷 云雀──弟弟 蚂蚁──小弟弟
3、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讨论后归纳: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讨论后明确:
作者构思新奇,想像丰富,充满童心童趣。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5、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讨论后明确: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k11-018.jpg;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四、体验与反思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探究后教师小结:
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蔓,笼,瞅,雏等13个生字,学习积累重蔓,斑斑驳驳,生意葱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蕴涵的情感,并会抄写优美的句,段。
3、继续练习用比较的速度默读课文,提高默读能力。
【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自然导入
1、同学们,当你从别处领养一只陌生的小狗时,你是怎样对待它的呢?和它和睦相处的呢?是它喜欢上你的呢?
2、你如果没有喂过狗,没有和它们相处过,我们今天学习冯爷爷的课文,教你一招。
3、学习课文时,你要细细体会作者的找。想想,作者是怎样和怕人的珍珠鸟和谐相处?我们又怎样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建立和谐的社会?
(简评:因为我们都是农村小学,学生喂猫或狗是常事,所以教师在引入新课时设计以上问题并有意停顿一下,这样使问题贴近文章的内容,贴近生活,更让学生思考其中的窍门,让作者的写作意图,教育目的随时豁然开朗。)
二、激情诵读,感触内容
1、快速默读全文,画出生字生词并很快熟悉。
2、交流对生字生词的理解及找出认为好的句子,段落。
3、教师泛读,注重情感投入。
4、以小组为单位,学生选读,精读。
(简评:教师强调诵读,这样不仅让学生熟读课文内容,为进一步分析课文打下基础,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多次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对话。学会体验,同时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赏析能力。)
三、情境创设,角色互动
1、学生自由朗读1~7段。
2、解决以下问题:
⑴ 老鸟与人的关系?
⑵ 作者开始怎样接触小鸟,打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⑶ 老鸟与作者的关系有没有变化?表现在那些地方?
⑷ 作者是怎样照顾小鸟的`?
⑸ 小鸟长的啥模样?
⑹ 作者对小鸟的情感怎样?文中那些部分表现出来呢?
3、学生自由朗读8~13段。
4、解决以下问题:
⑴ 小鸟的活动范围有那些?与以前相比怎样?
⑵ 小鸟的胆子有没有变化?与以前相比怎样?
⑶ 小鸟与我的关系怎样?有什事例说明?
⑷ 我对小鸟的感情怎样?
5、学生自由朗读14~15段。
6、解决以下问题:
⑴ 作者通过与鸟的相处有何感触?
⑵ 你如何理解作者的感触?
⑶ 你如何与一个陌生人搞好关系,和睦 相处? 简评:教师紧紧抓住小鸟与人的关系这个窍,去启发学生,让学生自然地感触到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教育目的,达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自然功效。这种协助学生破出重重难关,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的教育模式顺应当前教改的主题,适应学生的个体发展。
四、构建平台,体验成功
1、快速朗读课文。
2、找出体现作者对小鸟情感的句子。
3、展问话题──让语文教学延伸到生活之中:
⑴ 作者把小鸟放了,它会回来吗?
⑵ 你怎样和小狗作朋友?
⑶ 一只被抛弃的小猫,你会收养吗?
⑷ 同学欺负了别人,你会不会管?
⑸ 爷爷病了,你会不会管──
4、课后练习:
⑴ 择抄优美的句段。
⑵ 写一篇学习心得。
(简评:教师授生以渔,不越庖代厨,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过程留给学生,火候恰当,让学生思考,又品尝了得失,锻炼了能力,很值得倡导。)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内容:
教材P50~~P51上的内容。和P53练习十二第1、2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用口算和笔算计算有余数除法。
教学重点:
1、理解除法式子中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道具:(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在()里最大能填几?
5×()<16()×6<254×()<23
133×()47>()×6()×8<26
2、计算:
8÷4=45÷5=
二、新知。
1、教学教材P50例1。
(1)利用情境引出计算问题。
15÷5=[](组)
(2)利用学过的'表内出发教学竖式,通过在竖式中注明各部各称,帮助学生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3…………………………商(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除数……5/ˉˉ1ˉˉ5ˉˉ…………………被除数
15…………………5和3的乘积
ˉˉˉˉ0ˉˉ
(3)自主探索,汇报结果。(结合竖式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讨论交流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和竖式的写法。)
2、学P51例2。(有余数的除法)
(1)采取例1情境的延续。
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
23÷5=4(组)…………3(盆)
4∶
5/ˉˉ2ˉˉ3ˉˉ∶
20∶
ˉˉˉˉ3ˉˉ…………………余数
(2)横式与竖式对比,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3)注意:[1]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
商和余数的不同单位名称。
三、巩固。
1、教材P51。“做一做”。
(1)先填一填。
(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3)订正错误。
2、试一试自己的能力。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7÷6=33÷8=
小组讨论
通过以上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2]、[3]略
3、作业练习。
(1)找病因(并改正)
(2)把横式改写成竖式,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60÷7=()…………()
4、完成教材P53第一题。
5、小组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错题)
四、全课小结。
师:从这节课中你们又学会了那些本领?
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的?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理解诗的意境,背诵此诗。
3、情感与价值观: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重点、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品味诗中的美点。
【板书设计】
望岳
杜甫
远望──绵延高耸
近观──神奇秀丽 热爱
细看──胸怀浩荡、眼界开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登过泰山吗?站在泰山之巅,俯瞰群山,感受如何呢?唐代大诗人杜甫却另有一种感受。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一下他的佳作《望岳》。
二、背景和作者简介(略)
三、齐读本诗二遍(要求声音响亮,读音准确,停顿正确。)
四、理解此诗的意境
讨论:
1、这两联望的角度有什么不同?诗人是怎样表现泰山的高远幽深、神奇秀丽的?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开篇以设问起句,写意中遥想,久慕其名,而未得亲历其境。岱宗,即泰山。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称为岱宗。夫如何,到底怎么样呢?夫,在这里无实在意义。接句自问自答,以夸张手法,极写齐鲁青未了的气势,放眼望去,一片青翠苍都,绵延不绝。齐鲁,春秋时两诸侯国,后用为该地域的简称。泰山北为齐,泰山南为鲁。青未了,形容泰山山脉绵延深远,青翠苍都,从齐到鲁看不到尽头。这一句是远望,摹写泰山卧齐鲁大地,突出了岱宗的雄伟宏阔的气势。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三四句以南北分割昏晓的景象写泰山高耸云端、万仞摩天的高伟雄俊。这里是近望,赞叹大自然把天地间的神奇秀美的景色都聚集在泰山了。泰山的`山峰把世界分成两大部分:阳坡是睛朗的清晨,山后仍是沉沉的暗夜。这奇伟壮观的景象真是鬼设神施,造化所钟。造化,指天地自然。钟神秀,天地间神奇秀美皆聚泰山。钟,聚集的意思。
2、这两联望的角度又有什么不同?诗人是怎样抒发情感的?
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这两句是想像之辞。诗人由远望、近望进而想到泰山气象万千,云气层生,一定会震荡人们的心胸。使之豁然开朗;站在泰山之上,眼光也会更加敏锐,连一掠而过的归鸟也收入眼底。这两句写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荡胸,心头涤荡,胸襟为之开豁。荡胸,句的意思是,山上层云叠起,冲击涤荡着心胸,胸襟为之开豁。决眦,眼睛睁大,眼角欲裂,形容极力张大眼睛。眦,眼框。入,收入眼里,看到。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结尾两句写有望岳而引起的决心。因泰山之雄伟而引出一览无余而后快的心绪,抒发了诗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博大胸怀。会当,应当,一定要。凌,登临,登上。绝顶,最高峰。览,俯视的意思。这两句既写了泰山的巍峨高耸,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能开阔读者的眼界和心胸。
3、找出诗中的对偶句,分析它们在结构上的特点,模仿着写两组对偶的句子。
小结:这首诗层次清晰,形象鲜明,写景抒情,交相辉映,通篇写望而不著一个望字,含蓄蕴藉又自然开朗。始终在研词炼句方面颇见功夫。
五、课上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2、填空:
《望岳》中富有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背诵这首诗。
六、学习小结(学生自己归纳)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1、不要放过身边出现的问题
2、不要迷信权威
3、要善于借鉴和迁移
4、多想想物体的其他功能
归纳:方案的构思方法有很多,这里我们只谈到其中的一部分。在构思时,应该开阔视野,利用和创造更多的.方法为构思服务,最后形成丰富的,既体现创造特征,又遵循一般设计原则和设计规范的多个方案,从而为方案的比较和权衡奠定基础。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能就具体的设计任务进行一定的设计分析,并且要综合考虑物、人、环境三个方面,在设计分析的基础上,能够使用适当的构思方法,形成比较满意的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要求
1.展开拓展阅读,了解“看”的学问;从布鲁诺和柏波罗的做法和结果对比中得到启示。
2.学会快速阅读,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
3.对爱迪生的`故事展开讨论,积累学习方法和生活的小窍门。
重难点,关键
1.学会快速阅读,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
2.针对爱迪生的故事展开讨论,积累学习方法和生活的小窍门。
课时划分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具准备课件。
一.揭示任务,导入新课教师导入:
今天我们完成两项学习任务,阅读《“看”的学问》和《管道》。
二.学习《“看”的学问》
1.轻声读文,思考“看”有哪些学问。
2.讨论:“看”都有哪些学问?
3.交流: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在生活中是怎么样观察事物的?
三.学习《管道》
1.提出要求,引导速读。
2.学生自由速读,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速读的体会。
4.引导全班交流,理解文意。
第二课时
揭示任务,导入新课二.开展《畅所欲言》的话题交流
1.默读故事,理解内容 这则故事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2.针对故事,开展讨论。
3.教师小结。
完成《初显身手》
1.引导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生活小窍门。
2.课件出示学生所汇报的内容,引导评议。
3.评选班级“智多星”。
4.课外延伸:毛遂自荐当主编将全班同学提供的好方法,好窍门编成小册子,名曰《智慧万花筒》。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学生将上节课讨论的学习方法和生活小窍门写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
作业设计继续习作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学习目标:
1、理解为什么要画四个不同的太阳,学会13个生字,读通顺带有生字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作者画四个太阳的美好愿望。
3、学会书写6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欣赏音乐,揭示课题。
播放课件,欣赏音乐,让学生听后说说这首歌是唱什么的?
点击课件出示“太阳”指导读准音“阳”。小朋友,你们对太阳了解有多少呢?谁能把太阳画出来呢?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讲得也是一个小朋友画太阳的,请小朋友一起读课题:18、四个太阳
过渡:这是四个怎样的太阳啊?小作者“我”为什么要画这四个太阳呢?请小朋友先认认真真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思考刚才的两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排除生字。
1、老师范读。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贴出相应的四个太阳的图片。
2、学生自由读课文。
刚才老师在读的时候,每个小朋友听得都非常认真,现在你们也去试着自己读这篇课文好吗?读的时候,请小朋友用“——”划出带有生字的新词。
3、自由拼读画出的生字新词。
4、检查生字。
A课件出示生字、句子。
B读卡片上的生字。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过渡:小朋友,你最喜欢四个太阳中的哪一个太阳呢?(生答)那你们就去读描写自己最喜欢的那个太阳的这一小节吧。
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学课文(重点指导朗读)
A、绿绿的'太阳
夏天到了,天气怎样啊?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凉快一下呢?谁愿意用朗读的方法把清凉送给老师和同学呢?
B、金黄的太阳
果园在金黄的太阳的照耀下,散发出了一阵阵水果的香味,原来是(果园里,果子熟了。)(课件出示)指导朗读。果园里的果子熟了,可我们小朋友都忙着学习,还不知道呢?怎么办呢?别慌,有金黄的落叶呢,它正赶来邀请小伙伴去尝尝水果的香甜呢?谁来学学落叶,去邀请小伙伴呢?(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请他们尝尝水果的香甜。)(指导朗读:热情好客)
C、红红的太阳
(出示课件)看到这雪景,听到这风声,小朋友,你感觉怎么样啊?
是啊,此时的我们多么希望有个红红的太阳给我们带来温暖啊,谁愿意把这份温暖送给大家呢?(指导朗读)
D、彩色的太阳
春天是怎样的呢?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词语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春天美丽的景色吧。美吗?春天是个怎样的季节呢?(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指导朗读)还可以说春天是个怎样的季节呢?
这四个太阳是谁画的呀?“我”为什么要画这四个太阳呢?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小朋友呢?你们谁来评评这个小画家?
四、生字书写指导。
五、齐读课文,进行小结。
学了这篇课文,老师也想画个太阳,小朋友,你们想知道老师想画个怎样的太阳吗?(生猜)老师最想画一个快乐的太阳(师简笔画),让这个充满快乐的太阳高高挂在我们英才学校的上空,使英才学校的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同学都能快快乐乐、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天。
六、布置作业:
回去画一个自己心中的太阳。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认读7个生字:竖、瞅、顽、插、跷、属、挺;:3个多音字:溜、哄、喝;会正确、美观书写3个生字。
2、懂得“精彩”、“好奇”、“顽皮”、“笨重”、“移动”、“哄笑”、“绝技”、“喝彩”这些词语的意思,并会正确使用。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马戏的精彩,同时了解这些精彩的马戏是马戏团的叔叔阿姨辛勤训练的结果。,并能通过感情地朗读加以展示。
教学过程:
一、导课(3分钟)
1、 简介马戏
2、 自由说自己见过的马戏。
二、初读课文(5分钟)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具体给我们介绍了哪几个节目?
2、反馈板书马戏节目
三、教师引领细读某一自然段(8分钟)
1、看课文插图:仔细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课文中又是怎么介绍的呢?
3、按照“首先读文找出谁表演的什么-----怎样表演的(圈出重点的词语)-----观众的'表现,然后感情朗读”的顺序学习一个精彩的节目。
四、自主探究学习(8分钟)
1、学生照此方法独立学习课文另外两个精彩的马戏节目。
2、反馈:指名板书,指名朗读
五、识字写字(10分钟)
1、出示词语:倒竖、瞅着、顽皮、插着、跷跷板、金属、挺有趣,圆溜溜、哄笑、喝彩
2、说说发现,学习多音字“溜,哄,喝”
3、识记“竖、瞅、顽、插、跷、属、挺”字形,学习书写三个生字。
六、扩展延伸:(5分钟)
1、小动物们为什么能够表演出这么精彩的节目呢?(是马戏团的叔叔阿姨辛苦训练的结果)
2、动物们表演的节目个个都很精彩。小作者选了三个他最喜欢的节目来写,其他的节目一句话带过,留给我们去想象,课后,请有兴趣的同学也从小狗做算术、马钻火圈、猴子骑车这三个节目中选一个你最喜欢的节目,像小作者一样,也来写写小动物们是怎样表演的。 好吗?
七、课时小结(2分钟)
1、出示课时目标
2、自我评价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0-05
教学设计方案11-17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8-26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07-05
数学教学设计方案05-18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7-19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09-17
教学设计方案15篇09-02
教学设计方案(15篇)09-17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方案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