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优秀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秦兵马俑》教学设计优秀,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优秀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词。
了解课文大意,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
2、情感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搜索资料探究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展示课题,启发谈话
出示图片。
导入:举世闻名的秦兵马俑是我国的珍贵历史文物,请大家谈一谈你知道的有关秦兵马俑的资料。
谈话:欣赏以后,谁能讲讲秦兵马俑给你的最深印象是什么?
(很神奇、令人难以相信、规模宏大……)
板书课题:
秦兵马俑
(设计意图:情景再现,让学生仿佛走入秦兵马俑的坑洞,真实地感受宏大的气势和逼真、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学习了解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整体分析
那么,“规模宏大”体现在哪个自然段中?除了规模宏大,兵马俑还有哪些特点?在哪个自然段中进行了总结?
(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三、自主探究,亲近“秦情”
1、出示自学的要求:
先自读课文:
画出生字词,读一读。
再自读课文:
抓住“规模宏大”一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一下,哪些词句体现了这一特点。
再轻声读课文内容:
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类型的兵马俑?四人小组完成填表。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四人小组互相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设计意图:梯级要求的提出,让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逐渐把握对课文的.主要脉络。)
2、学生自主探究,同桌相互合作。
3、讨论交流:
指名学生说出各种类型兵马俑所在的段及特点,并谈谈体会。
指名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兵马俑,谈谈自己研究的收获。
(设计意图:自读课文,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交流、体会中去探求文章的奥秘。)
四、品读课文,升华情感
1、我们知道了描写的各种兵俑类型众多,那么仔细看,又会怎样呢?
2、出示各种神态的兵马俑,教师配乐讲解。
3、学生自由练习读第9自然段。
4、开展读书比赛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
5、知识点练习:
“有的……有的……有的……”体会。
(设计意图:兴趣朗读比赛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的读书兴趣。)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展示问题:
秦军为什么如此强大?能结合课文内容及课后学习谈一谈吗?
2、学生发言,引导并展示军阵图。
六、分层作业设计
1、课后登陆秦始皇陵博物馆网站,作更深入研究。
2、结合课文和收集资料,为亲戚朋友做个小导游,介绍秦兵马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秦兵马俑
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优秀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974年,在陕西临潼县东南秦始皇的骊山陵东侧,发现了三个兵马俑陪葬坑,从中出土了大量刻画精致、形态逼真的兵马俑。
这便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的秦兵马俑,被人们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介绍秦兵马俑的一篇佳作。
出示课题:
秦兵马俑
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学生自认生字,划出文章的中心句,想一想:
课文介绍了秦兵马俑的哪些知识?
2、结合文章的中心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书:
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三、自主探究学习课文
1、出示自学的要求:
⑴再自读课文:
抓住“规模宏大”一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一下,哪些词句体现了这一特点。
⑵再轻声读课文内容:
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类型的'兵马俑?四人小组完成填表。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四人小组互相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学生自主探究,同桌相互合作。
3、讨论交流:
⑴指名学生说出各种类型兵马俑所在的段及特点,并谈谈体会。
⑵指名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兵马俑,谈谈自己研究的收获。
四、品读课文
1、我们知道了描写的各种兵俑类型众多,那么仔细看,又会怎样呢?
展示课件神态各异的兵俑。
2、用课件播放各种神态的兵马俑,教师配乐讲解。
3、学生自由练习读第8自然段。
4、开展读书比赛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
5、知识点练习:
“有的……有的……有的……”体会。
五、总结全文,抒发感叹
1、在这座规模宏大的地下宫殿中我们看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在每一个兵马俑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的民族气概。
2、观看各国元首参观兵马俑后发出的赞叹。
3、此时此刻,你最想发出什么赞叹?
六、拓展延伸,共享资源
1、气势恢宏的兵马俑并不是我们一两节课就能欣赏完的,请同学们再来到我们的专题学习网站,浏览你感兴趣的内容,同时可以将自己的感想或者找到的精彩资料与你的好朋友共享。
2、学生自行上网。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优秀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理解“举世无双”的含义,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第二段,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理解“举世无双”的含义,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在哪里吗?
2、在中国,在西安!在沉沉的黄土地下,冲出了一支古代帝国的雄兵,这就是被人们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
3、知道“俑”是什么意思吗?
4、“秦”指秦代,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马的偶像。
5、通过预习,你对秦兵马俑有了哪些了解?
(可以是收集的资料,可以是书上的介绍。)
6、想亲眼目睹这支埋藏在地下20xx多年的古代帝国的雄兵是怎样的风采吗?
(播放图片)
7、看着这一支支金戈铁马,这一尊尊栩栩如生的陶俑,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8、作者亲眼看到这些兵马俑时,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作出了怎样的评价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轻声读一读课文:
看看课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子对秦兵马俑做出了高度的评价和赞美,用横线划下来。
2、出示第一句:
理解“举世无双、享誉世界”,指导朗读。
3、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你知道中国还有哪些世界文化遗产可以说“举世无双”?
4、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导理解“惟妙惟肖、绝无仅有”,指导朗读。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再读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秦兵马俑是举世无双的?
(指导朗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
(配乐及图片)
3、看着这一个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兵马俑,怎能不让我们为拥有这举世无双的艺术珍品而自豪呢?齐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体悟情感
1、作者是如何表现秦兵马俑是举世无双的呢?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
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你是如何感受到它的举世无双的?
2、讨论交流:
⑴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⑵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3、指导朗读1~4句:
感受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4、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
出示句子:
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折服”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而折服?
5、(出示画面)看着这一行行、一列列栩栩如生的兵马俑,你想到了些什么?
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课文中还有哪一句和它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
6、同学们,那一行行、一列列的金戈铁马,那么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秦朝兵强马壮,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威震四海的壮观场面,让我们再次自豪地读──(出示字幕再次齐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激情升华
法国前总理雅克·希拉克感慨地说:“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来到展厅时,心情激动地说:“我到过许多国家的考古工地,但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雄伟的场面。这里的一切给我留下了永恒的记忆。”现在,学习了课文,我们对秦兵马俑有了更多的了解,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优秀】相关文章: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06-20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10-21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15篇10-15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优秀02-29
优秀教学设计08-06
教学设计优秀08-13
古诗《咏柳》教学设计《咏柳》教学设计优秀02-04
《掌声》优秀教学设计10-15
《背影》教学设计优秀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