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谈生命》

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谈生命》

时间:2024-05-31 10:08:5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谈生命》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谈生命》,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谈生命》

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谈生命》1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理清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脉络,明白作者寄寓的人生哲理。

  3.加强生命体验,丰富人文素养,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教学重点:

  1.理清层次

  2.品味语言

  3.把握主旨

  预习提示:初读课文积累字词了解作者感知内容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两句古诗中含有我国一位现代女作家的名字你知道是谁吗?

  教师:你能知道她名字的深刻用意吗?

  教师:冰心的确是一位冰清玉洁的作家。谁还了解更多?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补充介绍。

  1.作者介绍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1900年10月5日生于一个北洋水师的军官家庭,福建长乐人。五四运动爆发时,满腔热情地投入青年爱国运动,并以写“问题小说”而引人注目,作品多涉及教育、男女平等、报国、婚姻家庭等问题。在此同时,还写了许多清新隽美的小诗,其诗集《繁星》《春水》是这一类作品的代表作。其文笔隽逸,艺术精巧。冰心最喜欢的文学形式还是散文,其散文立意新颖,构思灵巧,独成一体,被当时读者誉为“冰心体”。冰心的主要作品有:小说散文《超人》《往事》,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小桔灯》《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等。

  二、检查预习

  ①生字注音

  云翳yì 巉岩chán羞怯qiè心魂惊骇hài休憩qì骄奢shē

  枭鸟xiāo荫庇(yìn)芳馨xīn朔风shu丛莽mǎng

  ②词语积累

  巉岩:高而险的山岩。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惊骇:惊慌害怕。休憩:休息。

  荫遮:枝叶遮蔽。骄奢:骄横奢侈。

  喧闹:喧哗热闹。清吟:这里指清脆地鸣叫。

  枭鸟:猫头鹰之类的鸟。荫庇:大树枝叶遮蔽阳光,比喻保护.照顾。

  芳馨:芳香。丛莽:大片茂盛的草。

  叶落归根: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云翳:阴暗的云。

  三、研读课文

  教师提问:

  本文把生命都比做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

  小组讨论,展示交流

  ①“一江春水”经历了哪些生命过程的体验?(可用文中的关键语句回答)这些体验有无先后顺序?从中你领悟到什么道理?

  “一江春水”经历的生命过程的体验: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的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静静的流着,低低的吟唱着;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使他心魂惊骇,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这时他只想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

  所描写的几个“有时候”的情况,从事物性质和发生的状态来看,不分先后阶段,即不与人的生命历程的阶段一一对应。

  这些情况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中的几种状况,显示了人生的丰富多彩:人生总是幸福与苦难.顺利与曲折相伴而随的。

  “一江春水”“一棵小树”是比喻性的说法,描述它们的行进和生长现象,其实是生命的历程,生动形象,蕴藉含蓄,给人以审美的享受。

  ②通过“一棵小树”的经历,使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几个连续的阶段,勾画着或喻示人的生命历程,生命的规律就是从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最终归于消亡。生命始终向前发展,这是任何力量都不可阻挡的。

  四、拓展延伸

  启发学生谈话与想象,进一步领悟生命的真谛。

  生命还象什么?为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五、小结:我的阅读体验是:(学生谈收获,用自己的话概括)

  教学反思:

  《谈生命》一文是冰心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教学本文着力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对生命进行思考,从而获得生命体验。冰心女士散文的清丽,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无不在本文有充分的体验。本文的设计既立足于此,但在学生与文本对话时没有随文章展开,而是机械地分析出来,没有达到与作者的共鸣。

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谈生命》2

  一、直接引入:

  今天我们学习《谈生命》。

  先做一个小游戏:若果去掉“谈”字,你还可以在“生命”前面或后面加什么词?

  (学生言:生命礼赞、生命之歌,等等。师提示学生做旁批。)

  二、简介冰心:

  (屏显)冰心生于1900年,1999年去世。她的作品中有许多诗文书写纯真的童心和圣洁的母爱。在许多文史家的眼中,冰心是中国20世纪童心、母爱和良知的化身。

  三、课堂内容概述:

  一课四学:一学结构简析,二学识记雅词,三学美段品读,四学哲言背诵。

  四、教学详情:

  (一)一学结构简析

  1、学生默读课文,动笔划分,思考对课文结构层次的理解。

  2、学生谈自己对课文结构层次的理解,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之后归纳:

  (屏显)

  第一层:全文总起,引出话题。

  第二层:生命如水,波澜起伏。

  第三层:生命如树,由生而死。

  第四层:抒发感想,阐发哲理。

  3、师:这篇课文是典型的咏物抒情的文章。总起:引出话题;细细描写物;最后议论抒情。如《蝉》《陋室铭》《紫藤萝瀑布》《贝壳》等均属于此类文章。

  (师提示学生做笔记:咏物抒情文章的一般结构:引出事物,描述事物,点出哲理。)

  (屏显)课文层次及层意。请学生于书上旁批:精致的结构。

  (二)二学:识记雅词

  1、(屏显)词语及字音

  挟(xié)卷 巉(chán)岩 惊骇(hài) 瘠(jí)薄 屏(bǐng)息 荫(yìn)庇

  枭(xiāo)鸟 狼嗥(háo) 睥(pì)睨(nì) 愤懑(mèn) 绯(fēi)红 云翳(yì)

  学生小声读,并在桌上空书生字。

  2、(屏显)生词及词义解释

  悬岩峭壁:陡峭的山崖

  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势奔腾直下。

  斜阳芳草:傍晚时西斜的太阳,芳香的花草。形容优美的景致。

  穿枝拂叶:穿过枝条,擦过树叶。

  杜鹃啼血:传说杜鹃鸟啼叫时,嘴里会流出血来。这里形容杜鹃鸟啼声的悲切。

  落叶归根:比喻不忘本源。多指客居他乡的人最终总要回归故土。

  学生齐读词语 (请学生旁批:精美的语言)

  师:在“谈生命”旁批注“生命的礼赞”,再加上这些精美的语言,就叫文采斐然。

  (三)美段品读

  师:我们现在的任务是:朗读、品美。

  1、(屏显)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再来寻夹岸的桃花。

  学生齐读

  师:所有文字,用四个字来概括:“以喻为论”,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用侧笔来表现生命的美——奋斗的壮美。(学生旁批:笔力丰美)

  2、(屏显)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仍催逼着它向前走。

  学生自由读

  师提示:读的时候,注意起伏变化。学生再次齐读

  师:新生的生命——奋斗的过程——享受美好生活——艰难困苦——走向老年

  学生再齐读

  师:请大家观察这一段文字,美感在哪里?

  学生发言,教师评价,适时点拨指导。

  师:根据学生的感悟,归纳美之所在——

  (1)句式“有时候……有时候……”,表现出结构之美、反复之美。

  (2)节奏之美

  (3)抒情之美:赞美、赞叹生命

  (4)象征之美:吟咏春水的生命,象征人生的经历

  (5)力度之美:读起来激动人心。

  (6)画面之美:“桃花”“晚霞”等,极富动感,又有生命的长度的具体呈现。

  师:提示学生旁批:美在句式,美在节奏,美在抒情,美在象征,美在力度,美在画面,等等。

  (屏显)

  美在用“一江春水”的东流比喻了人生的各种经历。

  美在用一江春水东流入海比喻了人生的全部过程。

  美在用一组比喻揭示了人生中的起伏波澜。

  美在结构完整、层次分明、句式精致、语言生动。

  美在每个比喻都表现出表达生动内海丰富的特点。

  3、作业布置:试着用五个“美在”概括“生命是一棵小树”这一层的内容。

  师:提示学生旁批:精妙的手法。

  (四)四学哲言背诵

  学生自由诵读文章的第四层,找出自己觉得最富有哲理的语句进反复吟诵。

  练习背诵哲言。

  学生展示背诵。

  教师对学生背诵的.哲言略作讲解。

  (屏显)

  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教师在学生的讨论、发言中注意与学生平等对话。

  师:提示学生旁批:哲理光芒,精深的意蕴。

  五、课堂总结:

  (屏显):

  精致的结构

  精美的语言

  精妙的手法

  精深的意蕴

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谈生命》3

  【教学背景】

  利用学生画美术作品,调节课堂紧张气氛,同时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教授新课。

  【教学设计】

  1、利用画《风》等图画,调和气氛,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

  2、通过文章结构的划分方法,让学生掌握文章的框架结构。

  3、利用一组图画,展示一江春水的生命历程,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理解课文内容。

  4、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描述一棵小树的生命历程。

  5、揭示生命的本质和规律。

  【教学目标】

  1、运用联想和想象,理解文中一系列形象的含义。

  2、体会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上课前,老师问一下,咱们班有没有擅长美术的?

  老师想请三位同学来完成三幅美术作品──《人》、《风》和《生命》。

  为什么《生命》这幅画,同学们画不出来呢?因为,生命是如此的抽象。

  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生命话题的散文。

  二、板题

  《谈生命》

  冰 心

  三、出示目标

  既然生命是如此的抽象,那么在学习本文时,就需要同学们运用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来理解文中的形象描写,这也是我们本课的学习目标之一。

  1、运用联想和想象,理解文中一系列形象的含义。

  2、体会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受。

  四、分析课文结构

  现在,同学们先把课文读一遍,看一下本文的层次结构如何划分,有几种划分方法。

  五、分析文章内容

  1、既然文章把生命比作了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那么,谁来把描写一江春水的段落读一下?

  2、简评,指导朗读。

  3、老师这里有一组图画,同学们来看一下,能否看出描绘的是什么?(展示一江春水的生命历程)

  4、现在,我让一位同学,用课文原话给每幅图画配上解说词。谁来试一下?

  5、那么,我们能不能给一棵小树的生命历程也配上一组图画?同桌讨论一下。(不必画出来,只要简单描绘一下画面内容即可)

  6、一江春水,从涓涓细流,到波涛滚滚,到平静入海;一棵小树,从破壳而出,到参天大树,到黄叶干枝,落在大地的怀抱,消融了,归化了。

  7、顺便问一下,消融了,归化了,顺序能否颠倒?

  8、根据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的生命历程,你能否总结一下生命的规律是什么?

  开始渺小、微弱→强健、壮大→消亡

  9、我们来看一下,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的生命历程,一江春水穿过了悬崖削壁,经历了山岩的阻挡,经过了细细的平沙,遇到过暴风骤雨,也遇到了新月晚霞,而一棵小树呢?他经历了破壳而出,破土而出,有过承受阳光的温暖,在雨中吟唱,也有过受大树的覆压,还经过常变的四时。因此,我们可以说,人生的历程,就是一个艰难奋进的'历程。

  10、在这段人生历程中──幸福与苦难相随,顺利与曲折相伴。

  11、因此,我们说,生命的本质,就是──蓬勃成长、奋勇前进。

  12、既然我们了解了生命的规律和本质,那么,你将如何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要相信:阴郁的日子就要过去,快乐的日子就要到来。

  要相信:总有云开日出时候,既然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要善于在困境中看到希望,要坚持,要努力,要奋斗,那么,最后,一定会成功。

  13、可是,如果在困难挫折面前消沉下去呢?那会是一种什么情况呢?谁能用课文原话来回答我?

  14、正是因为世间包罗了种种人,种种情况,所以作者才说: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都能成树。在这种情况下,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都该好好想想,你,应该选择怎样的人生?也许,你会说,生活困难太多了,痛苦太多了。可是作者是如何对待这种情况的呢?谁能从课文中找一下答案?

  15、在快乐中,我们会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结束语:生命本身就是困难与苦难相随,顺利与曲折相伴的过程,痛苦能磨练我们的意志,让我们直面痛苦,让痛苦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吧。

  六、推荐作业

  思考一下,在生活中,生命还象什么?仿照文中的语言,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江水 规律:渺小,微弱,强健,壮大,消亡

  生命

  小树 本质:蓬勃成长,奋勇前进

  【教后记】

  1、本堂课气氛活跃,学生们能够充分调动联想和想象力,对文章结构把握较准,能够参透生命的本质和规律,并对生命有了独到的认识。

  2、在利用想象,描述一棵小树的生命历程中,学生的理解出了偏差,没有考虑到生命中曲折的一面。

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谈生命》4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课就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设计的。通过感知结构、探究内容、品味语言三个板块,巧妙地引导学生深入作品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悟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使学生受到思想、精神上的陶冶,从而获得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目标】

  1、体会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2、体会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把握其感情基调。

  3、体味作品蕴涵的哲理,树立对生命的正确认识。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

  2、揣摩重要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

  【教学难点】

  感悟作品的情感基调,领悟作品的哲理意蕴。

  【教学方法】

  朗读、讨论、点拨、品味。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命是什么?生命是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是顽强生长的一棵小树……生命,犹如一只万花筒,它的形态和色彩变幻多端,瑰丽多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曲韵律悠远的生命咏叹调吧!

  大家已经初步预习了课文,大家能否谈谈初读课文的感受?

  你觉得本文是什么体裁的文章?(议论性的散文。争论“谈”。这种文章我们并不陌生,比如“敬畏生命”就是。虽有理性化的总结,但以感性化的描写为主。)

  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你觉得学习这类文章我们一般从哪些方面入手?(结构、内容、语言及情感、哲理等等)

  好!这节课我们就择要分析这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结构

  你已浏览了全文,你看本文在形式上和其他散文有什么不同?(通篇只有一大段,点拨:或许这也是作文形式创新的技巧之一吧)尽管只有一段,但它的内在结构思路却是相当清晰的,能否找到一些相关的语言标志词予以说明。

  说明:正是这些句子,把散的内容编织在了一起,成为有机的整体。由此我们可以把文章划分为一篇三段式的散文诗。下面我们就来品味这首散文诗。

  三、小组合作,探究内容

  1、作者开篇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作者认为生命像什么呢?(一江春水、一棵小树。勾画这两个比喻句)。下面,我们分两组来研读“水和树”这两部分。(各自小组完成,同桌学习)

  展示要求:

  ⑴ 一江春水:

  ① 作者为什么把生命比做“春水”?与一江春水有哪些相似?

  ② 勾画出表现春水力量的动词,表现春水性格情趣的形容词,反复朗读品味其“流动”。

  ③ 四个“有时候”说明了什么?象征了什么?四个“再”塑造了春水怎样的形象?

  ④ 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个过程。

  ⑵ 一棵小树:

  ① 作者为什么把生命比做“小树”?与小树的生长又有哪些相似?

  ② 勾画出体现小树生命力量的冲动与奋进的.动词,体现小树勃发的生机,恬淡从容的形容词,反复朗读品味其“生长”:小树在生长中有哪些方面的“快乐”?

  ③ 按什么顺序展开的记叙描写,象征了什么?

  ④ 试用自己的话描述小树的生命历程。

  2、教师提问:

  这两节的末尾都重复了这样两个句子:“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这仅仅是机械的重复(反复)吗?该怎样理解?(这是一种特殊的感受,常人或许认为死亡是痛苦和悲哀的,但作者超越了这些,是一种异乎寻常的境界和高度;强调今生今世要奋斗,要前进,要成长。)

  小结:至此,作者虽然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其实,作者在文已经做了回答,那就是:生命是:诞生于自然,最后又回归自然,是战胜自然,享受欢乐,不停地前进。在这两个部分,作者是按照事物自身的规律来展开对水和树的具体描写的:

  生命像(朗读这两部分)

  3、作者将生命形象化为“水和树”这两种具体的形象,通过他的描绘启示了什么道理?(意在表明什么?)

  点拨:

  形象 “形散”

  喻 (不管是快乐,还是痛苦)

  “神聚”:享受生命

  道理:人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快乐和痛苦相生相伴──感谢痛苦、感谢云翳──积极的人生观。

  既然这样,作者是怎样认识自己的生命呢?

  4、朗读第4层,看看作者对生命有怎样的认识,勾画其中你认为重要的句子,初步体会其含义。(同桌互查)点拨:作者有哪些重要的认识?(相机板书:快乐和痛苦相生相伴──感谢痛苦、感谢云翳──表达了积极的人生观)、(小结板书:形散、神聚等内容)

  四、美点寻踪,品味语言

  这个问题我们在前面的分析中已经涉及到,在这里就仅以B中勾画的句子作为重点。(小组解决,还是教师引导解决?)

  在这里,教师以书后练习三中的两个句子为例,作简要分析。

  1、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揭示了作者对生命本质怎样的认识和体验?)

  (浅析:生命中快乐和痛苦是辨证统一的,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中的两种基本旋律。)

  2、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能否改一个字,使表意更准确?)

  (浅析:快乐固然要感谢生命,但痛苦未尝不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因为生命让我们承受了人生特有的愉悦和美丽。能否举例加以说明;“也”改为“更”似乎更好。)

  五、总结

  由此可见,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决不是一般的认识,你怎样理解题目中的“谈”?

  浅析:作者是在经历了百年的沧桑(1900~1999),备尝生命的酸甜苦辣以后的“体验”,它不是一般的漫谈,而是作者的严肃思考和认识。最后,我想用普希金的一首小诗来结束我今天的讲课: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

  最后,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像冰心奶奶的祝愿一样:应该有一个多姿多采的人生!

  六、作业布置

  1、收集有关“生命”或“人生”的古诗词、名言警句五条。

  2、仿写:“生命像……,愿你的生命……”的句式写一句哲理性的话。

  3、比较阅读第4层与《敬畏生命》(8~10段),加深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教后反思】

  本课教学,充分挖掘了课文内涵,准确把握作者的意图,采用了散文诗式的教学处理,使上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分组合作学习则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增大了课堂的容量。

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谈生命》5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优美形象的语言,并学习运用比喻修辞表达内心的感受。

  2、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感悟语言中蕴含的哲理。

  3、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使他们勇于战胜困难,热爱生命,积极投入生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使他们勇于战胜困难,积极投入生活。

  2、难点:

  体会文中优美形象的语言,感悟语言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方法】

  品读感悟法,自主探究、自主赏析、自主感悟。

  【教学过程】

  一、积累名言,激情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积累生命的名言,然后充满激情的导入:

  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朴素而美丽。作为生命高级形式的人,必然会有说不尽、道不完的生命话题,观不尽、赏不完的生命花朵,弹不尽、唱不完的生命曲调。现在让我们一起品赏冰心的《谈生命》,倾听她对生命的诠释。

  二、读清思路,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一遍,思考: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那么,生命到底像什么?请在文中找出原话。

  教师借助此问题,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思路,并板书课文结构。

  2、教师范读课文最后一部分,范读后与学生探讨课文各部分的朗读感情基调。

  3、男生齐读一江春水部分(老师点拨:激昂、响亮),女生齐读一棵小树部分(教师点拨:舒缓、深沉),全班齐读最后一部分(教师点拨:高昂、有力)。

  三、品读句子,感悟语言

  1、作者说生命像一江春水,作者也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你更欣赏哪一个说法?试从课文中找出例句说明。

  2、生命像一江春水,有风平浪静,也有惊涛骇浪;生命像一条小路,有时平坦,有时崎岖。你认为生命像什么?请你也像冰心老人一样,用形象的.比喻告诉大家你对生命的认识。(生命像)

  3、本文语言精练优美,哲思深邃,让人回味。请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最好还告诉大家你喜欢的理由。

  四、拓展内涵,感悟生活

  1、在冰心老人优美、深邃的语言中,我感受到了生命因坚强而美丽,像张海迪虽高位截瘫却自强不息地学习科学知识。我感受到了生命因奋斗而美丽,像居里夫人把一生都奉献在科学发明上。你感受到了生命因何而美丽?请告诉大家。

  2、近年来,时常在各种媒体中看到某些中学生因生活、学习的不如意而悲观,甚至轻生,我们也经常看到很多的同学不顾学校的再三忠告,置安全规则于不顾,导致一些安全悲剧在某些学校重演。生命是脆弱的,生命也只有一次。让我们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热爱生命!让我们一起高声的诵读汪国真的一首小诗:《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板书设计】

  谈生命

  冰

  心

  生命像一江春水

  激昂、响亮

  生命像一棵小树

  舒缓、深沉

  揭示生命本质

  高昂、有力

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谈生命》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把握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

  ⑵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

  ⑶领会象征手法的运用,体会本文用形象的比喻表达深刻的思想。

  2、情感目标:

  ⑴自我反思,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⑵认真生活,让自己的生活更充实、有意义。

  3、能力目标:

  ⑴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⑵培养赏析优美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⑵把握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

  2、难点:

  领会象征手法的运用,体会本文用形象的比喻表达深刻的思想,培养赏析优美语言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

  1、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练习法。

  2、整体感知法、探究学习法。

  【课堂教学设计】

  能力的训练是循序渐进的,本着这一原则,本课设计为三个环节:感受生命──描绘生命──装扮生命。分两课时完成(第一、二环节为一课时,第三环节为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感受生命

  一、导入

  生命,是我们最熟悉的,却也是最难以说清的。我们常常因为生活中经历的挫折和失败而倍感生命的无奈,那么,我们的生命是不是因为有了挫折和失败就变得晦涩了许多呢?今天我们就来跟随冰心探讨关于生命的话题。

  二、讲授新课

  1、作者介绍:

  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作家。作品: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学过她的《繁星·春水》,作品主题:母爱、童心、自然。

  2、字词学习:

  巉岩清吟骄奢荫庇芳馨怡悦丛莽云翳

  (指名读音释义,后齐读掌握。)

  3、粗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概括课文大意,自行提出疑问,其他学生帮助解答,解答不出的,讨论交流,再由教师引导解答。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⑴文中把生命比作了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从几方面来写?语言上有没有明显的标志?这些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把生命比作了“一江春水”“一棵小树”;

  这样就把抽象的事物,通过形象的比喻使其具体化,容易理解。

  分三层来写(生命像水;生命像树;生命的本质)

  语言标志:

  A、不敢说……也不敢信……

  B、不敢说……也不敢信……

  这两句话把全篇内容有条理地穿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而且概括了主旨。

  ⑵画出文中关键性的句子(即体现主旨的句子):

  (此问题也可由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后回答。)

  明确:“要记住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⑶学生齐读关键句体会。

  4、范读课文,局部探究。

  ⑴指名朗读文章第一层(从开头到“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其余学生听读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作者把生命比作“水”抓住了“水”的什么特点?你觉得它和生命的共同点是什么?

  明确:根据水的自身规律展开描写,水象征生命长河,主要描写水的流淌过程,写出了水的复杂、曲折、多变。作者笔下的水和人的生命规律是一致的。人生没有绝对的幸福与不幸,欢乐与痛苦,顺境与挫折,成功与失败,它们都是相伴而行,相生相成的。

  ②文中四个“有时候”领起的句子,分别描绘了“生命”历程中哪些阶段和景况?

  明确:

  A、指生命遇到险阻和困难时,与其抗争,最后战胜险阻;

  B、指生命历程中一帆风顺,一切顺心如意、美满幸福的时光;

  C、指生命忽遇重大打击后更加坚强和不屈;

  D、指生命中的困乏和劳累时,求进的力量催促自己奋进。

  ③生活中不总是一帆风顺的,面对生命中的挫折和失败,你该怎样做?

  (不规定具体答案,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⑵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究以上问题,然后说出自己的理解,相互交流。

  ⑶用分析第一层的方法自己分析第二层(“生命像树”)

  ①作者把生命比作“小树”,那么,生命和小树有哪些相同之处?

  ②本段从哪几个方面说的?(出生、中年、晚年)

  ③找出喜欢的句子,加以赏析。

  第二环节:描绘生命

  一、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加以赏析

  1、首先学生再读课文,找出喜欢的句子。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看法。

  3、指名回答,然后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加深认识。

  例如: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赏析: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要想充实地度过人生,关键在自己。尹小星的实例证明,人可以没有健康的体魄,但是不可以没有健康的意志。每个人,只要努力就会有充实的人生。

  二、思考

  你觉得生命还像什么?展开思想的翅膀,体味生命。(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教师展示有关图片,帮助学生开启想象。

  (枝头绽放的花朵,走向成熟的果实,钻出硬壳的嫩芽,晶莹剔透的露珠……)

  注:要找出喻体,还要说出为什么?(即适当描绘)

  第三环节:装扮生命

  1、仿照课文的思路和语言,写一段话,表达你对生命的感悟。

  生命像……

  例:

  生命像是夜空中的一颗璀灿的流星,虽然只是短暂的一瞬就永远地消失了,却为人们留下最亮丽的.光华。

  小草的生命像平静的流水,缓缓地、平静地度过它短暂的一生。它没有辉煌的生命,只因它的平凡。只有当它破土而出的一瞬,我们才感到它的伟大。

  燕子的生命像回旋的水波,南来北往、年复一年。但在这水波中,时而也会翻出几朵浪花,使它的生命中也荡漾着几颗跳动的音符,让我们可以谱成欢快的乐章。

  每个生命都像是一条小船,有的在历经了风雨之后而沉没,有的承受住了惊涛骇浪而满载而归……同样的出生,同样的环境,只因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态度,从而产生了不同的结局。这就是世界,它就像是一片汪洋,因为有了无数的生命小船,而变得更精彩。

  2、学生再读精彩段落后,讨论构思后,指名说思路,共同评析。

  3、学生写作。

  4、学生读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赏析。(以肯定为主)

  5、小结:

  如何让自己的生命更美丽,更充实,不是仅凭口头上说说就可以的,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实践,所以我们应当感受生活,不仅要感受生活中的甘甜,也要感受生活中的苦涩,相信我们只要用心,生命就会变得更美!

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谈生命》7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树立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观念

  2、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能力。

  3、熟读、背诵精美的句子。

  二、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感受文章鲜活的形象,树立珍爱生命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

  品味、探究文中内涵深刻的语句。

  四、设计思路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因此,在课堂中采取“激发兴趣—感知文意—

  品读赏析—体验反思”的方法。让学生欣赏语言的美,并掌握一定的品读方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五、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视频播放:一粒种子破土而出,伸出两瓣柔嫩的绿叶;一朵鲜花沐浴着阳光雨露,逐渐绽放;一只小海龟在大海浪涛的召唤下从沙滩迅速爬向大海……

  导言:大家看了上述画面,你感受到了什么?——生命的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生命的文章,它就是著名作家冰心的散文——《谈生命》。

  (二)感知文意

  1、老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多媒体配乐《高山流水》)

  要求学生在听读的同时,注意两个问题:

  (1)给生字注音。

  (2)认真体会文章大意。

  2、师: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把生命比作什么?

  学生答:一江春水,一棵小树。

  3、多媒体展示

  师:请看flash“一江春水向东流和一棵小树的生长”,结合课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的生命历程。

  提示:抓住关键词语,如“有时候……有时候”等词语。

  4、老师小结:同学们描述得非常好,作者用散文诗般的优美的语言描述了生命的历程,揭示了生命的本质。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品味作者带给我们的精神佳肴。

  (三)、品读赏析

  1、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

  (1)对照多媒体展示的画面,找出相应的`语句、感情朗读并赏析。

  (2)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有感情朗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提示:可从生动性、形象性、哲理性、情感性方面选取)

  学生快速阅读后回答。

  如:生1答:这幅画面对应的是“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冲刷了这危崖,它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我觉得这段话表现了春水充满激情,充满力量,以顽强的毅力克服艰难险阻的气概。它告诉我们:人生会有挫折、磨难,我们不要悲哀、退缩,应该勇敢顽强地克服困难。

  师:说得好。你解读了语句中所深藏的哲理。那么你认为这句话中最具表现力的词语有哪些?

  生答:“奔腾”“怒吼”“回旋”“冲刷”“一泻千里”

  师:注意这些词的词性都是

  生齐答:动词。

  师:动词精炼、传神、形象,所以最具表现力。让我们一起来感情朗读这句话,感受“一江春水”高昂激越的气势和不可阻挡的力量。

  生2答:我喜欢:“大海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因为这两句在文章中出现了两次,都写出了江水和小树在最终结束自己生命的那种坦然和无怨无悔。

  师:非常好,这如同为实现生命的价值,李清照唱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凛然浩歌;为了描摹生命的姿容,泰戈尔勾勒了一幅“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旷世佳境一般。只要努力过,就不会有遗憾。让我们齐读这一句。

  生:我喜欢……

  2、质疑

  方式:请同学提出不理解的句子,其他同学给予解答。解答不出的教师点拨。

  多媒体显示:

  重点语句的内涵

  (1)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含义:一方面肯定生命可以再生,一方面又否定生命的“轮回说”,冷静、客观、从容地面对生命、热爱生命,表现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含义:学会享受痛苦,感谢痛苦,珍惜生命,为生命的每一刻喝彩。

  3、小竞赛:背你所喜欢的句子,看哪一组背得多。

  (四)、体验反思:

  你觉得生命像什么?在你十几年的生命中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生1:生命像一轮月亮,有时圆有时缺,圆圆缺缺构成了他的一生。

  我认为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乐观,微笑着的人生是美丽的人生。

  生2:我觉得生命像一颗流星,宇宙是它的母亲,他勇敢地划破长空,绽放光彩,结束自己的生命。

  我认为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付出,只要你付出,就会见到彩虹。

  ……

  小结:生命是平凡的,生命是可爱的,生命是可敬的,生命的意义在于追求的过程,生命的意义在你的生活里,在你的心里,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都珍惜生活,感谢生命,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自信。

  (五)、拓展延伸:同桌互赠有关生命的名言

  (六)、布置作业

  1、背诵文中你喜欢的语句,积累好词好句。

  2、写一个生命现象,300字左右。

  六、板书设计

  谈生命

  冰心

  生命像一江春水1意境美

  品读感受2语言美

  生命像一棵小树3情感美

  4哲理美

【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谈生命》】相关文章:

九年级语文《谈生命》精彩教学设计06-08

《谈生命》教学反思04-08

谈生命教学反思04-09

《谈生命》的语文教案02-11

生命教学设计01-28

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02-21

《生命的林子》教学设计07-10

石缝间的生命教学设计01-31

《石缝间的生命》教学设计06-17

语文的教学设计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