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学设计> 语文的教学设计

语文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3-01-08 16:56:4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语文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的教学设计

语文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赞颂豆腐的,更深层次地了解豆腐。

  3.产生对豆腐的喜爱之情,并以我的“中国豆腐”为荣。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从几方面来赞颂豆腐。

  教学难点:感受在说明事物特点的同时,表达赞美之意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什么菜?老师最爱吃的菜就是豆腐,它的营养价值非常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豆腐有关的课文。

  二、新课

  (一)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读过课文之后,豆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指名读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想,作者是如何赞颂豆腐的,文中哪句话集中表达了作者对豆腐的赞美?

  (二)、感悟课文

  1、自由读文,边读边画一画,从哪体现豆腐是平民的,是不平凡的。

  2、小组讨论。3、汇报:

  (1)平民的

  A豆腐的普及-------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豆腐。它洁白,是视觉上的美;它柔软,是触觉上的美;它香淡,是味觉上的美。

  B易于搭配--------豆腐和各种颜色、奇异的香味搭配,没有不结缘的。

  C豆腐是最早的平民百姓食品。

  D豆腐在中国社会是贫苦、老实和勤劳的象征。

  E麻婆豆腐的发明者是中国普通的百姓。

  (2)不平凡的

  A与多种食品搭配成味道更佳的佳肴,却傲然保持着本体。

  B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成为老少皆宜的食品。

  C豆腐的文化渊源更体现出不平凡。

  D我们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豆腐却家喻户晓,尽人皆知,深受欢迎。

  (三)、再读文章品味深意

  豆腐对于中国人来讲是再普通不过的食品,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题目?

  优点众多、体现智慧、蕴含文化。

  《豆腐颂》可算是饮食小品散文,写的是豆腐,但却依托豆腐言志,即托物言志。

  三、指导练笔

  模仿课文第2自然段写法,介绍一种自己喜欢吃的食物。

  四、拓展延伸

  看到豆腐想到我们中国的饮食文化,还有哪些物品,也能代表中国的文化。

  中国结、龙图腾、筷子、饺子、瓷器等等。

语文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特点,辨析组词。

  2、积累带“刂”和“隹”的汉字,认识新部首。

  3、进一步学习正确的默读方式。

  4、表演《特殊的考试》,能完成有关环保的考题。

  重点难点

  1、字词积累,会用词语造句。

  2、通过表演和做考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时目标

  1、初步了解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特点,辨析组词。

  2、积累带“刂”和“隹”的汉字,认识新部首。

  3、能加部首组成新字,会用词语造句。

  教学过程

  一、描一描,写一写。

  1、教师出示田字格里“特、持、拦”三个字。

  2、学生观察讨论: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有多个横。)

  3、同桌互相说怎样写好这三个字。

  4、教师指导:书写横比较多的字,写时注意横画的长短变化,其中突出主笔的横要长一些,如“特”字右上部第二横;“持”字右上部第二横;“拦”字右上部第三横。

  5、学生独立练习书写。

  6、小组内评评谁的字最漂亮。

  7、选几份全班欣赏,师生共同评价。

  二、比一比、看谁写得多。

  1、教师出示部首“刂”“隹”,学生说出名称。

  2、想一想哪些字还带这两个部首。

  3、学生汇报汉字:刂——别、划、剑等。隹——难、准、谁等。

  4、指导学生认读这些字。

  5、选自己喜欢的写在书上。

  三、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半——伴兰——拦代——袋当——挡干——赶人——认

  1、前三组字有什么特点?(前三组生字读音完全相同。)

  2、后三组字有什么特点?(后三组生字读音相近,字形不同。)

  3、从每一组的两个生字中,你又发现了什么?(每一组的第二个字都是形声字,形声字偏旁表示意思,声旁表示他的读音。)

  4、能举出声旁表音的形声字吗?(初步了解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并利用这一特点自主识字,自用阅读。)

  四、加部首,组成新字。

  1、教师出示第一组子卡,学生指名读、齐读。根据部首说说新字的意思。

  2、学生给后四组字加部首,写出新字。

  3、学生小组内交流,根据加的部首说一说每个新字的意思。

  4、学生口头组词,练习说话。

  五、读一读,选一个词语造句。

  1、教师出示卡:准备、亲切、顺利、为难、吃惊、心爱。学生开火车读。

  2、说一说每个词语的意思。

  3、选自己喜欢的一到两个词语造句。

  六、为本单元中的小动物写评语。

  1、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本单元都有那些小动物?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小动物?

  2、学生汇报交流。

  比如:小马用实际行动验证了河水既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也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

  小熊不爱护环境。

  3、选自己喜欢的写下来。

  七、表演《特殊的考试》。

  1、学生再读课文,小组内讨论怎样表演。可以把人物内心的话用语言表达出来。

语文的教学设计3

  【教学资源分析】

  《水》系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的一篇课文。课文叙写了“我”出生的村子严重缺水,人们爱水、盼水、节水。回忆孩提时洗澡的不易,突出了水的无比珍贵。两处细节描写:下雨时,在雨水中洗澡;炎热时,母亲用“一勺水”为“四兄弟”消暑纳凉,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课文采用反衬的写法,通过村民洗澡时的“痛痛快快”、“舒服”,衬托出水的珍贵,缺水的苦涩,并以此警示今人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让学生体验缺水之艰难,要珍惜水资源。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验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体会水的珍贵,缺水的苦涩。教育学生珍惜水资源。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设计思路】

  整个教学过程紧紧扣住“水的珍贵”展开,通过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让学生感悟到这是一个缺水的地方,所以水特别珍贵;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验,做到生活中节约用水。在品读课文时,以读为主线,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水(板书)是很有意思的精灵。在古代大圣人孔子的眼中,水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是有情义、有德性的;在南唐后主李煜的眼中,水正如他心中的愁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现代著名作家马朝虎的眼中,水又是什么呢?

  二、初读感知。

  1、快速读课文,找一找有关的句子。出示: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设计理念: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紧扣文章的这句中心句展开的。教学伊始,让学生未入文境先有情,继而深入文本体会。

  2、怎么样的东西称得上珍贵?(珍珠、钻石……)水,在我们眼中再平常不过的东西,何以会是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3、因为我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我的家乡到底是怎样一番缺水的情景呢?(板书:缺水)

  4、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一找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

  (1)“十分里以外”村里人要吃水,要到十公里以外去挑,而后返回,来回奔波二十公里,目的就是要挑回一担水,多辛苦啊!

  (2)“排上一个小时”为了一担水,要等待一个小时,甚至还要更多时间,可见水弥足珍贵。

  (3)“一处很小的泉眼”只有一处泉眼,而且很小,看来这里确实是一个水源稀水的地方,所以水特别珍贵。

  5、师小结:因为我的家乡缺水,而村民的生活又时时刻刻离不开水。所以(出示句子)“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难怪村里人说得最多的话是“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看来,在这里,在这个严重缺水的地方,水比酒更珍贵,更受村民青睐。

  6、假如你就生活在这样一个缺水的村子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7、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三、整体感知。

  1、过渡:生活在这样一个缺水的地方,人们对水自然会有一种渴望,会有一种期盼,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回忆,去真切地感受那里的人们渴望水的情景吧!

  2、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在读书的过程中,有困难吗?检查初读情况。

  (1)课件出示三句带有生字的句子。

  “那时侯,家家户户都建有水窖,用来在下雨天储水,以备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

  “而挂在她腰间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

  “然后,母亲一手从水窖中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一手拿着一把麦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

  (2)读生字词:“储水”,“钥匙”,“一勺水”

  (3)自由读这些带有生字的句子。

  (4)指名读三句句子,教师相机询问。

  ① 什么叫储水?为什么要储水?(这里需要储水,是因为这是一个缺水的地方。储水是为了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使用。)

  ② 平平常常的一把钥匙,象征着什么?为什么说它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因为这把钥匙锁住的是水窑,只要水窑打开了,我们就能用水,那该是何等痛快、幸福的事。)

  ③ 用一勺水给我们洗澡,说明什么?(因为缺水,所以要节约用水,用一勺水,就给四兄弟洗了一回澡。)

  (5)有感情地读三句句子。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的设计,既能检查学生读书的情况,又能通过对三个生字的简单理解,再次引领学生感悟到这里缺水,水是很珍贵的东西。

  四、自读感悟,品读交流。

  1、除了第一自然段和上面几句句子,你还能从文章的其他地方体会到这个地方缺水,体会到水特别珍贵吗?

  2、默读课文,划有关句子,并写一写自己的点滴感受。

  设计理念:高年级学生要形成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既要让学生学会快速浏览课文,又要学会静下心来细细地品读每一句话,而且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3、师生交流,相机出示重点的句子理解。

  设计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利用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来带动整个教学环节的有序进行,做到“教学无痕”。

  (1)“下雨天是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

  ① 为什么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下雨?(在雨中洗澡,可以喝到水,可以储水)

  ② 因为缺水,所以洗澡对于村民来说是一件奢耻的事情,只有在下雨天,才能痛痛快快地洗个澡,那是怎样的一种痛痛快快呢?出示:“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女人们则穿着长衣长裤”。

  ③ 自由地读一读这段话,说说你的感受。(主要从两个地方谈感受:一方面是“张大嘴巴,去吃来自空中的水”,让我们体会到孩子们多渴望水;另一方面是“奔跑跳跃,大呼小叫”,体会到人们洗澡时的痛快,在谈这两点时,都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比较。我们洗澡会如此痛快吗?我们会去吃来自空中的雨水吗?从而感受到水的珍贵。)

  ④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你能把这种痛快读出来吗?)

  ⑤ 师小结:就在这样的下雨天,小孩子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大人虽然拘谨,但内心也充满着快乐。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对水的降临的一种感激,对水的一种由衷的珍爱,所以说(出示)“下雨天是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

  ⑥ 师引读:这样的下雨天就像——过节一样,但这样美好的日子在我们那里——毕竟太少了。更多的是——干燥和炎热。

  (2)母亲锁上水窑,笑着对我们说:“你们真的饿坏了。”

  ① 你觉得哪个字最能吸引你的眼球?(饿)

  ② 母亲之所以会这样说,完全是因为她看见了她用水为我们冲凉的那一幕。

  ③ 课件出示:“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指名读一读这段话,其他同学闭眼想象,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一方面是我们淋到水后的一种快乐,另一方面是母亲对水的珍惜,做到“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

  ④ 这是一种久旱逢甘淋的感觉,又是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形容,你会用哪个词语?(爽)(痛快)(舒服)

  ⑤ 就带着这份“爽”,这份“痛快”,这份“舒服”来读一读这段话。

  ⑥ 师补充:在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倾注下来的同时,母亲还用一把麦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这样的感觉就更爽了,让我们舒服得“啊啊”大叫了起来。

  ⑦ 现在你明白了吗,何以母亲要用“饿”而不用“渴”字?(因为天气炎热,因为缺水,我们的身体就是处于饥饿状态。好不容易才有了这样一次与水亲密接触的机会,真是太幸福了。)

  ⑧ 当一勺水给我们淋浴结束后,母亲又锁住了水窖,这又激起了我们的期盼之心,我们期盼什么?

  ⑨ 同学们,想想我们自己,处在江南水乡,用水毫无困难,我们是多么幸福啊!跟他们相比,你们有话要说吗?

  设计理念:此时,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出来了,他们肯定有话要说。可能是反省自己以前用水的毫无节制,可能是因为用水的毫无困难,所以感受到的一种幸福,也可能是一些具体的节约用水方面的行为,不管是什么。只要同文本进行了交流,就都是一种学习后的收获。

  4、师小结:不管是下雨天痛痛快快地淋雨,还是无雨时母亲用水窖中的一勺水给我们洗澡,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村里人与水接触时的一种快乐。(板书:乐)

  5、缺水给村里人带来了“苦”。可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这样一种强烈的对比,更让我们感受到水对村民来说是异常珍贵,更让我们要珍惜水资源,这就是一种反衬的写作方法。)

  设计理念:教给学生写作的一些基本的表达方法,这也是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

  五、总结延伸。

  1、这篇文章是编者改动后选入课本中的,题目也做了相应的'改动,你能猜猜原文的题目吗?(《饿水》)有机会,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原文,再来体会作家马朝虎质朴的文字,真挚的情感。

  设计理念:虽然《水》这一篇课文的教学已结束,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被激发出来了,这也是课外阅读的开始。

  2、师总结:生活在缺水的地方的人,他们对水是如饥似渴。我们生活在不缺水的地方是如此幸运,但如果我们毫不节制地用水,不珍惜水资源,你觉得我们对得起那些缺水地方的村民吗?在你用水的时候,想一想缺水的村民那渴望期盼的眼神吧!想一想这句话吧!(出示: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设计理念:将文章的这句中心句贯穿教学的始终,同时,又体现了教学的前后呼应。

  六、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水资源的资料,探讨如何节约用水。

  板书设计

  水

  缺 水 洗 澡

  苦 乐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确定了“人文教育”的目标,它倡导教学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成长起来。以往的教学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实施以教师为中心的角色,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地位都得不到体现。而只有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才能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作为一名课改大潮中的教师,面对《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工作中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课改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现将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反思总结如下:

  1、课程改革后,语文课堂变得五光十色、多姿多彩了,教学手段越来越多了。但手段多了,对语文学习来说未必是好事。在这堂课上,我没有为了让学生“求异”或“发散”,离开文本进行无休止的讨论、争辩;没有占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交流搜集来的资料却把文本丢在一旁;没有过份地使用多媒体来取代读书……从而,成功地把握了“度”,没有造成语文课程的异化。

  课文是一篇记叙文,背景是从前一个缺水的偏僻山村。上课时,我紧紧抓住了课文的两条线索带着学生走入作者的生活,那就是“缺水所带来的苦”以及“用水所带来的乐”。让学生在自学划相关词句、交流体会、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学习课文。“缺水所带来的苦”主要通过“挑水难”“洗澡难”“盼开窖”等事情体现,“用水所带来的乐”则通过“雨中洗澡”和“洗凉水浴”这两件事体现。

  2.《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与其教师细致的分析讲解,不如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课堂上“读”占鳌头。在这节课中,我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的读,努力引导学生将文本的意义和作者的情感在读中自行发现。在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雨中乐”时,我首先抓住关键词,指导学生正确地读它们,然后用语言为学生们创设情境,使他们把读书当成情感的体验。

  3.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这篇文章又包含着浓厚的感情。在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和时空,让学生在自主参与阅读的活动中,深入理解课文,从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如在教学“期盼”、“幸福和痛快”及“一勺水洗澡”时,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想什么让自己最期盼,想想自己平时什么时候最“幸福和痛快”,从而进一步体会作者及“村里人”对水的情结。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自主、合作、快乐地探究,获取新知,明白事理。

  4、对文本的正确解读,是上好阅读课的关键。在教学之前,我认真的研读了《水》这篇课文。课堂教学中我抓住了“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一主线统领全篇,又以“缺水的苦”和“有水的乐”这两条副线的相互反衬,使学生对文章的主题有了深刻的感触。

  一节好课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完善,去总结吸取经验教训,只要我们在课堂上坚持要求明确,坚持榜样示范,课堂上学生的倾听意识就会在其间慢慢流淌!我想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亮丽而难忘的课堂定会不断地展现在同行们的面前,让我们自信的去探索去研究,完善自我,完善我们的课堂。

语文的教学设计4

  设计思路:

  小学高段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基础。对其听、说、读、写能力的要求就相应有所提高。不仅能通顺流利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会分段,有中心。还应学会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使文章增色。结合本班学生在习作中存在的语言平淡,缺乏说服力的问题。设计本课,让学生学会怎样利用排比句准确而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怎样使自己的作文更添亮点。

  教学步骤:

  步骤一:

  师:(小黑板展示一个排比句和一个根据此排比句修改过的陈述句,学生比较。并说一说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句子1:爱心——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人人都关心和爱护他人这个世界将会对美好。

  生1:排比句更顺口,更流利。

  生2:我读排比句似乎更能表达爱心的价值。而且用了排比句感情更强烈。

  生3:后面用了一个省略号似乎还没有说完。而陈述句是平铺直叙,感情一般。

  师:很好,你们能比较出排比句有这么多好处,那为什么不把它用在我们的作文中去呢?(出示课题)

  片段2:

  师:仿照下面这个句子,你还能说出更多的句子吗?友谊像春风,徐徐吹来

  友谊像……

  友谊像……

  友谊像……

  生1:友谊像火炭,雪中送来;

  生2:友谊像雨水,旱中下来。

  生3:友谊像清泉,滋润心田。

  ……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那赶快把这个排比句工工整整地写在你的作文本上,并向你的同桌读一读吧!

  片段3:

  出示多个课文中的排比句,让学生找出排比句的普遍特点。学生归纳出:

  1、 几个句子句式相同;

  2、 必须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相同句式的句子构成。

  片段4:

  师:请补充下列句子,并说说这个排比句还有什么独特之处?

  句子:难道友谊不是你哭泣时一句轻声地安慰吗?

  难道友谊?

  难道友谊?

  难道友谊?

  生1:难道友谊不是你心灵的一张创可贴吗?

  生2:难道友谊不是你劳累时的一杯清茶吗?

  生3:难道友谊不是你摔倒时伸出的一只温暖的手吗?

  生4:难道友谊不是雨天为你撑起的一把伞吗?

  ……

  生:这个排比句他的每个句子都是一个反问句。

  师:观察得真仔细啊!我们都知道,反问是一种修辞手法,那谁还能说一说,在排比句中除了能用上反问句之外还能用什么修辞手法呢?

  生:比喻,拟人,设问等等。

  师:那你能上面这个“排比句+反问句”的句子改成“排比句+设问句”的句子呢?

  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之后回答:

  生:友谊是什么?友谊是你心灵的一张创可贴;是你劳累时的一杯清茶……

  教学反思:

  一、 作文可用的材料很多,但不是所有的材料都可以为课堂所用,在选择材料时可以遵循以下原则:需要性原则、教育性原则、适应性原则、优先性原则。这样,我们就可以灵活地在生活中选取语文课所需要的材料,而不仅仅停留在语文教科书上。一段音乐,一个故事,甚至一道数学题,一副画,都是课程资源。

  二、 小学阶段不一定只遵循写整篇作文的模式。适当地给学生增加一定的片段练习。在形式上也不一定只拘泥于记叙文,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写诗歌,填宋词。形式多样化的同时,学生的兴趣也日渐浓厚。

  三、 现代教育更充满人性美。重视了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育中如果没有了“人”,就是毁灭的教育。本课中学生精彩而质朴的灵气是这堂课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语文的教学设计5

  一、语文教学设计应体现学生在诗意中生活

  余映潮说,诗意就是指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要生动、文雅、有文气;不是沉闷、粗糙的;诗意地准备教学设计,与理性地思考教学设计是一致的,他们之间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应该是以先进思想为指导的,这样我们教师准备的教学设计,我们的教学艺术怎么能不得到提升?高层次的课,会让观课人从整体上看出,它的确是存在着理性因子的;会使我们感到,它在教学情景中,采用了诗意的方法。学生是最直接的感受主体,因此,教师要从结合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去思考教学,周密地思考教学计划!在余老师《语文教学设计技法80讲》中,他在设计《孙权劝学》这篇课文时,整节课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线的,设计了“课文朗诵—字词朗读—美点赏析”这三个环节,以此来品评课文,这样的教学方法思路十分清晰,而且采用的教学手法让人感到十分形象生动,整节课中涉及的教学内容又不空洞,十分丰富多彩且具有扎实的效果;简简单单的三个教学环节,却使我们可以知道,这节课总共达到三个教学目的:首先是通过朗读,以此达到让学生整体理解课文的目的;其次通过寻读,进而让学生自主积累字词;最后通过细读,师生之间充分赏析故事。由此可见,我们在处理课堂时,需要一点诗意,让我们与学生共同发现美,感悟语文蕴含的美。

  二、设计有创新意味的教学手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

  以生本理念作为指导去设计教学设计,不仅是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学生在课堂和生活中的角色也将会发生重大的转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过程,多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特别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芦花荡》这篇课文中,余老师从“说读”的角度策划,有引入式地说、复述式地说、评价式地说、举例式地说、想象式地说、联想式地说和赏析式地说等,可见,这个方法能够被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的不同环节运用,对学生整体理解课文非常有效,它让我们看到学生正在对文本内容进行十分个性化的“再表达”,这种教学方法能对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能真正做到把课堂上的大量时间交还学生,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丰富了自我。

  三、注重学生对知识的领悟,打开学生的心灵

  众所周知,语文课堂尤其强调读书的内化,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也可以说,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方法,是学生内化知识的一种手段,是打开学生心扉的一种生动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设计朗读教学环节时,应时刻谨记不仅要提高学习者的朗读能力,还要让他们尽量在情感上得到熏陶。在设计教学时,教育者若想打开学习者的心扉,就要注意方法策略的使用,朗读的过程要安排精到,尽量做到符合文体特点,符合课文情境的学习点。要体味与朗读相结合,辅之以教师的示范讲解分析,这样的指导训练,比那些只是简单安排学生进行朗读课文的设计更能彰显其效益。虽然说生本理念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因为它倡导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权交还给学生,但是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其实还有很大一段距离才能实现的。主要一部分原因在于教师,有的教师曲解了生本课堂的含义,在语文课堂中往往不知道如何去教,关键就是没有把生本课堂的理念理解透彻,误以为把权利交给学生,教师就等于不用讲课了。其实,在很大程度上,这一理念是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设计中,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主体,教学时则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但是教师是不可缺少的,教师还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起指引学生、倾听学生的作用,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地位也要发生改变,老师们要辩证地把握好以生为本的理念。以上的教学设计是从语文教学的一些点入手,只能体现生本理念下教学设计的冰山一角,还有很多细节其实还需要我们去细细体会。

语文的教学设计6

  一、文本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的第四篇。这个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联系生活经验感受其中的乐趣,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产生的艺术效果。这篇文章的内容是作者回忆小时候春酒的美好,感受到童年的快乐、母亲的勤劳和慈爱、以及家乡淳朴的风俗。这篇课文的特点是特色化的内容——春酒,会酒;特色化和平民化的语言——口语化,亲切,平实;平民化的情感——对母亲的依恋,对故乡的热爱。

  二、学生分析:

  学生需要学习的是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描写个性化的内容,表达个性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加深对故乡的认识和体会,提高语文素养。八年级的学生在认知上对散文内容选择、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等已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在情感上,对父母和故乡的思念之情已有一定的认识和体会。学生需要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诵读涵泳法、入情体验法等多种自主学习的方法。

  三、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内容选择的特点和语言描写的效果。

  2.能阐释主题的深刻。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有感情地朗读。

  2.能在体会课文情感的过程中运用入情体验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感受作者在思乡方面的情感态度,并能融入自己的体验。

  四、教学重点:

  (一)能说出内容选择的特点和语言描写的效果。

  (二)能阐释主题的深刻。

  (三)能有感情地正确地朗读。

  五、教学难点:

  能感受作者在思乡方面的情感态度,并能融入自己的体验。

  六、教学过程:

  (一)教师激趣导入

  在前几次课中,我们“欣赏”了“云南的歌会”,“吃过”了江苏“端午的鸭蛋”,“聆听”了“老北京”“悠扬的吆喝”。我们从中不仅看到各地五彩缤纷的民俗,还体会到日常生活中的人情温暖。那么,今天我们要走进另一个地方,是什么呢,我们在那里又可以看到什么呢?请大家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说说初读感受

  请同学们自由诵读全文,并用一句话说说自己初读后真切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说说再读感知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一句话准确而全面地说说本文的内容是什么,并随机抽取代表起来说一说。

  (四)三读课文,选择学习主题

  刚才通过大家的两次熟悉文本,已经对文本内容有一个大概的认识,现在我们来深入文本,选择一个共同的学习主题。请同学们再次快速浏览全文,自主选择学习主题(比如内容、语言特色、个性主题、情感态度等),并用“的”字结构的名词短语来表述,看看文本中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五)交流审视学习主题

  请大家分小组讨论、交流,每人介绍自己初选的学习主题,说明选择的理由。

  (六)围绕主题,研读欣赏

  请每个学生围绕选定的学习主题,依次研读欣赏,每人选择的两个学习主题,先聚焦该主题一起学习。如果两个都基本相同,可以一起商量先学哪个,再学哪个。

  (七)交流研读心得

  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分享,然后每个小组选出一两名较有深度或新意或较有个性的参与全班交流。每人依次轮过来,向其他同学自信地介绍自己的研读心得;其他同学则要认真的倾听;听完后可以质疑,可以讨论。

  (八)自主提问并自主探究

  每人自主提出一两个较有价值的问题,并试着自主探究,独立解决,获得初步的理解。每人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初步探究成果。个人难以解决的或需要继续探究的问题,小组成员一起讨论,合作探究。之后每个小组将本组典型的问题及探究结果向全班介绍,师生在倾听的过程中也谈自己对该问题的看法。对一些典型的而又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全班一起讨论,继续探究。

  (九)教师补充提问,现场探究

  1.琦君散文中的人物,个个生动形象,尤其是对母亲的描写,你能够找出一些描写她母亲的句子,并能谈谈写了她母亲的哪些特点吗?

  参考:“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在这里,母亲的慈爱温柔,孩子的活泼调皮,真是历历如在目前。这位没有文化、俭朴勤劳、灵性很强、善良大度的母亲用谆谆教诲、关爱呵护周围的人。

  2.“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里去找真正的家醅呢?”这句话是否说明作者没有做“酒”的天赋?

  参考:作者真正思念的不是家乡的“春酒”或是“会酒”的美味,而是“春酒的家乡味”——那逝去的清晰而美好的故乡的一切。尤其是代表家乡的一物一人是那么地在记忆深处招摇,撩惹起我们感伤或甜美的心绪。这样美好的快乐之乡,如今还有吗?或许这是思念生养自己的故乡,或许这又是向往心灵的故乡。

  3.文章的题目是“春酒”,但是后半部分大篇幅的写的是“会酒”以及母亲的一些事情,是不是有点文不对题?

  参考:“春酒”只是作者引出自己思乡念人的一个引子,它所映衬出的是母亲的勤劳、淳朴的民风,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是欣欣向荣的、春风和气的、春意盎然的。

  (十)教师介绍研读心得及作者作品背景

  思乡,是本文一大主旨。故乡的一切与儿时的印象叠印在一起,辉映成一片快乐而感伤的迷。春酒、会酒,醉了母亲,醉了“我”,也醉了无数读者,“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在“春酒”“会酒”席上不断氤氲起来,弥漫成浓浓的人情民风之美。

  那么,我是怎么知道春酒和会酒是“浙江”春节的特色呢?请看作者。

  琦君(1918~)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代表作有《三更有梦书当枕》、《千里怀人月在峰》、《青灯有味是儿时》、《留予他年说梦痕》、《细雨灯花落》、《红纱灯》、《桂花雨》、《三更有梦书当枕》、《橘子红了》等。她是虔诚的佛教徒,她写的生活篇,使读者希望自己也能像她这么达观。琦君的文章虽精简,但富于人生哲理;琦君的文字虽朴实,却令人读了之后感到精彩;琦君的思想情感虽平淡,反而让人一再回味。

  (十一)反省学习得失

  学生主动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省,将自己的学习与同学的、老师的进行比较,看看自己哪些值得肯定需要保留,哪些应该克服需要调整;同学、老师的哪些值得借鉴需要吸纳,哪些可以参考但不足为训。

  (十二)积累性美读

  1.边读边解释新鲜(陌生)字词,并一分钟之内让学生抢答意义和用法。

  家醅一马当先顾名思义

  2.诵读自己的感受到的语言优美、情感优美的语句或语段,并在其他同学面前朗诵,熟读成诵。

  (十三)比较阅读

  下面叶大春的《百衲衣》的片段,同学们比较一下两者在表达内容和表达形式上的异与同。

  小时候,我不愿意穿百衲衣,爹娘不知说了多少好话,就差没跪下磕头了。10岁那年,妹妹在灶前烧红苕吃,把柴堆烧着了,烈火忽地蹿上了房顶。娘冲进火中,没有去抢救粮食和铺盖,也没有去抱那只闹钟,而是抢出了那件百衲衣。娘的头发烧焦了,脸上被火燎伤了一大块。我啜泣着埋怨娘:“冒这么大危险抢那破衣服值得吗?”娘嗫嚅道:“值得值得!”

  在故乡,13岁就算成人了。我13岁就可以不穿百衲衣了,脱下百衲衣时,我仿佛飞出樊笼的小鸟一样自由快乐。我不知道娘仍然珍藏那件百衲衣,她真以为我能平平安安地长大,都多亏了灵验的百衲衣。她很感激百衲衣。在我考上大学进城时,娘把百衲衣放进了我的行李箱里,说:“要出远门了,带上它,让它庇护你,提醒你:你是吃千家饭穿百衲衣长大的山里孩子,要好好读书,替山里人争气!无论你走到哪里,干什么事,都不要忘了山里人!”

  后来,我结识了一位民俗学家,便向他谈起穿百衲衣的风俗。民俗学家说:“按照风俗习惯,穿百衲衣的孩子长大后,父母要向当年讨过布的人家还情的。你家还情了吗?”我惊诧:“怎么还情?”民俗学家说:“一般来说,讨过布的人家得还一截能做一件衣服的布。”我恍然大悟:难怪我满13岁那年,娘通宵达旦地纺线织布,原来娘已经悄悄替我还情了!

  我想,这获之碎布、报之衣料的百衲衣风俗,多像“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古训呀!

  (十四)每人说一句结束语

  学生和教师每人说一句结束语,表达自己的学习收获或学习感受。

  (十五)教师推荐课外阅读篇目

  课外阅读推荐篇目琦君的散文《桂花雨》《细纱灯》,进一步感受作者浓浓的思念。

语文的教学设计7

  培英文武实验学校“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学科

  语文

  地点

  二年级1班

  课题

  4.《田家四季歌》

  第2课时

  执教者

  杨芝林

  日期

  20xx.9.23

  第1节

  教材分析

  《田家四季歌》是一首描写田家四季生活的歌谣,也可以说是四幅季节图。本课教学引领学生在图画中朗读,在图画中了解儿歌内容。《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篇课文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更培养了学生对语文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已经初步掌握了听说读写的能力,但识字量还不够多,语言积累刚刚起步,所以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是学习这首儿歌的主要成长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我以读书为指导,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同时通过学生配上自己喜欢的动作读一读,最终达到背诵的目的。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读所学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了解农民在不同季节的劳动内容,体会弄民的辛苦和快乐。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了解农民在不同季节的劳动内容,体会弄民的辛苦和快乐。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学习单、图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4.《田家四季歌》,请全班同学一起齐读课题。

  二、检查生字情况,巩固字词。

  1.出示课件生字

  (1)叫号识字;

  咦,淘气的生字宝宝藏到了气球里,大家还认识吗?

  (2)放飞气球;

  2.瞧,淘气的生字宝宝又跑到了词语里,大家有没有信心把它们读准确呢?

  (出示课件词语)

  (1)小组比赛读;

  (2)拍手齐读词语;

  你还敢挑战吗?

  (3)读句子;

  宝贝们读得真棒。接下来,我们系好安全带,一起走进田家生活去看看吧!

  学生齐读课题。

  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核心过程推进

  课堂发展

  三、理解课文,品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

  四个季节各有什么特点?你最喜欢哪个季节?

  第一站:走进田家的春天

  春季

  (1)指名读一读;

  (2)春天有什么特点?

  (3)拍手齐读;

  过渡:我们在春天认识了麦苗儿和桑叶儿,接下来我们去瞧瞧夏天有什么呢?

  第二站:走进田家的夏天

  夏季

  1.指名读一读;

  2.小组比赛读;

  3.找一找:夏天有什么活动?用横线画出来。

  4.思考:什么是“归来戴月光?”

  过渡:有没有喜欢秋天的宝贝,我们去看看,秋季里又有怎样的风光呢?

  第三站:走进田家的秋天

  秋季

  (1)指名读;

  (2)找一找:秋季有什么活动?用横线画出来。

  (3)男女生比赛读;

  (4)秋季里,还有什么农作物?

  过渡:最后,老师采访一下,有喜欢冬天的宝贝吗?

  第四站:走进田家的冬天

  冬季

  (1)指名读;

  (2)找一找:冬季有什么特点?

  (3)带动作读;

  过渡:田家的四季真美,接下来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儿歌吧。

  三、齐读全文,指导背诵。

  1.配乐齐读课文,感受田家四季的美。

  2.这首儿歌把四季写得这么美,如果能把它背下来就更好了。

  (1)小组合作背诵;

  (2)教师引导背诵;

  (3)小组挑战背诵;

  1.学生读第一节;

  2.学生回答春天的特点;

  3.学生读第二小节;

  4.学生回答夏天的活动;

  5.学生回答是“归来戴月光?”

  6.学生读第三小节(读出开心的语气)

  7.男女生比赛读;

  8.学生回答秋季的活动;

  9.学生回答冬季的特点;

  10.学生读第四小节;

  1.学生齐读课文;

  2.学生多种形式背诵课文;

  正确、流利地朗读,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拖读、唱读,要杜绝。培养好的语感,从有感情地朗读开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富有个性的学习强调真实体验和个性的感悟。这一环节,我尊重学生的个性需要和体验,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小节进行朗读。

  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开放、生动有趣、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四、总结提升

  1.勇士小闯关;

  2.《四季歌》舞蹈;

  3.回顾板书,课堂小结。

  四季的景色多美呀!希望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够善于观察,发现生活的美。

  课堂上设计适当的练习,培养学生爱动脑的习惯,思维导图板书简洁清晰,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对一节课重点知识的记忆。

  板书预设

  田家四季歌教学设计

  四季歌教学设计

  《四季歌》教学设计

  二年级田家四季歌说课稿

语文的教学设计8

  学习目标:

  1.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学习难点:

  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阅读要求

  1、(播放《好汉歌》,由电视剧主题曲导出名著《水浒传》。)

  2、请一名学生来介绍《水浒传》。

  3、《水浒传》中有一百零八条好汉,你认识几个?(引出武松,揭示课题,板书:20.景阳冈。)

  4、指名读课文前的导语,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导语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屏幕出示)

  (1)认真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

  (2)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3)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二、根据阅读要求,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提示:“这酒真有气力”──这酒很有劲;“筛一碗酒”──倒一碗酒;“吃酒”──喝酒;“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武松只顾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乱踢。

  2.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批注的好习惯。

  三、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

  1.学习汇报: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武松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找出相关段落。

  (课文的8~12自然段写“武松打虎”,除此之外,1~4自然段主要写武松在酒店喝酒,5~7自然段写武松上景阳冈。)

  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引导学生抓住武松打老虎的几个回合里,描写双方动作的词句进行比较体会。

  ①男生读老虎,女生读武松,看看老虎怎样,武松又怎样。一人一句对读。边读边画出描写武松动作的词和句子。

  适时板书:扑——闪

  掀——闪

  剪——闪

  刚才这一段谁比较厉害?(老虎)

  ②请左边这两组读老虎,右边这两组读武松,看看这回谁厉害?

  适时板书:兜——抡劈

  扑——跳退

  搭——揪按

  挣——按踢

  刚才这一段谁比较厉害?(势均力敌)

  ③最后谁占上风了?(男生读武松,女生读老虎)。

  适时板书:没力——揪打

  不动——棒打

  3、一字“论”英雄:

  屏幕出示:武松,你真( )啊!

  师提问:你是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4、品句子,“识”英雄:

  a、那只大虫双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

  指导:①“蹿、掀、吼”写出了虎的气势,虎的声势,写虎是为了写人,虎如此有气势,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也不得。这是反衬的手法。衬托出武松的勇。

  b、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读出武松的勇敢无畏。

  c、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突遇大虫的“一扑”、“一揪”、“一剪”,他的对策是“躲闪”、“闪在青石边”、“闪在大虫背后”、“闪在一边”……

  品“闪”:一段话里连用了许多个“闪”字,能否换成“躲”字呢?

  (“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准确刻画了武松在遭到大虫的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的动作。“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而“躲”却显得很被动。这样,充分说明了这一个连一个的“闪”字,绝不是重复、雷同,而凸现了武松的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5、小结:

  在描写武松打虎的段落中,作者用了“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动词,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过人的高大形象。

  6、交流、品读精彩语句。

  ①学生自主朗读描写武松打虎的语句,进一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并把自己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句子多读几遍。

  ②小组内交流:选择自己最拿手的一句读给同学们听。

  ③全班交流:比一比,读一读,看谁最像武松。

  7、小组讨论:这一部分是通过什么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

  四、纵观全文,全面认识武松个性。

  1.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打虎前喝酒,和店家的对话,自己的心理活动。)

  2.快速默读这一部分,画画相关的句子,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

  3.引导,并板书:

  豪爽、倔强、勇敢、酒量惊人、胆量过人。

  4.你是通过哪些句子体会到武松具有这些特点?

  5.这些内容和武松打虎有什么关系?(师生交流)

  五、课外拓展

  1.推荐学生阅读《水浒传》。

  2.一英雄,一故事,筹备开展“水浒传英雄故事会”活动。

语文的教学设计9

  教学目的:

  1、通过预习使同学能了解澳门的有关知识

  2能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能有感情的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学生自己分析为主,老师加以指导和总结

  教学步骤:(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同学们,我相信刚才的旋律你们都十分熟悉,他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那你们想一下,国歌在什么场面之下演奏最能感动人呢?(同学回答)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其实你们刚才听的国歌曾经就在澳门回归的现场演奏过,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在澳门回归的那一天,你门都举行了哪些活动啊?

  二的确,在那一天的中国处处是欢歌笑语,但是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在这之前澳门同胞们都过着怎么样的生活呢?下面我们就追随著名诗人、学者闻一多一起去感受一下当时澳门同胞的苦难和抗争!

  三朗读课文,找出诗歌中你们认为最具震撼力的词语和句子,在文中划出来并说明你们的理由。

  太久了/依然/梦寐不忘

  四再把课文朗读一遍,结合文中插图分析图中那些画面给你的感触最深?

  面容憔悴但目光坚定的学者

  面容狰狞且趾高气扬的侵略者

  阴森森的铁制的刑具

  五为什么这些东西会给你震撼呢?

  学者既是闻一多的写照,也是广大澳门同胞的写照

  侵略者和刑具是澳门同胞受苦受难最好的见证

  六同学说的都不错,那请你们在把课文读一下,然后思考:

  1.从你们的震撼中可以发现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见前面的古文)

  2.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加强这种表达效果的呢?(通过拟人手法,把祖国比成母亲,通过最普通但是又最感人的母子之情来增强这种表达效果)

  七看来同学都已经对诗歌的感情有了一定的了解了,题目既然是“七子之歌”那我就请哪位同学唱一下?

  八和书后面的光碟上的录音对比,说说你认为哪一首最能体现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各抒己见)

  同学唱的:感情直露

  光碟上面的:委婉曲折

  九在社会各界的关怀之下,澳门、香港已经顺利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那你们想一下,闻一多的“七子归来”之愿望实现没有啊?(台湾)

  十确实,当其他六子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安然入睡时,台湾正隔着台湾海峡孤苦地望着自己的母亲,台湾回归我相信也是各位同学最大的愿望,那我们假设明天台湾就能回到祖国的怀抱了,作为漂泊多年的游子,它最可能说的话是什么?思考几分中,用最简洁的话说出来。

  十一同学门说的都不错,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台湾之回归一定回实现,让我们静静地等待着吧!!这一节可就上到这里,下课!

  作业设计:

  思考:澳门的回归对祖国和澳门本身有那些巨大的影响。

语文的教学设计10

  【教材简析】

  《台阶》是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是李森祥的一篇短篇小说。本文通过描写父亲终年辛苦,经年累月,准备了大半辈子,终于建成了一栋有九级台阶的新屋。而新屋落成了,身体垮了,人也衰老了。反映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父亲那辈的农民,为了获得地位,赢得尊重,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作者同时也赞美了父亲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表达了亿万农民渴望提高生产力、改变农村经济落后状况的心声。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情节。

  2、分析父亲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3、关爱父亲,感受父辈一生艰辛却不知累的伤感。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2、3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通过自己查词典,扫除字词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上课之前,大家先来欣赏一段视频。 (播放音乐视频 筷子兄弟的《父亲》)

  父亲默默承担着家庭的责任,是家中的顶梁柱,经年累月的辛苦压弯了他的腰板…

  今天我们就来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感受父亲的“台阶”。

  二、自学导引:(独立自学,找出疑惑!)

  (一)通读文本——感知课文情节

  1、为什么父亲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因为父亲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台阶是地位的标志,台阶高地位就高,台阶低地位就低。

  2、父亲为了筑台阶做了哪些准备?

  捡砖、捡瓦、捡石头、存角票、种田、砍柴、编草鞋、踏黄泥

  3、新屋造好后,父亲有什么表现?

  不自在,父亲老了。

  三、合作探究(你争我辩,收获甚多!)

  (二)品读文本——分析父亲形象

  4、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研读课文,找出文中的重点语句从中分析人物形象。)

  句式:“父亲是一个 的人,表现在 ”。 (可以在文找出中最让你感动的语言或最能表现父亲个性的细节,并加以适当的分析)

  四、展示点拨(积极展示,战胜自我!)

  (三)探究文本——把握文章主旨

  1、本文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代?作者对父亲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开动脑筋,大胆的说出你的观点。各抒己见哦!)

  五、拓展延伸(目标实现,快乐无限!)

  (四)拓展延伸——倾诉心中真情

  下面的问题,任选其一。

  1、现在经济条件好了,你出人头地了,请以作者的身份给逝去的父亲写一封信。

  2、看到文中的父亲,你是否想到了自己的父亲?你想对此时正在辛勤劳作的父亲说些什么呢?请给你的父亲发一条微信。

  教师送上一首小诗: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深深的皱纹爬满额头!

  看今朝,老骥伏枥,累,奔走的身影何时作了?

  坚强的信念,支撑着无力的双脚。

  无悔的一生,播撒在无际的田郊。

  重温经典,让我们经典中介绍这节课。

  播放背景音乐龚玥的《父亲》,及歌词。

语文的教学设计11

  学习目标

  1、发现汉字规律,小结识字方法,学习自主识字,掌握“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两种识字方法;

  2、积累语言,主动积累关于春天的词语;

  3、看拼音,写句子,练习读、写基本功;

  4、在熟读背诵短文《花园果园》的过程中巩固识字;

  5、开展关于“春天”的口语交际活动。

  重点

  1、发现汉字规律,小结识字方法,学习自主识字,掌握“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两种识字方法;

  2、积累语言,主动积累关于春天的词语。

  难点

  开展关于“春天”的口语交际活动。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发现识字规律,自己小结识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我会认:

  1、出示板书(学生自由读字)

  2、小组合作学习,读后你发现了什么?

  3、集体交流:小组派代表汇报,总结识字方法。

  4、出示板书。

  5、小组学习,互相认读生字,记忆生字。

  6、抽读生字卡片,学生说一说怎么记住这字。

  三、展示台;

  1、只要我们做有心人,每天都能结识几个新的汉字朋友。

  2、小组内互相传看作业本,识记同学的名字。

  3、想认识谁的名字,你就走过去请教他吧。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积累词语,正确书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我会读。

  1、过渡引入。

  2、学生分组自由读词语,要求把字音读准。

  3、抽读词语卡片。

  4、扩展练习,你们还知道哪些和春天有关的词语?

  二、我会写

  1、过渡。

  2、看看谁最先知道我写的是什么句子?(学生自由拼读)

  3、教师范写“春”。

  4、比一比,哪个同学写的句子漂亮?(学生书写)

  5、小组互相评议,推荐写得好的同学展示。

  三、读读背背。

  1、过渡。

  2、学生自由朗读《花园果园》。

  3、小组互相读短文:写的是什么?

  4、比一比哪一组的小朋友最先把短文背下来?

  第三课时(口语交际:春天在哪里)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春天,了解春天的特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口语交际过程中,学习用恰当的语言、歌声、图画等表现春天的美。

  3.通过口语交际中的交流、评价,让学生在增强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歌唱春天。

  1.出示课件,激趣引入。(配乐课件:春姑娘笑着对小朋友们说:“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春姑娘。早就听说你们非常喜欢我,能不能唱一唱赞美我的歌,讲一讲和我有关的故事,背一背描绘我的古诗或课文,说一说关于我的心里话呢?”)

  2唱一唱。让学生用多种方法唱赞美春天的歌。(唱歌方式要多样,如独唱、小组唱、合唱等;唱歌内容要丰富,如《嘀哩嘀哩》《小鸟小鸟》《小燕子》等。)

  3.背一背。鼓励学生背诵描绘春天的古诗、课文。

  (1)用竞赛的方式,背诵课内学过的古诗、课文。

  (2)用展示的方式,鼓励学生背诵课外自学的古诗、文章。

  (3)小结奖励。

  4.说一说。引导学生说说关于春天的心里话。(可以说说发生在春天的有趣的故事,可以说说春天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也可以说说自己的想法。)

  (1)四人小组或自找伙伴组成小组在一起议一议,说一说。说的时候,鼓励用上以前学过的词语。如: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桃红、百花盛开等。

  (2)挑选一二名说得好的在全班交流。

  说话示例:

  A.春天,我们在公园放风筝,我们在树林里捉迷藏……

  B.春天是美好的季节,小学生在校园里放飞理想,农民伯伯在田野里播种希望……

  C.我喜欢春天的大地,小草发芽,百花盛开;我喜欢春天的天空,阳光明媚,晴空万里……

  二、多法并用,展示春天。

  1.出示课件──春姑娘:春天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搜集了哪些精彩的图片和文章呢?快快和同学们交流交流吧!

  2.说说春天的见闻。

  (1)小组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说说春天里自己看到了哪些景物,听到了哪些声音。

  (2)试一试,用歌词的形式把春天的见闻说出来。

  说话示例:

  A.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___________,这里有_________,还有那___________。(用《嘀哩嘀哩》歌词形式)

  B.蓝天里,有_________,树林里,有_________,小鸟、小鸟,你自由飞翔。(用《小鸟小鸟》歌词形式)

  (3)练一练,用口头作文的形式,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说出来。(个人练习,小组交流,全班展示,综合评讲。)

  3.展示搜集的图片、资料。

  (1)小组展示、交流。交流过程中,先把搜集的东西展示给同组的伙伴看,然后再向大家作具体介绍:我展示的是什么,它讲的是什么内容,我为什么要展示这个内容。

  (2)选派代表在全班展示。

  (3)评一评,看谁展示得最精彩,评出最佳选手。

  三、创造想象,描绘春天。

  1.出示课件──春姑娘:亲爱的小朋友,我知道你们十分聪明!课前你们不仅学唱了歌曲,背诵了诗文,还为我准备了心爱的礼物──精美的图画。现在就请你们把礼物拿出来吧!

  2.自找伙伴展示自己的图画。展示时,要向同伴们说一说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画。如果同伴们提出某些问题,要详细解答。

  3.全班展示。

  4.评出“最佳绘画手”“最佳展示者”各五名。

  四、回顾小结,增强感受。

  1.出示课件──春姑娘:我真高兴,一节课里,你们既送给了我动听的歌声,感人的故事,又送给了我多彩的图片,精美的礼物。我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2.老师导语: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向春姑娘表示感谢!同学们,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画,一首无言的诗,一曲悠扬的歌,一个讲不完的故事……让我们伸出双手,拥抱春天,把春姑娘永远留在我们的身边吧!

  3.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4.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下课。

  五、拓展活动。

  1.与同学们一起动手,把课堂上展示的精美图片张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里。

  2.搜集、阅读描绘春天的图画、诗文,与同伴合作,以《迷人的春天》为题目编一本图画诗文小集子

语文的教学设计12

  活动目标

  ①通过此次活动,沟通课堂内外,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的语文现象。使学生充分认识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②引导学生搜集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最新鲜、最活泼的语言现象。初步树立汉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

  ③通过写作练习,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语文世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写出自己对社会生活中语文运用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活动重点

  ①搜集语言现象并归类整理。

  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课前准备

  ①布置任务,学生分组。学生可自由组合,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进行。

  ②利用国庆节搜集资料,调查、筛选、梳理,把同属于一类型的资料编在一起。

  ③将资料整理成PowerPiont讲稿或将小组资料整理文字材料。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广告导入

  通过一个有趣的广告阐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有这样一则奶粉广告:“没有加进什么,不过提出水分。”

  这则广告从反面人手,从具体的制作过程人手,用形象的语言来表示,在一句“没有加入什么”表现了产品之纯,后一句用“不过”急转,进一步表现出产品纯还不够,还必须没有水分,突出了“粉”的特性,语言简练,12个字中有转折,有波澜,文字浅显但具体形象,初看语不惊人,细品则回味无穷。

  漫游语文世界教学设计2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二、观看录像

  三、小组确定活动目标

  ①广告集锦:

  信心型 功用型 对比易记型 超常搭配型……

  ②校园风:

  精选校园流行语,如:哇噻——、酷毙了! 帅呆了! 咆一一

  ③口语荟萃:

  选取有代表意义的方言整理分类,与普通话对比并寻找规律。

  ④街头巷尾:

  将店名、招牌、标语的用语分类,阐明自己观点。欣赏优秀的店名如家乐福。

  ⑤对联集粹

  根据语言的特点,了解对联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

  ⑥歇后语

  了解常用的歇后语,及其蕴含的语言特点。

  四、小组成果展示(一课时)

  展示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肯定同学们的实践,对于同学的思考给予高度赞誉。

  五、活动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初步掌握了查找资料的方法,搜集了家庭、校园和社会生活中最新鲜、最活泼的语言现象,沟通了课堂内外,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六、布置作文,任选一题,按照要求写作。(一课时)

语文的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了解六组反义词。

  2、把句子的意思说完整,和了解如何把句子写形象。

  3、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中奥秘。

  4、培养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发现汉字的结构规律。

  5、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六组反义词。

  2、把句子的意思说完整,和了解如何把句子写形象。

  3、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中奥秘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六组反义词。

  2、看图读词,理解词义并积累词汇。

  3、复习巩固本单元的内容。

  4、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中奥秘。

  教学重点:

  1、了解六组反义词。

  2、看图读词,理解词义。

  3、复习巩固本单元的内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从各方面积累词汇,并能比较两组句子的不同。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

  1.师:生活中有许多词的意思正好相反,你们能举出几个例子吗?

  2、读一读文中的反义词。

  3、指名小老师带读,全班齐读。

  4、把“——”都换成对字,再读一遍。

  二、看图读词语。

  1、看图,图上画了些什么具体指导学生说清楚,完整

  2、教师相应出示词语。

  3、男女生合作读词语。

  三、连一连,读一读。

  1、师:一年有四季,每季的景色都不一样。谁能来说一说呀:(春夏秋冬)。

  2、看书,并连一连。

  3、指名读一读句子,全班齐读。

  四、读一读,比一比。

  1、小黑板出示句子,自由读句子,用笔画出不同的地方。

  2、识一识句子,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赛一赛看谁读出其中的特点。

语文的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分辨字音,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鼻音和边音。

  2、比较形近字,字的偏旁归类。

  3、读词读句,巩固识字和积累词句。

  4、读背古诗,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分辨字音,比较形近字,学古诗《画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会连

  1、观察本题,讲要求,自己先做,然后全班交流。

  2、小结:要区分平舌音、翘舌音,鼻音和边音。

  3、做“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来巩固本题。

  八名学生手拿声母卡扮成青蛙,18名学生手拿生字卡片扮成小蝌蚪去找妈妈。

  二、读读比比

  1、看题目,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上下两组形近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上面三组字都是一笔一差,下面三组字都是独体字加偏旁。)

  2、选一组进行音形义的比较,突出字形的比较,然后口头组词。

  3、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其余几组形近字的比较,并组词。

  4、小组派代表,自选一组来交流。

  三、我会找

  1、创设情景:瞧,苹果园到了!谁在干什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2、同桌分工,帮图上的小朋友“捡苹果”。

  3、同桌展示“找”的苹果,并读一读。

  4、再贴上几个没写字的苹果,让学生在苹果里填上在生活中认识的带有“”的字,想想该放进哪个篮子。

  第二课时

  一、我会读

  1、谈话:我们做个“过独木桥,夺红旗”的游戏。展示独木桥,桥上有许多“拦路虎(词语)。只有读准它们,才能“过桥夺旗”。

  2、把词语分成几部分,做过桥夺红旗的游戏。

  ⑴指名个人“过桥”。(一个读一排词语)

  ⑵四人接力“过桥”(两排词语)

  ⑶男女接力比赛“过桥”(所有的词语)

  二、读读说说

  1、过了“独木桥”,我们又到了“我会读读说说”的游览区,我们读什么,说什么呢?(让学生自己发现)

  2、读句子,学生练读,指名读

  3、引导学生认识“什么地方有什么”的句型。

  4、指导学生把第二句的“什么地方”用“﹏﹏”画出来,用“──”把“有什么”画出来。

  5、变句子说话: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我家门口有____”,“江上有 ______”。

  6、把第三句话补充完整:屋子里有(指导用准数量词)。

  7、扩展练习:河上有______________。海边有______________。

  树上有______________。公园里有______________。

  教室里有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_。

  天上有有______________,还有什么______________。

  三、读读背背

  1、看图,说说这只公鸡美吗?你喜欢它吗,为什么?

  2、读古诗《画鸡》

  ⑴借助拼音读古诗

  ⑵四人小组互相读一读

  ⑶指名读,学生评价

  ⑷小组赛读

  3、背诵古诗

  四、作业,挑战题:

  1、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有__________,有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

语文的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

  1、本文写了丁丁看彩虹和造彩虹的时,课文有五个自然段,共是一个句子。课文按“雷雨后出现彩虹,丁丁看见了,叫爸爸看彩虹,爸爸给丁丁造彩虹,丁丁学习造彩虹”的先后顺序,记叙了丁丁和爸爸造彩虹的事。

  2.课文告诉了学生形成彩虹的知识,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态度积极,思想端正。由于听觉障碍,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较难,从而影响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还没养成,课前预习习惯较差。小组学习力有提升,一帮一学习效果较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十一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常用的词语说、写句子。

  (2)正确观察插图,理解句子的意思和句与句的联系,理解课文内容,是学生初步懂得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培养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观察力。

  (3)能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和默写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图,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懂得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培养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初步懂得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造彩虹环节的基本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现在等已经消失喝含喷雾试橙

  二、揭题引入

  大家看过彩虹吗?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几幅彩虹的图片。(欣赏图片)说说彩虹的样子。

  过渡:彩虹很美,它是大自然的杰作,你们会不会创造彩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我相信学完课文,你们一定会创造出一条美丽的彩虹。

  三、新课学习:

  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彩虹在什么时候可以看见?

  (1)什么时候出现了彩虹?回忆雷雨后天气怎样?(雷雨过后。天气有阳光、很潮湿、空气清新)

  过渡:彩虹是美丽的,它会一直挂在天空吗?(不会)它会消失的。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提问:丁丁看见了彩虹说什么?重点分析“啊!”什么语气(兴奋、高兴、激动)指导朗读,有表情。

  (2)爸爸看见彩虹了吗?从哪儿看出?(彩虹已经消失了)

  理解“消失”:没有了,不见了。

  过渡:这么美丽的彩虹,爸爸却没有看见,真可惜,真遗憾啊!让我们读丁丁说的话。

  (3)丁丁心情由先前的高兴变为现在的失望、遗憾,让我们再读第二段,让老师从你的语气和表情的变化中体会到丁丁心情的变化。

  3、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爸爸没看见彩虹,丁丁很失望,爸爸是怎么做的呢?

  (1)自由朗读第三段,思考:爸爸怎么做的?找出句子。

  “爸爸喷去。”

  (2)齐读句子,找出写爸爸动作的词语(喝、含、背、喷、拿)板书:背向太阳、喷水)

  (3)面对太阳行不行?在不同地方贴太阳图片理解“背向”的意思。

  (4)表演读,一人读,一人表演。

  (5)总结造彩虹的条件:我们背对太阳喷水,喷出的细雾中就会出现美丽的彩虹。

  (6)为什么爸爸会造彩虹呢?(课件出示知识窗)

  过渡: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让我们来造彩虹,先看丁丁是怎样学爸爸做的。

  4、学习第四段。

  (1)看图:丁丁在做什么?细雾中出现了什么?

  丁丁一手拿着杯子,嘴里含着水,背向太阳喷水,细雾中出现了一道彩虹。

  谁来读读第四段?

  过渡:看,丁丁造的彩虹多美呀!真是太神奇了,太令人惊喜了,带着这种惊喜齐读最后一段。

  (2)“啊!”心情怎样?(惊喜、高兴)

  (3)彩虹有什么颜色?彩虹有五颜六色的真美丽。

  四、总结:

  大自然很神奇,能造出美丽的彩虹,但是,只要我们善于观察,肯动脑,收集资料,明白其中的道理,我们也能造出像丁丁爸爸一样造出彩虹。孩子们我们喷出的是水,为什么会变成五颜六色的彩虹?希望大家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多看课外书籍,一定会从中找出答案。

  板书设计:彩虹

  背向太阳

  出现看造

  (雷雨后)喷出细雾

【语文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教学设计01-06

《语文活动》教学设计11-27

语文教学设计08-11

《语文园地》教学设计07-21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2-11

小学语文优质教学设计11-24

《语文天地三》教学设计07-21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07-21

《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06-14

《语文乐园一》教学设计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