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三国演义读书指导课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国演义读书指导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三国演义》,了解三国故事,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学会通过曲折的情节、生动的语言文字来评析人物的方法。
3、通过评析人物,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思辩能力,并学会全面认识人物。
4、学会归类积累语言材料,丰富语言。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影片,导入课题。
1、《三国》演义中“三国”是哪三国,他们的君主分别是谁。(出示三国地图)
二、比比谁是“三国”小灵通
1、《三国演义》中有很多与“三”相关的故事,猜猜这些故事的主人翁都是谁。
2、课件出示相关故事,学生回答故事的主人翁。
3、简介:据有关资料记载,三国人物有1200多,有名有姓的大约400人,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有数十人。
出示课题:说三国、品人物
4、你还记得哪些人物,比一比谁记得的多。
三、重点人物品析
(一)诸葛亮
1、分词单个出示相关成语,猜猜他是谁。
苟全性命、欲擒故纵、如鱼得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了解诸葛亮的外貌特点
(1)看图,说说诸葛亮的外貌
(2)出示书中描绘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3、过渡:谈到诸葛亮,你印象最深的故事是什么。
学生谈到《三顾茅庐》时师相机点评:对。诸葛亮出山辅助刘备,准备统一中国。刘备有了诸葛亮的辅助,可以说是如鱼得水。
但是刘备对诸葛亮的尊敬,却让张飞、关羽甚是不快。而后来的哪些事情事情却改变了他们的看法。
4、提起诸葛亮,人们必然会想到“空城计”这个故事。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这样说过:兵法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可见,诸葛亮用兵之神也。
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个精彩的故事,分步出示《空城计》
A、看到这段文字的描写,你觉得此时诸葛亮所率领的蜀军面临着怎样的境地。
B、看到诸葛亮这样的安排,你心里产生了什么样的疑问。
C、司马懿为什么选择退兵。
D、读完了整个故事,用几句话来赞一赞诸葛亮。
E、 小结,通过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细细品味,我们可以更加清晰的了解一个人物,读书就该这样读。
5、有关诸葛亮的精彩故事可以说是如数家珍,诸葛亮的一生也是富有传奇的一生,有人用一幅对联生动概括了他的一生。
一对二表三分鼎、六出七纵八阵图
(二)关羽
1、出示相关故事,猜猜他是谁。
水淹七军、单刀赴会、千里走单骑、许都护嫂、华容道义释曹操、夜走麦城
2、说说关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出示:温酒斩华雄
A、品析文字精辟之美,感受人物神勇。
B、指导朗读
4、就是这样一个神勇无敌的关云长,另曹操求贤若渴,面对曹操丰厚的条件让其归附,关羽报之的是“忠臣不侍二主”的回绝,忠心一片,苍天可鉴。
也许,自桃园结义的那天起,关羽就已把自己交给了大哥,那是对大哥的情份,及至以后随之演化成对君主的忠义。被困麦城,这位凛然的汉子面对说客,说出了让人热血沸腾的辞令:(出示)
“吾乃解良一武夫,蒙吾主以手足相待,安肯背义投敌国乎。
城若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汝勿多言,速请出城,吾欲与孙权决一死战。”
A、用成语概括画线部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名垂青史)
(指名读、齐读)
5、关羽走了,带着情义走了,留下了一段故事,一段我们传诵着,后人也一样会去传诵的故事。
(三)曹操
1、出示相关词条,猜猜他是谁。
他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奸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
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
2、曹操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这些互相矛盾的性格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真是不可思议。
想更清楚的了解一下这个看似矛盾的人吗。看看当时的人是怎么评价他的。
3、出示相关评价。
周瑜评价曹操:“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
荀彧和郭嘉评价曹操:知人善任,唯才所宜。
许劭评价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鲁迅评价曹操:曹操是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个英雄。
易中天评价曹操:奸诈中有坦诚;猜疑中有大度;残暴中有温柔;真小人大英雄。
4、看来想要全面的了解一个人,评价一个人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从不同的方面,从不同的时代来评价才能比较客观公正。
四、总结
音乐再次响起,总结学法。
【三国演义读书指导课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微课教学设计08-09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05-19
心理课教学设计范文12-19
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05-20
小学心理课教学设计12-11
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01-30
班会课教学设计07-20
体育课教学设计04-21
阅读课教学设计01-02
音乐课教学设计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