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24 10:09:0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精品2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精品2篇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1

  一、文章总体说明。(确立目标的原则)

  本单元主要选取反映当代社会的文章,折射时代的风貌。通过体味他人对人生的体验和思考,进而丰富社会知识,加深情感体验。

  这是一篇借物抒情,寓理于物的写景散文,通过写十多年前后的花开的不同景象,赞美生命的顽强和美好,表达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人应当积极向前的决心。

  单元教学目标:整体感悟课文,理清脉络提炼主旨,学习比较阅读。

  《大纲》中关于阅读文学作品的要求是:初步欣赏作品的形象和描写,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感受课文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作者的态度和观点,体会课文中的一些句子的深层含义。

  二,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目标。

  1、借物抒情,托物寓理的方法。(难点)

  2、扣住物的特征,以优美的语句来写景物的方法。(重点)

  ※能力训练目标

  1、遣语造句

  2、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德育训练目标

  感悟生命的美好,顽强,永恒,热爱生命,珍惜时光,努力学习。

  三,媒体设计。

  1、配乐朗读带。情感的陶冶,体现美育。

  2、图片投影。或实物展示。以视觉的形象性和直观性来再现课文。,易使学习者获取丰富的视觉表象,有利于对的识记。(说明:因为许多学生不了解紫藤萝为何种植物,在教习如何状物时也最好有图片或实物的展示。)

  3、迁移阅读或词句揣摩练习:加深对主旨的理解,品味优美的语言。

  四,难点突破。

  (一),通过了解背景,整体感悟课文,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写紫藤萝到底要表达什么样的中心。)

  1、了解背景对感知课文主旨的重要性。

  文章总是针对某种现象,某个事情,某种目的而写的,可以从写作背景入手,去把握思想感情。提供背景材料助读,使学生能扩大视野来看问题,帮助或辅助介入阅读的情境。弄清时代背景和文章内容的关系,了解文中的事件和人物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之下产生的,活动的,写作的意图是什么。同时,文章中有所谓“生死谜,手足情”“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不提供一定的资料,很难理解主旨。

  2、方法:

  让学生收集有关作家生平,尤其是写作此文的背景材料,(利用图书馆或网络)

  印发作者的《哭小弟》

  注:在此基础上思考写紫藤萝瀑布到底要表达什么中心。

  (二)在对物的描写中理解主旨。

  1、状物抒情类文章的特点。

  通常不为状物而状物,或借物喻人,赞人;或托物寓理,托物言志(将深刻的思想寄寓在具体的浅显的常见物中),因此往往并不直接将这种感情说出来,而渗透在对某一物描写的字里行间。文中通过对比写了十多年前后紫藤萝的盛衰。用以类比人生的遭遇。

  2、方法:

  (1)用圈画勾点关键词,比较当时看到的紫藤萝和十多年前所见的紫藤萝的不同特点。

  1982年:辉煌,流动,欢笑,生长,活泼热闹……不只在眼前,也在心上流过~~~有着旺盛的生命活力。

  十多年前:傍枯槐,稀落,伶仃,察言,试探~~~~胆怯,没有自我、辉煌

  (2)就特定历史时期的简要背景介绍。体会花和人的命运的相似性。(为什么要写十多年前门外一株紫藤萝的衰颓零落,作者如何将它和命运连系在一起的。)

  萧杀的政治气候禁锢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追求种花养花是小资产生活的情调,追求享乐是生活腐化的堕落表现。人们惶惶不可终日。

  以花喻人,以它的遇难,含蓄写出下年浩劫给作者家庭带来的磨难。

  (3)讨论,它的由衰而盛说明了什么,蓄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

  一荣一枯,正昭示了生命的价值和希望的可贵。凋零后的紫藤萝并未枯死,那顽强的根,纵然饱受摧折也孕育着希望的种子,随时准备破土而出。,表现它有生生不息的顽强的生命力,只要有种子在,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被毁也能重生,苦难过去,又恢复了生机,人亦如花。小弟虽然身患绝症,但人类的生命长河并不因某个人的逝去而停止流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只要有真情在,许多失去的还有再来的时候。人生在世,纵有艰难险阻,可长河是无止境的,暗礁,险滩又怎能阻碍人生之航船驶向彼岸呢。

  (三)通过分析状物中的抒情和议论(文眼),来理解主旨。

  1、抓抒情,议论句对理解文章中心的重要性

  阅读贵在抓眼,文眼是作者感情升华的表现,常常蕴含着作者写作意图,在整篇文章中起点明题旨,深化主题的作用或者能奠定作者的感情基调。具体来说,记叙文中的文眼常是议论和抒情的部分,有画龙点睛的功效。

  2、方法:

  首先比较开头和结尾作者的不同情感。

  看到紫藤萝而感到意外因而“停下脚步”时,心绪仍有“焦虑,悲痛”,最后却“加快了脚步”,心情已然豁然开朗,振作精神而迈步向前了。

  接着讨论:这种情感心绪的变化是紫藤萝带来的,那么,它究竟带给作者什么呢。(说明,由此引导学生找出流露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揣摩关键词句的含义,把握文章的主旨)(1)我……觉得这一条……生的宁静和喜悦。

  (2)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便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四)拓展阅读,讨论,以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1、同《敬畏生命》和《热爱生命》的比较阅读。(见附纸)

  比较阅读的重要性。

  找出并品味文章的异同点,或就题材,主题,体裁,内容,或从结构,技法,语言,修辞…比较,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准确的把握中心,提高分析和理解的能力

  参考:主旨都写对人的生命的思考,对人生的体验,对生命的领悟。都是散文。但前两篇的题目都直接反映主旨,而本文却只表达对象,而不反映主旨;就其内容而言,第一篇重在抒情,揭示人洞察到的生命本质,第二篇重在说理,告诉人们怎样对待生命。本文为托物喻理,明写紫藤萝的生机勃勃,实为歌颂生命。

  2、迁移阅读阅读《金色花》(同为状物寓理的文章,通过对金色花的描写,运用对比的手法,要揭示这样一个道理:美一旦和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全文如下:

  偶然看见人家阳台上花草缤纷,很是艳羡,激起我栽花的兴致。我从朋友家弄了一些花草来,海棠,月季,文竹……开始还能记得浇水,松土,但到底很难始终不渝。我这才意识到,栽花并非什么闲情逸致,完全是勤快人的事情。

  只有仙人掌活了下来。

  无论是阴晴雨雪,也不论是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色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着阳光和空气。

  可这并未给我欢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是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强呢?对开它的存在,我不再关心。

  许久后的黄昏,我倚着阳台远望,无意间瞥见这仙人掌,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地凛凛叉开,我忍不住大笑起来。

  不是吗,且不说它的掌节怎样的歪斜,只看那绿色的掌面吧,竟皱皱巴巴,细纹密布,像一张老人的脸,我越看越觉得它丑。

  这可怕的东西,真不知道它还会怎样地疯长下去。

  谁想夏天一到,竟发生了奇迹。

  久雨后的清晨,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我感到那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定睛一看,什么?是花!

  金黄色,十二片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辉煌灿烂的光芒。

  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

  此刻,它高傲地擎立着。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要开出这样震撼人心的金色花,它不能不倾注全部的心血。

  我酸楚地流下了眼泪,我深为自已浅薄庸俗而感到惭愧。

  可以想象,这仙人掌,它曾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但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在沙漠吞掉无数娇美的花卉之后,我们还能欣赏仙人掌神奇的金色花。

  它并非一朵仅仅能使人赏心悦目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也令强者肃然起敬。

  美一旦和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

  3、结合个人生活体验,谈谈对“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的认识。

  在以往的教育观念中,更多地强调生命价值观念,而非生命本身的份量,导致学生头脑中并不认为活着是一种幸福,有的轻易地抛弃生命,为考试的一个分数,为一句批评,为老师的一个眼神,甚至于为同学的一句笑骂,其实生命的价值和生命意识并不矛盾,教育他们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使他们明白在什么东西可以和生命等价,什么东西可以高于生命,而什么是不需要用生命的毁灭作为代价的。

  参考:

  美好的事物是扼杀不了的,生活的河流必将冲决各种障碍,流向更为美好的明天。

  人生的道路是由折的,有时会遇到险滩,恶浪,但只要有直面的勇气,终会扬帆启航,到达理想的彼岸的。

  只有善于忘却生命不快的过去,融入新生活,才能体味生活的美好和快乐,历史的长河迂回曲折,但终会前进。

  五,重点的突破:

  分析景物描写方法并学习写此类文章。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讨论。

  1、描写顺序。

  观察有序,写作才有条理,这是状物的基本要求之一。简单引导学生圈出标示观察顺序的关键词:如一片,一树,一穗,一朵,即可明确由整体到局部,由远及近的顺序。由此明确景物的描写要有层次,要恰当的按照人们的观察特点有顺序地进行描写,景物的描写不能杂乱无序。

  2、结合习题一,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写紫藤萝花的特点。

  目的:让学生明白:

  要用富有表现景物特征的文字,把所托之景写得生动,要富有美的意境。

  要调动多种感官对能寓理的景物作全方位的描绘,要综合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多种表现手法。

  做法:描绘盛开的花,无非从形,色,态,味入手,作者采用了视觉,嗅觉,幻觉(通感)的写作角度,勾画出关键词句即可。因此采用填表练习并讨论的活动形式,考查学生收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如下:

  描写对象

  形状

  颜色

  神态

  气味

  角度

  一片花

  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辉煌的淡紫色

  银光

  流动,欢笑,生长挑逗。

  淡淡的芳香似乎是浅紫色的梦幻般的

  视觉嗅觉(听觉味觉)幻觉(通感)

  一树花

  一串挨一串,一朵接一朵

  闪光的

  推着挤着,笑,嚷活泼热闹

  一穗花

  上面盛开,下面待放

  下浅下深

  沉淀

  一朵花

  像帆,舱,鼓鼓,笑容

  忍俊不禁

  要绽开似的

  3、鉴赏多种的修辞手法和优美的词句。

  ※目的:让学生明确,要把理融入生动而形象和具体的画面,以情染景,情景交融,理以景作为载体,做到景中含情,情中寓理。状物的文章目的在于写形传神寄托情和意。“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作者描写紫藤萝时动静结合,虚实相映。,抓住特点,由此及彼联想,由表及里想象,采用了比喻,拟人,夸张,通感等手法来描写紫藤萝的形和神,使静态的花具有动态的美,又有象征寓意,表现的是生命的丰盈充实,顽强美好和生命的永恒这个总特征,同时也把自然的花和人联系起来。反映着人的品格。引发人们对生命的思索。

  比如

  A、作者将盛开的花朵喻为帆,帆下带着舱。还写到帆在花的河流上航行,帆让人想到人生的征途,则有奋发向上,勇往直前的喻义,又将船舱喻为笑容,则有对待人生困境的乐观主义的精神。同时,“张满了帆”,“河流”,“航行”等语,也使人联想到生命的丰盈充实和生命长河的永无止境。

  B把花比作瀑布,兼用比喻和夸张,既写出花的繁茂,又化动为静,表现生命绵延长远和灵动活泼。(先找出两者的相似点,再揣摩化静为动的好处。)

  C、写花穗时用拟人句“我在开花,我在开花”生动地表现出花的勃勃生机和儿童般的烂漫情趣。也表现乐观顽强的精神。

  D、写十多年前的紫藤萝“东一穗……试探什么。”活画出人们当时惶惶不可终日的心理,也是作者失落怅惘迷茫的心绪的关照。

  ※另外,在谴词方面,也体现着作者强烈的生命意识和对生命力的感悟和赞美。

  比如

  A、辉煌的淡紫色。其中“辉煌”原用以形容太阳的明亮,用在这指色彩的有光彩,灵动,漂亮,也表达作者对生命的盛赞。

  B、“仙浆琼露”,也蕴含着生命的甜美之意。

  C、好像那紫色“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这个词赋予静态的花以动感,形象地描绘出花色之艳,之浓。(通过和“堆积”的辩析)

  ※方法:编排语句揣摩练习。结合课后习题三。

  六、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方法:

  1、背诵,摘抄优美词句。制作词汇的积累卡片,如写花繁密,色泽,芳香的相关语句等。有意识地使学生存储以词或句子为载体的语义模式,不断积累丰富的语汇。

  2、收集有关生命意义的格言。

  3、造句或仿拟练习。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再造和运用,模仿课文语言表达上的特色技巧来进行谴词造句,虽然有似曾相识之感,却不失“旧瓶换新酒”之妙,这种练习能调动存储,锻炼能力。既考查学生对语句分析的理解,也考查灵活运用,借鉴模仿的通报力,也训练了发散思维。比如仿写,要考虑句式特点,修辞手法,设喻的前后对应等。

  例如:用“忍俊不禁”,“伫立”,“凝望”等词造句。

  语句仿写:

  例句: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

  仿写: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

  4、片断描写:

  选取一物,按从整体到局部顺序写特点,从多角度,用上修辞手法。

  七、写作训练。

  从自然生活或自然景物中发现生命的存在,并把你的感受用记叙或议论的方式写下来。写一种对你有启示的植物,题目自拟,字数500字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2

  【摘要】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掌握生动的词汇;揣摩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体会文章托物寄意,借景抒情的写法;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关键词】感知品味拓展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突出课堂的开放性和教学的弹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审美情趣;遵循语文规律,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突出学习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作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词语积累;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欣赏事物内在美的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紫藤萝花的象征意义及其主旨的显现。

  (2)难点: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

  【学情分析】初一新生入校,是他们人生道路上新的起点。集中阅读以人生为主题的课文,是十分必要的。他们可以从中受到很大的启迪,以便正确的对待自己,从容的面对未来,准确地把握人生。

  【教学策略】

  1、教法:朗读

  2、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接触过许多花草树木。大千世界,一草一木,只要你用心体会,你从中会获得许多启示。即使面对同一景物,在不同的心情下,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紫藤萝瀑布》的作者就是在自己弟弟身患绝症死后,自己面对紫藤萝花产生的感想。在这样的心情下,面对着盛开的紫藤萝,作者的所见所想又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领略一下作者独特的心理体验。

  预习反馈:

  朗读下列词语,并给加点词语注音。

  迸溅(bèng jiàn)伶仃(líng dīng)盘虬卧龙(qiú)仙露琼浆(qióng)酒酿(niàng)

  整体感知:

  1、听录音,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思考问题:

  a、本文主要从赏花、想花和忆花三个方面来描绘紫藤萝瀑布的,试给课文划分层次;

  b、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C、这篇文章单纯地是描绘紫藤萝瀑布吗?试找出文中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思考品味

  1、本文第一自然段独句成段的作用是什么?

  (分析讨论后归纳:“我不由停住了脚步”说明作者是因为心有所动而止步。“不由”在这里点了作者从沉思到惊醒到被吸引的过程。那么他为何而沉思,又被什么所吸引了?这里的独句成段,既是作者内心的反应,又为全文埋了悬念伏笔。)

  2、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然后思考

  (1)本段主要是从哪方面来描绘紫藤萝的?其特点是什么?本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本段主要是从花形来描写紫藤萝的。其特点是“像一条瀑布”。其中有总写:“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也有细写:“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溅的水花。”在语言上,本段使用了比喻和拟人,尤其是最后“每一条紫色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的拟人手法,将贬词褒用,更是写出了紫藤萝花的可爱,顽皮,和阳光相映成趣。另外,文章还使用了夸张、排比和借代的修辞手法,细腻生动有趣。)

  3、学习第三至七段

  齐读第3—7自然段,思考本段又写了紫藤萝的哪方面?如何理解作者在本段中由花的热闹写到自己精神的写作思路?

  (本段主要是描绘了紫藤萝的花色。其特点是热闹、却又沉静。作者在本段中由花色的热闹的描绘转入到花色的沉淀,沉淀的花在眼前,更在心上流动,流动的'花荡涤了自己的焦虑与悲痛,留给自己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在此作者已经由花写到自己的心,并引入了“生死谜,手中情”的思考。表现出作者对死去的弟弟的怀念,自己的情感还沉浸在思念中。其中作者把花色写得越热闹越繁盛,就越体现出生命的可爱,就如“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这样就把生命的沉淀变成了对人生生与死的思考,更写出自己内心对深层次的兄弟情的思考,显得越发感人。)

  4、学习课文八、九自然段

  齐读第8—9自然段,思考:本段从紫藤萝的哪方面进行了描写?其特征是什么?其中作者为何要提到紫藤萝的被与重生,其目的是什么?

  (本段主要是描绘了花香。其特征是朦胧与长久。在此作者写到紫藤萝的被毁与重生,其目的是承接上段的生死谜而来的。花树的生死、荣衰暗示着人生的哲理。这就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都会面对生与死的痛苦,但同样也显示出生命的无止境。)

  5、学习十、十一自然段

  齐读10—11自然段。

  (本段阐明作者从花中领悟人生意义,对花形、花色、花香进行总体提炼和归纳,由观花而生情,由情而生志。所以作者说:“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这是“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从这里,作者领悟到了人生的意义,就是无论是人生的热烈,还是人生的生死,生命对于万物来说都有着顽强与美好,它是永恒的!所以作者“不觉加快了脚步”。这里和文章开头相呼应,从“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不觉加快了脚步”,其实是写出作者思想的一个变化过程,对人生的思索过程,从迷惘、惆怅、痛苦到领悟、宁静、喜悦。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一种对生命的新的认识已进入到他内心深处,他将为这新的生命观去创造更美好的人生。

  教师总结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我们今天的学生,更要懂得生命的意义,努力学习,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拓展延伸

  训练:写一种对自己有启示性的植物。题目自拟,字数500字。

  【板书设计】

  紫藤萝瀑布

  花形——犹如瀑布赏花——如人生的美好热烈

  花色——热烈沉静想花——如人生的生死挫折

  花香——朦胧长久悟花——如生命的永恒意

  【教学反思】

  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这篇散文,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和富有抒情色彩的语调描绘了紫藤萝的外形特征,并回忆起十年前的藤萝花感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人生哲理,由此解开了缠绕心头的由于手足情、生死谜带来的忧虑与悲伤。因此,文章的内涵极为丰富。

  在全文中设置一个能一线串珠地贯起全文内容的值得学生深层探究的问题,那就是:世界上的花千种万种,为什么作者却独独钟情于紫藤萝花?这一问题的提出将会达到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学生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认真阅读文本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回答。如花的外形之美,由花得到的感悟之深,甚至还可以结合写作的时代背景及花的象征意义,说出自己的感受。还可以从组成瀑布的花朵上来开掘课文的潜在的意义。而本文的主旨就在这样的不断的深入对探究中,逐渐的揭示出来。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04-24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07-17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06-24

(热门)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09-01

读《紫藤萝瀑布》有感04-23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04-15

紫藤萝瀑布的读后感07-29

紫藤萝瀑布读后感04-29

紫藤萝瀑布读后感[精华12篇]03-20

杯子的设计教学设计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