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语文迷>教学文档>教学心得> 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

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

时间:2024-05-31 13:57:25 教学心得 我要投稿

[集合]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3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集合]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3篇

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1

  我阅读了《浙江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规范和建议》,现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际,谈几点体会。

  识字、写字教学。

  低年级要牢牢抓住识字、写字教学这个重点,帮助学生认记生字,认真地做好写字的指导。并逐步过渡到中年级学生的自主识字,加强识字的交流,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作为低年级的语文老师更应该把写字的起始教育抓好,重视写字教学,低年级要利用课内时间指导学生写字,指导学生写好汉字的基本笔画,掌握汉字的笔顺规则和结体规律,把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笔画、笔顺、结构难以把握的字,教师要范写。重视培养学生写字的兴趣。

  这是我的一些做法:

  1、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格子。为了让一二年级的学生更好地把握汉字的结构,因此都在田字格里进行书写。有的学生并没有真正认识到田字格的重要性,觉得只要放入田字格内就行,至于怎样放,就无所谓了。其实,把字放入田字格放得合不合适、大小规格是否合适,也是极其重要的,这关系到以后写字能否写均匀、写美观。那么,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让他们如何处理字与格子之间的关系呢?我总是生动地把“田字格”比喻成“字宝宝”的家,告诉学生,每个生字宝宝都很漂亮,它们也有自己美丽的家,我们怎么样才能让它住得安稳呢?你想不想让这个字宝宝住得舒适呢?听到这些话语,孩子们就会有意地去观察,主动地去发现,此时,我觉得远比教师讲解更易于接受。有时,孩子会把字写得太靠上,我会提醒他:“瞧,字宝宝都顶住天花板了,多难受啊!”孩子总会羞涩地一笑,悄悄地擦了,认认真真地再一次进行书写。经常性地这样提醒,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明白了,字应该放在格子中间,而且四周应该留出一定的空隙,才是最合适的。

  2、引导孩子观察字的结构。汉字是方块字,分类后不外乎那么有限的几种结构形式,每种结构形式的汉字在布局上有其各自的特点。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的`笔画结构,看字的大小、高矮、宽窄,观察得越仔细,写字就越有把握,写出的字才能结构匀称,搭配合适,端正整洁。一开始由教师讲解,然后慢慢扶着学生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这一类类不同结构的汉字在布局上的特点,因为只有学生自己发现的,才能是学生已经消化认识的。例如在分析上下结构的“罢”字,除了引导学生说出上窄下宽,上短下长,我还让学生观察“下面部分”为什么宽,靠哪一个笔画写宽的,学生一目了然地就看到“去”的第二横,学生也就很容易地把下面部分写得协调了。有的时候,笔画之间的相互避让,老师也可以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例子讲给学生听。通过这样不断地引导,学生的自我观察能力就越来越强,渐渐地,学生就能独立写好一个个汉字了,随着年级的升高,教师的指导也就逐渐减少,让学生在自悟中提高。

  3、引导学生进行字的比较。在练习写字时,老师可以把一些字形相近的字放在一起写,让他们找出字的不同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字写漂亮。如学过“日”、“口”、“中”字后,学生比较“口”与“日”、“中”三个字后,发现这几个字的共同点都是方框儿,但“口”是上大下小,“日”是长方形框,“中”也是长方形框。学生在脑海中留下比较深的印象,写字时就能胸有成竹,笔听使唤。对小学生来说,写好一个字,都是有一个由不好到好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不断地将自己写的字与范字进行对比,比出差距,找出不足,在“比”中取得进步。

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2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与学生有效沟通的重要媒介,它不仅关乎教学效果的优劣,而且也影响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的“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课堂教学语言要求语音音量适中、语速快慢适度、节奏抑扬顿挫、语流流畅自然、表意准确生动、浅白通俗易懂、形象具体生动、声音清晰悦耳和富有启迪性。这些看似朴素、基础的要求背后实际隐藏着对教师素质的挑战。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口中所讲虽然未必是心中所思,但终究逃离不了主体主观思维的控制。教师外显出的课堂教学语言与其内在的思维品质、文化修养、人格特征以及心理状态都是紧密相关的。语言的成长就是精神的成长,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内在修养,才能在日常生活和课堂教学中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语言。

  对于优秀的老师来说,他或她本身就是所教学科,这其中当然包括教师的语言,这一点在很多卓越的老师身上都有体现。比如诗化语文的践行者周益民老师。

  基于海德格尔的诗性语言观,周益民老师开启了他的语文学习诗意之旅。值得注意的是,周老师的“诗化语文”不是使语文教学诗歌化,也不是说教师的语言像诗歌一样美,而是使语文教学提升到审美教育的层次。

  周老师在“给心灵寻找一块栖息地——《小王子》(节选)班级读书会”上,立足纯洁静好的缪斯心性,结合自身深厚的儿童文学修养,带领学生围绕节选部分的核心词语“驯养”展开了一场贴近学生心灵、引发灵魂共鸣的苏格拉底式对话。周老师与学生就“小王子说的驯养与我们原先认识中的驯养意思一样吗”、“驯养容易吗”、“在驯养中,到底是狐狸改变了小王子,还是小王子改变了狐狸”三个贴合学生学习需要又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展开了对文本的探索,让学生在对重点文段的反复阅读中明了:驯养其实是相互依存、相互需要的爱,驯养需要仪式、沟通、爱、耐心、深刻了解对方和承受痛苦,驯养是双向的`,小王子和狐狸相互驯养了对方。在此基础之上,周老师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这世上真的有小王子和狐狸吗?学生的回答不尽相同,周老师并没有给出固定的答案,而是引领学生穿越时空,通过阅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等几句古诗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音乐、人与事业等都可以相互驯养,这中间体现的是相互的需要和爱,双方都能收获来自驯养的幸福。教学的最后,周老师鼓励学生从小王子与狐狸中任选一个角色,想想他们的内心,写几句话,然后讨论交流,从而使学生对核心词语“驯养”的意义有更深刻地把握。

  周老师在这节课上所体现出的教育智慧不仅体现在他独到的文本选择上,更体现在他以孩子的天性为基石,通过提出富有引导性、启发性、趣味性、教育性的问题探究文本背后隐藏的人性哲理。这些外显为问题的课堂教学语言,无不体现了周老师准确的主旨把握、灵活的教学技巧和深厚的文学修养,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教师唯有做到以内养外、内外兼修,才能气质如兰、口吐珠玑。

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3

  《语文课程标准》之处,“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其实语言文字反映的是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汉字是我们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构形特点和表意功能不仅是单纯的文字符号,而且还具有很强的文化属性。这段时间正好在进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我选择的一门专业课正好是和汉字有关,即人文知识讲坛之汉字趣谈。经过学习,我发现其实从昔日象形的甲骨文到今天的文字,汉字的表意功能始终没有发生改变。我们只要认真学习,你会发现汉子的本身就是艺术,每一个汉字好似一幅惊巧的构图,方方正正,结构严谨,具备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和艺术内涵。书中提出一个观点:我们的识字教学,不应该局限于了解文字本身的简单含义,而是应该透过这些简单的符号来对中华五千年的文化进行解读和传承。

  仔细研读这句话,我觉得作为教师的我们有责任将追求工具性和文化传承性进行统和。在这本书中出示了两个关于识字的案例:一个是用三张长短不等的小纸条摆字;第二个是利用板画的方式认识“影”字。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第一个案例老师的做法或许除了帮助学生简单地记住字形,学生就再无其他的收获了,但是第二个案例一方面抓住了汉字本身的特点,进行识字规律的渗透,另一方面注重孩子学习的特点,不进行、体现识字教学的趣味性,更为学生由喜欢学习汉字到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进而达到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这让我不由得想起这个学期听到小邱的一节识字课,课程要求识字的量非常大,但是她带着大家探求象形字的意思,让学生有识字的兴趣之后,让孩子们发现形声字的规律,并且设计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学会用这些刚学会的词。真的非常不错!我们当下的识字教学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教学形式,记得著名的特级教师薛法根说过:“字词知冷暖,语言有温度。”这个“冷暖”与“温度”无不是由汉字特有的文化魅力所焕发出来的。虽然五千年来汉字的形态在不断演变,但是汉字的表意特征并没改变。识字教学的过程不仅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使用工具的过程,我觉得还应对汉字建构意义的领略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过程。只有进行这样的.识字教学,我想才能融知识积累、能力培养、思维训练,情感陶冶、人文熏陶为一体,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兴趣才会越来越浓厚。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悉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意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我非常赞同书中所讲的一个观点:利用汉字优势,字理识字。因为汉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表意文字,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画一个故事,充满感情,蕴含丰富的文化信息,浓缩着先人的只会和思想观念。我们当代“字圣”梁启宏认为:“先贤造字,以字载道,以象示人,字形藏理,字音通意,同形同宗,同音意通。”因此在教学中,我觉得发展徐盛思维语言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了解祖国文字的无穷魅力和丰富内涵。但是这样的识字方式对我们的老师的要求很高,不仅要对字理的演变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避免传授过程中的知识性错误。

  由此,我想作为老师的我们也得不断地充电,充实自己才能给学生更多的有用的东西。

【小学语文教学读后感】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01-19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01-08

[热]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03-05

(精)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03-06

【精华】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03-06

小学语文《比尾巴》教学设计12-05

小学语文上册教学反思04-13

小学语文《画》教学设计04-14

小学语文《雷雨》教学反思04-07

小学语文的教学计划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