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记读后感
一天的生活不知不觉间结束了,你有什么总结呢?让我们今天做个总结,写一篇日记吧。日记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安妮日记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安妮日记读后感1
还原一个最真实的安妮,呈现一场最残酷的战争。
所有认为人类在无数次大灾难与迷失中会有尊严地挨下去的人,皆可以以安妮日记作为最有力的证明。
这本书以一个犹太小女孩的角度,为我们解析二战,不,为我们感受自己,感谢家人,充满信心,拥抱明天!(=。=)就在这次大战中,安妮一家为了躲避战火,全家一起逃到了一个密室中去,躲了起来,在这里,安妮兴奋过,伤心过,生气过,开心过,羞涩过,她为妈妈的偏心伤心过,为自己与皮特的聊天兴奋过,为凡。丹太太的愚蠢生气过,为大家对自己的态度无奈过,可是,她仍然是那个安妮,她也希望在听过别人对自己的意见后改变自己,她努力了,但最后她发现,无论自己怎么改变,她始终无法满足所有人,她愿意做那个真实的安妮,那个周围全是批评的声音,惊愕的表情,嘲讽的面孔,不喜欢她的人!她自己也知道,这全是因为她不听好的一面的忠告,她也希望自己变得更完美,但是大家却都不相信她,以为她在变什么戏法,哦!真是太好笑了!
“我总是家里的小丑和淘气包,做错事总是要受到双倍的惩罚;不仅要受到父母的责骂,还要受到感情上的伤害。”我很能理解安妮,的'确,世上怎么可能有令孩子百分百开心的父母呢?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学校,我都是大家眼中的小丑,无论干什么,都不会有人相信我,他们就是这么偏心!
“如果我说话,他们说我炫耀;我沉默,他们说我可笑;我回答,他们说我无理;我有了好点子,他们说我狡猾;我累了,他们说我懒惰;我多吃一口,他们说我自私,还有愚蠢,懦弱,奸诈等等……没完没了!”看了这一段,我想问,难道这个密室中就没有正常的人了吗?太恶心了吧!?
安妮是个好女孩,她敢做敢当,有勇气,有个性,有主见,她渴望的当父母的爱,不是因为她是他们的孩子,而是因为,她是安妮,她希望变得更优秀,她会更反省自己。她紧握理想,不让它失去,因为她坚信,终有一天,她的理想就会实现! 她就是她,一个真实的,有无数缺点但是很快乐的安妮!
安妮日记读后感2
《安妮日记》是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一本书,是讲述一个犹太女孩在二战期间躲在阁楼上写下的日记。这本书充分展示了战争对人类尊严和生命的摧残,以及当时犹太人所遭受的种族歧视和迫害。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安妮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她用自己的'笔记录下了生活中的点滴,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思考和情感。这种勇气和坚韧让我非常敬佩。
此外,安妮在日记中也表现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人类和平与和谐的向往,她用自己的方式传达了自己对种族歧视和战争的反思。
总之,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犹太人的苦难,也让我更加珍视生命和和平,同时也让我更加关注人性和种族平等。
安妮日记读后感3
《安妮日记》这本书的作者是安妮,她当时只有十三岁。他们一家是犹太人,当时正在进行二战于是他们一家和另外一家犹太人藏匿到一间密室里,在藏匿的两年中,安妮经历了一段美妙的恋情。后来,密室被人告发,藏匿的八人全部被抓进了集中营。把人中的七人都陆续死去,最后,唯一的幸存者——安妮的爸爸,将女儿在藏匿期间里写的这本日记出版问世,成为一本用垂不朽的日记体世界名著。这本书表达了作者对种族歧视、战争的强烈的厌恶之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在阅读《安妮日记》时,大的战争背景下,我们将得到更多的是一种温暖人心的东西贯彻始终。有一种种欢快温暖的种子萦绕在每一个角落,细节随处可见,是安妮带给周围的`每一个人。
安妮经历了快乐,期望,隐匿,抑郁,意欲,悲愤,挣扎,死亡的人生历程。安妮在日记中如实记录了两年间隐秘、艰苦的生活状况,自己的寂寞、苦闷,对现实的恐惧、憎恶,对生的追求和期盼,对未来的向往和祝愿,她渴望用年轻的激情、勇气和天性的善良拥抱自然,拥抱世界,但是战争回报给她的却是苦难和死亡。安妮在写日记的两年多里,生活困窘,她多次写到阿姆斯特丹的被轰炸所造成的恐惧,也不断谴责种族歧视,而藏匿又充满了恐怖的日常生活,在平凡中深深地打动着人心。
安妮日记读后感4
“战争”是一个多么骇人听闻的词,听到它,人们就会联想到暴力,血腥。在纳粹登上德国政坛后,进行疯狂的种族清洗,安妮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写下了《安妮日记》。
这本日记是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在二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本个人日记,它真实地记述了她与家人以及另两个犹太家庭为逃避纳粹迫害躲在密室里而度过的长达两年的隐蔽生活。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尤其对安妮这样一个好动多话的13岁女孩。单调的饭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几年不能出门、用水和去卫生间都有非常严格的限制,而且常常担惊受怕。安妮是多么的不幸啊,她只是跟我们一般大的孩子,却只能待在密室里,不能自由自在的成长,生活。但她同时又是幸运的,在这种生活条件的磨砺下,她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忍耐,学会了以乐观的心情对待每一天,逆境是人生最大的老师。虽然她在德国的逼迫下搬进了密室,可这个单纯的小姑娘依然相信着这个美丽的世界,相信人心最终还是美好的。正如她在日记中所说:“尽管人们都有这样那样的荒谬和缺陷,但我坚信人们内心的最深处都是真正善良而美好的……”。
在这些无数个黑暗的日子里,安妮迅速地成长起来,变得成熟了。她开始思考一些问题,想为祖国出一份力,同时更加向往外面的世界,可是她不得不为了逃避屠杀而继续躲在密室里,在这样的心境下,安妮愈发讨厌战争。她在日记中写道:“人为什么这么疯?”对于这个问题,所有人的心情都会感到沉重,战争让人类失去了太多太多,不只是鲜活的生命,更是人类本应该有的'善良,理性以及包容。安妮的疑问让战争那丑恶的嘴脸暴露无疑。安妮在日记中并没有多少战争的描写,不提,并不代表安妮会遗忘,或许只是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语言去描写心中的无助与悲伤,也或许她不想再触及那悲愤的回忆。
《安妮日记》用另一种方式让我们领略了战争的可怕,更加深入人心。安妮曾经说:“希望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是的,她做到了,因为她的精神永远在人世间流传!
安妮日记读后感5
安妮·弗兰克原是一位普通的犹太少女,与她的父母和姐姐过着幸福安宁的生活。然而,这份宁静很快就在一场战争的风暴中被打破。1933年,希特勒法西斯政权掌权,对犹太人发动了残酷的迫害。为了保护家人的安全,安妮的父亲不得不带着全家人逃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躲避迫在眉睫的危险。在这新的城市里,生活虽然没有之前那般逍遥,但安妮仍然在这里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校园时光。
1942年7月,安妮一家和凡·丹一家,以及一位名叫杜瑟尔的犹太医生,为了躲避纳粹警察的迫害和屠杀,决定躲进一处被他们称为“密室”的地方。这个地方成为了他们的避难所,他们开始了长达二十五个月的“秘密”生活。在这段时间里,他们不得不保持极度的警惕,以免被人发现。然而,不幸的是,他们在1944年8月4日遭到了检举,最终被送进集中营。
这本书以一个年轻少女的视角,讲述了二战期间一群人在密室中的生活。白天,为了不引起外界的注意,他们必须保持安静,不能随意行动,甚至不能上厕所。每天,安妮都感到恐惧不安,外面战火不断,炸弹就在他们身边爆炸,死亡的威胁时刻存在,他们也时刻担心被发现。因为战争,因为人性的丑恶,本应在阳光下自由奔跑的安妮,却被迫蜷缩在密室的一角,战战兢兢。战争让美好的世界变得一片废墟,死亡的阴影笼罩着每个人。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人性被压抑,甚至开始扭曲。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每一天能够醒来活着已经是一种幸运,连呼吸一口新鲜空气都成为奢侈。
但是,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安妮的内心依然怀揣着人性中最美好、最柔软的一面。她常常感到沮丧,但从不失去希望,将这段隐藏的生活视为一场有趣的'冒险,它只是美丽生活的开始。每当她抬头凝望天空,她总能感受到事情会变得更美好,残酷将会结束,和平与宁静将再次降临。
安妮经历了许多磨难,但这些挫折锻炼了她的品格,让她学会了直面自己的缺点。在密室生活的两年多时间里,安妮逐渐成长为一个心智成熟、对生活有着深刻感悟的人。她丰富而美好的内心世界就像是在战火中绽放的花朵,尽管眼前是黑暗,但她从未放弃对光明的期盼。
安妮日记读后感6
可曾想过住进一个密室里,白天不能说话,晚上不能开灯,甚至上厕所和吃饭的时间都要严格受控呢?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二战时,是一个与我同龄犹太女孩身上。《安妮日记》这本书写的就是她躲在密室两年间的日记独白。
“美丽一直存在,就算在苦难之中也有美的踪影,如果你寻找他,会找到越来越多的快乐,从而找回内心的和谐,一个快乐的人会将快乐传递给周围的人,一个勇敢的人永远不会在磨难中死去。”
安妮就是这样一个给大家传递快乐的乐观女孩。
刚住进密室的时候,安妮与常人一般,会迟疑焦虑,会同父母吵架,会独自黯然伤心,经历过许多艰难困苦,但她并未沉浸在悲伤中无法自拔,而是学会反思,怀揣着一颗当作家的心,将无处安放的情绪写下来,写成了这本书。她总是喜欢将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会偷偷学习做蛋糕的方法,在圣诞节用简陋的材料给大家一个惊喜;会和丹叔叔一起穿上并不合身的怪衣服,逗得大家哈哈直笑;会在丹太太腰疼的时候帮她换药,包揽她的活计等等。安妮就像暗淡生活中的一束曙光,让人心情愉悦。
在整整两年的日记中,看不到她对生活的绝望,对失去自由的抱怨,只有对未来美好的期许,青春期令人烦恼的一些小心思,展现出一个多面,可爱的安妮。
安妮的乐观与她的原生家庭密不可分。她有一个对自己很好的'姐姐,会在密室粮食短缺的时候,为安妮偷偷留下半块土豆;她有一个注重仪式感的母亲,即使是战火纷飞的时候,也会体贴的为安妮准备生日,或许礼物并不贵重——一个日记本,但是却是艰难生活中的一颗糖,让苦涩中多了一丝甜味;她有一个注重教育的父亲,即使是在逃难的密室,他仍会拜托叔叔教两姐妹速写,数学等等,致使她们在封闭的两年间从未停止过学习,这也造就了安妮明事理的性格。
安妮对于生活的乐观还源自于她坚定的梦想,她在日记里写到,我想当一名举世闻名的作家,或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记者,心中的信念促使她努力学习,对未来充满希望。
生活中不乏有让人烦恼的事,但是转念一想,它有战争可怕吗?它会比安妮经历过的两年封闭生活,还要令人绝望吗?生活在一个和平安全的国度,是我们最大的幸运,面对生活中崎岖与坎坷,乐观的面对吧!学学安妮,把痛苦的生活当作是有趣的冒险,把一个又一个难过的坎当作是游戏闯关,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感觉自己撑不住的时候,请抬头凝望天空,深呼吸,默默给自己打气,相信困难终将过去,属于自己的胜利终将会来临。
任何艰难困苦都不足为惧,可怕的是自己怯懦的内心。朝前看吧,“世界以痛吻我,我将报之以歌。”以这样的一个心态对待生活,何足为惧呢?
安妮日记读后感7
我喜欢看书,我给大家介绍一本书《安妮日记》。
这本书的作者是德国的安妮·弗兰克,安妮出生于犹太家庭,爸爸,妈妈,姐姐和安妮都是犹太人。1940年,纳粹警察四处抓捕犹太人,安妮一家、彼得一家和杜瑟尔先生都躲进了公司大楼的密室里。为了不让纳粹警察抓到,他们不能拉开窗帘,只能在黑暗中生活,洗澡、听广播,看书……这些都非常不方便,而且大家都非常恐惧,经常在饥饿的状态中。
虽然日子过得很苦,可是安妮还是坚持学习,不断地写日记,并且有了自己的理想:希望能在战争之后成为一名记者或者作家。她说过:“只要我还活着,能从布满灰尘的旧窗帘缝里看到这阳光,我就不可能不幸福。”安妮还在日记中写道:“我是自己的船长,终有一天我会看到我能停泊的岸。”
我要学习安妮的乐观、信念、坚强,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都能坚持着,不言放弃,而我自己,有时候学习上遇到一些小困难,比如,不会做的数学题,不会写的生字,不能弹熟练的钢琴曲,我就会有急躁情绪,甚至想到退却,现在我要不怕困难,迎难而上。而且,安妮经常要忍受饥饿,看看我现在的'生活是如此的富裕,爸爸妈妈带我去超市,经常会买回来很多我爱吃的食物,可是我也会挑肥拣瘦,完全没有感受过饥饿,我觉得自己是多么的幸福!
看着《安妮日记》,我被深深地感动了,仿佛自己就在安妮身边,和她同欢乐,同悲伤,我建议爸爸妈妈也来读,这是一本感动世界的日记,亲爱的同学们,你也来读一读吧!
安妮日记读后感8
《安妮日记》这本书让我很感动。我同情这个十三四岁的小妹妹。看完她写的`日记体小说,我忍不住想哭。
因为安妮的家人是犹太人,被德国法西斯迫害,家人被迫搬到地下密室躲藏,开始了黑暗的隐藏生涯,害怕被对面的企业发现,会告诉他们,所以第一天缝上窗帘,过着痛苦的生活!
读完这本书后,我学到了很多新单词,学到了很多好单词,也遇到了很多句子类型,不仅如此,(云烟)它还教我:生活不能粗鲁,坚强,学习安妮微笑面对生活,克服恐惧,退缩心理,只要坚强,生活幸福的门将永远打开在你面前。记住:我们的幸福来自坚强。
因此,我们必须珍惜这种宁静美好的生活!
安妮日记读后感9
一部在黑暗中写就的成长日记,带着暖意和坚强。
《安妮日记》用书信的方式,记录下了作者也就是书中的主人公安妮·弗兰克在藏匿的两年多的时间里所亲身经历的大小事情。其中有对现实生活的埋怨,也有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有对亲情的排斥,同时又无比的依恋;有对友情的珍爱,同时又渴望拥有更多的爱。安妮·弗兰克是一名坚强的女孩。在秘密小屋里所度过的那25个月里,她用她那细腻而富有生活气息的笔触,用她要做一个作家的梦想,支撑她记录下了在秘密小屋里成长的'点点滴滴。在那儿她思考战争、历史和反犹太主义、思考自然、上帝、宗教等
通过日记中的字里行间,我似乎看到了那厌恶和平的战争狂,希特勒,还有那不识人性的纳粹分子;我似乎还看到了那血腥的年代,那肮脏的社会。但同时,我还看到了一个心地善良,活泼可爱,又多愁善感的小女孩。她有主见、有思想、爱思考、不会轻易受别人影响;她坚强、有毅力、在受到责备和委屈时,仍以微笑面对生活。
我会永远记住安妮·弗兰克,记住通过文字所能感受到的丝丝天真、甜美和坚强的笑容。它如黑暗中的光明,将会一直温暖着我。
安妮日记读后感10
在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它的名字叫《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是以犹太女孩安妮的视角记述二战时期间住在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景。安妮原来居住在德国的法兰克福,纳粹兴起后随家人避难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她收到一个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从此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记录下来。在漫长的25个月内,按你记录了每一天的成长经历,并对战争、与父母的关系、自然、性、宗教等问题进行反思。但居住在密室里的人,最后还是被纳粹逮捕,被解送到波兰的奥希维兹集中营。他们八个人中,只有父亲奥托.弗兰克活着走出集中营,他在以后的'日子里,一直传扬女儿的日记,让全世界人民共享。
我认为安妮是个活泼开朗、敢作敢当的女孩,让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8个人居住在密室中的人每天白天提心吊胆。有一天晚上,大家都出来活动时,听见有小偷在偷东西。密室中的3个男人们立刻就去抓小偷了,而安妮在上面听着下面的动静。没想到的是,真正的小偷跑了,他们却变成了替罪羊。幸运的是,当警察赶到时,他们已经跑回密室了。
《安妮日记》是一本好书,希望大家也能去看。
安妮日记读后感11
在暑假里,我读了《安妮日记》,才知道战争的残酷远非我等未曾经历的日能想象。我们曾有一阵子期盼战争,以为那可以是我们现在的“痛苦”的完毕。但事实上,如果真的爆发战争,那将是更痛苦的深渊。悲剧是把生命中有价值的东西撕碎给人看,有人做过统计,自从人类社会有历史记载以来,绝对的和平时期只有不到200年。人类为了征服与反对征服而进展战争的时候,却往往忽略了人类生存的本义。
安妮?弗兰克(AnneFrank),一个犹太少女,1942年6月12日,她收到一个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从此开始写日记迫于日益残酷的排犹浪潮,她的一家和另外四名犹太人共八人躲进她父亲公司的密室,八个人藏身阁楼密室25个月。在漫长的25个月内,唯有这位13岁犹太少女安妮用她的笔,用她要做个作家的梦想,支撑她记录下顶楼内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
对十三岁的安妮来讲,这日记本就像翻开一扇门,它通向成长,通向无限的希望。安妮说过“没有日记,也就无我。”然而,安妮不再有时机回味这一切了,因为同时拉开的,是战争的`序幕,随着警报的拉响,恶梦就开始了。而她面对死亡的阴影,她的心灵一直是和平与真挚的。安妮说:“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
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完毕,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决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所以,在阅读《安妮日记》时,大的战争背景下,我们将得到更多的是一种温暖人心的东西贯彻始终。有一种种欢快温暖的种子萦绕在每一个角落,细节随处可见,是安妮带给周围的每一个人。她可以说:“我必须成认,坐在天窗下面,感觉到阳光照在你的面颊上,拥抱着一个可爱的男孩,有什么比这更愉快吗?”
安妮经历了快乐,期望,隐匿,抑郁,意欲,悲愤,挣扎,死亡的人生历程。安妮在日记中如实记录了两年间隐秘、艰辛的生活状况,自己的寂寞、苦闷,对现实的恐惧、憎恶,对生的追求和期盼,对未来的向往和祝愿,对战争、人性的深入思考。她渴望用年轻的激情、勇气和天性的善良拥抱自然,拥抱世界,但是战争回报给她的却是苦难和死亡。
安妮用她天生的好文笔向我们展示了她那段最美好的时期。从13岁到16岁,几乎每一篇日记,更多的不是战争带给她的沉重,而是她对待战争的乐观。一切是乐观的……因为有那么多的东西支撑着她,爸爸,妈妈,姐姐。和那个16岁的,她喜欢的男生……她永远有那么一点期待,也许战争完毕了,她又可以上学,又可以看见他,又可以开心的,开心的干好多的事情……
后来,安妮被抓到了集中营,但是她依然是那样的乐观,那样的充满希望……
但是,在安妮16岁生日的前3个月,她却去世了,带着绝望……不,带着那么一定点的希望走的……她的精神垮了。爸爸的杳无音讯,妈妈的死,姐姐的突然离去,使安妮,那个因为战争和疾病而不堪一击的女孩再一次的受到打击……她在3月初,一个原本充满希望的春天,悄然离去……
战争就是一种悲剧,它会摧毁我们在生活中早已熟悉和习以为常的美好的东西。或许,在战争开始的时候,会是冲动人心的,但兴奋过后,将是对和平的漫长而痛苦的等待。
1942年7月,13岁的安妮和家人为逃离纳粹恐怖统治,躲藏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一间仓库里,从此展开两年多的密室生活。1942年6月12日,13岁的安妮收到一个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从此开始写日记。
安妮日记读后感12
《安妮日记》是一部在逆境中写就的成长日记,带着暖意和坚强。这本被转译成几十种语言的日记让作者的名字深深烙在了人们的心中,她就是安妮·弗兰克(Anne· Frank)。
这本书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为了躲避一张突如其来的传票,安妮随家人躲藏到了父亲公司的秘密小屋,同在的还有父亲的朋友温达安一家和犹太医生杜瑟尔。
当时是1942年7月,安妮刚刚过完13岁生日,一家人就开始了藏匿生活。安妮用过生日时收到的日记本记录了她长达25个月的密室生活。她给日记本取名叫“基蒂”,把它当作自己的好友,常以书信的形式,向它讲述自己的生活状况和心情感悟。那时豆蔻青春的安妮宛若一朵盛开的花蕾,却长期呆在没有阳光、没有音乐、没有洋娃娃的幽暗密室。她像所有的少女一样,有着深藏在心底的秘密,有着细腻的感情世界,有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只是,她在如此花样的年华,却没有本该属于她的正常生活。他们必须天天提心吊胆,不能有半点响动,否则就有被发现的危险。他们只能通过朋友供给日常的食物和生活用品,以及获知外界的信息。偶尔粮食、生活用品配给短缺,就得节衣缩食,吃烂掉的食物,穿破旧的衣服。但安妮并不抱怨,她一直对生活充满希望,只是悲伤、痛苦、别离让她过早地体会到了人生的苦与悲。她的文字,让我看到了她的坚强和自信……
“只要我还活着,能看到这阳光,这无云的.天空,我就不可能不幸福!”
“我经常心情沮丧,可是从来不会绝望。我将我们躲藏在这里的生活看成是一场有趣的探险,并且将每个艰辛匮乏当成使日记更丰富的素材。”
这是多么乐观的态度,多么坚定的信念!安妮身处困境却乐观向上的精神,正是驱使她顽强地与穷苦、疾病、饥饿做斗争的动力,促使她在秘密小屋的艰苦环境下仍然充满着希望,期待着战争的尽快结束,向往着正常的生活和外面的世界。想想现在的我们,有着优越的生活条件,却什么苦都吃不了,一碰上困难就打退堂鼓,受到一点点磨炼就连连抱怨,真令人惭愧。我们或多或少都曾这样做过,作业遇到难题不愿动脑筋,天冷不愿早起、上学迟到,生日没收到礼物就发脾气,一受到别人的指责和批评就愤愤不平,想想真是很不应该。我们要学习安妮的坚强不屈、积极乐观,做一个不被艰辛吓倒、不向困难屈服的人。
安妮在困境中写下成长日记,我也在安妮的日记中学会坚强。有什么能比读到如此乐观向上的文字更令人感动呢?我读着安妮的日记,体会着她的苦闷与坚强,感受着她的乐观与成长。
安妮日记读后感13
今天我读了一本名为《安妮日记》的书,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不公平的。让我写下来吧!
这本书的'作者是:安妮·弗兰克,16岁,想成为一名作家,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失去了生命。在安妮的世界里:她没有安静的课,没有和孩子们一起玩,只是因为她讨厌战争。
我讨厌这本书中的战争。因为战争让许多可爱的孩子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但也让安妮失去了生命,让我们像社会一样发誓:请不要再有战争了。
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想向安妮学习,恨战争!维护和平!
安妮日记读后感14
有许多书伴随着我们成长,我们从中吸取精华和营养,更加茁壮成长。上个星期,我读了《安妮日记》,感觉既真切又感人。
安妮·费兰克是一个二战时期、纳粹大屠杀犹太人时一个15岁犹太女孩。她有一个姐姐玛格,本来一家人其乐融融,但是希特勒对犹太人实施种族灭绝,费兰克家被迫住进了秘密小屋。此外,同居一室的还有一个牙医,几对夫妻,一个叫彼得的男孩。在这一段充满噩梦的将近25个月的危险日子里,安妮用纯真而感人的笔触记录下了躲藏在秘密小屋的恐惧、害怕,以及与彼得之间真挚的少男少女的情意。安妮梦见亲爱的已经过世的外婆,梦见亲爱的朋友达莉,心里充满了焦虑和担心。而日记是她最好的倾诉,也是二战期间犹太人悲惨命运的一个证明!日记本是安妮13岁生日时收到的一份礼物,她给日记本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吉蒂”,向它吐露自己的心声以及自己内心的无助与烦恼,思考生命和战争……
在安妮15岁那年的8月份,有人告密,秘密小屋的八个人全部被捕。数日后,安妮和姐姐玛格死于集中营,八人中只有安妮的父亲一人生还。
在《安妮日记》时,在大的战争背景下,我们得到更多的是一种温暖人心的东西。有一种欢快温暖的种子萦绕在每一个角落,是安妮带给周围的每一个人的。她说:“我必须承认,坐在天窗下面,感觉到阳光照在你的面颊上,拥抱着一个可爱的男孩,有什么比这更愉快吗?”安妮说:“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安妮,她活在整个世界整个人类最柔软的那个角落。但是《安妮日记》的内容其中也包括了:恐惧、不安、奴役与饥寒交迫。一个十六岁的少女,最大的愿望是做有一名记者和作家,却因为希特勒发动的一场邪恶的战争,于花季之龄死与纳粹集中营,阴冷、黑暗的集中营成为她生命的终点,真挚的情感与卑微的希望,贯通整本日记。写作时的孤独与秘密的保存,却转为世人的广大回响。善良、正直毕竟才是普世价值。《安妮日记》不仅仅是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心灵世界的独白,更是德军占领下的任命苦难生活的报道。
一本日记,让我们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与无情,体会到了犹太人的悲惨命运!让我们认识到了纳粹恶魔给人类整体以及每个个体带来的伤害以及无可弥补的伤痛!
安妮日记读后感15
《安妮日记》是全球最多人阅读的一本书之一,很多孩子都很喜欢看。一开始这本日记是安妮弗兰克13岁的生日礼物之,安妮非常喜欢这个生日礼物。从收到礼物的第一天起,安妮就开始写日记,除了开头的一部分记录安妮正常的生活,后面的都是在写安妮躲在屋里渡过孤单的每一天。
二战爆发后,安宁一家和和四个犹太人躲进了安妮爸爸公司的一间后屋密室。这间密室里非常的阴森,住在里面的人不能打开窗户,也不能说话,如果被人发现就会有生命危险,就这样安妮在这样的环境里躲藏了两年零一个月。
《安妮的'日记》中,安妮记录着她躲在屋里的日常生活。在食物上,她每天只能吃一点点的面包喝一点点的牛奶,在行动上她不能做任何事情,不能玩游戏,不能大声的说笑,说话的声音都要非常的小声,因为他们害怕招来敌人,会给自己和其他人带来危险,所以写日记成了安妮的全部,但是安妮还是没有活到最后。
二战结束后,唯一的幸存者安妮的爸爸把女儿13岁那年写的日记,整理出来编程一本《安妮日记》出版。
【安妮日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安妮日记读书总结11-30
《安妮日记》读后感08-26
安妮日记读后感01-26
安妮日记读后感12-23
《安妮日记》读后感10-10
安妮日记读后感04-30
《安妮日记》读后感08-26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03-04
【优选】《安妮日记》读后感07-27
安妮日记读后感范文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