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日记3篇[精品]
忙碌而充实的一天结束了,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经验,需要认真地为此写一篇日记了。那么写日记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的日记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的日记 篇1
7月7日 星期一 晴转阴
今天,我一大早就起来了,因为今天我需要参加由学校组织的“追寻广府文化的足迹”活动。
一进学校,我便看见了我被分在第四组,于是便在第四组找了个位置做了下来。大约鼓了五分钟,活动正式开始。宋老师走上讲台说:“同学们,早上好,我们今天第一个节目是自创各组的队名和口号,好吗?”我们答道:“没问题。”我们队一共有11人,有一年级的、二年级的、四年级的......我们通过讨论后确定我们的队名是雄鹰队,口号是“广府文化,属我最棒”。
第二个环节是欣赏木偶剧,也是我最期待的环节。原本呆呆的木偶,在演员的手中变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仿佛是真人般。其中最让我震惊的'是由国家二级演员黄哥哥表演的二郎神。它可以从后背掏出一把锋利的宝剑,也可以拿出一把弓箭,并把弓箭射出去,特别神奇。这样的技巧是需要演员在台下练得十分辛苦的。这真是应验了一句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时间不知不觉的来到中午,也就是吃午饭的时间,我们组的同学聚在一起欢快的吃着美味的午餐。吃完午餐后我们小休了一会儿,便出发去南越王墓博物馆参观。到了博物馆,老师们要求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参观,一边参观一边回答问题,以考验我们是否认真参观博物馆。大约参观了一个小时,我们便原路返回学校。
一到学校,老师们便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下午茶,我们都乐坏了。我们一边吃着东西,老师们还一边给我们发礼物,我们开心不已,已经完全沉浸在下午茶的世界里。欢乐的时间过得很快,到了活动结束的时间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学校。
今天真是开心的一天!
我的日记 篇2
“呱呱呱……”在20xx年9月12日那一天,一个聪明可爱的小女孩来到了这个世界,那就是我——杨丹黎。
1岁的时候,我开始学走路、说话。每次都是母亲用双手扶着我的腰,一步步地迈出去。一天一天过去了,我终于可以自己走路了!父亲一般都教我最基本的语言:“丹黎,叫父亲!”又一天天过去了,我的语言量越来越丰富,说话也越来越流利了。
4岁时我开始学习轮滑,刚开始我是小心翼翼地滑,生怕一不小心就摔个四脚朝天。我想别人都那么厉害,我也要努力,我一定要成为轮滑高手。父亲总是鼓励我说:“做任何事情都不要气馁,加油!”我终于学会了滑轮滑,滑得就像疾风一样快。
6岁时,我开始学习滑板,这可比轮滑难得多。可我觉得不用怕,因为只要有毅力,就可以成功,这是老师告诉我们的!每次都是我自己滑,有的时候我还没站稳就掉下去了,虽然很痛,但我学会了很高超的`技巧,我很自豪!
现在我9岁了,我会帮助别人了,会自己做家事替父亲母亲分忧了,我还会关心国家大事……现在的我越来越懂事、成熟了!
我还会长大,还会有更多的成长日记,一起来期待吧!
生龙活虎的运动健将
傻小丫渐渐长大了,越来越迷恋体育活动。运动会上,我的表现最出色了。印象最深的是那次掷垒球比赛,比赛前,我的手心全是汗,没有多大把握进前三名,毕竟这里高手如云啊!我做好了准备,身体后仰,右手托着球尽量往后拉,为投球积蓄力量。我使劲把球向前扔去,没想到手却抽筋了,当时我好难受啊!我正打算放弃,仿佛看见老师充满希望的眼神,听到同学们的呐喊声……一股神奇的力量支持着我,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再次把球扔了出去。我拿到了第一名!体育不仅给了我强健的身体,更给了我坚韧的性格。
虎虎生威的“三好学生标兵”
到了四年级上学期期末,全班投票评选“三好学生”和“三好学生标兵”。我获得48票,全班第二,获得了“三好学生标兵”的光荣称号。我想有三个原因:一、我的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二、上课时经常有我精彩的发言,特别是有些题目很难,其他人不敢举手时,只有我“一枝独秀”。第三个原因最重要——我的人气非常高。我发明了一些好玩的游戏,比如斗青蛙,比谁的青蛙跳得远,许多同学下课找我帮忙折青蛙,我成了班里的“青蛙王”!以后,我要继续努力,谱写更加美妙的成长之歌!
我的日记 篇3
我的家乡在牛头山,尤其是那里有大片大片的'竹林,构成了家乡美丽的风景。
每到春天,泥土变得松软了,出现了一道道裂痕,原来是一个个笋芽儿把泥土顶破“皮”要是这时候你邀请几个好友一起去挖笋保准你会满载而归,你可以选一些新鲜的竹笋再配上家里自己做的腊肉,那味道准是鲜嫩可口。
到了夏天,这片竹林就成了个乘凉的好地方。大人们在竹叶下下棋,聊天。孩子们在这片竹林里嬉戏、追逐、打闹,可开心了。
我爱家乡,更爱家乡的竹林。
【我的日记】相关文章:
我的日记【经典】05-14
我的日记11-10
我的日记【精选】09-23
我的日记(经典)08-12
【经典】我的日记01-11
(经典)我的日记04-26
【精选】我的日记04-24
我的日记(精选)10-26
我的日记12-18
我的日记(经典)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