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学生作文通用【3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学生作文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学生作文 篇1
书包村里有一间漂亮的房子,那就是文具盒。
文具盒里面住着快乐的一家,有铅笔姐姐、橡皮妹妹、尺子哥哥、小刀弟弟……他们各有各的本领。
铅笔姐姐穿着美丽的外衣,她又高又瘦,头上还带着一顶小巧玲珑的帽子,她的肚子里全部都是食物,铅笔姐姐的脚还可以写字呢!
橡皮妹妹也很爱打扮,她穿着一件花花绿绿的衣裳,橡皮妹妹矮矮的、胖胖的`,颜色特别鲜艳,美丽极了!
每一次,铅笔姐姐在小朋友的本子上写错了字,橡皮妹妹总是第一个去帮助她,她把错别字擦得干干净净的,她们俩真是一对好姐妹呀!每一次,铅笔姐姐受伤的时候,小刀弟弟总是穿着一件绿衣服,准备给自己的姐姐治伤,铅笔姐姐的伤在小刀弟弟的治疗下果然好了,他们真是互相帮助的姐弟呀!
他们互相帮助,成了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三年级学生作文 篇2
老师一走进教室,没有宣布作文的题目,而是神秘地说:“今天,我们要来玩一个有趣的游戏——击鼓传花。”老师说完,就从包里拿出了一个萌萌的香蕉,又拿出了放“小苹果”音乐的手机。于是,伴随着一阵阵悦耳的旋律,我们开始了游戏。
小香蕉随着动听的旋律在大家手中快速地传递。突然,音乐停止了,小香蕉落到了思思的手里,思思只好走到讲台上,忐忑不安地问:“会不会每轮都是我表演呢?”说着,她楚楚可怜地望着大家,眼睛不停地眨吧眨吧,似乎在求大家饶了她。可是,呼喊声一浪高过一浪:“思思,我们要看你表演,思思……”没办法,她只好怯怯地问:“可以背古诗吗?”“不可以,但可以唱古诗!”思思两手拧紧香蕉,豆大的汗珠在脸颊徘徊,她终于清了清嗓子,唱了两句《春晓》中的诗才算过关。
第二轮开始了,可爱的.小香蕉在大家心中变成了一个炸弹,谁拿到它谁就会倒霉!音乐又响了,大家越传越快,教室里的气氛也越来越紧张,我的心也越跳越高,“扑通”,一块大石头在我心中安全着陆,原来小香蕉被传到二朵身上了。只见二朵很不情愿地走上讲台,深吸一口气,来了个前踢,然后又来了个侧踢、后踢。正在大家期待着最后一踢,二朵却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纸巾、纸巾呢?”原来,她把自己的鼻涕踢了出来!
游戏还在进行着,大家都高兴得手舞足蹈,一阵阵笑声传出教室,传向远方。
三年级学生作文 篇3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主要有以下三条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学习描写秋天的景色时,可以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先去观察秋天,再让学生观看关于秋景的图片、资料,使学生对秋天的景色有一个具体直观的认识。到正式写作时,先让学生自己说说观察到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再出示秋天的景色图,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和描述。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二、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例如选择几种动物编写童话,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很多可爱的动物和动画,激起学生的兴趣,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几种动物确立关系,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三、鼓励学生自主积累语言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班队课、实践课、人文课时,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学生产生了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之后,如何引导他们写作文,学会写作文就成了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首先,三年级的小学生刚接触作文,帮助他们树立写作信心很重要,所以作文的命题范围应比较宽泛,要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空间。如果条条框框限制太多,学生的畏惧心理就会更加严重,写出的文章也会内容空洞,缺乏活力。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总体特点,选择合适的题目,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要使学生觉得有话想写,有话可写。教师可以多出一些诸如“我想__,“一件小事”此类的题目,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有更多的素材可选,使他们觉得写作文并不太难,逐步树立写作信心。此外,在初学作文时,学生的水平并不高。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善于发现文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以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兴趣。
其次,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教师应引导他们从中挖掘合适的写作素材。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和家里度过,接触外界的机会不多,所以教师在指导写作时,要善于引领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去体会,深入发掘题材,要给学生创设情境,把生活搬进课堂,演绎其中的精彩片段,给学生以真实的感受,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挖掘素材。例如写自己成长经历中最难忘的一件事,教师可以诱导学生谈一谈自己成长经历中,最满意的一件事、最伤心的一件事、最想做的一件事、参加过的一次活动、一次外出游玩等等,帮助他们回想事情的经过、在场的人物、当时的情景、人物的语言动作……产生一个直观的再现,再通过相互讨论交流和老师讲解等方式引导他们掌握叙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这样学生会很快的提取出素材,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
第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有感情的作文才显充实,才有内涵。教师还要善于引发学生的创作情感。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走近学生的生活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困惑等等。比如可以出一个《说说我的心里话》或是《我最想说的话》之类的作文题,让学生倾诉他们的喜悦、忧伤、委屈、建议、感想……,让学生产生沟通的欲望、需要和热情。每次作文都要引导学生生发感情,真实的写作。有时教师也可以因势利导,利用学生的某些疑问或好奇心理来完成一篇作文。比如学完了《七色花》,学生对珍妮七色花充满了向往,就可以及时抛给学生一朵充满幻想的七色花:“如果你有一朵七色花,你想实现什么愿望?”这样学生的各种愿望就会在写作中一一实现,写出的作文,真切生动,充满感情。
另外,作文的修改也很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修改草稿的良好习惯,并根据每次作文情况讲解一些修改要点,修改方法等,逐步引领学生学会修改作文,提高文采。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这是一项重要而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实践、创新。
【三年级学生作文】相关文章:
三年级学生作文(经典)11-04
三年级学生作文(精选)12-04
【经典】三年级学生的作文01-11
三年级学生作文[经典]09-22
三年级学生的作文07-28
三年级学生作文07-25
【精选】三年级学生作文12-30
三年级学生作文【推荐】08-01
【精选】实用的三年级学生作文02-08
三年级学生作文(热)11-07